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掩耳盜鈴的故事500字
『壹』 生活中掩耳盜鈴的事例作文500字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它講的是:一個盜賊,去盜取一個他喜歡的鈴鐺,為了不讓主人聽見,就把自己的耳朵堵住,結果他自己沒聽到,卻把主人引來了。我覺得那個人實在太愚蠢了,他這樣做不就是自欺欺人嗎!類似這樣的人在我們班上也有。早上,我發現有的同學早早地來到學校,以就拿著別人的作業抄了起來。當然,也有苦思冥想想不出來的,也只好拿著別人的「借鑒」一番。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就好比把別人吃剩下的東西又吃了一遍,一點「味道」都沒有。其實,他們的這種做法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就是為了下午不想留到學校,為了想看到老師的大紅勾,給自己一點兒精神安慰。但是有沒有想到考試的時候可是一人一個位置,或者和其他不同年級的同學坐在一起,那時,你怎麼去抄?誰又會讓你抄!到時你就會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在課堂上,有的同學不專心聽講,老師結束時問同學們聽懂了沒有?有些同學就會跟著聽懂的同學一起回答:「聽懂了!」等到該做練習時,老師還是出的類似的,有些同學就不會做,下課時我的也會「」。因為他不願意承認自己不會。哎!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呀。我問xxx:上課老師問聽懂了沒有,你怎麼 「」自欺欺人,說你聽懂了?「你管不著!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哼!」他地說。「懂就是懂,不懂就不能裝懂。拿來,自己的作業自己做,你的這種行為是對自己的欺騙!」我氣憤地說。哎!簡直太鬧心了,氣得我那一節課都沒上好。同學們,我們是不是應該常常提醒自己,不能有依靠心理,要相信自己呢。抄作業最大害處會使自己失去思考的機會。不會思考的大腦,那是多麼可悲啊!最後,我想勸勸有些同學,要想成功,必須要有真才實學,憑借真本事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要再掩耳盜鈴了。
『貳』 關於《掩耳盜鈴》的故事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專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屬口大鍾。
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
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
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
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
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
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
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見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
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
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家的鍾鈴這個成語出自戰國呂不韋的《呂氏春秋·自知》
自以為是自欺欺人的人
『叄』 掩耳盜鈴寓言故事
《呂氏春秋·自知》中記述說,春秋時晉國貴族范氏被滅,百姓都跑到范氏家中拿東西,有人拿了一口鍾,想背走,但鍾太大,無法背走,便用錘子砸,結果鍾發出巨大響聲,那人擔心別人聽到來爭奪,便捂著耳朵繼續砸鍾。
《呂氏春秋》隨後評論說:「不願讓別人聽見是可以理解的,不願讓自己聽見就說不通了。作為國君,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豈不和這是一樣的么?厭惡別人聽到其過錯還說得過去。」
故事寓意:
鍾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有的人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採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鍾」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
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苦果。
(3)關於掩耳盜鈴的故事500字擴展閱讀: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則寓言故事,原文為盜鍾,後來鍾演變成為鈴,掩耳盜鍾反而不常用了。
《呂氏春秋》之後,掩耳盜鍾成為一個成語,唐朝人劉知己在《史通·書志》中寫道:「掩耳盜鍾,自雲無覺。」宋代以後掩耳盜鍾逐漸演變為掩耳盜鈴。 在《紅樓夢》《鏡花緣》等小說中都有「掩耳盜鈴」的說法。
『肆』 掩耳盜鈴的故事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望採納,謝謝您!~
『伍』 把《掩耳盜鈴》改寫成故事600字
沒想到,這個人的。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在官府巡邏的人聽到了叮鈴叮鈴的響聲。巡撫們馬不停蹄地往這邊飛奔趕來,而那個偷鈴鐺的盜賊卻毫不察覺,正踮著腳目不轉睛地看著鈴鐺,右手使勁地拽著鈴鐺,左手緊緊地捂住耳朵,腰和屁股用力地扭一扭的,嘴巴笑得都合不攏了,眼珠子都快掉出眼眶來了。正在那裡樂滋滋地想著:哈,哈,哈我偷到了這個鈴鐺之後,這個鈴鐺該掛在哪裡呢?床頭?門口?我真是一個大才子,想出這樣的方法,哈哈···別人一定會羨慕我的。
就在這個時候,官府的人已經趕到了現場,急忙撲了上去,一下子將毫不擦覺的偷鈴賊按到在地,氣勢洶洶地說:「你在做什麼?在這偷偷摸摸的,快老實交代。」一句古話說的好,做賊心虛,偷鈴鐺的賊臉馬上紅了,結結巴巴地說::「我是在偷,不,不是,我沒偷鈴鐺。」官府的人瞪著他說:「還想騙我,我還沒說你在偷鈴鐺,你就說了,快說!」偷鈴鐺的人害怕地得發抖了,忍不住說:「是,是的,我確實在偷鈴鐺,因為它實在太讓我眼饞了,我忍不住就想偷了,所以我就來了。可是這不,我還沒偷到,你們就來了嘛。」巡邏的人說到:「哼,跟我去一趟官府吧!」偷鈴鐺的人急忙說到:「等一下,我問你,我都把我的耳朵緊緊捂住了,你怎麼還能聽到鈴鐺的響聲呢?請你們先告訴我,我再跟你們走!」巡邏的人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大聲說到:「你真是個蠢貨,你把你的耳朵捂住了,但是沒有把我們的耳朵都捂住呀,你聽不見,可是不表示我們也聽不見呀。哎,真是不可理喻,哈,哈,哈,哈!"
『陸』 掩耳盜鈴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
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
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6)關於掩耳盜鈴的故事500字擴展閱讀:
掩耳盜鈴:原為掩耳盜鍾。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會聽不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出自:《呂氏春秋·自知》,《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原文:
「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
晉國的大夫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隻鍾,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鍾太大,沒法背。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鍾發出了況況的聲音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
和他來搶奪這只鍾,於是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害怕別人聽見,很正常;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那就太糊塗了。
掩耳盜鈴的近義詞:
弄巧成拙
弄:賣弄,耍弄;巧:靈巧(指心思);拙:笨拙。本想耍小聰明,結果反而誤了事。
出自:明朝·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孩兒系深閨幼女,此事俱是父親失言,弄巧成拙。
示例:他本來想給大家一個驚喜,沒想到卻弄巧成拙了。
掩耳盜鈴的反義詞:
眾所周知
大家普遍知道的。
出自:《玉嬌梨》第二十回:「城中宣雜難住,莫苦就在眾所周知石村卜一居,與白公為鄰。」
示例:大家對於電腦走進百姓家都眾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