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的寓言故事讀後感
Ⅰ 與《陶罐和鐵罐》一樣題材的寓言故事。
鉛筆和鋼筆
Ⅱ 陶罐和鐵罐和伊索寓言的哪個故事的寓意一模一樣
《鹿角和鹿腿》
陶罐和鐵罐這個故事的寓意和伊索寓言的裡面《鹿角和鹿腿》故事的寓意一模一樣
Ⅲ 讀了陶罐和鐵罐這個故事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什麼
讀了《陶罐和鐵罐》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神奇的雕像的故事。
Ⅳ 讀了《陶罐和鐵罐》這個故事,我懂得了( )
不能瞧不起他人,他也有它的優點
Ⅳ 陶罐和鐵罐是童話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
寓言。因為它的道理是: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Ⅵ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什麼故事,有什麼啟示
是一則寓言
國王的御廚里有兩只罐子:一隻是陶的,一隻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謙虛的陶罐回答說。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擺出一副輕蔑的神氣。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說,「我們的任務是盛東西,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任務方面,我不見得就比你差。再說……」
「住嘴!」鐵罐憤怒地喝道,「你怎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完蛋了!我卻永遠在這里,什麼也不害怕。」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好,吵什麼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你要變成碎片的!」
陶罐不再理會。
時間不斷地向前推移,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只罐子被遺落在廢墟里。歷史在它們的上面積滿了渣滓和塵土,一個世紀連著一個世紀。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月。終於有一天,人們來到這里,掘開厚厚的堆積,發現了那隻陶罐。
「喲,這里頭有一隻罐子!」一個人驚訝地說。
「真的,一隻陶罐!」其他的人也跟著高興得叫起來。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凈,和當年在御廚的時候完全一樣:樸素、美觀、釉黑鋥亮。
「一隻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萬別把它弄破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的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
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點鐵罐的影子也沒有。——它,不知在什麼年代便氧化了。人們只發現幾塊銹蝕不堪的鐵片,而且不能斷定那是否是鐵罐的殘余。
道理:用自己的強點去比人家的弱點是不應該的,人家也會有比你強的地方。
《陶罐和鐵罐》的作者是黃瑞雲,1933 年生於湖南。是湖北師范學院的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獲「人民教師獎章」。現在是中國作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理事、中國寓言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作協理事、湖北詩詞學會副會長、黃石作協名譽主席。
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和研究之餘進行文藝創作,其中《黃瑞言寓言》曾獲中國寓言「金駱駝」獎一等獎、湖北省文藝創作「屈原獎」一等獎。
(6)陶罐和鐵罐的寓言故事讀後感擴展閱讀:
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簡單,卻寓意深刻。向我們講述著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們講述了在國王的御廚里有兩只罐子,一隻是陶的,一隻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瞧不起陶罐,經常奚落他。後半部分向我們介紹了許多年後,當人們挖掘出陶罐的時候,鐵罐卻已經無影無蹤了。文章雖然簡短,但是,陶罐與鐵罐的態度差異通過人物語言表現得非常明顯,這和最後的結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本文運用大量的對話來向我們展示兩只不同的罐子,讓我們深深體會到陶罐的謙虛,鐵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詞語也說明了這一點。如驕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謙虛、輕蔑、爭辯、憤怒等很多。
文章以兩只罐子的對話為線索,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較短小,語言精闢簡練,結構簡單卻極富表現力。
2.鮮明的諷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誇張、象徵、擬人等。
5.「寓」是「寄託」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個故事裡,讓人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
寓言的類型大約有兩種:
一種是用誇大的手法,勾畫出某類人的特點和思想;
另一種是用擬人的手法,把人類以外的動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種人的特點。
如果一個故事既不能合理地讀成歷史,也不能讀成寓言,它就是無意義的、微不足道的、怪異的、誤入歧途和顛覆性的。這就是許多小說敘事的命運,因為它們不能在官方文化符碼中得到理解。這樣,我們觸及了「幻想」這一問題,它意味著對文本和閱讀過程的一種不確定態度。
寓言大抵是諷刺的,但也是歌頌的。寓言諷刺黑暗,就是歌頌光明;諷刺邪惡,就是歌頌善良;諷刺虛偽,就是歌頌真誠。所以,寓言不僅要深惡痛絕地抨擊和揭露偽、惡、丑,而且要熱情地贊揚和歌頌真、善、美。寓言作者應該大膽追求、勇敢探索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創造出嶄新的為.人民群眾喜愛的寓言。
「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的寓言篇。它往住敘述一個小故事,而又於具體的情節中,隱含著一種更深刻的思想,常語帶雙關,藉以闡發哲理,印證觀念,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敘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諸子及史傳使用,以作為陳說辭理的手段。《韓非子》作為先秦說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
自從寓言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就顯出別具一格的文學意味。著名的「和氏獻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馬」則描繪出造父是專政制度最佳辯護的人物形象;「鄭袖劓美人鼻」,寫出鄭袖工於心計,巧言令色,口蜜腹劍,手段毒辣,故事情節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說,而且人物形象鮮明。引公木先生的話說:「韓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就是比較全面而系統的反映了韓非子的歷史觀、社會觀、文藝觀以及方法論和認識論,可以說,讀韓非子寓言故事,幾乎等於讀了一部法家思想輯要。
Ⅶ 讀了陶罐和鐵罐這個故事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另一個故事什麼兩個故事中的什麼
讀了《陶罐和鐵罐》這個故事我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另一個故事《黃鼬和剌蝟》,兩個故事中的鐵罐和刺蝟都很自大,看不起別人。從它們身上我懂得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對方特長、和睦共事。
兩則故事的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應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指導。要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
(7)陶罐和鐵罐的寓言故事讀後感擴展閱讀:
《黃鼬和剌蝟》的寓言故事介紹:
母黃鼬帶著小黃鼬到戶外活動,碰到一隻刺蝟迎面走來。「站住,別過來,不然我可不客氣了!」刺蝟一見黃鼬,立刻擺出一副進攻的姿勢發出警告。
小黃鼬被唬住了,它停止腳步望著母黃鼬不知所措。母黃鼬卻若無其事地繼續朝刺蝟走去。刺蝟見這一招未能奏效,逃跑又來不及,連忙縮頭縮腳,將整個身軀向腹面捲起形成小剌球。小黃鼬以為刺蝟屈服了,沖上前去張口就咬,不料被刺得滿口是血。
「這下嘗到苦頭了吧?」刺蝟得意洋洋地說:「連貓、狗一類的大動物都奈何我不得,你們算哪路神仙,敢來惹我!」母黃鼬制止住小黃鼬,對它說:「孩子,你太缺少經驗了,好好看我是怎樣對付這類小刺頭的。」
只見母黃鼬走上前圍繞著刺蝟前後端祥觀察了一會,找到了刺蝟捲曲著的一點縫隙,然後將尾部靠近縫隙處噴出一股臭液。不長時間,刺蝟即被臭液所麻醉而重新伸展軀體。母黃鼬立刻上前將刺蝟咬死,和小黃鼬飽餐了一頓刺蝟肉。
這時,母黃鼬語重心長地教導小黃鼬:「孩子,記住教訓,以後辦事不可魯莽,要學會審時度勢,善於發現對方的弱點和利用自己的優勢,這樣才能致敵與死地,懂了嗎?」
Ⅷ 像陶罐和鐵罐這樣的故事有那些
比如:有一天,我觀察了硬幣和紙幣,人們帶紙幣很方便,而硬幣呢?還要一個一個的拿,很麻煩。但是,硬幣怎麼弄,也弄不壞。而紙幣有時一個不小心,一扯,就被撕壞了。所以,做人不能驕傲自大,要謙虛,友善才可以哦!
Ⅸ 學習《.陶罐和鐵罐》我明白了什麼的道理.
陶罐和鐵罐告訴讀者的道理是,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不能光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
處。不能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相比。要學習別人的長處。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故事中的鐵罐盛氣凌人,驕傲自大,不斷嘲諷陶罐,隨著時間的變化,最後鐵罐消失得無隱無蹤,而陶罐被人發現當作古董,有價值的東西。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對方特長、和睦共事。
不應該用自己的強項去攻擊別人,雖然別人有弱點,但他們也總會有強的地方。
在學習上或者其他方面,如果小朋友有比小夥伴厲害的地方,不能向他們顯耀自己,因為這樣不僅會讓自己變得驕傲自大,還容易傷害到小夥伴的自尊心。
(9)陶罐和鐵罐的寓言故事讀後感擴展閱讀
《陶罐和鐵罐》是黃瑞雲作的寓言故事,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科書中,為精讀課文,錄音由曉澄朗讀。而各教師對它進行了創作課件。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裡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2019年,本文入選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改版後為第6課的課文,並改由梓君、衛東、張蕾、陳亮參與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