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和房子的故事
① 我為爺爺奶奶講一個故事作文
我為爺爺奶奶講一個故事
今天中午,我讀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會飛的房子》。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奶奶一直住在美麗的鄉下,每天都有人陪她說話,她覺得很快樂,可是現在奶奶年紀大了,婷婷的爸爸媽媽就把她接到了城裡來住。
婷婷的家住在樓上,奶奶覺得婷婷的家就象小盒子一樣,覺得自己就象小鳥在籠子里一樣,很沒意思。爸爸媽媽去上班了,婷婷去上幼兒園了,奶奶自己在家,好悶得慌,她想種花,可是高樓把陽光擋住了,沒有陽光花兒活不了,她想養只貓,又怕喵喵的貓叫吵得全家睡不著。
奶奶很悶,她想回鄉下老家了,婷婷就給奶奶講了許多故事,還說:「我去幼兒園了,您就把我講的故事將給布娃娃聽,這樣就不會孤單了。」奶奶最喜歡聽婷婷講的《會飛的房子》這個故事,她想:讓這個小盒子房子飛到鄉下老家去,結果,小盒子房子真的飛到了有樹林有草地,有野花,有小豬、小貓、小狗、小雞的鄉下老家,大家都跑來跟奶奶說話聊天,奶奶好高興呀。
太陽快下山了,小盒子又飛了回去,爸爸媽媽下班回來了,婷婷也從幼兒園回來了,大家邊吃邊說話,吃了一頓快樂的晚餐。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在老家也有一座帶了一個大院子的平房,聽爺爺奶奶說,院子里種著棗樹、石榴樹,養著狗,養著小兔子,地里還種著蒜、青菜、西紅柿,可好玩了!爺爺奶奶很喜歡在老家住著,因為他們說那裡空氣好,在那裡住著特別舒服,夏天的時候特別涼快。以前,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爺爺奶奶經常在老家住著。
可是,自從我上學了以後,為了照顧我,他們就從老家回來了。他們天天給我做飯,接送我放學、上學,陪我玩,可辛苦了! 我每天去上學,爺爺奶奶就呆在家裡,晚上,媽媽回來,我就跟媽媽一起練琴,寫博客,星期六爸爸回來了,我就跟爸爸玩,現在想想,我陪爺爺奶奶的時間真是太少了!他們肯定也悶壞了,心裡肯定會很難過吧!如果我家的房子也會飛就好了,我上學的時候爺爺奶奶飛回老家玩一玩,我放了學再飛回來。
② 魯迅一生的經歷
魯迅的經理主要分成三個階段:
一、早年經歷
1881年9月25日(中國農歷八月初三),魯迅出生在中國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府城內東昌坊口(今屬紹興市越城區)的一個書香門第,名為周樟壽。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在北京任官員。魯迅與周恩來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父親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親魯瑞。
11歲就讀於家鄉紹興的壽鏡吾開設的私塾三味書屋。1893年(光緒十九年),祖父周福清因為科舉舞弊案而被革職下獄,魯迅兄弟則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難。
周福清被判「斬監候」入獄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須花費大筆資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家道開始衰落,同時其父親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家庭的變故對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二、求學時期
在當時,一般的讀書人走的是三條道路:一條是讀書作官的道路 。當不上官的還可以去當某一個官僚的「幕友」(俗稱「師爺」),倘若前兩條道路都走不通,還可以去經商。魯迅走的則是為當時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條道路:進「洋學堂」。這在當時的中國,是被一般人視為「把靈魂賣給洋鬼子」的下賤勾當。
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著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這兩所學校都是洋務派為了富國強兵而興辦的,其中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
期間,魯迅閱讀了外國文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開拓了視野。特別是嚴復翻譯的英國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論》,更給予魯迅以深刻的影響。《天演論》是介紹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的一部著作,這使魯迅認識到現實世界並不是和諧完美的,而是充滿了激烈的競爭。
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強的精神。不能甘受命運的擺布,不能任憑強者欺凌。魯迅先生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
1902年,他 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他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
三、棄醫從文
魯迅先生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視。
有一次,一場電影中,魯迅看到眾多的「體格強壯,神情麻木」的中國人,在淡然地圍觀被當作俄國偵探處死的同胞。魯迅受到極大的打擊,這時他已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
於是他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於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它的病根何在?
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奠定了他後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在日本留學期間,魯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不但為當時大多數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響應。
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
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並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後的現實,社會的混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
五四運動之後,他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出來。在那時,他已經在教育部任職,並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四、革命時期
1926年8月,魯迅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抗議三·一八慘案,被北洋政府通緝(註:魯迅並沒有被通緝,這里《而已集·大衍發微》有錯),於是南下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數月後,1927年1月16日,46歲的魯迅離開廈門,18日抵達廣州,19日晨在孫伏園、許廣平的陪伴下「移入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
1927年10月,魯迅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到達上海,上海教育界聽說魯迅來了,紛紛請魯迅去演講,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1930年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會」。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魯迅離寓避難。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
1933年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行委員。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這個時候也有魯迅將被暗殺的傳聞,有人勸魯迅少露面,魯迅聽了,不以為然,出門不帶門鑰匙,以示決絕。
五、晚年病逝
魯迅在1936年10月,因積勞成疾逝世於上海,上萬名上海民眾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鮮紅的旗幟,上面寫著「民族魂」三個大字,後遭到破壞,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至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2)爺爺和房子的故事擴展閱讀
毛澤東曾說過,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
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③ 《到底誰是鬼》,一道流傳已久的恐怖推理題
首先,這個故事是以那個女的為主角來寫的,鏡頭在她身上一直沒有離開過,所以她根本沒有時間死,她不是鬼。
其次,那6個人,他們說第二天發生了雪崩,卻只死了一個人。我們知道登山隊都是集體活動的,雪崩范圍很大,不可能只死一個人。如果真的是很小的雪崩,范圍小到只能壓死一個人,那麼一定埋得不深,他們完全可以把死的人挖出來並送回營地,但是他們卻在7天後才回來,可見在說謊。
再次,那個男朋友,我們知道雪崩發生地和女朋友所在的營地只有一天路程,如果他沒死,那麼為什麼不馬上回來?一個隊伍中的人除了他全部死光,他有可能繼續去登山而不返回嗎?所以他也在說謊。
推理到這里便出現了新的疑問,既然一起死的,干嗎不一起回來?需要注意的是,男朋友回來的時候全身是血,遇到雪崩的話會直接埋到雪裡,怎麼會全身是血?除非,他不是死於雪崩,而是死於謀殺!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第二天是那6個人合夥把那個男朋友殺掉了,然後意外發生了,6個人被雪崩壓死。於是他們已不是一夥的了,自然不會一起回來。
那個女的認為死去後的男友不會害她,那麼男友拉著她跑開那6個人就是因為,那6個人不僅是鬼,還是殺人兇手。他之所以說自己還活著,一是為了不要嚇到女友,二是為了讓女友相信他,如果說自己是鬼,女朋友對他的話有所懷疑而回去那6個人那裡,會更危險!
④ 怎麼評價電影《春嬌與志明》
這部電影吐露的是一些人的人性,生活中的他們,因為性格問題分開,而後各自回開始新的生活;但命運讓她們答糾纏不清,雖然彼此面前都有一個男女朋友般的人存在,但是她們心裡卻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慾望。
他們在一起的契機是因為當時的香港政府實行了公共場所禁煙的條例,寫字樓里的高級白領還是小飯館的點菜小妹都到小巷的垃圾桶前吸煙,給了陌生男女們互相認識接觸的機會,愛情就這樣產生。
(4)爺爺和房子的故事擴展閱讀
電影簡介
這部電影里愛情的發生或者結束都是很順其自然的事情。春嬌和前男友在一起5年,分手的時候也只是請了半天假去同居的房子里把自己的行李拿走,而且行李還只有一點點。
和男朋友分手的原因也很簡單,喜歡上了志明,喜歡跟志明在一起,所以就在一起了。或許,這就是港女精神的一部分體現吧,愛或不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拖泥帶水。
⑤ 美國幾年前有一部動畫片電影 講的是一個喪偶的老爺爺和一個小學生用氣球讓房子飛起來的故事 這部電
飛屋環游記
⑥ 宮崎駿有一部老爺爺與小孩帶著房子歷險的故事是哪一部電影
那不是宮崎駿的作品,宮崎駿是吉卜力
這個是皮克斯的動畫電影《飛屋環游記》
有圖有真相求採納
⑦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400
們也寫過,也講過,不過偶寫的很爛
老照片的故事 有多久沒翻開那本相冊了呢?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撣去封面那層淺淺的灰,翻開,是記憶里揚抑的色彩。老舊的照片上,浮動著歲月的痕跡。從那些泛黃的相冊頁里,飄出一縷縷七年前的笑聲,十年前暖金色的陽光,白駒過隙般的光陰,陳舊的味道。 看這一張老照片。上面那個頭發沒幾根,眼睛深黑色,穿著一件白色蓬紗裙的小丫頭真的是我嗎?照片上的我,置身於還未改建的體育場里。盡管穿著一件及膝的裙子,調皮好動的我卻還是很不顧「淑女形象」地用胖胖的手指抓住體育場里那銹跡斑斑的雙杠,做了不太標準的「引體向上」,兩條腿看起來像是在空中亂蹬著。看著這張照片,幼年時期的細碎片段輕松地被抖落了出來。記得爸爸跟我說過,在我小時候,因為家附近就是體育場,所以父母經常帶我去體育場玩。體育場里有很多健身器材,偏偏我是個「穿著裙子學投籃」的假小子,一到體育場便圍著那些個頭比我高的體育器材爬上爬下。那時,父母總會在一邊靜靜地看著,時不時抓住幾個鏡頭,舉著相機「咔嚓」來個特寫。數數看,一張,兩張,三張……相冊里有很多照片都是有關幼年時,體育場里種下的歡聲笑語。想一想,那時的我,不過也就五、六歲吧! 指尖撥動一頁頁,思緒穿梭在一段段的時光里,那熟悉的笑容挑起記憶的點滴瞬間聚成汪洋。老照片上的爸爸坐在椅子上閑適地看書;老照片上的媽媽,坐在冬日陽光籠罩下公園麥金色的草坪上;老照片上的我,穿著一身粉紅在海邊無憂無慮地嬉戲……每一張老照片,就是一份見證,見證日升月落、斗轉星移中,那不變的記憶溫暖
老照片的故事
時光匆匆,彈指間,我已經從一個愛哭鼻子的小女孩,變成一個擁有理想懂得把晶瑩的淚珠藏抑在深處的女生,成長的過程中,流逝的只是時光嗎?
翻開那本塵封已久的相冊,任思緒流動其中,我終於明白,流逝的最多的則是兒時如歌的歲月。
不經意,我的目光觸到這一張照片,這是一張極其出眾,對於我來說非常珍貴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我和姐姐把手一其伸向蔚藍的上空,迎接那一顆耀眼的滑動的煙火。
記得,那是春節的時候。由於爸爸工作的需要,我們要離開故鄉,離開爺爺奶奶。小時任性的我,一想到要與夥伴們分別,就躲在小屋裡哭個不停,就連春節也是悶悶不樂的。爺爺奶奶明白這將是在故鄉的最後一個春節,為了讓家庭氣氛活躍,鼓勵爸爸買來煙花。爺爺竟然唱起了多年來一直沒唱過的京劇。
我不明白,離別的時刻,為何這般熱鬧。
爺爺奶奶千叮萬囑,希望我和姐姐勤奮努力,給家人爭光,還送我們每人一首小詩。
爸爸放起了煙火,望著那空中盪漾的迷人的星火,我和姐姐興奮的把手迎向天空。就在那一刻,相機留下了這永恆的美麗瞬間。
就在我們回過頭的一剎那,我驚呆了,全家人齊刷刷的站在那裡看著我們,就這樣注視著,沉默的空氣也忍不住變成了雪花翩翩飛舞。
從家人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那股暖暖的愛的河流;那條長長的情的絲帶;那個硬硬的岩石般的希望。
誠然,歲月如歌而過,但兒時就已埋下的真情與希望卻還存在;縱然,海枯石爛,那深情的目光將永遠是我前進的動力。
這張乘載希望的照片不僅記下了我兒時的笑臉,還記下了故鄉燦爛的夜空。
老照片的故事
當我翻開家裡的多本影集時,一幕幕令人難以忘懷的往事便呈現在我的眼前。忽然眼前一亮,一張老照片將我的思緒引向那個快樂的時段。
照片上的我那時大概三歲。胖嘟嘟的身上帶著一個紅肚兜,小手和臉上滿是香噴噴、白花花的奶油,一對牛角辮俏皮的扎在頭上,雙眼散發著歡快的光芒。身前的桌子上擺著一個大蛋糕,上面赫然寫著「甜甜生日快樂」六個大字。哈,我在過生日吶!
至於為什麼滿臉奶油,就聽我細細道來:那天,媽媽本來要給我買一個小的蛋糕,可我不幹,正在鬧別扭的時候,舅舅送來了我喜歡的大蛋糕!我興奮地圍著它左看看,右瞧瞧,並竭力想把它抱起來,正當我想親它一口的時候,爸爸趁我不備,一下子把我的頭摁進了大蛋糕的奶油里,媽媽馬上給我拍下了這個特寫鏡頭。
一張老照片雖然不值錢,但它卻保留下了你人生中難忘的一幕。當你若干年後,再看到這張照片,說不定會驚訝的說:「咦,這就是我嗎?」
照片的故事
「相冊」這個東西,我想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對嗎?那裡面記載了我們許多童年的趣事,也記載一些痛苦的事。但不論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有趣的……那些照片都是值得我們去回憶的,雖然並不十分的甜美。
在我的相冊里,也同樣記載了我一個個鮮為人知的事。然而,在許多的相片中,最令我難忘的還是一張爸爸的同事幫我照的一張相片,當時我才五歲。一看到這張照片,那一天發生的事又清晰地出現在了眼前……
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早上,我早早地起來了,起來時肚子有點痛,媽媽見我起來了,便叫我去洗漱,一會兒,我從洗手間里出來了,一看到桌上的飯菜,頓失胃口。媽媽叫我吃早飯,我說沒胃口吃,但媽媽硬逼著我吃,因為她怕我再鬧出胃病來!我硬著頭皮坐下來吃了幾口,又放下碗筷,走出門去。
爸爸這時端著我的早飯走了出來,叫我吃,我不吃,他發火了,罵了我兩句。我賭著氣含了一口飯在嘴裡。
恰恰在這時,蔡總務來了,他剛好帶著相機。看見我跟爸爸耍小脾氣,便逗著我說:「周大小姐發脾氣,這可是一個好景觀啊!拍下來做一個紀念吧!」蔡總務這句話可把我給惹急了,眼裡的「金豆豆」便很不爭氣的掉了下來。
「咔嚓」,一聲快門聲,把我那十分狼狽的樣子拍了下來。
第二天,蔡總務把照片洗了出來,我便把這張照片放進了我永久珍藏的相冊里。
現在我是一個大人了,我長大了!
老照片的故事
在我的相冊里,有一張珍貴的全家福。全家福對同學們來說一定是很普通,但對我而言,卻珍貴無比,僅此一張啊!
我爸爸是個大忙人,經常出差,不在家。什麼滿月酒、什麼家庭聚會通通缺席,偶爾在家吃頓飯,但那頓飯一定會很忙。因為總會有電話聲在響,那鈴聲讓人偷討厭,甚至不舒服。有時候,我會覺得爸爸不在家,吃飯會更安靜些。
在我外公的「六十歲大壽」的宴會中,爸爸居然出席了。但我以為也和在家吃飯一樣,那鈴聲會像鬼般地纏住爸爸,但出人意料的是:爸爸把手機關了。爸爸、媽媽和我在宴會上,都笑得如怒放的花朵般美麗,彩虹般多姿多彩。在吃飯前夕,我特意叫外公為我照相,我我們一家三口拍下幸福的時刻、美麗的瞬間。在那張照片中,我們三人的笑容不是虛情假意,而是每個笑容都是那麼天真無邪啊!我還特意把那張照片拿去過放大呢。
每當我想起爸爸是,只要拿出照片,腦海中就會出現那個畫面,心中就會感受到父親在我身邊。
此時此刻,我不再覺得那鈴聲是鬼,而覺得那鈴聲是那樣的悅耳、動聽,因為他證明了我爸爸十分能幹,我為此而自豪、驕傲!
老照片的故事
這張照片是女兒小學二年級時在家裡拍照的,那時候,我家住旱樓,而且在五層樓住,房間有些返潮,牆壁上會有許多霉變的黑斑,玻璃窗戶上有一塊玻璃壞了兩年都不換,就拿一張掛歷紙糊上湊合過日子。沒辦法,都忙啊。
寫字台上那個雙卡收錄機是家裡的一大件呢,400多元買的。我在一個商場門口的走私人那裡花10元錢買來鄧麗君的歌曲磁帶,偷偷的在家裡聽,因為當時那個年代是被禁止的。可是喜歡聽啊。
一天,女兒放學回家就說:「媽媽。老師留作文了,可是我不會寫咋辦啊?」我問她什麼題目。他說:「沒有命題,就是讓我們寫一種花」
看到女兒苦思苦想也寫不出來,我就啟發她說:「琳琳,你看咱家窗檯上那盆花好看不?」「好看,紅紅的花朵」女兒在欣賞那盆石榴花。
於是我接著問她:「那盆花來咱家幾年了?」「好幾年了,記不得了」
我又問她:「那盆花是誰給咱家的呀?」「隔壁王奶奶啊」
我又繼續問女兒:「媽媽每天是怎樣給花澆水,那花剛來的時候什麼樣子?後來又變成什麼樣子了」當我說到此,女兒就興奮得說:「媽媽,我想好了,就寫這盆石榴花!」
過了兩天,女兒放學回家一副驕傲的樣子告訴我說:「媽媽,我們高老師今天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了我的作文《我家的石榴花》」把我給飄(表)揚了。
看到女兒高興的樣子,我對她說:「寫作文其實不難,只要你經常注意觀察身邊的小事,多寫日記和多讀書,你就會有靈感」
那時,我家有個湯姆牌子的相機,那天,老公就給我們母女留下了這張有些「做作」的照片。盡管有些做作的成分,但是,輔導女兒寫作文是真實的。每當看到這張照片,就會讓我感慨萬千……
老照片的故事
這是我與姑姑斷絕母女親情的那一刻拍下的。
小時候我從姑姑家長大,那裡有親愛的爺爺奶奶,鄰居家有可愛的小姐姐有慈祥的「爸爸媽媽」,有哥哥姐姐……在那時我是一個「快樂的小天使」。
天有不測風雲,在我兩歲的時候,我媽媽突然改變了主意,向姑姑要回我,在那時,爺爺奶奶哭了,「爸爸媽媽」哭了,鄰居家的小姐姐也哭了,我哭了,就連一向不同情我的老天爺也哭了—那天下起了雨。
但我媽媽似乎並不同情這一切,它還是要回了我,從此,我姑姑成了一個淚人,也就是從那時起,我變了,變成了一個脾氣暴躁的女孩。
媽媽要回我後的幾天(也就是一個星期)後,我姑姑再次來到我家,對我媽媽說:「他爺爺奶奶想她了,讓我把她接回去住幾天吧。」媽媽沒有同意,也許是因為他怕再次失去我吧!
當我們吃飯時,姑姑偷偷地把我抱到了自行車上向家中駛去,在路上,我說:「媽快走,俺娘追上來了。」這使姑姑哭笑不得。
但不到幾分鍾,我媽媽趕了上來……
媽媽,你為何把我要回,你為何去傷害一個好好家庭呢?
我好嚮往以前的生活。
以上的改改人稱,就行了
一張老照片的故事
9月17日晚,杭州樓外樓二樓豪華宴會廳內燈火輝煌,歡聲笑語不絕。當樓外樓菜館董事長沈關忠從日本客人手中接過「回娘家」的樓外樓歷史老照片時激動不已,感慨萬千:「正是這位擁有無數讀者,在近代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日本著名作家在86年前到過樓外樓,寫過樓外樓,使當年及今天的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樓外樓。」
這位日本著名作家就是芥川龍之介。那是1921年5月,正是西湖綠肥紅瘦時節。時年29歲的芥川龍之介作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的海外特派員來中國旅遊。在記者田村孜郎的陪同下他來到杭州,乘坐畫舫游覽西湖,觀賞西湖的迷人景色。然後在船老大的推薦下,來到坐落於孤山南麓的樓外樓菜館用午餐。田村孜郎為他拍了照片。這照片後來收藏在日本近代文學館中。
在杭州期間,芥川龍之介盡情地參觀游覽了廣化寺、俞樓、蘇小小墓、岳王廟等西湖風景名勝,並把自己的觀感以游記的形式連載於《大阪每日新聞》的《江南遊記》中。在《江南遊記》中用六個篇幅記述了在西湖的游覽,其中一章便是樓外樓享用午餐的情形。他在文中這樣寫道:
「那裡的槐樹與梧桐的樹蔭下,有家打著『樓外樓』旗幟的餐館……我們的桌子,擺放在枝葉繁茂的槐樹下。腳下不遠處便是波光粼粼的西湖。湖水不停地盪漾著,在岸邊的石縫中盪著輕柔的聲響。水邊有三個穿著藍色衣服的中國人,一個在沖洗一隻拔光了毛的雞,一個在洗著舊棉衣,一個則在稍遠的柳蔭下悠然垂釣。忽然,他將釣竿高高舉起,線端一條鯽魚在空中活蹦亂跳。這番情景在春光中讓人頗感閑適之趣……」
樓外樓的歷史老照片不僅為這些優美文字提供了印證,而且填補了樓外樓早期圖片資料的空缺,同時也見證了樓外樓名店與海內外人士之間結成的深厚歷史淵源。樓外樓當家人表示,這珍貴的歷史照片,對於正籌備明年160年周年店慶的樓外樓來說是一份最珍貴的禮物,我們將把它作為樓外樓最早的歷史圖像資料載入紀念冊。(
http://www..com/s?kw=&sc=web&cl=3&tn=sitehao123&ct=0&rn=&lm=&ie=gb2312&rs2=&myselectvalue=&f=&pv=&z=&from=&word=%D2%BB%D5%C5%C0%CF%D5%D5%C6%AC%B5%C4%B9%CA%CA%C2
一張老照片的故事
古老的照片煤制油黑白兩色,但它能記錄下以前瞬間的幸福和憂慮,它經過歲月的沖洗只有,邊角旮旯兒已泛黃,但這古老的紅的,這深沉的黃色,卻將這一刻保留了下來,是它成為永恆……
在我家的雜物堆里,有一個箱子,是個塵封了很久的一個老箱子,上面蓋著厚厚的灰塵,在時光的偷襲之下,顯得格外脆弱不堪。某個周末,我閑著沒事,准備打開那個沉睡以久的箱子。撣去上面的灰塵,箱子干好裂開一條縫,好像在沖我笑,可是沒想到盡然是「笑裡藏刀」,我「啊」的一聲叫了起來,「元兇」是一隻蜘蛛,要知道,我最怕蜘蛛了。我它處理掉之後,一張張黑白老照片使我眼前一亮,出於好奇,我將這些照片整整齊齊排好,並挑出了一張我最喜歡的,照片裡面並排站著兩個年輕女子,她們是誰?這個疑問倏地閃過我的大腦。我突然發現站在右邊的哪一個和我外婆好像。照片理的她將兩條粗粗的辮子盤在帽子理,睜著大大的眼睛,好像在盼望什麼,嘴角略有弧度,穿著當時流行的軍裝,手裡還拽著一本小冊子,看起來精神抖擻……我不禁莞爾,可一瞬間,又有另一種感覺直奔我的心窩,讓我有了一絲寒意,從照片裡面兩個人微微上揚的嘴角和明亮的眼神里,有流露出一種憂郁、一種惆悵,一種意想不到的辛酸。我不禁自問:怎麼會這樣呢?也許,我太敏感了吧。
心裡的不解壓抑了我很久,我認為,這張照片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影響較大的故事發生。在細看照片,只發現照片上留著68。2。4的時間,我並沒有看出別的什麼來。為了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我特地去問了外婆。當時,外婆正在做飯,看了看我手中的照片,有看了看我,緩緩地放下手中的活兒,親切地說:「那個時期正是十年浩劫的起始時候,那時的農民不種地,學生不讀書,工人不工作,所有的知識分子還要被拉去遊街,全中國正處於最黑暗的時期文化發展幾乎在原地踏步……」外婆說完後,抬起頭,從窗外凝視著遠方,眼睛裡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十年浩劫,當時的生活就如這張黑白照片吧——無色無味。俗話說的好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精神的食糧」拒絕知識,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啊!知識造就一切,這十年浩劫,它耽誤的不止是文化的發展,更多的是耽誤了老一輩學習中國文化的寶貴時間啊!
值得慶幸的是,那段漆黑的時光已經過去,那我是不是應該好好讀書?是不是應該把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做得更仔細、更精緻、更加一絲不苟呢?那段歲月不會重演,但是它卻留給我了新的體會、新的了解,這些都源於這張老照片,源於那無色彩的世界……
老照片的故事
時光匆匆,彈指間,我已經從一個愛哭鼻子的小女孩,變成一個擁有理想懂得把晶瑩的淚珠藏抑在深處的女生,成長的過程中,流逝的只是時光嗎?
翻開那本塵封已久的相冊,任思緒流動其中,我終於明白,流逝的最多的則是兒時如歌的歲月。
不經意,我的目光觸到這一張照片,這是一張極其出眾,對於我來說非常珍貴的老照片。照片中的我和姐姐把手一其伸向蔚藍的上空,迎接那一顆耀眼的滑動的煙火。
記得,那是春節的時候。由於爸爸工作的需要,我們要離開故鄉,離開爺爺奶奶。小時任性的我,一想到要與夥伴們分別,就躲在小屋裡哭個不停,就連春節也是悶悶不樂的。爺爺奶奶明白這將是在故鄉的最後一個春節,為了讓家庭氣氛活躍,鼓勵爸爸買來煙花。爺爺竟然唱起了多年來一直沒唱過的京劇。
我不明白,離別的時刻,為何這般熱鬧。
爺爺奶奶千叮萬囑,希望我和姐姐勤奮努力,給家人爭光,還送我們每人一首小詩。
爸爸放起了煙火,望著那空中盪漾的迷人的星火,我和姐姐興奮的把手迎向天空。就在那一刻,相機留下了這永恆的美麗瞬間。
就在我們回過頭的一剎那,我驚呆了,全家人齊刷刷的站在那裡看著我們,就這樣注視著,沉默的空氣也忍不住變成了雪花翩翩飛舞。
從家人的目光里,我似乎看到了那股暖暖的愛的河流;那條長長的情的絲帶;那個硬硬的岩石般的希望。
誠然,歲月如歌而過,但兒時就已埋下的真情與希望卻還存在;縱然,海枯石爛,那深情的目光將永遠是我前進的動力。
這張乘載希望的照片不僅記下了我兒時的笑臉,還記下了故鄉燦爛的夜空。
老照片的故事
當我翻開家裡的多本影集時,一幕幕令人難以忘懷的往事便呈現在我的眼前。忽然眼前一亮,一張老照片將我的思緒引向那個快樂的時段。
照片上的我那時大概三歲。胖嘟嘟的身上帶著一個紅肚兜,小手和臉上滿是香噴噴、白花花的奶油,一對牛角辮俏皮的扎在頭上,雙眼散發著歡快的光芒。身前的桌子上擺著一個大蛋糕,上面赫然寫著「甜甜生日快樂」六個大字。哈,我在過生日吶!
至於為什麼滿臉奶油,就聽我細細道來:那天,媽媽本來要給我買一個小的蛋糕,可我不幹,正在鬧別扭的時候,舅舅送來了我喜歡的大蛋糕!我興奮地圍著它左看看,右瞧瞧,並竭力想把它抱起來,正當我想親它一口的時候,爸爸趁我不備,一下子把我的頭摁進了大蛋糕的奶油里,媽媽馬上給我拍下了這個特寫鏡頭。
一張老照片雖然不值錢,但它卻保留下了你人生中難忘的一幕。當你若干年後,再看到這張照片,說不定會驚訝的說:「咦,這就是我嗎?」
照片的故事
「相冊」這個東西,我想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對嗎?那裡面記載了我們許多童年的趣事,也記載一些痛苦的事。但不論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有趣的……那些照片都是值得我們去回憶的,雖然並不十分的甜美。
在我的相冊里,也同樣記載了我一個個鮮為人知的事。然而,在許多的相片中,最令我難忘的還是一張爸爸的同事幫我照的一張相片,當時我才五歲。一看到這張照片,那一天發生的事又清晰地出現在了眼前……
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早上,我早早地起來了,起來時肚子有點痛,媽媽見我起來了,便叫我去洗漱,一會兒,我從洗手間里出來了,一看到桌上的飯菜,頓失胃口。媽媽叫我吃早飯,我說沒胃口吃,但媽媽硬逼著我吃,因為她怕我再鬧出胃病來!我硬著頭皮坐下來吃了幾口,又放下碗筷,走出門去。
爸爸這時端著我的早飯走了出來,叫我吃,我不吃,他發火了,罵了我兩句。我賭著氣含了一口飯在嘴裡。
恰恰在這時,蔡總務來了,他剛好帶著相機。看見我跟爸爸耍小脾氣,便逗著我說:「周大小姐發脾氣,這可是一個好景觀啊!拍下來做一個紀念吧!」蔡總務這句話可把我給惹急了,眼裡的「金豆豆」便很不爭氣的掉了下來。
「咔嚓」,一聲快門聲,把我那十分狼狽的樣子拍了下來。
第二天,蔡總務把照片洗了出來,我便把這張照片放進了我永久珍藏的相冊里。
現在我是一個大人了,我長大了!
老照片的故事
在我的相冊里,有一張珍貴的全家福。全家福對同學們來說一定是很普通,但對我而言,卻珍貴無比,僅此一張啊!
我爸爸是個大忙人,經常出差,不在家。什麼滿月酒、什麼家庭聚會通通缺席,偶爾在家吃頓飯,但那頓飯一定會很忙。因為總會有電話聲在響,那鈴聲讓人偷討厭,甚至不舒服。有時候,我會覺得爸爸不在家,吃飯會更安靜些。
在我外公的「六十歲大壽」的宴會中,爸爸居然出席了。但我以為也和在家吃飯一樣,那鈴聲會像鬼般地纏住爸爸,但出人意料的是:爸爸把手機關了。爸爸、媽媽和我在宴會上,都笑得如怒放的花朵般美麗,彩虹般多姿多彩。在吃飯前夕,我特意叫外公為我照相,我我們一家三口拍下幸福的時刻、美麗的瞬間。在那張照片中,我們三人的笑容不是虛情假意,而是每個笑容都是那麼天真無邪啊!我還特意把那張照片拿去過放大呢。
每當我想起爸爸是,只要拿出照片,腦海中就會出現那個畫面,心中就會感受到父親在我身邊。
此時此刻,我不再覺得那鈴聲是鬼,而覺得那鈴聲是那樣的悅耳、動聽,因為他證明了我爸爸十分能幹,我為此而自豪、驕傲!
老照片的故事
這張照片是女兒小學二年級時在家裡拍照的,那時候,我家住旱樓,而且在五層樓住,房間有些返潮,牆壁上會有許多霉變的黑斑,玻璃窗戶上有一塊玻璃壞了兩年都不換,就拿一張掛歷紙糊上湊合過日子。沒辦法,都忙啊。
寫字台上那個雙卡收錄機是家裡的一大件呢,400多元買的。我在一個商場門口的走私人那裡花10元錢買來鄧麗君的歌曲磁帶,偷偷的在家裡聽,因為當時那個年代是被禁止的。可是喜歡聽啊。
一天,女兒放學回家就說:「媽媽。老師留作文了,可是我不會寫咋辦啊?」我問她什麼題目。他說:「沒有命題,就是讓我們寫一種花」
看到女兒苦思苦想也寫不出來,我就啟發她說:「琳琳,你看咱家窗檯上那盆花好看不?」「好看,紅紅的花朵」女兒在欣賞那盆石榴花。
於是我接著問她:「那盆花來咱家幾年了?」「好幾年了,記不得了」
我又問她:「那盆花是誰給咱家的呀?」「隔壁王奶奶啊」
我又繼續問女兒:「媽媽每天是怎樣給花澆水,那花剛來的時候什麼樣子?後來又變成什麼樣子了」當我說到此,女兒就興奮得說:「媽媽,我想好了,就寫這盆石榴花!」
過了兩天,女兒放學回家一副驕傲的樣子告訴我說:「媽媽,我們高老師今天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了我的作文《我家的石榴花》」把我給飄(表)揚了。
看到女兒高興的樣子,我對她說:「寫作文其實不難,只要你經常注意觀察身邊的小事,多寫日記和多讀書,你就會有靈感」
那時,我家有個湯姆牌子的相機,那天,老公就給我們母女留下了這張有些「做作」的照片。盡管有些做作的成分,但是,輔導女兒寫作文是真實的。每當看到這張照片,就會讓我感慨萬千……
老照片的故事
這是我與姑姑斷絕母女親情的那一刻拍下的。
小時候我從姑姑家長大,那裡有親愛的爺爺奶奶,鄰居家有可愛的小姐姐有慈祥的「爸爸媽媽」,有哥哥姐姐……在那時我是一個「快樂的小天使」。
天有不測風雲,在我兩歲的時候,我媽媽突然改變了主意,向姑姑要回我,在那時,爺爺奶奶哭了,「爸爸媽媽」哭了,鄰居家的小姐姐也哭了,我哭了,就連一向不同情我的老天爺也哭了—那天下起了雨。
但我媽媽似乎並不同情這一切,它還是要回了我,從此,我姑姑成了一個淚人,也就是從那時起,我變了,變成了一個脾氣暴躁的女孩。
媽媽要回我後的幾天(也就是一個星期)後,我姑姑再次來到我家,對我媽媽說:「他爺爺奶奶想她了,讓我把她接回去住幾天吧。」媽媽沒有同意,也許是因為他怕再次失去我吧!
當我們吃飯時,姑姑偷偷地把我抱到了自行車上向家中駛去,在路上,我說:「媽快走,俺娘追上來了。」這使姑姑哭笑不得。
但不到幾分鍾,我媽媽趕了上來……
媽媽,你為何把我要回,你為何去傷害一個好好家庭呢?
我好嚮往以前的生活。
⑧ 謎語和燈謎
我國的謎語,在古代稱為叟(音sou,隱藏、藏匿之意)辭、隱語、燈虎、春燈、燈謎等等。謎語在我國起源很早,據南朝著名文學理論家劉勰的《文心雕龍》「諧隱」篇說:「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周密的《齊東野語》中也說:「古之所謂叟辭,即今之隱語,而俗所謂謎。」「叟辭」在《國語晉語五》里就有記載,說:「有秦客叟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韋昭注曰:「叟,隱也,謂以隱伏譎詭之言問於朝也。」說明在古代就把謎語用到外交斗爭中去了。其實,在夏、商、周時,已有隱語出現,如見於《周易》「歸妹」上六的商代短謠「女承筐」,可算是我國謎語的最早記錄之一:
女承筐,無實,士封羊,無血。
猜謎(俗稱打燈謎)活動,在我國有著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不論古今,不分 南北,不論男女老幼,不分貧富貴賤,幾乎都有大量的猜謎愛好者。著名小說《紅樓夢》,還有專門描寫賈府老小猜燈謎的生動篇章,足見猜謎活動對我國人民生活影響之大。確實,我國人民創造的謎語浩如煙海,有些謎語雖然也打上了剝削階級的思想烙印,但多數是健康的。謎語的內容十分廣泛,格式多樣,色彩繽紛,引人入勝。尤其是勞動人民創作的民間謎語,大都採用詩歌形式,不僅啟人思索、饒有情趣,而且有一定的文學價值,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歷來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例如,有這樣一個民間謎語:
在娘家青枝綠葉,到婆家面黃肌瘦,不提起倒也罷了,一提起淚灑江河。
這分明是一首愛憎分明、感情深摯的好詩,探訴了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摧殘與迫害。但又是一則形象生動的謎語,打一物,謎底是「船篙」,十分貼切准確。像這樣的謎語,既有很好的思想意義,又能引導人們去思考猜想,藝術水平也是高的,堪稱謎語中的珍品。
二、謎面、謎目和謎底
一條謎語包括謎面、謎目和謎底三個部分。
謎面是謎語的喻體,又叫「表」。它是巧妙隱喻著謎底(本體)的單字、多字、成語、古今詩詞文句或作者自擬的句子,也可以是圖形或其他符號與公式,但多數採用短謠、韻語或詩詞句子形式。
謎目,是指謎面要求猜射的事物的范圍,一般以「打一某某」來標志。如果不規定猜射的范圍,猜謎者無所適從,難以猜測。
謎底是指謎面指出的實際要猜射的事物,即謎語的本體和「里」。猜謎者要通過謎面規定的范圍內,找出它所指的實際事物,達到猜中的目的。因此,猜謎是一項有助於提高智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業余文化娛樂活動。猜謎的人,要有廣博的知識、靈活的頭腦和豐富的聯想,才能看破謎面,猜中謎底。
三、謎格及主要謎格的猜法
謎格是謎語的附加條件,即一種特殊的規定,或特定的猜謎公式。用格的謎語,必須要按照此謎格規定的格式去猜,才能猜對,否則就錯了。謎格很多,猜法大不一樣。下面,介紹幾種目前最常用謎格的猜法:
(一)鞦韆格。此格最常用。謎底是兩個字,要倒過來讀,猶如打鞦韆要擺過來倒過去那樣。如「今天」,打一外國名,「今天」就是「本日」,倒過來讀,就是「日本」。
(二)卷簾格。謎底為三個字或三個以上,也是倒過來讀,如同簾子卷上又放下一樣。例如:「三十比九」打一成語,正讀為「差之念一」,倒過來讀就是成語「一念之差」。
(三)徐妃格。謎底兩個字以上,要加同一偏旁,但讀音仍按不加時的兩個字。如「交遊不廣」打一化學葯品名,謎底讀作「朋少」各加一偏旁「石」,變成「硼砂」,即為真謎底。
(四)白頭格。謎底第一字要讀白字,故意做「白字先生」。如「廢品」,打一《水滸》人物名,謎底為「吳用」,「吳」字要讀為白字「無」,即「無用」,就是謎面「廢品」的意思。再如,「油煎豆腐」,打一唐代詩人名,謎底為「李白」,「李」是「里」的白字,油煎豆腐的裡面是白的。
(五)梨花格。屬於諧讀類謎格。如「大海怒潮」,打一電器名,謎底是「揚聲器」,諧讀成「洋生氣」。大海是「洋」,怒是「生氣」。因此,謎面暗示著「洋」在「生氣」。
(六)離合格
離合格字謎是分讀類的離合格。謎底字數為一字或兩字,但必需是合體字,猜時先分讀再連讀。例如:夕陽斜照---曬(日西曬)
(七)粉底格
猜時用斜音字代替,末字要念成白字才扣謎面。例如:東風---西瓜(刮)打一水果
(八)移位體燈覓
是以移動文字筆畫部首的方位為手法使覓底扣迷面。例如:轉機----朵
(九)探驪格
屬於加字類謎格,與一般燈謎不同,只標謎格,而將謎目與謎底容為一體共同來扣謎面。例如:晶---的一節日--重陽。
四、謎語的分類
大致可以分為:字謎、成語、詞語、古詩詞文句、人名、書名、地名、動物、植物、日常用品、影視劇名、中葯名、人體、射覆謎、畫謎、趣味謎、故事謎等等......
五、謎語的猜射方法
(一)會意法
(二)別解法
(三)象形法
(四)增損離合法
(五)排除法
(六)擬人法
六、謎語的特點
(一)趣味性
(二)疑難性
(三)知識性
(四)文學性
七、制謎的方法
制謎不難,但制好謎則不是件容易的事。有道是「好謎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下面是制謎五要素,也可說是品謎五要點。大家作謎猜謎實屬娛樂,有些應時玩笑之作犯忌,也無可厚非。另外標準是人謅的,見仁見智,也很自然。
1.扣合緊切
燈謎乃是利用漢字一字多義特點的文字游戲。好謎要做到字字落實,別解正確。一是要字義准確,如「盼曙光早臨大地」猜外地名「巴黎」,「黎」字意義不清,「黎明」可扣「早晨」,「黎」字典上沒有這個意思。二是要概念清楚,如「末代皇妃」猜「後繼無人」,概念混淆,妃和後並不可互換。三是要防止頭重腳輕,即大概念扣小概念。如「桃李滿天下」猜「花花世界」可以,而用花花」扣「桃李」則說不過去。
2.謎面大方
古人以詩詞成句作面為佳,有點失之過嚴。不過自製謎時謎面必須成文。象「示土」猜「合作社」,「杭改作航」猜「木已成舟」,「專吃金木火」猜「水土不服」不值一評。如「杯酒獻殷勤」猜「曲意逢迎」,扣合不錯,但痕跡過多。謎面改為「接風酒」則大方得多。
3.謎味濃郁
燈謎以「曲」字為第一要義,直解形同問答與解釋,毫無謎味。如「十天跑完長城」猜「一日千里」,「園藝家專長」猜「移花接木」等差強人意。「百年松樹,五月笆蕉」猜「粗枝大葉」非無別解,然謎味無幾。而「魯迅作品」射「山東快書」,「清明時節雨紛紛」射市招「滿漢細點」盡得曲中奧妙。
4.用典不虛
燈謎用典乃是常事,不過要有典實為據,不可生造。如:「沛公如廁未遭害」射「在所難免」用的是「史記」事;「呂子明白衣渡江」猜「矇混過關」用的是三國故事;「桃花潭水深千尺」射「無與倫比」用的是李白的詩,以典實而扣,不失為佳構。而「孟德編劇,景升登台」猜「操作表演」,「張翼德查戶口」猜「飛入尋常百姓家」,扣得不差,典故卻是生造的,不足為取。
5.通俗自然
要避免入魔,魔謎往往生拉硬扯,勉強別扭。如「甚矣吾衰矣」猜「半途而廢」,以「半途」(余)扣「吾」。「投之所好」猜戲曲「送鵝」,用「之」扣「王羲之」。「裁」射詩經「哀哉莫能言」。好謎不以魔道見長,往往謎面顯豁,謎底或曲徑通幽,或奇兵突起,或意態悠然。如:「三十六才子」射「月底西廂」,「金烏玉兔」射「萬古雲霄一羽毛」,「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猜「不知者以為為肉也」,俱神品矣。
謎格知識 [返回] 曹娥格
別名:碑陰格。它的構成方法是用化形衍義得出,謎底每個字都要左右分讀(或上下分讀),以扣合其謎面。例如:天作絲絲道難行,含淚揮手送君行。(打一鳥名:露禽)猜時,謎底應讀作「雨路人離」才扣合謎面。
蝦須格
別名:鴉髻,丫髻。謎格即由形似蝦須而得名。謎底需兩字以上,第一字應左右分開,成為兩字,從而解釋謎面。例如:巾幗英雄傳。(打一魯迅作品:《好的故事》)謎底第一個字拆為「女子」。
解領格
別名:鴛肩格。謎底須四字以上,謎底的第二個字左右分開成兩個字,連上下文讀切合謎面。例如:江淮河漢常作客。(打一成語:四海為家)將第二個字拆為「水每」連上下文為「四水每為家」,切合謎面
回答者:smiles_128 - 江湖少俠 七級 11-30 09:07
我國的謎語,在古代稱為叟(音sou,隱藏、藏匿之意)辭、隱語、燈虎、春燈、燈謎等等。謎語在我國起源很早,據南朝著名文學理論家劉勰的《文心雕龍》「諧隱」篇說:「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子嘲隱,化為謎語。」周密的《齊東野語》中也說:「古之所謂叟辭,即今之隱語,而俗所謂謎。」「叟辭」在《國語晉語五》里就有記載,說:「有秦客叟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韋昭注曰:「叟,隱也,謂以隱伏譎詭之言問於朝也。」說明在古代就把謎語用到外交斗爭中去了。其實,在夏、商、周時,已有隱語出現,如見於《周易》「歸妹」上六的商代短謠「女承筐」,可算是我國謎語的最早記錄之一:
女承筐,無實,士封羊,無血。
它運用傳統謎語常見的「矛盾法」,巧妙地表現了牧場上一對青年牧羊人夫婦剪羊毛的情景,又「回互其辭」,使人不易猜著。秦漢以後,謎語逐漸興盛起來,因猜謎活動多在元宵燈節舉行,稱為「燈謎」。「謎」字由「言」「迷」兩部分組成,意思是迷惑人的言語。有人說「謎」字是南朝文學家鮑照創始的,此說確否,待考。
猜謎(俗稱打燈謎)活動,在我國有著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不論古今,不分 南北,不論男女老幼,不分貧富貴賤,幾乎都有大量的猜謎愛好者。著名小說《紅樓夢》,還有專門描寫賈府老小猜燈謎的生動篇章,足見猜謎活動對我國人民生活影響之大。確實,我國人民創造的謎語浩如煙海,有些謎語雖然也打上了剝削階級的思想烙印,但多數是健康的。謎語的內容十分廣泛,格式多樣,色彩繽紛,引人入勝。尤其是勞動人民創作的民間謎語,大都採用詩歌形式,不僅啟人思索、饒有情趣,而且有一定的文學價值,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歷來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例如,有這樣一個民間謎語:
在娘家青枝綠葉,到婆家面黃肌瘦,不提起倒也罷了,一提起淚灑江河。
這分明是一首愛憎分明、感情深摯的好詩,探訴了封建禮教對婦女的摧殘與迫害。但又是一則形象生動的謎語,打一物,謎底是「船篙」,十分貼切准確。像這樣的謎語,既有很好的思想意義,又能引導人們去思考猜想,藝術水平也是高的,堪稱謎語中的珍品。
二、謎面、謎目和謎底
一條謎語包括謎面、謎目和謎底三個部分。
謎面是謎語的喻體,又叫「表」。它是巧妙隱喻著謎底(本體)的單字、多字、成語、古今詩詞文句或作者自擬的句子,也可以是圖形或其他符號與公式,但多數採用短謠、韻語或詩詞句子形式。
謎目,是指謎面要求猜射的事物的范圍,一般以「打一某某」來標志。如果不規定猜射的范圍,猜謎者無所適從,難以猜測。
謎底是指謎面指出的實際要猜射的事物,即謎語的本體和「里」。猜謎者要通過謎面規定的范圍內,找出它所指的實際事物,達到猜中的目的。因此,猜謎是一項有助於提高智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業余文化娛樂活動。猜謎的人,要有廣博的知識、靈活的頭腦和豐富的聯想,才能看破謎面,猜中謎底。
三、謎格及主要謎格的猜法
謎格是謎語的附加條件,即一種特殊的規定,或特定的猜謎公式。用格的謎語,必須要按照此謎格規定的格式去猜,才能猜對,否則就錯了。謎格很多,猜法大不一樣。下面,介紹幾種目前最常用謎格的猜法:
(一)鞦韆格。此格最常用。謎底是兩個字,要倒過來讀,猶如打鞦韆要擺過來倒過去那樣。如「今天」,打一外國名,「今天」就是「本日」,倒過來讀,就是「日本」。
(二)卷簾格。謎底為三個字或三個以上,也是倒過來讀,如同簾子卷上又放下一樣。例如:「三十比九」打一成語,正讀為「差之念一」,倒過來讀就是成語「一念之差」。
(三)徐妃格。謎底兩個字以上,要加同一偏旁,但讀音仍按不加時的兩個字。如「交遊不廣」打一化學葯品名,謎底讀作「朋少」各加一偏旁「石」,變成「硼砂」,即為真謎底。
(四)白頭格。謎底第一字要讀白字,故意做「白字先生」。如「廢品」,打一《水滸》人物名,謎底為「吳用」,「吳」字要讀為白字「無」,即「無用」,就是謎面「廢品」的意思。再如,「油煎豆腐」,打一唐代詩人名,謎底為「李白」,「李」是「里」的白字,油煎豆腐的裡面是白的。
(五)梨花格。屬於諧讀類謎格。如「大海怒潮」,打一電器名,謎底是「揚聲器」,諧讀成「洋生氣」。大海是「洋」,怒是「生氣」。因此,謎面暗示著「洋」在「生氣」。
(六)離合格
離合格字謎是分讀類的離合格。謎底字數為一字或兩字,但必需是合體字,猜時先分讀再連讀。例如:夕陽斜照---曬(日西曬)
(七)粉底格
猜時用斜音字代替,末字要念成白字才扣謎面。例如:東風---西瓜(刮)打一水果
(八)移位體燈覓
是以移動文字筆畫部首的方位為手法使覓底扣迷面。例如:轉機----朵
(九)探驪格
屬於加字類謎格,與一般燈謎不同,只標謎格,而將謎目與謎底容為一體共同來扣謎面。例如:晶---的一節日--重陽。
四、謎語的分類
大致可以分為:字謎、成語、詞語、古詩詞文句、人名、書名、地名、動物、植物、日常用品、影視劇名、中葯名、人體、射覆謎、畫謎、趣味謎、故事謎等等......
五、謎語的猜射方法
(一)會意法
(二)別解法
(三)象形法
(四)增損離合法
(五)排除法
(六)擬人法
六、謎語的特點
(一)趣味性
(二)疑難性
(三)知識性
(四)文學性
七、制謎的方法
制謎不難,但制好謎則不是件容易的事。有道是「好謎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下面是制謎五要素,也可說是品謎五要點。大家作謎猜謎實屬娛樂,有些應時玩笑之作犯忌,也無可厚非。另外標準是人謅的,見仁見智,也很自然。
1.扣合緊切
燈謎乃是利用漢字一字多義特點的文字游戲。好謎要做到字字落實,別解正確。一是要字義准確,如「盼曙光早臨大地」猜外地名「巴黎」,「黎」字意義不清,「黎明」可扣「早晨」,「黎」字典上沒有這個意思。二是要概念清楚,如「末代皇妃」猜「後繼無人」,概念混淆,妃和後並不可互換。三是要防止頭重腳輕,即大概念扣小概念。如「桃李滿天下」猜「花花世界」可以,而用花花」扣「桃李」則說不過去。
2.謎面大方
古人以詩詞成句作面為佳,有點失之過嚴。不過自製謎時謎面必須成文。象「示土」猜「合作社」,「杭改作航」猜「木已成舟」,「專吃金木火」猜「水土不服」不值一評。如「杯酒獻殷勤」猜「曲意逢迎」,扣合不錯,但痕跡過多。謎面改為「接風酒」則大方得多。
3.謎味濃郁
燈謎以「曲」字為第一要義,直解形同問答與解釋,毫無謎味。如「十天跑完長城」猜「一日千里」,「園藝家專長」猜「移花接木」等差強人意。「百年松樹,五月笆蕉」猜「粗枝大葉」非無別解,然謎味無幾。而「魯迅作品」射「山東快書」,「清明時節雨紛紛」射市招「滿漢細點」盡得曲中奧妙。
4.用典不虛
燈謎用典乃是常事,不過要有典實為據,不可生造。如:「沛公如廁未遭害」射「在所難免」用的是「史記」事;「呂子明白衣渡江」猜「矇混過關」用的是三國故事;「桃花潭水深千尺」射「無與倫比」用的是李白的詩,以典實而扣,不失為佳構。而「孟德編劇,景升登台」猜「操作表演」,「張翼德查戶口」猜「飛入尋常百姓家」,扣得不差,典故卻是生造的,不足為取。
5.通俗自然
要避免入魔,魔謎往往生拉硬扯,勉強別扭。如「甚矣吾衰矣」猜「半途而廢」,以「半途」(余)扣「吾」。「投之所好」猜戲曲「送鵝」,用「之」扣「王羲之」。「裁」射詩經「哀哉莫能言」。好謎不以魔道見長,往往謎面顯豁,謎底或曲徑通幽,或奇兵突起,或意態悠然。如:「三十六才子」射「月底西廂」,「金烏玉兔」射「萬古雲霄一羽毛」,「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猜「不知者以為為肉也」,俱神品矣。
謎格知識 [返回] 曹娥格
別名:碑陰格。它的構成方法是用化形衍義得出,謎底每個字都要左右分讀(或上下分讀),以扣合其謎面。例如:天作絲絲道難行,含淚揮手送君行。(打一鳥名:露禽)猜時,謎底應讀作「雨路人離」才扣合謎面。
蝦須格
別名:鴉髻,丫髻。謎格即由形似蝦須而得名。謎底需兩字以上,第一字應左右分開,成為兩字,從而解釋謎面。例如:巾幗英雄傳。(打一魯迅作品:《好的故事》)謎底第一個字拆為「女子」。
解領格
別名:鴛肩格。謎底須四字以上,謎底的第二個字左右分開成兩個字,連上下文讀切合謎面。例如:江淮河漢常作客。(打一成語:四海為家)將第二個字拆為「水每」連上下文為「四水每為家」,切合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