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愚公移山的故事日記

愚公移山的故事日記

發布時間: 2020-11-29 12:46:05

㈠ 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㈡ 愚公移山是 xxx故事

是神話故事 因為民間傳說是圍繞客觀實在物,運用文學表現手法和歷史表達方式構建出來的,具有審美意味的散文體口頭敘事文學。而神話故事來源於原始社會時期,人類通過推理和想像對自然現象作出解釋。但是由於這時的認識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經常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 神話是人們藉助於幻想企圖征服自然的表現。神話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願望的理想化。 神話中的人物大多來自原始人類的自身形象。狩獵比較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神話人物大多與狩獵有關;農耕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神話人物多與農業有關。神話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為武器。從神話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跡。

㈢ 愚公移山的故事寫的是哪個朝代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回秋戰國的列禦寇。答
原文中並沒有什麼寫明什麼年代。
如果要加個朝代的話,也只能說戰國時期或者戰國時期之前。
(當然也要一些猜測:比如有人認為是西周,理由是列子是戰國寫的,記載的應該是前朝的事;不過作為神話向的故事,個人傾向另一個猜測:應該是堯舜禹時期,因為關於人類改造自然的神話,在這個時期比較多,比如唐堯繼位時天出十日,大旱,於是有了大羿射日,唐堯即將讓位舜之前,天發洪水,於是有了大禹治水,等等。括弧內純屬猜測,僅供參考。)

㈣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怎樣的

上古時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於門前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就立志鏟平這兩座山。家人、鄰里都來相助。他們終日劈山運土,往返於渤海和太行之間,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譏笑愚公「愚蠢」。愚公對智叟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們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就派誇、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了。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北面,沒有高山阻隔了。

㈤ 愚公移山的故事70字

《愚公移山的故事》
在冀州的南部,黃河的北岸,有兩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山佔地方圓七百哩,高有數萬尺,北山住著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他年紀已經將近九十歲了,他就住在這兩座高山的正對面。由於這兩座高山阻擋了往北的通道,無論進出都要繞很遠的路,愚公對這個情況非常的頭痛。
有一天他召集全家人一起商量,他說:"我想和大家一起盡力來鏟平這兩座山,使這條路一直暢通無阻直到豫州南部,漢水南岸,大家覺得如何?"家人紛紛表示贊同,但是愚公的妻子有點不以為然地潑冷水,說:"我看以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小小的山您都動不了了,你又能夠奈何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高山嗎?況且,我們要把那麼多土石堆到哪裡去呀?"於是家人討論了一番,決定要將土石堆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去。 愚公就挑了三個比較能夠挑負重擔的子孫,跟著他一起去鑿石頭、挖泥土,然後他們把挖下來的土石,用畚箕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小孩,也蹦蹦跳跳的加入他們的行列,通常一個寒暑才能回家一趟呢。
河曲智叟看到愚公他們這么辛苦,就譏笑他說:"你呀也太沒有自知之明,太自不量力了吧,你看你這么大把年紀,又這么一點點力氣,我看你連山上的一根草都毀不了啊,你怎能奈何得了那麼多土石呢?"愚公長嘆一聲回答他說:"唉,你的思想太頑固了,我看你連寡婦和弱小的孩子都還不如,我就是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但是這兩座山又不會長高,又不會長大,我有什麼好擔心挖不平他們的呢,"河曲智叟聽愚公這么一說啞口無言。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情,他真的很擔心愚公要領著子孫這樣世世代代的挖下去,所以,他把這件事情報告了天帝。天帝知道以後,被愚公的堅毅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兒子各背負一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東邊(山西省的東部),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部(現今陝西、甘肅省一帶地區)。從此以後,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以九十歲的高齡都還有向不可能挑戰的雄心和毅力,人們現在在鼓勵人家要勇於面對困難的挑戰,要有恆心、有毅力的時候,都會說,要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公移山讀後感(一)
今天,我在整理書架時,發現了一本名叫《愚公移山》的一本故事書,這是很久以前我讀過的一本書了,我現在又開始認真地讀了起來。
故事是這樣講的:從前,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有90多歲了,他家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太行山,一座王層山,人們進進出出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說「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出路,出門時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把這兩座大山移開,看怎麼樣?」
愚公的孫子、兒子都贊同, 只有愚公的妻子反對,說:「這么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移一點,哪兒容得下這兩座大山呢?」這引起了全家的疑問。最後,他們認為把這山扔到大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一家開始搬山了。愚公一家的工具只有鋤頭和背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上千里,一個月干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什麼兩樣。
一名叫智叟的人,為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了覺得十分可笑,說「你這么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得掉兩座大山?」愚公回答「我雖然快死了,但我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這樣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總有一天會搬掉的。」智叟聽了,無話可說。
這樣,愚公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摸黑還不止呢。他們的所做所為感動了上帝,上帝派兩名視仙去人間,搬走了這兩座山,人們終於可以不用為進出不便而煩惱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無論有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信心、有毅力地做下去,不被失敗打倒,就一定會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二)
今天上午老師講了《愚公移山》這篇課文,學習後,我深受啟發。
《愚公移山》講的是愚公家前面有兩座大山,家人出行很不方便,於是愚公帶領親屬一起去挖山。這事被智叟聽到了,想愚公真是痴心妄想。第二天一早智叟去勸愚公不要挖山,愚公說,我死了,有我的兒子,子子孫孫幹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這句話感動了玉皇大帝,他就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兩座大山背走了。愚公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真讓我感動。
最讓我感動的是愚公對智叟說的話:「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兒子還會有兒子,子子孫孫幹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愚公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高貴品質。為了方便大家,他寧可困難自己,愚公用這種犧牲自己的方法移動大山,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與其說愚公是靠玉皇大帝移走了山,還不如說是靠毅力,靠鍥而不舍的精神。他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和他比起來,我還差很多。我的英語不好,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英語字典,開始我還認真看,過了幾天,我覺得沒意思了,也不看了。到了考試的時候,我的分數還是那麼低。以後我要像愚公一樣,做到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愚公是一個遇到困難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克服困難的人,我也要學習他這種精神。
讓我們一起向愚公學習吧!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㈥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意義

故事通過寫智叟的膽小怯弱反襯了愚公的堅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認定一個目標,是完成一個事業的起點。有決心和信心,向著目標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達到目標。
愚公率領他的子子孫孫們,堅定不移地幹下去,結果感動了上帝,搬掉了兩座大山。我們做事只要心誠,對事業充滿信心,堅定不移地努力工作,也會感動上帝而創造出人間奇跡,使夢想成真。
還是那句話:有決心和信心,向著目標矢志不渝地努力工作,定能達到目標。

㈦ 用英語寫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

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 very old man called Yu Gong.There were two mountains near his house.They were so high and big that it took a long time to walk to the other side.Yu Gong told his family that they should all help him to move the mountains.And he said they could put the earth and stone into the sea because it's big enough to hold everything.So they all started digging the next day.Yu Gong and his family began to move some of the earth and stone to the sea.One day,a man saw Yu Gong and his children when they were working on moving the mountains.He told Yu Gong that he could never do it because he was old and weak.As soon as the man finished talking,Yu Gong said that his family could continue to move the mountains after he died.His family would live and grow,but the mountains could not get bigger.So Yu Gong and his family kept on digging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Finally,a god was so moved that he sent two gods to move the mountains away.
This story reminds us that you can never know what's possible unless you try to make it happen.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