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故事大全300字左右
① 英雄故事300字
革命英雄故事: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邱少雲
邱少雲(1926~1952)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出生於四川銅梁(今重慶銅梁)。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赴朝作戰。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一動不動。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邱少雲犧牲後,被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最高人民議會常務委員會授予「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勛章、一級國旗勛章。
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望採納!!
② 英雄人物的作文300字
英雄人物的作文300字
英雄人物的作文300字
我來答
金玉良言9450
LV.13 2018-05-05
邱少雲——烈火中永生
我讀過許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烈火中永生的英雄——邱少雲。
在抗美援朝的戰斗中,邱少雲和戰友們在敵人陣地前埋伏,這時,敵人突然發動了火力偵察,一顆燃燒彈正好落在邱少雲身邊,邱少雲身上立刻著了火。這時,只要他翻個身就可以撲滅身上的火,但他知道只要他一動,就會被敵人發現。為了不暴露目標,不連累戰友,他咬緊牙關,紋絲不動,任憑大火燒著他的皮膚和頭發,他痛苦地將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中,直至被大火燒死,壯烈犧牲。
讀了英雄邱少雲的故事,我被他堅強的意志力深深地感動了。他為了祖國,忍受火燒肉體的劇烈痛苦,即使犧牲也不害怕。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都是這些英雄人物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③ 抗戰英雄故事 300字
1、張自忠: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
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犧牲。
1940年5月16日,張自忠將軍與日軍在方家集激戰,所部官兵在激烈的攻防戰斗中僅剩1,500餘人,傷亡殆盡。屬下警衛員谷瑞雪勸其向東南山口撤退,但遭張自忠將軍拒絕並親自到陣前指揮攻擊,身中5彈卻仍不退後。
未幾,張將軍又身中一彈,在彌留之際,喃喃說道:(我這樣死,對國家,對長官,對人民,良心平安)後,欲持佩槍自戕,為部下奪槍阻止;日軍隨後在大約16:00時分攻破張自忠將軍指揮部,張將軍最終壯烈殉國,其麾下之第七十四師官兵亦全部戰死。
日軍把張自忠將軍遺體審認無誤後,在方家集征調來一口棺木盛殮,並豎木牌,墓碑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當天深夜,日軍設在漢口之廣播電台插播張自忠陣亡消息。
第三十八師師長黃維綱獲報後,組織了一支敢死隊將遺體奪回,5月18日送回集團軍司令部,以上將禮服重殮,經宜昌轉送回重慶。張將軍殉國後,國府明令褒揚特予國葬,追晉陸軍二級上將。
5月28日,靈柩抵達重慶,蔣介石率軍事委員會的高級將領與國民政府五院院長親臨致祭,蔣介石更是撫棺痛哭。
2、李愛民
李愛民是太行山區的一個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歲的李愛民擔任村抗日兒童團團長。有一天,八路軍的鍾營長讓他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去送一件「火急」信。李愛民二話沒說,回家趕上心愛的小毛驢,帶了草繩和鐮刀,把信裝進襪筒子里出發了。
一路上還算順利。眼看就到敵人的封鎖區了,他忽然發現前面不遠的土堆上有個端著槍的人影在晃動。不好,鬼子的流動哨盯上他了。
怎麼辦?李愛民靈機一動,抓起一把稀牛糞,塗得滿身都是,然後把小毛驢趕進了草坡里,彎下腰割起青草來。「八格亞路,舉起手來!」冷不防,已繞到身後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領。另一個日本軍官直盯著李愛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來!」
「我是來放驢割草的。你們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驢嗎?」李愛民機智地回應。
鬼子看他滿身是糞,像個放牲口的窮孩子,一腳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幾句,調頭而去。小愛民忍著劇痛爬起來,踉踉蹌蹌地趕著小毛驢直奔小道,順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務。第二天深夜,鬼子在這里的臨時據點被我八路軍14團戰士和聯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這個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為保護鄉親落入敵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歲。
3、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4、楊靖宇
1938年11月5日,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發出給「東北抗日聯軍楊司令轉東北抗日聯軍的長官們、士兵們、政治工作人員們」的致敬電,高度評價了活動在淪陷於敵手的東北地區的抗日聯軍,稱其英勇斗爭為「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的模範」。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鼓舞下,抗聯第1路軍從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轉戰長白山區,與2路軍聯合作戰,連續多次沖破敵人的「圍剿」,並不斷襲擊敵人據點,破壞敵軍設施等,給日偽軍以很大的打擊和威懾。
1939年秋冬季,組織東南滿反日偽軍「討伐」作戰,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5、謝晉元
團長帶領八百名英勇孤軍死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掩護五十萬名中國軍隊撤退,上海保衛戰一役,徹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迷夢。
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戰起,八月十三日即展開了中日首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當時的上海是東亞最大港埠,又是我國經濟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華洋雜處,因此,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委員長決定在上海向國際顯示中國抗戰的決心。
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方圓不過幾十公里,日軍先後增援三十萬兵力,雙方三個月的血戰,死傷超過五十萬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慘烈程度,被國際媒體形容為"血肉磨坊"。
戰爭相持至十月底,日軍登陸杭州灣,大上海全部陷於敵火包圍之中,中國統帥部以拖延時間之戰略目的已達,為從長遠計,決作戰略上之轉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萬國軍退出上海戰場。謝晉元團長奉命守閘北繼續作戰,負起掩護大軍撤退的艱巨任務。
謝晉元,廣東蕉嶺縣人,黃埔軍校四期學生,他臨危受命,率兵轉守蘇州河北岸,並選定四行倉庫為據點,單線作戰,帶領八百名官兵誓死奮守,孤軍為了表明決心,大家都預立遺囑,交人帶出,以明心志。
四行倉庫實際是金城、鹽業、中南、大陸等四個銀行的聯合棧庫,位於蘇州河北岸,倉庫樓高六層,建築堅固,為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軍發覺我軍全線撤退,立即跟蹤追擊。日軍在閘北正向前搜索之際,不料忽被四行倉庫屋頂之彈雨掃射,日軍一時人仰馬翻,亂成一片,此時日軍尚不知彈雨從何而來。
之後發現四行倉庫內留有國軍,於是對倉庫實行三面夾攻,雙方沖鋒肉搏,戰況激烈。謝晉元團長親率下屬於四行倉庫外布陣迎戰,痛殲日軍,殺敵無數。
一時全閘北各地之敵軍,分路向四行倉庫集中圍攻,其中有敵軍二十餘人,在蘇州河畔夾攻,這時有一位在六樓守望的壯士看見,立即全身縛滿手榴彈,突由六樓平台對准敵人躍下;
一個大炸彈自天而降轟然爆炸,煙硝飛揚中,二十餘敵兵化為泥灰肉醬,而我壯士亦血肉橫飛,忠勇殉國。隔岸民眾看到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稱快,但也為這個英勇壯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
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屬肅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當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報,都報道四行孤軍奮斗和女童子軍楊惠敏代表全體市民,冒險潛入倉庫向孤軍獻旗種種細節。
自四行倉庫屋頂懸掛國旗後,全國人心振奮,並且轟動世界。日軍當局見全球輿論贊揚國軍,痛憤之極,所以向公共租界當局提出嚴重威哧,要求迫令孤軍投降,或撤入租界繳械。一方面向孤軍發動猛攻,自早到晚,連續四次進攻,但均遭孤軍擊退,敵人傷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敵軍又大舉進攻,用小鋼炮及機關槍向四行倉庫密集射擊。並有敵機數架在上空助戰。孤軍沉著應戰,逐一殲滅。
上海公共租界英軍司令少將,因見我軍英勇作戰,深受感動,除了購贈糧食送給八百壯士充飢外,他更親自進入四行倉庫拜會謝晉元,建議孤軍自租界撤出,英國駐上海領事願給予最大協助,但謝團長答道:"我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們蔣委員長的命令,否則我們寧願戰死。"
後來,各國使節團透過外交關系,正式提出照會,要求我政府下令撤離孤軍,以免日軍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國僑民。中國最高當局再三考慮,以八百壯士已完成掩護國軍主力撤退的任務,決定電令倉庫守軍撤出並轉進租界,四行倉庫守軍只得服從命令,揮淚撤離。
三十一日凌晨,謝晉元率部冒死突圍,日軍水陸射擊,八百壯士且戰且走,英軍司令在橋頭接應,數萬市民隔岸聲援,情緒沸騰,幸而謝團長沈著應變,於密集炮火中迅速搶越橋頭,雖有傷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軍們成功奮守四行倉庫,完成了掩護五十萬國軍撤退的任務。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謝晉元在上海租界軍營內,突遭四名漢奸持刀刺殺,當場倒地殉國。一代民族英雄與世長辭,但他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光榮戰績,震驚中外,名垂不朽。
④ 英雄人物的故事摘抄300字
一、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雷鋒
雷鋒做好事常不留名,所以他一生做過多少好事已經無法統計。1962年8月15日雷鋒逝世後,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劉少奇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朱德題詞:「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周恩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此後,全國特別是青少年當中掀起了向雷鋒學習的熱潮。每年3月5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雷鋒精神主要歸納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精神、螺絲釘精神、公而忘私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干一行愛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現在,雷鋒精神已成為「做好事」的代名詞,並漂洋過海成為世界人民的楷模。
二、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
1946年秋天,國民黨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敵後武工隊」,劉胡蘭覺得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不料敵人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劉胡蘭昂首挺胸大義凜然,敵人故意在她面前用鍘刀連鍘幾個人,她依然鐵骨錚錚,向著氣勢洶洶的敵人怒吼一聲:「我咋個死法?」然後坦然躺在刀座上,慘遭敵人殺害。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三、重於泰山的革命戰士——張思德
張思德,四川儀隴人,中共中央警備團戰士,1944年9月5日在陝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為掩護戰友而犧牲。9月8日,毛主席親自參加了他的追悼會並專門撰寫了紀年文章《為人民服務》,對張思德給予了極高評價,文章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四、為了新中國炸掉敵人碉堡的——董存瑞
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戰役中,董存瑞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正當總攻沖鋒號吹響的時候,突然迎面的橋上敵人暗藏的碉堡射出了一竄竄火舌,阻擋了解放軍的沖鋒道路。為了減少戰友傷亡,在找不到炸葯支撐點的情況下,董存瑞在橋下毅然舉起炸葯包,與敵人同歸於盡,年僅19歲。犧牲時董存瑞高喊:同志們,為了新中國的勝利,沖啊!
五、用身體堵住敵人槍眼的——黃繼光
黃繼光,19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在朝鮮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戰役奪取某高地的戰斗中,擔任爆破任務。在手雷擲完後,毅然用胸膛堵住敵人地堡的機槍射孔,為保證部隊攻克高地而壯烈犧牲,被追授「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稱號。
六、嚴守紀律為國捐軀的——邱少雲
邱少雲,在抗美援朝戰爭秋季戰術反擊戰中擔任潛伏任務,敵人發射的一顆燃燒彈正落在離他不到2米的地方,四散飛迸的火苗慢慢燒到了他的身上,此時,邱少雲身後就是一條水溝,只要向後一滾,身上的烈火就可熄滅。但為了不暴露部隊的行動意圖,也為了戰友們的生命安全及整個戰斗的勝利,他嚴守潛伏紀律,在烈火燒身時,咬緊牙關,強忍劇痛,堅定地趴在地下,一聲不吭,巋然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燃燒了30多分鍾,最後壯烈犧牲,死時手指頭已全部插入地下。邱少雲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贏得了戰役的勝利。
七、堅守陣地出色完成阻擊任務的——楊根思
楊根思,江蘇泰興人。1944年參加新四軍,曾多次立功受獎,曾兩次被評為戰斗模範,1950年光榮出席了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率領全排戰士先後多次打退敵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8次瘋狂進攻。當美軍發起第9次進攻時,楊根思抱起最後一個5公斤重的炸葯包,毅然沖入敵群,與40多個敵人同歸於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住了陣地,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阻擊任務。戰後被追授特級戰斗英雄稱號,並將他生前所在連命名為「楊根思連」。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楊根思「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一級國旗勛章、金星獎章。朝鮮政府還在他犧牲的地方建立了「楊根思英雄紀念碑」。
八、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
羅盛教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某部偵察連文書。1952年1月2日晨,一個名叫崔瑩的朝鮮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羅盛教聽到喊聲,冒著-20℃的嚴寒,縱身跳入冰窟幾次把崔瑩托出水面,又跌入水中。最後拼盡最後氣力,把崔瑩頂出水面,而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羅盛教一級國旗勛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勛章,並將其獻身的櫟沼河改名為羅盛教河,崔瑩的家鄉也改名為羅盛教村,安葬他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並在山上建立了羅盛教紀念亭和羅盛教紀念碑。碑上鐫刻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金日成的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
九、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傑
王傑,山東金鄉縣人。1965年7月14日,王傑在輔導江蘇邳州張樓公社民兵投彈演習時,一民兵將拉了弦的手榴彈投到了人群中,危急關頭,王傑用身體撲了過去,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的生命被挽救了,王傑卻獻出了23歲的年輕生命。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為他題了詞。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部隊為「王傑部隊」、其所在班為「王傑班」。
十、勇攔驚馬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歐陽海
歐陽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班長,1963年11月18日,隨軍野營訓練,路過京廣鐵路時,一匹馬受到呼嘯而來火車的驚嚇,突然躥上鐵路,在即將與火車相撞的危急時刻,歐陽海奮不顧身將馬推出鐵路,避免了列車出軌事故,保障了旅客安全,自己卻壯烈犧牲。
⑤ 有關抗日戰爭的英雄故事 300字左右
抗日戰爭發生了許多英雄故事,讓我來介紹一位吧!
符竹庭: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符竹庭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為了打好這一仗,他在全團大會上作了令人鼓舞的戰斗動員:「國家興亡,人人有責。人民的子弟兵,要有中國人的骨氣。要消滅日本法西斯,打出八路軍的威風,為中華民族雪恥,為受苦受難的同胞報仇!」從而激發了指戰員高昂的戰斗熱情,為奪取作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隨後同楊勇等到晉東南擴軍近3000人,成立第343旅補充團,任政治委員。1938年10月任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參加開辟冀魯邊抗日根據地的斗爭。根據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部隊分散開展活動。他率政治部和部分武裝活動在陽信、惠民、商河一帶,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爭。期間領導創辦了《挺進報》、《挺進月刊》,指導邊區黨委創辦了《烽火報》。1939年底起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兼115師獨立旅政治部主任、教導2旅政治委員。1941年率部進入濱海地區,3月下旬參與指揮青口戰斗,殲滅日偽軍千餘人,拔除敵據點十餘處,解放沿海大片地區。同時組織根據地軍民開展生產運動,為解決根據地的經濟困難發揮了重要作用。1943年1月,為配合蘇魯邊區反「掃盪」,同旅長曾國華指揮教導2旅及地方武裝採取「翻邊戰術」,襲擊敵偽據點郯城,在我猛烈打擊下,日偽軍千餘人繳械投降,日軍指揮官多田幸雄被生俘。同年3月,任中共濱海區委書記兼濱海軍區政治委員,參加指揮贛榆戰斗,生俘偽旅長以下官兵2000餘人。11月26日在反擊日軍襲擊旦頭的作戰中英勇犧牲。
符竹庭是一位抗日英雄,他的故事可歌可泣,我們要永遠的記住他。
⑥ 英雄故事300--400字左右
董存瑞烈士
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於河北懷來縣南山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在黨的培養下參加了黨領導的各種抗日活動。1945年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他工作積極、做戰勇敢,先後立過四次大功,得過三枚獎章。1946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戰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開導火線,與敵人同歸於盡,為勝利開辟了道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董存瑞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要學習英雄精神,沿著英雄的道路奮勇前進。
黃繼光烈士
⑦ 抗日英雄故事三百字作文
抗日英雄的愛國故事
【張自忠】
他是帶領大刀隊夜襲長城喜峰口的英雄,也為「臨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戰功,最後在日軍的圍殲下,戰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戰死報國的地方。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兩國實際已處於戰爭狀態之中,先有東北義勇軍馬佔山奮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滬之戰,復有長城各口之戰,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戰。在這幾場序幕戰中,戰果最突出、最輝煌的,首推長城喜峰口大捷。這是自九一八以來,日軍所遭遇到最嚴重的打擊,敵人自己也承認,是侵華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失敗和恥辱。當時二十九軍第三十三師,在師長張自忠率領的千人大刀敢死隊,以急行軍兼程趕赴前線,用大刀、手榴彈為武器,於月黑風高之夜,乘敵不備,殲滅日軍步兵兩個聯隊,騎兵一個大隊,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驚中外。張自忠獲中央頒授青天白日勛章,於是抗日英雄的威名,傳遍全國,婦孺皆知。
張自忠將軍山東臨清人,生於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後,中日塘沽停戰協定簽字,先後出任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
一直以來,日本人都想拉攏張自忠,七七事變後,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與敵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軍前來增援。後來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張自忠眼見大事已去,繼續留在北平已無必要,乃設計脫險。他騎自行車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國輪船經青島轉赴濟南。張自忠到了青島,再改乘火車去濟南。一路上,他身陷險境,更承受著千夫所指的屈辱,因為從北平淪陷起,全國輿論集中火力攻擊他,認為他是華北頭號漢奸,報紙上都稱他為「張逆自忠」。
張自忠後來抵達南京,獲中央還以清白。蔣委員長接見他時,說:「等你身體康復,我命令你重回部隊,讓你再有機會報效國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長官、同僚及部下。」張自忠深受感動。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張自忠為五十九軍軍長,返回部隊那天,他對部眾宣示:「今天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戰死的地方。」全體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聲。
五十九軍組成不久,戰事延至徐州外圍,日軍側面進攻臨沂,張自忠受命揮兵前進增援,轉眼間將敵軍精銳部隊擊退,日軍倉惶後撤時,張自忠繼續追迫,殲滅殘敵,造成抗戰史上有名的「臨沂大捷」。經此一役,張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沒有人說他是漢奸了。當時中央明令嘉獎,同年十月就升為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軍進攻鄂西,進犯隨縣、棗陽,張自忠再次親自率領兩軍團渡海迎戰,大破日軍,擊斃擊傷敵軍超過一萬三千人,再為抗戰史上寫下了「鄂北大捷」。次年五月,日軍又集結重兵再犯襄樊。張自忠指揮部隊渡河迎戰,當時敵眾我寡,但張自忠不顧一切冒險出擊,立下遺囑後即揮軍渡河,雙方無論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懸殊,但他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奮勇進攻。兩軍晝夜激戰九天,敵人傷亡慘重,不明白這支中國部隊何以這樣難打。後來知道我方的領軍是張自忠,立即增援反撲,誓要追剿張自忠以復前仇。
最後張自忠率部被圍於南瓜店的十里長山,敵人以飛機大炮配合轟擊,彈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張自忠衛士傷亡殆盡,自己身中六彈,屢次爬起沖殺,左右部屬請他突圍逃生,張自忠堅持不允,到了彌留時向左右衛士說道:「我今天戰死,自問對國家對領袖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一代陸軍戰神終於戰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張自忠的英雄氣魄,在他戰死後,把遺體裝殮好埋葬起來,墳上還插著木牌,上面寫著:「華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官張自忠被皇軍擊斃之墓」。遺體下葬時,日本官兵集合起來向張自忠行致敬禮。不久,中國援軍趕到,重新開棺以上將禮服重殮。
當靈柩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弔祭者超過十萬人。靈柩運抵重慶時,蔣委員長特親臨迎靈致祭,並手書「英烈千秋」挽匾,以資褒獎。
張自忠殉國時,年僅五十歲,他的夫人李敏慧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
【閻海文】
閻海文寧死不屈的「支那空軍勇士」
一個駕機作戰被擊落跳傘的中國空軍,用配槍的最後一顆子彈拒絕俘降,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敵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萬里。淞滬會戰硝煙彌漫,激戰正酣。
天上,戰機穿梭往來,煞是忙亂,一朵朵彈花象盛開的的木棉,布滿天空。突然,一架中國戰機被密集的地面高炮擊中,拖著黑煙,向西墜去。這時,一個黑點彈出了燃燒的機身,轉眼,化作一朵潔白的傘花。
降落傘輕柔地飄落空中,閻海文拔出手槍,警惕地四下搜索著。幾分鍾前,當他把成噸的炸彈准確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時,日軍虹橋一帶密集的高炮擊中了他的座機。對此,他早有準備,本來他就是強行闖入敵火網的,當他看到地面上日軍目標處升起的煙塵火海時,他覺得夠本了,只是在心裡有點兒為他的座機惋惜。
傘花還在飄盪著,突然,一陣逆風吹過,吹得他睜不開眼。不好,他心裡一驚,這么飄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敵陣地。他心裡急速地考慮著,
⑧ 求300字英雄事跡
1、張米亞老師: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
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
這名男子是該校29歲的老師。「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大震中,張老師的妻子、同是該校老師的鄧霞和他們不滿3歲的兒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2、向倩老師:身體被折成三段,意志卻比鐵剛強
在5.12震災中,龍居小學教學樓坍塌,上百師生被埋於廢墟下,教育局機關、學校師生、人民子弟兵、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全力投入抗災搶險中。在清理廢墟、搶救被埋師生過程中,見到向倩老師自己身體被砸了成三段,而她雙手環抱將三名學生緊緊摟於胸前,用自己的身體將三位學生保護於身體下,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軀抵抗災害,保護學生。在場所參與救助的人員均被向倩老師這種捨身就義,保護學生的英雄之舉感動得淚流滿面,自發的向向倩老師鞠躬致敬。
3、保育人員們:他們用雙手為孩子鋪出一條生路
成都市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包括臨時的在地震的那一刻都無一例外地一手一個孩子將樓上的孩子快速轉移到樓下安全地帶,一趟又一趟,在地震最猛烈的那一刻也沒有絲毫退縮!
4、吳忠紅老師:危急時刻 他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
前日下午,崇州懷遠中學教學樓發生垮塌事件,在突如其來的災害面前,該校700多名師生絕大多數順利脫險,但該校英語老師吳忠紅卻永遠離開了他愛的學生——地震襲來,學生從樓梯口蜂擁而下,這位老師引著孩子疏散時,聽到有學生掉隊,他義無返顧從三樓返回四樓,這時樓體突然垮塌,這位老師和幾名孩子被吞噬……
因為師生有組織的撤離,絕大多數師生安全返回地面,只有5名師生被埋在廢墟里。吳忠紅老師今年45歲,已在教學戰線工作了28年。
他走了,永遠的走了。28年的教育生涯中,給我留下了連他自己也不清楚多少的已經在工作崗位工作的學生、給我們留下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所挽回的學生的生命和我們人民教師的捨身為人的良好形象和學習的榜樣。在他短暫的一身中沒有過上一天清閑的好日子,在小鎮上連屬於自己的住房都沒有,長期的寄居在妻子姐姐的家中,現在連姐姐家的房子也遭到嚴重損壞,妻子和孩子連棲身之所也沒了……家裡最值錢的東西就是那台在工資改革後購買的20多寸的電視機、電飯煲,其他基本什麼都沒有了。
5、杜正香老師:生死關頭,毅然折返
5月14日10時,震後第三天,當解放軍官兵掀開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綿陽市平武縣南壩小學的一根鋼筋水泥橫梁時,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一位死去多時的女老師趴在瓦礫里,頭朝著門的方向,雙手緊緊地各拉著一個年幼的孩子,胸前還護著三個幼小的生命。
5月12日地震發生時,楊樹蘭正在學校的宿舍午休,當她連滾帶爬跑到操場上時,正好看見杜正香一把將送小孫子上學的嚴明君老太太祖孫倆推出了搖晃中的教學樓,轉身沖進一樓的教室,連抱帶拉救出幾個孩子,之後她又沖進了已是煙塵滾滾、不停擺動中的教學樓。這是楊樹蘭和其他人最後一次看到杜正香老師的身影……
同樣在一樓的學前班大班的三四十個孩子都自己跑出來了,可是杜正香班上的孩子都太小,肯定被劇烈的地震嚇呆了跑不動,要不然杜老師也不會跑進去那麼多次,她捨不得自己的孩子。
杜老師的丈夫嚴正明回憶起自己的妻子,哽咽里還有驕傲:「我知道她一定會那樣做,她一直對學生們很好。」
6、沈長樹老師:7位家人遇難 他沒離開學生
很難想像,在一天時間里失去7位家人的中年漢子目前的悲痛心情,但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只要孩子在,希望就在。我為國家留住的是希望,這是我作為人民教師的責任。」
他不高,大約1.65米左右,皮膚黝黑,普普通通,卻有一個錚錚漢子的堅毅。「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
沈長樹一家有7人在地震中遇難。他的妻子也在地震中被壓斷了一隻腿。「我沒有去看過她,她現在在哪所醫院我也不知道。她能理解我。」在談到家中遇難的7位家人時,沈長樹顯得異常冷靜。「都是過去了,我們要面對未來,我們的未來就是孩子,作為一個人民教師,我有責任照顧他們,有責任教導他們。」在記者即將離開時,沈長樹老師拉住記者的手,一字一頓地說:「這批從劉漢希望小學逃出來的孩子都很優秀,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國家能考慮他們的未來,以後他們就是國家的希望。」
8、譚千秋老師:永遠記住你張開雙臂的姿勢
我的愛人,讓我給你細細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經溫柔地擦去我臉上的淚水。我的愛人,你寬闊的臂膀給了我棲息的港灣,更給了大震中四個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漢也會累嗎?你怎麼躺下就不再起來?讓我跪下來,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離,讓我為你溫暖冰涼的手指……
——5月14日,張關蓉在擦拭丈夫譚千秋的遺體。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護著4個學生。一天後,當人們從廢墟中將他扒出來時,他的雙臂還張開著,趴在課桌上,手臂上傷痕累累,後腦袋被樓板砸得凹了下去,獻出了年僅51歲的生命,而四名學生則在他的保護下成功獲救。
他那張開的雙臂,是一雙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雙臂。當大災到來時,那雙手臂不是急於尋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堅強不屈地擔負起保護學生的職責。他以師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以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他的母校湖南大學馬列主義學院的一名同學在湖大校園網上這樣表達大家的心聲:「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張開雙臂的姿勢。流完這滴淚,我決定不再哭了。因為,從這一秒開始,我要像你一樣,做一個勇敢的、恪盡職守的、大愛無聲的人!像你一樣,在危險面前絕不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