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感人故事500字作文
① 作文感人的故事500字
總有一些故事感人肺腑,讓人永生難忘。下面讓我來分享一個我聽到的最感人的故事。
在她的寢室中有一個家住哈爾濱的同學,她從不給家裡打電話。問她,她說她家裡沒有電話,寫信就可以了,她們有些奇怪,她家住大城市,生活條件也不錯,家裡怎麼不安電話呢?她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窩里聽一盤從家裡帶來的帶子,有幾次還哭出聲來。她們借他的帶子聽一聽,她說什麼也不肯。有一天,趁她不在,她們從枕頭底下翻出那個帶子,放在錄音機里聽,好久也沒聽到聲音,他們很納悶:她每天晚上聽這盤空帶干什麼呢?臨放假時,她才告訴她們原因。原來她的父母都是聾啞人,為了生活,她們吃盡了苦也受盡了別人的白眼冷遇。為了她能好好上學讀書,父母的心都放在她身上,給她創造最好的條件,從不讓她受委屈。後來日子好了,她卻要去遠方上大學,她說:「她時常想念家中的父母,是他們用無形的愛塑造了我的今天。她在家中錄下了他們的呼吸聲,每天晚上聽著,感覺父母好象在身邊一樣。
聽完之後,我的心被深深震憾了,親情是世界上最燦爛的陽光。無論我們走出多遠飛的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們的背後,我們永遠是他們心中最牽掛的孩子。大愛無言,而那份無言的愛,即是人間最美的聲音。
我為這對聾啞人的女兒而欣慰,因為她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無私的父母之愛,我更為這對聾啞夫婦而欣慰,因為他們真正用有了一個理解,體諒他們,讓他們引以自豪的女兒。「可憐天下父母親」這句話包含了許多的感慨和無奈。又有多少子女能夠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呢?「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這句話又一次縈繞在我的腦海之中……
這個故事太感人了,我的眼淚不爭氣了流了下來。
② 作文五百字:我身邊的平安故事(生動感人)
發生在我身邊的安全故事
十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剛從學校畢業出來,在一個小鐵廠參加工作.那個時候,就在那個企業,大家對安全根本不重視,安全是什麼無從說起,安全隱患隨處可見,沒有正規的安全操作規程,只要一個班活幹完就是安全無事.
記得那時,我和我的一個同事王某同在高爐注鐵機工作,注鐵機的電機一直以來沒裝風葉罩子,在家以司空見慣,沒人認為那是安全隱患,只要沒人碰它就沒事.可是在一個炎熱的中午,高爐出完鐵水後,麵包鐵正在打水冷卻,注鐵機機頭蒸氣四冒,什麼也看不見.我和王某想約去吃飯,天氣太熱王某為了涼爽,工作服沒系扣,敞懷露胸,剛走到作業區門口,王某又返回去拿水杯,水杯當時正放在注鐵機減速機上,我要門口等了約10分鍾,沒見王某出來,於是返回去找,剛走到注鐵機機頭,被眼前場景嚇了一跳,王某倒在血泊中,工作服和右臂已經絞入電機風葉中,血流成片,我立即切斷事故開關,並通知領導後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設備存在安全隱患,沒有及時排查,再加上王某安全意識淡薄,工作服不系扣違反勞動紀律是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高爐出完鐵水以後,注鐵機沒及時關閉,蒸汽四冒,危險場所我沒和王某一塊去,沒起到監護作用,是這起事故的次要原因.
這起事故發生在我的身邊,使我刻骨銘心.自那以後在工作中,我首先想到的是安全.形成了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從「要我安全」轉變到「我要安全」,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失足成千古恨,真實的經歷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只有我們時時處處把安全刻在心中,落實到每一個細小的行動中,平安和幸福才會永遠伴隨我們.
③ 身邊感人的事的作文500字
令我感動的一件事
活著生活在這個世上,總會有許多的事情讓人感懷,動情,世界並不是哪么無情的,人總是有感情的,人與人之間只是因為相處的原因,有的相處得好,有的相處的不好,這都是很現實的現象!
最讓我感動的事情有很多:
我小時侯,父親為我打奶,在冰天雪地里和牧人的狗搏鬥,媽媽說來是很好笑的,但我真的很感動,這經常會堅持我活下去的理由,因為這些,所以人要活得更好!小時侯,父親是軍人,一直很正直,是我現在嚮往的,哪裡的哨兵經常會逗我們玩;媽媽經常說起我小時侯差點總會死去,後來找來司令的女兒才救活,是醫生吧,我就一直很奇怪,為什麼偏偏是要司令的女兒才能是醫生呢?為什麼別的醫生就不能救我呢?這一定很麻煩,所以我也總是很感動。感動自己的命好。小時侯,我真的很麻煩的,記得經常生病,每星期都有的,這樣爸爸就要經常從部隊里回來帶我去醫院看病,還經常記得去攔軍車,有時坐吉普車。
讀小學時,有次也是生病,在回來的路上,總是走不動,走得很慢,後來老師講給我媽媽聽,我媽媽背我回家,我記得當時也長得蠻大了!
父母對我一直很好,小時侯也經常會被責罵,有時也有打的,唉,想起來,當時的家規就是很多個不,不能下河,不能打架,不能什麼的,所以現在也是什麼都要遵守,有時違背一下,就感到很快樂!
現在想起來,以前在讀初中和高中、大學的時侯,經常和家長頂嘴,讓家長生氣,現在我都成大人了,經常還會想起,讀大學時,爸爸送我去學校,我一直堅持要自己去,但他總是不放心,於是又會爭吵!父親很有本事,而我就很差,所以我經常想的就是不用父母幫,做出自己的事情來,有時經常在想,他是大樹,我就象是樹蔭下的樹木,什麼時侯才能長大,超越呢?
他去北京的黨校學習,有半年還是一年這樣,寫信給媽媽,我就拿來回信,記得總是要我們好好學習,好象我們總是笨的,不會學習一樣的,唉,在父親的眼裡是不是很沒有用?
前段時間,我拿發表我文章的《信息技術教育》給爸爸看,他都不想看,我媽媽說,要看的,他才找來老花眼鏡來看,唉,可惜我寫的又是課件設計,這以怎麼能令老爸理解呢?反正他是認真的看了幾頁的,沒有發表什麼意見,不過他說在國家級的雜志上發表文章是好事,還鼓勵我多寫,唉,寫文章這么容易就好了!記得以前老爸是當過記者,秘書的,還會拍照,所以我一定也接了不少!
有一年我上了《柳州日報》,特地讓我爸幫我留意要收集幾張做紀念,他總是很平凈的,還說去晚了,柳州日報賣完了,不過讓我姐幫我找了一張,總還記得。
有時經常想什麼時侯能超越父親的本事就好了,他哪么有本事的,所以我總是讓他瞧不起,唉,生活在這種眼光下,有時都不想回家
要有本事,做個好人,好好的生活,快樂的生活,以前遇到困難的時侯,有時就會想不通,但總是想起,即然有哪么多的事情可以經歷,為什麼不能好好的活下去?
媽媽經常說,你小時侯,如果沒有醫生搶救早就死了,唉,如果哪么早就死了,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所以我心中就是想快樂的玩,到中國的各地玩,見識,走走,同時,現在才想起要努力工作,做個有用的人,我的反應總是比別人慢了好多年才想通一些問題的。我就經常奇怪自己為什麼很多問題要過了很久才想通,有時要一年,幾年的!
反正生活了就好好活著吧,雖然上天堂可能不用負責了,但人世間還是有太多的牽掛,所以一直不能走開,捨不得離開。活著,就面對吧!
父母感動我
明月,因有了夜空的襯托而更皎潔;溪水,因有了卵石的襯托而更清澈;鮮花,因有了綠草的襯托而更艷麗。打開窗戶望向夜空,星星閃耀著光芒為黑夜點綴上華麗的光彩,大地上還彌漫著一股愛的氣息……
父母這個話題是古老的但更有永恆的,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閱歷和感受。從古到今,有不少文人墨客撒下點點筆墨抒寫了母愛的偉大,描繪了父愛的堅韌。像孟郊的《遊子吟》,朱自清的《背影》。我所感受過的父母親的愛,風過無痕,真愛無聲。父母的親切,催發我心靈的溫馨。
小學畢業那年,整個六年級都蓄積了一股勁暴的學習能量。我也不甘落後,加足了馬力,緊鑼密鼓地復習起來。可偏偏不幸,此時我既要准備期末考試,又要籌劃「六·一」兒童節的節目編排,還要練習乒乓球參加比賽,再加上天立學校的升學考試,每天我就像一台出了毛病的機器,馬不停蹄地工作著,沒有一刻能夠停下來歇息。可到了最後,我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在舞台上出盡了風頭,球台上越戰越勇,並且以高分考進了天立學校。是什麼?讓我有如此大的力量跨過這一道道坎坷,讓我有如此大的勇氣戰勝這一處處的困難?是愛!是父母親給了我源源不斷的鼓勵,讓我多少次在灰心喪氣面前站起來,重新找回了自信。
每天放學鈴聲一響,我便以飛快的速度沖向操場,開始排練一個個表演的節目。爸爸媽媽總是在一旁微笑著看著我在舞台上忙碌的身影,一種愛的微妙的氣息如同一束陽光射進我的心田;排練過後,我抓起乒乓板便奔向乒乓台,在張老師的培訓下練習削球、旋球、提、摻還有各種發球和接球的方法。有時爸爸媽媽在一邊欣賞我的球技,我常常忍不住帶著一臉神氣偷偷去看爸爸媽媽,那眼神的彼此交會中所蘊含著的父母對子女的鼓勵,慢慢地融入進我的身體。讓我直打得大汗淋漓,天色已經完全暗淡下來了,才迅速地跑回家,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開始了另一道工序——攻數學難題。有時候,我們抓住書本聚精會神地讀題;有時候,我們在飯桌上興致勃勃地探討;有時候,我們握著筆在草稿紙上全神貫注地算題……所有的難題在我們一家三口面前迎刃而解。晚上躺在床上,心裡不由生出一些感慨——父母親的愛就如水一般澆灌著我們的心靈,清純,聖潔,不含一點兒雜漬,但他們的愛卻又比春天還要絢麗多彩。
有人說,愛是與生俱來的,親情是我們理解愛的最好的範本和老師。人再偉大也走不出愛的射程,人的生命之所以沒有界限,那是因為愛的射程本身就沒有界限。
假如母親是條小溪,母愛就是溪里流淌的泉水,細膩而溫柔.
假如父親是座大山,父愛就是山上佇立的風景,博大而渾厚;
我被父母親的愛深深感動,也許這世界就是如此,充滿感動。讓我們的感動在心裡沉澱,讓感動在沉澱中升華,讓升華的感動去渲染世界吧!
我的幸福生活
我有一個幸福而快樂的家庭。家庭成員有「乖乖女」我。「購物狂」媽媽和「勤雜工」爸爸。下面,我來做下個介紹吧!
在我們這個潔凈的家中,「勤雜工」是不可缺少的,他就是我爸爸。每天看到家裡哪個物品壞了或哪個東西臟了,我的爸爸總是挺身而出。記得有一次,我的台燈壞了,我急忙找來爸爸,爸爸看了我以後,立刻拿來工具,開始修理起來,隨著一聲聲叮呤咣鐺的修理聲後,我的台燈修好了!我剛要說聲謝謝爸爸,爸爸卻拿來抹布,把台燈仔細一擦了一遍,然後問我怎麼樣?我一看,這哪是用過多年的台燈,簡直就像新的一樣,我高興地一下撲進爸爸的懷里,連聲說:「謝謝好爸爸!」爸爸高興的笑了。
望著滿滿一大衣櫃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衣服,我就想起和「購物狂」媽媽購物的情景。一天中午,我剛吃完午飯,媽媽就二話不說地拉著我去西單。我問媽媽:「為什麼這么著急?」媽媽說:「今天西單大減價。」我們訊速跑到三樓,買了3件衣服,然後又買了筐生活用品,這時我如同泄了氣的皮球,硬是要媽媽回家,媽媽這才悶悶不樂地回家了。
我在家是個「乖乖女」。每天放學回家認真完成作業後仔細檢查,天天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其實,這還不是我的本能,我呀,最會照顧人了。記得有一次媽媽生病了,正巧又是爸爸值班,於是我決定照顧媽媽,我先給媽媽做了一個西紅柿雞蛋面,然後輕輕端給她,媽媽很感動,我也很高興。媽媽一口一口地吃完,便撫摸著我的頭說:「真乖,我的女兒長大了!」當時我心裡美滋滋的。第二天,在我的照顧下,媽媽的病有了好轉。她逢人就誇我是個好孩子,說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這就是我們一家,一個幸福快樂的一家。
④ 求《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500字左右一篇的作文。
美在何方?我時常問自己。我曾經登上泰山的頂峰觀看日出,認為那是壯觀的美;曾經與九寨溝清澈的溪水嬉戲,認為那是活潑的美;曾經看過夏天滿天的繁星與銀河,認為那是憂郁的美……可是,我總以為美是短暫的,稍縱即逝,就像無比絢爛的煙花。
可是,現在我知道了——美在我身邊。
何以見得?當你走在大街上,看到正在為各種募捐箱里投擲自己的愛心的老人、孩子——這時你感覺到的,是不是美呢?當你坐在公共汽車上,看到小學生為老人讓座時,老人及周圍的乘客對他露出欣慰的笑容——這時你感覺到的,是不是美呢?當你看到風雨中被壓彎了腰的小樹苗被「紅領巾」一次次扶起時,你感覺到的,又是不是美呢……所以,美是高尚的品德,是每個人所擁有的愛心,美在我的身邊。 美有許多的表現形式,還有一種美,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當你快樂時,與你一起分享快樂的人;當你難過時,在你身旁安慰你的人;當你成功時,眼角里有淚花的人;當你失敗時,眼神里有鼓勵的人……不管他(她)是你的朋友、老師、父母或其他,他(她)帶給你的,你所感覺到的——是的,就是美。
有人認為美是無限的風光,是畫家的風景畫,是音樂家譜寫的樂章。可是這樣的美是抽象的美,而實實在在的美——永遠在你的心中!
其實,美是畫家的畫筆,是音樂家的一個個小音符,是組成壯觀美景的每一個部分乃至一棵小草。有時美就是這樣微不足道,可是它帶給你的卻是無比的享受。所以——美在我們的身邊。
朋友,不要再長途跋涉的尋找美的真諦,也不要冥思苦想美的真正含義,美是很實在的東西,千萬不要把它抽象化。試著向募捐的人、讓座的人說聲謝謝吧——是他們給你以美的享受;試著向你的親人、朋友說聲謝謝吧——是他們給你以美的感覺!
高尚的品德、愛心、親情、友情……這些其實都是實實在在的美,正因為如此,美就在我身邊!
⑤ 感人故事作文500字
「時鍾滴滴答答地響,我知道那時我的生命在流淌。」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成就我們越來越成熟的身體和越來越聰穎的智慧。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加起來就是我們成長的歷程。品味我們逝去的和正在逝去的,就是品位我們的生命。那一個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就是我們生命中成長的故事,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起色的陽光。
成長中的故事猶如滿天星,其中也有的像黃河水一樣流向了遠處,但又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打開記憶的大門,回想起那件事。 在我13歲那年時的一個秋季。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因為今天是我的生日嘛!吃完早飯,便去了學校。上學的路上,一些認識我的人見了就問:「今天怎麼這么高興?吃開心果了嗎?」我答道:「沒有啊,就是今天天氣不錯,心情自然也不錯嘍!」到了學校里,開開心心地上完早讀。下課時,同學們都過來和我說:「生日快樂!」好高興啊!他們還送了禮物給我呢!一天就在我愉悅的心情中度過了。回到家,不經意間看到了桌子上的一個蛋糕。不等我開口問,奶奶便把話搶了過去: 「你看,為了給你過生日,你爸爸還特意給你買了一個蛋糕。」好激動啊!爸爸竟然還給我准備了蛋糕。晚上,我們一家聚在一起,為我開了一個生日party. 插了蠟燭的蛋糕放在了桌子上,隱隱約約的燭光讓我看到了爸媽頭上的縷縷銀絲。爸媽老了,他們為我付出了多少心血啊,以前我是任性 ,現在我終於讀懂了爸媽的愛。從今以後,我一定不會讓爸媽生氣。「婷婷,該許願了。」媽媽的一句話把我帶回了現實中。我含著淚,許了一個願望,(這個願望暫時不告訴你們,保密吧!)之後,我吹滅了蠟燭,開始切蛋糕了。時間過得真快,鍾表已經指向了10點,我們只好收拾桌子。收拾完桌子,我便依依不捨的去睡覺了。 生活中並不是事事順心,「萬事如意」,「一帆風順」這些吉祥語不可能實現,而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象徵。生活並不是風調雨順,那些經受不住磨練的人是達不到成功的終點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高的增長,煩惱也不期而致。它們拉幫結派,一起來擾亂我們的生活。
我們現在已經是中學生了,學科也隨著知識的需要在增加,作業也忙著趕來湊熱鬧。需要做的作業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著我們,尤其是快到考試的時候,功課唯恐被別人落下,都拼了命地學。第二天都戴著黑眼圈去上學,全班都快成珍稀動物所了,一個個同學都快成國寶了。唉,作業何時能減?我盼望著,盼望著.
生活中充滿了陽光,充滿了像五味瓶一樣的味道,生活中也充滿了艱辛與磨煉,讓我們與多姿多彩的生活故事,勇往直前,走完人生的旅途.
⑥ 身邊熱愛生命的故事作文500字數
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美好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殘疾人對生命的熱愛。
海倫·凱勒,幼時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講述她如何戰勝病殘,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又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後來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1964年被授於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
是啊,人的一生是漫長而短暫的,也是美好而幸福的,我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踏它,但很多殘疾人都不向命運屈服,與病魔殊死搏鬥,何況我們有著健全的身體呢?所以,我們必須對命運負責,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不要虛度年華,無所作為!
熱愛生命的作文400字二:熱愛生命(470字)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對每一個人來說,生命都是珍貴無比的重要!生命是什麼?它不是一場雨,也不是一顆小草。生命是緩緩爬上額頭的河流,當我們懂得珍惜時,河道已太深太深,深深地河道里有深深地遺憾。
熱愛生命的人就是生活中的強者!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讓我們的整個地球也鮮活起來了。瞧!碧綠的大海里,魚兒在自由自在地遨遊;蔚藍的天空下,鳥兒在自由自在地鳴唱;世界萬物都是熱愛生命的,在清晨落下的第一滴勇敢的露珠;在牆角縫中茁壯成長的小瓜子……
人也是熱愛生命的。許許多多的殘疾人都是十分珍惜生命的,做出了一些非常不一般的事情。張海迪5歲時,因為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從沒有進過學校,童年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多年來為社會做了大量的工作,為山區貧困的孩子教書,為災區捐款捐物……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⑦ 作文《身邊感動的人》500字
譚海美,第十屆「全國少先隊員」,盡管只有12歲,卻經歷了許多同齡人難以想像的礪煉和琢磨。
易拉罐飲料誰都見過,你能認識幾種呢?恐怕沒有人能比譚海美認識的品種多,說她是個小小「易拉罐王」並不為過,這還得從她不平凡的童年說起。
就在譚海美出生剛剛六個月的時候,父親譚國平在一次事故中,為了救工友,不幸被坍塌的廣告牌鐵架扎去了一隻手,卻僅得到了700多元的賠償。看著丈夫失去了勞動能力,譚海美的媽媽便拋夫棄女,一去不返——譚海美的腦海里根本就沒有母親的印象。母親出走後,已經殘疾、生活難以自理的父親只得將嗷嗷待哺的小海美帶到合肥,交給爺爺奶奶撫養,自己隻身外出謀生。
雖說生活在省會合肥,爺爺靠一輛破舊的摩托車拉客每天賺個十元八元維持生活,而奶奶則靠撿破爛度日。小海美的到來,全家的日子就更難過了。於是,從剛學會走路的時候起,小海美就由奶奶帶著,到處去撿破爛。夏天,即使天氣再熱,同齡的孩子們在暢飲各種易拉罐飲料時,譚海美只能悄悄地站在一旁,等人家把飲料喝完,然後把丟在一旁的易拉罐撿走……
譚海美明白自己和別的小朋友是不一樣的,爺爺奶奶撫養她已經很辛苦了,不能再加重他們的負擔了。就這樣,譚海美在撿垃圾、拾破爛中度過了童年生活,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和堅韌剛毅的性格。
盡管日子難過,可到了讀書的年齡,家裡人還是按時將譚海美送進了學校。也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自打上小學一年級起,譚海美就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歡:老師認為她很懂事,同學覺得她很可親。但給老師同學印象最深的,就是譚海美對學習的認真態度和對知識孜孜不倦地渴求。
譚海美喜歡讀書,幾乎到了痴迷程度。由於家境貧寒,少兒圖書價格又不菲,買不起圖書,譚海美就從同學手中借或從學校圖書室借。學校圖書室因此成了她的第二教室。學校圖書室規定,每周三下午是同學們調書換書時間,每周三譚海美必到圖書室換書,負責管理圖書的老師和同學對譚海美都非常熟悉。有一個周三,負責管理圖書的王主任一下午都沒看到譚海美,感到很奇怪。一問才知道譚海美生病沒能上學。第二天早晨,譚海美一到學校就跑去找王主任要求換書,王主任笑著說:「真是個小書痴」。
因為城市裡消費實在太高,爺爺奶奶經過商量決定,奶奶仍然在市內撿破爛,而譚海美跟隨著爺爺回到鄉下生活。
從城市回到了鄉村,使譚海美的心靈有了很大震動。特別是她真正感受到了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孩子是多麼的孤獨。看著身邊許多和自己一樣的留守孩子,譚海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她決定在自己的班級里成立一個「留守孩子小隊」。在老師和譚海美的帶領下,「留守孩子小隊」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後進生提高成績,幫助生活上有困難的同學解決困難,幫助照顧孤寡老人等等。胡月和蔡青青兩位同學就是她們幫扶的許多對象中的兩位。
胡月是譚海美的同桌,父母在北京打工,家庭環境也比較艱難,學習成績比較差。胡月和譚海美是鄰村,上學放學經常同路。於是,譚海美就利用上學和放學的時間與胡月交流,並輔導她學習數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幫扶,胡月的數學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兩個小姑娘也成了知心朋友。
留守孩子蔡青青同學的奶奶體弱多病,青青因而時常上學遲到,影響了學習,「留守孩子小隊」得知後就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幫助青青的奶奶幹家務,掃屋子、洗衣服、整理菜園等,隊員們在辛勞中既增進了友誼,也感覺到了小集體的溫暖。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清貧之家中一個普通的「留守孩子」,譚海美用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了生活的艱辛和學習的勞苦,更感染和影響了周圍許多同齡孩子,寫就了一段不失艱澀卻又五彩繽紛的花樣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