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鴻門宴故事作文800字

鴻門宴故事作文8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30 18:49:33

㈠ 求項羽,我想對你說作文,800字,根據鴻門宴一課

呵呵 我也寫過這篇 「沉睡了千年的身軀,從腐枝枯葉里蘇醒」,我追隨著蕭聲與馬蹄,找尋你遠古的身影―― 自年少時,你就與眾不同!熟習兵法,力能扛鼎。後來,你與范增連下秦城,以摧枯拉朽之勢破強秦。「西楚霸王」,所向披靡,英雄風采,舉世傳誦。於是,你,項羽,便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但,在鴻門宴上,你卻敗了。寬容與大度,被視作「婦人之仁」,難耐英雄氣短!雖然沒有烽火獵獵,又不傷一兵一卒,但是在權謀之爭中,你已經「敗」得徹頭徹尾。范增怒呼:豎子不足與謀!你,那時難過嗎?後來,楚漢爭霸,狼煙四起,征戰殺伐,連年不休。矛盾重重,處處是陰謀與陷阱!你疑范增,兵敗如山倒;你別虞姬,四面楚歌……然而,你又是那麼的英雄氣概!你拒絕逃命的快船,你拒絕同情與寬容,你拒絕擁有忍辱負重,卧薪嘗膽等等世俗中的權謀與機變的「智慧」!你不屑卑鄙齷齪,你更不齒蠅營狗苟。面對昔日的部下,面對驚恐的追殺者,你從容而談,並贈之烏騅。那一刻啊,面對死神,你分明在生動的詮釋著英雄的尊嚴!對你而言,失敗與死亡,不是一個英雄毀滅,而是一個英雄誕生!失敗與死亡,只是為了彰顯英雄生命毀滅前的壯麗。與其說那是一種消逝,不如說是一種釋放!你知道你死後的世界么?劉邦,成了皇帝――那個在中國古代可以與神祗相提並論的皇帝。你恨么?也許,這便是你的宿命,超俗的英雄在世俗中的宿命!鳳凰在烈火中涅盤,那是一個偉大而又美麗的更生。你沉睡幾千年,也許早已聽不到那些世俗紛亂的聒噪。今天,當我們用蕭聲追隨你而來,你可會在暮色蒼茫中蘇醒?也許,有人說:成者王侯敗者賊,你成為皇帝才光輝。但我要說,做皇帝是權謀與詭計催生的蝙蝠,磊落的英雄無緣享受那個「尊諱」。因為你,項羽,不會做個好皇帝,你只能做英雄。古代皇帝們的那些素質,你似乎不具備。因為你,有超人的才能,更有寬容的仁慧。你不會陰狠毒辣,斬草除根。所以當范增向你示意再三時,你卻總是視而不見。你一心想成劉邦化干戈為玉帛之美意。你這樣的「失誤」,令范增怒呼:豎子不足與謀!如果你狠下心,除去劉邦。那後面的事情就輕松多了。你是英雄,你便不會依賴於別人。無范增為亞父,你仍舊是一代霸主。但無張良和韓信做羽翼,劉邦只是一個無名小輩。然而,我不能不想到,正是劉邦無法離開那二人去打江山,才會出師借請張良,才會「蕭何夜追韓信」……而你和范增,只給人留下遺憾。你是英雄,當兵敗身亡時,坦然是你的風采,寧死也不願苟活。而你,是否想過:同樣敵強我弱的情況,劉邦也曾經遇過?世俗眼中,那些卑鄙無恥的伎倆,會在權利的光環籠罩之下,很從容的搖身一變,化作「大丈夫能屈能伸」美談。但你是磊落的英雄,不是媚俗的「大丈夫」。東山再起,不屬於你。你,英雄的項羽,崇拜權利的土地上,註定是要倒下的。或許,此刻思接千載,月下喟嘆的,不惟有我?傾聽著馬蹄聲,傾聽著嗚咽的蕭聲,我就要從歷史的迷霧里攜你而來,笑對世俗的冷眼與熱望。 手持寶劍,身披銀甲,騎著騅,馳騁在沙場上的英姿颯爽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項羽!在垓下兵敗時,吟誦著「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項羽!垓下兵敗,單槍匹馬地斬了數百人,並突圍來到烏江邊的楚王,那便是你啊,項羽!
你一生英勇無比,自起義起,身經七十餘戰,從未敗過。公元前203年,你去鎮壓義軍,上將宋義徇私,你便毫不猶豫地一刀砍了他,自封為上將,帶領將士們,「破釜沉舟」九戰九捷,大勝義軍,一時間威懾秦楚二地。就算是垓下兵敗,你也奮勇殺敵。當時漢中王劉邦派了近千人包圍你們,你卻能帶領部下逃出重圍,要知道,當時你和你的部下,一共就二十八人!
你的戰績永垂青史——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沒有成功,而最先起來成功推翻秦朝暴政的,那便是你啊!你的起義,使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們得到幸福。雖然最後秦朝是向漢中王劉邦投降的,雖然在長打五年的楚漢之爭中你最後敗了,可是,若沒有你的起義,哪來的漢中王劉邦呢?要知道,當初劉邦是因為追隨你,才能得到「漢中王」此稱號的呀!你那不敗的戰績,永受世人歌頌。
你的一生,是那麼地完美,就連拔劍自刎於烏江邊的姿勢,也是世人所不可比擬的。可是,唯一遺憾的是:你沒能聽進船夫的話,東山再起。或許那樣,稱帝的,就不是劉邦,而是你了!你說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我知道,你講義氣,可是,我想江東人氏是不會怪你的。那隨你戰亡的三千子弟啊,他們都死得英勇啊,相信你若回江東,一定會有更多人追隨!一定得以東山再起!
項羽,我最敬佩的項羽;那火燒「阿房宮」的項羽;那仰天長嘆「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的項羽,願你的靈魂,永不湮滅!

㈡ 關於鴻門宴第一段的作文800字

鴻門軍營。

噼噼啪啪的篝火跳動著,偶爾傳來幾聲響動,是士兵在說笑。有一個巨大的軍帳特別獨特,一個黑黑的人影在昏暗的光線里晃來晃去。

帳中。

項伯此刻再也睡不著了。白天籍的怒氣和范增的陰笑在他的腦海里揮之不去。籍要去打劉邦了。子房一定還不知道,當年子房為了救他而打通上下關系的事,他還沒有忘記。終於,項伯作出了決斷,偷偷騎上馬,從小道匆匆奔向漢營。

項伯把事情告訴了張良,張良聽說後沒有跟他走,而是去找了劉邦。項伯被獨自丟在屋裡。他突然很後悔,他發現自己已背叛了籍,他錯了。

走嗎?不走,走!真走嗎?不――

張良回到項伯身邊時,說沛公要見見他。項伯跟他去了,沒有多說什麼,心裡卻異常沉重。項伯見到沛公時,很驚訝,他發現沛公是個很隨和,很令人親近卻又不失威嚴的人,與他腦中的圖像簡直有天壤之別。這一晚,劉邦留他喝酒,他很快樂。他發覺自己可能喝多了,腦子不夠用了,劉邦說的話他一一記住,但卻沒有經過思考。

天未亮,項伯又騎馬回到了營中。他去見了籍,沒有絲毫的羞愧,他此刻仍沉浸在剛才的迷夢中。他把劉邦的話轉達了籍,籍沒有追究什麼,只是讓他回去休息。

天大亮了,遊人在喊他去籍的帳里。一掀帷帳,他看見了昨夜的兩位「故人」,他們相視而笑。

大家依次坐下,劉邦張良被安排在下席。他突然發現范增那種奇怪的表情又出現了,他似乎有什麼陰謀,他正不停地向籍使眼色,而籍就裝作沒看見。不一會,范增出去了,又不一會,項庄進來了,項庄是拿這劍進來的,他說要為大家舞劍助興。項伯明白了,於是請求對舞,項伯知道項庄想干什麼。

突然,帷帳又一次被掀開,這次進來的是個大漢,身披銀甲,左手持一面虎頭盾,右手握著一把短劍,劍身上的青龍熠熠生輝。項羽先是一驚,後忙問好漢者誰。張良說他叫樊噲。樊噲進來後沒做什麼,他一邊吃項羽賞賜的酒肉,一邊奚落著項羽。項伯看著一切,心如落葉,飄盪著。

後來,劉邦在上廁所時偷跑了。張良獻上贈禮,也跑了,只把他一個人扔在籍的身邊。他忽然感覺自己離所有的人都好遠好遠。

垓下一役,籍在與劉邦的較量中以失敗而告終,而籍的噩夢,卻是從他項伯的那一夜開始。

於是後來,人們稱他為叛徒。

㈢ 以《我喜歡的或我討厭的...》鴻門宴中的人物為題寫一篇作文。 800字左右,謝謝~ 急用啊~

公元前209年,年僅24歲的項羽被動亂的局勢推上了政治暴風的尖端。同年48歲的劉邦也於沛縣斬白蛇起義,並於公元前208年投靠了當時最有實力的義軍的首領項羽的叔父項梁。項羽和劉邦曾當著楚懷王的面約為兄弟共同抗秦,楚懷王也曾與他們約定「先入咸陽者王之」。公元前206年因為項羽殺宋義圍巨鹿救趙國所以劉邦先到咸陽並與百姓約法三章還派兵把守涵谷關「拒關無內諸侯」。項羽破涵谷關並於同年也入咸陽,著名的「鴻門宴」也由此而生,並拉開了長達5年的楚漢戰爭的序幕。劉邦被封為漢王甘心回封地並聽張良計燒毀棧道以消項羽疑心。一開始的楚漢戰爭項羽一直處於優勢,其中最著名的戰役就是彭城之戰,公元前205年劉邦乘項羽前去齊地平齊王田榮造反之亂,勾結其餘諸侯殺入楚國都城彭城。項羽當機立斷僅憑三萬鐵騎就殺得劉邦56萬大軍大敗,連劉邦的妻子父母都被項羽俘虜了。但是項羽念在與劉邦是結拜兄弟份上一次次放過了劉邦,並未將他趕盡殺絕。在公元前203年齊王韓信回師與劉邦會合,劉邦才形成了足以與項羽抗衡的力量。公元前202年項羽為平息干戈不惜與劉邦訂立盟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並歸還了劉邦的妻子父母,但是劉邦卻背信棄義乘項羽東歸不備偷襲楚軍。項羽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霸王別姬,最後烏江自刎,一代英雄實在悲哀…

㈣ 高一作文 鴻門宴之後的故事(意思是寫鴻門宴之後劉邦是怎麼殺死項羽的,800字 就是遍故事,那個老師

鴻門宴之後 項羽心軟來沒源有殺劉邦 但還是把劉邦貶到巴蜀荒涼地留守 期間 韓信由於得不到項羽賞識前往巴蜀投靠劉邦 卻同樣被劉邦無視 後來 韓信心灰意冷策馬離開 卻被蕭何追回 所以後來才有了那句典故: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韓信獻計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成功幫助劉邦逃脫巴蜀 而項羽因為民間謠言 說他當了霸王就不想念家鄉了 結果被激改遷都他老家彭城 而此時劉邦逃出巴蜀開始高傲自滿 漸漸不爽韓信 因為韓信太自大 漸漸不把劉邦放眼裡 有點功高蓋主 所以韓信被劉邦冷凍後就自行離開回了淮陰他老家 後來劉邦被項羽濰水之戰打了個全軍覆沒差點見閻羅王 最後死裡逃生拉下臉皮請韓信回來 後來韓信回來後就跟項羽大軍勢成水火 由於紅顏禍水吧 總之虞姬在項羽就感覺發揮不出最佳狀態 最後項羽劉邦勢力差不多但其實項羽要認真打絕壁分分鍾碾壓劉邦 不過項羽還是挺顧念舊情來個楚河漢界 將天下一分為二 結果在撤兵的時候被那個惡心劉邦出爾反爾埋伏突擊導致四面楚歌最後因為尊嚴問題烏江自刎 總體來說 項羽為了紅顏耽誤了青春 劉邦比較小人得志

㈤ 關於項羽鴻門宴的800字議論文

讀《鴻門宴》對項羽有感作文
項羽是我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關的許多事跡後來逐漸演化為成語。在一人身上發生這么多的成語故事,實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會稽(今江蘇蘇州),項羽也隨眾人前往觀看。觀望中,項羽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語,就表現出項羽的宏偉大志和英雄氣概。 先發制人 陳勝起義後,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於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 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後,項羽在鴻門(今陝西臨潼附近)設宴招待劉邦。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擊殺劉邦,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於是,范增便讓項庄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劉邦。劉邦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在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於是樊噲帶劍擁盾進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劉邦借機脫離險境。 沐猴而冠 滅秦之後,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劉邦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還有「坐不安席」、「秋毫無犯」、「不拘小節」、「暗渡陳倉」等成語與項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㈥ 從鴻門宴看項羽 800字作父

鴻門宴看項羽
所謂「時勢造英雄」,實在不假。氓隸之徒陳涉,無賴小兒劉邦,放牛郎朱元璋……在亂世中崛起,成就不可一世。但世事往往弄人,就像項羽,由成到敗,實則是上天的笑話。
項羽力拔山,氣蓋世,破釜沉舟,三千子弟破秦軍數萬,行軍用兵之道,顯然超過韓信徐達。可惜,無一明主,令他忠心輔佐,自己稱王,竟落得四面楚歌、拔劍自刎、血染烏江的悲慘下場。
鴻門宴項羽過在優柔寡斷,過在婦人之仁。想他一介武夫,性格豪爽,血氣方剛,容易激動,千斤重擔壓在身上,唯恐一失足成千古恨。思來想去,權衡輕重,到底敗給了深有城府的劉邦。若退一步想,此時若有一明君,斷然下旨,憑他性格,定會取劉邦首級,血濺鴻門。
項羽本不是狡猾奸詐之人。他重義,項伯為一己之私壞他大事,他不可能無動於衷。然血濃於水,到底沒有責怪項伯。項羽不像歷代帝王,能為帝王之位不惜犧牲一切親情、友情、義氣。由此觀之,項羽屬有血有肉之人。
假如當時另有一位秦始皇類的人物,做劉備「三顧茅廬」的感人之舉,項羽定會投奔,成為一代名將。可在危急之時,只有他獨擋一面,四處奔波,起義攻秦,面對另一位攻秦大將,他深知其苦,哪能輕易就殺了呢?
若劉邦血染鴻門,那麼天下人一定唾面而罵之:「無恥之徒,不念戰友之誼,趁人之危。」那也不會留下霸王別姬、寧死不過江東的美名了。
想項羽垓下之圍時,應長嘆:「既生羽,何不生一英君;既生邦,何不讓邦磊落,吾得而事之!」
嗚呼,鴻門之過,不在項羽,在乎時勢也!

㈦ 回想當時鴻門宴中項羽邀請劉邦赴宴的具體內容800字作文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義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進關。項羽剛剛於巨鹿之戰取得勝利,並殲滅了秦軍的主力,正向關中進攻。當項羽到達函谷關後,得知劉邦已經攻陷關中,一怒之下攻陷了關隘,並推進至戲水之西。劉邦當時與其軍隊同處霸上,暫未會見項羽。當時項羽的兵力大約400,000 人,劉邦軍隊約100,000 人。
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便派人偷偷給項羽送信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丞相;秦朝的珍珠財寶全被劉邦佔有了。」
項羽一聽大怒說:「明天早晨犒勞士兵,給我拿了劉邦!」項羽的得力干將范增也火上澆油說:「劉邦這小子,在崤山東邊的時候,對錢財貨物還很貪戀,也很喜愛美女。現在進了關,不掠取財物,不迷戀女色,這說明他的志向可不小啊!我曾叫人觀望過天象,那裡都是龍虎的形狀,呈現五彩的顏色,有天子的祥兆呀!要趕快攻打,不然後悔莫及。」
項羽的叔父項伯,同張良一向要好。得知情況,急忙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全告訴了張良,要張良避開這次災難。
張良卻說他是韓王派給沛公的人,沛公遇到危急的事,自己逃走豈不是陷他於不守信義。於是,他急急去見了劉邦,把事情如實稟報於劉邦。
劉邦得知,大吃一驚,問張良有何良策,張良給劉邦獻了一策。於是,劉邦急忙設宴,以長兄之禮召見項伯。宴席上,劉邦對項伯顯得十分親切,一邊飲酒,一邊嘮叨家常,待二人酒興時 劉邦借機與項伯定為兒女親家。二人繼續飲酒,項伯似乎有點招架不住,劉邦借酒古裝委屈的說到:「我進入關中,一點東西都不敢據為己有,登記了官吏、百姓,封閉了倉庫,等待將軍到來。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怎麼敢反叛呢?希望您把這些全部告訴項王,我真的不敢背叛項王恩德。」項伯應允,並要劉邦第二天親自前去向項王道歉,劉邦說:「好,一定去。」
項伯連夜離去,回到軍營里,把劉邦的話報告了項羽,看項羽情緒好了許多,便趁機替劉邦美言說:「沛公不先攻破關中,你怎麼敢進關來呢?現在人家有了大功,卻要攻打他,這是不講信義,不如趁此好好對待他。」項羽覺得也有道理。
第二天早晨,劉邦親帶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王,到了鴻門,急忙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滅秦,將軍名聲大,勢力強,吸引了秦國主力,作戰艱難,才沒能率先攻入關中,有將軍的黃河北激戰,才有我在黃河以南進軍的迅速,我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功勞當屬項王,我心裡也十分的清楚,絲毫不敢居功。現在有小人的謠言,挑撥你我弟兄感情,使您和我發生誤會,不知是何用心……」項羽道:「這事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的話,我怎敢信?」
項羽看劉邦挺委屈,當即設宴招待劉邦。

㈧ 《鴻門宴》作文。

談到楚漢之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鴻門宴了。由於司馬遷傳神的描述,不但使鴻門宴的過程曲折動人,極富戲劇性,更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下面筆者試從《鴻門宴》一文中分析劉邦的個性特徵。
一、堅忍克己,胸懷大志。劉邦入關的真正意圖,項羽的謀士范增看得十分清楚:「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本來,劉邦也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但為了早日實現心中的宏偉目標——建立至高無上的劉氏政權,他堅忍克已,因而贏得關中父老的一致好評,為他將來勝算項羽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鴻門宴上,項羽為了表明自己的權勢高於劉邦,設宴之時自己特意東向而坐,而讓劉邦北向而坐。此時的劉邦明知項羽是在有意貶低自己,但為了自己的宏圖大業,他隱忍不發,甘居下坐。
二、善用人才,虛懷若谷。劉邦善用人才,像張良,樊噲等這樣一批能臣勇士都對他忠心耿耿。同時,他又虛懷若谷,善於採納他人意見。他每走一步棋,必然卑躬征詢。鴻門宴前他認真地聽取張良的意見,拉攏項伯,恭敬地「以兄事之」,並「奉卮酒為壽」,與之約為婚姻,使項伯成為自己的保護傘;為了打消項羽對自己的疑慮,又接受項伯意見,第二天一清早就親赴鴻門向項羽謝罪 ,因而得到項羽的信任;范增早就看出劉邦入關的的真正意圖,於是鴻門宴上趁機想要謀殺劉邦,因而鴻門宴上殺機又起。為了隻身逃走,劉邦再次接受樊噲的意見,最終在鴻門宴上逃過了殺頭的危機。
三、遇事冷靜,當機立斷 。劉邦先行入關後,由於曹無傷的告密,加上范增的煽風點火,令項羽勃然大怒,准備第二天就來攻打劉邦。緊急關頭,劉邦並未自亂陣腳,他自忖以自己的十萬大軍來敵項羽的四十萬大軍,會如卵擊石。因此他不想逞匹夫之勇,而是沉著冷靜下來,與眾謀士商議。商討之後,當機立斷,接受張良意見,馬上籠絡項伯。鴻門宴上當項羽說出是曹無傷的告密後,他不動聲色,可等他回到軍營,就立即誅殺了叛徒。劉邦的這一當機立斷,為他的將來的宏偉大業消除了隱患。看到緊張的宴會氣氛稍為緩和,劉邦又緊緊抓住有利時機,借口「如廁」,以便趁機逃走。當想好對策,准備逃走時,又謹慎的交待張良,叫張良拖延時間,穩住項羽,等他回到軍營後方可向項羽進獻白璧與玉斗,從這里讀者可以再次看到劉邦的遇事冷靜和當機立斷。
四、能屈能伸,有勇有謀。為了化解兩軍的對立情緒,也為了求得自保,劉邦親臨項羽軍中釋嫌。明知這一去可能有去無回,可他能夠從容赴宴,這既表現了劉邦的能屈能伸,又表現了他的才能和膽識。為了用言辭進一步打消項羽的戒心,劉邦在鴻門宴上的言辭,可謂盡顯其智謀。「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郄」,劉邦首先講到自己和項羽的戰友情誼,接著講到他和項羽的戰略分工,再言及自己無意立下了大功,終沒料自己對項羽的赤膽忠心卻遭到了不詳其名的小人的「離奸」。寥寥數語,卻分析得鞭辟入理,有理有節,使項羽對他的猜忌全部撇清。
鴻門宴雖是楚漢之爭的開端,卻通過會前斗爭、宴會場面與會後餘波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劉項兩人的不同性格。讀者可以從劉邦的這些個性特徵中,窺見楚漢之爭中劉邦能夠真正取勝的原因。

㈨ 作文縮寫《鴻門宴》(800字)

一、以成敗論鴻門宴中項羽,他驕傲,沒把劉邦放在眼裡;迂腐,死抱著仁義觀念,沒殺掉政敵;愚蠢,居然透露曹無傷是內奸。是一個不成熟的政治家。
二、以人性,英雄的理念來分析鴻門宴中項羽,真英雄也。他光明磊落,反對陰謀詭計;待人寬厚,能容忍別人的過錯;對劉邦他心慈手軟,心存善念;對項伯,他是用人不疑;對樊噲,他是從諫如流;對英雄,他是拋棄陣營偏見真心贊賞。歷史上英雄敗於小人的悲劇層出不窮,他是令人敬佩的又是令人噓唏的英雄。
談劉邦
一、從他收買項伯看,有政治手腕。
二、從他進咸陽後的一系列措施來看,有雄心(野心),有能力。
三、從他敢於赴鴻門宴看,是個敢於一搏的政治賭徒。
四、從他面對張良的責問,把過錯失推給他人的表現來看,是個薄情寡義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政客。
五、從他對項羽的奉承來看,他是變色龍,善於應變。
六、從他採納張良、樊噲的意見來看,他從諫如流。
七、從他回軍營後立殺曹無傷來看,他做事果斷,絕不手軟。
八、從范增敘述中看,他喜女色,是個流氓。
他是一個成就了大事的小人。?

鴻門宴可謂是楚漢之爭的轉折點,這場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峰會也正體現了項羽的弱點,這註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終是一個失敗者。

項羽自小狂傲自大,年僅二十餘歲便口出狂言,以「彼可取而代之」來評論當時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因而其初起時,便自矜功伐,而這又是他被世人評價為「為人不忍「的根源所在。這一點在鴻門宴中便體現得淋漓盡致。他輕信項伯,許諾善遇劉邦,為一不忍;聽信劉邦,不應范增,為二不忍;寬容樊噲,產生相惜之心,為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為四不忍。這一切不僅使他喪失了殺劉邦的時機,而且導致最終的「烏江自刎」。

項羽的失敗源於他性格的弱點,這也體現在他的用人上。其實項羽並不是一個完全不識人才的人,但他被人蒙蔽了——與項羽有姻親關系的卑微小人都被項羽委以重任,執掌大權。這樣怎能不埋沒有識之士呢?

項羽這么做,也源於他的本性。他是以欺詐而興起的:侍奉懷王而殺懷王;屬宋義部下又殺宋義;劉邦入關滅秦當稱王關中,他卻改封其為漢中王;田榮率眾歸附,他又斬殺奪掠……他的這一切所作所為使他總感到仇敵就在身邊,而不敢一刻放鬆,左顧右盼,只有自己的兄弟和親戚可以信賴。但季父項伯卻告密劉邦;堂弟項庄不識時機;老友呂馬童逼其自剄……

㈩ 假如項羽鴻門宴殺了劉邦 作文800字左右

如果項羽殺了劉邦,就不會有楚霸王烏江自刎!你也不會有今天的作業專了,項羽就成了屬有勇有謀的大英雄!項羽在鴻門宴中犯下多處錯誤,顯而易見這些錯誤不進斷送了江山美人,而且送了自己性命。其錯誤有三;一是優柔寡斷,成大事者一定要心狠手辣,六親不認,不擇手段,諸如曹操,李世民,趙匡胤,等等。項庄要殺劉邦,本來是有很大機會成功的,不項項羽卻被劉邦假象騙過,心生猶豫,未能下決心殺之。此一錯也。二是死要面子,臉皮太薄。劉邦一來赴宴,直接撂倒幹掉,哪裡忎多廢話?項羽卻怕人非議,未曾下手。此二錯也。三是剛愎自用,目空一切。項羽根本就沒看得起劉邦,沒有把劉邦作為自己最大的對手。而且不聽勸告,一意孤行。此三錯也。 我打字慢,用一指禪打的,600字就要命了,我把主要的寫出來,你自己擴寫一下吧。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