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周瑜的英雄故事

關於周瑜的英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9 21:57:05

⑴ 周瑜的英雄事跡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版後孫策脫權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後,周瑜任水軍都督。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後,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拚死取下了南郡。隨後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聞訊後,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⑵ 關於周瑜的經典故事

1、顧曲周郎: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後,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並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

自魏晉時代之後,「周郎顧曲」常作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唐人李端有《聽箏》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化用此典故,進一步發揮想像,描繪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姿。彈奏者多為女子,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

2、一時瑜亮:在小說《三國演義》里,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3、飲醇自醉:周瑜為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後來用於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

(2)關於周瑜的英雄故事擴展閱讀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⑶ 周瑜的英雄事跡

1、丹陽借兵

興平二年周瑜前去探望身為丹陽太守的從父周尚。正好孫策率軍入歷陽,將要東渡長江,於是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持。孫策十分喜悅,說:「我有了你,事就成了。」

於是,周瑜隨從孫策先克橫江、當利,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江乘,進入曲阿,逼走劉繇。當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他對周瑜說:「我用這支隊伍攻取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已經足夠了,你回去鎮守丹陽。」於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陽。

不久,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術發現周瑜有才,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借機回江東,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周瑜在做居巢縣長認識了魯肅,認為他非同尋常,就主動與他相交,兩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時公孫僑和季札那樣牢不可破的朋友關系。


2、開拓江左:

漢獻帝興平二年,周瑜收到了孫策從歷陽送來的書信,來信邀他共下江東。正在尋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書信後,馬上率領自己的部曲家兵數千人奔赴歷陽。

同時,他還帶去了大批舟船糧秣。周瑜及江東名士程普、張昭等人協助孫策先後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趕走揚州刺史劉繇,占據他的治所曲阿。

在十天內,孫策的軍隊增加了超過2萬人,數千匹馬和威震天。在繼續向東推進之前,孫策委託周瑜負責將江東保衛到丹陽鎮。後來,周瑜拒絕了在元書中供奉的將軍的頭銜,並要求袁澍作為縣長的要求前往居巢。巢非常靠近長江。周瑜的嘗試是從鳥巢直奔江東。

在他的勸說下,陸蘇放棄了東城縣縣長的官職,背叛了袁蜀,並陪同周瑜到東方。孫策認為蜀縣的周氏家族是灕江的一個著名家庭。他派周瑜擔任主管,能夠充分發揮家庭的社會影響力,招募人才,招募人才,擴大實力。

在建安四年,孫策和周瑜共攻打了2萬多人攻擊禹城。在接過這座城市之後,周瑜分別跟隨孫策尋找楊和沙影,並擊敗了回到師中救助的劉勛和前來救援的黃祖。經過幾輪大赦後,孫策俘獲了3萬多名士兵和7,000多艘戰艦。

通過這次向西用兵,豫章、廬陵一帶也盡歸江東所有。戰爭結束後,周瑜以中護軍、領江夏太守的職務鎮守巴丘,防範占據荊州的劉表東侵。

3、飲醇自醉:

為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從不關心他。後來,程普欽佩他,並對其他人說:「這就像喝葡萄酒一樣,就像喝葡萄酒一樣,而你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醉了。」後來用於隱喻和慷慨。我不覺得自己很著迷和令人欽佩。

4、聯劉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佔領荊州以後,水陸軍二十萬順勢南下。周瑜向孫權分析了當下形勢,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後患。而正是嚴寒,曹操的戰馬也缺乏草料。

此外,中原士兵長途跋涉到江東地區,土壤和水不會被接受,疾病將不可避免地發生。這些方面是使用士兵的大麻煩,而曹操則是輕率表演。將軍抓住了曹操的機會,現在正處於現在。

我要求帶領數萬名士兵,並在夏口定居,以確保將軍可以打破曹操。我覺得曹操來這里死了。周瑜的話強化了孫的抵抗曹的決心,所以周瑜是大師,劉備團結一致,燒著赤壁,打曹操。

5、年少官居要職

建安三年,周瑜和魯肅一同回到吳郡。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

孫策還在發布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持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

⑷ 關於周瑜有哪些故事

【周瑜】(175—210)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
簡明傳記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盪江東。後來回去鎮守丹陽。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為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擬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准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孫權曾為其素服吊喪。周瑜性情開朗,氣度寬宏,深得維恩顯著。精通樂律,即使在醉酒時也能聽出音律的錯誤。

生平事跡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東漢太尉。其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長壯有姿貌」(《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周瑜志向遠大,自幼刻苦讀書,尤喜兵法。他生逢亂世,時局不靖,烽火連延,戰端四起,於是總想廓清天下。

周瑜與孫策是摯友。當年孫堅兵討董卓時,家小移居舒縣。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有無通共。周瑜和孫策在此廣交江南名士,很有聲譽。

孫堅死後,孫策繼承父志,統率部卒。周瑜從父周尚為丹陽太守,周瑜去看望,時孫策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北),將要東渡,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持。孫策十分喜悅,說:「吾得卿,諧也」(《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於是,二人協同作戰,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當利,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江蘇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今江蘇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逼走劉繇(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他對周瑜說:「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陽」(《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於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陽。

不久,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術發現周瑜有才,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借機回江東,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經居巢回到吳郡(今江蘇蘇州)。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孫策還在發布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今天的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持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

因廬江一帶,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義,於是孫策命他出守牛渚、後來又兼任春谷長。不久,孫策欲取荊州,拜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隨軍征討。周瑜、孫策攻破皖城,得到橋公兩個女兒,皆國色天姿。孫策自娶大喬,周瑜娶小喬。(註:大喬、小喬本姓橋,後橋、喬二姓不分,都作喬,通稱二喬,連他們的父親也被叫做喬國老。)孫策對周瑜說:「橋公之女,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

接著進攻尋陽,敗劉勛,然後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時孫權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他們只注意個人安危去就,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關鍵時刻,首先出面支持孫權的是張昭、周瑜、呂范、程普等人。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禮對待孫權,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其他人自然不敢有異議異動。

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兵威日盛,志得意滿,以為天下可運於掌。於是,在建安七年(202年),下書責令孫權,讓他把兒子送到自己這里來做人質。孫權亦是人英,當然不願如此受制於人,便召集群臣會商。臣下眾說紛紜,張昭、秦松等重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孫權本意雖不想送人質,但由於沒有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也有點舉棋不定。於是,他只帶周瑜一人到母親面前議定此事。周瑜立場堅定,堅決反對送人質,他給孫權分析利害說:「當年楚君剛被封到荊山之側時,地方不夠百里。他的後輩既賢且能,擴張土地,開拓疆宇,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據荊揚之地,直到南海。子孫代代相傳,延續九百多年。現在將軍您繼承父兄的餘威舊業,統御六郡,兵精糧足,戰士們士氣旺盛。而且,鑄山為銅,煮海為鹽,人心安定,士風強勁,可以說所向無敵,為什麼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不得不與曹操相呼應,也就必然受制於曹氏。那時,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過就是一方侯印、十數仆從、幾輛車、幾匹馬罷了,哪能跟我們自己創建功業稱孤道寡相提並論呢?為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行道義,整飭天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那麼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將軍您只要靜待天命即可,為何要送質於人呢?」

周瑜這番話,說到了孫權心裡。孫權的母親也認為該這樣做,她對孫權說:「公瑾的話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孫權便沒給曹操送人質。

周瑜越來越得孫權的信賴,而他也越發竭誠盡智,為孫氏集團的崛起奔波勞碌,不辭辛勞,說得上忠貞不二。《江表傳》記載,曹操曾派人去游說,想使周瑜為自己所用,所派的人是九江蔣干。 蔣干儀容過人,很有才氣,善於辯說,江淮人士,無人能比。 這次受命後,他頭戴葛巾,身著布衣,裝作閑游,去見周瑜。 周瑜猜出了他的來意,出來迎接,劈頭便問:「子翼真是用心良苦,居然遠涉江湖,替曹操來做說客!」蔣干被周瑜開口便道破機關,頗為尷尬。勉強自解:「我和您本是州里鄉親,這次來,不過是來拜訪您,順便看看您的部隊罷了。您卻說我是說客,豈不過分?」周瑜笑道:「我雖不及夔與師曠,稱不上知音,但聞韶賞樂,足知雅曲。」言下之意,你的心理,我是清清楚楚。 於是請蔣干進入營帳,擺設酒宴,盛情款待,酒罷,對他說:「我有軍機密事,您先到外面客館住下,等事辦完,我去請您。」三天之後,周瑜又把蔣干請人營中。這次,先領著他遍觀軍營,檢視倉庫和軍資器仗,然後,仍然置酒高會。席間,周瑜向蔣干展示了自己的侍從、服飾珍寶,並對他說:「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忠臣之義,內結骨肉之親,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即使蘇、張更生,酈叟復出,猶撫其背而折其辭,豈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既已表示得十分堅決,蔣干也就無話可說,只好微笑。 蔣干回見曹操,對曹操說,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詞說他不動。 天下之士,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斬其首領,俘萬餘人。江夏太守黃祖遣部將鄧龍率數千人入柴桑,周瑜率軍擊之,生俘鄧龍。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參見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後,想進而統一全國,第一個戰略目標便是荊州。時劉備中原逐鹿失敗,正寄居在荊州劉表那裡。孫權也早看中了荊州之地。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孫權討江夏,周瑜為前部大督都,打敗了盤踞在那裡的黃祖。

曹操恐孫權佔了先手,在同年九月,大舉揮師南下。時劉表病死,劉琮不戰而降。劉備力孤,無法與曹操爭衡,率眾南逃。

曹操順利佔領荊州,收降劉琮的八萬人馬,擁有大軍數十萬,實力陡增,驕橫益甚。揚言要順流而下,席捲江東。行前,曹操寫信給孫權,信中說:「我奉旨南征,劉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訓練了大軍八十萬,准備與您會獵江東。」

在這嚴重的局勢面前,東吳的謀臣將士十分驚恐。孫權召集他們商討對策,以張昭為首的大部分人都認為應該「迎曹」。他們說:「曹公豺虎也,然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只有魯肅等少數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轉局勢。魯肅建議孫權把周瑜從外地召回。

周瑜一歸來,便力挽狂瀾。他針對「迎曹」派的觀點向孫權指出:「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揖,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擒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孫權聞言大喜,對周瑜說:「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當夜,周瑜為了堅定孫權的信心,消除他的疑慮,又單獨進謁。他對孫權說:「大臣們一見曹操的戰書上寫有水步兵八十萬,心中恐懼,也不認真推測一下虛實,就提出了降敵的見解,這是沒道理的。現在,我們可以認真地估算一下,曹操所帶的中原士兵,最多十五、六萬,而且是經過長途跋涉、疲憊不堪之眾;收降劉表的人馬,最多不過七、八萬,而且這部分人尚心懷觀望、懷疑,並未一心一德。曹操統御著這些疲憊病弱、狐疑觀望的士兵,人數雖多,何足畏懼?我們只要有精兵五萬就完全可以戰勝他。請您不要遲疑,不要有所顧忌。」

孫權聽了,大受感動,拍著周瑜的背說:「公瑾之言,大合我心!張昭等人,顧惜家人妻小,只為小我考慮,真讓我失望。只有你與魯肅的看法跟我一致,這是老天讓你們二人來輔助我的!五萬人,一時難以湊全。但我已選好三萬人馬,船隻糧草和各種戰具也已准備妥當,你和魯肅、程普馬上就可以帶兵出發。我會繼續調發人眾、糧草,做你的後援。你能一戰破曹,當然好,假如遇到挫折,就回來找我,我將與曹操決一死戰!」

時劉備欲率軍渡江,與魯肅在當陽相遇,共圖計策,劉備於是進住夏口,派諸葛亮謁見孫權,孫權與劉備遂結成聯盟,共同抗曹。

孫權任命周瑜為左督,統軍三萬。程普為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協助周瑜。周瑜和劉備部隊會師,沿江而上,與曹軍在赤壁相遇。曹軍新到江南,不服水土,疾病流行,士氣低落。剛一接戰,立即敗退,只好駐扎在江北,想等冬天過後,第二年春天再戰;周瑜所部,初戰獲勝,士氣振奮,駐扎在南岸。

曹營將士,好多人不習水性,為了克服這一弱點,曹操下令把戰船用鐵索鎖在一起,上面鋪上木板,連接成水上營寨,以便利行走。他自以為得計,稱這些船為連環船。 看到這種情況,周瑜部下老將黃蓋獻計:「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周瑜認為黃蓋說得有理。便選蒙沖斗艦數十艘,裡面裝滿柴草,澆上油脂,外面用帳幕包裹,插上牙旗,做好火攻的准備。

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信中說:「我世受孫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是,為人當識時務。孫氏要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與中原百萬之眾對抗,眾寡懸殊,勝負已定。江東士吏,不分賢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魯肅執意如此。」他還在信中表示:「交鋒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

周瑜選擇了一個刮東南風的夜晚,命令黃蓋帶領數十艘戰船(每一戰船後拖一隻小船,以備放火人員後退時使用),乘風向曹營進發。曹軍以為黃蓋真來投降,毫不防備,只是指點觀看。船隊行到距離曹軍水寨一里左右,黃蓋下令各船同時點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參見赤壁之戰)。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占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凌統守衛後方,親帶呂蒙去救甘寧,解除了甘寧之圍。周瑜率兵屯駐北岸,約定日期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曹仁聞周瑜卧病在床,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用命殺敵,曹仁只好退走。

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劉陽、州陵作為他的奉邑,讓他屯兵於江陵。

赤壁之戰,中國統一過程暫告中斷,三足鼎立局面已露端倪,周瑜則聲威大震,名揚天下。

赤壁戰後,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已乘機攻佔了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駐在公安。劉表舊部多附劉備。劉備為了進一步擴大地盤,到京口去見孫權,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為理由,請求孫權把南郡借給他,使他得以控制荊州地區的局面。

周瑜上疏給孫權,疏中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但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勢力太大,應該廣泛招攬英雄人物才能與之抗衡;而劉備又絕非可以輕易制服之人,所以,沒有採納周瑜的建策。

周瑜扼制劉備的計謀未被採用,很不甘心,於是又向孫權獻上另一計策。時劉璋任益州牧,張魯不斷生事滋擾。周瑜對孫權說:「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周瑜這一計劃,非常有戰略眼光。孫權當即表示同意。 周瑜想趕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備工作。半途染病,死於巴丘(今湖南嶽陽。一說死廬陵巴丘,今峽江縣巴邱鎮),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周瑜一死,孫權感到痛折股肱。於是,親自穿上喪服為他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支付。

周瑜墓建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墓地面積約5畝,兆域高約8尺,有封無表,平地起墳,漢磚砌成,墓門向東,墓周繞以石刻欄桿,旁建木質六角「談笑亭」。歷經千年,冢塌亭倒。凡經修陵園總面積擴大到8648平方米。

周瑜一生征戰,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和橫行天下的報負;周瑜少年得志,風度可人,議論英發,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於音樂,即使是酒後,仍能聽出樂人演奏的音樂中的很細微的疏失,每當這時,他總要轉頭看一看。所以當時有謠諺說:「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周瑜待人謙恭有禮。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及賓客對他禮儀並不全備,比較草率。只有周瑜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跟後世小說家虛構的那位截然不同。應該說,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關系不好。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一般計較。程普後來特別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系。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於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不過,不論別人怎樣評論,孫權心中有數。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呢?」他稱帝後,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對公卿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能稱尊稱帝呢?」

周瑜有兩子一女,女配太子孫登,長子周循娶全公主(孫魯班),次子周胤亦為官。

⑸ 周瑜有英雄事跡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後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後,周瑜任水軍都督。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後,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拚死取下了南郡。隨後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聞訊後,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⑹ 關於周瑜的著名故事

丹陽借兵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死後,孫策繼承父志,統率部卒[3]
。周瑜從父周尚為丹陽太守。正好孫策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北),將
周瑜題跋像
要東渡,於是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持。孫策十分喜悅,說:「我有了你,事就成了。」

於是,二人協同作戰,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南京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今南京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興平二年(195年),逼走劉繇(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當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他對周瑜說:「我用這支隊伍攻取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已經足夠了,你回去鎮守丹陽。」於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陽。

不久,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術發現周瑜有才,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借機回江東,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官居要職

周郎顧曲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經居巢回到吳郡(今江蘇蘇州)。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孫策還在發布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今天的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持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

因廬江一帶,士民向來佩服周瑜的恩德信義,於是孫策命他出守牛渚、後來又兼任春谷長。不久,孫策要攻打荊州,拜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隨軍征討。周瑜、孫策攻破皖城,得到橋公兩個女兒,皆國色天姿。孫策自娶大喬,周瑜娶小喬。孫策對周瑜說:「橋公之女,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接著進攻尋陽,敗劉勛,然後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

安邦重臣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時年26歲,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時孫權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關鍵時刻,首先出面支持孫權的是張昭、周瑜、呂范、程普等人。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禮對待孫權,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

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在公元202年(建安七年),下書責令孫權,讓孫權把兒子送到曹操這里來做人質。孫權不願受制於人,便召集群臣會商。大臣們眾說紛紜,張昭、秦松等重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周瑜 圖像
孫權本意雖不想送人質,但由於沒有得到強有力的支持,也有點舉棋不定。於是,他只帶周瑜一人到母親面前議定此事。周瑜立場堅定,堅決反對送人質,他給孫權分析利害說:「當年楚君剛被封到荊山的邊上時,地方不夠百里。他的後輩賢能,擴張土地,開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據荊揚之地,直到南海。子孫代代相傳,延續九百多年。現在將軍您繼承父兄的餘威舊業,統御六郡,兵精糧足,戰士們士氣旺盛。而且,鑄山為銅,煮海為鹽,人心安定,士風強勁,可以說所向無敵,
為什麼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不得不與曹操相呼應,也就必然受制於曹氏。那時,我們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過就是一方侯印、十幾個仆
人、幾輛車、幾匹馬罷了,哪能跟我們自己創建功業,稱孤道寡相提並論呢?為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拯救天
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玩火必自焚,將軍您只要靜待天命即可,為何要送質於人呢?」

周瑜這番話,說到了孫權心裡。孫權的母親也認為該這樣做,她對孫權說:「公瑾的話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1個月,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孫權便沒給曹操送人質。

對於孫氏,周瑜說得上忠貞不二。《江表傳》記載,曹操想使周瑜為自己所用,曾派善於辯說的蔣干前去游說周瑜, 周瑜既十分堅決的回絕了蔣干。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孫瑜等討伐麻、保二屯,斬其首領,俘萬餘人。江夏太守黃祖遣部將鄧龍率數千人進攻柴桑,周瑜率軍反擊,俘虜了鄧龍。

火燒赤壁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本意與曹操一戰,向下詢問計策。然而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重臣謀士張昭和秦松更是支持投降曹操。於是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

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孫權感嘆道:「這是老天把你賜給我了,子布、文表等人各懷私心,只有隻有你和子敬二人的意見與我相同啊!」

孫權最終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
,雙方對峙。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
,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
。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毀,曹操北還南郡。

命隕巴丘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占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
周瑜雕像
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呂蒙的計謀,留下凌統守衛後方,親帶呂蒙去救甘寧,解除了甘寧之圍。周瑜率兵屯駐北岸,約定日期大戰曹仁。周瑜親自騎馬督戰,被飛箭射中右脅,傷勢嚴重,退兵回營。曹仁聞周瑜卧病在床,親自督帥士兵上陣攻擊吳兵。周瑜奮身而起,巡視各營,激勵將士殺敵,曹仁只好退走
。孫權任命周瑜為偏將軍,兼仁南郡太守,並把下雋、漢昌、州陵作為他的奉邑,讓他屯兵於江陵。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但孫權不同意。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准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麼呢?」又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支付。
孫權稱帝後,對公卿說:「如果沒有公瑾,我是當不上皇帝的。」

⑺ 周瑜的英雄事跡三個以上

1、開拓江左
2、聯劉抗曹
3、周瑜年少便官居要職
4、丹陽借兵
5、一時瑜亮
6、赤壁否定降曹,蔣干盜書,臨終舉薦魯肅等。
具體可以網路詳查。

⑻ 周瑜的事跡有哪些

1、一時瑜亮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

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2、飲醇自醉

周瑜為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

後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後來用於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

3、聯劉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佔領荊州以後,水陸軍號稱八十萬順勢南下,並給孫權下了戰書。孫權將書信給部下們看過之後,部下都大驚失色,以張昭為首的官員都勸孫權向曹操投降。

當時雖然有魯肅在場主戰,但位卑言輕,無法發揮作用,所以魯肅讓孫權把周瑜召回。周瑜到後,向孫權分析了當下形勢,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

是曹操的後患。而曹操舍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的江東人來決一勝負。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而且,驅使中原地區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

必然會發生疾疫。這幾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貿然行事。將軍抓住曹操的時機,正在今天。我請求率領精兵數萬人,進駐夏口,保證能為將軍擊破曹操。

認為曹操這次來就是來送死的。周瑜的話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於是以周瑜為主帥,與劉備聯合,火燒赤壁,重創曹操。

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雙方對峙。

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毀,曹操北還南郡。

4、周瑜打黃蓋

赤壁之戰時,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奮勇當先,於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輕視之意。

於是周瑜下令將黃蓋斬首,因為黃蓋是有功的老臣,因此諸將苦苦求情,周瑜將處罰改為笞刑,將黃蓋打得卧床不起。這正是做給詐降吳營的蔡中蔡和看的,於是闞澤為黃蓋獻詐降書。

蔡中蔡和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便深信不疑,在黃蓋領軍前來時,絲毫沒有防備措施,以至於後來的赤壁慘敗,敗走華容的局面出現。

5、蔣干盜書

赤壁之戰,曹操與孫劉聯軍陷入僵持狀態,操又被周瑜偵查了個徹底,虛實盡露。此時周瑜的同窗好友、曹操的帳下幕賓(謀士)蔣干主動請纓憑借與周瑜之舊去招降周瑜。

操欣然應允。於是干駕一葉扁舟過江來找周瑜。一見面,周瑜就故意指出蔣干是說客,乾死活不承認,瑜佯信之,留之於營中,並為蔣干大擺宴席。

故意讓太史慈佩周瑜劍作監酒,下令席間如誰提起軍旅之事,斬之。於是蔣干並不敢提起招降之事。宴畢,周瑜佯裝大醉,拉起蔣干入帳同宿。

夜間蔣干起身,看見周瑜桌上有書信,是蔡瑁、張允(兩人都是曹操手下的大將,水軍都尉,不過是從劉表處剛剛降曹,因此曹操對二人頗不信任)寫給周瑜的,信中言二人要叛曹並殺操。

蔣干將書信藏於懷中,第二天一早就逃回曹營向曹操匯報。結果曹操把蔡、張都殺了。周瑜所患者,就是這兩個深得水軍之妙法的將軍,現在除掉了,周瑜也就贏得了很大的主動權。

⑼ 關於周瑜的三國故事

http://ke..com/view/2409.htm

最有名的是"赤壁之戰" "曲有誤,周郎顧"

⑽ 有關周瑜的故事

赤壁之戰時,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奮勇當先,於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輕視之意。於是周瑜下令將黃蓋斬首,諸將苦苦求情,周瑜將處罰改為笞刑,將黃蓋打得卧床不起。這正是做給詐降吳營的蔡瑁張允看的,於是闞澤為黃蓋獻詐降書,蔡瑁張允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於後來的赤壁慘敗。
周瑜打黃蓋後來演變成一條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用以比喻兩方面都願意的事情。

東吳英才周公瑾
我曾定義英雄為「聰明秀出為之英,膽略過人為之雄」(這是劉劭《人物誌》上的話)隨後又自己加了一條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這么說法三國還有幾個英雄?—對了!此兄可謂一針見血,我的目的本來就在縮小英雄的范圍,先框定在操,亮,瑜三人之內,最後再把我所說的英雄桂冠帶在我最心儀的人物周瑜身上。我的英雄之說本來就是耍個小花招,現在自己露餡,目的不言自明。因為按照我說的條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這里具體說說周瑜怎麼是個正真的英雄,一個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對他很偏愛多少有些溢美之詞,但周郎受歪曲這么多年,難得正正名也是應該的。
下面就總論一下他的完美,因是總論文章分幾個部分,可能冗長了一點。
一. 周瑜的完美
翻開正史我們可以發現本傳中的周瑜好象毫無缺點,確實是個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說的三點外,從另一個角度說他的完美,可說他是一個有德;有才;又有風度和朝氣的人。
先說德:他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性度恢弘眾將誠服。如說諸葛亮是高風亮節的話,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無可挑剔的。
次說才:他弱冠征伐為東吳開國立下汗馬功勞;赤壁又力挽狂瀾立下頭功;後又親冒矢石為東吳開拓荊州,豐功偉績不去多提,單說當時人對他的評價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時人眼中已萬眾矚目了。「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這些就是時人對周瑜才智的評價,而且說這些話的都是當時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認沒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說風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將,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誤周郎顧的謠言流傳,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個風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麼心馳神往了。
最後說說他的朝氣,周瑜如果僅具德,才,風度,和諸葛亮也就沒什麼區別了。(諸葛是名士風度)但他又獨具一種朝氣,一種銳意進取自信豪邁的英霸之氣。對自己人他是謙遜有禮的,但對敵人和挑戰他又表現出蔑視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在劉備和周瑜在赤壁戰前相會時,當劉備說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麼有氣勢,而劉備的拖延在後相比又是多麼的猥瑣。周瑜的謀略也無不透出這種先發制人,銳意果敢的氣質,這就是我最羨慕的「英才天縱」了。但周瑜的豪邁和關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質區別,因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謀劃基礎上的,非比關羽之流無謂的狂傲換來的只是身敗名裂,正因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這種氣質和孫策相象,但孫策又是輕佻和嗜殺的,周瑜卻是從容嫻雅的,就象有人說的他的氣質是孫策和諸葛亮的結合,在周瑜身上剛和柔就這么恰到好處的結合了。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贊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他稱不上完美又有誰能稱得上呢?用一句話形容周瑜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可謂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啊!
二. 周瑜歷來受到的誤解
由於三國演義為了塑造諸葛亮形象把周瑜當作了主要陪襯人物,小說中和他在大眾心裡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雖然由於歷史知識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歷史上真實的周瑜並不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小人,但還是有些人對周瑜有誤解,我即說了周瑜完美就要說清這些誤解,當然和小說有關的不論,只談歷史層面上的。
誤解一:周瑜的成功就是一個赤壁之戰,而赤壁之戰本是糊塗帳。可能是曹操燒船自走,周瑜是僥幸成功沒什麼了不起。

回答:周瑜的功勞並不只是赤壁一戰,他是孫吳開國的關鍵人物。孫權曾說「非周公瑾孤不帝也!」周瑜的大功確實如此。他在弱冠時和孫策轉戰江東雖然史料不太詳盡,但我們可以看到在孫策攻破黃祖上給東漢政府的《表》中,所領諸將第一名,就是「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將周瑜」。孫策為周瑜治館舍,「增賜莫與為比」,並說「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可見周瑜在孫策攻伐江東時的地位和功績了。應該說周瑜是孫吳建國之初僅次於孫策的第二號人物,其功勞不言自明。孫策死後周瑜「將兵赴喪,逐留吳,以中護軍與長使張昭共掌眾事」這說明孫吳政權的穩定,周瑜仍是起了決定作用。.後來他又諫阻納質,在赤壁戰後又一眼看出寄寓的劉備之危險性,提出羈留劉備對其將「轄以攻戰」之策。這些謀劃後來看來無不正確,周瑜眼光之遠大,謀劃之犀利足以證明他是大謀略家。.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