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寫一個史記故事讀後感

寫一個史記故事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1-30 15:54:30

A. 讀一讀《史記》寫一寫讀後感

淺讀《史記》有感
在浩瀚如煙的中華古典名著中,歷史著作無疑是最璀璨的明珠.歷史記錄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史,正因為如此才給我們留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息,發展的清晰脈絡,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著古人的心血和智慧的歷史典籍.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史記》共130篇,52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中經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史記》包羅廣泛,體大思精,被列為「二十四史的開篇之作.我在假期學習之餘,通覽了《史記》收獲不少,讀了它彷彿自己置身其中,從夏開始到漢朝,歷史事件人物都歷歷在目.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繁榮的唐朝、殘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漢武帝……我彷彿真的看到了皇宮的真奇異寶,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銷煙、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戰爭場面;有的看著令人心曠神怡《史記》,有的看著令人神情緊張,有的看著令人無可奈何……
作為一部歷史著作,由於它能夠比較全面、客觀的反映歷史面貌,人們一直譽之為「實錄」,稱贊作者「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史記》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作者在歷史的寫作中寄託了自己的理想,表達了他對於歷史和現實的清醒認識和強烈的愛憎,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一系列歷史人物,使之成為科學歷史著作和優美傳記文學的巧妙結合,魯迅所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恰當地指出《史記》這一特點.描寫緊張斗爭的場面,讓人物在具體矛盾斗爭的沖突中,各自表現他們的優點和弱點,這是司馬遷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在《項羽本紀》中,作者連續寫了項羽殺宋義救趙、鴻門宴、垓下之戰等一系列緊張斗爭的場面,使項羽的形象更加豐滿.特別是垓下之戰,寫項羽在漢軍數重包圍之中,慷慨別姬,潰圍、斬將、刈旗、□目叱漢將、以頭贈故人,雖然形勢危殆,仍然那樣豪邁而從容.這些激烈場面的描寫,成功地展現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悲壯形象,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灌夫使酒罵座和東朝廷辯的描寫,也是運用緊張場面表現人物性格的很好的例子.其中項羽是我最愛的之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上面這個小故事說明的好學和目光的遠大,雖然是悲劇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我覺的《項羽本紀》是《史記》傳記中最精彩的一篇,達到了思想和藝術的高度統一.它猶如一幅逼真傳神的英雄肖像畫,色彩鮮明;又像一張秦漢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圖,錯綜有序.通篇文章氣勢磅礴,情節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語言生動,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市)人,生活在西漢武帝時代,前後曾為郎中、太史令、中書令等職.他因為李陵辯解被劉徹定為死罪,但他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羽毛」,但他想到了父親的遺命,想到了畢生的使命還未完成,他不能就此去死;那麼只剩最後一條路——接受宮刑.這可是奇恥大辱,過去說,「刑不上大夫」,更何況是宮刑呢!但為了事業,司馬遷忍辱偷生.出獄以後,劉徹還封他為「中書令」,名義上比「太史令」職務要高,可卻是宦官擔任的啊!為了完成《史記》的創作,司馬遷把這一切都忍受了下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史記》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華民族淵源歷史,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了解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懂得了一些歷史典故,知道一些歷史事件發生背景、過程以及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深刻歷史影響.司馬遷的博學、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中國人引以自豪,在中華民族復興的今天古為今用以史為鑒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B. 1篇史記的讀後感300字

淺讀《史記》有感
在浩瀚如煙的中華古典名著中,歷史著作無疑是最璀璨的明珠。歷史記錄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史,正因為如此才給我們留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息,發展的清晰脈絡,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著古人的心血和智慧的歷史典籍。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史記》共130篇,52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中經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史記》包羅廣泛,體大思精,被列為「二十四史的開篇之作。我在假期學習之餘,通覽了《史記》收獲不少,讀了它彷彿自己置身其中,從夏開始到漢朝,歷史事件人物都歷歷在目。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繁榮的唐朝、殘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漢武帝……我彷彿真的看到了皇宮的真奇異寶,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銷煙、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戰爭場面;有的看著令人心曠神怡《史記》,有的看著令人神情緊張,有的看著令人無可奈何……
作為一部歷史著作,由於它能夠比較全面、客觀的反映歷史面貌,人們一直譽之為「實錄」,稱贊作者「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史記》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作者在歷史的寫作中寄託了自己的理想,表達了他對於歷史和現實的清醒認識和強烈的愛憎,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一系列歷史人物,使之成為科學歷史著作和優美傳記文學的巧妙結合,魯迅所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恰當地指出《史記》這一特點。描寫緊張斗爭的場面,讓人物在具體矛盾斗爭的沖突中,各自表現他們的優點和弱點,這是司馬遷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在《項羽本紀》中,作者連續寫了項羽殺宋義救趙、鴻門宴、垓下之戰等一系列緊張斗爭的場面,使項羽的形象更加豐滿。特別是垓下之戰,寫項羽在漢軍數重包圍之中,慷慨別姬,潰圍、斬將、刈旗、□目叱漢將、以頭贈故人,雖然形勢危殆,仍然那樣豪邁而從容。這些激烈場面的描寫,成功地展現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悲壯形象,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灌夫使酒罵座和東朝廷辯的描寫,也是運用緊張場面表現人物性格的很好的例子。其中項羽是我最愛的之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上面這個小故事說明的好學和目光的遠大,雖然是悲劇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我覺的《項羽本紀》是《史記》傳記中最精彩的一篇,達到了思想和藝術的高度統一。它猶如一幅逼真傳神的英雄肖像畫,色彩鮮明;又像一張秦漢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圖,錯綜有序。通篇文章氣勢磅礴,情節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語言生動,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市)人,生活在西漢武帝時代,前後曾為郎中、太史令、中書令等職。他因為李陵辯解被劉徹定為死罪,但他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羽毛」,但他想到了父親的遺命,想到了畢生的使命還未完成,他不能就此去死;那麼只剩最後一條路——接受宮刑。這可是奇恥大辱,過去說,「刑不上大夫」,更何況是宮刑呢!但為了事業,司馬遷忍辱偷生。出獄以後,劉徹還封他為「中書令」,名義上比「太史令」職務要高,可卻是宦官擔任的啊!為了完成《史記》的創作,司馬遷把這一切都忍受了下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史記》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華民族淵源歷史,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了解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懂得了一些歷史典故,知道一些歷史事件發生背景、過程以及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深刻歷史影響。司馬遷的博學、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中國人引以自豪,在中華民族復興的今天古為今用以史為鑒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25

C. 《史記故事》讀後感。

加油,太多了,自己寫哈。。別說你寫不到

D. 《史記故事》的讀後感

暑假裡,我看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史記故事》,它所選的故事都是《史記》中的精華,在學過的許多成語故事中,比如「卧薪嘗膽」、 「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破釜沉舟」、「項庄舞劍,意在沛公」等等,在這本書裡面都有,這些故事不僅精彩有趣,而且還為我打開了了解歷史,增長知識的一扇大門。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卧薪嘗膽」。越王勾踐不忘亡國之痛,在受盡屈辱,經過那麼多年的磨礪之後,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正因為越王的艱苦奮斗,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個故事對我的學習有很大的啟示,任何成績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不斷的艱苦努力,才可以取得。 
這本書還讓我熟悉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如聰明的晏子、文武雙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計的孫武,還有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秦始皇。像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保衛國土,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到人民的愛戴。而我最佩服的人是愛國詩人屈原,他學識淵博,為了抒發自己心中的不快和抑鬱,寫下了名垂千古的《離騷》。最後他因為國家頹敗,報國無望投汨羅江而死。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包粽子投在河中,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身體。 
《史記故事》真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值得一看的好書。這本書不但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讓我們從小就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且告訴了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退縮,要持之以恆,才能完成我們的理想。沒看過的同學,快去看看吧,相信你讀過之後,一定會和我一樣有許多收獲!

E. 史記故事中的故事的讀後感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後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後,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
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著,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
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百,死戰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傑請他渡江再待卷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苟且偷生!於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
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於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於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
成王敗寇,戰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
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戰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卧薪嘗膽,終於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
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F. 讀史記故事的讀後感

這本書中有許多值得我佩服的人,像大禹治水,表現了一個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為別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條河流,為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也體現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趙氏孤兒》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鬥志斗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於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飛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衛國土,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到人民的愛戴……而我最佩服的人是有著驚人記憶力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他為了抒發自己心中的不快和抑鬱,寫下了名垂千古的《離騷》。據說,他因為國家無能,投汨羅江而死,人們很傷心,就放些粽子,不讓魚蝦吃他的身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在端午節包粽子。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卧薪嘗膽」,這個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卧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越王給吳王當了三年奴僕,受盡了屈辱,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始終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國,找回失去的尊嚴。他在麻痹了吳王被放回越國後,安撫百姓,操練軍隊,吃飯前品嘗苦膽,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的屈辱和復興越國的雄心。他身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夠這樣做,真是難能可貴。經過自己的頑強毅力,勾踐終於打敗吳國。勾踐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奮發圖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告訴我們:失敗了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敢於面對,敢於重頭再來。
《史記故事》真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它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讓我們從小就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這本書也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退縮,要持之以恆,才能完成我們美好的理想!

G. 史記故事讀後感

《史記故事》讀後感

在去年暑假裡,我看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史記故事》。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史記》的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我覺得司馬遷非常了不起,他告訴我們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比如「卧薪嘗膽」、「鴻門宴」「晏子使楚」、「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商鞅南門立木」、「仁義的敗將」……這些故事不僅精彩有趣,而且還為我打開了了解歷史的一扇大門。

在這些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卧薪嘗膽」,越勾踐王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英勇無比的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大戰秦軍。

通過這本書我還結識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如:除了聰明的晏子、文武雙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計的孫武、還有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秦始皇。

我最佩服的是齊國國君,不計前嫌的公子小白,史稱齊桓公。他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為齊相,主持國政。在管仲的幫助下克服困難,使齊國越來越強大。

我最喜歡的是天下第一良臣孫書敖,他非常英勇。一次他在山裡看見了兩頭蛇,當時傳說只要看見兩頭蛇的人就會死,他想:反正我要死了就讓我一個人死吧,不能再讓別人見了這條蛇死去,我要宰了這條蛇!便舉劍將兩頭蛇斬為兩段,還將蛇埋在了山上。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坐座山叫蛇入山。

《史記故事》里還有許多這樣精彩的故事,這本書真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還沒看過的同學,快去看看吧,相信你讀過之後,一定會和我一樣有許多收獲!

H. 史記故事讀後感250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傳體通史,中華民族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共約三千年間的有關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史記故事》這本書,我懂得了古人是聰明、智慧的人。
最令我喜歡讀的是《破釜沉舟》這段故事,其中的重要人物項羽。我覺得他在打仗方面特別強,百戰百勝,叱吒風雲、氣吞山河的性格!對兵書上的內容融會貫通,運用自如。第一:他帶兵救趙國時,為了加快速度,把飯鍋砸了。過了河,把船毀了,這表示不取勝就只有死。這也是兵書上的一條,這讓士兵更加奮勇殺敵。因為已經沒有後路了。第二:他打敗秦朝多個大將。如張邯投靠了他,李由、王離被他殺死,這都可以看出打仗是他的強項。
這是一個精彩的歷史典故。現在,人們用成語「破釜沉舟」來形容一個人干某種事情的決心很大,甚至切斷退路,不顧一切將事情辦到底。

I. 史記故事讀後感快!!!!!!!!!!

淺讀抄《史記》有感
在浩瀚襲如煙的中華古典名著中,歷史著作無疑是最璀璨的明珠。歷史記錄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史,正因為如此才給我們留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息,發展的清晰脈絡,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著古人的心血和智慧的歷史典籍。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史記》共130篇,52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中經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史記》包羅廣泛,體大思精,被列為「二十四史的開篇之作。我在假期學習之餘,通覽了《史記》收獲不少,讀了它彷彿自己置身其中,從夏開始到漢朝,歷史事件人物都歷歷在目。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繁榮的唐朝、殘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漢武帝……我彷彿真的看到了皇宮的真奇異寶,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銷煙、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戰爭場面;有的看著令人心曠神怡《史記》,有的看著令人神情緊張,有的看著令人無可奈何……

J. 史記故事 讀後感 400字左右

史記是西漢時期司馬遷所作的,司馬遷(前145—?),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夏陽龍門(今陝西韓城南)人。司馬遷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就這樣,史記塑造了一個一個的經典人物。比如始皇帝嬴政,漢高祖劉邦,春秋首霸齊桓公還有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
在中國歷史上史記 後漢書 漢書 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這是我最喜歡的故事,卧薪嘗膽,這是卧薪嘗膽的節選,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