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和的故事
『壹』 中國現代名人事跡和故事
羅盛教冰窟窿里救小孩
『貳』 現代中與智慧相關的例子 故事
一個青年去尋訪住在深山裡的智者,想向他請教一些人生問題。
「請問大師,在內人的一生中哪一天容最重要?是生日還是死日?是初戀開始的那一天,還是事業成功的那一天?」青年問。
「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今天。」智者不假思索地答道。
「為什麼?」青年甚為好奇,「今天發生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嗎?」
「今天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那今天重要是不是因為我的來訪?」
「即使今天沒有任何來訪者,今天仍然很重要,因為今天是我們擁有的惟一財富。昨天不論多麼值得回憶和懷念,它都像沉船一樣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論多麼輝煌,它都還沒有到來;而今天不論多麼平常、多麼暗淡,它都在我們手裡,由我們支配。」
青年還想問,智者收住了話頭說:「在談論今天的重要性時,我們已經浪費了我們的『今天』,我們擁有的『今天』已經減少了許多。」
青年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後下山了。
確實,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今天都是我們惟一的資本,也是我們惟一的機會。那麼,現在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忘記昨天,忘記明天,牢牢地把握住今天。
『叄』 現代的信守承諾的故事
1.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美國傑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美國開國元勛、國父、首任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 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華盛頓主動承認是自己砍了樹,父親非常感動於他的誠實。
2.汽修店的故事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讓店主在他的訂單上多寫一些金額去公司報銷。但店主拒絕了。顧客百般糾纏,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說:「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3.宋慶齡守約
宋慶齡有一次與一所小學約定去看望小學生,可是到了約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能來了,但宋慶齡依然冒雨前去赴約,這讓同學們很感動。
4.信守承諾爬行上班
美國有一個小學校長,為激勵全校師生的讀書熱情,公開打賭:如果學生們在11月9日前讀書15萬頁,他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學生們完成之後,等著看校長的笑話,覺得他肯定不會兌現。沒想到,11月9日早晨7點校長果真信守承諾四肢著地開始爬行上班。為了安全和不影響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而是在路邊的草地上爬。
5.郭沫若偷花
有一次,郭沫若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但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她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肆』 現代故事和幽默故事誰會寫的
倥副省長鍾種魚類偃
『伍』 現代兒童故事與民間故事有哪些區別
一、概念不同。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採用對自然物作擬人化描寫的手法,情節曲折神奇、生動淺顯,以適應兒童心理愛好和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藝術創作,是幻想出來的具有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馬克思說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遠古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產生的時間、起源不同。
童話最初也是群眾集體創作,在民間流傳。而成為文學的童話,中國始於辛亥革命時期。其時有孫毓修等編纂的童話集多種。當時對於童話的概念還是模糊的,認為它無非「兒童的話」。真正賦予童話新的內容, 培植、鼓勵童話創作使它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的是現代作家鄭振鐸。西方童話比中國略早。十九世紀中期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頗受讀者的青睞。
『陸』 現代與和的故事
《誠信》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版單上多寫點零件權,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朴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柒』 古代和現代的贊揚老師的故事
一、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端木賜,字子貢,孔子傑出弟子。後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聖人孔子溘然長逝。孔子死後,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
後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後世便以「楷模」一詞來紀念這位聖徒。
二、放下九尊之軀尊師
漢明帝劉庄,東漢第二位皇帝。博士桓榮是漢明帝做太子時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的尊敬,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桓榮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
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三、程門立雪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時值冬季的一天,楊時因與學友游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師家請教。
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游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四、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毛澤東,字潤之,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
1937年初黨中央由保安(今志丹縣)遷來延安適逢徐特立60大壽毛澤東草席未暖就發起為徐老祝壽的活動。1月31日夜,毛澤東整整工作了一個通宵。2月1日黎明警衛員見他一夜沒合眼有一次來請他消息他說:「我顧不上休息喲,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是我的老師,也是大家的老師徐特立的壽辰!我還要寫賀詞呢!」
說著,他提筆寫了封長信。信中,他熱情地頌揚了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並寫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五、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
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
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捌』 近代和現代孤獨名人的故事
第一個中國發展名人:他被稱為:孤獨長跑之王的馬俊人:
這個幾乎都是我自己想的啊?我覺得不管結果怎麼樣,這些人都曾經為中國發展作出了很多的貢獻。
我是遼寧大連馬家軍的一名成員,也是要講這個人的孫子,請不要誤會,本人不性馬的,那是因為當我來到這里的第一天開始,他給我的感覺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所以在那以後我都親切的叫他爺爺,在我沒有來到馬家軍訓練基地的時候我曾看見過這位名人在電視上風光過,也見證他低潮的時候,每個人都在議論他是怎麼對待運動員的,說他是多麼的凶暴,不講理和一意孤行,所以,當我被選為遼寧省省級運動員的時候我很高興,可一聽說要在他那裡訓練我的心七上八下的,可就在我跟他有過第一次的接觸,第一次的交談,我決定留在了遼寧,留在了他的訓練基地,留在了他的身邊,其實他根本不像外人嘴裡講的那樣,他有他的做事原則,他有他的訓練步驟跟嚴厲的訓練計劃,雖然說每一步都是艱苦的,也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也有不讓人理解的。但是,他的心卻在心疼他的弟子們,我聽過一句話,是不經過真正的磨練,不經過真正的飢荒,不經過真正的痛苦,你們是永遠體會不到也感覺不到成功時的那種喜悅,我把他說過的話也記在了心裡,沒有高輕度的訓練,怎麼會有高強度的成績,沒有超出常人的付出又怎麼能得到一想不到的回報。是啊,在運動場上,在運動的生涯中我們都是有共同的夢想,共同的願望,在訓練場上是永遠不相信眼淚的,永遠只有血與漢的付出,冠軍不會輕易掉在一個不知道什麼是信念,不知道什麼是意志,不知道什麼頑強人的身上。風光的時候都講他的好,就算不好大家也虛偽恭敬的講著他的事跡,一但出了點什麼風聲大家馬上就像落井下石一樣的批判,服用興奮劑,別說我們沒有服用,就算真的服用了那又怎麼樣,在4年一次的奧運會中誰沒有用,不對,我不應該這么說,我應該說,在奧運會中,那個國家沒用興奮劑,只要不被檢查出來的就是沒有用,對於外人的不諒解不理解,和那些語言攻擊,爺爺沒有反抗過,沒有澄清過,因為他相信,中國人一定會明白中國人的心。至於我為什麼要說他對中國發展做出貢獻,下面我就講一下他的故事。
中國田徑的傳奇教練,率領的遼寧中長跑女隊在1993年橫掃世錦賽,奪得女子1500米、3000米和10000米四枚金牌,同年的七運會多人次打破1500米、3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紀錄,書寫了中國田徑史上最輝煌的歷史。先手培養出曲雲霞、王軍霞、董艷梅、姜波等一批世界級中長跑名將,其率領的遼寧中長跑女隊一度被冠以「馬家軍」。退出田壇後,馬俊人將全部經歷投入到藏獒的培養當中去
馬俊人1960年參加工作;1962-1968年入伍;1970年進入鞍山市「五•七」師范學校體育短訓班,畢業後任鞍山市第55、17、29、67中學體育教師;1982年起擔任任遼寧省田徑隊馬拉松教練;1986年擔任任鞍山市業余體校教練;1988年開始擔任遼寧省田徑隊女子中長跑組教練;1998年起任遼寧省體委副主任,曾榮獲遼寧省特等勞動模範。
馬俊仁是個眾說紛紜的人物。對於他的能力,從各地教練到新聞界恐怕沒什麼人質疑,訓練出成撥的世界冠軍和世界紀錄創造者的驕人成績在那兒擺著呢!對他強烈的事業心也是有口皆碑的。經過師徒反目、喪父、車禍、嚴重腸道出血、有人寫書非難等一系列打擊後仍能挺過來,仍執著地堅持自己的事業,實屬不易!
馬俊仁畢竟也是一個不乏缺點和毛病的常人。偏偏有人專門盯著人家的短處,用一種窺視、斜視的目光說三道四。據知情者講,老馬的缺點集中在他的為人處事上,如說話隨便,有時貶損他人,性情粗暴等等。但其中也不乏性格直率的一面。「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馬俊仁這樣難得的人才,當然要看其主流,用其所長,抑其所短。馬俊仁的缺點、毛病不少人都有,而他的特長在國內外卻是獨一無二的。馬俊仁註定要成為悲劇人物,他的人生之路註定也是從平平淡淡到轟轟烈烈最終是凄凄慘慘。這是多因素的綜合行為,如同歷史上無數的農民領袖一樣,馬俊仁也逃避不掉這種命運。這個命運就是悖於中國社會、人文的馬俊仁的性格。
馬俊仁的性格不可謂不酷:指揮比賽時的狂喊怪叫,動情時的喜悲無常以及隔三岔五的驚人之語。他的性格使他做起事來能拋棄雜念一往無前,是追求轟動性新聞的記者老編們的絕佳素材。然而,這只能是起步時的動力。一旦達到某種高度,其性格的優勢就轉化為前進的外在阻力。為了保護自己,他的性格也就自然劣化成固執和神秘。其實馬俊仁的中長跑成績只是在大運動量上的積累,決非什麼發現梅花鹿奔跑的秘密,他的甲魚血大補法也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據。以犧牲身體極限的殘酷方式製造明星,原本也是我們現行體育體制的通常所為。遺憾的是他太有性格了,正是他的性格把他劃為田徑圈子的另類。在我們這個講究正統與傳統的國度里,另類的結局只能是孤獨的。
第二個中國發展名人,他被稱為:體操鐵帥也有柔情的黃玉斌:
中國體操隊一直是中國的優勢項目,但絕對不算強勢項目。加之奧運會的競爭異常激烈,中國隊獲得有限的幾塊金牌。即便如此,總教練黃玉斌仍然是奧運戰略中重要的一枚旗子。在訓練中,他以嚴格要求著稱;他同時又是一位性情中人,比賽中遇到激動的場面也會由衷地流下眼淚。
黃玉斌1958年出生,1970年入黑龍江省體操隊。1975年入國家體操隊。技術全面,吊環最強,是中國第一個用全直臂完成吊環成套動作的運動員。1978年在第八屆亞運會上獲吊環冠軍。1979年在第二十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獲吊環第六名。1980年在世界盃體操比賽中獲吊環冠軍(與蘇聯馬庫茨並列),並獲雙杠第三名。1981年在第二十一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中獲吊環亞軍,並與隊友合作,獲男子團體第三名。1982年在第九屆亞運會上為男子團體冠軍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之一,並獲吊環第三名。1985年起任國家體操隊教練,1992年任副總教練,1997年任總教練。曾培養出樊迪、李敬、李春陽、李小雙、黃力平等世界冠軍。1980年獲運動健將稱號。1990年和1993年被評為全國十名最佳體操教練員之一。1993年獲國家級教練稱號。1998年被評為全國體育系統先進個人。九次獲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97年當選為第六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
十一前,體操中心公布了中國體操隊出征下月世錦賽的14人大名單(男、女隊員各7名),在這份大名單中,沒有滕海濱、馮敬和范曄三位名將的名字。出征本次世錦賽的中國體操隊陣容新老結合,男隊7人大名單由黃旭、楊威兩位老將,世錦賽鞍馬衛冕冠軍肖欽以及梁富亮、陳一冰、董振東和鄒凱組成。李小鵬因為腳傷的緣故,之前未能進入備戰世錦賽的18人大名單。令人意外的是雅典奧運會鞍馬冠軍滕海濱沒能入選。「每次比賽都要根據不同情況,配備人員組合,新人入選也非常正常,當初滕海濱拿冠軍時熟悉他的人也不多。」總教練黃玉斌說。女隊領軍人物為張楠和跳馬衛冕冠軍程菲,全能型新人龐盼盼的入選也順理成章,但世錦賽平衡木冠軍范曄卻未能入選。據悉,中國體操男女隊將分別於9月27日、30日赴法國進行氣候的適應和熱身,然後於下月5日赴賽地丹麥的哥本哈根,參加8天後在那裡舉行的世錦賽。
第三個中國發展名人,他被稱為:振興國球的血性男人的蔡振華
乒乓球被成為中國的國球,從容國團獲得第一枚金牌開始,中國隊就是世界乒壇的主人。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中國乒乓球陷入低谷。這個時候,前世界冠軍蔡振華毅然從義大利回國,擔任乒乓球隊男隊教練,至此中國乒乓球經過短暫低迷後進入更強大的一個周期。
1961年出生的蔡振華在1972年入無錫市業余體校進行乒乓球訓練。1973年入江蘇乒乓球隊,1978年被選入國家乒乓球隊。左手橫握球拍兩面攻結合弧圈球打法,正手弧圈球旋轉強、速度快、變化多、威脅大,搶攻積極兇猛。步法好,作風頑強,敢於拚搏,成績卓越,常常能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奮起搏擊,反敗為勝,表現了良好的心理品質。
蔡振華1979年在斯堪的納維亞乒乓球錦標賽上,是中國隊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的主力隊員之一。1980年在第五屆亞洲乒乓球錦標賽獲男子雙打亞軍(與施之皓合作)和混合雙打第三名(與齊寶香合作),並是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的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之一。1981年在第三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獲男子雙打冠軍(與李振恃合作)和男子單打亞軍,並是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的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之一。1983在年第三十七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獲得男子單打亞軍和混合雙打第三名(與曹燕華合作),並是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的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之一。1985年在第三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獲混合雙打冠軍(與曹燕華合作)和男子雙打第三名(與江嘉良合作)。1980年獲運動健將稱號。1981年、1984年獲得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83年3月14日,瑞典郵政局發行了第三十七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兩枚紀念郵票,其中一枚為蔡振華比賽場面,他從而成為第一個在國外郵票畫面上出現的中國運動員。1985年6月被公派執教義大利國家隊,1989年11月起擔任中國乒乓球男隊教練,1991年6月擔任男隊主教練,1997年5月出任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1999年5月兼任乒羽管理中心乒乓球部部長。2002年11月出任乒羽管理中心副主任,2004年11月22日擔任乒羽管理中心主任兼party委副書記。目前,蔡振華擔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
『玖』 中國現代名人事跡和故事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孔融讓梨,孟母三遷,卧薪嘗膽,東施效顰,昭君出塞這些都是著名的典故,你隨便找個詞典或網頁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