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700
❶ 長征中的感人故事
1、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
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2、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日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3、紅軍長征途中,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而且還要經常與空中偵察、轟炸的敵機進行斗爭。盡管當時紅軍的防空武器極其簡陋,但仍發揚以劣勝優、敢打敢拼的精神,積極地進行防空行動,並在長征途中英勇擊落6架敵機。以自己獨特的戰術抵抗國民黨軍隊。
4、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她堅持沒告訴戰友們,裝成沒事發生一樣,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讓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自願地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5、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卜!野蘿卜!』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卜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
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
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拓展資料: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❷ 紅星照耀中國每篇內容概括300字
第一章 探尋紅色中國
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第二章 去紅都的道路
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介紹了許多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因為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而參加紅軍、熱愛紅軍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給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質朴純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過人,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談到了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紅軍大學開展的各項課程以及紅軍劇社開展的宣傳工作。
第四章 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
本章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思想變改以及成長為紅軍領導人的過程。
第五章 長征
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著重記敘了第五次大圍剿,以及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過大草原等艱難英勇的事跡。
第六章 紅星在西北
講述了劉志丹開創西北蘇區的歷程,西北大災荒和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蘇維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貨幣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線的路上
講述了普通農民對紅軍的擁護,對蘇區工業的繁榮以及蘇區工人身上具有的樂觀活潑的社會主義工業精神
第八章 同紅軍在一起
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並且講述了促使司令員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紅軍戰士健康豐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紅軍在一起(續)
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戰爭與和平
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2)紅色故事700擴展閱讀:
《西行漫記》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記》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西行漫記》,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❸ 紅星照耀中國的人物形象賞析
1、毛澤東:
在《紅星照耀中國》第1篇里介紹毛澤東形象,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個子高出一般的中國人,背有些駝,一頭濃密的黑發留得很長,雙眼炯炯有神,鼻樑很好,顴骨凸出。一個非常精明的知識分子的面孔。
他博覽群書,記憶力異乎常人,專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尋常。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對於工作事無巨細一絲不苟,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家和政治戰略家。
生活節儉,平易近人。個人習慣和外表落拓不羈,對於吃的東西很隨便,有著南方人愛吃辣的癖好。
2、周恩來:
在《紅星照耀中國》第3篇里介紹周恩來形象,他個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實,盡管鬍子又長又黑,外表上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於熱情。
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物。他是中國人中間最罕見的一種人,一個行動同知識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純粹知識分子。他是一個書生出身的造反者。頭腦冷靜,善於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他態度溫和。
3、朱德:
在《紅星照耀中國》第10篇里介紹朱德形象,他貌不驚人,沉默謙虛,說話輕聲,有點飽經滄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藹。身材不高,但很結實,胳膊和雙腿都像鐵打的一樣。他已年過半百,也許已有五十三四歲,究竟多大,誰也不知道。
他的部下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經受整整一個嚴冬的艱難,而能保持萬眾一心,這必須歸因於純屬領導人物的個人魅力,還有那鼓舞部下具有為一個事業英勇犧牲的忠貞不貳精神的罕見人品。
他的生活和穿著都和普通士兵一樣,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腳走路,整整一個冬天以南瓜充飢,另外一個冬天則以氂牛肉當飯,從來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歡在營地里轉,同弟兄們坐在一起,講故事,同他們一起打球。
4、彭德懷:
在《紅星照耀中國》第8篇里介紹彭德懷形象,原以為他是個疲憊的、板著臉的狂熱領袖,身體也許已經垮了。結果我卻發現彭德懷是個愉快愛笑的人,身體極為健康。
他是個愉快愛笑的人,身體極為健康。他動作和說話都很敏捷,喜歡說說笑笑,很有才智,善於馳騁,又吃苦而勞,是個很活潑的人
他身經百戰,只受過一次傷,而且只是表面的。生活節儉上與同部下一樣,只有兩套制服。他不吸煙,不喝酒。遲睡早起。很喜歡孩子,常有孩子跟著,脫棉衣給小號手。
5、賀龍:
在《紅星照耀中國》第2篇里介紹賀龍形象,大個子,像只老虎一樣強壯有力。年過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仇視有錢人。被國民黨報紙稱為「劣跡昭著」,率領村裡的幾個人襲擊收稅的,一把菜刀宰了他們,解除了他們的武裝。
賀龍在哥老會中的名聲遍及全中國;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強的個人感召力,許多部下寧可與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願意離去。
他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樣簡單。他不計較個人財物——除了馬匹。他喜歡馬。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謙虛。
❹ 紅星照耀中國每章概括
章節概括的寫作思路是運用自己的概括能力寫出每一章節的意思。《紅星照耀中國》又名《 西行漫記 》是 美國 國著名記者 埃德加·斯諾 的不朽經典名著。
作為第一部向世界介紹和傳播 中國共產黨 和 中國革命歷程 的圖書,它在英語世界獲得了轟動性影響,是一部文筆優美、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被譽為研究中國革命的「經典的網路全書」。
範文:
第一章 探尋紅色中國 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第二章 去紅都的道路 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
第八章 同紅軍在一起 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並且講述了促使司令員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紅軍戰士健康豐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紅軍在一起(續) 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戰爭與和平 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❺ 亞運會開幕式作文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11屆亞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辦,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國際體育大賽,也是自亞運會誕生以來第一次由中國承辦。在這屆亞運會上,中國不但收獲了競技體育的驕人成績,國人更以對舉辦亞運會的熱情支持,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風采。
2010年11月12日在中國廣州又迎來了在中國舉辦的第二次亞運會,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式彷彿是一台氣勢恢弘的史詩般傑作,一開始的千人擊缶氣勢磅薄;接著的飛天翱翔五環激盪。中國畫寫意淋漓盡致;傳統武術博大精深。造紙術、活字印刷術、和火葯通過藝術與科技的手法一一展示。時間不長的一個多小時文藝節目將晚會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現場觀眾歡呼聲如浪潮般此起彼伏,相機的閃光燈如同銀河群星般閃耀。當各國運動員入場後???通過獨特的方式將亞運聖火點燃,開幕式更是到了一個彷彿瘋狂的高潮,那一刻,體育館沸騰了,廣州沸騰了,全中國沸騰了。
說句實話,這次的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是我見過有史以來亞運會最精彩的一次,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憾力。它向全世界表達了一種理念,向全世界表達了一種承諾「人文亞運,綠色亞運,科技亞運。」在10年這樣一個國際國內形勢如此困難的時刻,我們不僅如期舉辦了開幕式,而且還如此的成功。這充分表明了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強大的,我們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了。我深為自已是中華一分子而興奮和自豪。中國加油!
《二》
亞運,曾經在多少廣州人心中燃燒過希望,在多少廣州人的手中傳遞了夢想。因為這個夢想,有火熱的情感、有奔涌的熱血、有苦甜的汗水。每一個路標都刻下關於夢想的預言;因為這個夢想,用微笑迎接閃電,用坦然面對狂風,心底里不息的永遠是那一炬熾熱的火炬,激昂的火焰。 剛剛送走了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轉眼間2010的亞運會即將在五羊城——廣州舉行,這是一件值得令廣州人驕傲的事情。所有居住在廣州的人一齊同心協力迎接這激動的時刻。
亞運,曾經在多少廣州人心中燃燒過希望,在多少廣州人的手中傳遞了夢想。因為這個夢想,有火熱的情感、有奔涌的熱血、有苦甜的汗水。每一個路標都刻下關於夢想的預言;因為這個夢想,用微笑迎接閃電,用坦然面對狂風,心底里不息的永遠是那一炬熾熱的火炬,激昂的火焰。
❻ 紅星照耀中國摘抄加賞析
有少數人嘗試過,但失敗了。這就被看成是做不到的事。
這是一個美麗的夜晚,晴朗的夜空閃耀著北方的繁星,在我下面的一個小瀑布流水淙淙,使人感到和平與寧靜。因為長途跋涉的疲乏,我倒頭就睡著了。
中華民族精神源遠流長,她們是中國悠久歷史的積淀、光榮傳統的升華和時代文明的結晶。回望歷史,從中華民族獨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國家富強,中國人民一路走來.長征不但繼承了民族精神,而且豐富和發展了民族精神,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內容。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來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巨大精神動力。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
張學良實行了新的生活習慣——六時起床,鍛煉身體,每日練武讀書,吃的是粗茶淡飯,過的是簡朴生活。
毛澤東生平的歷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個豐富的橫斷面,是要了解中國國內動向的原委的一個重要指南,我以後還要根據他所告訴我的情況,把他個人歷史的那個豐富的激動人心的紀錄寫進本書。但是我在這里想要談一些主觀的印象,還有關於他的令人感到興趣的少數事實。
長征精神之所以歷久彌新,就在於它不是靜止的.它承接著井岡山精神,又不斷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更為它注入了新的時代血液,增加了新的豐富內涵。
就是懷著這種冒險的心情,我出發了。
歷史已經走過70個春秋,紅軍長征的腳步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歲月易老,精神永存。長征精神將永遠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們開拓進取,奮勇前進。
這,就是長征精神——就是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一邊是國民黨重兵的圍追堵截,一邊是惡劣到極點的自然環境和匱乏的物資供應,紅軍之所以能在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堅持行軍和戰斗,直至取得最後勝利,靠的就是這種精神。
無論是吃不上飯的放牛娃,還是胸懷報國志的知識分子,無論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還是柔弱剛強的女戰士,都被凝聚到了這支紅色隊伍里,都被這種精神所感召、所激勵.正因如此,湘江血戰中的紅軍將士在成片成片的戰友倒下後,又如同潮水般補充上去.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飢餓和疲憊逼至生理極限的人們沿著戰友的遺體形成的路標頑強前行,最終走出死的沼澤,迎來生的希望。
長征精神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其可貴就在於,它能夠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轉化為對現實的啟示,體現了黨之魂、軍之魂和民族之魂。
紅軍的勝利行軍,勝利達到甘、陝,而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無損,這首先是由於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其次是由於蘇維埃人民的基本幹部的偉大的才能、勇氣、決心以及幾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勞和革命熱情。中國共產黨過去、現在、將來都忠於馬列主義,並將繼續進行斗爭反對一切機會主義傾向。它之所以不可戰勝,所以一定取得最後勝利,其原因之一就在於這種決心」。
紅軍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橫渡中國最長、最深,最湍急的江河,越過一些最高,最險的山口,通過凶勐的土著居民的地區,跋涉荒無人煙的大草地,經受嚴寒酷暑、風霜雨雪,遭到全中國白軍半數的追擊——紅軍通過了所有這一切天然障礙物,並且打破了粵、湘、桂、黔、滇、康、川、甘、陝地方軍隊的堵截,終於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了陝北,擴大了目前在中國的大西北的根據地。
❼ 紅星照耀中國每一章節概括每一章節200字
第一章:
探尋紅色中國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票和護照無法上岸,斯諾只好求助於直子,斯諾終於踏上了繁華的上海。
第二章:
去紅都的道路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介紹了許多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因為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而參加紅軍、熱愛紅軍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給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質朴純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過人,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談到了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紅軍大學開展的各項課程以及紅軍劇社開展的宣傳工作。
第四章:
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本章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思想變改以及成長為紅軍領導人的過程。
第五章:
長征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著生記敘了第五次大圍剿,以及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過大草原等艱難英勇的事跡。
第六章:
紅星在西北講述了劉志丹開創西北蘇區的歷程,西北大災荒和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蘇維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貨幣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線的路上講述了普通農民對紅軍的擁護,對蘇區工業的繁榮以及蘇區工人身上具有的樂觀活潑的社會主義工業精神
第八章:
同紅軍在一起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並且講述了促使司令員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紅軍戰士健康豐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紅軍在一起(續)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戰爭與和平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7)紅色故事700擴展閱讀
作者埃德加·斯諾1928年離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來到中國,在上海任《密勒氏評論報》助理主編,以後又任《芝加哥論壇報》、倫敦《每日先驅報》駐東南亞記者。他踏遍中國大地進行采訪報道,「9·18」事變後曾訪問東北、上海戰線,發表報告通訊集《遠東戰線》。在上海,他見到了宋慶齡和魯迅,引發了他對記錄中國人民苦難與嚮往的中國新文藝的興趣,後來他對蕭乾講,「魯迅是教我懂得中國的一把鑰匙」。他慶幸自己能在上海結識魯迅先生和宋慶齡女士,他是在他們的指引下認識中國的。
1932年聖誕節,斯諾與海倫·福斯特·斯諾(Peg snow,即Helen Foster Snow,1907—1997)在東京美國駐日本使館舉行婚禮,後游歷日本、東南亞、中國沿海一帶。1933年春天在北平安家,住址在東城盔甲廠胡同13號。
1934年初,斯諾以美國《紐約日報》駐華記者身份應邀兼任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為教書方便,他在海淀鎮軍機處4號院購買了一處住宅,位置在現在北京大學西南門一帶,坐西朝東,有一個黑色鐵柵欄門,這原是一位燕大出身的銀行家的房子,中西合壁式,寬敞的院子里種有果樹、竹子,還有一座小型游泳池,位置就在現在北大西南門外的海淀路上。
因為坐落在海淀台地之上,可以遠眺頤和園和西山風景。斯諾和夫人非常喜歡燕京大學的美麗風光,說:「它的一部分佔了圓明園的舊址,保持了原來的景色,包括花園一般的校園中心那個可愛的小湖(即未名湖)。」
斯諾熱愛中國,熱愛海淀。他努力學習中文,還請了一位滿族老先生指導,他認為「海淀的居民成分復雜,但他們都操優美的北京話,因此,這里是外國人學講中國話最理想的地方」。來北平之前,他就接受魯迅先生的建議,編選中國現代短篇小說集《活的中國》,想通過小說來向西方揭示中國的現實。
到燕大後,他又請在新聞系讀書的蕭乾和英文系學生楊繽(剛)一起進行編譯。他在編者序言中認為中國的新文藝運動既不是鑽象牙之塔,也不是茶餘飯後的消遣,而是同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同人民為民主與自由的斗爭分不開的。1936年此書出版。
《紅星照耀中國》(原名《西行漫記》)的作者埃德加·斯諾於1905年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他父親開了一家小印刷廠,家裡過著小康生活。父親要他也從印刷業開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卻走上了一條與父親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為世界著名的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又稱《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
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