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民族團結感人的小故事300字

民族團結感人的小故事300字

發布時間: 2020-12-01 18:05:38

1. 求有關民族團結的名沿警句及感人小故事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 民族團結的小故事(200-300字)

假的!騙人!

3. 民族團結小故事

日本侵佔台灣50年-兩抄岸襲人民反對割台
腐敗無能的清廷可以割台,但是中國人民不會同意喪失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割台凶訊傳出,全國震驚。痛恨賣國、反對割台,成為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也成為各界的行動。當時正在北京應試的各省舉人,紛紛集會上書。在都察院前,排隊上書請願的隊伍長達一里多,他們強烈要求「嚴飭李鴻章訂正和款,勿割台灣」。更多的台灣同胞站在反對割台第一線,舉起武裝抗日義旗,「抗倭守土」。6年前的清朝進士丘逢甲在5月25日,與台灣軍務幫辦劉永福和俞明震、副將陳季同、撫墾局局長林朝棟等人一起,議決「義不臣倭,自主保台」,成立抗日領導機構。當時在台灣的清朝軍隊和各地團練義軍約有7萬人,但武器落後、簡陋,缺少有效的指揮、聯絡機制,戰斗實力有限,最終還是不敵日軍,被日本侵佔。

4. 民族團結小故事300字

體現民族團結的故事: 1.和親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晉時,為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君。西漢晚期生於南郡興山縣(今湖北省秭歸縣)。因聰慧麗質,漢元帝時入宮為待詔。 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系。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西漢王朝答應匈奴呼韓邪單於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親。從此出現了漢匈和好、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受到歷代人民的稱贊。 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昭君出塞和親,是當時漢匈雙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著王昭君。民間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於。她出塞時,和呼韓邪單於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地彈起了她所帶的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她(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單於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後來,王昭君和單於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裡,哪裡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漂亮的錦囊里取出五穀種子,撒在地下,於是就長出了五穀雜糧。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鍾,酉如樅。就是說,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峰,中午猶如一座鼎鍾,黃昏時猶如一棵雞樅(傘菌科圓錐形菌綱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團結友好的象徵,她的功績也得到後世的尊重。 2、文成公主進藏的民間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便是和親情況的典範。在她的影響下,漢藏兩族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今天人們把文成公主譽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實不為過。 唐太宗貞觀12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國富兵強,於是派侯君集督率領大軍討伐。大敗吐蕃於松州城下。松贊干布只好俯首稱臣,並對大唐的強盛贊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 求婚。 唐太宗經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於是在宮中選定了一個通曉詩書的宗室之女,封她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個遠親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對新奇的嚮往,因而也就應允了。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於貞觀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這支隊伍,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幾乎就象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技隊」。唐太宗深謀遠慮,覺得只有千方百計地對他們從經濟和文化上予以協助,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文成公主實際上就是肩負著 這項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務而遠嫁,這支送親的隊伍也是前去協助她完成這項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漢藏聯姻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制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歷法、醫葯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5. 民族團結小故事250字

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薩克族牧民卡熱木的女兒努爾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別痛,她要生小孩了。可是,按時間算還不足月。於是,他們急忙從北山來到團部,因他們不太懂漢語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長石建新接待了他們。在介紹完情況後已是21時,當時醫院的醫生全部到外團參加考試去了,經護士初檢後認為是難產,需要立即進行剖腹產手術。於是,護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試的醫生聯系迅速趕回,這邊護士也在忙著給手術室消毒。醫生到達後,經全面檢查後就開始進行手術。24時手術成功,母子平安。7天後,努爾巴克出院了,由於沒有車民警們又開車將她們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場的家。

昭君出塞,促進匈奴與漢團結統一。
文成公主及金城公主和親吐蕃。 王昭君嫁給匈奴單於,緩和了當時兩國邊境的緊張氣氛,為兩國人民贏得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十八局集團青藏鐵路指揮部多次派出了宣傳調研小組,利用節假日深入村寨,採取一組幫一戶、定點掛鉤等方法,給群眾宣傳《教育法》、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政策。安多中學建在縣城南邊的一個半山坡上,校舍沿山坡成階梯狀而建,受地形影響,沒有供學生活動的操場,從建校那天起,學生就沒有上過體育課。該項目部的領導知道後利用施工間隙時間,派出推土機、平地機、壓路機為學校平整了一個大操場。並派出工人對校舍進行了修繕,用廢棄磚塊修砌了乒乓球台,用鐵管安裝了單杠和雙杠。另外指揮長韓利民、黨工委書記李繼業帶頭捐款箱,職工們也紛紛接囊,100元、50元、10元、5元……為學校購買了籃球、乒乓球拍等體育用品,並多次購買了麵粉、蘋果、收音機等物品捐贈給牧民,幫助他們解決一點生活上的實際困難。

6. 學校民族團結一幫一小故事

校園民族團結感人故事 毛橋小學 六(1)班 學生:張賢 指導教師:陳玉華
一個民族就像一滴水,一滴水很容易滲到沙土裡面去,如果56滴水混合起 來,就成一片汪洋大海;我們每個人就像一束陽光,一束能照到多大的地方呢?13億多束太陽光混在一起,無比耀眼,燦爛發光,能照亮全世界;我們每個人就像一根筷子,一根是很容易折斷,13億多根筷子綁在一起,就堅如長城,民族團結就是這樣的。
有一次學校舉行了拔河比賽。我們班取得了第一名,我們班有漢族和少數民族學生。在拔河比賽中感覺到了團結的力量非常的巨大。如果他們說那是漢族,那是回族,那樣分得話,力量不會聚中在一個地方,很容易受到別的班強烈打擊,不會取得好的成績來。他們為了自己班變更加優秀,更有出色,而一起努力,一起奮斗,一起進步,遇到困難,共同商量克服困難 。不會因為不團結成績不好,紀律不好,各方面都差 ,而受到別的班同學的嘲笑 ,看不起。一個國家相當於一個班集體,一個多民族的班集體,我們每個人都不分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了解各民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的話。我們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都平安生活,中國變得更加強盛, 具有一個巨大民族團結力量的國家。我們團結起來,不讓任何一個民族分裂都得到分裂中國的目的。
我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又漢族,也有回族,但我們都非常和睦相處,我們都像一家人一樣生活。老師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不僅關心我們學習,還關心我們的冷暖苦餓。我們在課堂有師生關系,下課後就想兄弟姐妹一樣,互相開玩笑玩。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硬比鋼還強… 』』這首詩天天在耳邊唱響,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團結起來,聚集比鐵硬比鋼還強的力量,使校園變得更加和諧,使中國變得更加強盛。

新聞紀事:新疆校園里的民族團結故事

2009年07月28日 12:02:26
「和他們交往我的生活更多彩了」
烏魯木齊市第20中學的熱依汗·古麗已經在講台上站了13年,新學期她將擔任「雙語」班的老師,她有點緊張,但一想到身後有很多漢族同事她信心倍增。
7月21日,一說起漢族同事對她的幫助,熱依汗·古麗打開了話匣子。
2004年牞烏魯木齊市第20中學實行了民漢合校,熱依汗·古麗多了很多漢族同事,在那之前她幾乎沒有漢族朋友,那之後她驚奇地發現,漢族和維吾爾族一樣待人熱情,愛幫助別人。
3年前,在學校的「民漢教師結對子」活動中,她和同是教化學的李元忠老師結成了「一對子」。
從那以後,李元忠每次有了新的教學資料都要多准備一份,給熱依汗·古麗講解,熱依汗·古麗把自己學到的再傳遞給學生。每次化學組集體備課,他都會對熱依汗·古麗提合理建議。今年他們分別送走了一個高三畢業班,復習時用什麼書、用什麼資料、用什麼樣的練習試卷,熱依汗·古麗都要和李元忠商量。
該學校化學組有17位老師,有8位是少數民族,現在李元忠不光和少數民族同事關系很好,在學校以外還交了不少維吾爾族朋友。和熱依汗·古麗變成「一對子」後,讓李元忠對維吾爾族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自從和熱依汗·古麗結對子後,感覺和這個民族很親。」李元忠說,現在他們不僅是同事還是朋友,漢族的節日他會收到熱依汗·古麗的問候,維吾爾族過節時他會給熱依汗·古麗送上祝福,工作中常相互開玩笑。
隨著時間推移,熱依汗·古麗對李元忠產生了像哥哥一般的信任。寫論文遇到問題她會打電話給李元忠,備課時遇到困惑她會向李元忠請教。3年來,熱依汗·古麗漢語授課水平提高了,以前她在課堂上總把一些專業術語弄錯,李元忠一遍遍耐心地給她講解,讓她課後多練習。
數理化一直是民語班學生的弱項,為了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化學的瓶頸,熱依汗·古麗經常追著李元忠了解他班上的學生是如何學習化學的,李元忠會把學生們好的學習方法介紹給熱依汗·古麗,這樣的交流對她班上的學生幫助很大,化學成績慢慢提高了。看到熱依汗·古麗的學生成績提高了李元忠也很高興,同時也更欣賞愛學習的熱依汗·古麗。
去年暑假,熱依汗·古麗參加網上培訓課程,面對大量的習題她很著急,為了幫她順利完成學習,李元忠給她當起了老師,給她講解網上的難題。他們都是班主任,他們還常交流如何做學生的思想工作。
李元忠說:「我們結對子不光增強了不同民族老師間的了解團結,還帶動了各自班級之間民漢學生的交流和了解,我們是學生行為的風向標,『7·5』事件一點都不會影響我和維吾爾族同事朋友的交往。」
從一位民語老師成長為「雙語」老師,熱依汗·古麗的背後有很多漢族同事的支持:「徐老師是電腦專家,給我教了很多電腦和網路知識,出去玩,高老師一直幫我提行李,還有黃老師……漢族同事們都很熱心,我的進步就是李老師和其他漢族老師幫助的結果,和他們交往,我的生活更多彩了。」(記者張雪紅)

7. 民族團結的事例 300字

中華民族也算比較團結的,你可以找找中華民族團結起來抗日的資料。

8. 民族團結的小故事(200-300字)

李光勇,烏魯木齊路政管理局駐小西溝社區「訪惠聚」工作隊的一名普通隊員,憨厚老實。他的結親對象叫馬龍,一家三口住在蘇州東街祥和北三巷,一家人僅靠賣涼皮和燒烤的微薄收入為生。

李光勇每天都要去三涼店看看他們,在一聲聲問候聲中,他們的心更近了,握手、擁抱、拉家常,一個個溫馨的場景都令人動容。4月3日一大早,李光勇提著一套新生兒服裝套盒來到社區,我們都說:「李哥,你家親戚也不知道是生男孩還是女孩呢?」「就是么,我也挺著急的啊。

也想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所以我就買了兩套,一套藍色一套白色。」李哥看著手中的寶寶服笑著說。衣服送到馬龍家不久,接到醫院電話孩子出生了,馬龍樂呵呵地拿著衣服趕去了醫院,口中不停的說:「阿哥你送的禮物正好派上用處。」一件小小的禮物不算什麼,可馬龍一家人的心是暖暖的。

一幕感人肺腑的談心,一段暖心和諧的民族團結故事,感動著身邊每一個人,「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是掛在牆上的標題,不是喊出來的口號,而是真真切切的感情和行動。



(8)民族團結感人的小故事300字擴展閱讀:

小故事也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

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同時,也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跌宕起伏,從而闡發道理或者價值觀。 這種故事往往以一種很普通簡單的敘述方式,並從中引申出一些道理。

9. 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100-200字 急需啊!!!!給分

日本侵佔台灣50年-兩岸人民反對割台
腐敗無能的清廷可以割台,但是中國內人民不容會同意喪失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割台凶訊傳出,全國震驚。痛恨賣國、反對割台,成為中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也成為各界的行動。當時正在北京應試的各省舉人,紛紛集會上書。在都察院前,排隊上書請願的隊伍長達一里多,他們強烈要求「嚴飭李鴻章訂正和款,勿割台灣」。更多的台灣同胞站在反對割台第一線,舉起武裝抗日義旗,「抗倭守土」。6年前的清朝進士丘逢甲在5月25日,與台灣軍務幫辦劉永福和俞明震、副將陳季同、撫墾局局長林朝棟等人一起,議決「義不臣倭,自主保台」,成立抗日領導機構。當時在台灣的清朝軍隊和各地團練義軍約有7萬人,但武器落後、簡陋,缺少有效的指揮、聯絡機制,戰斗實力有限,最終還是不敵日軍,被日本侵佔。

10. 關於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1、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是一個歷史上的事件,班超在西域30年,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漢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脅迫西域各國出兵,寇掠東漢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鎮撫西域各國,西域與漢斷絕65年的關系至此恢復。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從西域返回洛陽。

2、彝海結盟

「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跡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筆。

在通過彝區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張,為革命勝利後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文成公主進藏

文成公主進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並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

4、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

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5、漢烏和親

元鼎二年(前115年)隨張騫至長安的烏孫使者回國,報告漢王朝的強盛後,增強了烏孫王昆莫對漢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長安,表示願得尚漢公主,為昆弟,請求與漢和親。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昆莫,並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

細君死後,漢王朝又將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這兩次和親,對於鞏固漢與烏孫的友好關系,使烏孫成為漢在西方牽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發展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