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清明故事的作文

關於清明故事的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2-01 10:57:17

❶ 寫一篇有關清明節的作文,語句簡單,不要用太多的詩句,描寫一下有關清明節的習俗和農村過清明節的故事...

老師們、同學們:
清明時節,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李慶蘭烈士陵墓,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祭奠烈士英靈。烈士雖已長眠地下,但他們的精神將與青山共存,與日月爭輝。
同學們,在那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多少革命先輩,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國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斗,前赴後繼,贏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戰斗到最後一刻,最後,毅然跳下懸崖,壯烈犧牲,令敵人膽顫心驚;邱少雲為革命的勝利,烈火燒身一動不動,用生命換來了勝利的曙光;夏明翰烈士英勇就義前,面對敵人的囂張氣焰,大義凜然地寫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壯麗詩篇;年僅15歲的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面不改色心不跳,從容就義,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了他人的平安;還有黃繼光、董存瑞、方誌敏等等,正是這無數先烈對共產主義的執著追求、英勇犧牲,才換來了我們幸福美好的今天。
同學們,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多姿多彩的、和平幸福的年代裡,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無數先烈用生命給我們換來的幸福生活,勤奮學習,努力成才,牢記烈士的遺願,踏著烈士的足跡,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去實現先烈們未竟的共產主義事業,去創造共和國無限美好的明天!
李慶蘭烈士,安息吧!您的精神將永垂不朽!您的英名將萬古長青!

❷ 關於清明節的故事素材越多越好.(為寫作文)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歷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

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

❸ 清明節發生的故事作文350子

清明節,天空飄起雨點。彷彿一個個調皮的孩子,大的小的在空中斜斜地密織著,朦朧了視野,也朦朧了人心。清明節也是個朦朧的時節吧?掃墓、踏青,落淚或欣喜,其實我們緬懷失去的,又追求新的是否矛盾呢?

冒著雨,坐上車出發去掃墓。車窗也成了一片朦朧,透過它向外望去,一片綠的,一片紅的,一片黃的,模糊的顏色上加了一層灰。看到形狀卻看不到輪廓,景物正如心情一樣淡雅.隨著一點點事物地逝去,目的地也越來越近.堵車了,是的,這一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奔向一個目標,一種思念.下車步行,道路是泥濘的,鞋子被迎面而來的雨滴弄得潮濕,望著遠方的小土堆,紅色的泥土,高低不平,有一個巨大的窪地,蓄積了一大潭清水,呈現著淡青色.人頭攢動,各種雨傘像是花朵,是這個朦朧的夢中唯一的鮮艷.也有沒打傘的人,頂著雨,潮濕得溶進了景物之中.

走進墓園,一塊塊墓碑林立,大理石庄嚴肅穆,鴨子在清水中雨中成群地游動,拔動人們的心弦,是不是一種前奏?打著傘,鞠躬三次,心中卻是一片空白,並不是對離去的人不想念,只是想更加堅強,因為人不能活在過去.老人落淚了,抽泣或默默地哭著,他們的追逐即將停止,可以解下那些偽裝,赤裸地表達自己的想念.我望著他們的皺紋,蒼白的臉上紅腫的雙眼,蒼老的背影,那些還沒有刻完的墓碑,等待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死後再去長相廝守,也許恍惚之間明白了清明節的真諦.

現實如此殘酷,它一次次擊打我們的心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倍受傷害,被迫戴上一副副假面,越來越虛偽,記不清自己原來的方向,清明一如既往不變的追尋.離去的人找到了最安靜的歸宿,緬懷他們就是回憶過去,尋找自己原來的方向與目標,也許是一種停歇整理心情後再決絕地走下去.

那麼還是為了更好的明天,還是為了追尋未來.在眼淚凝聚的那一瞬間忍住並停止傷痛,過去和懷念並不是為了沉溺,還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讓這場雨撫慰你並清洗你,因為明天還有更加漫長的路要走下去.我們的目標仍舊在心中從未丟失.清明,是休息而不是停止.總有一天要比現在更加努力地走下去.

❹ 清明節的故事作文368字

【清明節的故事】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於《清明》。祭奠親朋,在這個傳統的節日里年復一年。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清明節里,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不遠百里,來到老祖宗們的墓碑前,手捧鮮花,祭掃先人。

清明節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踏青、除塵的好時節,其名字也正是「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的意思。

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親愛的爺爺。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孫女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爸爸媽媽帶著紙錢和冥幣,在爺爺的墓前,為他「寄」去。我向周圍掃視了一下,人們的臉上都帶著一絲傷感,一絲懷念。

唉,當我在媽媽肚子里3個月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每當其他同學提起爺爺對自己 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冥幣在火中慢慢被燒成了灰,看著這正在燃燒的火,我想像著要是爺爺還在世的話,一定會加倍疼愛我——好吃的給我,好玩的給我……我真希望現在在我面前的不是一座冷冷的墓碑,而是一位身體健康,面帶笑容的爺爺啊!可現在我只有默默的站在墳墓前許願:「希望爺爺能保佑我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我站在爺爺的墓碑前,兩行熱淚像斷了線的珍珠,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❺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600字 初中生

感思清明感恩生命清明節抒懷冰消雪化,萬物復甦,天地間沒有了狂暴,沒有了熱烈,有的是草木吐綠、細雨紛紛、斷魂的行人、飛舞著的冥錢……凄楚中透著哀傷。又是一年清明節如期而至了。
清明時節人們的心中充滿著愁緒,愁緒是對那些已故亡靈的哀傷,我坐在窗邊,閉上眼睛,感受著清明的韻味,清明的文化,視線變得模糊了。
在模糊中,我彷彿看到了二千多年前的晉文公逃難的路上,飢寒交迫,大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煮湯給他吃,晉文公成就大業後,卻忘記了捨身救君的忠臣,當別人提醒之後,晉文公羞愧難當,他決定獎賞介子推時,介子推同老母親已隱居山林。綿綿群山裡,晉文公找不到介子推母子的身影。為了能找回介子推,晉文公命人放火焚燒綿山。介子推與老母偎依在大樹旁,熊熊烈火盡情飛舞,在烈焰中,介子推如同最後一抹雲彩消散了……
不知不覺中,一滴淚珠落到我的唇邊。在清明節里我感傷古人的忠義。千百年來,清明節一直是人們對已故親友的追憶,對已過的愛的緬懷。當我們在墓前拜祭祖先時,除了哀傷思念之外,我想我們更要著眼現在,孝敬我們的父母、長輩。「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髓所在,回眸歷史:王祥卧冰求鯉,文帝親嘗湯葯……每個故事都記載著一段至孝之情。俯瞰今朝,馬鵬飛細心照料奶奶,田世國捐腎救母,一幕幕感人事跡又奏響了現代人「孝」的樂章。長輩用愛與光陰呵護我們成長,他們無私付出,無怨無悔,而我們又何曾回報親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把這種遺憾留在清明節之季,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慰籍父母、長輩們的操勞,要讓大孝之花開滿神州大地,讓傳統文化在炎黃子孫心底根植。
清明節——生命——死亡,面對著亘古不變的話題,誰能不慨嘆生命的寶貴?可近幾年,頻繁的自然災害:如四川汶川地震、甘肅泥石流、日本海嘯地震……數以萬計的生命,頃刻間化為無有。面對如此災難,我們悲痛,我們哀傷,我們祈祝他們的靈魂得到安息。有些東西可以重來,而生命真的是不能重來。我們活著的人要更加熱愛自己的生命,善度此生。生命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當我們在追思中,看到那些隱藏在細小中的關懷、那些不起眼的呵護、那些記憶深遠的愛與付出,那些生命給予我們能夠經歷的一切,包括失意。不如意……我們都要感恩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是可貴的,它也是脆弱的,我們一定要善待生命。當今世界,有多少人的生命毀於疾病、戰火。面對病魔,生命和它頑強的搏鬥,會顯得更加壯美。可對於戰爭,我們多麼希望不要人為的為生命製造災難,那些為一己之利而征戰的軍人可想到過戰爭使多少無辜生命傷亡,又使多少平民流離失所。
一代天嬌成吉思汗的鐵蹄曾踏到歐洲,戰神亞歷山大幾乎征戰半個世界,最終又能如何?清明節里追憶那些傷感的歷史,訴說無盡哀思的情懷之餘,我們更不能忘記拜祭那些為人類的和平逝去的先烈。是他們用血肉之軀換來我們的安寧生活。我們永遠要感恩那些逝去的生命,衷心希望世界能沒有戰爭,讓生命不在廝殺中死去,讓每個鮮活的生命活的更加精彩,更有質量。記住:生命在萬物之上,生命無價。窗外,細雨依舊紛紛,天空也淡然失色,我揮筆和時空呼應,在清明的沉思中我發現:原來生命如此神聖!

❻ 清明節有關關羽的故事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專會在心裡默默地吟誦這首屬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凄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又昭示著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❼ 清明改寫成一個小故事450字作文

清明節來了,總是春雨綿綿。在雨的清洗下,楊柳變青了幾分,柳條也婀娜多姿,版在春風的吹動下跳起了權秧歌舞。大地上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綠。多美的春色!老水牛,放牛娃在湖邊,欣賞青春的美麗景色。此時,一位書生蹣跚地走過來,穿著白色的外衣,頭戴「太白」帽,撫著不算太長的胡須。可能是清明節吧!使他變得神思茫然,他可能是去懷念故去的人。走在稀稀疏疏的人流中,他顯得格外醒目。這時書生走了過來,恭恭敬敬地向放牛娃行了個禮,說道:「請問小哥,附近哪兒有酒家?」放牛娃放下短笛,想:可能他是借酒消愁,迫不及待地尋找酒店吧!於是,他騎上牛背,伸手指向了不遠處的杏花村,那個杏花村可是遠近聞名的村莊,專產好酒。書生聽了,忙忙道謝。之後,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走向了那個神秘的地方——「杏花村

❽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 600字

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 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細雨,又是面對黃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盡管我們每一個人從孩童時起就這樣問父母,也這樣問別人,直到長大後問自己,可誰也無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為避諱,也因為禁忌,還因為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禪宗就有了一個很著名的偈語:從你來的地方來,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如同提出這個問題一樣,不需要什麼思考。當我們在清明細雨中緬懷逝去的親人或先祖,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們一樣,從虛無間由父母將自己帶到了這個人世,又從這個世界回到了一抔黃土中。而在這個世界走過一遭後,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為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和後輩存念懷想,再就是這「一抔黃土掩風流」的墳塋,讓同樣不會延續太久時間的後人們來祭奠。
但是,就是這種總會被淡忘的祭奠,卻以不出三代的親情懷念和環環相扣的鏈接方式,在血緣親情的懷念與哀思中,讓中華民族子孫的血親世代相傳,並產生了巨大的認祖歸宗的情感凝聚力——這就是中華血統與炎黃子孫的後裔,這就是百家姓賦予每個姓氏的族群意識或家譜情緣。而這種認祖歸宗的親情意識和情緣,在清明時節便得到最極致的張揚與宣洩。
清明節,它是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屬於懷想先輩恩德與功績的節日。當飄飄灑灑的細雨淋濕了原野青草,灑落在冰涼無言的墓碑,潤澤著祖先的黃土墳塋之時,這片在平時並不會進入我們的生活視野,並不會左右我們的苦樂情感的清寂之地,頓時就被淅瀝淅瀝的如絲細雨牽進了我們的生活,綿延在我們哀惋悱惻的心靈,並且讓我們再一次回想逝去的親人或先祖,重新警醒一回自己別忘記了不該忘記的,也別太在意了那些不應該太在意的。清清醒醒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感受幸福在人間的愉悅,也珍惜生命對於塵世的依戀。
佇立在清明細雨中,沉思在逝去親人的墳塋前,讓純潔得只剩下親情與生命意識的哀思伴隨清淚,淡淡地和著雨珠輕輕流淌。也許,它能清洗沉積太久的紅塵世俗的紛雜無奈,給自己一份清新和明白,給遠去的親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擁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那麼,我們民族的清明節就在面對親人在天之靈的懺悔中,真正成為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祖先或親人的景仰與懷念,重溫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天問,也許我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血緣親情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夢尋一段嬌花照水、楊柳臨風的美好境界……

❾ 清明節習俗作文600

今天是清明節,這是一個祭拜我們去世親人的日子,也是踏青的好時節。
同學們都知道清明節要掃墓,可你知道該帶些什麼嗎?哈哈,猜不出來了吧,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現代清明節掃墓時要帶鮮花,酒和水果,或者死者生前喜歡吃的食物。古時候在祭拜完之後,要把帶去的食物分著吃掉,這叫「吃福根」,「吃福根」可以給人們帶來好福氣。清明節也叫寒食節,古代,在這一天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飯,所以人們要多運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因此清明節也是一個大力提倡體育鍛煉的節日,比如說盪鞦韆,還可以放風箏,風箏有各式各樣的,有大雁的,有蜻蜓的,有鯊魚的……真是漂亮極了!古人說:「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里的紙鳶,說的就是風箏。
清明節除了掃墓還可以去踏青,可以去河邊看花,有雪白的梨花,像一朵朵迎風綻放的雪花;有白里透紅的杏花,杏花還沒有開放的時候,是粉紅的,開放了以後,好像有一朵白雲鑽了進去,就變成了粉白色的了;金黃的迎春花和油菜花則倒映在河裡,一群群的小魚在水裡自由自在地游著,它們游到東,游到西,游過來游過去,就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隔著水光好奇地看著你,而你也恰好在出神地看著它們,好像是多年沒見的老朋友似的,有趣極了。
清明節也是種瓜,種豆和植樹的好時間,有一句諺語說的好:「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當你種下一棵小樹,讓它伴隨著你一起茁壯成長,該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種下一片綠蔭,收獲得可是無窮的樂趣啊。同學們,你不想試一試嗎?
啊!清明節的習俗真是豐富多采呀!

❿ 清明先賢故事作文,關於清明節的作文。

我們回鄉祭祖通常安排在清明過後的星期天,因為這是大人們的休息日。
第一個祭拜的地點是祠堂,聽爺爺說,因為祠堂是先人的聚居地。
走進祠堂,大家就開始忙起來了。小孩子在大人的指導下開始認真地清掃上年放鞭炮的紅碎紙,大人就小心翼翼地用布擦神主牌,嘴裡還一邊輕聲說:「祖先啊,我們看望您來了……」有的就把帶來的祭品先放在一塊比較干凈的地上。我的工作是負責把放在中間的這張長4米寬2米左右的黑色大木桌擦乾凈,然後就把祭品一件一件認真地擺好。
祭品的擺放很講究:所有的祭品的方向都要面向祖先的神主牌,首先要把裝有茶和酒的各3個杯分成兩排擺放;然後就放3雙紅色筷子;在那之後就是清明祭祖必不可少的燒豬、雞等肉食,這只佔用了桌子的大部分空間的大燒豬混身金黃金黃的,真的有點油光可鑒!在燒豬後,擺放的是一些元寶等紙製品,按照男左女右的規定,男用的物品,如香煙,衣服等就放在左邊;女用的東西,如首飾等就放在右邊。最後擺放的是用精美盤子裝好的精心挑選的新鮮水果,精巧的糕點和糖果。爺爺又告訴我:「清明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紀念祖先,悼念哀思,表達的是對祖輩的追思。」
等祭品擺放完畢後,我抬頭望瞭望掛在橫樑上已被人點著的一圈圈的壇香,祭祖的儀式正式開始啦。
空氣中彌漫著莊重嚴肅。我們雙手舉一炷香(三枝香為一炷,如有代親人上香的便要多上幾枝),按照輩分來排好隊,默禱,向祖宗的靈牌鞠躬,雙手把香和蠟燭雙手插在香爐上。等所有人都上完香後,便開始「奠酒」,要雙手拿杯,把茶和酒輕輕地酹在地上,請祖宗們喝酒品茶。最後就是燒元寶。燒元寶也很講順序:先燒紙幣元寶,然後才燒體積比較大的祭品,如果一開始就燒體積較大的祭品,火就升不上。望著那燒得旺盛的火,我想祖宗一定很高興收到我們的悼念。
祭過祖祠,便是祭墳。
第一個祖墳,離祖祠很近,祭拜的程序基本與在祖祠里相同。把它作為第二個祭拜的地點是因為這里的先人離我們這個年代較近。
第三個祭拜的地方是在山坡上,因為在戶外加上下完雨,所以在清潔方面要多費功夫。小孩子負責拔墓碑附近的雜草,大人就要用鋤頭把周圍不平的泥地填平。元寶蠟燭香和燒豬等祭品是不能隨便放在地下的,得一直拿著,抬著。默禱,鞠躬,插蠟燭和香,奠酒。如果有時鳳很大,就會安排幾個固定的幫手把熄滅的蠟燭重新點著,這是件重要而又細心的工作。
第四個祭拜的地點是在山上。路不太好走且很滑,抬燒豬的大人們通常走在最後,而沖在前面的先鋒一般都是小孩。今年,我加入了隊伍的中間,幫忙提祭品。山頂是一個面積不算大的平台和一個人造洞穴,洞里安放著著祖先的骨殖,骨缸整齊地排列著,每個缸上有紅色和白色的長紙條用石頭壓著,這些紙條每年一換。
爺爺說,把祖先的墳墓安放在這山上的道理:這座山的風水特別好,在這座山後還有一座大山,正所謂背有靠山,周圍還有群山圍繞,附近更有小河相伴,青山綠水,環境優美。而建洞穴是為了不讓祖先遭日曬雨淋,這個洞穴冬暖夏涼,這樣精挑細選是為了讓祖先們能有一個安樂的居所,使他們的靈魂得到安息,表示後輩的孝心。爺爺說,這祖墳的年代更久,是明清兩朝的祖先們的居所。
平台的面積本已不大,燒豬和其他祭品的擺放順序也要按規定,佔了不少位置,我們走動時都特別注意,一不小心就可能會掉下山。這次的程序略有變化,大人們幾乎分成兩隊工作:一隊負責燒香點蠟,另一對負責燒元寶等。在這里,我們會點上三枝1米左右的大香,紅色的蠟燭也插了好幾排。拜祭程序一樣。使我有幾分新鮮感的是元寶,我曾看見過一些做工精緻的紙項鏈,紙耳環等首飾,也看見過一些像紙護照一類的物品——可能祖宗們也要出國串門子?望著那一縷縷飄出山外的青煙,祖先定能收到我們的思念與祝福。元寶等祭紙都燒得正旺,風把一些燒透的吹上天空,我想起了媽媽小時候給我說過:「如果那些紙灰飛得越高燒得越旺,表明祖先越高興!」
第五個祭拜的地方是在另一座更險峻的山上,所以,這么多年,我一直沒有上去。(一般只有大人上去祭拜)我們這些不能上去的小孩就在其他大人的組織下在山腳遙拜。
等最後一個儀式結束後,我們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帶一顆充滿暖意的心踏上回家之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里,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么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里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插敘這件事很好,但應該簡練些)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嘗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因為沒個人都有自己的落點和高處。

我的奶奶是去年二月份去世的,她是一個一輩子吃盡了苦而又十分倔強的老人,在她的身上我從沒有感受過柔弱,雖然她的身體是那麼的弱小.因為這到她去世這么久,我都始終感覺她還在世上,我一回家還能再見到她那慈祥而又堅強的臉.
奶奶對我們這些子孫的愛是那麼的偉大和無私,她還在世的時候就請風水師傅給自己找好一塊能夠福澤後代葬地,她在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我們這些後輩能夠一個比一個強,個個能過的幸福,就連死後也希望能夠為子孫後代的幸福出上一點力!
在清明節的時候我不能去她的墳頭上香,但是我的心裡時時都在為她祈禱,願她在天國的生活一切都過的好!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