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一個數學故事的感想作文400字以上

一個數學故事的感想作文400字以上

發布時間: 2020-12-01 23:37:43

㈠ 以數字的故事為題的作文400字大全

深夜,0、1、2、3......9聚集在一起, 說著自己的遭遇。0說:「我實在受不了 啦!人類幫我印在日歷上,假鈔上,我 頭都要大起來了!」1也跟著反映道:「何 止呢,那些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同學,字 自然也寫的不好,把我寫的歪的歪,倒 的倒。」其他數字也開始了七嘴八舌的 議論。於是,數字們趁著黑夜,離開了 地球。 第二天,人們各個都4點起來,因為他 們不知道時間呀!這倒好,沒了數字, 可讓工作人員吃了大虧,工作了7、8個 小時,他們也不知道。逛街的女士更是 倒霉,就說付帳吧,一拿出錢,這是多 少都不知道,拿出幾張大票子就給了店 主。還有製作衣服,店主剛拿出皮尺, 便想起了沒數字,只好隨便亂做幾下, 瘦的人穿上了寬大衣,胖的人則穿上了 緊身衣。「哎」字現在成了大多數人的口 頭禪。 終於有一天,數字回來了,可是數字回 來,卻引起了軒然大波,情況如下: 1.由於董事長每天多讓工作人員多干 了...(Sorry,等我除一 除)...4.5625461小時,過了a天才恢 復,所以員工讓董事長賠償每人n元。 2.女士買衣服多付給了店主x元,店主經 歷了那麼多天沒有數字的生活,忘了衣 服的價錢!3.女士們穿了那麼多天亂七 八糟的衣服,差不多已經到了精神崩潰 的地步,要求賠償v元。 經過律師的精心探討,決定判董事長與 店主無罪,而判數字有期徒刑987654 3210年!

回答:一陣風把桌上的數學本掀開了。 忽然,從裡面跳出了一群快活的數字, 他們嘰嘰喳喳地又說又笑。 在說笑時,「1」突然說了一句:「最近, 小主人經常把我們這些數字搞混,結果 在考試時丟了不少分。不如我們來選一 個數字之王,讓他來管理大家。你們 說,好不好呀?」「好!好!」其餘9個數 字歡呼道。「1」接著說:「我是最小的奇 數,而且自然數里我是最靠前 的……」「呸,你最靠前。」「2」打斷了「1」的 話,「你前面還有個「0」呢!看看我吧。 我是質數中最小的,而且我還是偶數中 唯一的質數呢!你也不拿塊鏡子照照自 己,你既不是質數,又不是合數,算什 么東西!「「你、你……」「1」氣得說不出話 來。這時,「6」也站出來大聲說:「你們 一個是最小的奇數,一個是偶數中的質 數,還不都是我的約數!(「1」和「2」在 一旁你瞪著我,我瞪著你,一句話也說 不出來。)要做數字之王也還沒輪到你 們這些小輩呢!哼,還是我做數字之王 才對。」 …… 大家都已經爭幾個小時,也沒爭出個結 果來。沉默了大半晌的數學本爺爺終於 發話了:「你們爭了這么久也沒爭出個 結果,未免太傷和氣了,不如你們覺得 誰的數值比較大,就讓誰來做這個數字 之王吧!」聽了數學本爺爺的話,「0」跳 了出來,得意洋洋地說:「我不管站在 誰後面,誰就能擴大十倍,可我和小數 點要是站在誰前面,誰就得縮小十倍。 你們擴大縮小都是我的功勞!哈哈,這 個數字之王我當定了!」「哼!沒有我們 在你前面撐腰,你不還是一個普普通通 的0嗎?就你那德性,還想當數字之 王!」其他的數字異口同聲、義憤填膺 地說。 大夥兒見「0」那麼神氣,都生氣地走了。 剩下他一個,孤零零的,比誰都 小,「0」心裡難過極了。

㈡ 生活中的數學 故事 7篇 不少400字、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超市買東西。

當我們買完所需的東西之後,剛要離開,我看見貨架上正好擺著火腿腸,於是我讓媽媽買些火腿腸,媽媽同意了。可是剛走幾步,我又看見貨架上擺著一包一包的,同樣品牌,同樣重量,裡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買一包一包的呢,還是買一根一根的?我猶豫了。突然,我的腦子一轉,有了,只要比較一下,哪一種合算就買哪一種。於是我開始算起來:零賣的如果買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於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錢,所以我決定買散裝的。我把我計算的過程說給媽媽聽,媽媽聽了直誇我愛動腦。 還有,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㈢ 求一個數學作文,400字左右,400字必須有300字全是關於數學方面的,急!急!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㈣ 急求10篇關於數學家的故事或數學發展史的讀後感大約400字左右

這些天,閱讀了校長給數學教師推薦的《人民教育》中蔡宏基的《捕捉數學史中的教育基因》一文。剛開始,看到以「字母表示數」為例,正好是我們年級選擇上實驗課的內容,所以粗略瀏覽了導入和體驗部分,覺得我們如果要上這節課,也會如此設計,於是就沒有看下去。想著讀了還要交體會,於是拿起來重新看了一遍,讀到文章的反思和運用部分讓我耳目一新、心為之一震。在多年注重課堂形式多樣之後,這節課卻以純數學的設計,體現了數學本身的魅力。在這節課蘊含了豐富的數學學科知識和深厚的學科素養,還有就是從數學發展史較好的捕捉了教育基因,是數學學習變得豐富有趣。我想,這樣的一節課一定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本身的樂趣,並愛上數學這門學科。

讀完這篇文章,我思緒澎湃,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對數學有了一種全新的感受,原來數學是如此之美,數學課也能上得如此精彩!想想之前的我,每當家長詢問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學數學時,我一直都很理直氣壯的回答,是因為數學是一門很抽象,枯燥的學科。學完此文,我深感慚愧,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是數學真的就是枯燥乏味,還是教數學的我們沒有了解數學的樂趣呢?我也在思考著,為什麼在我的數學課中沒能將數學之美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被數學的魅力吸引而萌發濃厚的興趣呢?要做到這些,我缺少了什麼?

帶著這些疑問和思考,結合對自己教學的反思,我覺得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在教學中,也能從設計中較好的體現數學基礎知識,突破教學重、難點,也能考慮學生的特點,設計有趣的練習幫助學生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對稱圖形時,我能讓學生在設計圖案時感受圖形變換之美。可是,根本沒能深入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挖掘出數學本質的美並以此去引導學生,由此去探究數學魅力,激起學習的興趣。現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師,很少有接受過高等數學的教育的,大部分教師還是中師畢業,然後去進修到大專的,有些進修的也不是數學專業,我也是如此。所以以我們的知識和能力,要上出一節如此精彩的數學課,我想我還有很多不足,具體如下:

首先是本人對數學本質美的認識和對數學發展史的了解欠缺。學生之所以不喜歡這門學科,可能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這門學科,沒有認識到這門學科的美妙之處,如果我們教師能在課堂上時不時的向孩子們講一些數學的歷史,一些數學家的故事,也許真能找到一條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的捷徑。這不禁讓我想起在校本思維訓練課程中的嘗試,正是那一個個的數學故事,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趣味,才使得孩子們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當中。我何不將之帶到數學課堂當中呢?要做好這些,必須先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儲備。通過上網收集資料,我將在08閱讀年中,於本學期認真閱讀M·克萊因的《古今數學思想》一書,了解數學的樂趣所在,下學期將閱讀有關數學發展史的書籍,提高對數學學科發展的了解。

第二是對中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不了解,從而在教學設計中很少思考中小學數學的銜接問題,沒有從的大教學發展觀去設計教學。以前就聽到過中學數學教師埋怨小學數學教師的話,當時很是憤憤不平。可讀了這篇文章後,感到確實如此。要實現小學到中學的順利過渡,我將在今後的閱讀計劃中加入學習初中,甚至高中數學課本的內容,提高數學學科知識的儲備。

第三是滿足現狀,不思進取。之前的我,還很滿足於目前的狀況,所教班級在年級排名不錯,公認的年級差班成績也在不斷提高,達到了中等。在每學期的實驗課中獲得了幾次「十節好課」,感覺真不錯。可讀完文章,我感覺自己要這樣下去,就會跟不上時代脈搏。

感謝校長推薦了這樣一篇好文章,不止是找到自己的不足,更明確了個人發展的方向。最後,引用屈原的「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結束。

㈤ 有關數學的故事讀後感或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各400字)

我最敬佩數學家是華羅庚。他聰明、好學、勤奮、愛國,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 華羅庚很聰明、好學。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很勤奮。他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華羅庚很愛國。 1936年夏天,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華羅庚那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像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這些天,閱讀了校長給數學教師推薦的《人民教育》中蔡宏基的《捕捉數學史中的教育基因》一文。剛開始,看到以「字母表示數」為例,正好是我們年級選擇上實驗課的內容,所以粗略瀏覽了導入和體驗部分,覺得我們如果要上這節課,也會如此設計,於是就沒有看下去。想著讀了還要交體會,於是拿起來重新看了一遍,讀到文章的反思和運用部分讓我耳目一新、心為之一震。在多年注重課堂形式多樣之後,這節課卻以純數學的設計,體現了數學本身的魅力。在這節課蘊含了豐富的數學學科知識和深厚的學科素養,還有就是從數學發展史較好的捕捉了教育基因,是數學學習變得豐富有趣。我想,這樣的一節課一定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本身的樂趣,並愛上數學這門學科。讀完這篇文章,我思緒澎湃,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對數學有了一種全新的感受,原來數學是如此之美,數學課也能上得如此精彩!想想之前的我,每當家長詢問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學數學時,我一直都很理直氣壯的回答,是因為數學是一門很抽象,枯燥的學科。學完此文,我深感慚愧,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是數學真的就是枯燥乏味,還是教數學的我們沒有了解數學的樂趣呢?我也在思考著,為什麼在我的數學課中沒能將數學之美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被數學的魅力吸引而萌發濃厚的興趣呢?要做到這些,我缺少了什麼?帶著這些疑問和思考,結合對自己教學的反思,我覺得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在教學中,也能從設計中較好的體現數學基礎知識,突破教學重、難點,也能考慮學生的特點,設計有趣的練習幫助學生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對稱圖形時,我能讓學生在設計圖案時感受圖形變換之美。可是,根本沒能深入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挖掘出數學本質的美並以此去引導學生,由此去探究數學魅力,激起學習的興趣。現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師,很少有接受過高等數學的教育的,大部分教師還是中師畢業,然後去進修到大專的,有些進修的也不是數學專業,我也是如此。所以以我們的知識和能力,要上出一節如此精彩的數學課,我想我還有很多不足,具體如下:首先是本人對數學本質美的認識和對數學發展史的了解欠缺。學生之所以不喜歡這門學科,可能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這門學科,沒有認識到這門學科的美妙之處,如果我們教師能在課堂上時不時的向孩子們講一些數學的歷史,一些數學家的故事,也許真能找到一條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的捷徑。這不禁讓我想起在校本思維訓練課程中的嘗試,正是那一個個的數學故事,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趣味,才使得孩子們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當中。我何不將之帶到數學課堂當中呢?要做好這些,必須先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儲備。通過上網收集資料,我將在08閱讀年中,於本學期認真閱讀M·克萊因的《古今數學思想》一書,了解數學的樂趣所在,下學期將閱讀有關數學發展史的書籍,提高對數學學科發展的了解。第二是對中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不了解,從而在教學設計中很少思考中小學數學的銜接問題,沒有從的大教學發展觀去設計教學。以前就聽到過中學數學教師埋怨小學數學教師的話,當時很是憤憤不平。可讀了這篇文章後,感到確實如此。要實現小學到中學的順利過渡,我將在今後的閱讀計劃中加入學習初中,甚至高中數學課本的內容,提高數學學科知識的儲備。第三是滿足現狀,不思進取。之前的我,還很滿足於目前的狀況,所教班級在年級排名不錯,公認的年級差班成績也在不斷提高,達到了中等。在每學期的實驗課中獲得了幾次「十節好課」,感覺真不錯。可讀完文章,我感覺自己要這樣下去,就會跟不上時代脈搏。感謝校長推薦了這樣一篇好文章,不止是找到自己的不足,更明確了個人發展的方向。最後,引用屈原的「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結束。

㈥ 《數學的故事》讀後感(感想600字以上)

從圖形到數目,從幾何論證到代數消解,從特殊求解到尋找通式,……你可能無法感受每一次飛躍帶給發現者的驚喜,但想想你從Cantor那學來的對無窮的理解,那就是古人發現零時的心情。

透過三角學,幾何被翻譯成了代數;透過映射,我們在無窮間看出了大小;透過群,方程變得像某種對稱結構般美妙……每每一把利劍撕開未知的陰霾,那片少有人知的黑白就被抹上了色彩。

雖然自求解高次方程之後我就變成了過客,可我知道了:數學真的源於自然,源於生活,就好像n^2-(n+1)(n-1) = 1不是來自代數變換,而是源於某個染缸前的起舞。

(6)一個數學故事的感想作文400字以上擴展閱讀:

《數學的故事》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伴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變革,數學是如何適應社會、宗教、文化和藝術的需求逐漸發展至今的。

作者把自己對數學的深摯熱愛傾注於字里行間,用淺顯易懂但又不平庸的語言,將數學這門深奧和復雜之學科的發展軌跡和內在動因生動地描繪出來。

㈦ 數學故事讀後感400字

我最敬佩數學家是華羅庚。他聰明、好學、勤奮、愛國,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 華羅庚很聰明、好學。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很勤奮。他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華羅庚很愛國。 1936年夏天,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華羅庚那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像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㈧ 數學家的故事給我的啟示400字作文選

今天,我在家裡做作業,做完後,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細柳教育孩子》.
細柳是一個繼母,她對親生的兒子和不是親生的兒子在教育方面同樣對待.對兩個兒子教育非常嚴格,最終兩個兒子都成了才.
她對大兒子時,讓他上學,他不上學說:「 我要放豬,」於是他就和傭人們一起吃住,日子久了,他已是忍無可忍.他才意識到上學比放豬好多了,後悔沒聽媽媽的話,就對媽媽說:「我不放豬了,我要上學. 」媽媽讓他親身感覺到上學好,後來他的兒子中舉當了縣令.細柳自己親生的二兒子和大兒子一樣不好好學習,還喜歡花錢.有一天細柳給了二兒子三十兩銀子,還給了一個很大的假銀子,最後他把三十兩銀子全花完了,已為還有那麼多銀子.可他把假銀子給了別人時被認出是假銀子,就把他入獄了.這本來是細柳故意讓兒子進獄吸取教訓,和教育大兒子的方法一樣.二兒子出獄後懂得了許多道理,也開始好好學習,最後成了當地的富翁.
聽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要從小好好學習.

㈨ 寫1篇關於談談數學的學習方法和感受的作文400字

學習數學不僅要有強烈的學習願望和學習熱情,而且還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才可能把數學學好。從分析數學學習活動可知,學習方法既受課堂教學的制約,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所以,我們一方面提出與課堂教學相配合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又根據數學學習的自身特點,概括出一些特殊的學習方法。
一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的方法
與數學課堂教學相適應的學習方法,就是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的方法等的基本方法。
1、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知識往往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因此,預習時就要找出學習新知識所需的知識,並進行回憶或重新溫習,一旦發現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要及時採取措施補上,克服因沒有掌握好或遺忘帶來的學習障礙,為順利學習新內容創造條件
預習的方法,除了回憶或溫習學習新內容所需的舊知識(或預備知識)外,還應該了解基本內容,也就是知道要講些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採取什麼方法,重點關鍵在哪裡,等等。預習時,一般採用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系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與問題,最後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或打算,以提高聽課的效率。在時間的安排上,預習一般放在復習和作業之後進行,即做完功課後,把下次課要學的內容看一遍,其要求則根據當時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思考一些問題,鑽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練習題或習題;時間不允許,可以少一些問題,留給聽課去解決的問題就多一些,不必強求一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