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青春的諺語故事大全

青春的諺語故事大全

發布時間: 2020-12-02 14:37:34

Ⅰ 求關於青春的故事 名人名言 諺語 主題都是關於青春的 3者選一樣就好了

黃金有價,青春無價。——佚名

青春的辭典里沒有失敗的字眼。——(英國)李頓

莫道韶華鎮長在,發白面皺專相待。——(唐)李賀

題詩寄汝非無意,莫負青春取自慚。——(明)於謙

濫用青春,勝於虛度青春。——(法國)喬治·庫特林

青春一去不復返,事業一縱永無成。——(英國)勃朗寧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為它有前途。——(俄國)果戈理

青春是美妙的;揮霍青春就是犯罪。——(英國)蕭伯納

只要人心中有了春氣,秋風是不會引人愁思的。——(現代)冰心

百金買*馬,干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清)嚴復

青春是詩歌豐收的季節,而老年則更適宜哲學上的收獲。——(德國)叔本華

青春的實質是充實;青春的詩意是浪漫;青春的證明是無悔。——(現代)張群

假如青春是一種缺陷的話,那也是我們太快就會失去的缺陷。——(英國)羅威爾

有了金錢可以在這個世界做很多事,唯有青春卻無法用錢購買。——(奧地利)萊曼特

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對我來說,它永遠是鼓舞的源泉。——(現代)巴金

青春是奇異的;我看到少女們浪費青春,就替她們傷心,實在是無比的罪惡。——(英國)蕭伯納

這就是青春:充滿著力量,充滿著期待、志願,充滿著求知和斗爭的志向,充滿著希望、信心的青春。——(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現代)雷鋒

青春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偉大力量。它催發著青年人的軀體,啟迪著他們的智慧。同時它也灌輸著熱烈的感情和堅強的理智。——(現代)李准

青春——人的一生中最美好年歲。它是一個人的生命含苞待放的時期,生機勃發、朝氣蓬勃;它意味著進取,意味著上升,蘊含著巨大希望的未知數。——(現代)岑桑

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年之我,創建青春之家適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寄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生。——(現代)李大釗

青春應該怎樣度過?有的如同烈火,永遠照耀別人。有的卻像熒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態度,決定一個人在戰斗中站的位置。——(現代)吳運鋒

青春不僅僅是月亮、林蔭、交誼舞,也不僅僅是為了使地球多一個高等動物。假如你能讓青春放逐出自己的思維,讓它馳騁在大自然紛繁的境地,迴旋在物質的深層結構,奔波在宇宙無限的區域,那麼你會為之迷戀,為之振奮,為之傾注出自已的全部熱血。——(現代)姚雄

青春並不像一襲新衣,好像我們仔細少穿一點就可以保持簇新似的。青春,當我們有它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每天穿用它,而它則很快就會消逝。——(英國)霍士脫

少年人不會抱怨自己如花似錦的青春,美麗的年華對他們說來是珍貴的,哪怕它帶著各式各樣的風暴。

人世間,比青春再可寶貴的東西實在沒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最可貴的東西卻不甚為人所愛惜,最易消逝的東西卻在促進它的消逝。誰能保持得永遠的青春的,便是偉大的人。——(現代)郭沫若

Ⅱ 經典諺語故事

潮汕俗語「無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裡扒外,胳膊往外拐。這個俗語來源於一個民間傳說。

相傳某鄉有一戶貧窮人家,生活十分困難,常常缺米斷炊,過年過節也只能向人家借一點錢勉強度日。他家的灶神(司命公)總覺得供奉的東西太少了,不若大戶人家,有肉有菜。於是越想越生氣。某日,閻王要抓一個替死鬼。正巧這事被灶神得知,他覺得報復的機會來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薦」自家的主人。可恨這位「家神」不但沒有保佑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來害自已人。幸好灶神的所做所為都為主人夢中獲悉,醒來後氣憤萬分,遂將灶神牌位扔出門外,連聲罵道:「無好家神通外鬼!」
凡事學大丈 俗語:「凡事學大丈」意指做事心中無數,盲目跟從。「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習俗大人跟小孩稱呼對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稱襟兄也稱「大丈」。
「凡事學大丈」這個俗語,源出民間流傳的一則「傻女婿故事」。傳說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壽,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訴他:「大姐夫是個知書識理的人,到了我媽家,你就跟他學著做就行了。」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細心注意大女婿的一舉一動,認真模仿。在筵席上,大女婿舉杯向丈母娘祝壽,他也舉杯祝壽;大女婿為丈母娘夾菜,他也夾菜;規規矩矩,很有風度。丈母娘心想小女婿雖沒讀書,也甚懂理,心裡很高興。席間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並用手帕將蚶殼包下,然後又吃豆粉湯。小女婿一不留心沒看清楚,以為大丈吃蚶是連殼吞下,心想這可能是禮貌吃法。於是,也拿了一粒蚶放進嘴裡,拚命往喉嚨里咽。這談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大女婿見襟弟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聲,誰料剛吞下的豆粉絲從鼻孔中噴了出來。傻女婿見狀,驚懼萬分,忙把蚶殼吐出,連連說:「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經把我哽得半死。這一著『牛囝穿鼻』我確實學不來!」弄得大丈哭笑不得,眾人卻被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斫斷手指頭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錯了事之後決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個人下定了決心,總是用「斫斷頭指頭」這個俗語。
唐朝玄宗年間,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當時的名將張巡守睢陽城,浴血奮戰。但寡不敵眾,只好派手下大將南霽雲向其它城守將討救兵。南霽雲帶了三十名騎兵,奉命突圍到附近的臨淮關搬救兵。敵軍數萬人發現南霽雲等的蹤跡,就四面攔截,不放他過去。南霽雲左右馳射,人馬所到之處,好象閃電一樣,倏爾明滅,使得敵軍神搖目眩,不知所措。南霽雲突圍成功,到達淮陽時只損失兩名部下,唐朝的將軍們都妒忌張巡的威名,坐視其敗,不願伸出援手。臨淮的守將賀蘭進明,尤其如此。南霽雲苦口請兵,賀蘭進明只是不答應。南霽雲悲憤之至,在宴會中撥出佩劍,砍斷一隻手指,鮮血淋漓地斥責賀蘭進明自私,座中人不禁為之淚下。
睢陽城破,張巡、南霽雲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國。
潮陽及澄海都建有雙忠公祠,以紀念張巡和許遠。而南霽雲「斫斷手指頭」的這個典故,也隨之流傳。但其語義已有所演變。
</p>

Ⅲ 關於諺語的故事

1、倒楣

「倒楣」一詞本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或運氣差。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嚴重限制了知識分子聰明才智的發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甚盛,所以一般的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為不易的。

為了求個吉利,舉子們在臨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豎起一根旗桿,當地人稱之為「楣」。考中了,旗桿照豎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去,叫做「倒楣」。

2、半吊子

半吊子、二百五流行甚廣的俗語。常指那些憨傻、缺心眼或行為魯莽之人。那麼,為什麼稱這些人半吊子、二百五呢?

原來這種詼諧的稱謂與古錢幣有關。古錢幣外園中間有方孔,曰「孔方兄」。古人為了便於數錢、付錢和攜帶方便,就用繩子從孔中把錢串起來,一千枚為一貫,後來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稱一弔。一千枚錢稱一弔,一枚錢又稱一個子,那麼五百錢就是半吊子,用半吊不夠一弔的數,比喻心眼不夠數。

五百即半吊,半吊的一半是二百五,比喻心眼更不夠數。所以一般人都很忌諱二百五這個數,如商品價格應為250的,標價249或251也不標250,發補助該發250的,發260也不發250等等。

由此可見,半吊子、二百五都是從錢引出來的,用來嘲諷那些智商低、行為魯莽做錯事的人。如某某半吊子,誰做了不應該做的事就:「你二百五呀!」等等。

3、馬虎

宋代,京城一位畫家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

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麼,他說是虎,小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此後,「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4、敲竹杠

近年來開車遇上「碰瓷」的新聞可是不少,「碰瓷」也可以用「敲竹杠」來描述。而「敲竹杠」的由來與走私竟有著密切聯系。

清代,朝廷嚴禁鴉片,各地水陸要塞均設卡檢查。某水運客商在毛竹剛生長時就剖開嫩竹,藏進煙土,躲避檢查。

一次,商船行至紹興碼頭,該關卡一名師爺走上船用煙竿敲得竹杠「咯咯」響,客商以為師爺看出了破綻,便掏出數兩銀子塞給師爺,請求不要再「敲竹杠」。從此,「敲竹杠」一詞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5、裝蒜

「你不要裝蒜」,是在找人算賬而對方裝糊塗時常用的詞語,那麼「裝蒜」源自哪裡呢?相傳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長得綠油油,便稱贊了一番。

翌年冬天去又去巡查,可惜這一季節青蒜尚未長出。為討好皇帝,當地官吏差人把許多水仙移植到一起,遠遠望去其葉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後果然贊不絕口,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遷。打這以後,人們就把弄虛作假或不懂裝懂嘲諷為「裝蒜」了。

Ⅳ 諺語故事

諺語故事:

1、孟母三遷

孟子三歲喪父,由其母親撫養成人。小時候住山東鄒縣城北二十五里的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遠有一片墓地,出殯的人群常從孟子家門口經過,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殯的人,孟母看見了,就把家搬到城國北部的廟戶營。可是這裏街上相當繁華,東部住一個殺豬屠戶,孟子就學屠戶的樣子,整天嬉戲。

孟母感到這裏也不宜培養孩子,便又移居於「學宮之院」,即縣城南門外子思書院旁。從此,孟子被琅琅的讀書聲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進了這所學宮讀書,他勤奮讀書,終成大儒。

2、頭懸梁,錐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孫敬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3、瞎子打燈籠

一個盲人到親戚家做客,天黑後,他的親戚好心為他點了個燈籠,說:「天晚了,路黑,你打個燈籠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說:「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還給我打個燈籠照路,不是嘲笑我嗎?」

他的親戚說:「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錯誤了。你在路上走,許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著燈籠,別人可以看到你,就不會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對呀!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藉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4、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黃肌瘦。後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

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於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後,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里。這一著,果然一舉成功。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三個丑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

5、此地無銀三百兩

古時候,有個叫張三的人,他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積攢三百兩銀子,心裡很高興。但他總是怕別人偷去,就找了一隻箱子,把三百兩銀子釘在箱中,然後埋在屋後地下。可是他還是不放心,怕別人到這兒來挖,於是就想了一個"巧妙"的半法,在紙張上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字,貼在牆角邊,這才放心地走了。

誰知道他的舉動,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兩銀子全偷走了。為了不讓張三知道,他在一張紙上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貼在牆上。張三第二天早上起來,到屋後去看銀子,銀子不見了,一見紙條,才恍然大悟。

(4)青春的諺語故事大全擴展閱讀:

1、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流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性的藝術語句,是民眾的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2、諺語類似成語,但口語性強,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兩個短句。諺語內容包括極廣,有的是農用諺語,如「清明前後,栽瓜種豆」;有的是事理諺語,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的屬於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識諺語,如「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古今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朴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

Ⅳ 幾個小學生用的諺語故事,急!!!

金蘋果
天神宙斯與天後赫拉結婚時,古老的地神該亞送給他們一株金蘋果樹。宙斯把金蘋果作為最高獎賞。
有一天,他想到下界的人類,便召集眾神開會,討論應該把金蘋果獎給哪個行業的人。
海神說:「應該獎給那些勤勞的船夫,他們出沒波濤,溝通水陸。」
戰神說:「應該獎給那些勇敢的軍人,他們出生入死,不惜犧牲。」
火神說:「應該獎給那些靈巧的工匠,他們製造器械,造福人類。」
繆斯說:「應該獎給那些天才的藝術家,他們溝通心靈,美化生活。」
宙斯說:「是誰哺育了這些勤勞、勇敢、靈巧、天才的人們呢?」
他把金蘋果獎給了教師。

松鼠和松雞
見松鼠忙忙碌碌地採集核桃、松籽、蘑菇,松雞忍不住說道:「朋友,你爸爸、媽媽留給你那麼多好吃的,你還費這么大的勁,瞎忙乎啥?」
「父母留下的,總有一天會吃完。」松鼠說,「我還得靠自己貯備食糧,不敢有半點兒偷懶。」
松雞「格格」發笑,笑松鼠有福不會享,說自己的生活過得瀟灑又自在。松雞在吃食方面從來都是挑挑揀揀的,非常講究,再好的果子,它也是這兒叮幾口,那裡啄幾下,就丟在一邊不再理會;許多果實被它糟蹋了。松雞不但不心疼,還得意地宣稱:「這是我的福分;松鼠那窮命,甭想沾邊兒。」
不久,下了幾場暴雨,樹林里的野果被沖洗一空,很難尋到充飢的食物。
這天黃昏,松鼠冒雨采蘑菇歸來,見自己樹洞貯藏室外,吊著一隻鳥兒。趕近一瞧,竟是松雞!
原來,松雞肚餓難挨,趁松鼠不在家,便把腦袋伸進洞里偷吃,一時啄得太猛,嘴裡叼的食物太多,吞不下喉嚨,頭又抽不出來,便活活卡死在小洞口了。

快樂
一群年輕人到處尋找快樂,但是,卻遇到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
他們向老師蘇格拉底詢問,快樂到底在哪裡?
蘇格拉底說:「你們還是先幫我造一條船吧!」
年輕人們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兒放到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鋸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樹;挖空樹心,造成了一條獨木船。
獨木般下水了,年輕人們把老師請上船,一邊合力盪槳,一邊齊聲唱起歌來。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
學生齊聲回答:「快樂極了!」
蘇格拉底道:「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忙於做別的事情時突然來訪。」 .

天氣諺語四則
一、看雲識天氣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雲,地上雷雨臨。
天上掃帚雲,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雲,午後必雨淋。
早晨東雲長,有雨不過晌。
早晨雲擋壩,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雲走,午後曬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雲,明天曬死人。
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天上豆莢雲,不久雨將臨。
天上鐵砧雲,很快大雨淋。
老雲結了駕,不陰也要下。
雲吃霧有雨,霧吃雲好天。
雲吃火有雨,火吃雲晴天。
烏雲接日頭,半夜雨不愁。
烏雲腳底白,定有大雨來。
低雲不見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惡雲長,冰雹在後晌。
暴熱黑雲起,雹子要落地。
黑雲起了煙,雹子在當天。
黑黃雲滾翻,冰雹在眼前。
黑黃雲滾翻,將要下冰蛋。
滿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脫。

二、看風識天氣
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
日落西風住,不住颳倒樹。
常刮西北風,近日天氣晴。
半夜東風起,明日好天氣。
雨後刮東風,未來雨不停。
南風吹到底,北風來還禮。
南風怕日落,北風怕天明。
南風多霧露,北風多寒霜。
夜夜刮大風,雨雪不相逢。
南風若過三,不下就陰天。
風頭一個帆,雨後變晴天。
晌午不止風,刮到點上燈。
無風現長浪,不久風必狂。
無風起橫浪,三天台風降。
大風怕日落,久雨起風晴。
東風不過晌,過晌翁翁響。
雨後東風大,來日雨還下。
雹來順風走,頂風就扭頭。
春天刮風多,秋天下雨多。

三、看天象識天氣
天空灰布懸,大雨必連綿。
天上拉海纖,下雨不過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風浪。
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
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日落黃澄澄,明日刮大風。
日出太陽黃,午後風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門要帶傘。
日月有風圈,無雨也風顛。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風大夜無露,陰天夜無霜。
大霧不過三,過三陰雨天。
霧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霧陰,久雨大霧晴。
雷聲連成片,雨下溝河漫。
先雷後刮風,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悶雷拉磨聲,雹子必定生。
陰雨亮一亮,還要下一丈。

四、看物象識天氣
喜鵲搭窩高,當年雨水澇。
久雨聞鳥鳴,不久即轉晴。
海雀向上飛,有風不等黑。
鳥往船上落,雨天要經過。
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
蟋蟀上房叫,莊稼挨水泡。
蚊子咬的怪,天氣要變壞。
蜻蜓千百繞,不日雨來到。
蜜蜂採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瘡疤癢,有雨在半晌。
棗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澇。
晴天不見山,下雨三五天。
河裡泛青苔,必有大雨來。
海水起黃沫,大風不久過。

Ⅵ 有故事的諺語

1.知識是抄智慧的火炬。
2.讀一襲書,增一智。
3.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5.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6.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7.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8.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10.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後。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12.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幹。
13.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14.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緬甸諺語)
16.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17.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歐洲諺語)

Ⅶ 小學生諺語故事,要稍短一點.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下面是古人故事
頭懸梁 錐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快樂
一群年輕人到處尋找快樂,但是,卻遇到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
他們向老師蘇格拉底詢問,快樂到底在哪裡?
蘇格拉底說:「你們還是先幫我造一條船吧!」
年輕人們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兒放到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鋸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樹;挖空樹心,造成了一條獨木船。
獨木般下水了,年輕人們把老師請上船,一邊合力盪槳,一邊齊聲唱起歌來。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
學生齊聲回答:「快樂極了!」
蘇格拉底道:「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忙於做別的事情時突然來訪。」 .

Ⅷ 有關諺語的故事

諺語故事

--------------------------------------------------------------------------------
作者: gtme2003 發表時間: 2005-11-01 15:45:59 點擊: 171 回復: 0

點擊發表評論

1.「傻瓜繳學費學習,聰明人以傻瓜繳的學費學習」-- 巴西諺語

有一個楞頭楞腦的流浪漢,常常在市場里走動,許多人很喜歡開他的玩笑,並且用不同的
方法捉弄他。
其中有一個大家最常用的方法。
就是在手掌上放一個五元和十元的硬幣,由他來挑選,而他每次都選擇五元的硬幣。
大家看他傻乎乎的,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楚,都捧腹大笑。
每次看他經過,都一再的以這個手法來取笑他。
過了一段時間,一個有愛心的老婦人,就忍不住問他:
「你真的連五元和十元都分不出來嗎?」
流浪漢露出狡黠的笑容說:
「如果我拿十元,他們下次就不會讓我挑選了。」

2.「多數人的失敗不是因為他們的無能,而是他的心志不專一。」 ----吉魯德

有一個外科醫生告訴學生:
「當個外科醫生,需要二項重要的能力:
第一、不會反胃,
第二、觀察力要強。」
接著,他伸出一隻手指,沾入一碟看來令人作嘔的液體中,然後張口舔舔手指。
他要全班學生照著做,他們只好硬起頭皮照做一遍。
醫生頷首一笑說:
「各位,恭喜你們通過了第一關測驗。
不幸的是,第二關你們都沒通過,因為你們沒注意到我舔的手指頭,不是我探入碟中的那
根手指。」

3.「不要害怕你的生命會結束,而要害怕它從未開始。」 ----格雷斯‧;漢森

有一個人搭船到英國,途中遇到暴風,全船的人驚慌失措,他看到一個老太太非常平靜的
在禱告,神情十分的安詳。
等到風浪過去,全船脫離了險境,這人很好奇的問這老太太,為什麼一點都不害怕。
老太太回答: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馬大,已經被上帝接走,回到天家,二女兒叫馬利亞住在英國
。剛才風浪大作時,我就向上帝禱告,如果接我回天家,我就去看大兒,
如果留我性命
,我就去看二女兒,不管去那裡我都一樣,所以我怎麼會害怕呢?」

4.「沒有烏雲,沒有暴風雨,便沒有美麗的彩虹。」---- 芬生

有一朵看似弱不禁風的小花,生長在一棵高聳的大松樹下。
小花非常慶幸有大松樹成為她的保護,為它擋風擋雨,每天可以高枕無憂。
有一天,突然來了一群伐木工人,兩三下的功夫,就把大樹整個鋸了下來。
小花非常傷心,痛哭道:
「天啊!我所有的保護都失去了;從此那些囂張的狂風會把我吹倒,滂沱的大雨會把我打
倒!」

遠處的另一棵樹安慰她說:
「不要這麼想,剛好相反,少了大樹的阻擋,陽先會照耀你、甘霖會滋潤你;你弱小的身
軀將長得更茁壯,你盛開的花辦將一一呈現在燦爛的日光下。
人們會看到你,並且稱贊你說,這朵可愛的小花長得真美麗啊!」

5 . 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當你的孩子正在學習走路時,你會給他幾次機會?
你會在他跌倒十次之後,讓他改坐輪椅嗎?
還是只給他二十次學走的機會,若學不會走路就要他放棄?
或者當你身邊有五十個人叫囂著勸你放棄,你就決定讓他坐輪椅呢?
我想你的答案是: 不會。
的確,當我間每一位父母,會給你的孩子幾次機會呢?
他們都說:
我會給他無數次機會,直到他站起來,學會走路為止!
是的,一直堅持到底者,最終都會站起來。
為什麼許多父母只給孩子一次聯考的機會?
為什麼常用失望的口氣告訴孩子不適合某種行業,要求他轉行呢?
而許多人竟也因為沒有堅定的信念,一遇挫折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足,因此放棄了他們的理
想。
其實,凡事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6 .上帝的延遲並不是上帝的拒絕。

有一個人,他在二十一歲時,做生意失敗。
二十二歲時,角逐州議員落選。
二十四歲時,做生意再度失政。
二十六歲時,愛侶去世。
二十七歲時,一度精神崩潰。
三十四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三十六歲恃,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四十五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落選。
四十七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
四十九歲時,角逐聯邦參議員再度落選。
五十二歲時,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這個人就是林肯,因為他堅信上帝的延遲,並不是上帝的拒絕,因此能屢仆屢起,最終成
就不凡。

7.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要做那些事來改善它。

佛家說逆境是「增上緣」,可遇而不可求。
遇到困難時,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你即將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做些什麼事來改
善它。

8 .我對我的生命完全負責。

成功者對事精百分之百負責,負責的定義是永遠握有主控權,如果不能主控生命,很可能一生隨波逐流。

對生命負全責者,他為自己而活,並學習替別人著想。

把心化為水,以身為容器,反映世界的影子,我在影子中找尋自己的價值

Ⅸ 民間故事諺語

02.窮算命,富燒香

到處算命的人多心態迷茫,這種人多貧苦;燒香的人多有信仰,心態穩定,這種人更容易發財。

點評: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03.富人妻,牆上皮;窮人妻,心肝肺

做富人的老婆,富人不會把你當個寶,而只是當做一塊牆皮,你在他心裡的地位並不重要;而窮人就不同了,窮人會把他的妻子當做心肝寶貝。

這句話也是告訴一些比較物質的女孩,不要為了自己的一些虛榮心而終身遺憾。

點評:物質條件是可以發生變化的,人與人之間關系能不能持久,「三觀」是否一致很重要。

04.男人無妻家無主,女人無夫身無主

如果一個男人沒有老婆,男人的家裡就會有不同的女人出現,沒有一個固定的女主人;而女人呢,如果到了年齡沒老公,身邊的男人就會頻繁更換,身體不屬於一個人。

這句話其實也是告訴人們,到什麼時候辦什麼事,該結婚就趕緊結婚。只有結婚後,生活才能真正安定下來。

點評:婚姻大事,人生大計,就是今天也應該重視。

05.十年雞頭勝砒霜

如果一隻雞活得時間很長,等它死後,雞頭是絕對不能吃的,因為這個雞頭比砒霜還要毒。

為什麼這樣說呢?在過去,人們不太懂其中的道理,只知道這個雞頭吃了對身體有害,其實是雞平日里會吃進一些重金屬,而時間長了以後,雞頭中的重金屬就會超標。

點評:過去有句惡毒的話,「人到老,姦猾似賊」,人老了,如果滿腦子積攢的都是一輩子的圓滑世故,那就「有毒」;如果保持童心,快樂就多一些。

06.為朋友兩肋插刀

在評書《隋唐演義》中,秦瓊為救朋友,染面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庄時,在岔道上想起老母妻兒,猶豫片刻,一條路去歷城,一條路去登州,一條路回家門,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

兩肋庄岔道體現出秦瓊的深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後來就誤傳成了在肋上插刀。

點評:朋友之間真誠就好。友誼不要有「道德綁架」,反而成了負擔。

07.剃頭匠的擔子,一頭熱

指婚戀或者合作雙方,一方熱情主動,而另一方則卻冷淡漠然。

過去,走街串巷的剃頭匠挑著扁擔,扁擔一端是寬沿兒深底小銅盆,銅盆下有圓桶,內裝炭火爐,使水保持一定熱度,為客人洗頭刮鬍子用;另一端是凳子,作為理發顧客的坐具。

因此,有了這句俗語。

點評:只是「一頭熱」當然不行,但是世間事都是先要「一頭熱」,才有後來的「兩頭熱」。

08.三句話不離本行

這句俗語來源於古代笑話:

木匠、廚子與和尚一起走路,一路上每個人都誇自己乾的行當好。

後來和尚說:「咱們不要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從現在起誰也不再說本行話好不好?」木匠和廚子都表示贊成。

三人立下罰規:誰要再講本行話,就罰誰擺一桌酒席請客。

於是誰也不輕易說話了。三人走累了便來到一顆樹下歇腳。

木匠盯著大樹端詳了一會兒,點著頭說:「這棵大樹長得真好,足夠做條船。」

廚子指著木匠說:「你犯規啦!」

木匠只好認輸,可是又說:「我請你倆倒沒啥,可惜我做不好菜。」

廚子忙說:「做菜你別愁,我包啦!」

木匠一聽樂了,說:「你也犯規啦!」

一直不敢說話的和尚一看木匠、廚子都輸了,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阿彌陀佛,我可贏了。」

點評:干什麼講什麼,賣什麼吆喝什麼,人都是「三句話不離本行」。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