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個技能故事作文
Ⅰ 以「技能成就人生」為題寫一篇500字的議論文
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在生產力與廣大人民群眾對物質和精神的需求矛盾,還沒有徹底解決的現實生活中,人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或許有人會說,我最需要的是別墅、轎車、金錢,或許有人會說,我最需要的是有一份又輕松,且能獲得高薪的工作,然而,我最最需要卻是擁有豐富的知識,擁有扎實的技能。
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的經濟制度和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高新科技的產業革命突飛猛進,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日新月異,人才供求市場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我深感到,沒有知識不行,沒有技能更不行。
不是嗎?學哲學的研究生進銀行點鈔票;學生物化學專業的辦起了個體修鞋服務部;學空調製冷的在銷售麻片軟糖;還有的大學生進入了殯葬行業……像這種的就業現象,怎能不引發我的深思?又怎能不引起我重新作出人生的選擇?
初中畢業的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宜昌市三峽高級技工學校。在這短短的幾個月中,我領悟到人生的真諦:要想立足於社會,空有學歷是不夠的,還必須擁有高技能。在技校中,我目睹了技校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火爆、搶手,尤其是那些動手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數控加工、模具鉗工、維修電工專業供不應求。
古今中外,古往今來,有多少能工巧匠,能仁志士,不是憑借著他的創新精神,厚實的知識底蘊,扎實的動手能力,一次次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北宋發明家畢升,出身平民。他用膠泥刻字,每字一印,用火燒硬,印刷時,將鐵框放在鐵板上,在框中排列膠泥活字,冷卻後,上墨印書,因此,才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農葯「666」發明者做了六佰六拾六次實驗,造福於農業。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導師和領袖馬克思、恩格斯翻閱了數千種資料,考察了法國、德國、英國的工人運動,用畢生的精力撰寫了四卷鴻篇巨制的《資本論》。
當代工人階級的脊樑,青島碼頭工人出身的許振超,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自學成才,運用計算機技術,使碼頭裝缷集裝箱的吞吐量達到420萬標准箱,實現了24.3%的高速增長,又一次刷新了世界記錄。
我校93屆烹飪專業畢業生閆孝松,在世界級的大都市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西餐部任經理,他經過十幾年的磨煉,自學結業了烹飪專業本科所有的課程,英語通過了六級,憑著他嫻熟的西餐技能,從一個普通的操作工,提升到管理工作崗位,年薪24萬元。
俗話說:是水,就應該成波浪;是土,就要壘成大山;是人,就要立志為人類作出一份貢獻。
我的技校三年,是我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技能、學生共處的三年;更是我把知識與技能充分相結合的三年。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自覺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技工學校行為規范。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多為他人著想,為建立和諧班級、和諧學校、和諧社會做出成績。熱愛專業,認真學習,刻苦鑽研新技術,掌握新技能,不斷創新,用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思考和解決問題,把自己鍛煉成「技術精、作風硬、效率高」的高技能人才。計算機技能操作、平面設計、軟體使用等要達到勞動部頌發計算機高新技術鑒定水平。身體是幹事業的本錢。作為一個技術工人,沒有強壯的體體魄不行。我們在學習知識、學習技能的同時,還要加強體能訓練,增強體質,以適應流水線上超負荷的運轉。
同學們:一千個零比不上一個一,一千次承諾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話比不上一次行動。腳踏實地、勤學苦練就是根本。有位哲人說得好:「要想成為永久的常青樹,第一要素就是修煉自己的根」。這個根,就是技能;這個根,就是能力。同學們,朋友們,要適應這個新的世界、新的社會,最主要的就是靠能力。為了今天,我們要提高能力,為了明天,我們更要提高能力。我們為能力而學,為能力而練。一個人有了能力,他就可以擁抱事業,擁抱明天,擁抱一切!
謝謝大家!
Ⅱ 作文《我學過的一個技能》
在短短的兩天假期中,我在家中學會了一項最重要的生活技能———做內飯。
一容開始我只是站在廚房門縫那看,看了一天之後,漸漸的學會了,現在我找到姥姥,看到她正在切西紅柿,哦!原來要做西紅柿炒雞蛋,我便吵著要親自做一做。
首先開火放油,油熱後放入打好的雞蛋,剛放入鍋的雞蛋中間顏色重,並且還很散,邊緣上的雞蛋是泛白的,並且還鼓著大氣泡,我用鏟子把雞蛋鏟斷,並且把散的雞蛋黃用鏟子抹向鍋的其它處,然後翻了翻,加入鹽,這時我又將西紅柿放入鍋中與雞蛋進行翻炒,用鏟子摁一摁,還發出了滋滋的聲音,時間一到,菜也熟了,盛入盤中,端來桌上,媽媽和姥姥紛紛過來品嘗,我夾起一塊雞蛋和西紅柿,細細品味,雞蛋又嫩又香,西紅柿也是又好咬又有些酸,簡直美味!
通過這次炒菜,我才明白這是多麼辛苦,父母為我們做了那麼多次菜,那該多累!我們也該為他/她們分擔一些!
Ⅲ 技能成就人生作文800
人活著就是一種來修行源,看開處處充滿生機,看透天天都是春季,讓人三分又何難,留有餘地心地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預料它的發展態勢,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發生背景,因此切不可輕易地下斷言,而使自己一點迴旋的餘地都沒有,不給自己留餘地的人,在笑夠了別人之後,豈不知也把自己的短見亮給了別人,所以我們在做人時講求留有餘地,不能把話說得太滿,要容納一些意外事情,以免自己下不了台。
Ⅳ 求一篇以「我用技能說話」為話題的作文,600字以上。急急急!!!
我用技能說話
父母是最偉大的人,他們一直在為了我們操勞.以前是我們小,還不懂得孝敬父母.可現在,我們應該去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為我們說做的一切.
星期六,我早早的醒了.躺在床上,回憶著朱老師說的話: 「回家以後,一定要幫父母做事,報答父母平時為我們的做事.」 我繼續回憶,回憶母親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麼辛苦.
我思考著為母親做些什麼?有了!為母親做早餐.
我悄悄的來到廚房,回憶著母親如何做早餐的場景.我學著開啟了中火.在鍋內放了三碗水,等待水熱騰起來,我放入面條下鍋.等待,等待著成功的到來.我拿著鍋鏟攪拌了一下,按照媽媽平時的做法,放鹽.好了,成功離我越來越近.我把早餐做好.嘗了嘗,太咸了!這哪是面條呀? 我思考了一下:可不能用咸面條孝敬媽媽.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加油!我能行,為了媽媽重做.我吸取失敗的教訓,讓成功迎接我的勝利!~
我用我的技能說話「 成了成功了」我開心的捧著我的面條.
我推了推躺在床上的媽媽.我把媽媽拉倒餐桌前.自豪地對媽媽說:我做的早餐,嘗嘗.」
媽媽嘗了嘗欣慰的笑了,我們沉浸在歡樂地氣分中.
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了許多,我們也因該懂得回報.
Ⅳ 有關技能的作文
中學生技來能
什麼是「能」呢?顧自名思義,能就是指「才能,智能,技能,體能」。作為新一代的中學生,我們不僅要有充滿靈氣的才能,充滿智慧的智能,充滿活力的體能,還要有充滿創新能力的技能,這才符合新一代中學生的特點。
像德國的德萊斯,他就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思維創新能力很活躍的一個人,他原來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慾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便開始設計和製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坐、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製作用的車把,製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便問世了。
通過以上的例子,我認為一名中學生應該多做些關於技能、勞技方面的東西,因為技能不僅能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多方面的才能,從而塑創一個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中學生,在即將到來的科技節中,願我們發揮自身的才能,大顯伸手,展示一名中學生獨特的風采!
Ⅵ 關於我的技能的作文
這抄些技能都是我自己發明的,襲種類非常多,我還起了名字。一:單手單腳跳過障礙物。就是我只用一隻手撐著,抬起一條腿就可以跳過一個50厘米左右高的板凳,這個技能我是在「跑酷」這個運動里學的。從畫面上看跑酷的運動員做這個動作的時候非常利落,姿勢也很帥。二、雙手雙腳跳過障礙物。也是一樣,只是要用兩只手和我的兩條腿,這個技能我也是練了十多天了,還不是很熟練。三、懶貓爬牆、懶貓蹲地。意思就是從一個大概20厘米寬的板凳上,跳到一個50厘米的柵欄上,然後得翻過去。這個動作是最難學的一個,學了很久都沒有成功,不過我沒有放棄,還是練了30多天,一直到現在我已經能從20厘米到30厘米的高度了,可見有多難啊!四、踩踏板!是不是很有意思啊!就是雙腳踩在凳子上然後從這個凳子跳到另一個凳子上,中間隔個2米。這個距離有點大,我也受過不少的輕傷,但我還是沒有給媽媽說,如果她知道了一定會禁止我這樣做的。這個動作我練的時間更長,已經練了50多天了,可還是沒有練成,但受傷的時候少多了。
以後我還會練習,練到自己滿意為止。
Ⅶ 技能報效祖國我的2020作文
技能報國,無上光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 雪
有這樣一批產業工人,他們掌握著專業技術技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不斷創新,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為打造大國重器作出了自己的貢獻。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產業工人代表與記者交流。
這5位代表是航空工業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鉗工方文墨;國家電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黃金娟;中車集團首席技能專家李萬君;新疆油田公司重油開發公司採油作業五區採油六班班長肉孜麥麥提·巴克;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製造工藝研究所高級技師陳行行。
5位代表在平凡的崗位上見證著祖國工業日新月異的變化。
「我手中的工具是一把銼刀,很簡單,但是我們就是用它對精密航空產品進行手工加工的。」方文墨說。方文墨可不是一位普通鉗工,精湛的技藝讓他成長為中國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過去傳統工種苦活兒累活兒比較多,一些大的飛機構件,幾個人用搖床子幾天才能完成。現在一個人按下按鈕,同時控制幾台數控機床就能操作完成了。」方文墨感慨國家航空工業在較短時間里實現了大發展。
李萬君被人稱為「工人院士」,如今從事的是高鐵轉向架焊接工作。30多年來,他參與自主研發包括「復興號」在內的幾十種高速列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范及操作方法,參與出口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列車轉向架項目,進行技術攻關150多項,其中31項獲得國家專利。「剛參加工作時,我們生產的是綠皮火車,那時對技術工人的要求是把工件焊結實就行。現在的高鐵對我們技術工人的要求是像對待藝術品一樣,不允許有任何瑕疵。」他說,在焊接崗位上他見證了我國高鐵事業從追趕者變成領跑者。
黃金娟從事的是電能表檢定工作,檢驗每一塊電能表的准確性。2007年,她提出了智能化計量檢定的總體思路,並帶領團隊開展了10年的探索研究,最終成功研發出電能表智能化檢定系統,實現了計量檢定由人工向智能化的跨越,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創新不全是『高大上』,一線職工也可以創新。創新的平台就是我們的崗位,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她認為,這些年,產業工人越來越受到重視,崗位創新的條件也越來越好。
肉孜麥麥提·巴克一直從事一項工作——稠油開采。25年間,他從一名普通採油工成長為中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專家,從沒有摸過滑鼠的「電腦小白」,成為石油技術交流網站——「紅柳石油網」的創建者,被譽為新疆油田的採油工明星。肉孜麥麥提·巴克認為產業工人工作環境有了巨大的改變。「我剛上班的時候,到我們的油區坐班車最近的要一個小時,最遠的要五六個小時;吃的飯都是自己帶,中午沒有地方熱飯,就放在暖器上或者管線上加熱。這幾年,我們一線的工作環境有了特別大的改變,每一個班組都有小廚房,工作後大家一起做飯。我們工作的環境越來越好,石油工人越來越有干勁。」肉孜麥麥提·巴克說。
5位產業工人代表中,出生於1989年的陳行行是最年輕的一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勤學苦練,用心鑽研,2014年,他在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中奪得職工組加工中心的冠軍,被破格晉升為高級技師。「我現在是我們單位第一位特聘技師、現場工程師,負責領辦兩個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帶領兩個高技能人才團隊進行技術攻關。」陳行行說,「結合我的經歷,我想告訴年輕人,技能人才通過努力,同樣可以有可觀的收入和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們國家的高技能人才是十分短缺的,能夠通過技能報效祖國,是無上光榮的事情。」
Ⅷ 關於技能的作文
關於小學生作文非積極心態的調查報告
調查內容:其一,小學生對作文的基本態度;其二,形成這種態度的原因;其三,對作文教學現狀的看法、希望和建議。調查中,回收問卷1668份,瀏覽學生作文、日記、讀書筆記800餘本,聽作文課103節、聽閱讀課150餘節,就不同地域、不同地區、不同對象召開座談會11次,研討活動4次,對小學生作文中的非積極心態作了重點調查研究。基本情況如下:
一、非積極心態之表現
表現之一:畏懼、厭惡心理。
問卷顯示,不喜歡、害怕作文的學生,城市(鎮)約39.5%,農村約52%,且有隨年級增高之勢:三年級為33%,而六年級則為50%。
表現之二:怠惰、依賴心理。
這兩種心理表現於作文的全過程。
關於觀察。注意觀察並有興趣佔11%,缺乏觀察興趣、不注意觀察的佔37%,觀察時能展開聯想、想像的佔17%,看了沒想的34%,及時將觀察記錄下來的27%。
關於日記。8所農村小學學生大多沒有寫日記的要求和習慣。3所城市小學情況是:學生自己想寫的25%,老師布置了才寫的49.2%,每周寫1次的25%,偶爾寫的33%,每天寫的僅佔9%,只寫一兩句話的佔16%。
關於閱讀。城市(鎮)小學課外閱讀條件較好,尚有10.4%的學生不看課外書27%的學生有時看,四年級以上在老師要求下能摘抄優美句段的21.3%,寫過讀書感想的只佔12.3%。而農村小學大多缺少課外閱讀的條件和習慣,沒寫過讀書筆記的竟佔61.4%。關於素材的來源。
我們抽樣查閱了8所農村小學的282名學生的作文,並與師生座談了解材料來源結果如下:
類 型
小學生作文素材的來源
比 率
表象重現型
根據題目范圍,回憶符合題目要求的材料
12.6%
不越雷池型
教師給什麼材料就寫什麼材料
23.8%
依樣畫瓢型
先找符合題目的範文,再找範文同樣的材料
17.8%
改頭換面型
找到範文把時間、地點、人物改變一下抄下來
17.2%
依賴他人型
把同學發言(或範文)記下來
8.5%
隨意編造型
根據題目要求,編出人和事
17.1%
上表顯示,農村小學生作文素材基本上源於自己生活積累的僅佔36.4%,而依賴他人的材料的卻超過63.3%。在3所城市(鎮)學校抽樣調查的418份問卷中,有28.4%的問卷顯示自己的作文材料是從範文中找出來的。
關於作文中的表達。我們對4所不同類型的學校8個班的380名學生的追蹤調查顯示,希望並樂意採用教師所列提綱的佔78%,有開頭結尾句的佔49%。某班寫《難忘的一件事》,全班學生無一例外地採用了老師提供的句子,開頭是:「在我的記憶深處有許多閃亮的小星星,其中一顆最亮,它時時閃耀在我的眼前。」結尾是:「這件事我永遠忘不了,它在我頭腦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關於作文後的修改。能自覺修改的占 24%,老師批改後只看分數的佔38.5%,兼看批註的占 31.7%。
表現之三:感情漠然,失真失減。
不少學生作文或感情漠然,辭不言情;或筆是心非,失真失誠。一個六年級學生寫隨父母到北京旅遊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文中只有升旗的簡單經過,卻沒有那種心馳神往的心情和觀看時的感受和想像,似乎這件很有意義的事,並未掀起小作者心中的波瀾。還有一些作文,初看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一細查,發現這些文章大多是抄來的。如一個山村小學在一篇《我心中的21世紀》中,僅六年級從報刊上抄來應付的佔57.2%;再如某校五年級一篇《寫一件同學之間發生的事》作文。一半以上學生下寫自己的真實經歷,而是以課文《小木船》的情節為材料,僅僅只將小木船改為鋼筆、風箏、小泥人、連環畫書等。這些寫假人假事假經歷的「胡編式」作文、東摘西抄的「拼湊式」作文、全文照般的「移植式」作文,沒有經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沒有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和認識,沒有經過自己情感的撞擊與參與,不是自我真情的流露和抒發,這對於養成好的文風和人品都是極為不利的。
表現之四:應試應付,奉命作文。
一名作文能力很強的六年級學生卻以一篇被評為98分的作文應付了同一學年中的三次考試,其原因是「要保證不丟分,保住名次」。這種心理是否有代表性?且看1688份問卷中「為什麼寫作文」的調查數據統計:
調查內容
想把有趣的事寫下來想把心裡話告訴別人
寫好作文對將來參加工作有好處
為了考試得到好成績
為了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
比例
城市
28.7%
30.5%
37.8%
39.7%
農村
67.4%
16.07%
36.87%
39.7%
由上表可以看出,無論城市和農村,學生中為老師而作文的被動心態所佔的比例最大,而分數的價值比自身的發展和交流的需要,在學生的心目中佔有更高的地位。這部分人缺乏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從而把自己淪為分數的奴隸。
綜上所述,缺乏主動、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實感、缺乏創新意識是小學生作文不健康心態的主要表現。這些消極心理,嚴重地影響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Ⅸ 英語作文:我的技能(我能做的事情)例文也行
How nice to hear from you again.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activity.
I』m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of Apr. 9th.
I』m pleased to hear that you』re coming to China for a visit.
I』m writing to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ring my stay in America.
Ⅹ 以「我的技能夢」為話題的500字作文
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教師,教師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有人會說教師有什麼回好的就是天天吃粉筆灰的答。不!如果你這樣想你就錯了,教師是個多麼神聖的職業啊!他是我們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有人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是山水延續了生命。但那生命是脆弱的,蒼白的。是什麼給生命以力量?又是什麼給生命以色彩?是愛,是老師純真的愛。老師的愛似水般靈秀,給我們聰慧;老師的愛又似山般雄壯,給我們安全感。
老師是我們開啟智慧的敲門磚;老師是我們打開幸福之門的金鑰匙;老師是我們生活航程中的引路人;老師是我們奏響人生樂章的指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