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簡單內容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簡單內容

發布時間: 2020-12-01 08:15:09

㈠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

1.陳景潤不愛玩公園,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2. 阿基米德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裡面摻有銀,便請阿基米德鑒定。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於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

3.華羅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

4.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我是分割線----------------------------------------------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

㈡ 數學家的故事----手抄報

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數學家的墓誌銘

一些數學家生前獻身於數學,死後在他們的墓碑上,刻著代表著他們生平業績的標志。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後,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 而獻身於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為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稜柱為底座的墓碑。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㈢ 數學家的故事小報!!!!!

作業不會,學霸幫你立即下載
滿意回答
1.陳景潤不愛玩公園,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2. 阿基米德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裡面摻有銀,便請阿基米德鑒定。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於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

3.華羅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運算元」、「華—王方法」等。

4.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㈣ 給三個故事,是數學家的!不要太多字,我是做手抄報!

題目自己想吧,很好想
1.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也正是這堂課,堅定了蘇步青學好數學的決心。從此以後他在數學方面潛心研究,終成一代數學名家。

2.一九五三年,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團員有華羅庚、趙九章、等許多人。途中閑暇無事,華老題出上聯一則:「三強韓、趙、魏,」求對下聯。 在「對例」中,這是屬於難對的一類。清代,有人贈送著名書畫家鄭板橋對聯一幅,打開一看只有上聯,寫的是「三絕詩書畫」幾字,以此來刻畫鄭板橋的貢獻,是再貼切也沒有了,但下聯確頗難對。後來鄭板橋友人以「一官歸去來」的下聯而解決了這個題。這里的「一官」有「歸去來」的三重性,這就既解決了數字聯的困難,又引用了陶淵明的《歸去來辭》的典故,而推崇了鄭氏與詩書畫偕隱的突出性格。但是華老提出的上聯卻又有了新的發展。這里的「三強」說明是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個戰國,卻又隱語著代表團團長錢三強同志的名字,這就不僅要解決數字聯的傳統困難,而且要求在下聯中嵌入另一位科學家的名字。隔了一會兒,華老見大家還無下聯,便將自己的下聯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可是,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團另一位成員、大氣物理學家趙九章的名字。華老的妙對使滿座為之傾倒,因為又開辟了數字聯的新的「對例」。

3.陳景潤在福州英華書院念高中時,有一次,沈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數學題:「韓信點兵」。大家都悶頭算起來,陳景潤很快小聲回答:「53人」。全班為他算得速度之快驚呆了,沈老師望著這個平素不愛說話、衣衫襤褸的學生問他是怎麼得出來的?陳景潤的臉羞紅了,說不出話,最後是用筆在黑板上寫出了方法。沈老師高興地說:「陳景潤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講,我幫他講吧!」沈老師講完,又介紹了中國古代對數學貢獻,說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早於西歐1000年,南宋秦九韶對「聯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瑞士數學家歐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師接著鼓勵說:「我們不能停步,希望你們將來能創造出更大的奇跡,比如有個『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至今未解的難題,人們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們要把它摘下來!」課後,沈老師問陳景潤有什麼想法,陳景潤說:「我能行嗎?」沈老師說:「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韓信點兵』,將來就能摘取那顆明珠: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陳景潤失眠了,他立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最終,他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6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

㈤ 我想要不超過100字的數學家小故事!(手抄報要用)

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死於進攻西西里島的羅馬敵兵之手(死前他還在主:「不版要弄壞我的圓」。)後,人們為權紀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三分之二。 德國數學家高斯在他研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後,便放棄原來立志學文的打算而獻身於數學,以至在數學上作出許多重大貢獻。甚至他在遺囑中曾建議為他建造正十七邊形的稜柱為底座的墓碑。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㈥ 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小報

高斯是德國數學家 ,也是科學家,他和牛頓、阿基米德,被譽為有史以來的三大數學家。高斯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歷史上影響之大, 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有「數學王子」之稱。
他幼年時就表現出超人的數學天才。1795年進入格丁根大學學習。第二年他就發現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並給出可用尺規作出的正多邊形的條件,解決了歐幾里得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
高斯的數學研究幾乎遍及所有領域,在數論、代數學、非歐幾何、復變函數和微分幾何等方面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還把數學應用於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發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高理的數論研究 總結 在《算術研究》(1801)中,這本書奠定了近代數論的基礎,它不僅是數論方面的劃時代之作,也是數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著作之一。高斯對代數學的重要貢獻是證明了代數基本定理,他的存在性證明開創了數學研究的新途徑。高斯在1816年左右就得現了著名的柯西積分定理。他還發現橢圓函數的雙周期性,但這些工作在他生前都沒發表出來。1828年高斯出版了《關於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空間曲面的微分幾何學,並提出內蘊曲面理論。高斯的曲面理論後來由黎曼發展。 高斯一生共發表155篇論文,他對待學問十分嚴謹,只是把他自己認為是十分成熟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發表出來。其著作還有《地磁概念》和《論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引力和斥力的普遍定律》等。到非歐幾何的原理。他還深入研究復變函數,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發
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歲時,小學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難題:「計算1+2+3…+100=?」。 這可難為初學算術的學生,但是高斯卻在幾秒後將答案解了出來,他利用算術級數(等差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和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的湊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這樣的組合有50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 101×50=5050。
1801年高斯有機會戲劇性地施展他的優勢的計算技巧。那年的元旦,有一個後來被證認為小行星並被命名為穀神星的天體被發現當時它好像在向太陽靠近,天文學家雖然有40天的時間可以觀察它,但還不能計算出它的軌道。高斯只作了3次觀測就提出了一種計算軌道參數的方法,而且達到的精確度使得天文學家在1801年末和1802年初能夠毫無困難地再確定穀神星的位置。高斯在這一計算方法中用到了他大約在1794年創造的最小二乘法(一種可從特定計算得到最小的方差和中求出最佳估值的方法在天文學中這一成就立即得到公認。他在《天體運動理論》中敘述的方法今天仍在使用,只要稍作修改就能適應現代計算機的要求。高斯在小行星」智神星」方面也獲得類似的成功。
由於高斯在數學、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物理學中的傑出研究成果,他被選為許多科學院和學術團體的成員。「數學之王」的稱號是對他一生恰如其分的贊頌。

㈦ 畫一副圖文並茂的數學手抄報內容可以是數學家故事.數學謎題.數學趣題

手抄報內容可以寫趣味數學知識。

在我們的概念中,「1「是一個最小的數字,它是整數數字的開始之數,是萬數之首,是的,「1」是萬數之首,它的地位也是最特殊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認識這個神奇的數字吧。

一、最小的數字。

古老而龐大的自然數家族,是由全體自然數1、2、3、4、5、6、7、8、9、10……集合在一起組成的。其中最小的是「1」,找不到最大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一找。

二、沒有最大的自然數。

也許你認為可以找到一個最大的自然數(n),但是,你立刻就會發現另一個自然數(n+1),它大於n。這就說明在自然數家族中永遠找不到最大的自然數。

三、「1」確實是自然數家族中最小的。

自然數是無限的,而「1」是自然數中最小的。有人提出異議,不同意「1」是最小的自然數,說「0」比「1」小,「0」應該是最小的自然數。這是不對的,因為自然數指的是正整數,「0」是唯一的非正非負的整數,因而「0」不屬於自然數家族。「1」確實是自然數家族中最小的。

可別小看了這個最小的「1」,它是自然數的單位,是自然數中的第一代,人類最先認識的是「1」,有了「1」,才能得到1、2、3、4……

給你講了萬數之首「1」的特殊地位,所以,你千萬別小看了它哦。

㈧ 關於古代著名數學家的故事 手抄報

小編介紹:歐洲著名數學家
歐幾里得
歐幾里得(希臘文:Ευκλειδη?,約公元前330年—前275年,亞歷山大里亞),古希臘數學家,被稱為「幾何之父」。他活躍於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23年-前283年)時期的亞歷山大里亞,他最著名的著作《幾何原本》是歐洲數學的基礎,提出五大公設,發展歐幾里得幾何,被廣泛的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歐幾里得也寫了一些關於透視、圓錐曲線、球面幾何學及數論的作品,是幾何學的奠基人。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Archimedes 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出生於西西里島的敘拉古。阿基米德到過亞歷山大里亞,據說他住在亞歷山大里亞時期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後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流傳於世的數學著作有10餘種,多為希臘文手稿。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地球。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勇氣去尋找這個支點,要勇於尋找真理。
高斯
數學天才──高斯(C.F. Gauss)
高斯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
高斯一生下來,就對一切現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決心弄個水落石出。7歲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學了。
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一則故事說,高斯10歲時算出布特納給學生們出的將1到100的所有整數加起來的算術題,布特納當時給孩子們出的是一道更難的加法題:81297+81495+81693+…+100899。說完高斯也算完並把寫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當時只有他寫的答案是正確的。數學史家們傾向於認為,高斯當時已掌握了等差數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僅10歲的孩子,能獨立發現這一數學方法實屬很不平常。
高斯的學術地位,歷來被人們推崇得很高。他有「數學王子」、「數學家之王」的美稱。
艾薩克·牛頓
牛頓(Isaac Newton) 是英國較為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學家。 在學校里,牛頓是個古怪的孩子,就喜歡自己設計、自己動手,做風箏、日晷、滴漏之類器物。他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但並不顯得特別聰明。
1665~1666年嚴重的鼠疫席捲了倫敦,劍橋離倫敦不遠,為恐波及,學校因此而停課,牛頓於1665年6月離校返鄉。一天在樹下閑坐,看到一個蘋果落在地上,便開始捉摸,這種將蘋果往下拉的力會不會也在控制著月球。由此牛頓推導出物體的下落速度改變率與重力的大小成正比,而重力大小與距地心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後來牛頓的棱鏡實驗也使他一舉成名。
牛頓最卓越的數學成就是創立了微積分,此外對解析幾何與綜合幾何都有比較顯著的貢獻。
牛頓有兩句名言是大家所熟知的。他在一封信中寫道:「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據說他還講過:「我不知道世人對我怎麼看;但在我自己看來就好像只是一個在海濱嬉戲的孩子,不時地為比別人找到一塊光滑的卵石或一隻更美麗的貝殼而感到高興,而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卻還完全是個謎。」
萊布尼茨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國最重要的自然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一位舉世罕見的科學天才,和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同為微積分的創建人。他博覽群書,涉獵網路,對豐富人類的科學知識寶庫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萊昂哈德·歐拉
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1707年4月5日~1783年9月18日)是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他被一些數學史學者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數學家之一(另一位是卡爾·弗里德里克·高斯)。歐拉是第一個使用「函數」一詞來描述包含各種參數的表達式的人,例如:y = F(x) (函數的定義由萊布尼茲在1694年給出)。他是把微積分應用於物理學的先驅者之一。
勒奈·笛卡爾
勒奈·笛卡爾(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都蘭城。笛卡爾是偉大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的創始人。笛卡爾是歐洲近代資產階級哲學的奠基人之一,黑格爾稱他為「現代哲學之父」。他自成體系,容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爐,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又是一位勇於探索的科學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幾何在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笛卡爾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㈨ 求蘇教版四年級,手抄報內容(數學家的故事、四年級一些比較難的題目、設計的格式·····)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裡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裡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後,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後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麼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麼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裡面看。只見「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裡的每個人,人們終於恍然大悟了。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獃子」了。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使他後來成為一名卓越的數學家

參考資料: 我是查華羅庚的故事

㈩ 有什麼有關分數乘除法和數學家的小故事。【一定要短,因為是要寫在手抄報上面的!】 急!!!!!!!!!

1、華羅庚解題

有一次王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今有物不知其幾,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過了好半天,竟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王老師用眼掃視全班時,大部分學生都低著頭,恐怕被老師喊起來回答。

只有一個學生在桌上用筆緊張地算著。過了一會兒,這個學生果然舉手要求回答了。他大聲說:「是二十三。」王老師問:「大家說他回答的對不對?」

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同學們只是驚奇地看著站起來的那個學生,他就是很不起眼的華羅庚。王老師說:「他答對了。」接著老師告訴大家,這是我國古代算學經典之作的《孫子算經》里的一道名題。

2、高斯加法

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

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

老師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

3、投擲實驗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

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

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

4、乾燥的子彈

有一天,數學老師給全班同學出了這樣一道題:「有四個好朋友,他們相約到森林裡打獵,一路上,他們都興高采烈,談笑風生,可是偏偏天公不作美,半途中突然下起了雷陣雨,四人成了落湯雞。

可等到雨一停,四人打獵的興致並沒有減少,於是他們檢查了彈葯槍支,發現一部分子彈已經無法使用,四人便把餘下可用的乾燥子彈平分了。

打獵時,四人每人都發射了6發子彈,天黑了四人便帶著獵物回家,途中四人清點了子彈數,發現此時大家剩下的子彈數,恰好是平分子彈時一個人所得的子彈數,現請問乾燥的子彈有多少發?」「老師,結果是32。」華羅庚馬上站起來回答說。

5、華羅庚秒解難題

有位老師,想辨別他的3個學生誰更聰明。他採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備好3頂白帽子,2頂黑帽子,讓他們看到,然後,叫他們閉上眼睛,分別給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頂帽子,最後,叫他們睜開眼,看著別人的帽子,說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顏色.

3個學生互相看了看,都躊躇了一會,並異口同聲地說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聰明的小讀者,想想看,他們是怎麼知道帽子顏色的呢?「 為了解決上面的伺題,我們先考慮「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

因為,黑帽只有1頂,我戴了,對方立刻會說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躊躇了一會,可見我戴的是白帽.這樣,「3人2頂黑帽,3頂白帽」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

假設我戴的是黑帽子,則他們2人就變成「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他們可以立刻回答出來,但他們都躊躇了一會,這就說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經過同樣的思考,於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