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外國名人故事長篇
⑴ 急需:外國名人感恩母親的小故事!外國的!
希拉里:有領導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齒?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們對希拉里似乎總是褒貶不一,但有一點你無法否認,她絕對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絲毫不比老公柯林頓遜色,她不僅從小成績優秀,出類拔萃,還表現出了極強的領導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於芝加哥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4歲時的一件事鍛煉了小希拉里堅強的意志和決斷力。當時,社區中有個霸道的小女孩總是欺負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淚流滿面地向母親訴苦。母親告訴希拉里,若遭到欺負,就一定要毫不畏懼地還擊。小希拉里的確這樣做了。此後,希拉里天賦的領導才能日漸顯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幫孩子。
貝克漢姆:從「賭局」中領悟父親的良苦用心
有誰統計過,貝克漢姆在球場上到底吸引過多少人的目光?每當這位世界頂級球星的身影出現在球場,無數的尖叫聲立刻響遍全場,相機快門也閃個不停。小貝從3歲就開始踢球,盡管那時還是「玩」球多於「練」球,但父親一直苦心培訓他,頑皮的他漸漸奠定了對足球事業的熱愛。
上小學時,小貝跟父親之間甚至還約定了一個常規「賭局」:如果小貝能站在禁區邊不助跑射門,每次把球踢中門柱,就能從父親那兒賺到50個便士。總是贏到零花錢的小貝很開心,直到長大成人後他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曼德拉:從小就追求正義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斗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說,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紀更大一些後,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願: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
莫扎特:一個天資聰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卡莉·菲奧里納:從母親那裡受益匪淺
惠普前任女掌門卡莉。菲奧里納曾是男性主導的矽谷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精明強干、堅忍不拔的卡莉曾兩度榮登《財富》「最有權威的女企業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從小就受母親影響,從母親那裡學到了堅強、博學和熱愛生活,並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於美國得州一個帶有歐洲血統的家庭。父親是聯邦法院的法官,母親則是一位藝術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親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親熱愛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卡莉童年時代隨父母游歷了不少國家,不僅開拓了眼界,更培養了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這對她成為一個有勇氣、有魄力、自信並熱愛生活的人也不無影響。
⑵ 外國名人感恩事例素材
1、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常懷感恩之心的故事。據說有一次羅斯福家裡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
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好,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
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2、南非的民族鬥士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
羅本島位於離開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灣。島上布滿岩石,到處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動物。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里,他每天早晨排隊到採石場,然後被解開腳鐐。
下到一個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鎬和鐵鍬挖掘石灰石。有時從冰冷的海水裡撈取海帶。因為曼德拉是要犯,專門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
他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的舉動震驚了世界。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在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後,他說令他最高興的是當初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
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
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以至整個世界,都靜下來了。曼德拉後來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
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經常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曼德拉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3、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波蘭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科學家,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被人們尊稱為「鐳的母親」。
她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和受到世人的無限敬仰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少年時代教法語的歐班老師,因為居里夫人深深懂得,如果當初沒有老師細心嚴格的教誨,自己是不可能取得這樣偉大的成就的。
這一天,歐班老師收到一封信,寄信人是「瑪麗·居里」。 歐班老師簡直不敢收下,還以為是郵局弄錯了呢!因為,這時的居里夫人早已經是一位在全世界都被贊頌的偉大科學家,怎麼會給一個又老又窮,默默無聞的農村教師寫信呢?
歐班老師連連擺手對郵遞員說:「先生,您一定是弄錯了,一定是弄錯了,我不可能收到這位名人的來信!」直到送信的人十分肯定收信人沒錯,她才用不斷顫抖的手拆開了信封。
歐班老師覺得這件事情真是難以置信啊!她顫顫巍巍地戴上老花鏡,拆開信仔仔細細地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激動地淚水不禁湧出了眼眶,原來寫信人竟是她二十年前門門功課都考全班第一的小姑娘瑪麗亞!
居里夫人在信中向歐班老師深表敬意,告訴老師,她一直在法國從事科學研究,並且誠懇地邀請老師能到巴黎作客,細心的居里夫人還把往返的路費一起寄了過來。
歐班老師讀完了信,獃獃地坐在椅子上,淚水模糊了她的雙眼,那個多年前可愛勤奮的小瑪利亞浮現在她的眼前,歐班老師喃喃地說:「我竟然教出來了一個這樣偉大的科學家。」
過了不久,久別的師生就見面了,居里夫人在家裡熱情接待了少年時代的老師歐班女士。她親自下廚房做菜,向老師祝酒。飯後又和老師緊緊挨在一起,親切地談心。她使歐班老師忘掉了一切拘束,忘掉了面前是一位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了。作為贊助人的居里夫人愉快的接受了祖國的邀請,到華沙去參加開幕式典禮。這天,全世界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居里夫人周圍,他們中間有國王王後,有許多國家的領導人,有各個領域最著名的科學家,還有居里夫人的親朋好友。
開幕式馬上快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不顧眾人,忽然從主席台上快步走下來,捧著鮮花穿過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居里夫人深情地親吻了她,輕輕推著她的輪椅向主席台走去。回到台上,居里夫人向大家介紹,這位老人就是自己少年時代的歐班老師。
會場里的人見到這情景,都向這師生倆投來羨慕敬佩的眼光,全體起立熱烈地鼓起掌來。這位八十歲的老人的臉上掛滿了激動幸福的淚水,她的學生成為世界名人之後,對她還是那樣熱愛,那樣尊敬。
4、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國西南的烏耳姆城,一年後隨全家遷居慕尼黑。
愛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愛因斯坦合開了一個為電站和照明系統生產電機、弧光燈和電工儀表的電器工廠。母親玻琳是受過中等教育的家庭婦女,非常喜歡音樂,在愛因斯坦六歲時就教他拉小提琴。
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給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的思考。
在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總是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麼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後面。
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麼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時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功課屬平常。由於他舉止緩慢,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更是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後肯定不會成器。」而且因為怕他在課堂上會影響其他學生,竟想把他趕出校門。
愛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電器工廠里專門負責技術方面的事務,愛因斯坦的父親則負責商業的往來。雅各布是一個工程師,自己就非常喜愛數學,當小愛因斯坦來找他問問題時,他總是用很淺顯通俗的語言把數學知識介紹給他。在叔父的影響下,愛因斯坦較早的受到了科學和哲學的啟蒙。
父親的生意做得並不好,但卻是一個樂觀和心地善良的人,家裡每星期都有一個晚上要邀請來慕尼黑念書的窮學生吃飯,這樣等於是救濟他們。
5、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國一個鄉村的田野里,一位貧困的農民正在勞作。忽然,他聽到遠處傳來了呼救的聲音,原來,一名少年不幸落水了。
農民不假思索,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救人。孩子得救了。後來,大家才知道,這個獲救的孩子是一個貴族公子。幾天後,老貴族親自帶著禮物登門感謝,農民卻拒絕了這份厚禮。
在他看來,當時救人只是出於自己的良心,自己並不能因為對方出身高貴就貪戀別人的財物。故事到這兒並沒有結束。老貴族因為敬佩農民的善良與高尚,感念他的恩德。
於是,決定資助農民的兒子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農民接受了這份饋贈,能讓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多年來的夢想。農民很快樂,因為他的兒子終於有了走進外面世界。
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老貴族也很快樂,因為他終於為自己的恩人完成了夢想。多年後,農民的兒子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了,他品學兼優,後來被英國皇家授勛封爵。
並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他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青黴素的發明者。那名貴族公子也長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但幸運的是,依靠青黴素,他很快就痊癒了。
這名貴族公子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農民與貴族,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卻為他們自己的後代甚至國家播下了善種。
⑶ 關於感恩的外國名人故事。
奧斯卡·辛德勒是一位德國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拯救猶太人是利用了德國戰爭經濟組織機構中的某些錯誤[1] 。利用德國的戰爭,誘逼猶太人投資,再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工,在這充滿了殺戮與硝煙的年代大賺了一筆錢,同時保護了1200名左右猶太人的生命,占波蘭全部存活猶太人數量的一半左右。辛德勒是「小拉貝」。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紀念館宣布辛德勒為義人,並邀請他在義人大道上植樹。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每年都有許多許多倖存的猶太人及其後代來祭奠他的亡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