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手抄報校內展覽活動總結
① 紅色經典手抄報內容
紅色教育
紅色教育指在以紅色作為時代精神內涵的象徵、務實的落點在於教育.呼喚有志青年憂國憂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同時,革命老區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跨越式的大發展.當年奉獻出無數紅軍戰士以致將軍和元帥的革命老區正在涌現新一代風雲人物,而且還在呼喚更多各方面的緊缺人才.紅色教育將以紅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設紅土地,在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滋養綠色生命,實現革命老區與人的可持續發展.紅色教育,服務於公民道德體系建設、未成年人教育,特別著力於鼓勵大專畢業生樹立遠大的抱負為建設革命老區求學、成才、創業.紅色教育,為全社會緬懷歷史、堅定信仰、學習老區、支援老區,提供直接的便利與服務.紅色教育將幫助革命老區建設紅色「數字化網路服務系統」,以便革命老區捕捉發展機遇,運用時代快捷手段,與外部交流互動.紅色教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遵循寓教於樂的原則,結合重大節日和紀念日,對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紅色教育」.如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進行紅色教育的合理分層,細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在一二年級開展「識黨旗、認黨徽」教育,主要開展「革命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故事比賽等,讓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心目中,確立起至少一位崇拜的英雄人物,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三四年級開展「明黨史、知黨情」教育,主要開展「革命歌曲」歌詠比賽、「我喜歡的紅色格言」徵集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傳唱革命歌曲,確立人生格言,激勵他們時常戒勉自己,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五六年級開展「感黨恩、跟黨走」教育,側重於開展針對性強、形式活潑、具有特色的「紅色」主題隊會,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聽革命傳統報告,參加扶貧助殘等豐富直觀的教育形式,「感黨恩、跟黨走」,把自己的成長自覺的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結合起來.
② 閱讀紅色經典,傳承紅色精神手抄報內容有哪些請快點回復,謝謝🙏🙏
紅色教育復指在以紅制色作為時代精神內涵的象徵、務實的落點在於教育.呼喚有志青年憂國憂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奉獻社會的崇高精神.同時,革命老區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跨越式的大發展.當年奉獻出無數紅軍戰士以致將軍和元帥的革命老區正在涌現新一代風雲人物,而且還在呼喚更多各方面的緊缺人才.紅色教育將以紅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設紅土地,在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滋養綠色生命,實現革命老區與人的可持續發展.
紅色教育,服務於公民道德體系建設、未成年人教育,特別著力於鼓勵大專畢業生樹立遠大的抱負為建設革命老區求學、成才、創業.
紅色教育,為全社會緬懷歷史、牢記歷史,開創未來。
③ 我們老師留了4張「紅色小故事」為題的手抄報,請給8個資料
《劉胡蘭》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毛澤東在指揮全國戰局之餘,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她憑著對人民的感情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在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這種表現,恰恰是共產黨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萬萬農民心中的結果。
《小兵張嘎》
在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淀邊一個小水莊子里,有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叫張嘎[1].他熱愛八路軍,八路軍們也很喜歡他。住在他家裡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老鍾叔,常常講英雄故事給他聽。
殘暴的敵人,在一次襲擊中奶奶為掩護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而被殺死,不光如此,嘎子最敬佩的八路軍偵察連長老鍾叔又被鬼子抓走了,嘎子真是恨死敵人啦!他懷著為老祖母報仇和救老鍾叔的決心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他配合偵察排長羅金保執行任務時,表現得勇敢、機智。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的一枝手槍,偷偷把槍藏進老鴰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傷未痊癒,就偷偷離開養傷的老鄉家在歸隊的途中被捕。當敵人拷問時,他英勇反抗,堅強不屈。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發揮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終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鴰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交公,隊長則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嘎子心滿意足,便將自己珍愛的木製小手槍送給了好朋友胖墩。
《閃閃的紅星》
這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優秀的兒童片,它以在30年代在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江西,一個叫柳溪的山村裡,講述著一個暫時還處在大土豪胡漢三的統治下的幾十戶貧苦人家裡頭所發生的故事。以一位年僅八歲的孩子——潘冬子為人物中心安排情節,設置矛盾,體現了主人公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
《雞毛信》
影片《雞毛信》是著名電影藝術家張駿祥根據華山同名小說改編的,是新中國首部正面反映我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雞毛信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地區軍民創造的一種傳遞緊急情報的特殊郵件,信封上粘有雞毛,以示十萬火急。影片以海娃送雞毛信作為全片的主要線索,結構單純,情節曲折,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驚險情境中,影片以生動細致的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堅貞頑強、機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藝術形象。影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注重兒童情趣。片頭字幕像一本連環畫.一頁一頁揭過,使少年兒童觀眾像翻看連環畫一樣親切。每一片斷的開頭,也模仿連環畫的說明寫上字幕,對背景、環境、人物心情做出說明,用生動詼諧的旁白道出,強烈地抓住了少年兒童觀眾的注意力。扮演海娃的蔡元元也因此成為了新中國電影史上一顆耀眼的童星。
版面參考: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fr=&pv=&word=%CA%D6%B3%AD%B1%A8%B0%E6%C3%E6%C9%E8%BC%C6%CD%BC&z=0&fm=rs6#pn=0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fmq=&pv=&ic=0&z=0&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word=%BA%EC%C9%AB%CA%D6%B3%AD%B1%A8&s=0#
④ 紅色經典手抄報內容急!!!!!!!!!!!!!!!!!!!!!!!!!!
1.請結合建黨90周年的良好契機,全面回顧、深入探討、總結升華我黨回90年來的輝煌征程。讓閱答讀者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建立90年來,是帶領人民贏得獨立自主,抗擊壓迫和困難,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三十年,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十年。務必營造出隆重、熱烈、喜慶的節日氣氛。
2.關注時政熱點,了解民生百態。結合現實生活,時政熱點,著力論述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又一重要的理論、思想結晶。
3.結合西藏藏族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的偉大、歷史性的課題談談。
⑤ 傳承紅色基因手抄報
寫作思路及要點:
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涵養家國情懷,讓思想受到洗禮,讓精神得到升華,讓心靈得到觸動。既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平台,又幫助學生們加深理解,對他們日漸形成的健康人生觀、價值觀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正文:新時代的四好少年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幸福的環境里。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么好的條件,就是那些抗日英雄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應該為了祖國的明天去奮斗,做一名新時代的四好少年。
首先,我們應該爭當熱愛祖國,做一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曾經,有多少人,為了祖國,在戰場上犧牲;曾經,有多少人,為了我們,拋頭顱,灑熱血。
那是因為,祖國母親養育了他們,當祖國母親受難時,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祖國母親。他們就是革命烈士,是英雄。我們應該永遠記住這些英雄,熱愛自己的祖國,像那些英雄們一樣,保衛自己的祖國。
理想是每個人都所擁有的,我們都應該有遠大的理想,只要有報負心,才能幹出一番大事業,才能有成就。
其次,我們應該勤奮學習,追求上進。學習,是我們現在的職責,認真完成每一項作業,把所有的知識都掌握牢固。還要學會不懂就問,只有學習好了,我們才不至於被新時代所淘汰。品德優良,團結友愛也很重要。
我們要做一名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好少年。互幫互助,像雷鋒叔叔那樣。有人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我們也應該在平日里多幫助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公交車上給那些老弱病殘的人讓座,學會關心他人,做一名新時代的小雷鋒。
⑥ 辦紅色故事手抄報題目寫什麼好
走在革命的道路上,尋覓紅色的足跡
⑦ 關於:戰爭時期紅色故事的手抄報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有一件事情讓老師記憶猶新:有一天,楊靖宇在學校學習(學習情況已無從考證),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大叫,原來是老張被幾個兵痞打。於是他們就出來圍觀。忽然,有一個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聲:「你們太欺負人了!」於是,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嚷道。一個兵痞聖氣凌凌地說:「怎麼拉?他得罪我們了,就該挨!」於是,那個高個子男孩一揮手,說:「上。」幾十個學生就連打帶趕地把他們趕出了學校,救了老張一命。那個高個子男孩就是楊靖宇。
那幾個兵痞不甘心,覺得太丟臉。於是第二天,他們又叫來更多的兵痞,氣勢洶洶地來到學校。一進學校,就嚷著要找昨天那個高個子男孩。校長急了,就一個勁地道歉。兵痞不聽。在這時,楊靖宇爬到房子上,拿著火柴,對兵痞說:「知道這是什麼么?是洋火!你們不走,我就把房子燒了。」校長也趕忙說:「誒,我們也管不住他。你們還是走吧,這孩子,你們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會燒。房子燒了,你們頭也不會饒你們。快走吧。」於是,兵痞們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楊靖宇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