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事寫一篇讀書筆記
① 名人成才故事 讀後感100字
讀《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100位名人成才故事》的書,它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這本書主要講了100位名人成才的故事,這些人之所以能成為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是因為他們都具備刻苦學習、忘我工作的精神。比如電學之父法拉第,它是一個不怕失敗、百折不撓的人。為了「轉磁為電」,他常把銅線和磁塊裝在衣袋裡,只要一有時間,或者想到新的辦法,就趕緊拿出來擺弄,雖然經歷了多次的失敗,但最終他還是找出了「轉磁為電」的方法。還有勤奮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他小時候家境貧寒,但她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長大後,他勤奮鑽研、刻苦讀書,終於發現了造福人類的新元素—鐳。
晚上,我閱讀了《〈名人成才故事一-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誕生於敘拉古城,他發出驚天動地豪言壯語「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令人佩服!!
書中講有一次阿基米德到海邊散步,忽然想起一道數學題,他順手撿起了一個小貝殼,在沙灘上演算起來,一直演算到天黑了才回家。這種勤奮鑽研的毅力,讓我想到自已,平時在學習中碰撞到問題,要麼不願做,要麼馬上問媽媽,對比後很慚愧。
阿基米德隨著歲月的推移和知識的增長,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解決了許多現實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古希臘聞名的大智者。歐洲地中海有一位國王,懷疑皇冠不是純金的。請阿基米德來辨別,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了很多時間,也是一籌莫展。有一天洗澡,當身子全浸入水中時水盆里的水溢出來,這種現象讓他很奇怪,他反復站起來又站下……突然他眼睛一亮,大聲喊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回到王宮,讓國王取出一塊和皇冠一樣重的金子,依次把金子和皇冠放在同樣大小滿水的罐子內,當水從罐子溢出時,用盆子接住,最後兩個盆子中的水一比較,皇冠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浮力定律。說明阿基米德是一個愛動腦筋,觀察認真思考的學生。
看了這篇文章,我的收獲是:要學習阿基米德對學習認真、勤奮、刻苦、有毅力,改正自己沒有耐心和粗心的壞毛病。
我們大家現在的生活很優越,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刻苦讀書,學習名人那執著頑強的性格、堅持不懈的精神,不能遇到一點兒困難就退縮,要迎難而上,做一個堅強不屈的人。
② 孫中山與宋慶齡讀後感
一段沉默許久是歷史,在轟轟烈烈革命浪潮的澎湃下,淘洗出一份偉大而盪氣回腸的「紅色之戀」。
「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有緣共死生」,這是他寫給她的情詩,也是支撐他們一生追求理想的誓言,讓孫中山與宋慶齡這兩個偉大的名字永遠不離不棄的載入史冊。
1913年8月16日,宋慶齡在日本橫濱登岸。她是由美國韋斯理安女子學院畢業來到日本與父親宋嘉樹和姐姐宋藹齡團聚的。第二日由父親和姐姐的陪同在孫中山的寓所見到了她崇拜已久的革命領袖,這是她成年以後第一次見到孫中山,也是這一次的際遇決定了她的一生。
她懷著仰慕和崇敬的心情向孫中山致意,並將所帶的一箱革命同情者送的加利福尼亞水果和一封私人信件交給了他。當時孫中山二次革命失敗,所領導的革命事業正處於困境,許多革命黨人或意志消沉,或投降分裂。跟隨在身邊的同志不多,宋嘉樹便讓大女兒宋藹齡協助他的英文翻譯工作。
21歲的宋慶齡自幼受到宋嘉樹與孫中山愛國革命思想的影響和熏陶,剛剛大學畢業,要學成回國了。她內心蘊藏著一種秘密。她只覺得,中國革命在呼喚著自己。
1915年10月24日,宋慶齡回到東京,第二天,即10月25日22歲的宋慶齡與49歲孫中山正式登記結婚。上午,他倆到日本著名律師和田瑞家裡辦理手續,舉行了結婚禮儀。下午,在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家裡,舉行簡單的茶點宴會,招待幾位中、日友人。然後,回到他倆的新居青山原居109號住宅。
他們聽從結婚證人和田瑞的建議,在結婚的誓約書上,把結婚日期寫成26日,以取逢雙大吉的意思。結婚的第二天,宋慶齡即投入為孫中山翻譯密碼和處理英文信件的緊張工作。
宋慶齡給美國的同學寫信說:「婚禮已是盡可能簡朴,因為我們兩人都不喜歡多餘的儀式。我是幸福的。我想盡可能地幫丈夫多做英文通訊工作。我的法語大有進步。我最近能看懂法文報紙,並能作簡單翻譯。因此,我相信你能理解,結婚對我來說,除了沒有傷腦筋的考試以外,它好象又進了學校。」
同樣孫中山也對婚後的生活極為滿意,他在給自己的恩師英國人康德黎先生的信中這樣寫道:「我的妻子是受過美國大學教育的女性,是我的最早合作者和戰友的女兒。我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這是我過去從未享受過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麼幸福!「
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結合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它對孫、宋二人的革命生涯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此後的歲月證明,這樁婚事對孫中山最後10年的革命活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而對於宋慶齡革命的一生來說,則始終是個巨大的推動力。這一對夫婦實在可以稱作偉大的革命鴛鴦。
宋慶齡一直極為珍視她與孫中山結婚的日子,甚至在60多年之後,回憶起這一天的時候,仍激動的說:「10月25日,在我的生命中,這一天是比我生日更重要的日子。」
③ 我們時代的英雄宋慶齡讀後感200字
寫作思路:從宋慶齡的故事開始寫起,講述到自己的故事。
今天的閱讀課上,我閱讀了《宋慶齡的故事》這篇文章,文章講述的是宋慶齡冒著令人眼睛睜不開的黃沙趕到幼兒園看望小朋友,以及在朋友家門口苦苦等待一個下午這兩件事。放學路上,我心裡五味雜陳,因為我一直在反思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爸爸媽媽都出去上班了,只有我一個人在家。看了一會兒電視,我想在冰箱里拿一些水果吃,就爬到桌子上。我正要伸手拉開冰箱門,不小心把桌上的花瓶踢翻,「砰」的一聲,碎了。那是媽媽最喜歡的花瓶,是她今年去雲南旅遊時買回來的紀念品。怎麼辦?爸爸媽媽回來肯定會挨罵的,得想個辦法才行。我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就這么辦。
爸爸媽媽下班回來,我故作鎮定地看著電視,生怕他們發現我不對勁。吃飯的時候,爸爸突然問:「怎麼感覺少了些東西?」「花瓶不見了!」媽媽說,「花瓶哪去了?」我說道:「剛剛花瓶被貓砸爛了。」媽媽說:「這只貓怎麼那麼不聽話?」然後就忙活去了。
這件事雖然瞞過去了,但這幾天我一直忐忑不安。想起宋慶齡,她能冒著漫天黃沙趕到幼兒園,能苦等朋友一個下午,而我呢?想起老師教導我們要誠實守信,知錯就改,父母教育我要做個誠實的孩子,我心裡充滿了內疚。回到家裡,我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爸爸媽媽。他們說;「沒關系,只要知錯能改還是好孩子。」
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國」,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我們共同攜手讓誠信的陽光普照大地,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④ 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生平事跡讀後感
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有緣共死生。之——紅色之戀
一段沉默許久是歷史,在轟轟烈烈革命浪潮的澎湃下,淘洗出一份偉大而盪氣回腸的「紅色之戀」。
「精誠無間同憂樂,篤有緣共死生」,這是他寫給她的情詩,也是支撐他們一生追求理想的誓言,讓孫中山與宋慶齡這兩個偉大的名字永遠不離不棄的載入史冊。
1913年8月16日,宋慶齡在日本橫濱登岸。她是由美國韋斯理安女子學院畢業來到日本與父親宋嘉樹和姐姐宋藹齡團聚的。第二日由父親和姐姐的陪同在孫中山的寓所見到了她崇拜已久的革命領袖,這是她成年以後第一次見到孫中山,也是這一次的際遇決定了她的一生。
她懷著仰慕和崇敬的心情向孫中山致意,並將所帶的一箱革命同情者送的加利福尼亞水果和一封私人信件交給了他。當時孫中山二次革命失敗,所領導的革命事業正處於困境,許多革命黨人或意志消沉,或投降分裂。跟隨在身邊的同志不多,宋嘉樹便讓大女兒宋藹齡協助他的英文翻譯工作。
21歲的宋慶齡自幼受到宋嘉樹與孫中山愛國革命思想的影響和熏陶,剛剛大學畢業,要學成回國了。她內心蘊藏著一種秘密。她只覺得,中國革命在呼喚著自己。
一次,宋慶齡忽然不自覺地問宋藹齡:「孫總理可需要秘書幫助?」
「是啊!你如果真要做他的秘書,我想你是可以的。」宋藹齡注視著沉思的妹妹,接著緩緩地說:「他不久以前,還在物色人才。他所要的不是普通秘書,是要一個能幫助他撰寫信札文件,准備書籍的秘書。……你要不要叫父親去代你說說?」 「好的。」宋慶齡說:「我想,他要我做的,我都能做。而且做起來一定會覺得很愉快。」
據日本外務省記載宋慶齡在9月16日見到孫中山以後的半個月內,會晤孫中山達八次之多。她幫助孫中山所做的工作,完全是爭取平民的自由和幸福,她充分了解孫中山內心所懷的熱忱。
可是眼前的現實卻又是如此嚴峻。不單是辛亥革命的果實給竊國大盜袁世凱掠奪了,而且,不少同志精神頹喪,革命力量分散,孫中山遭到通緝,真是困難重重。宋慶齡曾經好幾次看到孫中山力不自持,疲病交加。她雖然還是一個少女,但她立刻覺得必須給以幫助。她自言自語地說:「我可以幫助中國,我也可以幫助孫先生。他是需要我的。」
1914年9月宋靄齡去上海與孔祥熙完婚,宋慶齡全面接替姐姐,正式擔任了孫中山的政治秘書。
宋慶齡本准備到上海省親,卻又在日本拖延了許久。以至連正在美國讀書的宋美齡也大惑不解。
她告訴孫中山回去後過兩三個月就回來。宋慶齡凝視著孫中山:「有一件事我要曉得,你願不願和我永遠在一起?我知道你結過婚,但那已經過去,與目前的事情不發生關系。……至於說過後悔,記得我小時候聽你講過:『要是我不為一件偉大的事業而生存,那麼我的生命便毫無意義』,我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就夢想著能有一天幫助幾百萬民眾,成為偉大事業的一分子。現在我要知道的只有一件事,你要不要我做你革命的夥伴,永遠幫你做革命工作。」
宋慶齡深情地望著孫中山,等待著他的回答。她發覺他的眼睛充滿了誠摯的感情,可是,仍然帶著愁容。
「慶齡,我是個不值得你考慮的人,我已經老了,你是年輕而……」 「但是革命呢?」宋慶齡問。
「它可不管年齡,卻需要一切人。」孫中山擺擺手,又說下去:「但是慶齡,我深知你是怎樣的人,你太勇於自我犧牲了。你以前是那樣的,我聽你父親說過。……慶齡,可愛的孩子,我不曉得我應當說些什麼活,你是知道我的心的。」
「你的心嗎?」宋慶齡親切地望著孫中山欣慰地說:「你是需要我的,這樣一切就夠了,我非常快樂。我這一生非常清晰而簡單。」
「但是,慶齡!」孫中山握著她的手,急促地說:「你必須得到你父母的同意才行。我不能對不起你和他們。」
宋慶齡吁了一口氣:「我會跟他們說的,不過現在一切都已經決定了。」
孫中山還是說要她父母同意才算決定了,但宋慶齡堅持:「現在可以說一切都決定了。」
孫中山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便把宋慶齡擁抱在臂圈裡。她的頭擱在他的肩上。最後孫中山還是提出要徵得她父母的同意。
1915年6月宋慶齡回到了上海家裡。她把和孫中山結合的心願告訴了父母,他們大為震驚。她的父親還只是叫他等一等,問明了情況再說,母親則堅決反對,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他們一致認為這件婚事是極不合適的,並提出雙方年齡懸殊太大,孫家中已有妻室及三個子女等種種理由來反對。他們眾口一詞的勸說宋慶齡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並對她施加壓力,軟禁在家。而宋慶齡絲毫不為親人們的意見和壓力所動搖,她堅定不移的陳述著自己的意見,指出孫中山偉大的革命事業需要自己,她願意和他生活在一起,幫助他工作。她在寫給弟妹宋子文和宋美齡的信中明確說道:「自己僅有的歡樂就是和孫博士在一起工作時才能獲得,我情願為他做一切需要我去做的事情,付出一切代價和犧牲……」
使宋慶齡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全家不但反對她與孫中山的婚事使至將她軟禁,並匆匆忙忙地為她另擇門婿。迫於不得已,宋慶齡毅然不辭而別,在女傭的幫助下越窗而出,潛回日本,完成其偉大的志願。
這件事對於孫中山而言也是深受感動,他考慮再三,最後終於下決心將前妻盧慕貞從澳門接到東京辦理了離婚手續,准備與宋慶齡結婚。當時梅屋夫人告訴他,與自己年齡相差如同父女的宋慶齡結婚會折壽的,而孫中山則表示:「如果能與她結婚,即使我第二天死去也不後悔。」梅屋夫婦為他的真情所感動,於是決定為他們操辦婚事。
而在此期間,這樁婚事也遭到了孫中山大多數親朋和戰友們的反對,早在他們結婚之前,革命黨內的同志曾開會討論,並派出代表對孫進行「說服」工作,要求他取消這個打算,而孫中山毫不客氣的對他們說:「我是請你們來商議國家大事的,不是請你們來商量我家庭的私事的」。對於各方面的阻撓和輿論孫中山都不予理睬。他坦率的同一些反對他與宋慶齡結婚的同志說:「我不是神,我是人,我不能受陳舊的社會惡習所支配」。他義無反顧的說:「我愛我國,我愛宋慶齡」。這些肺腑之言表現了一個革命者對待愛情、婚姻的光明磊落和堅貞負責的態度。
反對最強烈的當屬宋慶齡的父母,宋嘉樹發現女兒逃跑後,立即和妻子倪桂珍怒氣沖沖的趕到東京,可是當時已經晚了,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婚禮已經舉行完畢。據梅屋庄吉的女兒回憶,當時宋嘉樹站在門口氣勢洶洶的叫喊道:「我要見搶走我女兒的總理」!梅屋夫婦很擔心,他們剛要出去勸解宋嘉樹,孫中山攔住說:「不,這是我的事情」。說著慢悠悠的走向門口的台階上站著,穩穩道:「請問找我有什麼事情?」突然暴怒著的宋嘉樹跪倒地上說:「孫先生,我不懂規矩的女兒就拜託給你了,請千萬多關照!」然後在門口的台階上磕了幾個頭,頭都要蹭到地上了,就這樣,他回去了。
1915年10月24日,宋慶齡回到東京,第二天,即10月25日22歲的宋慶齡與49歲孫中山正式登記結婚。上午,他倆到日本著名律師和田瑞家裡辦理手續,舉行了結婚禮儀。下午,在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家裡,舉行簡單的茶點宴會,招待幾位中、日友人。然後,回到他倆的新居青山原居109號住宅。
他們聽從結婚證人和田瑞的建議,在結婚的誓約書上,把結婚日期寫成26日,以取逢雙大吉的意思。結婚的第二天,宋慶齡即投入為孫中山翻譯密碼和處理英文信件的緊張工作。
宋慶齡給美國的同學寫信說:「婚禮已是盡可能簡朴,因為我們兩人都不喜歡多餘的儀式。我是幸福的。我想盡可能地幫丈夫多做英文通訊工作。我的法語大有進步。我最近能看懂法文報紙,並能作簡單翻譯。因此,我相信你能理解,結婚對我來說,除了沒有傷腦筋的考試以外,它好象又進了學校。」
同樣孫中山也對婚後的生活極為滿意,他在給自己的恩師英國人康德黎先生的信中這樣寫道:「我的妻子是受過美國大學教育的女性,是我的最早合作者和戰友的女兒。我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這是我過去從未享受過的真正的家庭生活,我能與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助手生活在一起,我是多麼幸福!「
孫中山和宋慶齡的結合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它對孫、宋二人的革命生涯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此後的歲月證明,這樁婚事對孫中山最後10年的革命活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而對於宋慶齡革命的一生來說,則始終是個巨大的推動力。這一對夫婦實在可以稱作偉大的革命鴛鴦。
宋慶齡一直極為珍視她與孫中山結婚的日子,甚至在60多年之後,回憶起這一天的時候,仍激動的說:「10月25日,在我的生命中,這一天是比我生日更重要的日子。」
⑤ 宋慶齡的讀後感,500字,快快快!!!
宋慶齡傳讀後感當我閱讀《宋慶齡傳》時,我的手彷彿被宋慶齡奶奶牽去了,宋慶齡奶奶每每有空的時候就教我:愛祖國高於一切;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以耕讀為本,以勤儉為德……宋慶齡奶奶的話時時刻刻激勵著我。
我們要學習宋慶齡奶奶愛國的精神。一支叛變的軍隊想逮捕孫中山,並要攻打孫中山的住處。孫中山接到秘密報告後要宋慶齡跟他一起轉移,宋慶齡不同意,她想的是如果她還沒走,敵人就一定以為孫中山也在,這樣孫中山才能安全撤離。宋慶齡對孫中山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先生。為了中國,你先走。」 宋慶齡奶奶的愛國精神激勵著我,雖然我們還小,還不能為建設祖國出力,但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學得更多的知識,將來把祖國建設的更美好。
我們要學習宋慶齡奶奶仁愛的品質。宋慶齡因為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國際和平獎金,用這些錢,她完全可以過上十分舒適、十分體面,甚至是豪華的生活,但是宋慶齡看到山區的環境、醫療設施都很差,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她不忍心看到這么多孕婦因為難產和肚子里的新生兒一起死去。所以把斯大林國際和平獎金全部捐給了中國福利院,建造了一座「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見到有困難的人,我們要像宋慶齡奶奶那樣,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幫助別人解決困難,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
我們要學習宋慶齡奶奶勤儉節約的美德。宋慶齡有關節炎,所用的護膝是用三種不同顏色的毛線頭自己編織的;她的睡衣,是補了好幾次的;她用的手絹還是她在解放前定做的,雖然已經有了破洞,但仍在使用;晚年她發胖了,舊衣服穿不下了,她就在舊衣服的衣腰、褲腰上加條,整理好以後再穿……在宋慶齡奶奶等革命先輩的努力下,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變的非常好,可就因為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許多人沒有做到省吃儉用,我們經常能看見垃圾桶里被小朋友丟棄的娃娃,被浪費的糧食。這能對的起先輩們的流血犧牲嗎?我們要把宋慶齡奶奶當作榜樣,做到勤儉節約,節省每一度電,節省每一滴水……
⑥ 朱德 宋慶齡 聶榮臻的事跡讀後感
我讀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書中講的是老漁翁桑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內四天的等待後,
終於搏殺到容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然而,一群大鯊魚嗅著血腥味撲了過來。最後鯊魚們吃光了大
馬林魚,老人憑著頑強的意志返回港口,盡管拖回的只是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擁有一顆堅強
、不屈服的心來面對失敗,成功就一定會向我們走來。
⑦ 《宋慶齡和她的保姆》讀後感
她就是這樣的人——讀《宋慶齡和她的保姆》
宋慶齡,這個名字家喻戶曉。
宋慶齡,她的事跡廣為人知。
宋慶齡,這位中國兒童慈祥的祖母,和她的保姆又是怎樣的關系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讀了《宋慶齡和她的保姆》這篇文章。
文章講述了保姆李燕娥,五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的悉心照顧宋慶齡。而宋慶齡待她如同姐妹:生病時,給她端湯送葯;吃飯時,請她坐上席;說話時,親切地稱呼她「李姐」。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宋慶齡卻為她設計了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墳墓……
讀完此文,我產生了許多想法。我曾經聽過許多人談起宋慶齡。
有人說,她的高風亮節值得人們學習與敬仰。一個名垂千古的人物,卻為一個保姆設計、修建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墓地,而自己的墓卻又是那樣的樸素、平凡,這對於偉大人物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又有人認為她雖然是一位中外聞名的人物,但她本人也是一個普通人,本應該與別人相同。一個傳奇人物,就非得與眾不同嗎?
面對不同的看法,我思緒萬千。我想起了文章中那句不起眼、而又讓我念念不忘的話:領導職務不過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國家領導人和保姆僅僅是分工不同而已。
這句話說得多朴實啊!領導人和保姆僅僅是工作崗位不同,人人是平等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嘲笑、藐視別人。保姆同樣值得我們去尊重,因為她也是為人民的利益服務的。
是的,我們應該象宋慶齡那樣,平等的去對待每一個人,只要他們所做的是有意義的、是為人民利益服務的,我們就應該尊重他們;無論是什麼崗位,什麼工作,只要是對人民、對祖國有利的,我們就應該向他們看齊。
⑧ 宋慶齡故事讀後感600字左右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今天讀了《宋慶齡的故事》這篇文章,令我感觸至深,宋慶齡奶奶那動人心弦的偉大業績,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里。
這則故事講述的是:1931年6月,宋慶齡奶奶從歐洲旅行後回到災難深重的祖國時,她看到蔣介石置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於不顧,卻對革命者和愛國人士進行殘酷的鎮壓和屠殺,氣憤急了,立即開展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國民黨黑暗統治的斗爭。當在上海養病的紅軍將領陳賡等5位愛國志士被國民黨非法逮捕時,宋慶齡奶奶聯合學術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魯迅、蔡元培、楊杏佛等人,組織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進行解救。在解救的過程中,她不顧個人安危,大義凜然地同蔣介石周旋,甚至義正嚴詞地與蔣介石面對面地抗爭,最後蔣介石被她責問得啞口無言,宋慶齡奶奶終於如願以償地把陳賡等愛國志士解救出來。
宋慶齡奶奶一生中,為了民主革命事業,無私無畏,百折不撓,勇敢地同敵對勢力作斗爭,把全部的愛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世界和平事業,愛國愛人民的宋奶奶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我讀完這篇文章後,思緒萬千,讓我從宋慶齡奶奶身上悟得了一個道理: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我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是祖國的未來,愛國愛和平是我們的天職。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⑨ 我們時代的英雄讀後感
宋慶齡
和過去的人類世界相比,我們的世界極其復雜。由於交通極其發達,在地球上每一部分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重大事件均有密切的聯系。沒有孤立的災難,也沒有一種進步不是會促成全面進步的。這種情況反映在人們的思想里。人們的思想內容在范圍和復雜的程度上現在也具有世界性。一個為自己的人民和國家謀福利的人若單單聯系毗鄰的國家來考慮本國的形勢是不夠的。世界大勢包圍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必須投身其中並有所貢獻才能夠左右自己的前途。今天人類最崇高的任務是:認清反動和死亡的勢力,並同它進行斗爭,加強並實現今天的世界所提供的、以前的世界從未有過的、給所有的人一個美滿的生活的種種可能性。
任何時代的英雄都是這樣一種人:他們以驚人的忠誠、決心、勇氣和技能完成了那個時代放在人人面前的重要任務。今天這些任務是世界性的,因此當代英雄——無論是在本國或外國工作——也是世界英雄,非但在歷史上是如此,而且現在也是如此。
諾爾曼·白求恩就是這樣一位英雄。他曾在三個國家裡生活、工作和斗爭——在加拿大,他的祖國;在西班牙,各國高瞻遠矚的人士曾成群結隊地去那兒參加人民反抗納粹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黑暗勢力的、第一次偉大的斗爭;在中國,他曾在這兒協助我們的游擊隊,在日本法西斯軍人自以為已經被他們征服的地區,奪取並建立了民族自由與民主的新根據地,並且協助我們鍛煉出終於解放了全中國的、強大的人民軍隊。在一種特殊的意義上,他屬於這三個國家的人民。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他屬於和對國家對人民的壓迫進行斗爭的一切人。
諾爾曼·白求恩是一位醫生,他曾用他所最熟悉的武器在醫務方面進行斗爭。在他本人的科學范圍內,他是一位專家和創導者——他把他的武器保持得鋒利如新。而且他,自覺而一貫地,把他的偉大的技能貢獻給反抗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斗爭的先鋒。對他來說,法西斯主義是一種比任何其他疾病對人類危害更大的疾病,一種摧毀千千萬萬人的身心的疫病,並且它既否認人的價值,也就是否認了一切為人的健康、活力和生長服務的科學的價值
⑩ 《宋慶齡大傳 》讀後感
國母宋慶齡最近讀了《宋慶齡畫傳》 ,大概了解了宋慶齡先生的一生, 對她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用幾個詞來形容她——愛國、 執著、 無私、女性先驅。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首先是從小的教育的作用。她的父親是監理會傳教士及富 商,母親倪桂珍。她從小就受到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受到西 式教育的她對民主自由的理解走在了前沿。 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 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 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 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 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 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所以她從小就有為人類的解 放,為進步事業奮斗一生的強烈願望。在良好的環境下,她被培 養成為一位睿智、穩重的女性。同時,遠離家鄉在外求學的日子 更是加深了這位少女心中的愛國熱情。宋慶齡性格並不像藹齡、 美齡那樣大膽潑辣、鋒芒畢露,更多的是文靜內向,而這靦腆的 姑娘骨子裡卻是極其倔強。 其次是她對愛情的執著,1915 年 10 月 25 日,宋慶齡不顧 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 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 為了共 同的理想與孫中山的偉大結合, 則初次顯示出她為了追尋理想勇 於犧牲一切的精神,她甚至不顧父母與她斷絕關系的威脅。這在 那個時代確實是不同凡響的舉動。 不幸的是 1925 年 3 月 12 日孫 中山英年早逝,把革命的重擔交給了宋慶齡和其他同志。她七十 年如一日, 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世界和平和人類的解放進步事 業,用一種忘我的精神追尋,探索。她始終保持著堅定的政治原 則性和清醒的頭腦,威武不屈,富貴不淫,高風亮節, 永垂千古。 然後是她對革命理想的執著和對大局的清醒認識。 為了追隨孫中 山的革命理想她斷然與蔣介石集團和家族分裂,與宋靄齡、宋美 齡的姐妹之情也受到嚴峻的考驗。她曾經是孫中山背後的女人, 但在孫中山政策被蔣介石、汪精衛等門徒背棄後,她勇敢地站了 出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一片白色恐怖中,給被國民黨視 為匪的共產黨以支持。 她充分利用自己國母的身份與一切反革命 作斗爭,這體現了她堅強的一面。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 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 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這是真正 愛過的體現,能以全局為重,也就是「國比天大」的愛國思想。 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 起著不可替代的特 殊作用。 再者是她偉大的無私精神。宋慶齡在生活上很節儉,不是她 沒有錢。我想一來是因為她念舊,用舊了的東西總是捨不得扔。 更重要的是她把大筆大筆的錢用於人類的進步事業, 卻從來沒有 想到讓自己的生活過好點。她心中想到的是人類的正義事業,是 人民,卻不曾想到過自己。對於敵人,她則是橫眉冷對,揭露起 來毫不留情。敵人在她面前,顯得那樣的渺小、猥瑣,甚至不敢 抬頭正視她。宋慶齡是一個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高尚的人。她把 大筆大筆的錢用於人類的進步事業, 卻從來沒有想到讓自己的生 活過好點。她心中想到的是人類的正義事業,是人民,卻不曾想 到過自己。對於敵人,她則是橫眉冷對,揭露起來毫不留情。敵 人在她面前,顯得那樣的渺小、猥瑣,甚至不敢抬頭正視她。宋 慶齡是一個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高尚的人。 宋慶齡正是具備了這 樣無私的品格、堅定的信念,她身上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在那個 時代任何見到她的人都能受到感染。她是正義、美好的化身,她 給人以無窮的力量。她十分重視兒童教育,她說「有些事是可以 等待的,但是少年兒童的培養是不可以等待的。 」 作為女性,她還有她獨特的魅力。宋慶齡是那個時代一位承 上啟下的偉大女性, 在她身上, 我們能看到傳統女性的一些美德, 比如奉獻、儉朴、 忠貞,對傳統之美的繼承,比如熱愛手工藝等, 也能看到屬於現代女性的許多品格,她獨立,聰明,勇敢,要為 大多數人謀福祉的革命主義情懷,尤其是,她是作為中國早年少 有的女性政治人物而被載入史冊的。 可以說她是一個女性先驅。 , 她有句話這么說 「婦女解放不會是別人裝在銀盆子里給我們送上 來,我們必須自己爭取解放。 」可見她在婦女的獨立和解放上表 現也比較先進。 宋慶齡是公費考入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中國留學 生。還有,她在大學里除了嚮往革命之外,也有非常浪漫和自由 自在的一面,比如打網球,經常給在哈佛上學的一個男生寫信, 宋慶齡的同學與好友瑪麗·斯塔爾曾寫道,宋慶齡在威爾斯利女 子大學上學時,和這位哈佛男孩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互通情書。另 外,晚年的宋慶齡優雅而平靜。宋慶齡非常注重穿著,她衣服不 多,都是一些以前留下的衣服,手包、帽子、圍巾等配飾,但她 每次出門,都要自己精心搭配。晚年的她喜歡看電影,她的樓上 有一個放映機,可以放電影,有的時候,她會拿到一些歐美的老 電影,這個時候,她最高興,總是會邀請許多朋友。一個新時代 女性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1949 年 12 月,宋慶齡被推薦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 譽主席。1951 年 9 月 18 日,在北京接受 1950 年"加強國際和 平"斯大林國際獎金。旋將 10 萬盧布的獎金全部獻出,交給中國 福利會作為創辦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之用。 宋慶齡是我們應該始 終銘記的國母。 1981 年,宋慶齡因患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在北京寓所 逝世。黨中央、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決定舉行國葬。她與世長辭 了,但她的精神將永垂不朽,感染一代代中華兒女。
誠實守信、共築和諧社會 —讀《宋慶齡故事》有感 晉華宮第一小校 五一班 指導教師 張振華吳貴德 誠實守信、共築和諧社會 ——讀《宋慶齡故事》有感 這些天我讀了許多有關宋慶齡的故事,其中讓我感受至 深的是宋慶齡童時誠實守信的故事。 在宋慶齡很小的時候,由於受家庭的熏陶,把誠實守 信作為生活的一部分。一個星期天,父親宋耀如准備帶著全 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只有 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 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 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 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麼了?」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宋慶齡停 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宋慶齡 有些著急地說。 「為什麼不能去,孩子?」宋慶齡的媽媽望著 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天答應小珍,今天她來我家, 我教她疊花。」宋慶齡說。 「我原以為有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 呢?這好辦,以後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宋慶齡的手 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 宋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中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 回來後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並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 疊花不也可以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 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麼可以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 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 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宋慶齡笑了笑,接著 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 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 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 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 時有什麼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 該多寂寞呀!」宋慶齡的媽媽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 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 仍然很快活, 仍然很快活 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信守了諾言 「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只有我一個人,但是我仍然 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 」這句話將讓我今生難忘, 童時的宋慶齡能夠因為信守了諾言 (一個人孤獨地過了一 個中午)而感到很快活。使我想到童時的宋慶齡已經把誠 實守信作為她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作為一 條為人的准則,為她在艱難困境中百折不撓、奮勇向前、 舍己為人提供了保障, 誠實守信也為她成為近代的偉大國 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想這也就是爸爸經常說的—誠信 是做人的根本。 試想如果我們大家都講誠信這個世界會怎樣?還會有 摻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喂有蘇丹紅的雞蛋、質量偽劣的國產 達芬奇紅木傢具,國人還會在公眾場合砸賓士、砸西門子冰 箱、砸……,還會有那麼多的貪污腐敗,還會有算(蒜)你 狠、逗(豆)你玩、閻(鹽)王爺……發生嗎? 前幾年, 在我家附近有兩個飯店, 剛開業都十分火紅, 經常爆滿,一年以後兩個飯店的情況就不同了,其中一個 依然人氣十足,又擴大了營業面積,可是另一個飯店卻客 人漸少,去年終於倒閉了。為什麼呢?原因在他們兩家吃 過飯的客人最明白了,剛開始兩家都很好,原料正規,工 序也不錯,店面又衛生,服務態度也好,可後來就不一樣 了其中一家想多賺錢就動起歪腦子,原料進便宜的,工序 也少了,減少了服務員,衛生、服務都上不去了,而另一 家卻依然如故,結果呢——兩家飯店變成了一家。深究原 因也就是誠實守信。 現在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我們國家要由 製造大國轉變成製造強國,我們必須讓假冒偽劣走開,讓 我們的商品深入人心, 依然需要 「誠實守信」 。 「誠實守信」 不但可以為我國的產品打出一片天下, 而且可以為我們走 出去的商品保駕護航,使其屹立世界。 「少年強則國強」這是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 中的一句,我想「少年誠信則國誠信」 ,誠實守信既是無 形的力量,又是無形的財富,我們要共築富強和諧國家, 就要從小做起,用鄧小平爺爺的一句話——誠實守信「從 娃娃抓起」 。 在此,我倡議我們以宋慶齡為楷模,養成誠實守信的 習慣,共築和諧社會。
參觀宋慶齡故居有感 下了 9 號線,出了 16 號站口,離目的地宋慶齡故居已然不遠了, 懷著一種探究的期待心情,借著地圖和路標的幫助,很快找到了。 只見這是一座院落式建築,大門口一位士兵恭敬而筆挺地站著, 從門外整體望過去,主要有兩幢建築,院內佳木繁陰,環境清幽,綠 意盈盈。進去慢慢參觀,第一幢建築是用來陳述宋慶齡生平事跡的, 裡面有很多她的照片、著作、以及關於它的資料。繞著一個環形廊靜 默地讀著她的生平,我越發感覺她不愧為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女性。 宋慶齡, 1893 年出生, 歲便留學美國, 15 接受了民主主義的洗禮。 1913 年,抱著滿腔熱情投身於中國民主革命斗爭中,與孫中山建立 了身後的感情,隨即更是沖破家庭的阻撓、世俗的限制,毅然決然地 和與她年齡相差懸殊的孫中山結婚了,此後與其共患難,齊走過了十 年的歲月,從這件事不難看出,宋慶齡是個有魄力不輕易屈服的人。 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繼承遺志,繼續為中國民主革命奮斗。數 次遠赴國外訪問,積極參加國際活動,與一大批為中國而奮斗的志士 並肩作戰,促進兩黨合作,共同抵禦外國侵略。1938 年,她在香港 創立了『 『保衛中國同盟」,募集資金、葯品等,團結國際友人到抗日 根據地工作,想必白求恩我們是都聽過的。 抗戰勝利後,她又將精力致力於婦幼事業、福利事業,將「保衛 中國同盟」改為「中國福利基金會」 ,直至今日,她的影響依舊在, 可以說,她的一生,都是為中國而奮斗的一生。 我的心中依然銘記著她的那句話, 「新中國的兒童是幸福的,這幸 福是你們的長輩用血汗創造出來的,你們絕不能滿足於享福,要用你 們的勞動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幸福」 ,這朴實而真摯的話,激勵著年輕 的人前進著。 第二幢小樓便是她的居室,裡面的布局一如她生前的擺設,簡單 而富有格調,這樓也是她用來接見外國友人、領導人的地方。後花園 很大,二十多棵香樟樹環繞,一片寬敞的綠地居於其中,陽光傾瀉而 下,暖意濃濃,到處充滿著溫暖,一如她自身,用愛溫暖了千千萬萬 的人。 宋慶齡,她自強不息,卻也和藹可親;她雷厲風行,卻也溫婉賢 淑。她有著男子般的剛性,又有女子特有的柔情,中國的歷史又怎能 將她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