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廉潔故事的讀後感600
Ⅰ 勤政廉政故事讀後感
讀廉政故事《禹王戒酒》有感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特別是他為了治水而三過家門不入的傳說,更是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可是禹王曾下過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戒酒令,而且這一道戒酒令與廉政有關,恐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廉政令,這就沒有多少人知道了。 故事是這樣的,大禹有一個女兒名叫游春,有一年春天,游春在路上偶然聞到一股奇香,她尋香便找到了一個叫儀狄的家裡。原來儀狄是釀酒的,他釀出的美酒又香又醉人。游春一喝,不由得感到渾身舒暢,便把儀狄請到了王宮里去釀酒,說是等她爹大禹回來好喝。儀狄釀的酒好,王宮里的人沒一個不想喝的,有些人趁大禹不在,便經常飲酒作樂,自然這樣一來就耽誤了辦事。後來,大禹治理了九條大河回來,游春就立即將美酒獻給大禹喝,大禹喝後也覺得味道好極了,便連喝了幾碗,於是大醉。一醉就兩天昏昏沉沉什麼都不想干。酒醒後,大禹猛然悟到酒喝多了要誤事。於是,他把臣子們召集起來說:「酒雖好喝,但難免誤事。」還斷言:「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於是下了一道戒酒令,不準人們再釀酒、飲酒。 可是,儀狄還是偷偷釀酒,並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到了商紂王時代,這個暴君為了飲酒作樂,專門把儀狄的傳人召進王宮大量釀酒,把酒裝到花園的大池裡,把肉掛在樹枝上,「酒池肉林」荒淫無度,最後亡了國。後人通過歷史故事總結出這樣一句帶有真理性質的名言:「禹王戒酒傳天下,紂王酗酒失天下。」 這個歷史故事對我們是很有啟迪意義的。美酒、美味、美色味道好極了但凡是人誰能不喜歡,何罪之有?在這個世界上生來就抗拒美好東西的人恐怕在正常人群中是找不到的,是人都有七情六慾嘛。但是當美好的東西成為了一種誘惑的時候,人們面對誘惑就各有不同了。比如,誘惑在大禹這樣的人面前馬上就變成了一座警鍾,立刻讓他聯想到「亡國」的大事上去了;而在荒淫無道者商紂王那裡,誘惑就成了一把利劍,一讓他亡了國,二要了他的命。 歷史之鑒使人警醒,雖歷經上下五千年其教訓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猶在眼前。
Ⅱ 廉政故事讀後感
http://www.cq.xinhuanet.com/news/2007-09/26/content_11257203.htm
Ⅲ 讀 關於廉潔的故事的心得、感想
我只推崇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的海瑞海青天!
海瑞(1515-1587),字汝賢,號剛峰,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歷任知縣、州判官、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尚書丞、右僉都御史等職。為政清廉,潔身自愛。為人正直剛毅,職位低下時就敢於蔑視權貴,從不諂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諫,曾經買好棺材,告別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貧,抑制豪強,安撫窮困百姓,打擊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眾愛戴。
最能體現他清廉的是他在南京任上死後膝下無兒無女毫無家當,僅一忠實老僕侍奉左右。正當咽氣之時海瑞喚老僕近前言有要事交代,老僕當下跪地附耳傾聽,只聽海瑞這般說道:明天「你送六錢銀子到兵部」
說完就去了!
這是一句看上去十分無厘頭的話也是他唯一一句遺囑!
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因為當時沒有暖氣,每年冬天兵部都會送柴火錢給高級官員(當時海瑞是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正二品,相對於現在的正部級高級官員),而這一年的柴火錢經海瑞檢查後發現多了六錢!而他唯一放不下的竟然是這多出來的僅僅六錢銀子!對他來說不該他得的就是不能拿!否則他便寢食難安!死不瞑目!
你說這不是廉潔什麼才是?
我也真的很無語 不僅僅是當年明月
建議你看看明朝那些事這部小說
你會發現很多不知道的事,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Ⅳ 關於廉政故事的讀後感
《廉政文章讀後感》
近日,在雜志上看到一則新聞:中共台州市紀委定期向市管幹部推薦廉政文章,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築牢領導幹部反腐倡廉思想防線的一項重要舉措。經常閱讀市紀委推薦的廉政文章,使我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同時也感到市紀委定期向市民推薦廉政文章這一做法,非常有價值,應當長期堅持。
首先是非常受歡迎。雖然形式簡單,但寓意深遠。從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黨組織對領導幹部的關心愛護和對黨風廉政建設的高度重視。雖然耗時不多,但受益非淺。每次推薦的廉政文章只有短短的幾頁,閱讀所需的時間也不多,但所推薦的廉政文章能夠溶思想性、知識性、史料性於一體,非常具有可讀性,每次閱讀使人感到就像是聽了一堂不設講台、不見講師的廉政講座,從中可以汲取豐富的知識和精神營養。雖然文風各異,但貼近生活。推薦的廉政文章,與現實生活,聯系得比較緊密,通俗易懂,令人深思,具有現實感,親和力,我們想看、愛看。
其次是非常有特色。廉政文章,風格各異,特色鮮明。既有中華民族傳統廉政文化的精典故事,又有當今社會廉政文化的現代理念;既有廉潔自律的正面典型,又有貪污腐敗的反面教材;既有各級領導的諄諄教導,又有腐敗分子的現身說法;既有原汁原味的心得體會和聲淚俱下的悔過筆錄,又有重點提示的按語和畫龍點睛的精彩點評,閱讀以後使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第三是非常起作用。我們通過經常閱讀廉政文章,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進一步增強嚴於律已的意識。經常告誡自己,要始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做到慎始、慎微、慎獨、慎欲,始終做到警鍾長鳴,保持清醒頭腦。二是可以進一步純潔廉潔從政的品德。經常告誡自己,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黨組織培養的結果,都是家庭的支持和個人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應當倍加珍惜,我們要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乾乾凈凈行事。三是可以進一步強化反腐倡廉的責任。經常告誡自己,不僅要廉潔自律,而且要管好部屬,管好身邊工作人員,管好家屬子女,同時還要敢於同違反廉潔自律規定的行為作堅決的斗爭,為實現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Ⅳ 要一篇關於「廉潔故事」的讀後感。最好200字左右!!!!!!!拜託各位大神
不佔公款 1883年農歷正月十五日,張謇經赴朝平亂磨練,凱旋而歸,過第一個春節後,壯志滿酬,為居室題「壯復齋」,日記中記下「志三十後努力自新也」。四月十五日奉吳長慶之命二上朝鮮抵漢城吳營中,仍不忘刻苦學習,擠時間練字,讀《詩經》、《周禮》,撰讀書札記。因上年朝鮮爆發「壬午兵變」,張謇受朝廷之命隨吳長慶赴朝平亂,張謇運籌策劃,一舉全勝,表現出一介書生所難得的干練才能。他還主張三路出師,征伐日本,乘勢歸復為日本所侵佔的琉球,並寫有《朝鮮善後六策》,高見震動朝野。吳長慶對建策速定其亂者張謇,曾有酬賞三千之諾言,故吳託人寄銀1000兩至常樂。而張謇認為自己赴朝平亂保家衛國乃為公也,吳此做法有違公意,所以再三聲明作為無息貸款,暫度家貧之急。日後果悉數歸還
Ⅵ 廉潔小故事觀後感
[廉潔小故事觀後感]廉潔小故事觀後感廉潔小故事觀後感
1.
今天我讀了《林則徐拒賄拾遺》這個小故事,雖然很短,但我感觸很深,廉潔小故事觀後感。提到廉潔,大家一定會想到為官清廉的於成龍、公正嚴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則的周恩來......他們都是廉潔的模範,我們學習的榜樣。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江南監察御史,巡視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島寓所剛歇下,有個自稱「花農」的人獻上一盆玫瑰花,還說是要請林大人換個大盆栽花。林則徐心知有異,一腳踢翻花盆,盆里現出一個紅包。包里是一隻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紙信箋,箋上寫著:「林大人親收,張保敬獻。」林則徐當場將張保行賄的金老鼠沒收,上繳國庫。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赴廣州查禁鴉片。5月間,英國商務代表義律請林則徐到他的私邸參加宴會,並將一隻精緻方盒捧送給林則徐:「請大人笑納我們的小小見面禮。」林則徐接過來打開一看,大紅軟緞襯墊上放著一套鴉片煙具:白金煙管,秋魚骨煙嘴,鑽石煙斗,旁邊是一盞巧雅孔明燈和一把金簪,光彩奪目,起碼值10萬英鎊。林則徐道:「義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廣州肅清煙毒。這套煙具屬於違禁品,本當沒收,但兩國交往,友誼為重,請閣下將煙具帶回貴國,存入皇家博物館當展品吧!」義律被諷刺得無地自容,只好將禮品收回。
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事例:有一位同學給了另一個成績很好的同學5塊錢,讓那個同學幫他寫數學作業,那位成績好的同學見到了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幫他做了作業,結果由於老師懷疑事情被查了出來,那個成績好的同學便被撤去了大隊委的職務,觀後感《廉潔小故事觀後感》。看來受賄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會引來很多麻煩,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清白白。
廉潔是一種財富,是任何金銀珠寶都買不來的,廉潔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2.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叫《小故事大道理》的書。
這本書是由許多有趣而且有哲理的小故事組成的,涉及童話、故事、寓言等各種類別,知識面廣,信息量大,文字流暢,內容豐富,可讀性強。
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個名叫《我沒有釣住那條魚》的小故事。故事講述的簡要內容的是我第一次去釣魚的經歷。有一年初秋,叔叔帶我去釣魚,我剛開始釣到了一團水草,還以為是一條魚。叔叔叫我不要灰心再試一次,釣魚要有耐心。我又重新坐下來釣魚,隔了很長時間,釣了很多次後,終於有一條小狗魚上鉤了,我立刻對叔叔說我釣到了一條魚,叔叔說還沒呢。結果小狗魚在水面一閃就逃走了。我感到十分傷心,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叔叔幫我重新安上魚餌,把魚桿塞到我手裡,並對我說:「小傢伙,在魚兒還未釣上岸之前,千萬別說自己釣住了魚。」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釣魚時沒耐心,剛釣到魚時,就鬆了一口氣,結果魚兒就逃走了。講述的道理是我們做事情不能馬虎,在事情沒有成功之前,不要說你已經做成了。當你在接近成功之前,一松氣的時候,成功就飛走了。所以我們在沒有得到成功果實之前,要一直堅持到底,不能鬆懈。在我們身邊,經常有這樣一些人,事情尚未辦成,就自我吹噓,不僅不能促成事情的成功,反而會壞事。我們小學生不能向這樣的人學習,應該踏踏實實地做事情,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不能自吹自擂,才能邁向成功。
Ⅶ 清廉故事讀後感
董必武的清廉故事》讀後感
「廉」這個字素來是形容清官的,它可以組很多詞,就說:廉潔吧!與這個字相對應的,則是「貪官」、「奸臣」、「貪婪」、「奸詐」。是呀,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因貪圖短暫的利益而丟了飯碗性命;又有多少人,因為維護百姓的利益,反抗那些貪污官員收刮民膏,留得千古英名,永世垂青。在我腦海中,就有這么一個清官-------董必武。
他是一位共產主義者,他的生活也很樸素。我曾閱讀過他的一篇清廉故事。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在1964年時,董必武的一個侄子去看望他,其實,他是想見見世面,然後並且通關系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可是,董老卻對他施以嚴格的要求:不準用小車,不準暴露他和董老的關系••••••侄孫子回家時,董老特地交代他:「雖然我的地位很高,可是不能亂開支。即使你家困難,也得自己克服。」他的侄子趕忙說:「你沒錢給我不要緊,只要寫個『條子』給我,我去找縣政府,很見效。」董老語重心長地教育了他:「不能受特殊照顧。」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觸很深:董必武老人為了保持清廉,公正,不讓侄子受一點恩惠。
在我們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果,有人帶了一樣禮品給你,想托關系辦一件事情,你不能接受,因為你等於是在包庇別人。
可是,看看我們身邊,就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的同學對「廉潔」是不值一提的,他們就缺少一顆廉潔之心。個別同學為了在別人面前炫耀,裝大方,擺闊氣,生日時請別人去家裡開生日宴會,買東西大手大腳,不比學習比穿著……這些行為如一個個不和諧的音符,令人難受!我們要讓董必武「廉潔正直」的品格如絲絲春雨般滲入我們的心田,永遠在我們心中紮根。
Ⅷ 廉政文章讀後感
[廉政文章讀後感]廉政文章讀後感廉潔一詞最早出現在屈原的《楚辭·招魂》中,其曰「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末沫,廉政文章讀後感。」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我們可以將廉潔理解為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一個國家而言,「清正廉潔之日,則國家昌盛;貪污腐-敗猖獗之時,則國事衰微。」那麼,對於一個學校、一個教師隊伍而言,廉潔同樣重要。
目前,緊跟校園廉政文化建設的步伐,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同大家一道學習了廉政准則,閱讀了一些廉政故事、廉政漫畫等書籍,並從中獲得了一些啟示。
廉潔的對岸就是腐-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占據主流的時候,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滑向腐-敗的彼岸。每一個腐-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可以說,禮物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並非禮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從現實的角度來講,禮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將你的恩人變成罪人,容易將原本的好意變成壞心。每一次的腐-敗都是幕後的那雙「溫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潔的意識,從而打開廉潔的堤口,一發而不可收拾。那麼,作為一個教師而言,雖然沒有腐-敗的土壤,但是,我們從事的職業要求我們不僅要廉潔從教,更要把廉潔的種子種到每一位學生的心裡,確保他們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廉潔之花能夠競相怒放。
作為一名教師,廉潔從教就是要嚴格遵守教師的行為規范,做到勇於擔當、樂於奉獻,用真心對待學生,掌握好手中的權利,堅決杜絕用學生成績作為籌碼,獲取非法的利益。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通過言傳身教,向同學們滲透廉潔的思想。我們的學生將來都要走向工作崗位,也許會面臨很多誘-惑,如何讓他們能夠頂得住糖衣炮彈的轟炸,就需要教師平時的言傳身教。
從古至今,廉潔的故事比比皆是。東漢南陽太守羊續將焦儉送給他的魚懸於室外來拒絕焦儉的再次相贈;北宋包拯立《誡廉家訓》於家中警示後人;周總理穿著樸素,總是將衣服補了又補,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孔繁森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臨終前身上只有8元6角……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學習這些優良的廉潔作風,自覺樹立廉潔自律的意識,用教書的行動詮釋廉潔的含義,用學生的成才續寫廉潔的故事。
廉潔是一種正氣,更是一種風氣,當一個集體里廉潔的風氣盛行時,這個集體勢必會欣欣向榮的發展。當廉潔的風氣在校園里盛行時,學校的教學質量一定會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會更強。作為一名教師,身體力行,弘揚廉潔的正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擴展閱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讀後感《廉政文章讀後感》。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Ⅸ 廉潔小故事讀後感
[廉潔小故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則毛主席爺爺的故事,廉潔小故事讀後感。故事中提到了毛主席節儉清廉的事例,讓我深受感動。
提到廉潔,大家一定會想到為官清廉的於成龍、公正嚴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則的周恩來......他們都是廉潔的模範,我們學習的榜樣。
毛主席的節儉清廉家喻戶曉。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紅軍天天只能吃干糧和青棵面,有時候,只能吃糙紅米和南瓜煮稀飯。開頭吃幾餐還覺的有點香甜,吃多了就會覺的難吃,可是毛澤東不搞特殊,仍然和戰士們從一個鍋里盛飯吃,讀後感《廉潔小故事讀後感》。警衛員小胡看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每餐都和戰士們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飯,非常不忍心,便給毛主席蒸了半斤米飯。毛主席看了很生氣,硬是不肯吃,還說道:我不能搞特殊。南瓜稀飯又香又甜,很好吃嘛。戰士門能吃,我就不能吃嗎?你要知道,受壓迫受剝削的窮人連野菜都吃不上了啦。快把飯送回去!小胡還想說什麼,可是毛澤東已經把那碗白米飯塞回到他手裡,小胡沒辦法了,只好把飯拿回廚房去了。讀了毛主席的廉潔故事,我深受感觸,想到自己平時不太愛惜糧食的行為,也深感慚愧。今後,我一定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並且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重清廉,能正確對待財物。相信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廉潔小故事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