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的動人故事作文
Ⅰ 2003非典小英雄的故事作文
鄧練賢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2003年2月1日,他連續工作15個小時,因搶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榮殉職,終年53歲。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間,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心中想的還是別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治療無效,梁世奎同志光榮殉職,終年57歲。
陳洪光1987年從廣東醫學院畢業到廣州市胸科醫院工作,親手組建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擔任主任。在一線搶救病人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親自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機,經常會被病人噴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臉。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雖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過重於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職,年僅39歲。
李曉紅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役中,她連續奮戰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終因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29歲。 李曉紅是河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97級畢業生,畢業後分配到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工作,今年4月16日英勇犧牲在抗擊非典的戰場上,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李曉紅烈士犧牲不久,河北醫大黨委和團組織就作出了開展學習李曉紅事跡活動的決定,全校師生員工積極響應。作為河北省抗擊非典斗爭的主力軍,河北醫科大學為奪取全省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金普樂教授被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去冬今春,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就在這場與死神的搏鬥中,醫務工作者用生命維護著自己的職業尊嚴。年僅28歲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是全軍和武警部隊在防治非典斗爭中犧牲的第一位醫務人員。中共中央組織部追授她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人事部、衛生部和總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獎章」;武警北京總隊黨委批准她為革命烈士,追記一等功;武警部隊黨委作出決定,在全部隊廣泛開展向李曉紅同志學習的活動。
李曉紅,女,1974年7月生於承德,1997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入黨,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救治非典患者中,連續奮戰6天。被病毒感染後,她還表示,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她身上試驗,願以她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2003年4月16日凌晨3點30分光榮殉職,時年28歲。2003年5月1日被中組部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武警北京總隊追記一等功,並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義無反顧投身防非前沿
1992年高考,崇尚救死扶傷的曉紅報考了河北醫科大學。5年後初冬,走出大學校園的她選擇了部隊,成為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一名軍醫。「這世界上有兩個職業最危險,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軍人。」父親說的這兩樣曉紅都選了,而正是這兩樣危險的職業註定了她的風雨人生。
由於曉紅已有一段時間身體不適,醫院批准她從3月24日開始休假,可是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卻讓曉紅毅然放棄休假。那時的她清醒地意識到,白衣戰士將要在一個特殊戰場上沖鋒陷陣了。3月25日,曉紅所在醫院內二科收治了一名發燒病人,雖然她不是主管醫生,但病人的症狀如一片陰雲掠過她的心頭:非典?!在26日的會診中,曉紅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原來搜集整理的非典資料成了她診斷和治療的有力依據。27日中午,這名患者被確診患有非典。曉紅的未雨綢繆,為醫院盡快確診非典病例、盡早防治和避免更大面積傳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來可能措手不及的戰斗,由此便有了科學防範。
非典讓內二科頓時戰雲密布,也給整個醫院帶來了焦慮和不安。然而,最了解非典危害、也有理由安靜地走開的曉紅卻堅定地走上陣地,站到了自己的崗位上。3月29日,星期六,內二科里有人開始發燒,在家休息的曉紅照常到醫院為戰友看病。戰友們都勸阻她,大夫也希望她就此留在家中休假。曉紅說:「我和非典患者已經有了接觸史,而且對非典也有了一些認識,我留下來最合適。再說,科里病倒的人越來越多,我怎麼能走呢?我是這里的醫生啊!面對疫情,我怎麼能當逃兵呢?」曉紅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有理有據的治療方案。就這樣,本來可以躲過災難的她,沖上了與疫魔短兵相接的前沿。
生死抉擇把生機留給戰友
3月30日,曉紅開始發燒。但人們怎麼也沒想到,她的生命時鍾從此開始了短短18天的倒計時。高燒一夜的曉紅用了整整一瓶酒精來退燒。31日清晨6點,她把最後一點冰涼的酒精抹在額頭上,讓同在一個單位的愛人相信她已經退燒。兩個人像往常一樣走出家門去上班,然而這一走,曉紅就再也沒有回來。
酒精瞞不了病情,曉紅很快高燒到39度,科里情況也非常嚴重,已經有10多個人開始發燒。這天下午,曉紅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住進了自己戰斗的地方。4月1日中午,上級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到4個轉往解放軍309醫院的指標。這是全軍最權威的治療傳染疾病醫院,轉到那裡治療,就意味著生的希望。院領導在確定轉院人員時最先考慮了曉紅,然而當愛人把消息告訴曉紅時,她卻堅定地說:「我年輕,抵抗力強,應該先轉年紀大、病情重的同志!」
4月4日下午,醫院領導宣布第二批5個轉院名額的第一個名字又是曉紅,而她的執意推讓,再一次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4月5日,已隨集體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的曉紅,再次推讓了彌足珍貴的1個轉院指標。全院上下的意見是一致的,這個指標一定要給曉紅。而她卻說:「郭主任將近60歲了,病情比我重,他不走,我堅決不走!」4月6日中午,專家組會診認為,曉紅病情危急,必須立即轉院治療。下午,第四批3個轉院指標一到,醫院領導研究決定,這次不再和曉紅本人商量,要強行把她轉院。當她看到郭主任被擔架抬上車時,這才允許戰友們把她抬上擔架……
從容鎮定驅散恐懼陰霾
在非典疫魔橫行肆虐的日子裡,一些人恐懼、悲觀,甚至絕望,然而曉紅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她用微笑編織成一道戰地彩虹,驅散了戰友心中的陰霾,她的從容鎮定、無私無畏的人格魅力,成為了戰友之間互相傳遞的精神力量。
得病後的曉紅從未把自己當患者,她反復強調自己是名醫生。3月31日上午,發著高燒渾身無力的她強撐著整理出自己分管的8名病人的詳細病情和治療方案,細致入微地交代給同科醫生,然後才給自己掛上了吊瓶。醫生少病人多,曉紅採取嚴格的防護措施後,舉著吊瓶加入了醫護人員的行列。無論大夥怎麼勸阻,她只有一個回答:「我是醫生,我沒事!」4月2日,醫院決定把五官科也劃作隔離病區,分流內科部分病人。由於五官科沒有專業內科醫生,很多人不願轉移。曉紅站出來鎮定地說:「我是內科醫生,我會照顧大家,咱們走吧!」是她舉起吊瓶,第一個走向五官科……
疫情在蔓延,病情在加重。4月4日深夜,為了切斷傳染源,上級決定北京武警總隊醫院所有非典感染者全部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治療。命令下達後,病區里引起了不小的波動和恐慌。沒有人下樓,沒有人登車……就在這時候,曉紅站出來堅定地說:「組織上這樣決定,是從抗擊非典大局考慮的,有醫護人員和我們一起走,怕什麼?!相信院里領導和戰友們絕不會撇下我們不管!」幾句真心話,觸動眾人心。看著大夥全部下了樓,曉紅才拖著病體走下來。見大夥還是不肯登車,她甩開愛人的攙扶,登上了大轎車。看到曉紅的舉動,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人們跟在她的身後陸續登車。
車外萬家燈火,車內一片凄涼。同車病友後來回憶說,在那個黑暗之夜,曉紅就像一個提燈女神,讓喧囂的世界、恐慌的人心都安靜下來。與曉紅風雨同舟的戰友們說,那是令人終生難忘的日子,曉紅就像一面不倒的旗,在驚恐與絕望中,給人以力量和勇氣。
篤信科學申請葯物實驗
從「紙上談兵」到與非典的「零距離接觸」,從挑戰病魔到直面死亡,曉紅越來越相信科學終究勝利,科學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希望。然而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心裡也十分清楚,一個真正的白衣戰士,應該有付出任何代價甚至生命的勇氣,來換取更多的生命,換取這場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
住進302醫院後,曉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愛人,記下這里的用葯劑量和治療方案,記下她用葯後的反應,傳回隔離點,為那裡的治療工作提供幫助。從這一天起到曉紅犧牲,她的愛人7次為後方提供治療方案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這是曉紅用生命書寫的珍貴處方。
曉紅轉院的第4天,呼吸已經極度困難,醫生為她上了呼吸機。愛人心涼了,同為醫生,他明白,這是病重的信號,這是生命的警告。同是醫生的曉紅又何嘗不知道,自己同非典病魔的拼殺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此時的曉紅已經不能說話,她在紙上寫道:「有什麼新葯需做試驗,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先在我身上試一試,我願當個試驗品,為早日治好非典做點貢獻。」愛人含著眼淚把紙條交給了醫生,醫生含著眼淚緊緊地攥住了他的手。這尺書片語就是曉紅的生命承諾。
4月15日,是曉紅轉院以來精神最好的一天,然而這一天的夕陽,也是她看到的最後的夕陽。好像是有了什麼預感,她在滿天落霞中寫下這樣的話:「非典給我們的教訓太深刻了,管理、防護、治療等方面都應該好好總結……」這是一位白衣天使在生命垂危的時刻,對醫院和社會疾病防治機制的沉痛反思,她希望這用生命作代價換取的教訓能喚醒更多的人。
笑對病魔作別至愛親朋
曉紅的病情,扯碎了親人和戰友們的心。從發病到犧牲的18天,不知多少人在為她傷心落淚。然而曉紅始終沒有流過一滴淚。
因為人類對非典的了解甚少,恐懼曾一度震懾人心。然而戰友們都記得,曉紅每天都是微笑著走近病人,望聞問切,無微不至,她用微笑化解著病人心中的冰霜。戰友們更記得,當疫魔突然襲擊,包括曉紅在內的多名醫生護士一下子變成了病號,病毒在傳染,恐懼和絕望也在傳染,曉紅忍著高燒依然微笑:「哪有醫生被病嚇倒的?要相信科學,廣東能治好,北京也能治好!」她用微笑傳遞著信心和希望。
怕父母擔心,怕親人掛念,曉紅一直堅持不讓愛人向家裡透露消息。父母都記得,直到轉院的那天,他們像往常一樣每周一次通電話,曉紅連喘帶咳地說不出一句完整話。兩位老人才知道女兒已經病重,哭聲從話筒傳出,淚水順著電話線流淌,曉紅卻用盡全力讓父母聽到她一如往常的笑聲,雖然笑聲喑啞,斷斷續續。父母更記得,轉院後的曉紅已經很難說話,每次通電話,曉紅就用手指輕輕敲擊聽筒來回答:一下,她是讓爸媽放心;兩下,她是讓爸媽多保重;三下,她的意思是說:爸媽,別哭了,女兒真的沒事……電話這端的敲擊聲敲碎了老人的心,電話那端的淚水卻讓曉紅更加堅強,她要活下去,她要用微笑撫慰親人的心。
看著飽受磨難的曉紅,愛人心如刀絞,而她依然面含微笑。上呼吸機那天,愛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跑到衛生間失聲痛哭,給親友打了10多個電話,卻哭得沒有說成一句話。曉紅看到他從衛生間里出來眼睛紅紅的,便微笑著在紙上寫道:「用上呼吸機,輕松多了!我沒事,有我最愛的人陪著我,我很幸福,我肯定會好起來的。」後來的幾天里,曉紅時常沉浸在幸福憧憬和美好回憶中,她斷斷續續地寫著:「我們還有那麼多事要做,還有那麼多理想和願望沒實現,我不會離開你的。等我好了,我們一起考研,一起去旅遊,我們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看2008年的奧運會,我們一起白頭到老。」這就是曉紅用微笑寫下的留言……
4月16日凌晨,曉紅在愛人的淚水中,寫下最後的留言:「我不後悔。嫁給了一個我最愛的人我不後悔,跟你來到北京當兵我不後悔,選擇了一個我喜歡的職業我不後悔。我治好了那麼多病人,你應該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3時30分,28歲的曉紅永遠閉上了眼睛,安靜的面龐沒有一滴淚水,彷彿仍然含著微笑。
4月16日的朝陽在曉紅走後升起來,照著她空空的病房。曉紅走了,她再也看不到鮮紅的旭日,再也回不到她熱愛的工作崗位,回不到她眷戀的家。
6月3日,曉紅生前工作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矗立起一座她的塑像。
6月20日,小湯山醫院最後一批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6月23日,從全軍和武警部隊抽調小湯山醫院的千餘名醫務人員開始撤離北京。
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對北京實行「雙解除」,即解除旅行警告和從非典疫區名單中除名。
風雨終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明天更加美好。
李曉紅,一座白衣戰士的永恆雕像,將永遠屹立於天地之間,人們心中……
Ⅱ 蘇聯衛國小英雄故事作文
朋友們,當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當我們沉浸在歡慶抗日60周年時,你可曾想到60年前,我們中國是怎麼站起來的呢?
打開記憶的大門,歷史再一次停留在那一次次硝煙戰火中,可惡的日本人一直想把我們中國變為日本的殖民地,他們趁我們民族危機時攻打我們。在中國大地上,罪惡的鐵蹄無情地踐踏著。漫長的8年,如同過了幾個世紀,可以想像那時的中國該有多麼民不聊生啊!處處燃燒著戰火,人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在南京大屠殺時,敵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手無寸鐵的南京人民進行屠殺,使三十萬中國同胞含冤而死……中國人民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候,我們偉大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自已的智慧,打倒了日本帝國主義。在這場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國運動中,大家團結一致,聽從黨的命令,不怕犧牲。為了人民的利益,哪怕犧牲個人的生命也無所謂:撲向槍眼的黃繼光,手拿炸葯包的董存瑞,寧死不屈的劉胡蘭,以一敵百的狼牙山五壯士,少年參軍的張嘎……一個個抗日英雄的光輝形象,彷彿又屹立在我的眼前。
在這神聖的八年抗戰中,最偉大的是我們的革命先烈,就算是最困難的時期,他們仍然堅持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其中,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就是很好的代表。他每天只吃兩頓黑豆飯,睡兩三個小時。他和高富有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毛主席正在散步,突然,高富有跑過來說:「主席,老鄉給了咱們一筐沙果子,說你們不吃,胡宗南過來也會吃,您看……」主席問:「你幫老鄉干過活嗎?」「沒有,但老鄉說得也有道理,咱們給錢吧!」毛主席嚴肅地說:「不行,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在白吃白喝呢?」「那我就去還掉吧。」
「去吧。」……每每想到這,我都不禁為革命前輩的美好品格所感動。孟子說:「充實之謂美。」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無私的奉獻,構成了英雄們充實的精神世界。讓唱著流行歌曲,看著卡通漫畫,玩著電腦游戲長大的我們,有機會了解了歷史,親近了英雄,思考了責任,使生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作文
今天,沐浴著金色的陽光,迎面吹來和煦的微風,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走向富強,戰爭時代已不復返,可是,我們不應忘記戰爭年代那不能忘卻的光輝歷史,在抗戰勝利60周年的今天,我們要牢牢記住是烈士們的鮮血染紅了國旗,保衛了祖國,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祖國的棟梁,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獻出自已的一切。
Ⅲ 抗震救災小英雄事跡作文600
遍地是英雄
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
這名男子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大震中,張老師的妻子、同是該校老師的鄧霞和他們不滿3歲的兒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汶川縣映秀鎮幼兒園的聶曉燕老師始終守護在垮塌的教學樓旁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武警官兵用手扒開廢墟。
直到她遇難的孩子被挖出,聶曉燕的眼淚終於如山洪暴發:「娃……娃娃……媽媽……來不及……啊……」
地震時,孩子們都在睡午覺,聶曉燕一手一個抱出了兩個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還在屋子裡!
「娃娃,你的臉怎麼這么臟啊?」聶曉燕打開帶在身邊不知多久的嶄新粉紅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媽媽給你洗干凈。」她和丈夫用手帕輕輕地擦著孩子滿是灰塵的頭發和臉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旁邊一位武警戰士用安全帽使勁地敲著自己的腦袋,讓疼痛阻止淚水傾瀉。
13日22時12分,救援人員扒出了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導主任譚千秋的遺體。只見他雙臂張開趴在一張課桌上,死死地護著桌下的4個孩子。孩子們得以生還,他們的譚老師卻永遠地去了……
「要不是有譚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流著淚說。「在我們學校的老師里譚老師是最心疼學生的一個,走在校園里的時候,遠遠看見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生怕學生們不小心摔傷。」夏開秀老師說。
劉紅麗的舅舅仰天長嘆:「譚老師,大好人,大英雄噢!」
抗震救災中,遍地是英雄:崇州市懷遠鎮中學老師吳忠洪本已逃生,為救兩名學生義無反顧地返身沖進正猛烈搖晃的教學樓內,湮沒在轟然倒塌的樓房中;北川縣第一中學教師劉寧在大震之時機智地保護了59名學生,卻失去了自己的寶貝女兒;都江堰向峨鄉愛蓮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婉民為救學生和老師,自己87歲的老母被壓在廢墟下無睱顧及;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嚴勝華、質安科長塗雲、參謀劉新嶺等人在搶救中因體力嚴重透支而暈倒,醒來後立即沖向第一線;巨震突襲之時,都江堰市人民醫院正在進行手術的5名醫務人員,俯身撲上手術台,用身體護衛患者;成都千名計程車司機自動趕往災區搶運傷員;綿竹市天池鄉農民張吉福徒步求援後又冒死趕回災區搶險;成千上萬解放軍、武警和公安戰士放棄使用機械,「像綉花一樣」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為廢墟下的倖存者打開生命之門;成都一些血站前獻血的市民排成長隊……
「板盪識英雄」,大災大難方顯大仁大義。
「一起活下去」
一塊水泥板倒下來,壓在崇州市漩口中學初三學生向孝廉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麼也不知道了。」這位13歲的小姑娘對記者說,醒來後,她從縫隙里看到外面有亮光,接著再次昏迷。一個聲音喚醒了她,那是同學馬健的聲音。「我哭著對他說,馬健你別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馬健說,我不會走的,你是班上年紀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這點困難難不倒你。」
馬健一邊喊著「堅持,堅持!」一邊瘋了似的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大約4個小時後,小孝廉終於被刨了出來,而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已感覺不到傷痛的馬健背起孝廉就向門外走去。剛到門口,扒出孝廉的地方牆壁突然倒塌。好險!「如果晚了幾分鍾,我們兩個都出不來了。記者叔叔,你們一定得幫我給馬健頒一個見義勇為獎。」小孝廉說。
12日晚,脫險後的北川中學同學在校長劉亞春的組織下,男生4人一組,打著手電筒連夜搜索未脫險的同學,直到晚上三點半餘震頻發才停下來。第二天上午,同學們又協助武警救援隊搭帳篷,維持現場秩序。許多學生到13日下午才吃上第一口飯。同學們從倒塌的校舍中救出了大量倖存者,僅高三3班生活委員申龍所在的小組就救出十幾名同學。同學袁壘一人就救出6名同學,而他自己則因勞累過度,在13日凌晨集合時昏倒在地。14日轉移至綿陽後,袁壘又和另外5個同學成為救災志願者。
大震襲來之時,重慶市兩個共有55名遊客的旅遊團隊行進在距汶川50多公里處。「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導游劉曉容和餘九冬聲嘶力竭地喊著。龐大的隊伍在兩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揮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邊的平壩上。山石正在滑落,岷江對面的山轟隆隆地垮了下來,煙塵、沙石撲面而來。眼前的世界霎時變成了灰色,10米外的事物已不可見。前路坍塌,後路阻斷,四周是震天巨響,「往哪裡跑」成為大家爭議的焦點。
「快、快撤,不要留在這里。」「留在原地,會有人來救我們吧?」「怎麼辦、怎麼辦……」眾人心中只浮上了兩個字——完了。
自救,勢在必行。
入夜,幾十人相互扶持著擠在一座小山頂的小塊平地上,餘九冬、劉曉容則和駕駛員留在山下守望。山下的人時刻警惕著,山上的人牽掛著為他們「站崗放哨」的兩個小姑娘。
天剛蒙蒙亮,隊伍就踏上「征程」。傾盆大雨和大地的顫抖中,這支特殊的隊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勵。繞過一段又一段斷裂的公路,狂奔過800米搖搖欲塌的隧道。突然,岷江水被強餘震激盪而起,兩米多高的大浪讓大家從「泥人」變成了「水人」。男人們找來一片塑料膠袋,拆開攤平頂在頭上,大家圍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裡面。餘震剛歇,隊伍又開拔。走走停停5個多小時後,這支隊伍終於見到了救援者。
「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們從彼此的依賴、信任、扶持中獲取動力。」餘九冬對記者說。
Ⅳ 寫小英雄的作文
娃十四歲,是龍門村的兒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裡插著羊鞭,拿著一桿紅纓槍,在山上的一棵小樹底下放哨。
這時候,從陽坡的小路上爬上來一個人,他老遠就叫:「海娃!海娃!」海娃聽出是爸爸的聲音,連忙迎上去。爸爸從懷里掏出一封信,對海娃說:「馬上到三王莊去,送給指揮部的張連長。」海娃接過信一看,信角上插著三根雞毛,知道是一封頂緊急的雞毛信。海娃揣好信,趕著羊群轉過山崖,忽然看見西山頂上的「消息樹」倒了。糟糕!山那邊準是發現鬼子了。海娃想,這條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頭一看,大山口外面來了一隊搶糧的鬼子。
鬼子越來越近。海娃著急了,把雞毛信往哪裡藏呢?他看著胖乎乎的羊尾巴,心頭一動,就搶到前面抱著那隻帶頭的老綿羊,把它尾巴根的長毛擰成兩根細毛繩,把雞毛信折起來,綁在尾巴底下。海娃什麼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響響的,朝著鬼子趕過去。「站住!」鬼子吆喝起來,嘩啦一聲舉起槍,對著海娃的小腦袋。一個穿黑軍裝的歪嘴黑狗跑過來,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個長著小鬍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點也不怕,他故意歪著腦袋,張大嘴巴,傻愣愣地望著小鬍子。小鬍子說聲「搜」,那個歪嘴黑狗馬上動起手來,摸補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連兩只破鞋也沒放過,結果什麼也沒搜著。小鬍子只想早點進山去搶糧,就沖著海娃喊:「滾開!滾開!」
海娃回頭就跑,他攏住羊群,使勁甩著羊鞭,恨不得飛起來。沒想到那個歪嘴黑狗又追上來了,他用槍逼著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趕回山裡去,還擠著眼睛、歪著嘴巴獰笑者說:「皇軍還沒吃飯呢!這么些羊,夠我們吃幾頓啦!」海娃沒法,只好跟著走。太陽落山了,鬼子的隊伍來到一座小山莊跟前,就在打穀場上宰了幾只羊燒羊肉吃。海娃顧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綿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雞毛信還照樣吊著!他心裡叫起來「你還在這里啊!」
鬼子吃飽了,一個個摸著肚皮,進屋裡睡覺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趕進牲口圈裡,然後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進屋裡。鬼子和黑狗們抱著槍睡在乾草上,把海娃擠在盡里頭。海娃睡不著,他想:「鬼子明天還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雞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麼搞的,連一封雞毛信都不會送啊!……」忽然聽見外面的哨兵吼了一聲:「哪一個?」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氣了。不一會兒,遠處傳來一陣雞叫。
雞叫兩遍了。海娃哪兒還躺得住,他坐起來一看,門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來,踮著左腳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輕輕撥開,從小鬍子身邊跳過去,閃到了門邊,又輕輕地邁過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邊的路上。「哪一個?」街那頭的哨兵吼起來。「喂牲口的!」海娃裝著大人的聲音回答。那個哨兵就不理會他了。海娃走進牲口圈,一把抱住那隻老綿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雞毛信解下來,揣進口袋裡,撒開兩腿就跑,一口氣跑上了庄後的山樑。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邊,聽見前面有人吼叫。他抬頭一望,山樑那頭有個鬼子拿著面小白旗,朝著海娃來回搖晃。海娃脫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學著鬼子的樣子也來回搖晃。沒想到,真混過去了。海娃轉過山嘴,一口氣跑到對面山頂。前面就是三王莊啦。海娃高興極了,他一屁股坐在山頭上,把手伸進口袋一摸,不覺渾身哆嗦起來。雞毛信呢?口袋裡沒有,趕緊脫下小褂子來找,也沒有;把身邊的石頭縫都找遍了,還是沒有。海娃馬上往回跑,在來的路上找。他一口氣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邊,就在剛才搖晃褂子的地方,雞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兒。海娃高興極了,把信裝進口袋,剛想回頭跑,忽然背後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來了。他抓住海娃,一連打了幾槍托,叫海娃回去給鬼子帶路。
小鬍子把洋刀一揮,鬼子和黑狗又出發了。海娃趕著羊群夾在他們中間,過了大山,來到三王莊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樹」放倒了,不用說,張連長的隊伍已經知道鬼子來了。鬼子可什麼也不知道,他們在溝里,又是抽煙,又是吃羊肉。休息夠了,一隊黑狗先走,想從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轟轟響了幾聲,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煙,黑狗踩上地雷了。小鬍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著小路對海娃說:「你在前面帶路,皇軍在後面。明白嗎?」
海娃遠遠地走在鬼子的前邊。樹林里岔著兩條路,一條小路,一條羊道。他把羊趕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錯了!」海娃放開嗓子說:「沒錯!我走過的。走吧!」羊道越來越陡,越來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遠遠落在後面。小鬍子吼起來了:「慢慢的!」海娃裝作沒聽見,一步緊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勁喊:「站住!再不站住就開槍啦!」海娃不聽他的,甩了一響鞭,拚命往前跑。鬼子真的開槍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飛跑,可是他實在跑不動了。就撲倒在亂草里,放開嗓子叫:「鬼子上來啦!打呀!趕快打呀!」
峁上突然響起一陣排子槍聲,跟著又是一陣。海娃聽到了,這是自己人的槍聲。他的兩條腿又來了勁,爬起來拚命向峁上撲去。忽然他張開雙臂,「哎喲」尖叫一聲,暈倒在亂草堆里了。一個游擊隊戰士跑過來,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睜開眼睛,他看見蹲在他身邊的正是張連長,連忙說:「信……雞毛信……」他的傷口疼得厲害,說著又昏迷過去了、海娃又醒過來的時候,他已經躺在暖炕上,蓋著一床軟綿綿的毯子。太陽從窗口射進來,照在炕上。張連長笑眯眯地問海娃:「好些嗎?還疼嗎?」海娃顧不得疼,他問張連長:「這是哪裡呀?」張連長哈哈大笑起來,他摸著海娃的腦袋,說:「你忘了嗎?昨天你不是送來一封雞毛信嗎?那是你爸爸讓你送來的情報。咱們的隊伍根據情報,砸了鬼子的炮樓。多虧你這個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這才記起送雞毛信這回事來。他臉紅了,連忙問:「繳了槍沒有?」張連長說:「繳了一大捆,都是嶄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槍!」海娃高興地說:「那就給我一支吧!」
Ⅳ 蘇聯衛國小英雄故事作文是寫一個人的如《夜鶯的歌聲》
勇敢的小夜鶯
你聽,在那樹叢中,傳來了幾聲夜鶯叫,這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響起來,這就是在前蘇聯與德國法西斯戰爭中保家衛國的蘇聯反侵略戰爭小英雄——夜鶯。
這篇動人的佳作,講述的是前蘇聯的蘇蒙塔斯村的一位勇敢的小孩——小夜鶯與德國法西斯周旋的故事。小夜鶯勇敢地面對凶惡的德國法西斯,在凶惡的德國兵面前,裝得若無其事,迷惑敵人,讓敵人相信自己的話,然後用特殊的鳥叫聲准確地給埋伏在樹叢中的游擊隊員發出信號,並帶領敵人進入埋伏圈。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文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打動了。主人公——小夜鶯的勇敢、機智、鎮靜,讓我佩服不已。其實小夜鶯並不是不害怕德國法西斯,因為他有一顆愛國的心,對德國法西斯的憎恨,當他給游擊隊員發出信號時,他的叫聲有特殊的意義,可是愚蠢的敵人卻毫無察覺。
當游擊隊員把敵人殲滅後,為了早日把德國兵趕走,小夜鶯又回到他的工作崗位上。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深深的感受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可是罪惡的子彈仍然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我們要像小夜鶯一樣為和平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如今的我們衣食無憂,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可是在戰爭年代,連人們的生命都受到威脅,更別提上學和吃飯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但是,現在世界上還有不少國家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人民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一切。
文中的小夜鶯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Ⅵ 救人王祖帥小英雄的作文
小英雄王祖帥舍復身救人。5月制12日下午,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玉石實驗小學里,同學們都在上課,忽然,地震了,同學們都慌忙向操場跑去,跑在最前面的是十二歲的陳浩,陳浩跑著跑著,他看見有一面牆要倒了,而一個女同學正向這邊跑來,說是遲那是快,陳浩飛奔到牆下,用力一推,把女孩推出幾米外。 但是,陳浩自己卻被瞬間倒下來的牆壓在了下面。當記者問陳浩為什麼要這樣做時,他的回答是:「老師常常教育我們要向雷鋒學習」。陳浩真是太偉大了,小小年紀為了救同學,差點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他在地震災害面前沉著鎮定、臨危不懼、勇於救人、團結友愛、舍己為人,是一個真正的少年英雄。我也要學習他身上的精神。他舍己為人救了那個女同學,而自己卻被瞬間倒下來的牆壓在了下面,他為了救人,差點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真是讓我感動不已。他真是太偉大了,是我學習的榜樣。
Ⅶ 小英雄海娃的故事300字
1.抗日戰爭時期,有個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裡兒童團的團長。有一天,爸爸叫海娃給八路軍叔叔送一封十分緊急的信——雞毛信。
海娃揣好信,趕著羊下山了。還沒走到山口,就遠遠地看見來了一隊日本兵。「怎麼辦?信藏在哪兒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綿羊的大尾巴,連忙跑過去,把信拴在羊尾巴下邊,大尾巴一蓋,什麼也看不出來了。海娃剛站起來,鬼子就來到了身邊。
「小孩,你的什麼的幹活?實話的不說,死拉死拉的有!」一個掛洋刀的鬼子哇拉哇拉地叫。、
「我是放羊的嘛,嗚嗚嗚,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裝作害怕的樣子哭起來。
鬼子官看了看這群羊,來了壞主意。
「小孩,你的羊非常的好,皇軍的看中了你的羊,哈哈」說完就來搶海娃的老綿羊,海娃那個著急啊,雞毛信在羊的尾巴下面呢。連忙說「啊,別搶我的羊,別搶我的羊」幸虧,老養好象看出了海娃的心思,任鬼子怎麼拉也拉不動,海娃終於鬆了一口氣。
天剛蒙蒙亮,鬼子就出發了。
「小孩,你的前面的開路!」鬼子官是要海娃在前面踩地雷。多壞呀!
海娃心裡卻想,好哇,讓我帶路,我就把你們都帶到八路軍那去。他把敵人引上了一條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把鬼子越拉越遠。
「小孩,你的慢慢地開路!」
海娃乾脆飛跑起來。
叭!叭!鬼子開槍了。海娃一頭倒在了草叢里。 他知道,這里離八路軍住的地方不遠了,就大聲喊起來:「鬼子來啦!鬼子來啦!八路軍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軍叔叔開火了。不用說有了海娃的幫助,八路軍叔叔一定打了一個大勝仗。
2.根據地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只有十二歲,他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海娃的爸爸是民兵中隊長,他急匆匆地了把一封信交給海娃,滿臉嚴肅地說:「這裡面是攻打鬼子炮樓的路線圖,你一定要想辦法盡快 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這是十分重要的消息,他拍拍胸脯說:「您放心吧,我一定完成任務。」說著他就藏好雞毛信,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海娃忙著趕路,沒想到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心裡想:「要是鬼子搜身,搜走了雞毛信可就麻煩了,這可怎麼辦啊?」海娃冷靜了片刻,看著羊群,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下面藏了起來。鬼子小隊長攔住了海娃,他們嗚里哇啦地說了一會兒話,對海娃瞪著眼說:「你的小八路地幹活?」海娃裝作害怕的要哭的樣子說:「我是要到山上放羊的,沒見過什麼八路幹活。」鬼子隊長又命令兩個小鬼子把海娃從頭到腳搜了一遍,什麼也沒發現。於是鬼子又打起了羊群的注意,要海娃給他們帶路,並且想吃羊肉。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到了深夜他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窩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出了幾里路。鬼子發現海娃跑了,很快就追了上來,他們用槍逼著海娃讓他帶他們上山。海娃把鬼子帶到了一條靠近八路軍埋伏圈的山路上,乘鬼子沒有防備,他乘機拚命往山上爬去,愈爬愈遠,身後響起鬼子的槍聲,有一槍還打中了海娃的手。想到雞毛信的重要,海娃忍著疼拉繼續向山上爬,嘴裡還高聲喊著「八路軍叔叔,快打鬼子啊……」張連長和八路軍戰士們聽到槍聲和海娃的呼喊,很快沖了上來,把鬼子打了個落花流水。最終,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張連長根據信上的情況,成功地搗毀了敵人炮樓,擊斃了 「貓眼」司令,打了個打勝仗。海娃也因為他的勇敢和機智成為抗日小英雄,成為我們少年兒童學習的榜樣。
如果滿意請採納
Ⅷ 抗震小英雄作文(500字)急
學抗震救災小英雄
「5•12」大地震,重慶市梁平縣文化鎮中心小學垮塌,原本跑到操場的王彬跑回去找老師和同學,不幸被垮落的水泥板「切」掉了右臂。
那天下午第一節自習課,王彬的班主任唐小松正在輔導學生做作業,突然被課桌搖了起來,掉頭一看,黑板、牆壁都在晃。「趕快跑,到操場上去!」唐小松心知是地震,趕緊嚷了一句,「書包不管了!」 同學們一涌而出,王彬個子小,坐在第一排,很快就沖了出去。當時,唐小松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另一個學生身上。11歲的孫進有智力障礙,行動不便,全班就他一個人坐在那裡沒動,目瞪口呆地看著老師。唐小松拉著孫進就往外跑,剛跑出來,邊上的綜合樓轟然倒塌。
操場上,唐小松趕緊拉著驚魂未定的學生清點人數。一數,人少了幾個,唐小松趕緊回去找。 「王彬呢,你看見王彬了嗎?」王彬的父親王與軍很快趕到了學校。一年級數學老師盧先文告訴王與軍,他把王彬抱出來了,已經送往醫院。 王與軍趕到梁平縣醫院,發現女兒的右胳膊已經不見了。直到王彬清醒過來,他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跑出來了,看見老師和同學沒跑完,就回去叫他們。」 「當時,你不怕嗎?」記者後來問她。 「我很緊張,我不知道房子為什麼在搖。老師和同學還沒出來完,我就跑回去叫他們。」
失去右臂,王彬一度情緒很低落,幾天不願意吃飯。王彬一直跟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常年有病,都是小王彬推著三輪車送到醫院打針、輸液。「奶奶有病,現在我又『病』了。」小王彬說,她不願意給爸爸媽媽添負擔。王彬平時喜歡唱歌、畫畫,現在右手沒了,她擔心自己將來再也畫不了。幸好,王彬被轉到重慶市兒童醫院後,遇到了幾個志願者。其中一個志願者叫劉岱松,是重慶醫科大學三年級學生,擅長用左手寫字、畫畫。王彬拉著他說:「叔叔,教我畫畫吧,我最喜歡畫大象,可我畫不好。」 不久,王彬就能用左手寫自己的名字,整個人都活潑了起來。剛能下床走動,王彬就開始幫著醫院的護士阿姨安慰受傷的小朋友,陪他們唱歌解悶,聊天鼓勁,成了兒童醫院的一名「兒童志願者」。 六一兒童節那天,王彬和爸爸一起去醫院小禮堂看演出,看見一位姐姐正在流淚,她就走進去陪她說話。這位比她還大幾歲的姐姐叫何亞,從北川轉過來。她媽媽在地震中也受了傷,不能跟她在一起,何亞軍擔心媽媽的傷勢,整天吃不下飯。小王彬就鼓勵他。 小王彬的堅強、樂觀,感染了醫院里的很多小朋友,大家都說她是勇敢的「小紅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