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桂林米粉的故事600

桂林米粉的故事600

發布時間: 2020-11-30 21:36:52

『壹』 桂林米粉的來歷或相關故事

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覽桂林山水。秦始皇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

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里的鯉魚用手就可以撈到,於是秦始皇叫船家趕快弄來了很多魚,又給了很多錢。一餐不知道要用多少條鯉魚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灕江上遊了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

急得灕江里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

(1)桂林米粉的故事600擴展閱讀:

桂林米粉發展歷史:

桂林米粉產生於秦代,在桂林米粉文化中有許多現象佐證:筆者在桂林米粉文化藝術館看到的最原始的米粉壓榨機,上面的「離合器」完完全全就是秦時的農具「耒」的形象;相傳,過去賣「擔擔米粉」的小販都是穿著木板鞋上街的,木板鞋在石板路上發出的響聲。

就象是小販在叫喚「米粉、米粉」的有聲廣告。而木板鞋正是秦時履的一種;當年興安一帶參加過開鑿靈渠的瑤族民工,以本民族口傳記事的習慣記錄下來,說米粉是瑤族同胞製作出來的。

這就與當年秦軍伙夫製作的史實有了內在的聯系,而且當年瑤族同胞煮馬肉米粉的馬頭火鍋,與如今出土的秦代兵馬俑造型何等相似!桂林米粉到了清代和民國年間,可謂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貳』 桂林米粉的有什麼傳說

桂林米粉,作為一種地方傳統小吃,早就隨著那秀麗的山水名揚天下了。來這裏游覽的遊客,到了桂林,沒有不先去嘗碗桂林米粉的。桂林米粉柔軟細膩,鹵水鮮美,配上各種不同的肉菜,吃時更是又香又爽口。人們吃著這么美妙的東西,免不了會問:這桂林米粉又是怎樣來的呢? 從前,桂林桃花江邊有個打魚人,名叫連連。連連十歲裏就死了娘,爹爹又是個瞎子,可想而知,連連小時家境是很貧寒的。連連十五歲就下桃花江打魚了。他不管天晴落雨,天天都到江裏去打魚。常言道:打魚撈蝦,一世難發家。連連打了十一年的魚,都二十六歲了,都沒有攢下一文錢。好心的人給他介紹過幾個姑娘。好幾次,人家姑娘上門,一看到他那瞎子老爹和那個窮得叮哨響的家,就打退堂鼓了。 二十六、七的大夥子,還未討到老婆,在過去可是件稀奇事,村裏的小娃仔編了一首歌笑話他: 塘裏螞蝸叫連連, 想討老婆沒得錢, 端張板凳門前坐, 等了一年又1年。 聽到這裏,連連只是苦笑一下,又到江裏打魚去了。這天,他剛把鳥排撐到江中,就看到水底有一條大斑魚,正在追趕著一條紅鯉魚。連連平時就最恨那兇殘霸道的斑魚,這時,他馬上舉起魚叉就朝大斑魚叉了過去。大斑魚給叉死了,紅鯉魚得救了。連連撈起那條「翻了白」的斑魚正要離去,突然,排尾撲地一聲,那條紅鯉魚跳到連連的鳥排上來了。善良的連連過去捧起紅鯉魚說,「小鯉魚,不用謝,你還是回去吧。」說完,連連就要將它放回江中。誰知,這時候那紅鯉魚卻開口說話了:「好心的人,我本是龍王的小女,剛才全靠你幫助,殺死了斑魚精救了我一命。為了感謝你的救命之恩,我沒有別的東西,就送兩根鯉須給你吧,也許,你有天會用得著的。」說完,小鯉魚拔下自己的兩根鯉須,就跳到江中去了,小鯉魚在江水中還繞著連連鳥排遊了三圈,才緩緩離去。 這樣過了好久,連連把小鯉魚送他鯉須的事早忘了。有一天,連連的老爹突然病倒了,這場病呀病得不輕,三天三夜了,還未開口吃過一粒米。這下,連連可急壞了,人是鐵,飯是鋼呀!三天不吃東西,就是鐵打的人,也挨不起。想個什麼辦法呢?不一會,連連想起平時老爹最喜歡吃毛粘米煮的稀飯了,想到這,連連馬上就跑到五十裏路外的舅舅家,借了一斗米。回來後又連夜煮好一碗稀飯,端到老爹床邊,誰知,他爹只吃了一口,就擺頭說:「大沒得味道了。」 連連是個孝順仔,如今看到老爹連毛粘米煮的稀飯都不想吃了,急得哭了起來。突然,他一拍腦袋想起來了:上次小鯉魚不是給了兩根鯉須給我嗎?就拿來煮給爹吃,也許有好處。為了治好爹的病,也管不得什麼寶貝不寶貝了。連連將鯉須放在鍋裏煮了,可是,等他掀開鍋蓋時,怪事就來了,原來只有兩根鯉須,一煮開了,卻變成了滿滿一鍋,雪白雪白的,還有一股香味呢。不一會,連整個房間裏頭都香了。連連的瞎子老爹也聞到了這股香味。他喊道:「連連,你煮什麼東西這么香呀y聽到老爹想吃東西了,連連急忙把鍋頭一起端到老爹床邊,扶著他,一口口地喂。想不到,才吃了一口,連連的老爹就會自己坐起來了;又吃了一民病就好了;再吃一口,咦,連瞎了幾十年的眼睛,一下子也可看到東西了。這時,連連才曉得小鯉魚給他的兩根須、原來是寶物呢。接著,連連爹卻反過來餵了兒子幾口,連連吃後,頓時感到身上的力氣一下子就增添了許多,人也年輕了七、八歲。不一會,父子倆人就把一鍋東西都吃光了。 第二天,連連的父親卻還想吃東西,這下連連可犯難了,去哪裏才能搞到呢?沒有辦法,連連只好找來剩下的毛粘米,先將米磨成粉,再找個模子將米粉子從中間榨出來,放入鍋中煮熟,終於有點像昨天吃的那鯉須了,接著,連連又到街上買了一些香料,放鍋裏一起熬開。不一會,滿屋都香了。連連端來給他爹吃了,他爹竟分不出今天吃的和昨天吃的有什麼區別。 不久,鄰居聽說連連做出了一種特別好吃的東西,紛紛拿了米來讓連連做了給他們吃。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不久整個桂林城裏的人都曉得了。大家都上連連家裏去吃,不少的人,吃完頭回,還想吃二回。後來,連連乾脆不到江裏打魚,專在家中加工那東西。吃的人多了,那東西總得有個名字呀,因為那東西是用米做出來的,人們想了想說,就叫米粉吧。 連連靠米粉發了財,不久就討了一位美麗賢慧的姑娘做妻子。連連有了榨米粉的竅門,可是,他並沒有忘記窮苦的鄉親們,不論是哪個向他討教,他總是毫不保留的把技術傳授出去。沒過幾天,桂林東西南北,到處都有人會榨米粉了。

『叄』 六碗桂林米粉的故事是什麼

http://clubfile2.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8/35/wtkrK.ppt
在網路搜到的,說裡面有,回你看看。答

『肆』 米粉背後有什麼故事

桂林米粉的傳說講了好多年,誰也不請楚,也沒得幾個人去考證它。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覽桂林山水。他老哥子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脆啊。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里的鯉魚用手就捧得起,樂得他亂拍屁股,叫船家趕快弄來,銀子多多的給。一餐不曉得要...用好多條鯉魚才炒得出一海碗,秦始皇在灕江上遊了半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去。急起灕江里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曉得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啦。 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歡他了,乾脆把桂林米粉的傳說內容改頭換面,改成桃花江上擺渡的年輕人,救了灕江的鯉魚王,鯉魚王問他要什麼報答,年輕人是孝子,說老母親有病,胃口不開,鯉魚王聽了,就教他學會了製作米粉的工藝,老母親一吃,又可口又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輕人是瑤族人,所以傳說講米粉最早是瑤族同胞做出來的。從前,米粉作坊壓花格窗上.總愛掛一條木製的鯉魚,就是根據這些傳說來的。 傳說歸傳說,桂林米粉到底是哪個做出來的呢?原來,秦王贏政為了統一中國,派屠睢率50萬大軍征戰南越,緊接著又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勾通湘江、灕江,解決運輸問題。南越少數民族勇猛強悍,不服秦王。秦軍三年不解甲,武器不離手,可見戰斗之檄烈。由於南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秦軍水土不服,加上糧食供應困難,大量士兵經常挨餓、生病。秦軍伙夫根據北方合落面的製作方法,用興安大米生產出南糧北吃式的新合落面,也就是今天譽滿天下的桂林米粉。 秦軍郎中採用當地中草葯,煎製成防疫葯湯,讓將士服用,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為了保健,也是由於戰爭緊張,士兵們經常是米粉、葯湯合在一起三口兩口就扒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了桂林米粉鹵水的雛型。後經歷代賣米粉師傅的改進、加工,而成為風味獨具的桂林米粉鹵水。 鹵水為什麼能治療「水土不服」的疾病呢?原來,桂林米粉鹵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陳皮、檳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葉、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種草葯和香料熬制,這些草葯全是專治腕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瀉的。這就難怪桂林老年長壽者,都有愛吃米粉的嗜好了。 桂林米粉產生於秦,在桂林米粉文化中有許多現象佐證:筆者在桂林米粉文化藝術館看到的最原始的米粉壓榨機,上面的「離合器」完完全全就是秦時的農具「耒」的形象;相傳,過去賣「擔擔米粉」的小販都是穿著木板鞋上街的,木板鞋在石板路上發出的響聲,就象是小販在叫喚「米粉、米粉」的有聲廣告。而木板鞋正是秦時履的一種;當年興安一帶參加過開鑿靈渠的瑤族民工,以本民族口傳記事的習慣記錄下來,說米粉是瑤族同胞製作出來的,這就與當年秦軍伙夫製作的史實有了內在的聯系,而且當年瑤族同胞煮馬肉米粉的馬頭火鍋,與如今出土的秦代兵馬俑造型何等相似?! 桂林米粉到了清代和民國年間,可謂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清朝時,桂林軒榮齋的炒粉、會仙齋的鹵粉、易榮齋的湯粉,各有絕活,吸引了無數的回頭客。三齋之間不是以拆對方的台而後快,而是互相勉勵,各出奇招,你賣湯粉,我就賣鹵粉;你賣鹵粉,我就賣炒粉,既公平競爭,又都動足腦水,翻新花樣。因此,「三齋打擂」的典故,至今仍令入津律樂道。 到了民國年間,尤其是抗戰時期,桂林米粉更是名聲大噪,最令人刮目相看的,莫過於「馬肉米粉」和「擔擔米粉」。 說到桂林馬肉米粉,用著名桂劇表演藝術家蘭魁先生的話說是:「你千急莫講,一講口水就流。」的確,吃馬肉米粉,碗只有茶杯那麼大,每碗只有一根米粉在裡面(所以桂林有「吃米粉找不到頭」之說),鮮美的馬骨湯配香脆的臘馬肉片,再加芫菜、花生、芝麻油,那香味,直沖肺腑,口水怎麼不流呢? 最有趣的是,吃馬肉米粉,一頓要吃上二、三十碗才能吃飽,喊老闆結帳,桌面上擺了一大堆空碗。好在那時能吃得起馬肉米粉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是現在,你不請十個人洗碗才怪哩。 馬肉米粉之所以要用小碗、下一根米粉,與「三齋打擂」的影響不無關系。各出奇招,各有絕活,這既是桂林米粉老闆的拿手好戲。馬肉米粉用小碗,要你吃時剎不住車,吃了頭碗想二碗,掏空了你的荷包你還緊講好。 桂林米粉,後來派生出涼拌紛、酸辣粉、三鮮粉、牛腩粉等等,給米粉注入了無限活力。而桂林米粉對柳州螺螄粉、廣東卷腸粉等的包容,又充實了桂林米粉厚重的基石。桂林米粉,就有了三天六夜說不完的話題。 與馬肉米粉齊名的,是「擔擔米粉」。所謂擔擔米粉,就是挑著擔子,起早貪黑,走街竄巷賣米粉。前頭一個木桶裝米粉、配料、豌,竹筒里插一把筷子,後面一個木桶裝鍋頭冒米扮。小販隨擔帶了幾張小板凳,食者擔邊一坐——「來碗米粉」。這就難怪到如今還有人認為「桂林米粉有什麼,還不是蹲在地上、街邊吃」。他就曉不得,桂林米粉的板路有幾鮮。 且不說李宗仁當了代總統,派專機來桂林要米粉送往南京解讒,你就看桂林的老酒鬼清晨八早要一碗米粉送三花酒,一直喝到中午的那滋味,老話講「做了皇帝還想當神仙」,有了米粉和三花酒,做神仙他還不願呢。 以前.桂林鍾錶行有個老酒鬼,跑日本鬼到桂林落了戶。每天早晨去吃米粉,他總要來一句「不要肉,多放豆子」。天長日久,老酒鬼在全街出了名。他一邊喝三花、一邊吃米粉,「滋」地一聲,一口酒下肚;又是「滋」地一聲,一根米粉進嘴。吃一碗米粉,喝四兩三花,一個月下來,工資就這樣花光了。老婆仔女恨得他要命,他死時桂林才剛開始興火葬,人們的觀念都還沒轉過來,他的家人卻二話沒講就拿他去燒,留下一段桂林板路口頭傳。 桂林人吃米粉就象是北方人吃麵食一樣,天天都吃,且只重味道,不記店面的大小與裝飾,越是老店,生意越好。桂林街頭,時時可見穿著入時的小姐和一身筆挺西裝的男士,等不著座位,就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站著就食,全心品味米粉,絲毫不覺難堪。據說前些年美國的快餐大姐大麥當勞放棄桂林市場的原因就是認為桂林米粉這一中式快餐已經占據了桂林快餐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了,而且價格便宜,每碗壹元伍角至貳元,任憑唐那老兄橫掃中國大江南北重鎮,百般紅火,但也實難與桂林米粉抗衡,故擇徑前往他方.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