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讀後感100字
『壹』 中國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讀後感450-500字
今天,我讀了《伊索寓言》里的《守株待兔》這個故事。讀完以後,我深有感觸。
這個故事它講的是春秋時期,宋國有個農民。一天,他在田裡耕作,一個偶然的機會,一隻驚慌的兔子奔逃,而一頭撞了一棵樹上,死了。這個農民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隻大兔子,心裡十分高興。從此以後,他就放下手中的農活不幹了,整天守在樹旁,等待著同樣的運氣。最終農田都荒了,他連一隻兔子都沒揀到。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感到,別把偶然性當作必然性,想不勞而獲的人,是不會有什麼理想結局的。這樣愚蠢的人終將一無所獲,像我的同學陳超一樣。原來他的成績十分的好,老師安排我和他坐在一起,上課時,同學們都在認真的學習,思考,但是他裝作在認真的聽講,其實是在桌子底下玩玩具。老師也沒發現。突然,老師有事出去一下,便讓我們把這一章節的所有題目都做一遍,他回來時講給我們聽。老師走了,同學們都在苦苦的思索著,只有他在大聲喧嘩,幾位同學勸他別玩了,快寫。可他不聽,還在玩,這時,一位老師走進來,說:「你們老師有事走不開,便讓那些作業做為家庭作業,下星期直接收上來,不講。」這下可難住了陳超,他不斷的向同學請教,可等到下課也沒有學會。就這樣,他天天玩,一個學期很快過去了,最後,在奧數測試上得了一個不及格。
《守株待兔》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人的一生要靠不停的奮斗,只有奮斗才能成功,天上不會掉下陷餅的。
『貳』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
戰國時期,有位農民每天都在地里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專
有一天,他正在田裡耕種。突然屬, 有一隻受了驚嚇的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樁上。農夫急忙放下手中的農活,開心的撿起了死兔子。晚上回到家,農夫美美地吃了一頓香噴噴的兔子肉。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幹活,可是他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總是期待著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死在樹樁上。可是直到天黑也沒看見兔子,他很不甘心的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已經無心鋤地了。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田埂上,專門等待兔子竄出來。從此之後,農夫每天都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再也沒有兔子出現,農田裡的莊稼因為無人耕種而枯死了。
守株待兔啟示:
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
『叄』 讀完《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不努力不努力而抱怨僥幸心理,指望靠好運氣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
『肆』 守株待兔這個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守株待兔,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伍』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
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陸』 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 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告訴我們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
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於褒義,只要掌握了規律,在兔子必經之道上栽幾棵樹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地是日軍必經之地,我們只要在此做好准備,守株待兔即可。
(6)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讀後感100字擴展閱讀:
「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韓非子》,《韓非子》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韓非子》 是在韓非逝世後,後人輯集而成的。
全書由五十五篇獨立的論文集輯而成,裡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韓非,除個別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該文主旨。
其學說的核心是以君主專制為基礎的法、術、勢結合思想,秉持進化論的歷史觀,主張極端的功利主義,認為人與人之間主要是利害關系而仁愛教化輔之,強調以法治國,以利用人,對秦漢以後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建立產生了重大影響。
該書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的風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邏輯嚴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經整理之後又輯為各種寓言集,如《內外儲說》、《說林》、《喻老》、《十過》等即是。
著作中許多當時的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守株待兔
『柒』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的完整內容以及寓意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捌』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春秋時代有位宋國的農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裡工作,一直到太陽下山才收拾農具准備回家。
有一天,農夫正在田裡辛苦的工作,突然卻遠遠跑來一隻兔子。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個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邊的大樹,這一撞,撞斷了兔子的頸部,兔子當場倒地死亡。
一旁的農夫看到之後,急忙跑上前將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後很開心的收拾農具准備回家把這只兔子煮來吃。農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從此以後,他整天守在大樹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許多天過去了,他都沒等到撞死在大樹下的兔子,反而因為他不處理農田的事,因此田裡長滿了雜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蕪。
(8)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讀後感100字擴展閱讀: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比喻原來的經驗;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死守教條。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譯文】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揭示道理】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在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玖』 聯系實際生活,想一想讀了巜守株待兔》這個寓言故事你有何感想
撿到兔子的概率和現實生活中中彩票的概率是一樣,我們當然可以保留可能會中彩票的一絲期望,但如果啥也不幹,就等著中彩票,那生活將無法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