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大故事
㈠ 古今中外的經典寓言故事十個
1、黑虎的修煉
黑虎與熊羆曾一度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它們嘯聚山林無惡不作,時常肆意虐殺弱小生靈以飽口福,因而在動物王國中聲名狼藉人人痛恨。
這天,黑虎意外發現熊羆不知何時競當上落伽山守山大神,看著它每日裏手持黑纓長槍威風凜凜,不覺得分外羨慕,於是迫不及待地上前向熊羆討教。「熊羆老弟呀,你什麼時候到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看護道場來了?」
黑虎雙眼露出渴望的神色問熊羆:「快說說你是如何皈依佛門的?」「嗬嗬,這不挺簡單的一件事嗎?」熊羆憨頭憨腦地回答:「我如今追隨觀世音菩薩虔心向佛,每日里誦經三百遍,能不修成正果嗎?」原來修道這么簡單。
黑虎一聽大喜過望。它謝過熊羆興沖沖地打道回府,從此也學著戴佛珠閉目打座,整日里煞有介事地敲打木魚口中念念有詞。可是幾天過去了發現還沒成佛,這是咋回事呀?黑虎坐不住了,它心急火燎地跑去找熊羆。
想探個究竟:「老弟呀,我依你的說法誠心念佛這么多天了,怎麼還沒修成正果呀?」「是呀,怎麼回事呢?」熊羆也不得其解,它摸著後腦勺望著黑虎問:「你平日里是怎麼修煉的呀?」「我依照你的吩咐早晚誦經不止。
每日里除了中午時分出去捕些山羊小鹿野豬狐兔之類聊以充飢外,其餘時間都在打座念經呀!」黑虎泄氣地回答「哎呀呀我說虎哥,誰讓你這樣念經向佛的啊?」熊羆聽罷連聲叫苦不迭:「你想成佛,打座念經修心養性這都沒錯。
但不能做表面文章,關鍵是從此棄惡從善、禁絕殺生、戒葷吃齋---- 你沒聽說過佛家一句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嗎?」「什麼,修成正果還要禁殺生戒葷食?這啰嗦事太多我可辦不到!」黑虎一聽連連搖頭否定。
「那就沒辦法了。」熊羆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說:「你既要殺生又想成正果,既想成佛又不願放下屠刀,天底下哪有這樣的美差呢?我敢斷言,這輩子你休想修成正果了!」
2、富有同情心的大象
狐狸外出覓食不幸落入陷阱。它跳躍著攀爬著就差那麼一寸無法脫險。狐狸終於絕望了。一隻大象路過看見了大聲譴責:「誰乾的這種缺德事天理難容啊!如此布下陷阱殘害生靈罪不可赦,難道不怕受報應受懲罰嗎?」
「象大哥行行好,快拉一把救救我。」見到大象如同見到了救星,狐狸鬆了口氣,它雙眼裡充滿著祈求,迫不及待地向大象求救。
「咳,可憐的小東西,怎麼會落到這種地步呢?」看著狐狸在一米多深的陷阱底部掙扎處境窘迫,大象深表同情動起側隱之心,它設身處地為狐狸著想:「那陰森森的陷阱就是人間地獄呀,怎能呆得下呢?唉,真讓我對你感到痛心哪!」
「哎,象大哥,你就先救我上去再說教罷,我在底下受不了了!」狐狸有些著急了,它催促著大象,期望大象早些救它上來:「再說,一旦該死的獵人出現麻煩可就大了。」
「唉,話又說回來,要怪只能怪自已怨不得別人,誰讓你如此粗心大意毫無防範意識,這下虧吃大了吧?」大象不理會狐狸的催促,依舊不緊不慢地發表感慨:「要知道這世上危機四伏處處有風險!聽老哥一句勸:好好吸取教訓吧,今後可要多加小心。」
「我說老祖宗,說千句好話不如一個行動,你能不能伸出長鼻子救我上去啊?對你而言只是舉手之勞呀。」狐狸徹底急了。
「那可不行,這玩笑可開不得。」大象摸了摸長鼻子一本正經地說:「萬一你一使勁,把我的鼻子扯斷或者也被你拖下陷阱怎麼辦?你還是再忍耐一會兒罷,我馬上就去叫人來救你,況且我還有許多事情要辦呢,恕不奉陪再見了。」說罷拋下狐狸揚長而去。
狐狸空歡喜一場,望著漸去漸遠的大象它深有感悟:「唉!我總算明白了,當你遇到困難時,越表現有同情心、越會說好聽話的人可能越不會給你提供一點點幫助的!」
3、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幾次出使秦國,又隨同趙王會見秦王,每次都憑著自己的大智大勇,挫敗驕橫的秦王,因此趙王很是器重藺相如,一下子將他提拔為上卿,位在老將軍廉頗之上。
戰功卓著的將軍廉頗見藺相如官位比自己還高,很不服氣,他到處揚言說:「我為趙國出生入死,有攻城奪地的大功。而這個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憑著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這實在是讓我難堪!以後我再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他。」
藺相如聽說後,就總是處處躲開廉頗。有一次,藺相如坐車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見廉頗的馬車正迎面馳來,便趕緊命人將自己的車拐進一條小巷,待廉頗的車馬走過,才從小巷出來繼續前行。藺相如的隨從們見主人對廉頗一讓再讓,好像十分懼怕廉頗似的。
他們都覺得很丟面子,便議論紛紛,還商量著要離開藺相如而去。藺相如知道後,把他們找來,問他們道:「你們看,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厲害?」隨從們齊聲說:「廉頗哪能跟秦王相比!」
藺相如說:「這就是了。人們都知道秦王厲害,可是我連威震天下的秦王都不怕,怎麼會怕廉將軍呢?我之所以不跟廉將軍發生沖突,是以國家利益為重啊!你們想,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不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嗎。
如果我們兩個人互相爭斗,那就好比兩虎相鬥,結果必有一傷,趙國的力量被削弱,趙國就危險了。所以我不計較廉將軍,是為了趙國啊!」後來這些話傳到廉頗那裡,廉頗大受感動。他想到自己對藺相如不恭的言語和行為,深感自己錯了,真是又羞又愧。
好一個襟懷坦白的廉頗老將軍,脫光了上身,背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請罪。藺相如趕緊挽起老將軍。從此後,廉頗和藺相如兩個人,將相團結,一心為國,建立了生死不渝的友情。當時一些諸侯國聽說了以後,都不敢侵犯趙國。
藺相如不計個人恩怨,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高風亮節和廉頗知錯即改的坦誠襟懷,都在啟發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要顧全大局,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4、法如深澗
有一位名叫董閼於的人被派往趙國的上地去任地方長官。董閼於初來乍到,他深入民間調查,訪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這一天,他來到石邑山,只見山中有一條深澗,澗壁陡峭,像斧削,似城牆;澗深百丈,十分險要。
於是董閼於找到在當地居住的人,問道:「這里有沒有人掉進過這深澗?」那裡的人回答說:「沒有人掉進過。」董閼於又問:「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痴、聾啞、瘋癲及反常的人,有沒有掉進去過呢?」那裡的人回答說:「也沒有。」
董閼於繼續問:「牛馬豬狗,有沒有掉進去過呢?」人們還是回答說沒有。董閼於想了想,說:「為什麼不曾有人畜掉進這深澗里去呢?」那些人回答說:「這深澗十分陰森危險,誰要是進去了,那還能有性命嗎?
因此無論誰,走到這深澗附近時,都萬分小心,要麼繞道而行,誰也不敢去碰這個危險,連牲畜看到這深澗也止步不前的。」董閼於豁然開朗,他深受啟發地拍手嘆道:「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民了。
如果我制定嚴格的法制,又嚴厲地執法毫不寬容,讓人們知道違法就如同掉進這萬丈深澗一樣有生命危險,那就誰也不會去觸犯法律了。這樣,我還有什麼不能治理的呢?」
聰明人總能從身邊的小事中受到啟發,獲得智慧。掌權的人從危險的深澗聯想到執法如山,可想而知,他日後必定政績卓著。
5、彌子瑕失寵
彌子瑕是衛國的一名美男子。他在衛靈公身邊為臣,很討君王的喜歡。有兩件事最能說明衛靈公寵愛彌子瑕的程度。其一是彌子瑕私駕衛王馬車的事。有一次,彌子瑕的母親生了重病。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趕在當天晚上把消息告訴了他。
一瞬間,彌子瑕心如火燎,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到母親身邊。可是京城離家甚遠,怎麼能心想事成呢?衛國的法令明文規定,私駕君王馬車的人要判斷足之刑。為了盡快趕回家去替母親求醫治病,彌子瑕不顧個人安危,假傳君令讓車夫駕著衛靈公的座車送他回家。
後來衛靈公知道了這件事,不但沒有責罰彌子瑕,反而稱贊道:「你真是一個孝子呵!為了替母親求醫治病,竟然連斷足之刑也無所畏懼了。」衛王接受彌子瑕沒吃完的半個桃子,是衛靈公寵愛彌子瑕的第二件典型事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有一天,彌子瑕陪衛靈公到果園游覽。當時正值蜜桃成熟的季節,滿園的桃樹結滿了白里透紅的碩果。輕風徐徐送來蜜桃醉人的芳香,讓人垂涎欲滴。彌子瑕伸手摘了一個又大又熟透的蜜桃,不洗不擦就大口咬著吃了起來。
這種摘下便吃所感受的新鮮爽口滋味是他未曾體驗的。當他吃到一半的時候,想起了身邊的衛王。彌子瑕把吃剩的一半遞給衛王,讓他同享。衛靈公毫不在意這是彌子瑕吃剩的桃子。他自作多情地說:「你忍著饞勁把可口的蜜桃讓給我吃,這真是愛我啊!」
彌子瑕年紀大了以後,臉上現出了衰老的容顏。衛靈公因此喪失了對他的熱情。這時假如彌子瑕有得罪衛王的地方,衛靈公不僅再不像過去那樣去遷就他,而且還要歷數彌子瑕的不是:「這傢伙過去曾假傳君令,擅自動用我的車子;目無君威地把沒吃完的桃子給我吃。
至今他仍不改舊習,還在做冒犯我的事!」彌子瑕從年輕到年老,始終把衛靈公當成自己的一個朋友看待,在衛王面前無拘無束。可是衛王則不一樣。
他以年齡和相貌作為寵人、厭人的根據,從而對彌子瑕所做的同樣的事情表現了前後截然相反的態度。因此不顧事情的本質,只按表面現象決定好惡的作法是十分錯誤的。
6、高傲的馬
從前,有位富翁,他有一匹非常英俊的高頭大馬。他給這匹馬套上金制的馬籠頭,放上裝飾得非常華麗的鞍具,配上用金絲綉起來的絲綢坐墊。那匹馬見主人將它打扮得如此華麗,也就變得非常高傲自大起來。
有一天,馬拴在一處籬笆邊上,它便咬斷了韁繩,嘶叫著逃跑了。沒跑多遠,正好迎面過來一頭驢子,背上馱著沉重的大口袋,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馬嚼著馬口鐵,滿嘴泡沫,老遠就大發雷霆地喊道:「給我讓開!是誰叫你如此無札,都不懂得給我趕快讓路?
馬上滾開,還是等我來揍死你,然後讓人來把你拖走?」驢子吃了一驚,趕快讓開道,半句牢騷都不敢發。這匹馬一躍而過,飛快地竄過灌木叢林。可是,就在沖過灌木林飛奔時,它的小腿骨受傷了。從此,它再也不能作為坐騎使用了。
它的主人卸下了那金制的馬籠頭和鞍具,並將它賣給了一個馬車夫。從此以後,這匹馬不得不天天拉著板車幹活一天,驢子又碰到這匹馬,驢子喊道,「你好啊,朋友!你怎麼也到這里來了?呀!你的金籠頭呢?你那閃閃發光的絲綢坐墊呢?我怎麼沒有看到?
喔,親愛的朋友,世間常常是如此的:高傲自大定會受到懲罰。」當你飛黃騰達之時,災難常已等在門前,人人必須想到這個。站著的人,千萬留神,切莫倒下。
7、果斷的班超
東漢年間,班超幫助哥哥班固一起撰寫《漢書》,但他認為一個男子漢的抱負不應只在紙筆上,於是棄文從武,參加了對匈奴的戰斗。他堅毅果敢的性格使他在戰場上屢建功勛。後來東漢王朝為了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禦匈奴的侵擾,就派遣班超作為使節出使到西域去。
班超手持漢朝的節杖,帶領著由36人組成的使團出發了。他們首先來到了鄯善國。班超晉見了鄯善國王,說:「尊敬的國王陛下,我們漢朝的皇帝派我來,是希望聯合貴國共同對付匈奴。我們吃過很多匈奴入侵的苦,應該攜起手來,同仇敵愾,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呀!」
鄯善國王早就知道漢朝是一個泱泱大國,國力強盛,人口眾多,不容小視,現在又見漢朝的使者莊重威儀,頗有大國之風,果然名不虛傳,就連連點頭稱是道:「說得太對了,請您先在鄙國住幾天,聯合抵抗匈奴之事,容過兩天再具體商議吧。」
於是班超他們就住下了。頭幾天,鄯善國王待他們還挺熱情,可是沒過多久,班超便察覺國王對他們越來越冷淡,不但常找借口避開他們不見,就是好不容易見上了,也絕口不提聯合抗擊匈奴之事了。
班超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他召集使團的人分析說:「鄯善國王對我們的態度越來越不友好了,我估計是匈奴也派了人來游說他,我們必須去探察一番,搞清事情的真相。」夜裡,班超派人潛進王宮,果然發現國王正陪著匈奴的使者喝酒談笑。
看樣子很是投機,就馬上回來將這個消息報告給班超。接下來的幾天,班超又設法從接待他們的人那裡打聽到,匈奴不但派來了使節,而且還帶了100多個全副武裝的隨從和護衛。他立刻意識到了事態已經發展到很嚴重的地步,就馬上召集使團研究對策。
班超對大家說:「匈奴果然已經派來了使者,說動了鄯善國王,現在我們已處於極度危險之中,如果再不採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國王被說服,我們就會成為他和匈奴結盟的犧牲品。到時候,我們自身難保是小事,國家交給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大家說該怎麼辦?」
大家齊聲答應:「我們服從您的命令!」班超猛擊了一下桌子,果斷他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我們只有下決心消滅匈奴,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當夜,班超就帶人沖進匈奴所駐的營壘,趁他們沒有防備,以少勝多,終於把100多個匈奴人全部消滅了。
8、鷹與狐狸
山鷹與狐狸互相結為好友,為了彼此的友誼更加鞏固,他們決定住在一起。於是鷹飛到一棵高樹上面,築起巢來孵育後代,狐狸則走進樹下的灌木叢中間,生兒育女。
有一天,狐狸出去覓食,鷹也正好斷了炊,他便飛入灌木叢中,把幼小的狐狸搶走,與雛鷹一起飽餐一頓。狐狸回來後,知道這事是鷹所做,他為兒女的死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時無法報仇,因為他是走獸,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會飛的鳥。
因此他只好遠遠地站著詛咒敵人,這是力量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不久,鷹的背信棄義的罪行也受到了嚴懲。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殺羊祭神,鷹飛下去,從祭壇上抓起了帶著火的羊肉,帶回了自己的巢里。
這時候一陣狂風吹了過來,巢里細小乾枯的樹枝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豐的雛鷹都被燒死了,並從樹上掉了下來。狐狸便跑了過去,在鷹的眼前,把那些小鷹全都吃了。
這故事說明,對於背信棄義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報復他,可神會懲治他。
9、掉在井裡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裡,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獃在那裡。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贊美井水好喝。
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
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准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
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胡須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
10、小聰明與大智慧
狐狸騙了烏鴉一塊肉,被大象看到了,狐狸得意洋洋,對大象說:「瞧見了沒?我聰明不?」「我都瞧見啦,你很聰明。」「要不要我教你幾招呀?看你漫山遍野找野果子吃,也太辛苦啦!」「那倒不必,」大象說,「我有自己的生存原則。」
過幾天,狐狸又演了場「狐假虎威」的把戲,把虎大王和百獸都欺騙了,這事又被大象看見了。「你又看到了!」狐狸不滿地說,「不過也好,你可以證明我的確很聰明。」「是的,我可以證明,你的確很聰明。」後來,狐狸去偷雞,被人捉住,關進鐵籠,這事大象也看到了。
「讓你看笑話了!」狐狸沮喪地說,「現在你還承認我聰明嗎?」「我還承認你聰明。不過,你只有小聰明,卻缺乏大智慧!」「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說,誠實本分,不奸不滑,表面看起來與聰明無關,其實蘊藏著生活的大智慧;靠耍小聰明坑蒙拐騙,可能得逞於一時,但遲早要吃虧的!」
㈡ 有什麼「以小見大」的經典小故事
有幾個小孩都很想成為一位智者的學生,智者給他們一人一個燭台,叫他們要保持光亮。結果一天兩天過去了,智者都沒來,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燭台。有一天智者突然到來,大家的燭台都蒙上厚厚的灰塵,只有一個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小孩,雖然智者沒來,他也每天都擦拭,結果這個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學生。小故事大道理:原來想實現理想很簡單,只要實實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小故事大道理_哲理小故事_青春勵志哲理小故事
㈢ 四大名著中經典的故事有哪些
1、《水滸傳》——倒拔垂楊柳
魯智深到東京大相國寺看守菜園子。菜園子附近住著二、三十個潑皮,他們常來菜園子偷菜,已換了幾個看園子的人都管不了他們。他們這次聽說又換了個新人,便來鬧事。沒想到被魯智深把兩個領頭的踢到糞坑裡,嚇得他們跪地求饒。第二天,潑皮們買些酒菜向魯智深賠禮。
大家正吃得高興,聽到門外大樹上的烏鴉叫個不停,潑皮們說這叫聲不吉利,吵的人心煩,便欲搬梯子拆掉鳥巢。
魯智深上前把那棵樹上下打量了一下說:"不用了,待我把樹拔掉。"說完,只見他脫掉外衣,用左手向下摟住樹干,右手把樹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樹竟然連根拔起。眾潑皮驚得個個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魯智深為師。
2、《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天下大亂。漢皇室後代劉備見太守劉焉張榜招募義兵,決定匡扶社稷。劉備看榜時遇見張飛,飲酒間又與關羽相會。
三人共論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選定張飛庄後桃園焚香祭拜天地,義結金蘭,立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劉備為兄,關羽第二,張飛為弟。
3、《三國演義》——陶謙三讓徐州
曹操攻打徐州,劉備引兵相救,太守陶謙命糜竺取徐州印,讓與劉備,劉備推辭。曹操退兵後,陶謙及其部屬再次表達推讓之意,劉備執意不肯。後陶謙病重,第三次讓徐州,劉備終是推託,陶謙以手指心而死。徐州百姓擁立劉備為徐州牧。
4、《西遊記》——石猴拜師
石猴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方,根據一老猴指點獨自駕筏出門求學,師承菩提祖師,得名孫悟空。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自稱美猴王。
5、《紅樓夢》——寶玉摔玉
賈寶玉第一次見到林黛玉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冥冥中說自己曾見過這個林妹妹。然後走近林黛玉挨著她坐下來聊天,具體聊些上學讀書識字的事情。之後問到林黛玉出生的時候是否有玉。之後回答賈寶玉:「我沒有那個,想來不是一件俗物,哪能每個人都有?」。
賈寶玉聽後頓時癲狂起來,摘下了玉,狠命的摔了出去。口中怒罵道:「什麼了不起的物件,也不擇人而棲,還說什麼通靈不通靈的」嚇得眾人急忙去搶拾。
㈣ 古希臘神話最經典10個故事
1、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古希臘的一位公主,諸神因妒忌她美貌,送給她一個神秘的盒子,叮囑她千萬別打開那個盒子。
然而,有一天,潘多拉終於抵制不住好奇心的誘惑,打開了盒子,於是,盒內的疾病、痛苦、瘋狂等不幸趁機飛出來,傳播到了人間。幸虧一位心地善良的天神及時叫她關閉盒子,才留住了承受痛苦的良葯:希望。
2、金蘋果
阿喀琉斯的父母結婚時,忘了邀請不和女神厄里斯,於是有了金蘋果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長大後奉父命去希臘接姑媽,與海倫一見鍾情,搶走了海倫,導致了特洛伊戰爭(10年),眾神各助一方,愛神阿弗洛蒂特助特洛伊,赫拉和雅典娜助希臘,人神混戰。
3、西緒福斯
諸神為了懲罰有通姦嫌疑的西緒福斯,讓他不停地推石頭上山,而巨石則因自身重量一次次滾下山去,就這樣循環不斷。然而這個擔著罪名的大漢卻從徒勞的工作中覓得了快意:「他以自己的整個身心致力於一種沒有效果的事業。」
4、月桂
阿波羅愛上了女妖達乎涅,但達乎涅拒絕了他的追求。有一次阿波羅遇見達乎涅,達乎涅立即跑到河邊,向他父親河神呼救,她父親便將她變成了一棵月桂樹。阿波羅撫摩著月桂說:「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至少也得做我的樹。
月桂樹啊,我的頭發上、豎琴上、箭囊上要永遠纏著你的樹枝,我要讓羅馬大將在凱旋的歡呼中頭上戴著你的花冠,你的枝葉永遠接受光榮吧。」後來人們遂用月桂樹枝編成的花冠贈給優秀的詩人。月桂、桂冠也被用來做勝利和光榮的象徵。
5、海妖之歌
傳說在一座島上住著一個以美妙歌聲迷惑人的海妖,名叫塞壬。後奧德賽路經該島,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蠟封住同伴們的耳朵,又把自己綁在桅桿上,同伴們奮力劃槳,終於戰勝了迷人的歌聲。
6、厄喀德那
在希臘神話中,厄喀德那是一個上半身是美貌女子,下半身是蛇的軀體的形象,據說她居住在冥界,遠離不死的神和短命凡人,眾神在那裡為她安置了一個家,她負責在那裡看守阿里馬。
7、斯芬克斯
一個有著獅子的身體和人類腦袋的神秘生物,在希臘的神話中,它被描述成一個充滿奸詐和無情的人,那些無法回答她的謎語的人會被它殺死吃掉。
8、格里芬
在傳統上,獅子被認為是百獸之王,而鷹是鳥類之王,而獅鷲被認為是一種特別強大和高貴的生物。因此在古代,鷹頭獅身有翅的格里芬是神聖力量的象徵和神聖的守護者。
9、客邁拉
獅子、蛇、山羊組成了這個可怕的噴火動物,它的前部是獅子,尾巴是一條蟒蛇,身子是山羊。客邁拉是提豐和厄喀德的後代之一,地獄惡犬刻耳柏洛斯和九頭蛇許德拉是它的兄弟姐妹。
10、戈耳工
希臘神話中可怕的雌性動物,它通常被描述為擁有可怕的人類女性的面孔,頭生毒蛇的形象,它是三姐妹中唯一的一個會把任何人變成石頭的生物,任何看到它的人都會變成石頭。
㈤ 經典的成語故事10個
(一)井底之蛙
【典故】《莊子秋水篇》講了一個淺井的蝦蟆和東海之鱉的故事。一日,一隻淺井的青蛙見到一隻東海大鱉,便興致勃勃地對它說:「我可快樂啦!出來就在井欄邊跳來跳去,進去就在井壁磚縫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著我的兩腋和腮;游到淺處,泥湯就沒了我的腳。我獨佔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沒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來看看?」
東海之鱉來到井邊,左腳還沒進去,石膝已經被卡住了。東海之鱉慢慢退了出去,然後對這只淺井青蛙講述了大海的樣子:「用千里之遙這樣的字眼兒,不足以說明大海的廣闊;用千仞之高這樣的詞,不足以量盡它的深度。大禹時十年九澇,海水沒顯出增加了多少;商湯時八年七早,海水也並不見減少多少……」淺井的青蛙聽得目瞪口呆,驚恐萬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嘗想到還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
【釋讀】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經典成語故事10個
(二)葉公好龍
【典故】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麼地渴望人才,多麼喜歡有知識才乾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准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釋讀】我們現實生活中像葉子高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動真格的,他們卻臨陣脫逃了,這跟葉公好龍又有什麼兩樣呢?
(三)掩耳盜鈴
【典故】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處】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
【釋讀】「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四)自相矛盾
【典故】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這——」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出處】《韓非子·難勢》
客有鬻於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釋讀】「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後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後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五)水滴石穿
【典故】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釋讀】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六)東施效顰
【典故】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的一舉一動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邊洗完衣服准備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雖然她的樣子非常難受不舒服,但是見到的村民們卻都在稱贊,說她這樣比平時更美麗。
同村有位名叫東施的女孩,因為她的長相並不好看,他看到村裡的人都誇贊西施用手扶住的樣子很美麗,於是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皺著眉頭,在人們面前慢慢地走動,以為這樣就有人稱贊她。她本來就長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有人看到之後,趕緊關上大門;有些人則是急忙拉妻兒躲得遠遠的,他們比以前更加瞧不起東施了!
【釋讀】東施只知道西施皺著眉的樣子美麗,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結果只給後人留下「東施效顰」的笑話。
(七)卧薪嘗膽
【典故】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後傷重而亡。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後,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准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出處】源於《史記專項王勾踐世家》
【釋讀】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卧薪嘗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民奮圖強。
經典成語故事10個
(八)夜郎自大
【典故】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釋讀】「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聞而又妄自尊大。
(九)愚公移山
【典故】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裡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准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裡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出處】《列子·湯問第五》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釋讀】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經典成語故事10個
(十)熟能生巧
【典故】從前有個叫陳康肅,號堯咨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心裡非常的驕傲,常常誇耀自己的本領。「哈,哈,哈,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願意跟我比比看啊?」
「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了,我們怎麼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咨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開心。
有一天陳堯咨帶著徒弟在院子里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咨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咨也很神氣的對老翁說:「你看怎麼樣?」那個老翁只是微微點頭,並不叫好。
陳堯咨心裡很不舒服,不客氣的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不會。」「那麼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只是一平常的技術罷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老頭兒,你說的是什麼話?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沒人能比得上。你簡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輕人,你先別生氣,我說的是真話。你的箭術的確平常的很,沒什麼值得誇贊的。」「老頭兒,聽你這么說好象很內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不服氣就比畫比畫。光說不練你有個什麼用!」「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倒油,這還用得著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倒油誰不會?別開玩笑啊!」「你們還是看了再說吧。」
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杓油,眼睛看準了,油杓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里。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
老翁很謙虛的向陳堯咨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陳堯咨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的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後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釋讀】這個成語,說明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勤學苦練掌握規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干起來得心應手。
㈥ 經典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大全,經典成語故事全集
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齊威王當上國王後整天只知道吃喝玩內樂容,喜歡聽別人彈琴。鄒忌攜琴前去拜見齊威王,就是光說不彈,並把不彈琴的道理與治國聯系起來,使齊威王明白治國的道理,齊威王任命鄒忌為相國。鄒忌以自身形象影響齊威王有自知之明
誨人不倦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新鄭之病,他們不得不在當地住了幾月,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干農活。孔子心裡不高興,一反誨人不倦的習慣,承認不如老農。樊遲只好向當地農民請教,終於種出了葫蘆、扁豆等
一刀兩斷
一刀兩斷的意思是:一刀斬為兩段。比喻堅決斷絕關系。、
西漢初年,韓信被封為齊王之後,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太大威脅劉家天下,就找樊噲共商計策。樊噲自鳴得意,連誇自己是如何斗敗項羽而保主公劉邦的,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
㈦ 經典的童話故事都有哪些
1、灰姑娘
灰姑娘講述的是一個孝順且心地善良的女孩子,長期受到繼母和姐姐們的虐待,在廚房裡做女傭,每天都是灰頭土臉臟兮兮的,後來由於善待小動物而且孝感動天,所以得到了仙女的幫助,在歷盡繼母和姐姐們的阻撓後終於和王子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
2、白雪公主
講述了白雪公主受到繼母的虐待,逃到森林裡,遇到七個小矮人。最後在他們幫助下,克服了後母的詛咒,找到真愛的王子的故事。
3、木偶奇遇記
作品講述當仁慈木匠皮帕諾睡覺的時候,夢見一位藍色的天使賦予他最心愛的木偶皮諾曹生命,於是小木偶開始了他的冒險。如果他要成為真正的男孩,他必須通過勇氣、忠心以及誠實的考驗。
在歷險中,他因貪玩而逃學,因貪心而受騙,還因此變成了驢子。最後,他掉進一隻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皮帕諾相逢……經過這次歷險,皮諾曹終於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孩。
4、愛麗絲漫遊奇境
講述了一個名叫愛麗絲的英國小女孩為了追逐一隻揣著懷表、會說話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從而進入了一個神奇的國度並經歷了一系列奇幻冒險的故事。
5、賣火柴的小女孩
講訴的是一個家境貧寒的小女孩赤著腳在大年夜裡出來賣火柴,火柴的溫暖給她許多美好的幻象:溫暖的火爐、噴香的烤鴨、美麗的聖誕樹和和藹可親的奶奶,使她感到很幸福,但最後還是因為太冷而凍死與街頭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人的冷漠無情,作者安徒生把小女孩兒現實生活和美好幻象對照著寫,更襯托出了小女孩的可憐和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