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的故事350
『壹』 寫活動的作文350字
快樂的「六一」游園活動
三(1)郭思彤 星期四下午,學校為我們舉行了一次關於「六一」游園的活動,這讓大家都興奮不已。 來到操場,哇!真的好壯觀,像一片游戲的海洋。我和夥伴們一起跳進海洋,盡情的享受這游戲的樂趣。 最讓我覺得有趣的游戲就要數「音樂凳子」了,游戲規則是:六名選手參加游戲,有五張凳子,音樂一響,大家大家開始圍著凳子轉,音樂一停,大家要坐在凳子上,沒有坐在凳子上的人將出局。比賽開始了,我前面還可以,可是好景不長,我就「掛」了,真可惜。 這一天,真是一個難忘的日子。
元旦的祝福
一眨眼,就到了我們小學生涯的最後一個元旦節了,老師說我們應該讓這個元旦更加多姿多彩一點。我們六年級的同學就打算為元旦搞一個詩朗誦,去贊頌我們的祖國。在全年級學生中選二十名,我被光榮的入選了,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天天排練,為旦節做准備。
終於到了元旦節了,我興沖沖的穿上校服,帶好紅領巾,向學校走去。街上的行人也多了,臉上微笑著,好像那些人也為元旦節而特別高興。我到了學校,同學們正七嘴八舌的議論著哪個年級表演些什麼節目,推測著哪個年級表演得最好。過一會兒,表演就開了,我們都特別興奮。劉校長和楊書記走上台,為每個班評出的「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員」「成長少年」發了獎狀。然後宣布慶祝會開始,首先是別的年級表演,有的年級的同學表演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表演小品,還有的同學表演樂器……同學們都表演的有趣又長知識的。比如那小品吧,這個小品講的是從前有一隻叫「年」的怪物,每年1月1日便出來危害百姓,吃別人的東西,搶別人的兒女,狼狽的人們找到月下老人,求老人告訴他們怎麼滅「年」。月下老人便告訴他們說:「「年」最怕紅色和響聲了」。於是人們便掛起了紅紅的燈籠,放起了煙花,用響聲和燈籠趕走了「年」。從此以後每逢1月1日人們就要掛燈籠、放煙花。後來形成了一個傳統,每年的1月1日就叫年,要歡慶幾天,這幾天張燈結綵,是人們覺得趕走了「年」的好日子。
一片片掌聲送走了一個個節目,又迎來了最後一個節目,也就是我們六年級准備的詩朗誦,我們走上台,望著台下千千萬萬名學生,激動萬分,「群山起舞,大海揚波,春風度玉門,高……」跟隨著領讀的節奏,我小聲地朗誦起來,但是我突然發現我們班上的一名朗誦很好卻很膽小的同學也放開了聲音,我想: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慢慢地,我放大了聲音,這次表演成功了,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地完成了慶元旦活動。我真心的祝願母校辦得更好,為祖國出多的高材生,祝願同學們考上好的中學,學習進步。
元旦,你給我留下了深深的記憶,讓我難以忘懷。
『貳』 熱愛生命的故事350字,要我們身邊的,不要外國的,不要死掉過的,最好是2003年抗非典的人。
(李曉紅:以生命之軀迎擊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年僅28歲的主版治醫師李曉紅權,猝然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她是第一個犧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線的軍隊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名身著「橄欖綠」的白衣天使,為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軀迎擊肆虐的非典,給世間留下一曲悲壯的生命絕唱。
中央組織部追授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武警北京總隊為她追記一等功,並批准她為革命烈士。李曉紅曾說過的話:現在治療上是否找到新的辦法,如需要試驗,就拿我做試驗吧。)
范信德:人民健康好衛士
在對抗非典型肺炎疾患的戰斗中,醫療戰線的英雄前仆後繼地用汗水和生命築起了一道血肉堤防。這當中,運送危重非典病人而不幸染病去世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司機范信德,就是其中的一位。這是一位普通的司機,平實的廣東漢子,他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一個共產黨員「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錚錚誓言。范信德曾說過的話:讓我去送病人。
『叄』 感人的故事(350字)
歲早逝的醫師李曉紅:「新的治療方法在我身上試用」
中國青年報
誰也沒有想到,她走得如此之快。4月16日,28歲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帶著未竟的事業,永遠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場上。
3月25日,李曉紅所在醫院收治了一名從急診轉來的患者。對病人集體會診前,科主任告誡身體不舒服的李曉紅不要參加會診了。
可會診前,大夥還是在人群中發現了一身防護的李曉紅。「我看過這方面的資料,比你們有思想准備,讓我來吧!」她從同事手中奪過聽診器和血壓表,開始為這名患者查口腔、聽肺音、量血壓。一陣忙活,她已大汗淋漓。大家勸她休息,她說:「我同這名患者有了接觸史,你們上去會又多一份危險。」
李曉紅哪裡知道,此刻,病毒正繞過層層防護服,向她和她的戰友們侵襲過來。
接下來是病例分析。已經答應休息的李曉紅突然又出現在大家面前,「這是我從網上下載的有關非典的資料和國家推薦的臨床診斷標准,看看對大家有沒有啟發。」早就關注非典疫情的她提出對這名患者進行消毒隔離,並建議「營養支持、預防感染、激素早期介入」的治療方案,得到全科同志一致認同。
李曉紅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每天對病人查體、修改醫囑、制定治療方案,與病人「零距離」接觸。3月30日,李曉紅突感不適,「沒有想到來得這么快」。
為了不讓救治的病人惦記自己,影響養病,被隔離治療的李曉紅讓戰友封鎖了消息她還反復告誡接管了自己病人的兩名醫生:「××患者肺部感染很重,要提前使用抗菌素;××心功能不全,要隨時探視……」
這個時候,李曉紅的耗氧量要比正常人高出20%,肺功能本來就差,加上連續高熱、飲食不佳,4月6日,李曉紅病情加重,已不能用語言和醫生交流其他病人的治療方案了,她用筆艱難地寫道:我是一名醫生,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在我身上試用,我不怕,你們不要靠近我,一定要搞好防護。
4月16日下午3時30分,李曉紅因呼吸衰竭搶救無效,永遠閉上了眼睛。
我想:她們能用生命換來千百個病人,令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