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貝多芬生命的故事300字

貝多芬生命的故事3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9 12:02:47

❶ 「樂聖」貝多芬的故事 「樂聖」貝多芬成名後,許多貴族拚命地想結識他。但是貝多芬性格倔強,

1、我能用恰當copy的詞語來表達畫{ }處的意思。
鄙視 傾盆大雨 旁若無人 怒不可遏
2、仔細閱讀短文,在橫線里填上合適的詞。(優美)的樂曲;(明亮柔和)的月光;(熟練而深情)地彈奏;(大聲)地訓斥。
3、讀了文中畫( )的語句,我想到了很多。我要把想到的寫下來。
彷彿面對著大海,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❷ 貝多芬熱愛生命的故事簡介

生平
1770年 出身於德國城市波恩一個平民家庭,祖父原籍荷蘭,後移居德國,曾任當地宮廷樂長。他的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酗酒成性,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貝多芬自小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
1774年 他的父親為了使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音樂神童,強迫年少的貝多芬學習音樂和長時間的練習鋼琴。
1778年 八歲的時候就開始登台演出。
1781年 跟隨樂隊指揮奈弗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
1783年 任宮廷樂隊羽管鍵鋼琴演奏家
1787年 在維也納與莫扎特會面。
1788年 在一支歌劇院樂隊里作中提琴手
1789年 在波恩大學學習
1792年 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到奧京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
1795年 他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曲目是第二鋼琴協奏曲,由他本人演奏鋼琴。演出獲得了成功。
1796年 出現耳疾先兆
1803年 完成劃時代的《第三交響曲》,並准備獻給拿破崙。
1804年 拿破崙稱帝,貝多芬撕去了第三交響曲上寫有獻給拿破崙的扉頁,而寫上了一句話「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
1808年 同時發表了第五交響曲《命運》與第六交響曲《田園》。
1809年 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1815年11月15日,其弟卡爾去世,貝多芬成為侄子卡爾的監護人。
1815年-1819年 經歷4年的創作衰竭期。他一方面受到當時歐洲封建復辟的影響,情緒低落,一方面去收集、整理歐洲各地的民歌。
1824年 完成第九交響曲並在5月7日首演,盛況空前。
1826年 侄子卡爾自殺未遂,貝多芬精神大受打擊,健康日益惡化
1827年 3月26日逝世於維也納。
1827年 3月29日兩萬名維也納市民參加了他的葬禮,當局要出動軍隊維持秩序。

❸ 貝多芬熱愛生命的故事簡介

|網路首頁 | 網路知道 | 登錄

誠邀科學技術達人
天文、化學、歷史……選擇你最熟悉的學科,幫助大家解決難題!
查看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文庫
幫助 設置

網路知道 > 娛樂休閑 > 明星 > 歐美明星分享到i貼吧 添加到搜藏已解決
貝多芬簡介
懸賞分:5 - 解決時間:2006-4-8 19:54
最好詳細點!

提問者: 狂奔的野狼 - 一級最佳答案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祖籍佛蘭德的德國作曲家.生於波恩,祖父及父親均供職於科隆選帝侯.酗酒之父強逼他長時間地練習鍵盤樂器,望子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歲輟學.十三歲任宮廷樂隊(指揮為內費)羽管鍵琴手,十四歲任宮廷第二管風琴師,十八歲任歌劇樂隊的中提琴演奏員.1790年,海頓在從維也納至倫敦的途中,宴邀貝多芬及其他宮廷音樂家.事後貝多芬獲准於1792年去維也納從海頓學習,此後終生定居維也納.在此之前,貝多芬曾去維也納從莫扎特學習,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斷.隨海頓學習的時間亦不長,且師生不能合作,後貝多芬師從阿爾布雷希茨貝格、薩列里、申克.1795年於維也納首次以作曲家及鋼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op.9.他雖與許多貴族,如華爾斯坦伯爵、魯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篤,並樂意接受個人的援助,但他反對18世紀把音樂家束縛於一個僱主手中的庇護人制度.作為維也納的自由職業音樂家,他比莫扎特的處境順利,但因個性關系備受痛苦.重聽日益加劇,1802年,當他意識到耳聾已無法醫治時,寫了哀感動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遺囑",打算自殺;奇怪的是這正是他創作最明朗的交響作品《D大調第二交響曲》之時.隨後幾年中,他對自己沒有希望成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於創作.他同疾苦的斗爭,反映在《英雄交響曲》(1804)(到那時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強的交響曲)中.

他沒有結過婚(雖然他不斷地與一些富有的女生相愛),孤獨感日益加重,作為他的無能的侄子卡爾的監護人,為孩子操心並沒有使他的脾氣好轉.他舉止極其粗暴,與出版商之間的關系趨於劍拔弩張.到1819年,他完全失聰.在一生的最後階段,他創作了一些最偉大、最富於思想性的作品:最後五首弦樂四重奏,最後五首鋼琴奏鳴曲,第九交響曲和《庄嚴彌撒曲》.在這些作品中他超脫個人生活的痛苦而進入藝術的未來境界.雖然它們對於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在當時這些作品卻並不被人理解.第九交響曲是瓦格納的靈感的主要來源之一;弦樂四重奏影響了巴托克;邁克爾·蒂皮特宣稱他得益自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其它作品.1826年,其侄自殺未遂後,貝多芬的健康日益嚴重惡化.翌年卧床不起,倫敦愛樂樂團匯來一百鎊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寫作第十交響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進展; 醫生診斷致他於死命的是浮腫病.

貝多芬的創作並非一揮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滿意為止.他對當時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現在《愛格蒙特》、《菲岱里奧》及《第九交響曲》等作品中;法國大革命前不可設想一位作曲家會有這樣的人生觀.就這方面而言,貝多芬是第一位偉大的"主觀"作曲家:寫於1800年的《C小調鋼琴協奏曲》標志著一個新世紀的黎明,顯示出與古典時期的客觀性截然不同的音樂態度.所作唯一歌劇《菲岱里奧》消耗精力比其它作品為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劇作曲家(總的說來,他拒絕為維也納每年寫一部歌劇的邀請,是明智的),但他創作了歌劇的最大傑作之一.《菲岱里奧》提出了貝多芬最珍視的種種信念.一位忠貞而有膽識的妻子從西班牙壓迫者手中解救自己的丈夫免於被處死;這一題材由於在德國歌唱劇的樸素背景上展開,更為激動人心.《菲岱里奧》與《魔笛》(據說這是貝多芬唯一真正欣賞的歌劇)一起成為德國歌劇劇目的基石,但其主題的普遍性超越了音樂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里奧》增被公認為是愛情與自由的象徵.

貝多芬的許多作品,特別是中期作品(如《熱情奏鳴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對現狀的不滿足.他反對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誠摯和鄉土味的純朴.思想的奔放不羈,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對人聲和樂器毫不憐惜,如弦樂四重奏《天賦格曲》、第九交響曲的終樂章和《庄嚴彌撒曲》.從另一方面來說,他的某些慢樂章有德國人稱之為真摯親切的靜謐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這類音樂的最佳範例也許是《第九交響曲》和《A小調弦樂四重奏》,op.132中的慢樂章,後者是貝多芬的最偉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頌歌,是在大病初癒後寫成的.

❹ 貝多芬珍愛生命的故事

貝多芬祖籍佛蘭德的德國作曲家.生於波恩,祖父及父親均供職於科隆選帝侯.酗酒之父強逼他長時間地練習鍵盤樂器,望子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歲輟學.十三歲任宮廷樂隊(指揮為內費)羽管鍵琴手,十四歲任宮廷第二管風琴師,十八歲任歌劇樂隊的中提琴演奏員.1790年,海頓在從維也納至倫敦的途中,宴邀貝多芬及其他宮廷音樂家.事後貝多芬獲准於1792年去維也納從海頓學習,此後終生定居維也納.在此之前,貝多芬曾去維也納從莫扎特學習,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斷.隨海頓學習的時間亦不長,且師生不能合作,後貝多芬師從阿爾布雷希茨貝格、薩列里、申克.1795年於維也納首次以作曲家及鋼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op.9.他雖與許多貴族,如華爾斯坦伯爵、魯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篤,並樂意接受個人的援助,但他反對18世紀把音樂家束縛於一個僱主手中的庇護人制度.作為維也納的自由職業音樂家,他比莫扎特的處境順利,但因個性關系備受痛苦.重聽日益加劇,1802年,當他意識到耳聾已無法醫治時,寫了哀感動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遺囑",打算自殺;奇怪的是這正是他創作最明朗的交響作品《D大調第二交響曲》之時.隨後幾年中,他對自己沒有希望成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於創作.他同疾苦的斗爭,反映在《英雄交響曲》(1804)(到那時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強的交響曲)中.

他沒有結過婚(雖然他不斷地與一些富有的女生相愛),孤獨感日益加重,作為他的無能的侄子卡爾的監護人,為孩子操心並沒有使他的脾氣好轉.他舉止極其粗暴,與出版商之間的關系趨於劍拔弩張.到1819年,他完全失聰.在一生的最後階段,他創作了一些最偉大、最富於思想性的作品:最後五首弦樂四重奏,最後五首鋼琴奏鳴曲,第九交響曲和《庄嚴彌撒曲》.在這些作品中他超脫個人生活的痛苦而進入藝術的未來境界.雖然它們對於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在當時這些作品卻並不被人理解.第九交響曲是瓦格納的靈感的主要來源之一;弦樂四重奏影響了巴托克;邁克爾·蒂皮特宣稱他得益自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其它作品.1826年,其侄自殺未遂後,貝多芬的健康日益嚴重惡化.翌年卧床不起,倫敦愛樂樂團匯來一百鎊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寫作第十交響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進展; 醫生診斷致他於死命的是浮腫病.

貝多芬的創作並非一揮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滿意為止.他對當時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現在《愛格蒙特》、《菲岱里奧》及《第九交響曲》等作品中;法國大革命前不可設想一位作曲家會有這樣的人生觀.就這方面而言,貝多芬是第一位偉大的"主觀"作曲家:寫於1800年的《C小調鋼琴協奏曲》標志著一個新世紀的黎明,顯示出與古典時期的客觀性截然不同的音樂態度.所作唯一歌劇《菲岱里奧》消耗精力比其它作品為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劇作曲家(總的說來,他拒絕為維也納每年寫一部歌劇的邀請,是明智的),但他創作了歌劇的最大傑作之一.《菲岱里奧》提出了貝多芬最珍視的種種信念.一位忠貞而有膽識的妻子從西班牙壓迫者手中解救自己的丈夫免於被處死;這一題材由於在德國歌唱劇的樸素背景上展開,更為激動人心.《菲岱里奧》與《魔笛》(據說這是貝多芬唯一真正欣賞的歌劇)一起成為德國歌劇劇目的基石,但其主題的普遍性超越了音樂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里奧》增被公認為是愛情與自由的象徵.

貝多芬的許多作品,特別是中期作品(如《熱情奏鳴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對現狀的不滿足.他反對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誠摯和鄉土味的純朴.思想的奔放不羈,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對人聲和樂器毫不憐惜,如弦樂四重奏《天賦格曲》、第九交響曲的終樂章和《庄嚴彌撒曲》.從另一方面來說,他的某些慢樂章有德國人稱之為真摯親切的靜謐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這類音樂的最佳範例也許是《第九交響曲》和《A小調弦樂四重奏》,op.132中的慢樂章,後者是貝多芬的最偉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頌歌,是在大病初癒後寫成的.

❺ 熱愛生命的貝多芬的故事450字以上

生平
1770年 出身於德國城市波恩一個平民家庭,祖父原籍荷蘭,後移居德國,曾任當地宮廷樂長。他的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酗酒成性,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貝多芬自小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
1774年 他的父親為了使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音樂神童,強迫年少的貝多芬學習音樂和長時間的練習鋼琴。
1778年 八歲的時候就開始登台演出。
1781年 跟隨樂隊指揮奈弗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
1783年 任宮廷樂隊羽管鍵鋼琴演奏家
1787年 在維也納與莫扎特會面。
1788年 在一支歌劇院樂隊里作中提琴手
1789年 在波恩大學學習
1792年 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到奧京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
1795年 他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曲目是第二鋼琴協奏曲,由他本人演奏鋼琴。演出獲得了成功。
1796年 出現耳疾先兆
1803年 完成劃時代的《第三交響曲》,並准備獻給拿破崙。
1804年 拿破崙稱帝,貝多芬撕去了第三交響曲上寫有獻給拿破崙的扉頁,而寫上了一句話「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
1808年 同時發表了第五交響曲《命運》與第六交響曲《田園》。
1809年 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1815年11月15日,其弟卡爾去世,貝多芬成為侄子卡爾的監護人。
1815年-1819年 經歷4年的創作衰竭期。他一方面受到當時歐洲封建復辟的影響,情緒低落,一方面去收集、整理歐洲各地的民歌。
1824年 完成第九交響曲並在5月7日首演,盛況空前。
1826年 侄子卡爾自殺未遂,貝多芬精神大受打擊,健康日益惡化
1827年 3月26日逝世於維也納。
1827年 3月29日兩萬名維也納市民參加了他的葬禮,當局要出動軍隊維持秩序。
死因
對貝多芬早逝的原因,眾說紛紜。
當時的醫生下結論,死因是浮腫病。
有人認為他是死於梅毒。
經後世專家對貝多芬遺留下來的頭發進行的醫學化驗,結果顯示,貝多芬死於汞中毒。雖然這一發現對梅毒致死的推測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現在普遍認為,這是由於當時工業污染了多瑙河的魚,而貝多芬又很喜歡吃該地段的魚,因此魚體內的汞在其身上沉積而致死。並非是貝多芬為了治療梅毒而將含汞的葯物服用到體內所致。貝多芬性格方面狂躁,生理方面受慢性腹瀉和腹痛的折磨,都是由汞引起的。
性格
後人一向認為,貝多芬的一生,就是不屈不撓與命運,與人類社會的不平等斗爭的一生。自小受到酗酒的父親的虐待,以及急功近利的訓練。又及長大後,母親過身,家庭的重擔落在作為長兄的貝多芬的身上。對拿破崙的崇拜以及幻滅。中年時期出現的耳疾,侄子的不孝,生活拮據以及終身未婚,貝多芬都是逆來順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心底里的抗爭精神,從沒有為三斗米折腰。他的名言「握住命運的咽喉」,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實寫照。據說他臨終前,雷電交加,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在直起了身,伸手抓向空中,好像要握住什麼。這一情景,更是被後人認為是貝多芬自己對這句名言的形象化。
傳說有一次貝多芬和歌德走在小路上,迎面開來一輛貴族的馬車。他們兩人只好靠邊站。但兩人的態度截然不同,歌德對在身旁駛過的貴族鞠躬問好,而貝多芬則嚴肅傲然。車上的貴族也很彬彬有禮的向兩人問好。後來貝多芬懷疑歌德的為人,兩者的友誼也因此破裂。
貝多芬深受當時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明顯可看到「自由,平等,博愛」的倡導性主題。序曲科利奧蘭,英雄交響曲和合唱交響曲,甚至在歌劇《費德里奧》裡面囚徒合唱一景,直白地「唱出」了對自由的強烈渴望「噢,自由啊,自由,你什麼時候重歸到身邊??」。
在行動上,有一次,貝多芬聽到要舉行音樂會為貧困的人民籌集捐款,就立刻帶病上場演奏,為他所同情的人們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貝多芬雖然嚴肅傲然,但並非沒有愛。他也談過戀愛,雖以失敗告終,但是卻催生了第四交響曲和小提琴協奏曲。他對兄弟的兒子卡爾十分慈愛,甚至溺愛。有一次為了帶後者回家,貝多芬冒雨出門,最後因為雨水透身,得了病,健康大為惡化。
音樂
很多人都認為貝多芬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曲家。無可否認,他的確是其中最出名和最受愛戴的。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悲愴奏鳴曲》和《月光奏鳴曲》等等。其32首鋼琴奏鳴曲,包括《悲愴》和《月光》等被尊為鋼琴的「新約全書」(「舊約全書」為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他早期的音樂,有著 海頓和莫扎特的宮廷音樂風格,注重形式美,如第一交響曲。越是後期,越是表現出他強烈的個人風格,甚至借音樂直白自己的理想和訴求。

❻ 貝多芬的身世有誰知道急!!!!!

貝多芬身來世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自(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❼ 告訴我一些熱愛生命的故事或生命現象 快

難產的女人

一個女人,那年,在她的孩子即將要來到人世前的一個星期,她感冒了,還是很嚴重的感冒,發著高燒,鼻子無法呼吸,只能靠張開的嘴來獲取一些微薄的空氣,卻剛好在那時,她的兒子要出生了,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她看到了床墊子上的濕潤了的一大片,她知道她媽媽一直告戒她的羊水破了,用一個枕頭把自己墊著,她一個一個地叫來了可以送她上醫院的家人,在醫院里,醫生說第一期羊水早破,孩子臍帶繞頸三周,建議剖腹。
她摸著自己的肚子,和自己的孩子商量了一會,然後對醫生說:打催產素吧!因為照顧她的老人一直不肯離開醫院,她的丈夫匆忙中給她買的盒夾生米飯,想再找人重買的時候,丈夫沒有了蹤影,兩個老女人以為自己不餓,她也不餓,她只好靠那盒5元的夾生米飯一直維持了一天。
在傍晚的時候她開始了疼痛,無窮無盡的疼痛,用來呼吸的嘴巴在無法忍耐的時候把她自己的,還有守護她的人的手臂咬出了一個又一個血印子,那時她已經把那盒夾生米飯全部消耗盡了。而且她的體溫在驚人地上升,她的嘴唇已經乾渴得露出了血跡。
第二次催產素並沒有能讓她把孩子順利地產出,她第三次被推出了產房,妹妹在長途里哭著要她答應剖腹,不要再受那樣的苦了,一直堅持要她順產的兩個老人家也在求她答應手術,她用僅僅一秒的時間堅決地回絕了所有人的哀求,在她的心念里,她只想要給將要來到的孩子一個正常的過程:她看過所有的關於生產的書上說,經過產道的擠壓對孩子的腦成長和出生後整個生理機能是很有利的。她知道自己一定可以做一個合格的母親,她堅信!
第三次她要求醫生給她再打催產素時,當值的兩個醫生面露難色,她們對那個看著她長大的主刀醫生說:「她發著高燒,再打怕她無法承受!」那個經驗老到的主刀醫生說:「打吧!我了解她!一個韌命的傢伙!讓她家屬簽字再打。」就這樣,她的疼痛開始在第三支催產素下澎湃了她的每根神經,她開始感覺到無比的寒冷,她看到了她夢想中的冰川,她好象看到了她未見面的孩子,她甚至聽到了那些醫生在把空調給她開到最大後熱得滴汗的聲音,她知道她不能暈過去,她看到了面前出現了一把燃成了紅色的鐵棒子,無比的冰涼使她不顧一切的疼痛,她緊緊地抓住了那把使她全身疼痛的鐵棒子,她感到自己被燒成了灰燼,然後那把鐵棒子滅了,她的兒子出生了……
她聽到了兒子的哭聲,她們說是個兒子,她手裡抓著的是產床的不銹鋼扶手,已經被她拉斷了緊緊地抓在手裡,身上蓋了三張棉被,七八個醫生在裡面像盯怪物一樣看著她,全是汗水淋淋的,她笑了,她們說:「這個女人,還會笑,真是的!」她們把她的兒子包好給她換了她抓在手裡的床扶手,然後她抱著血淋淋的孩子,再也不肯鬆手,在醫生給她縫針的時候,她再也沒有了疼痛的感覺,她一直在和兒子笑著,說著話,清醒著,虛弱得她只有對著兒子的笑容……
後來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里她遇到了另一個孤獨地面對死亡的孩子……

宣告了死亡的孩子

那次,她被一個客戶請求,幫忙去解答一些關於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的理賠事宜,她遇到了那個孩子。
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在熱心幫鄰居搬運稻草時,因為年幼被撞在柱子上倒回的板車撞破了十二指腸,但是他並不知道身體已經遭到了那樣的傷害,在堅持著自己回家的途中暈了幾回,給放農的路人送回家睡了一天,家裡人也以為他是因為勞累和受了傷疲勞睡著了,直到他暈過去多次痛醒後已經面色蠟黃,在被一級一級往上級醫院送的途中,他已經開始了休克。在終於置留下他開始給他做手術的醫院里,醫生一次又一次地告戒他的家人,那個孩子估計是沒有多大的希望了,他們只是在盡力,因為他的十二指腸已經在壞死,而且術後開始了滲漏。
她就是那個時候見到那個孩子的,他本就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里,幾天的醫療費用已經讓他的家人債台高築,他們要咨詢她的是到底在他離開後保險公司可以賠付多少錢,以決定是否只能把他丟棄在醫院里賴掉那筆還沒有清算無法結算的費用。她在病床邊看到他的時候,他剛做完手術,但是竟然異常地清醒,他似乎明白那些人在閃爍中說著的一切,他絕望地望著她說:「放棄吧!」可是她明明看著他眼裡堅硬地想活著的信念,倔強而堅定!她給了一點錢他的家人,她把他們所問的問題詳細作答後,她讓他們等她的答復,她答應給他們想辦法,請他們兩天內不要離開那個孩子和放棄對那個孩子的治療。
她回家翻出了她僅有的房產證,在她要她的丈夫給和她一起去辦理抵押的時候,房產證上寫的她丈夫的名字,她的丈夫說她瘋了,並通知了她娘家的人,她沒有辦法說服任何人去相信那個孩子會活下去,她沒有辦法讓別人明白她說那個孩子的堅定,她為自己的無奈哭了整整一個星期,她甚至在自己哭累的時候看到那個孩子的靈魂來向她告別了!
她只好不斷地寫,不斷地寄求助信,不斷地給電台的同學,給報社的同學打電話,她甚至在網上和別人說,她希望有人可以相信那條可以延續的生命……可是她徹底地潰敗了,她唯一可以做的是在某個網頁上給那個孩子做了首安魂曲,以安慰自己感到無比寒冷的心,和對自己無能為力的內疚,她沒有足夠的堅持要去救那個孩子,她悲哀自己沒有舍棄得了房子的勇氣,她再也沒有去見那雙眼睛的勇氣,在那個孩子可能要走的時候,她終於淪落成和他無可奈何的家人一樣的現實,她願意這段痛苦的記憶停留在那個可以救贖自己靈魂的階段,可是她一直無法忘記那雙渴望溫暖的眼睛……
一個月後,他的家人卻意外地又找到了她,她以為是關於他的後事的事情,本想推辭掉,可是沒想到他的父親卻是要她再幫他們寫幾封感謝信的,那個孩子活著,那個孩子竟然已經活過來了!!她驚喜得語噎,他活著!活著!而且恢復得很快,他父親對她感激的話她半句也沒聽進去,她樂顛顛地跑回家寫那些感謝信,她終於明白她沒有絕望,那個孩子也沒有絕望,竟然有人可以相信他們想活著的願望,相信他們要活著的信念!那是因為她曾經那樣地絕望過……

無法離去

那年,在婚姻家庭再也無法由她一個人的意願繼續去維系時,他選擇了暗地裡背棄,她無法承受自己多年來的艱難的經營付之東流,那個她不愛卻深深依戀過的,看護過的,忍受過的男人,那個已經被兒子叫了幾個月「爸爸!」的男人,在面對他的一切背負敗露後,當她讓他選擇,在兩個女人之間做決斷時,他當著所有老人的面告訴她,他從此誰也不要!其實她明白他選擇了誰,聰明的她明白了她已經在一瞬間被否決了,連同她那可憐的還沒有到兩歲的孩子,可是一向不甘於屈服和潰敗的她又無法接受他暗示的保留她身份的條件:那就是共存。那個不能名正言順地做妻子的女子,只是他的一個情人,只是作為一個不見光也不會為他生兒育女的情人存在著,而她始終是他的妻子,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只是她的男人將永遠可以自由地陪在那個情人的身邊。她沒有答應,無論別人怎樣勸她,她也不答應,無論她愛還是不愛這個男人,她要求這個男人要麼忠誠於她,要麼離開她!她無論怎樣也不選擇分享!
結果那個男人依然如故,而她一次又一次地無法放過自己固執的堅持,她在抗爭一次又一次潰敗後,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送給了死神。
第八次,適逢國家在規范葯品市場管理,她再也沒辦法買到整瓶的安眠葯了,她依著僅有的一點葯理知識,買回來兩瓶撲爾敏,在看著兒子甜甜地在自己的懷里睡去後,她哭了一會,安靜地用冰涼的水把那400粒白色的葯片吞進了自己的胃裡,她不知道他就在客廳的沙發上看著,她已經麻木到不知道任何人的來去。
十分鍾,他邁進了卧室,他對她說:「十分鍾了,你估計也迷糊了吧?」她詫異於自己竟然是清醒無比的,她清清楚楚地聽到他的話,聽到他那些惡毒的讓她永遠也無法相信的話,兒子在他的漫罵中醒來,兒子突然發現自己的母親不會說話了,也不會流淚了,兒子用小小的手像平時和媽媽玩耍時那樣捏著媽媽的鼻子,然後再親媽媽的臉蛋,再撓媽媽的胳肢,當兒子的手用力地捶打媽媽的肚子後,媽媽再也沒有笑的時候,兒子知道媽媽快要死了,他哭著懇求那個男人救救他的媽媽,兒子悲嚎著,從床上爬起來,身上穿著單薄的睡衣,跪在床上不斷地哀求他的父親救救他的母親。
兒子說:「媽媽不會說話了,媽媽也不會流淚了,媽媽哭死了!」那個男人也許動了惻隱之心,不忍心自己的骨肉看著自己的母親那樣死去,他開始嚇唬那個小小孩兒,他對兒子說,不要留在那裡看著媽媽死去,他們可以上街去,讓媽媽一個人自己去死,他們可以去街上逛逛,去外面買點玩具,要不就要把他留在一個死人的身邊了,說他的媽媽會變成鬼的,不惜利誘恐嚇!
她睜著眼,無望地看著自己的離去,突然她希望她可以留下來,放棄一切抗爭,好好地和兒子活著,不要再為一切做那些無謂的抗爭,她卻感到抓著兒子的手開始了冰涼,那時的她多麼渴望兒子的手上的暖能更暖一點,暖得能讓她醒來………在她無法說話,也無法移動的時候,她竟然希望那個男人把兒子帶走,可是那個男人在嚇唬不到那個小小的孩子離開他的母親的時候,老羞成惱。
那個冬天是那樣的寒冷,至少在她母子的心裡頭,她的孩兒就那樣死拉著她的手不肯跟他的父親離去,臨到最後兒子竟然是跪在冰涼的地板上哀求著他的父親了,可是那個決絕的男人已經沒有半絲的動念,他連頭也不回就摔門而去……可憐那個聰慧的孩子,在他一歲零九個月的時候,哭啞了自己,哭幹了自己後,還能記起爺爺家那串長長的號碼,在110的警察和爺爺奶奶把他媽媽抱落在救護車的擔架上,那個孩子暈了過去………
她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無比寒冷地看著這一切,從此在她的心裡再也沒有過溫暖,可是她卻在那片寒冷里看到了生命的綠色,堅韌地蓬勃起來的生命的顏色。
……
她依然還是累著,累得不想再多活一天,不想日子在黎明後還要繼續下去,可是她知道她必須活著,她需要生命,那是一片綠色的希望,哪怕生命里的故事總是那麼多的痛苦,那麼多的絕望,可是她依然只能活著。
生平
1770年 出身於德國城市波恩一個平民家庭,祖父原籍荷蘭,後移居德國,曾任當地宮廷樂長。他的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酗酒成性,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貝多芬自小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
1774年 他的父親為了使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音樂神童,強迫年少的貝多芬學習音樂和長時間的練習鋼琴。
1778年 八歲的時候就開始登台演出。
1781年 跟隨樂隊指揮奈弗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
1783年 任宮廷樂隊羽管鍵鋼琴演奏家
1787年 在維也納與莫扎特會面。
1788年 在一支歌劇院樂隊里作中提琴手
1789年 在波恩大學學習
1792年 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到奧京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
1795年 他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曲目是第二鋼琴協奏曲,由他本人演奏鋼琴。演出獲得了成功。
1796年 出現耳疾先兆
1803年 完成劃時代的《第三交響曲》,並准備獻給拿破崙。
1804年 拿破崙稱帝,貝多芬撕去了第三交響曲上寫有獻給拿破崙的扉頁,而寫上了一句話「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
1808年 同時發表了第五交響曲《命運》與第六交響曲《田園》。
1809年 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1815年11月15日,其弟卡爾去世,貝多芬成為侄子卡爾的監護人。
1815年-1819年 經歷4年的創作衰竭期。他一方面受到當時歐洲封建復辟的影響,情緒低落,一方面去收集、整理歐洲各地的民歌。
1824年 完成第九交響曲並在5月7日首演,盛況空前。
1826年 侄子卡爾自殺未遂,貝多芬精神大受打擊,健康日益惡化
1827年 3月26日逝世於維也納。
1827年 3月29日兩萬名維也納市民參加了他的葬禮,當局要出動軍隊維持秩序。
死因
對貝多芬早逝的原因,眾說紛紜。
當時的醫生下結論,死因是浮腫病。
有人認為他是死於梅毒。
經後世專家對貝多芬遺留下來的頭發進行的醫學化驗,結果顯示,貝多芬死於汞中毒。雖然這一發現對梅毒致死的推測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現在普遍認為,這是由於當時工業污染了多瑙河的魚,而貝多芬又很喜歡吃該地段的魚,因此魚體內的汞在其身上沉積而致死。並非是貝多芬為了治療梅毒而將含汞的葯物服用到體內所致。貝多芬性格方面狂躁,生理方面受慢性腹瀉和腹痛的折磨,都是由汞引起的。
性格
後人一向認為,貝多芬的一生,就是不屈不撓與命運,與人類社會的不平等斗爭的一生。自小受到酗酒的父親的虐待,以及急功近利的訓練。又及長大後,母親過身,家庭的重擔落在作為長兄的貝多芬的身上。對拿破崙的崇拜以及幻滅。中年時期出現的耳疾,侄子的不孝,生活拮據以及終身未婚,貝多芬都是逆來順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心底里的抗爭精神,從沒有為三斗米折腰。他的名言「握住命運的咽喉」,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實寫照。據說他臨終前,雷電交加,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在直起了身,伸手抓向空中,好像要握住什麼。這一情景,更是被後人認為是貝多芬自己對這句名言的形象化。
傳說有一次貝多芬和歌德走在小路上,迎面開來一輛貴族的馬車。他們兩人只好靠邊站。但兩人的態度截然不同,歌德對在身旁駛過的貴族鞠躬問好,而貝多芬則嚴肅傲然。車上的貴族也很彬彬有禮的向兩人問好。後來貝多芬懷疑歌德的為人,兩者的友誼也因此破裂。
貝多芬深受當時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明顯可看到「自由,平等,博愛」的倡導性主題。序曲科利奧蘭,英雄交響曲和合唱交響曲,甚至在歌劇《費德里奧》裡面囚徒合唱一景,直白地「唱出」了對自由的強烈渴望「噢,自由啊,自由,你什麼時候重歸到身邊??」。
在行動上,有一次,貝多芬聽到要舉行音樂會為貧困的人民籌集捐款,就立刻帶病上場演奏,為他所同情的人們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貝多芬雖然嚴肅傲然,但並非沒有愛。他也談過戀愛,雖以失敗告終,但是卻催生了第四交響曲和小提琴協奏曲。他對兄弟的兒子卡爾十分慈愛,甚至溺愛。有一次為了帶後者回家,貝多芬冒雨出門,最後因為雨水透身,得了病,健康大為惡化。
音樂
很多人都認為貝多芬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曲家。無可否認,他的確是其中最出名和最受愛戴的。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悲愴奏鳴曲》和《月光奏鳴曲》等等。其32首鋼琴奏鳴曲,包括《悲愴》和《月光》等被尊為鋼琴的「新約全書」(「舊約全書」為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他早期的音樂,有著 海頓和莫扎特的宮廷音樂風格,注重形式美,如第一交響曲。越是後期,越是表現出他強烈的個人風格,甚至借音樂直白自己的理想和訴求。
貝多芬可以說繼承了德奧作曲家巴赫,海頓和莫扎特的音樂精髓,將古典主義音樂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極限。
特別是他的交響曲,除了第六交響曲分為五樂章,其餘的八部都是四樂章,遵照海頓莫扎特確立的交響曲結構,即第一樂章快板,第二樂章慢板,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或諧謔曲和第四樂章急板或快板寫成的。而在第三交響曲開始,形式和內容開始統一,一個分明的線索主題或思想貫穿整部交響曲,這在第五和第九交響曲里特別鮮明,而這,是貝多芬之前的的作曲家沒有做到的。這樣的結果是,貝多芬的交響曲有更多的現實表現力和情感刻畫。聽眾不再是單一地去享受美麗的旋律,而且需要去思考揣摩,作曲家的意圖和動機。這大大豐富了音樂的內涵。可以說,這也正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基礎。
有人說,貝多芬一生創作下來的作品都是圍繞著「英雄」這一主題。特別是九首交響曲,描述了一個英雄成長以及理想。
貝多芬的創作通常分為四個時期:
早期:從他學習音樂創作到32歲前後
他是一個有才華的作曲家 就象大多數著名音樂家一樣,他創作了許多到今天人們仍覺得很好聽的音樂,同時他的音樂創作能力也很強,寫悲傷寫抒情都不錯。
盛期:約十年時間
生活上他耳聾了,但思想上因為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他將大量倫理思想寫進他的音樂中。這一時期的音樂就是典型的貝多芬式的音樂。包括那些主要的交響曲,第五第六交響曲,幾部著名的鋼琴奏鳴曲,同早期相比,音樂變得富有思想,有自己的情感。
衰落:也約十年時間
貝多芬已經是維也納社會名人,但他的創作卻進入低潮,好象回到了以前一般的音樂家的時代,他個人意志也比較消沉。
晚期:最後的十年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突然又創造出了奇跡。晚期的作品,一部份規模龐大、宏偉壯麗,如庄嚴彌撒和第九交響曲;另一部分卻進入抽象的境地。這時期的作品在音樂家眼裡是寶貝。但由於通常很抽象,不如早期的那樣好聽,一般的聽眾可能難以理解。
作品列表(按編號)
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5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三重協奏曲和晚期弦樂四重奏。
貝多芬作品的編號是由他作品的出版商編制的。因此,編號是按照作品出版的先後順序,而不是按照寫作的順序排列。比如,1792年創作的木管八重奏為作品103號,而作品102 和104號分別創作於1815年和1817年。編號135號以前的作品為貝多芬在世時所出版。其他則是在他去世後出版的。

❽ 有關憤怒的故事(最好是名人的)

1、屈原之怒: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❾ 貝多芬熱愛生命的故事

生平
1770年 出身於德國城市波恩一個平民家庭,祖父原籍荷蘭,後移居德國,曾任當地宮廷樂長。他的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酗酒成性,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貝多芬自小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
1774年 他的父親為了使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音樂神童,強迫年少的貝多芬學習音樂和長時間的練習鋼琴。
1778年 八歲的時候就開始登台演出。
1781年 跟隨樂隊指揮奈弗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
1783年 任宮廷樂隊羽管鍵鋼琴演奏家
1787年 在維也納與莫扎特會面。
1788年 在一支歌劇院樂隊里作中提琴手
1789年 在波恩大學學習
1792年 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到奧京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
1795年 他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曲目是第二鋼琴協奏曲,由他本人演奏鋼琴。演出獲得了成功。
1796年 出現耳疾先兆
1803年 完成劃時代的《第三交響曲》,並准備獻給拿破崙。
1804年 拿破崙稱帝,貝多芬撕去了第三交響曲上寫有獻給拿破崙的扉頁,而寫上了一句話「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
1808年 同時發表了第五交響曲《命運》與第六交響曲《田園》。
1809年 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1815年11月15日,其弟卡爾去世,貝多芬成為侄子卡爾的監護人。
1815年-1819年 經歷4年的創作衰竭期。他一方面受到當時歐洲封建復辟的影響,情緒低落,一方面去收集、整理歐洲各地的民歌。
1824年 完成第九交響曲並在5月7日首演,盛況空前。
1826年 侄子卡爾自殺未遂,貝多芬精神大受打擊,健康日益惡化
1827年 3月26日逝世於維也納。
1827年 3月29日兩萬名維也納市民參加了他的葬禮,當局要出動軍隊維持秩序。
死因
對貝多芬早逝的原因,眾說紛紜。
當時的醫生下結論,死因是浮腫病。
有人認為他是死於梅毒。
經後世專家對貝多芬遺留下來的頭發進行的醫學化驗,結果顯示,貝多芬死於汞中毒。雖然這一發現對梅毒致死的推測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現在普遍認為,這是由於當時工業污染了多瑙河的魚,而貝多芬又很喜歡吃該地段的魚,因此魚體內的汞在其身上沉積而致死。並非是貝多芬為了治療梅毒而將含汞的葯物服用到體內所致。貝多芬性格方面狂躁,生理方面受慢性腹瀉和腹痛的折磨,都是由汞引起的。
性格
後人一向認為,貝多芬的一生,就是不屈不撓與命運,與人類社會的不平等斗爭的一生。自小受到酗酒的父親的虐待,以及急功近利的訓練。又及長大後,母親過身,家庭的重擔落在作為長兄的貝多芬的身上。對拿破崙的崇拜以及幻滅。中年時期出現的耳疾,侄子的不孝,生活拮據以及終身未婚,貝多芬都是逆來順受,用音樂的語言表達出心底里的抗爭精神,從沒有為三斗米折腰。他的名言「握住命運的咽喉」,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實寫照。據說他臨終前,雷電交加,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在直起了身,伸手抓向空中,好像要握住什麼。這一情景,更是被後人認為是貝多芬自己對這句名言的形象化。
傳說有一次貝多芬和歌德走在小路上,迎面開來一輛貴族的馬車。他們兩人只好靠邊站。但兩人的態度截然不同,歌德對在身旁駛過的貴族鞠躬問好,而貝多芬則嚴肅傲然。車上的貴族也很彬彬有禮的向兩人問好。後來貝多芬懷疑歌德的為人,兩者的友誼也因此破裂。
貝多芬深受當時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明顯可看到「自由,平等,博愛」的倡導性主題。序曲科利奧蘭,英雄交響曲和合唱交響曲,甚至在歌劇《費德里奧》裡面囚徒合唱一景,直白地「唱出」了對自由的強烈渴望「噢,自由啊,自由,你什麼時候重歸到身邊??」。
在行動上,有一次,貝多芬聽到要舉行音樂會為貧困的人民籌集捐款,就立刻帶病上場演奏,為他所同情的人們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貝多芬雖然嚴肅傲然,但並非沒有愛。他也談過戀愛,雖以失敗告終,但是卻催生了第四交響曲和小提琴協奏曲。他對兄弟的兒子卡爾十分慈愛,甚至溺愛。有一次為了帶後者回家,貝多芬冒雨出門,最後因為雨水透身,得了病,健康大為惡化。
音樂
很多人都認為貝多芬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曲家。無可否認,他的確是其中最出名和最受愛戴的。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悲愴奏鳴曲》和《月光奏鳴曲》等等。其32首鋼琴奏鳴曲,包括《悲愴》和《月光》等被尊為鋼琴的「新約全書」(「舊約全書」為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他早期的音樂,有著 海頓和莫扎特的宮廷音樂風格,注重形式美,如第一交響曲。越是後期,越是表現出他強烈的個人風格,甚至借音樂直白自己的理想和訴求。
貝多芬可以說繼承了德奧作曲家巴赫,海頓和莫扎特的音樂精髓,將古典主義音樂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極限。
特別是他的交響曲,除了第六交響曲分為五樂章,其餘的八部都是四樂章,遵照海頓莫扎特確立的交響曲結構,即第一樂章快板,第二樂章慢板,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或諧謔曲和第四樂章急板或快板寫成的。而在第三交響曲開始,形式和內容開始統一,一個分明的線索主題或思想貫穿整部交響曲,這在第五和第九交響曲里特別鮮明,而這,是貝多芬之前的的作曲家沒有做到的。這樣的結果是,貝多芬的交響曲有更多的現實表現力和情感刻畫。聽眾不再是單一地去享受美麗的旋律,而且需要去思考揣摩,作曲家的意圖和動機。這大大豐富了音樂的內涵。可以說,這也正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基礎。
有人說,貝多芬一生創作下來的作品都是圍繞著「英雄」這一主題。特別是九首交響曲,描述了一個英雄成長以及理想。
貝多芬的創作通常分為四個時期:
早期:從他學習音樂創作到32歲前後
他是一個有才華的作曲家 就象大多數著名音樂家一樣,他創作了許多到今天人們仍覺得很好聽的音樂,同時他的音樂創作能力也很強,寫悲傷寫抒情都不錯。
盛期:約十年時間
生活上他耳聾了,但思想上因為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他將大量倫理思想寫進他的音樂中。這一時期的音樂就是典型的貝多芬式的音樂。包括那些主要的交響曲,第五第六交響曲,幾部著名的鋼琴奏鳴曲,同早期相比,音樂變得富有思想,有自己的情感。
衰落:也約十年時間
貝多芬已經是維也納社會名人,但他的創作卻進入低潮,好象回到了以前一般的音樂家的時代,他個人意志也比較消沉。
晚期:最後的十年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突然又創造出了奇跡。晚期的作品,一部份規模龐大、宏偉壯麗,如庄嚴彌撒和第九交響曲;另一部分卻進入抽象的境地。這時期的作品在音樂家眼裡是寶貝。但由於通常很抽象,不如早期的那樣好聽,一般的聽眾可能難以理解。
作品列表(按編號)
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5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三重協奏曲和晚期弦樂四重奏。
貝多芬作品的編號是由他作品的出版商編制的。因此,編號是按照作品出版的先後順序,而不是按照寫作的順序排列。比如,1792年創作的木管八重奏為作品103號,而作品102 和104號分別創作於1815年和1817年。編號135號以前的作品為貝多芬在世時所出版。其他則是在他去世後出版的。
作品 1 no 1 (1795) 鋼琴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調
作品 1 no 2 (1795) 鋼琴三重奏 No. 2 G 大調
作品 1 no 3 (1795) 鋼琴三重奏 No. 3 C 小調
作品 2 no 1 (1796) 鋼琴奏鳴曲 No. 1 F 小調
作品 2 no 2 (1796) 鋼琴奏鳴曲 No. 2 A 大調
作品 2 no 3 (1796) 鋼琴奏鳴曲 No. 3 C 大調
作品 3 (1794) 弦樂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調
作品 4 (1795) 弦樂五重奏 降 E 大調
作品 5 no 1 (1796)奏鳴曲 鋼琴和大提琴 No. 1 F 大調
作品 5 no 2 (1796)奏鳴曲 鋼琴和大提琴 No. 2 G 小調
作品 6 (1797) 四手聯彈鋼琴奏鳴曲
作品 7 (1797) 鋼琴奏鳴曲 No. 4 降 E 大調
作品 8 (1797) 弦樂三重奏(小夜曲) No. 1 D 大調
作品 9 no 1 (1798) 弦樂三重奏 No. 2 G 大調
作品 9 no 2 (1798) 弦樂三重奏 No. 3 D 大調
作品 9 no 3 (1798) 弦樂三重奏 No. 4 C 小調
作品 10 no 1 (1798) 鋼琴奏鳴曲 No. 5 C 小調
作品 10 no 2 (1798) 鋼琴奏鳴曲 No. 6 F 大調
作品 10 no 3 (1798) 鋼琴奏鳴曲 No. 7 D 大調
作品 11 (1798) 鋼琴三重奏 No. 4 降B 大調
作品 12 no 1 (1798) 小提琴奏鳴曲 No. 1 D 大調
作品 12 no 2 (1798) 小提琴奏鳴曲 No. 2 A 大調
作品 12 no 3 (1798) 小提琴奏鳴曲 No. 3 降E 大調
作品 13 (1799) 鋼琴奏鳴曲 No. 8 C 小調 "悲愴"
作品 14 no 1 (1799) 鋼琴奏鳴曲 No. 9 E 大調
作品 14 no 2 (1799) 鋼琴奏鳴曲 No. 10 G 大調
作品 15 (1795) 鋼琴協奏曲 No. 1 C 大調
作品 16 (1796)五重奏 鋼琴和管樂器
作品 17 (1800) 圓號奏鳴曲 F 大調
作品 18 no 1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1 F 大調
作品 18 no 2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2 G 大調
作品 18 no 3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3 D 大調
作品 18 no 4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4 C 小調
作品 18 no 5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5 A 大調
作品 18 no 6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6 降B 大調
作品 19 (1795) 鋼琴協奏曲 No. 2 B 降 大調
作品 20 (1799) 七重奏 E 降 大調
作品 21 (1800) 交響曲 No. 1 C 大調
作品 22 (1800) 鋼琴奏鳴曲 No. 11 B 降 大調
作品 23 (1801) 小提琴奏鳴曲 No. 4 A 小調
作品 24 (1801) 小提琴奏鳴曲 No. 5 F 大調 春("Spring")
作品 25 (1801) 小夜曲 D 大調 長笛, 小提琴和中提琴
作品 26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2 降 A 大調
作品 27 no 1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3 降 E 大調
作品 27 no 2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4 升 C 小調 "月光"
作品 28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5 D 大調
作品 29 (1801) 弦樂五重奏 C 大調
作品 30 no 1 (1803) 小提琴奏鳴曲 No. 6 A 大調
作品 30 no 2 (1803) 小提琴奏鳴曲 No. 7 C 小調
作品 30 no 3 (1803) 小提琴奏鳴曲 No. 8 G 大調
作品 31 no 1 (1802) 鋼琴奏鳴曲 No. 16 G 大調
作品 31 no 2 (1802) 鋼琴奏鳴曲 No. 17 D 小調 "暴風雨"
作品 31 no 3 (1802) 鋼琴奏鳴曲 No. 18 E 降 大調
作品 32 (1805) 歌曲 - 致希望
作品 33 (1802) 七首小作品 鋼琴
作品 34 (1802) 6變奏曲 鋼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F 大調
作品 35 (1802) 15變奏曲和賦格 鋼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降E 大調 "英雄Eroica"
作品 36 (1803) 交響曲 No. 2 D 大調
作品 37 (1803) 鋼琴協奏曲 No. 3 C 小調
作品 38 (1803) 鋼琴三重奏 No. 8 (Arrangement of the Septet 作品 20)
作品 39 (1789) 兩首前奏曲 裡麵包括了12中大調 鋼琴
作品 40 (1802) 浪漫曲 小提琴 G 大調
作品 41 (1803) 小夜曲 鋼琴和長笛 或 小提琴 D 大調
作品 42 (1803) 夜曲 中提琴和鋼琴 D 大調
作品 43 (1801) 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 序曲和芭蕾音樂
作品 44 (1792) 鋼琴三重奏 No. 10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降 E 大調)
作品 45 (1803) 三首進行曲 鋼琴, 四手聯彈
作品 46 (1795) 歌曲 - Adelaide
作品 47 (1802) 小提琴奏鳴曲 No. 9 A 大調 克羅采("Kreutzer")
作品 48 no 1 (1802) 歌曲 - 請求
作品 48 no 2 (1802) 歌曲 - Die Liebe des N?chsten
作品 48 no 3 (1802) 歌曲 - 論死亡
作品 48 no 4 (1802) 歌曲 - 自然中主之榮耀
作品 48 no 5 (1802) 歌曲 - Gottes Macht und Vorsehung
作品 48 no 6 (1802) 歌曲 - Bu?lied
作品 49 no 1 (1792) 鋼琴奏鳴曲 No. 19 G 小調
作品 49 no 2 (1792) 鋼琴奏鳴曲 No. 20 G 大調
作品 50 (1798) 浪漫曲 小提琴 F 大調
作品 51 no 1 (1797) 迴旋曲 C 大調 鋼琴
作品 51 no 2 (1798) 迴旋曲 G 大調 鋼琴
作品 52 no 1 (1805) 歌曲 - Urians Reise um die Welt
作品 52 no 2 (1805) 歌曲 - Feuerfab
作品 52 no 3 (1805) 歌曲 - Das Liedchen von der Ruhe
作品 52 no 4 (1805) 歌曲 - 五月歌
作品 52 no 5 (1805) 歌曲 - Mollys Abschied
作品 52 no 6 (1805) 歌曲 - 愛情
作品 52 no 7 (1805) 歌曲 - Marmotte
作品 52 no 8 (1805) 歌曲 - Das Blümchen Wunderhold
作品 53 (1803) 鋼琴奏鳴曲 No. 21 C 大調 "黎明 Waldstein(森林之石)"
作品 54 (1804) 鋼琴奏鳴曲 No. 22 F 大調
作品 55 (1805) 交響曲 No. 3 降E 大調 "英雄Eroica"
作品 56 (1805) 三重協奏曲 C 大調
作品 57 (1805) 鋼琴奏鳴曲 No. 23 F 小調 "熱情Appassionata"
作品 58 (1807) 鋼琴協奏曲 No. 4 G 大調
作品 59 no 1 (1806) 弦樂四重奏 No. 7 F 大調 "拉斯莫夫斯基 1"
作品 59 no 2 (1806) 弦樂四重奏 No. 8 E 小調 "拉斯莫夫斯基 2"
作品 59 no 3 (1806) 弦樂四重奏 No. 9 C 大調 "拉斯莫夫斯基 3"
作品 60 (1807) 交響曲 No. 4 降B 大調
作品 61 (1808) 小提琴協奏曲 D 大調
作品 62 (1807) 科里奧蘭序曲
作品 63 (1806) 弦樂五重奏 ( 作品 4的整理版本) 鋼琴三重奏
作品 64 (1807) 鋼琴三重奏 ( 作品 3的整理版本) 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作品 65 (1796) 詠嘆調 - Ah perfido!
作品 66 (1796)莫扎特主題「一位少女或一位女性」變奏曲 ,大提琴
作品 67 (1808) 交響曲 No. 5 C 小調
作品 68 (1808) 交響曲 No. 6 F 大調 田園("Pastoral")
作品 69 (1808)奏鳴曲 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3 A 大調
作品 70 no 1 (1808) 鋼琴三重奏 No. 5 D 大調 "鬼魂"
作品 70 no 2 (1808) 鋼琴三重奏 No. 6 降E 大調
作品 71 (1796) 管樂六重奏降E
作品 72a (1805) 歌劇 - 列奧諾拉 (序曲為列奧諾拉第二號)
作品 72b (1806) 歌劇 - 列奧諾拉 (序曲為列奧諾拉第三號)
作品 72c (1814) 歌劇 - 費德里奧
作品 73 (1809) 鋼琴協奏曲 No. 5 降 E 大調 "皇帝Emperor"
作品 74 (1809) 弦樂四重奏 No. 10 降 E 大調 "豎琴"
作品 75 no 1 (1809) 歌曲 - 迷娘
作品 75 no 2 (1809) 歌曲 - 新的愛情,新的生活
作品 75 no 3 (1809) 歌曲 - 詞:歌德浮士德*從前有一個國王
作品 75 no 4 (1809) 歌曲 - 格雷太爾的警告
作品 75 no 5 (1809) 歌曲 - 致遠方的愛人
作品 75 no 6 (1809) 歌曲 - Der Zufriedene
作品 76 (1809) 6變奏曲 鋼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D 大調
作品 77 (1809) 鋼琴 幻想曲
作品 78 (1809) 鋼琴奏鳴曲 No. 24 升 F 大調
作品 79 (1809) 鋼琴奏鳴曲 No. 25 G 大調
作品 80 (1808) 合唱幻想曲
作品 81a (1809) 鋼琴奏鳴曲 No. 26 降 E 大調 "告別"
作品 81b (1795) 六重奏 降E
作品 82 no 1 (1809) 歌曲 - 希望
作品 82 no 2 (1809) 歌曲 - 愛之怨
作品 82 no 3 (1809) 二重唱 - L'amante impatiente
作品 82 no 4 (1809) 歌曲 - L'amante impatiente
作品 82 no 5 (1809) 歌曲 - 生活的享受
作品 83 no 1 (1810) 歌曲 - 憂郁中的歡樂
作品 83 no 2 (1810) 歌曲 - 渴望
作品 83 no 3 (1810) 歌曲 - Mit einem gemalten Band
作品 84 (1810) 艾格蒙特 (序曲和情景音樂)
作品 85 (1804) 基督在橄欖山上
作品 86 (1807) C 大調彌撒
作品 87 (1795) 三重奏 兩雙簧管和英國號 C 大調
作品 88 (1803) 歌曲 - 友誼之幸福
作品 89 (1814) 波羅乃茲 C 大調
作品 90 (1814) 鋼琴奏鳴曲 No. 27 E 小調
作品 91 (1813) 威靈頓公爵的勝利 ("戰役" 交響曲)
作品 92 (1813) 交響曲 No. 7 A 大調
作品 93 (1814) 交響曲 No. 8 F 大調
作品 94 (1815) 歌曲 - 致希望
作品 95 (1810) 弦樂四重奏 No. 11 F 小調 "Serioso"
作品 96 (1812) 小提琴奏鳴曲 No. 10 G 大調
作品 97 (1811) 鋼琴三重奏 No. 7 降 B 大調 大公("Archke")
作品 98 (1816) 歌曲 套曲 - 致遠方的愛人
作品 99 (1816) 歌曲 - 守諾的人
作品 100 (1814) 歌曲 - 紀念石
作品 101 (1816) 鋼琴奏鳴曲 No. 28 A 大調
作品 102no 1 (1815)奏鳴曲 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4 C 大調
作品 102no 2 (1815)奏鳴曲 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5 D 小調
作品 103 (1792) 木管八重奏 降E
作品 104 (1817) 弦樂五重奏 (鋼琴三重奏 No. 3 的整理版本)
作品 105 (1819) 6套變奏曲 鋼琴和長笛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手稿
作品 106 (1818) 鋼琴奏鳴曲 No. 29 降B 大調 "槌子鍵鋼琴"
作品 107 (1820) 10套變奏曲 鋼琴和長笛
作品 108 (1818) 25首蘇格蘭歌曲
作品 109 (1822) 鋼琴奏鳴曲 No. 30 E 大調
作品 110 (1822) 鋼琴奏鳴曲 No. 31 降A 大調
作品 111 (1822) 鋼琴奏鳴曲 No. 32 C 小調
作品 112 (1815) 平靜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行(合唱和樂隊)
作品 113 (1811) 歌唱劇 - 雅典的廢墟
作品 114 (1822) 進行曲和合唱 - 新屋落成典禮
作品 115 (1815) 序曲 - 命名日
作品 116 (1802) 聲樂三重奏,樂隊伴奏- Tramte, empi tremate
作品 117 (1811) 歌唱劇 - 史提芬王
作品 118 (1814) Eligischer Gesang (合唱和樂隊)
作品 119 (1822) 11首新小曲 鋼琴
作品 120 (1823) 33變奏曲 鋼琴 主題「Diabelli的一首圓舞曲」, C 大調 (迪阿布里變奏曲)
作品 121a (1803) 鋼琴三重奏 No. 11 (「我是卡卡杜裁縫」主題變奏曲)
作品 121b (1822) Opferlied (合唱和樂隊)
作品 122 (1824) Bundeslied (合唱和樂隊)
作品 123 (1822) 庄嚴彌撒 Mass D 大調 (Missa Solemnis)
作品 124 (1822) 序曲 - 新屋落成典禮
作品 125 (1824) 交響曲 No. 9 D 小調 "合唱"
作品 126 (1824) 六首小作品 鋼琴
作品 127 (1825) 弦樂四重奏 No. 12 降E 大調
作品 128 (1822) 歌曲 - 吻
作品 129 (1795) 迴旋曲 隨想曲 鋼琴 G 大調 (Rage over a lost penny)
作品 130 (1825) 弦樂四重奏 No. 13 降B 大調
作品 131 (1826) 弦樂四重奏 No. 14 C升 小調
作品 132 (1825) 弦樂四重奏 No. 15 A 小調
作品 133 (1826) 大賦格 降B 大調
作品 134 (1826) 鋼琴 大賦格 四手聯彈
作品 135 (1826) 弦樂四重奏 No. 16 F 大調
作品 136 (1814) 康塔塔 - 榮耀的一刻
作品 137 (1817) 弦樂五重奏 (賦格) D 大調
作品 138 (1807) 序曲 - 列奧諾拉第一號
神秘的第十交響曲
貝多芬在創作第九交響曲後,就開始構思創作第十交響曲。他在筆記中以及給別人的書信對話中提到過這部作品,他說,該交響曲描述的是一種大綜合,空間方面上至天下到地。時間方面則是古往今來到未來。可以說是一部宇宙交響曲。最奇怪的是貝多芬曾經表示,第十交響曲已經創作完成。但在他逝世後,人們根據他的指示,卻沒有找到總譜。
1844年,貝多芬的助手的安東·辛德勒發表了一篇關於該交響曲的文章,這篇文章引起了當時廣泛的關注和猜測。從那時起,有關這部交響曲的新發現的線索和推測就層出不窮,但其實並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
甚至還有人說自己聽過第十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但並無證據支持這一說法。
巴里·庫珀博士(Barry Cooper)根據各種搜集得到的稿件,重構了第十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但該作品並沒有得到音樂界的普遍認可。
影響
如上所述,貝多芬開啟了浪漫主義音樂。從此之後,經過舒伯特,門德爾松,瓦格納,羅伯特·舒曼,馬勒,理查·施特勞斯的等等作曲家的努力下,浪漫主義音樂得以開花結果,繁盛了整個19世紀。
貝多芬的音樂可謂是西方音樂的典範及開源之作。在交響曲方面,他賦予了交響曲「神」,使之形神兼備。第六交響曲用標題對內容進行描述和在第九交響曲裡面加入了人聲,都是一大創舉。後世紛紛效仿。
作曲家勃拉姆斯,瓦格納和馬勒都直言,自己是在貝多芬的指引下創作的。勃拉姆斯直至40歲仍不敢寫交響曲,是因為他認為自己還未有能力超逾貝多芬。瓦格納就是聽過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和《費德里奧》序曲,才下定決心作一個作曲家的,而其樂劇的理念,就是從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裡面發展成型的。馬勒的第二交響曲和第八交響曲,說到底就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延伸。
時至今天,貝多芬的音樂仍然是音樂會里演出最頻繁,唱片灌錄次數最多的作品,深受當代聽眾的歡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第九交響曲的原譜定為人類文化遺產

❿ 名人遭受挫折而失敗的故事

貝多芬的故事

《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最傑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題是反映人類和命運搏鬥,最終戰勝命運。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寫照



這是第一樂章中連續出現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貝多芬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也是命運最糟的一個。童年,貝多芬是在淚水浸泡中長大的。家庭貧困,父母失和,造成貝

多芬性格上嚴肅、孤僻、倔強和獨立,在他心中蘊藏著強烈而深沉的感情。他從12歲開始作曲,14歲參加樂團演出並領取工資

補貼家用。到了17歲,母親病逝,家中只剩下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和已經墮落的父親。不久,貝多芬得了傷寒和天花,幾乎喪

命。貝多芬簡直成了苦難的象徵,他的不幸是一個孩子難以承受的。

盡管如此,貝多芬還是挺過來了。他對音樂酷愛到離不開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著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滿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對人間美好事物的追求、嚮往。對美麗的大自然他有抒發不盡的情懷。

說貝多芬命運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慘,實際上他最大的不幸,莫過於28歲那年的耳聾。先是耳朵日夜作響,繼而聽覺日

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聽不見農夫的笛聲了。從此,他孤獨地過著聾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於和聾疾苦戰。

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給他安慰的只有音樂。他作曲時,常把一根細木棍咬在嘴裡,藉以感受

鋼琴的振動,他用自己無法聽到的聲音,傾訴著自己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憧憬。他著名的《命運交響曲

》就是在完全失去聽覺的狀態中創作的。他堅信「音樂可以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頑強地戰斗,通過斗爭去取得勝利

。」這種思想貫穿了貝多芬作品的始終。

1827年3月26日,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音樂巨人與世長辭,那時他才57歲。貝多芬一生是悲慘的,世界不曾給他歡樂,

他卻為人類創造了歡樂。貝多芬身體是虛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強者。

華羅庚。初中畢業後,華羅庚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因學費而中途退學,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
此後,他開始頑強自學,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傷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卻落下左腿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
從1931年起,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他自學了英、法、德文,先後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多篇論文。1936年夏,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1938年,華羅庚訪英回國,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他艱難地寫出名著《堆壘素數論》。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物理園 > 物理史話
文:朱琳琅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