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徵文我和孩子的讀書故事
㈠ 媽媽上學的故事作文
XX」一聲大喊進入了我的耳朵,我被嚇得跳了起來,媽媽走進我的房間說:「作業做完了沒有。」我輕聲細雨的回答:「做完了。」媽媽大聲嚷道:「做完了就好,還記得這段時間你們學校在舉行什麼節嗎?」我想了想說:「這段時間是讀書節呀!」媽媽微笑地說:「還算有記性,那我們趕快一起去讀書吧!」我說:「好啊!」我和媽媽就拿起一本《偵探書》。
我們打開了一個故事,「我來念」我對媽媽說。「好」媽媽高興的回答。「有一天夜裡……..我終於念完了。「哈哈哈哈!」我笑彎了腰,可是在看看媽媽滿臉淚水。「太可笑了!媽媽您為什麼還在哭呢?您沒事吧!」我問媽媽。媽媽擦了擦眼淚說:「這個犯人太可憐了,你不覺得嗎?」「對呀!這么可惡的人您還可伶他,太可笑了吧!」我說。媽媽說「不一定啊!你要從另一個角度去仔細想想。」如果你是他你會整么做,他是因為母親被車撞死了,才去殺死了那個司機的,是他的孝心在心裡作亂,沒辦法控制的。因為他太愛母親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殺死了那位司機的,所以我才為他惋惜和流淚。」我說:「是呀!如果這個司機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他的母親也不會被車撞死,那麼他也不會去殺那為位司機了,也不會去做牢。不過時光不會倒流,他最終還是犯了錯誤,就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媽媽說:「對呀!我才為這樣孝順的兒子感到無比惋惜嘛!」我高興的說:「對,媽媽說的非常好!」
通過這次我和媽媽一起讀書,我從書中得到一個啟示,做任何事情要三思而後行,要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問題,才能做出結論。我非常喜歡這次的讀書節,它能給我增加無窮無盡的知識。
㈡ 作文我家旳讀書故事 孩子和家一起讀書的故如何寫
。這一進書房,沒個二、三小時,連拉都拉不出來,除非老媽親自來抬我,否則誰也別想把我從書房拉出來。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百無聊賴,正好今天媽媽要去超市買東西,我便跟著一起去。東西買好後,我們又到了書店。書店裡的書多得讓我眼花繚亂。我精心挑選著,結果看中了一本《水滸傳》。我想讓媽媽給我買,可媽媽不同意。經過我的苦苦哀求後,媽媽終於同意了。到了家後,我立即用光速把書拿進書房,看了起來。光陰似箭,轉眼間到了吃飯的時間,我卻一點也沒要吃飯的意思。晚飯做好後,媽媽高興地來叫我吃飯,我心不在焉地回答:「待會兒」。過了十五分鍾,媽媽有點生氣地說:「怎麼還不好?」我還是心不在焉地回答:「馬上就好了。」整整過了半個小時,媽媽非常生氣,立馬沖進書房。我感到大禍臨頭了,頭上一片昏暗,要下傾盆大雨了。媽媽把我拉進書房後,沒說一句話,只要我看看鍾。我看了看,發現已經七點了。我知道媽媽這樣是為了我好。但我不能放棄讀課外書,所以還讓媽媽多多體諒我。
㈢ 張老師:我家兒子三歲了,親子共讀一年半了,孩子很喜歡和我一起看繪本,聽我講繪本故事,互動也有,不過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他就是TA,並無性別的區分,父母給與孩子精神營養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性別,給與一些個性化的引導,但完全沒有必要劃出一條界限,或者劃定一個范圍:哪些那些書是男孩看的,哪些哪些書是女孩看的。
不僅是親子閱讀,還包括其它。個人覺得,父母一定要謹慎地作出「我的孩子不能做####事情」的決定。
給孩子自由和自主,給孩子更大的空間去探索。讓孩子接觸更多、發現更多,然後通過自己的思索、選擇,逐漸形成自己的閱讀興趣。
另外還有一種特別容易被忽視的情況,會限定孩子的閱讀視野,就是你提到的這個問題。
很多媽媽說:「我不喜歡這種畫風,我不喜歡這種文風。」然後就把這種繪本排除在外,或者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表現出自己明顯的閱讀偏好。
個人覺得,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影響孩子對書籍的選擇,影響孩子對某個領域知識的選擇。
但國內現在的繪本市場很活躍,之前有人說,國外100年來的優秀繪本,在近5年的中國市場上都陸續出現了。而繪本的插畫,又有萬千風格。
作為藝術小白的父母,我們有什麼權利去限定孩子看哪種類型插畫的繪本呢?即便是有很深藝術涵養的父母,也不應該限定孩子對多樣、多元藝術的接觸和鑒賞。
所以我會買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的繪本,然後拋掉我的成見、盡量不為我的知識盲區所限,以孩子的心、孩子的眼去和孩子一起讀各種風格的繪本。
所以,建議對於自己不喜歡的類型的繪本和童書,至少做到不評判、不表現出自己的好惡,只是平靜地講讀或者討論,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他在閱讀過程中,一定會有自己的反應、自己的選擇。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需要警惕的,就是對於父母特別喜歡的類型,建議父母也不要表現出強烈的喜愛和推崇——因為任何過度的反應,都會影響孩子對繪本和認知對象的判斷。
特別喜歡阿爾貝·加繆的一句話:「不要走在我的後面,因為我可能不會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為我可能不會跟隨;請走在我的身邊,做我的朋友。」
我覺得,和孩子共讀時,記住這句話,應該有幫助。
該回答來自於網路問咖 張麗萍 大咖
㈣ 我和孩子一起讀書過程是怎麼寫的
前幾天,兒子的學校舉行了讀書節開幕活動,主要是優化家庭讀書環境,倡導學生、家長一起開展讀書活動,形成家庭愛書、讀書的時尚,共同提升家長、學生的素質。其實早在這之前,我就有了和孩子一起讀書的習慣。孩子今年已經9歲了,在他成長的歲月里,書陪伴著他,讓他漸漸愛上了讀書。和孩子一起讀書,徜徉在書香世界裡,讓我品嘗到了無窮的樂趣。
節假日休息時我經常帶兒子去逛書店,讓他感受到周圍人對書的熱愛。通常,我讓他挑兩本自己最喜歡看的書,再給他推薦幾本書。以前兒子挑的總會是一些《洛克王國魔法偵探》、《地心歷險記》這樣的偵探、科幻小說,並且他會很快地把自己挑的書一口氣看完,連乘車、走路的時間都不放過。而我推薦的書,常受到冷落。我心裡有些著急,擔心兒子看這些科幻之類的書會影響學習,我希望他多看看文學著作,多看對學習有幫助的書籍。我發現兒子很喜歡看電視劇《西遊記》和《隋唐英雄》,我就給他買了青少年版的《西遊記》、《隋唐演義》、《岳飛傳》,我想只要引導得當,他會喜歡這些名著的。於是,兒子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給他讀一個故事,讀到精彩的地方,他就從床上一骨碌爬起來要看書的原文和配圖,慢慢地,每天從一個故事增加到了二個。有時,我因為要加班,急於讓他睡覺,就承諾改天再講。兒子實在等不及,自己一個人迫不及待地看起來。這一看,就一發不可收,一連看幾個章節,還意猶未盡。
親子閱讀貴在堅持,作為媽媽,我不希望給予兒子的僅僅是生命,也不希望給予兒子的只是衣食無憂,我更希望他能通過讀書,了解古今中外,了解大千世界,了解不同人物的經歷和感受。如今,我和孩子一起共讀了《西遊記》、《隋唐演義》、《水滸傳》、《岳飛傳》、《三國演義》、《封神演義》、《東周列國志》,現在我們正在共讀《世界上最臟最臟的科學書》。與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就是一起學習的過程,有時我會佩服他的奇思妙想,有時我會不知其所雲,有時我也無以應答,有時我讀不出某些生字音,我們就一起查字典。與孩子一起讀書,不但體味著孩子成長的快樂,更感受到書給孩子積累了豐厚的知識財富。為了兒子的健康成長,我會繼續堅持和孩子一起讀書,做他永遠的學習夥伴!
㈤ 五年級作文四百子我和孩子一起讀書
[作文 我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故事]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養成讀書的習慣,作文 我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故事.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讀書能增長孩子的課外知識,可以讓人感到渾身充滿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的前進,不斷地成長.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沒錯,興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上幼兒園的女兒只對書上鮮明的色彩和唯美的畫面感興趣,故事的朗讀和講解則是由我來完成.我和女兒一起讀書是從潛能班(學前班)的識字卡開始的,我們把識字卡像玩撲克牌的開火車一樣當游戲玩.讓女兒覺得讀書是一個好玩的游戲,女兒還因此獲得了識字大王的稱號.時間長了女兒對讀書產生了濃厚興趣,慢慢地成為了一種習慣.
我們一起讀故事書:一個小孫子問爺爺,為什麼人有兩隻眼睛、兩只耳朵、兩只手、卻只有一張嘴巴.爺爺告訴小孫子:這是讓人要多看、多聽、多做、少說話呀.故事雖然寥寥數語,卻讓女兒懂得了聽的重要性.我們一起讀論語中的經典難忘的名著故事,對原文的理解.說著,孔子、曾子的之、乎、者、也……體味關愛、感悟成功、分享感動……以及那些難以理解的古今對比,古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而現今社會存在的一些貪官污吏現象……我們還一起在暑假裡讀完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誌,尤其喜歡《幸福的鴨子》這本書,它讓我們懂得了簡單的幸福,高中三年級作文《作文 我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故事》.我們一起嚮往張達外婆家的世外桃源!一起喜歡上麻花兒,她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容易被感動的心.麻花兒的幸福彷彿沒有邊界,她的心中總藏著甜美的感動和不盡的思念……我們為了書中的主人翁馬小跳、笑貓、老老鼠、地包天……一起感動、一起流淚、一起開懷大笑,一起沉醉於書中的世界.
和孩子一起讀書是一種休閑,一種娛樂的方式.在書的帶領下,我們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而我們的心靈也將漸漸地充實成熟.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成長,一起在書的海洋里無限快樂的遨遊吧!
廣東中山坦洲高三:張麒標
㈥ 作文《我與孩子的理解故事》怎樣寫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養成讀書的習慣,作文 我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故事。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讀書能增長孩子的課外知識,可以讓人感到渾身充滿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的前進,不斷地成長。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沒錯,興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上幼兒園的女兒只對書上鮮明的色彩和唯美的畫面感興趣,故事的朗讀和講解則是由我來完成。我和女兒一起讀書是從潛能班(學前班)的識字卡開始的,我們把識字卡像玩撲克牌的開火車一樣當游戲玩。讓女兒覺得讀書是一個好玩的游戲,女兒還因此獲得了識字大王的稱號。時間長了女兒對讀書產生了濃厚興趣,,慢慢地成為了一種習慣。
我們一起讀故事書:一個小孫子問爺爺,為什麼人有兩隻眼睛、兩只耳朵、兩只手、卻只有一張嘴巴。爺爺告訴小孫子:這是讓人要多看、多聽、多做、少說話呀。故事雖然寥寥數語,卻讓女兒懂得了聽的重要性。我們一起讀論語中的經典難忘的名著故事,對原文的理解。說著,孔子、曾子的之、乎、者、也……體味關愛、感悟成功、分享感動……以及那些難以理解的古今對比,古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而現今社會存在的一些貪官污吏現象……我們還一起在暑假裡讀完了楊紅櫻的笑貓日誌,尤其喜歡《幸福的鴨子》這本書,它讓我們懂得了簡單的幸福,高中三年級作文《作文 我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故事》。我們一起嚮往張達外婆家的世外桃源!一起喜歡上麻花兒,她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容易被感動的心。麻花兒的幸福彷彿沒有邊界,她的心中總藏著甜美的感動和不盡的思念……我們為了書中的主人翁馬小跳、笑貓、老老鼠、地包天……一起感動、一起流淚、一起開懷大笑,一起沉醉於書中的世界。
和孩子一起讀書是一種休閑,一種娛樂的方式。在書的帶領下,我們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而我們的心靈也將漸漸地充實成熟。讓我們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成長,一起在書的海洋里無限快樂的遨遊吧!
㈦ 親子閱讀怎麼寫
親子閱讀是和孩子一起讀書,不能寫。
親子閱讀也叫親子共讀,內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容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當爸爸媽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事情,進而更願意自發地去進行閱讀。
通過親子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㈧ 我的讀書故事800字
我的讀書故事
如果把知識比作花朵,那書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識比酒瓶,那書籍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識比作夜空,那書籍就是那顆顆耀眼的星星。
談到讀書,我便忍不住把自己的心裡話一字不漏地說出來。
我從小就會聽大人們講故事,因為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有趣。而且,我還認為讀書是每個人在人生必須經過的一條路。書可以讓整個世界變得更有趣,令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讓個人變得更有品味。
我仍然依記得,在我7歲的時候,我讀了拼音版的《國王的新衣》,我覺得故事中的兩個騙子非常狡猾、可惡。9歲時,我再一次翻開這本書,我想起了自己以前那天真而可笑的想法時,不禁為自己的幼稚感到有趣。12歲時,我再次讀此書時,我感謝故事中那個誠實的孩子給我的啟示。現在讀此書,我看到的是國王的虛偽和大臣們的貪生怕死令來感到可笑、可悲。
我愛看書,是書令我自由地邀翔在知識的海洋里;是書令我寫意地徜徉在科學的世界中,是書令我學會了真、善、美;是書令我明白了是非黑白;是書教會了我獨立自強;是書讓我領會了人生的真諦……在看《魯濱遜漂流記》時,我看到了魯濱遜的勇敢、堅強,不畏困難的精神。想到了做人也要勇敢、堅強、不畏困難。在看《愛的教育》時,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書中人物的善良,他們樂於助人,有一顆「同情之心「。在看《中華上下五千年》時,我知道了中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讀書,可以讓我懂得許多人生哲理。書讓我知道了作為女性的尊嚴,像裴多菲說的「若為自由放,二者皆可拋。」伏爾泰曾說過「勞動是快活的根源。」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勞動也是一種快樂。達爾文說過一句話讓我感動,他說:「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這句話使我懂得做人就要勇敢。
我感到我就是一個朴實的勞動者,辛苦的耕耘,而上帝喜歡照顧勤勞的人。我得到的不是水中月,而是累累碩果,似蜜的甜泉。我真佩服盧俊,他說:「耐心雖苦,成果卻甜。」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的讀書故事
以樹的年輪計算,長一歲,就多一圈年輪。那棵樹應該多了6圈年輪了吧,因為它已伴我成長了6年。
我早晚習字讀書,總不會忘了它,每學會一個字,就在它的綠裝上寫下這個字。
日復一日,再在上面寫時,發現一些字的墨跡已不復存在。應該是被它吸收了,它同我一起增長了知識。
我想把它們留住,就把寫了字的葉片摘下來,夾在我的書本里,成為我讀書的印證,還在上面標上日期。
當捧起書本時,我感到很愉悅,因為有這么多的好夥伴陪我一起讀書。
可是,好日子總比壞日子短,那些綠裝換成了新裝,全身黃黃的,已經乾枯得不成氣候了。那些墨跡也漸乎淡去,「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現在,是播種的季節。我想把它們埋葬地下,希望它們能夠重新生根發芽,培養出下一代,讓知識一代一代流傳下去。真可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年復一年,我掌握的知識漸漸增多了,我的好夥伴也多了起來。他們有繁盛,也有衰敗的時刻。面對繁盛,他們一如既往地辛勤勞作,有了收獲,也不會自滿;面對衰敗,他們沒有輕言放棄,而是在不斷地磨礪自己,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一天,我做了一個夢,夢到那些夥伴都在相互攀比,說:「我比你強,你看我的字筆畫最多,所以我的字是字中之王……」他們爭論不斷,最後讓我發表看法。我鎮定從容地說:你們都是勝利者。因為字是連通的,你們如果能夠團結在一起,互相拼揍,就能出現一大串一大串知識。獲得了獨有及同別人互相學習得到的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這個夢,讓我清晰地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知識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滴水能夠成川。
我的讀書故事
我特別喜歡讀書,像楊紅纓、沈石溪、秦文君、冰心、梅子涵、魚在洋……我都是他們的忠實粉絲。「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說得不錯,但對於我而言,「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才算更貼切。
我說起來,還是有一段令人「感慨」的「書史」。
都說「多看書,多識字」真是一點都不錯。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天天和我看《格林童話》、《紅樓夢》、《安徒生童話》……中的情節。可我什麼《上下五千年》、《紅樓夢》只識字,不認情節。因為我覺得那些書太枯燥,沒意思。在一年級識字比賽中有三四千字,也許是書看得多,一下就認了兩千多個。
長大後,我也痴迷於讀童話、現代小說、故事。我有一個雷打不動的鐵習慣---每天晚上看挺長時間的書。爸爸不讓我在睡覺前看書,因為我一看就忘了時間,第二天早上要老爸揪我耳朵才爬的起來。為了不讓老爸老媽發現,我便和他們打起了「游擊戰」。他們來了我就把燈迅速關掉,他們走了又把燈打開。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爸假裝走進房間關了門,可實際上人還在門外。我中了計,老爸走進來責備了我兩句,把房間電閘給關了。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想不到我還有一手:手電筒!為了老爸不在門縫看到燈光,我就躲在被窩里看。躲在裡面悶了,就換口氣,繼續看,連老爸也那我沒辦法。
書帶給我無窮的樂趣,也給我很多的「養分」---像陽光、像雨露,滋潤我這棵小樹能夠更加的茁壯成長!
我愛讀書。
是她釋我—我的讀書故事
打開一本書,世界便大了,心亦豁然開朗。
七年前的那個下午,窗外雨水漣漣,一如我心底的淚,滴打著屋前芭蕉。「一個女孩,讀點書就行了,不用再上學了!」父親的話驚雷般時時炸響耳畔。
抑鬱中,隨手翻開一本書,幾行字句隨意而來。「今手澤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蕭繹江陵陷沒,不惜國亡而毀裂書畫;楊廣江都傾覆,不悲身死而復取圖書。豈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歟?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由於斷章取義,不知其所以然,但其中的「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業?」於我竟是那麼貼切,於是我重讀此文,迫不及待。讀罷方知,當年易安居士的無奈和失落歷經千年穿越山川,如今復加於我身上。她為著遺失的文物古籍,我為著失卻的讀書學習。因為身有同病之苦,所以我惜她憐她,其實又何嘗不是惜己憐己呢。
我借遍了所有能借到書的地方,讀完了所有她寫的書和寫她的書。她,一個亂世女神,我為她的魅力深深折服。但歷史大多隻記住了她的「人比黃花瘦」和載不動許多愁的雙溪蚱蜢舟,給她定為慢詞代表,留給後人一個愁緒滿懷的凄涼嫠婦形象。剛開始,我彷彿看到漸入暮年的她,孤守一冷清小院,依門北望,秋風掃著繽紛落葉在門前盤旋。慢慢地,她告訴我:的確,她是愁苦的,但她的愁少有離愁,多的是「北人不慣起來聽的」家恨國愁;她是憂慮的,她憂己更心憂天下。「木蘭橫戈好女子,……但願將相過淮水」她心靈深處的抗爭和呼喊,一點不亞於名臣宗澤病危時擁被坐而喊的「過河!」但是,她看到的只是偏安都城的虛假繁華、岳飛的含恨離去和民族義士們的血淚呼喊;她看到的只是「才藻非女子事」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那個孫性女子的墓誌銘上,由愛國大詩人陸游親手書寫,並大贊其好。她無話可說,環顧女界無同類,再看左右無相知,其中凄涼她只好一個人獨自咀嚼。沒有放棄,她以心抗世化愁為美。「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其中真情大志,直須千年品評。「秋風秋雨愁煞人」,她終於等來了自己的知音,只是,時光荏苒,一去已經三千多年了。
現在回想,我之何幸,在無奈苦悶之際,能遇上千年前的亂世女神,能一「睹」她的迷人魅力;我之何幸,在即將絕望之時,能和千年前的亂世美神對話,知道了有一種生活叫抗世。
誠然,我家貧寒,可比之於三千年前那個亂世,這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女子讀書無用」的餘毒較之於千年前的那個時代,亦是那麼的不值一提。李清照,在那個動盪昏暗的年代,尚可以黃花般瘦弱的身子與世抗爭,讓自己超俗。我,沒有理由就此放棄。
我收拾其書包,也收拾好心情,回到了學校,來到了大慶石化,有幸和大家分享我的讀書故事。
㈨ 作文:我和書的故事: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
我和書的故事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今年11歲了,上五年級。別看我小小年紀,可是讀過的書卻數不勝數。如果你走進我的房間,便會發現一本本散發著油墨香味的書,布滿了我的寫字台、書櫃、床頭…… 每天只要我一有空,就捧著書本去仔細地品味它,從浩瀚的書海中我嘗到了不少快樂和甜頭。毫不誇張地說,我喜愛讀書已經達到「痴迷」的地步了。 記得有一次,我寫完作業後在書房裡看書,媽媽喊我吃晚飯,我卻因為沉浸在故事的情節中,沒有聽見!後來,媽媽只好把我「綁架」到餐桌旁,而我仍然抱著心愛的故事書,在餐桌上邊吃邊看。身為中學教師的媽媽不時地提醒我:「邊吃飯邊看書,等於『吃』掉自己的記憶力!」我卻冒著「吃掉記憶力」的危險,依然眼不離書,直到把正在看的這個故事看完了,才戀戀不舍地放下書。爸爸見了,搖了搖頭,說我簡直就是個「吃書蟲」。我和媽媽聽了哈哈大笑起來…… 還有一天晚上,已經到了每天我該入睡的9點鍾,我卻毫無睡意。在床上滾來滾去,還是睡不著,怎麼辦呢?看書吧!我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正在我看得入迷時,媽媽突然推門進了我的房間,看我仍然在看書,就生氣地說:「你怎麼還不睡覺,明天還要上學呢!」,我眨巴著大眼睛問媽媽:「現在才幾點啊?」「都一點了!」媽媽稍顯激動,「啊!都這么晚啦!但是媽媽,再給我看一會兒吧,我正好看到精彩處呢,再看一會兒我就睡,就一會兒……」我用祈求的眼神望著她。「不行!」媽媽嚴厲地說。看著媽媽不容反抗的態度,沒辦法,看來真得繳械投降了。唉…… 書,是知識的源泉;讀書,是我快樂的源泉。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女孩,我讀書,所以我快樂!
㈩ 告訴我你的讀書經歷和讀書感受[500字]
從小我就喜歡看書,據當老師的父母證明,小時候只要看到有字的紙,就一定要撿起來看。現在也是愛看書,幾乎每個月都要去圖書館借幾本書。
小時候對書的痴迷,多半也是因為書籍資源的缺乏,那時候圖書發行量以及書籍購買能力比現在差的多了。我小時候主要是看連環畫,在當時連環畫很普及,有的家長還認為看這種書影響學習,現在想來其實小小的一本連環畫里包含許多許多的故事,而且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另外還有幾本很喜歡的啟蒙書,《上下五千年》《十萬個為什麼》等,裡面一個個小故事吸引了當時的我,也讓我豐富了不少歷史和社會知識。
到了十幾歲,喜歡上了通俗文學作品,書也看的很雜,從四大名著到武俠小說,從散文到專業方面的書,博覽群書,無一落下。
現在工作了,自己可以有支配的錢買書看書了,卻感覺已經沒有當時的那種熱情。不過遇到了好書仍是手不釋卷,一次通讀完全才過癮。
前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現在,在電視、游戲充斥整個社會的環境下,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是現在做家長所關心的,讓孩子讀書的益處不僅僅在於訓練他學習和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情和志趣可以從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同孩子一起看書,還可以調節家庭氣氛,使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父愛和母愛以及家庭的溫暖。如何能讓孩子也養成這樣一種讀書習慣,我談談自己的一點見解:
一、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越早開始效果越好。
從很小的時候起,父母就使我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現在對孩子我也如此,
養成習慣很重要。多年以前,我們經常在睡前給孩子讀書,都特別喜歡晚上的這段「黃金」時間。每當遇到一些精彩的段落時,我們都會激動不已,並一起背誦下來。
二、 讀書要遍及整個家庭中。
現在,大部分父母工作繁忙,家務事多,很少能騰出大塊的時間給孩子念書分。因此,要調動家庭中的每一個人為孩子念書。父母的愛好和閱讀趣味對孩子是有明顯影響的。
三、讓圖書隨時隨處可讀。
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家庭小圖書館,它應當包括各類兒童讀物以及必要的工具書等等。要注意培養孩子愛護書籍、看完書後放回原處的良好習慣。在充滿書籍的環境中生長,兒童讀書的興趣和閱讀的能力會提前發展。
四、幫助孩子選擇好書。
兒童對於書籍開始有自己的興趣和偏好,盡量讓他自己去選擇。當然,父母的引導也是很重要的,像9歲以上的兒童,喜歡一些幽默小品、民間故事、長詩、古典名著簡寫本以及偵探故事等等。
五、讓讀書結合實際,生動有趣。
我給孩子念書的時候,總是盡力設法將他捲入其中。有時念到一句話的中間時,我會故意遺漏一個字,讓孩子自己去補充。有時我會突然提問:「現在你想想,這個故事往後會怎樣發展,結局如何?」等等。
為了使讀書生動有趣,首先要激發起孩子的強烈興趣,在給孩子讀一本新書之前,可以先讓他了解封面的內容,並讓他去猜想這本書將要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等等,然後可以一邊讀一邊指著書中的圖畫和人物問他:「你認為這是什麼意思?」讀完一本書後,還問他:「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什麼?你認為或者希望以後的故事該如何發展?」
「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從小培養孩子對讀書的濃厚興趣,會使他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