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想的名人成功的小故事
㈠ 名人追求夢想的故事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
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2、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予「發明大王」的美稱。
4、海倫·凱勒她在出生的第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
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牆故事》。
5、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
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㈡ 誰能舉幾個因夢想成功的名人例子!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對夢想從不放棄。
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2、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4、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
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
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5、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㈢ 因為夢想成功的名人事例
因為有了飛翔的夢想,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因為有了光明的夢想,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因為有了探索宇宙的夢想,加加林成為第一個從太空看到地球的人。
美國的萊特兄弟從小就喜歡畫圖和搞設計,還自己動手做過一些玩具。有一年,爸爸送給兄弟倆一個能在空中飛的玩具作為聖誕禮物。兩兄弟看見可以飛的玩具興奮極了,他們想,如果人也能飛上天那就好了。從此,這個夢想就在他們心裡紮根了。
萊特兄弟長大後,開了一家自行車修理店,但他們並沒有停止對飛行器的研究。有一天,他們看到德國滑翔機專家李林達爾因滑翔機失事而身亡的消息,這對他們觸動很大,萊特兄弟決心研製出能安全地把人帶到空中的飛行器。
萊特兄弟一邊幹活一邊研究,一有空閑,他們就觀察鳥兒飛翔的樣子。他們結合前人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架滑翔機。萊特兄弟帶著滑翔機來到一處空曠的高地,准備試飛。滑翔機飛了大約一米高,很快就降落了。雖然試飛失敗了,但兄弟二人並沒有氣餒。
他們總結失敗的原因,覺得滑翔機飛不高也許是動力裝置出了問題。於是,他們試著把汽車的發動機裝在滑翔機上。這一次,雖然滑翔機飛得稍遠了一些,但由於發動機太重,所以很快還是掉了下來。
兄弟二人不斷對螺旋槳、發動機進行改進。一位設計發動機的工程師幫他們設計了一台馬力大且重量輕的發動機,解決了飛行動力的難題。1903年,弟弟駕駛著名為「飛行號」的飛機進行試飛,飛機在空中飛行12秒後安全落地。
萊特兄弟激動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雖然只有短短的12秒,但卻標志著人類的飛行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萊特兄弟繼續研究,他們想造出飛得更高、更遠,而且還能載更多人的飛機。1908年,他們試飛了最新研製的飛機,這一次飛機總共飛行了2小時20分鍾。
萊特兄弟終於實現了人類飛上藍天的夢想。今天,飛機已經成為重要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在萊特兄弟之前,也有很多人夢想飛上藍天,但為什麼他們沒有成功呢?可見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需要不斷地去實踐才行。
(3)有夢想的名人成功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夢想是對未來的一種期望,是現在想未來的事,夢想就是一種讓人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是人生的目標,甚至其可以視為一種信仰,而不切實際的夢想則是執念。夢想是助人成功的基石;夢想是催人奮進的動力;夢想是勇往直前的源泉。
基本特徵:
描述未來;依賴個人經驗;有的夢想還具有虛幻性,與現實有差距;也許會有一種驅動力。
㈣ 舉幾個名人偉人從小懷揣夢想最後成功了的例子,100字左右
1、劉謙
一次上課,小劉謙不小心把硬幣滾落到了講台,老師沒收了他全部的硬幣。他羞紅著臉說了句:「老師,我要成為一個魔術師!」這話遭到了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如今他是國際著名魔術師,被譽為華人界的驕傲。
2、韓寒
當韓寒理退學手續的時候,老師們問他,你不念書了,將來靠什麼生活,年少的韓寒天真地說:靠我的稿費啊,老師們全都笑了。這些年,韓寒的小說已有20部,這些稿費也夠「岳父」生活了。
3、馬雲
馬雲沒考上重點中學,大學也沒有成功。但他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他說:夢想,要腳踏實地,和眼淚是息息相關的。
4、艾弗森
身高只有1.83米的艾弗森,第一次走進籃球職場,有些人告訴他:你最終的目標是每場得10分和5次助攻,因為你太矮了,永遠不可能主宰這里。現在,這個小個子是NBA歷史上最矮的「狀元秀」。
5、李宇春
選秀出道,超女出身,特別是她的中性打扮,讓李宇春受盡白眼,說她能夠走紅,真是娛樂圈的一大奇葩。可這些年來,無論是音樂、電影還是時尚,李宇春都做出了自己的成就。
6、王寶強
王寶強,一個農民工,文化不高,沒有上過演戲專業大學,卻非要做明星夢,真是笑死人。可惜,他就是從這樣一個天大的笑話變成了神話。
㈤ 名人實現理想的故事
1、林清玄
一個農村的男孩,從小跟父親在田間幹活,這個男孩為了圓夢,努力學習,大學畢業後寫得一手好文章,很快成名,有了錢,去埃及看金字塔的願望也實現了。這時他想起當年和父親的對話,站在金字塔前給父親打電話:「父親呀,如今我的夢想成真了!」此人就是連續十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暢銷書作家的林清玄。
2、安徒生
一個窮孩子,父親是鞋匠。父親去世之後,母親為了生活不得不帶著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機會去晉見王子,他滿懷希望,在王子面前唱詩歌。朗誦劇本。表演完畢後,王子嘲諷他天真的理想。這時候,他才14歲,但他相信,只要自己願意努力,安徒生這個名字一定會流傳千古。
他發表的童話故事吸引了兒童的目光,開啟了屬於安徒生的新頁,他的童話故事被譯成多種文字,除了《聖經》之處,沒有任何一本書比得上。這時,距離他離開家已經16年了。
3、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的代表。巴爾扎克一生共完成了九十本長篇小說,平均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以上。每天深夜十二點時,僕人就會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立刻奮筆疾書。一般他會連續寫五六個鍾頭,直到累到極點才會離桌休息。
4、愛因斯
上個世紀初,一位少年夢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閑就練琴,練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卻進步甚微,連父母都覺得這可憐的孩子拉得實在太蹩腳了,完全沒有音樂天賦,但又怕講出真話會傷害少年的自尊心。
少年聽了琴師的話,深受觸動,他終於明白過來,快樂是世間成本最低、風險也最低的成功,卻能給人真實的受用。倘若舍此而別求,就很可能會陷入失望、悵惘和郁悶的沼澤。少年心頭的那團狂熱之火從此冷靜下來,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於帕格尼尼的夢想。
5、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麼,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但她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塗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
㈥ 名人不懈追求夢想的故事
1、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她在出生的第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歲,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的世界裡。
在此時間里,她先後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牆故事》。
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
2、張海迪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濟南出生。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
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
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2002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
《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並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
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
3、陳景潤
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數學奇才陳景潤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
1973年3月2日,他發表了著名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1+2」),把幾百年來人們未曾解決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大大推進了一步,引起轟動,在國際上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
他有著超人的勤奮和頑強的毅力,多年來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數學研究,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
在遭受疾病折磨時,他都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追求,為數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事跡和拼搏獻身的精神在全國各地廣為傳頌,成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傳奇式的人物和學習楷模。
4、霍金
霍金患有一種不尋常的早發性和慢發性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這種疾病俗稱漸凍症。這疾病開始於霍金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最後一年,那時,他發現自己動作越來越笨拙,時常不知緣由地摔跤,劃船也變得力不從心。
有一次,他還從樓梯上摔下來,頭先著地,造成暫時的記憶力輕微喪失。在劍橋大學時,狀況更加惡化,他的講話有些含糊不清。霍金的父母親也注意到他的健康問題,帶他去看專科醫生。
在21歲時,醫生診斷其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只有兩年好活,但是,兩年光陰飛馳而去,他仍舊活著。
60年代後期,霍金的身體狀況又開始惡化,行動走路都必須使用拐杖,不再能定期教課。
由於霍金逐漸失去寫字能力,他自己發展出一種替代的視覺性方法,他在腦里形成各種不同的心智圖案與心智方程,他可以用這些心智元素來思考物理問題。
物理學者維爾納‧以色列表示,霍金的思考過程,有如莫扎特只憑借想像就寫出一整首極具特色的交響樂曲。
霍金不願對惡疾低頭,甚至不願接受任何幫助。他最喜歡被視為是科學家,然後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視為正常人,擁有與其他人相同的慾望、干勁、夢想與抱負。
5、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
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准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
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
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
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准備復仇。
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
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㈦ 有遠大志向的名人故事
1、司馬遷
他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生了李陵案。貳師將軍李陵同匈奴一次戰爭中,因寡不敵眾,戰敗投降。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
2、周恩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宏偉志向,表現了為國家和民族而奮斗終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句話不僅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升華,也是對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體現和拓展,是激勵人們奮發努力、不斷進取的強大動力。
5、霍金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牛津大學。畢業後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肌肉萎縮病。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㈧ 關於名人實現理想的事例
1、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2、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
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3、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
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4、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5、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