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故事1500字
『壹』 我與作文素材的故事1500字
明神宗後期,有個官員名叫顧憲成,因為正直敢諫,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職。他回到無錫(今江蘇無錫)老家後,約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東門外東林書院講學。附近一些讀...
貢獻者: 坐井觀天234上傳時間: 2013-11-05財富值: 免費張巡草人借箭
65人已閱讀
3.0分
唐玄宗逃出長安後,安祿山叛軍攻進長安。郭子儀、李光弼聽到長安失守,不得不放棄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儀回到靈武。原來已經收復的河北郡縣又重新陷落在叛軍...
貢獻者: 坐井觀天234上傳時間: 2013-11-05財富值: 免費周勃奪軍
64人已閱讀
3.0分
漢惠帝沒有兒子,呂太後從外面找了一個嬰兒冒充是惠帝生的,立為太子。公元前188年,惠帝一死,由這個嬰兒接替皇位,呂太後就名正言順地臨朝執政。呂太後為了鞏固自...
貢獻者: 坐井觀天234上傳時間: 2013-11-05財富值: 免費諾爾曼·白求恩
0人已閱讀
3.0分
著名的胸外科醫師諾爾曼·白求恩在河北省完縣黃石村逝世 1939年11月12日,諾爾曼·白求恩因醫治傷員中毒,逝世於河北的唐縣。 諾爾曼·白求恩,加拿大共產黨(19...
貢獻者: 坐井觀天234上傳時間: 2013-11-05財富值: 免費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
32人已閱讀
3.0分
1950年10月27日,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在北京逝世(1904年4月30日生)。任弼時,湖南湘陰人。1920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任團中央...
貢獻者: 坐井觀天234上傳時間: 2013-11-05財富值: 免費我國新聞界前輩戈公振先生
17人已閱讀
3.0分
1935年10月22日,我國新聞界前輩戈公振先生逝世。 戈公振先生是我國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著名的愛國進步新聞記者、新聞學者和中國新聞事業史的研究者。他1890年出...
貢獻者: 坐井觀天234上傳時間: 2013-11-05財富值: 免費我國新聞界前輩戈公振先生
10人已閱讀
3.0分
1935年10月22日,我國新聞界前輩戈公振先生逝世。 戈公振先生是我國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著名的愛國進步新聞記者、新聞學者和中國新聞事業史的研究者。他1890年出...
貢獻者: 坐井觀天234上傳時間: 2013-11-05財富值: 免費
『貳』 求一篇哲理故事 1500字左右
誰解少年愁
經典故事 2017-04-16
有時候,只是詩情畫意的憂傷
今年的雨天分外多,那個周末,窗外又是淅淅瀝瀝的小雨。時鍾已經走到上午10點,女兒的房門還沒打開。我忍不住,推門而進。發現窗是大開著的,而女兒側坐在窗檯上,濕潤的雨絲已經打在她臉上了。我可以看見她的側臉,清澈的眼神里,有著幾許憂愁。
我下意識地問:「怎麼了?」
她神思依然恍惚,嘴裡喃喃地道:「不知為什麼,我好憂傷哦。」
自從養育女兒開始,我已經學會了慢處理。我也上前,靠窗而站,濕潤的空氣撲面而來,雨絲斜斜地在天地間飛舞,織成了一幅接天連地的素紗。
這樣的景色,美則美矣,卻真的引人憂傷。我想起那則科普知識:陽光里含有令人愉悅的因子,所以沒有陽光的雨天,總會引起許多人的愁思。
我將心中所思告知女兒。她不耐煩地打斷我:「娘,你可真是,老是用那種科學的東西來解釋種種現象,真煩。」
我一愣,瞬間便明白了,此時此刻,憂傷的情懷對於鮮花般的女孩來說,是一種詩情畫意,是一種無需人分享的美麗寂寥,是她內心對外界的一些感受。不再是童年時那般的好奇與沖動,而是一種對人生的感知與探索。
『叄』 寫一篇關於貧困家庭,《我的成長故事》1500字
我們都已進入歲,開始退去兒童時的稚氣,迎來一生最美好的時光—青春歲月。這意味著我們要學習、成熟、承擔。青春當自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眼界需開闊,目標要高遠。14歲的我們如同一艘新下水的輪船,緩緩離開風平浪靜的港灣,駛向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港灣的燈依然為我們亮著,就像父母老師充滿關愛期待的眼睛。前方還有燈塔,為我們指引方向,提醒我們要避開危險的暗礁。未來的航程不會一帆風順,我們要時刻准備著迎接狂風暴雨。只有經過大風大浪的考驗,我們才能走得更遠。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勇往直前,充滿信心地駛向下一個港灣。有一種力量推動我們前進,有一個聲音呼喚我們努力,有一種信念激勵我們堅持,這就是夢想,這就是目標。青春應逐夢。夢想就是遠方的港灣。初二的我們站在人生的路口,面臨著新的選擇。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之路不止一條。沒有夢想,就會不知該如何取捨;沒有目標,就可能偏離方向。我們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聽好每一堂課,多讀幾本好書,我們的目標將會越來越清晰。追逐夢想就不可能坐享其成,需要自己全力拚搏,付出汗水。有的人漫無目的地四處轉悠,有人的還沒有起航已被海浪嚇倒。我們要用青春的力量,一往無前地沖過海浪、避開礁石、穿越風暴,得到寶貴的人生體驗,收獲成功。青春要承擔。我們將開始承擔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我們已經有了自主行為的能力,必須承擔起自我管理的義務。學習是我們的本份,我們有學習的權力,也有學習的義務。從現在起,我們應該主動學習,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學習。我們還要意識到,自己已不再是一切靠父母照顧的小孩,而是要為父母為家庭作貢獻的一名成員。在社會上,我們更要遵法律、守規則、懂禮貌、盡義務,開始培養公民意識。青春是體驗。我們要和同學們一起成長,共同度過這難忘的青春歲月。我們要珍惜這一機緣,認真走好每一步,樂於分享,懂得感恩。我們要聽從老師的教誨,接受家長的指導,讓人生經驗通過我們代代傳揚。我們要團結同學,愛護集體,讓友誼溫暖我們的心田。只要我們自強不息、願意承擔、樂於奉獻,我們就一定能夠擁有絢麗的青春,無悔的青春!
『肆』 歷史故事 1500字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解釋: 原指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的、暫時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質。
楚國有個書生,由於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
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於看到了一隻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後面,正准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里,再也辨認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後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面去取人家的東西,結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過審問,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人想侮辱他,因為他身材矮小,楚國人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中進去。晏子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國,應該不是從此門中入城吧。"楚國人只好改道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人挨著人,肩並著肩,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訪賢明的國君,無能的人就派他出訪無能為力的國君,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楚王立即不好意思了。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伍』 一篇有關於艱難險阻的故事1500字
苦難是動力的催化劑;苦難是一本啟智的經書;苦難又是一位
深沉的哲人;苦難是人生一道永遠開放著絢麗花朵的風景。不經過
挫折,怎知道路之坎坷;不經過磨練,怎知意志之堅強;只有在人
生道路中與苦難交鋒,才知苦難也是一種財富。人不是戰勝痛苦的
強者,便是屈服於痛苦的弱者。再重的擔子,笑著也是挑,哭著也
是挑。再不順的生活,微笑著撐過去了,就是勝利。「人有悲歡離
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苦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然規律的表現,早在一千多年前,
蘇軾就告訴了我們這樣的道理。我們對苦難應該持有的態度是正視
和樂觀。「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苦難是人生旅途中不可以繞著走的驛站,是成功道路
上必須爬過去的山峰,我們只有知苦還嘗,知難而上,跌倒後再爬
起來,失敗後再鼓起勇氣去奮斗,才能培養起過硬的素質,才能有
抵達輝煌的希望。彩虹總在風雨後,無限風光在險峰!
沒有經歷痛苦洗禮的飛蛾,脆弱不堪。人生沒有痛苦,就會不
堪一擊。正是因為有痛苦,所以成功才那麼美麗動人;因為有災患
,所以歡樂才那麼令人喜悅;因為有飢餓,所有佳餚才讓人覺得那
么甜美。正是因為有痛苦的存在,才能激發我們人生的力量,使我
們的意志更加堅強。瓜熟才能蒂落,水到才能渠成。和飛蛾一樣,
人成長必須經歷痛苦掙扎,直到雙翅強壯後,才可以振翅高飛。
人生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悅,
更得不到成就感;沒有滄桑,我們不會有同情心。苦難是成長之路
的必經之點,苦難是使人成功的試金之石,苦難是催人上進的鞭策
之繩。感恩苦難,不自怨自艾。昔人有言:「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只有懂得感恩苦難的人,才能夠在困難中戰斗,發奮並逐漸走
向成才之路。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一次戰爭中受傷,導致他雙目失明
,全身癱瘓。但就是在這么艱難的情況下,他完成了文明世界的長
篇小說。他的成功靠的是什麼,靠得是他勇於直面苦難,感恩苦難
。
感恩苦難,應越挫越勇。真正的強者是不懼苦難的。著名京劇
表演藝術家蓋叫天,演藝精湛,意志堅強。他在一次表演中折斷左
臂,又跌折右腿,接骨時還接錯斷骨。他憑著在苦難面前勇往直前
的精神,終於鑄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我們應當在苦難中找到奮斗的
源泉,要越挫越勇。
因此,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滿,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
天。每個人一生都註定要跋涉溝溝坎坎,品嘗苦澀與無奈,經歷挫
折與失意。痛苦,是人生必須經歷的一課。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
苦難並不可怕,受挫折也無需憂傷。只要心中的信念沒有萎縮,你
的人生旅途就不會中斷。艱難險阻是人生對你的另一種形式的饋贈
,坑坑窪窪也是對你的意志的磨煉與考驗——大海如果缺少了洶涌
的巨浪,就會失去其雄渾;沙漠如果缺少了狂舞的飛沙,就會失去
其壯觀;如果維納斯沒有斷臂,就不會因為殘缺美麗而聞名天下。
生活如果都是兩點一線般的順利,就會如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味
。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
所以,你要從現在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給了
你太多的磨難,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更不要抱怨生活中
存在的不公平。天地闊大,世事渺遠,掩卷凝思時,幾度物換星移
。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苦難是成功的「原材料」。穿越悠悠歲
月,惟有文字不會生銹,惟有思想永恆璀璨。痛苦,是人生必須經
歷的過程!
『陸』 關於法制故事的1500字作文怎麼寫
我們生活在法制的國度,處處需有法,處處需遵法,而作為青少年,我們要應該讓法律在心間長駐。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法律」作為開端的,沒有了法律,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一片狼藉、不堪入目。我們社會主義時期的法制、法律以「有益於人民的是好、有害於人民的是壞」標准作為基礎理念建設的。所以無論我們遇到了什麼困難、無論我們處在什麼驚險的境地,我們都得拿出我們的擋箭牌「法律」來保護我們自己,因為法律就是用來保護和保障每個人的權益的。
我經常去書店看一些關於法律的書籍,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我對法律有了逐步的認知,法制觀念也由此提高。我懂得了在法律范圍內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也不能做。還能了解怎樣行使權利,如何履行義務……而假如我們都是法盲,也許在觸犯法律後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就必定是嚴重的,據統計,在各類犯罪人員中,不知道什麼是違法行為或不懂法的人數占總數的一半以上。
我曾經就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去公園遊玩,可是由於他的到來卻讓2、3隻珍貴的狗熊慘遭厄運。到底是什麼情況呢?這個年輕人每次去公園的時候都會帶一些化學的物質,而這些化學的物質卻恰恰讓狗熊導致死亡。終於有一次他被警方逮住了。
警方問他:「你為什麼要殺死那些狗熊,難道你不知道這些動物很珍貴嗎?」
年輕人答到:「我喜歡它們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殺死它們呢!」
警方很疑惑:「那你為什麼要帶化學物質去殺死他們呢?」
年輕人回答:「我只是想知道那些化學物質對狗熊會不會引起傷害,可是哪裡知道……」
警方更加疑惑了:「那你事前就不知道這樣做是犯法的嗎?」
年輕人低下了腦袋:「犯法?唉!如果我知道的話我就不會這樣做了。我的前程啊!唉……」
看看,這是一個多麼年輕的小夥子啊!就是因為對法律一無所知,才會犯下如此的滔天巨禍,才會斷送了自己的前程,由此可見,不懂得法律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
就是因為它的重要,所以才更要守法。遵守法律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俗語曾經說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的制定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根本途徑,所以為了社會的安定,更是為了我們自身,我們必須自覺守法。而且法律所規定的內容,必定是著眼於公民的利益,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反對,沒有理由不遵循,更沒有理由背道而馳。雖然我們有追求個性的自由,但這並不意味我們能標新立異,無視法律的存在。與法律抗衡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自毀前程。前面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我的身邊也曾出現過這樣的一個關於法律的很真實很具體的事情。
我有一個鄰居,她是一個9歲的孩子,她的雙親離異,她和奶奶居住在一起。她的媽媽是一個傻子,可她家很有錢,而就是因為錢,孩子的奶奶才和她連親的。嫁妝是一套房子。可是風有不測風雲,一開始說給她們的房子的房產證上的名字卻是別人的,從此之後,孩子的奶奶便虐待她,想逼她離婚。終於今年離異了,離婚後得到的財產:100萬。
其實,法律就在我們的身邊。
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會擁有愛,當我們心藏法制,我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就不會感情用事,我們就不會做違反國家利益,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我們會維護國家和人民以至社會,當我們的行為都很好,很規范了,我們的國家就會和平,我們就能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環境里,快樂和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不會刀光劍影,仇恨交加了,我們會依照法律解決一切需要解決的矛盾,化矛盾為友誼。法制在我心中,我們就能自主的生活,大家都深藏法律在心中,就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端正的,沒有摩擦,就沒有戰爭,我們就有了自由,有了和諧。我們小孩就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做我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法制在我心中,爸爸、媽媽就不再擔心我們放學的路上遇到壞人;我們的美麗的家裡就可以不再象金絲鳥住的鳥籠,四處都安有防盜窗;我們就可以廣交朋友,不再害怕上當受騙。
法制在我心中,快樂就在身邊。
『柒』 我的家訓故事作文1500字
寫作思路: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節外生枝,不喧賓奪主。在插入敘述的時候,還要注意文章的過渡、照應和銜接,不能有斷裂的痕跡。緊扣敘述與描寫的內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長篇大論或肆意抒情。
正文:
無論是社會和家庭,都要有規矩,人們常說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這個道理。今天,我就和大家談談我的家訓家規。
我的家訓簡單用一個字概括:誠。對家人誠實,對朋友誠實,對自己誠實。
《曾參殺豬》是媽媽經常給我講的一則故事:曾參的妻子准備去趕集,但由於兒子哭鬧不已,便允諾只要他不哭鬧,就殺一頭豬獎勵他。妻子剛從集市回來後,曾參便磨刀霍霍,准備殺豬,卻被妻子攔下:「我是和孩子鬧著玩的,別當真。」曾參毅然決然地說:「人無信不立。即使是孩子,也不能撒謊!」
從媽媽那陣陣清脆的聲音中,我懂得了做人要誠實。可是人的理智終究還是斗不過慾望:
那是一個靜謐的傍晚,西沉的太陽早已褪去了中午的火辣,變得恬靜起來。沐浴著這一層薄薄的陽光,我突然憶及媽媽布置的奧數題還沒做!我心急火燎地打開書本,大腦飛快地運轉起來。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手中緊握著的筆遲遲沒有落下,腦中只是一片漿糊。就在這時,我的腦中竄過一個壞點子,瞥了瞥壓在書堆底下的答案,我在猶豫著。
白天使說:「媽媽一直教育我們做人要誠實,怎麼能做這種不勞而獲的事呢?」「翻吧翻吧,媽媽就要回家了,看到作業沒做又要生氣了,況且,看了也不一定會發現。」我心一橫,選擇了後者。媽媽檢查時,也很驚訝我怎麼會把這么難的題目做起來,便刨根問底每步是什麼用意。
剛開始我還強裝鎮定,勉強說出來,到後來,一道道錯綜復雜的算式看得我眼花繚亂,一時間像個丈二和尚,語無倫次。媽媽冷笑了一聲,突然站起身:「你抄答案了?」我的臉頓時漲得像個紅柿子。媽媽狠狠地教訓了我一下。
經歷了淚水的洗禮,我這才將「誠」深深地刻在心上。
誠實是一泓清泉,給乾渴難忍的人一絲清涼;誠實是一盞明燈,給浪子回頭照亮了方向;誠實是一根心鏈,拉近彼此的心……我希望我的家訓能夠世代相傳,繼承並弘揚誠實守信的美好品德!
『捌』 寫一篇1500字的「我身邊法治小故事事」
法律無處不在,法律故事隨時發生。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個發生在我們家裡的真實故事。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發生在我們家裡的這個故事也跟「偷」有關。我的一個爺爺家有個最小的兒子,爺爺奶奶看他很親,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留給他,他有點什麼小毛病也不怎麼管。上學後,我這個叔叔見別的同學經常在校門口買一些小零食吃,自己也想要,但爺爺覺得他長大了,應該培養他良好生活習慣了,就拒絕了他的要求。被拒絕了幾次後,他不再開口要錢了,就擅自把茶幾上的幾毛錢「拿」走了。一次、兩次、三次……他見爺爺奶奶沒有什麼反應,自以為這種行為沒有被發現,就大膽地從幾毛到幾元錢,甚至十幾元也敢從家裡拿,自己吃不完還請同學們吃。其實,他的這些小動作早被奶奶發現了,她覺得不是什麼大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沒當回事。後來,他從家裡拿的錢越來越多,終於被爺爺發現了,訓了他幾句,也沒太認真。後來爺爺奶奶把錢放到他找不到地方,在自己家裡找不到錢,他就到親屬朋友家裡偷,因此經常受批評教育。
幾年過去了,他沒考上學,就在家裡干點活。但從小養成的「習慣」沒有改掉,總是從家裡偷錢、偷東西賣,在外面吃喝玩樂。後來就到哪兒偷哪兒,親戚朋友們沒一個敢招惹他的。終於有一天,他「離家出走」了,四處漂泊一段時間後,沒吃沒喝也沒弄到錢,就在他快走投無路時,鄰村一個他不太熟的朋友家辦喜事,他把人家的一輛新摩托車借了出來,說是他爸爸讓他往城裡送點東西,馬上回來,天黑之前如果沒有還車,就讓人家到我爺爺家裡取。結果,天黑之後,朋友去他家要摩托車,他的爸爸媽媽都不知道這件事,他也不見了蹤影。鄰村那家辦喜事的人報了警,警察找到了他,發現他把六七千元的摩托買了二千元,花了。
警察把他抓進了勞教所,他在裡面呆了兩年,整個人瘦了一圈。他告訴我們裡面很苦很累,每天幹活,沒一點自由!家人們見他有了這么多的感悟,覺得他應該改了!可是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因為在網吧上網沒錢就偷,再次被送進勞教所。那次我跟爸爸媽媽去看他,見面時間很短,他流下了悔恨的淚水,他說對不起家人。他哭爺爺奶奶也哭,仨人哭成一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分富貴與貧賤,今天我講的這個故事使我受教育很深。法律從娃娃抓起,從小要讓孩子學法、懂法,才不會犯那麼嚴重的錯誤。叔叔就是因為小時候偷錢,爸爸媽媽不管,大了偷得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再管也管不住了,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庭、社會都要負起責任,讓孩子們從小遵紀守法,只有法律才能保護他們健康成長、維護社會良好秩序。
『玖』 怎樣寫好一篇 1500 字左右的故事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相反,當別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牙牙」學語。當比他小兩歲的妹妹瑪伽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被一些鄰居認為是白痴。但是,擔任電機工程師的父親,卻沒有對兒子失去信心,他想方設法地讓愛因斯坦發展智力。父親為兒子買來積木,教他搭房子。小愛因斯坦每搭了一層,父親便表揚和鼓勵一次。在這種激勵下,愛因斯坦一直搭到了十四層。
愛因斯坦長到六歲的時候,語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說不了幾句話,七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送到學校,學校死板的教學讓他提不起精神,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們都認為這個學生是一個傻瓜。但是,父親卻鼓勵愛因斯坦:「我覺得你並不笨,別人會做的,你雖然做得一般,卻並不比他們差多少,但是,你會做的事情,他們卻一點都不會做。你表現得沒有他們好,是因為你的思維和他們不一樣,我相信你一定會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親的鼓勵,使愛因斯坦振作起來。
愛因斯坦的母親賢惠能幹、文化修養極高,她對自己的兒子百般呵護和鼓勵。愛因斯坦小時候常常愛提出一些怪問題。如指南針為什麼總是指向南方?什麼是時間?什麼是空間?別人都以為他是個傻孩子。可是,愛因斯坦的母親卻十分自信地認為:「我的小愛因斯坦並不傻,他將來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就這樣,在父母的鼓勵和愛護下,愛因斯坦的智力迅速發展,對科學產生了強烈的愛好,並開始走向科學研究的巔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