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傳說筒的故事

傳說筒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2 16:57:44

① 太和殿的傳說故事

太和殿的傳說故事。
有獎勵寫回答共13個回答
紅色文具套裝
聊聊關注成為第1位粉絲
1908年12月,四歲的溥儀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親跪在寶座下,扶著他,可是溥儀卻哭喊著說:「我不再這兒,我要回家,我不再這兒,我要回家.」他的父親只好說:「別哭了別哭了,快完了.」典禮結束以後,文武百官竊竊私語說這不是個好兆頭.果不其然,三年以後,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勝利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帝制.可是在1915年,袁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自稱「洪憲皇帝」,企圖恢復封建社會,還在太和殿搞了登基典禮,把三大殿中匾額上的滿文統統去掉了.而且還命令京城內的煤鋪把牆上的「元煤」去掉,把元宵改為湯圓.不過他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國一片倒袁聲中死了

② 竹筒餅的傳說故事

竹筒餅的由來

相傳古時,客家人外出勞作時需攜帶干糧充飢,於是他們內就地取材用自容己家種的大米,花生,芝麻及自榨的花生油作為原始材料,採用炒磨,蒸等手工工藝壓製成竹筒的形狀。
隨後勤勞聰明的客家人將之放入竹筒中,這樣既解決了竹筒餅易碰碎的問題,還能長時間保持米餅的自然醇香,並與竹筒的清香完美融合,使米餅更加香甜可口濃郁。
時光流逝,竹筒餅的叫法也流傳至今,源遠流長。

③ 墨猴的傳說故事

廣東產墨猴,長約三寸,愈小愈貴。平時藏入筆筒,到作字時跳出專。寫畢,以舌舔墨,硯台屬可終年不洗。在我國廣西陽朔地區,生長著一種拳猴。渾身金黃閃亮,兩眼爍爍有光。拳猴極小,能夠裝入筆筒,因此常在筒內盤曲而睡。主人常常將它連同筆筒置於案旁。如果叫它磨墨,只要把筆筒輕叩三下,它就飛快地跳出來,跪在硯台旁邊,先用前爪捧墨,然後慢慢地磨。直到主人叫它住「手」為止。由於它能磨墨、舔墨,所以人們形象的稱它為「墨猴」。據說抗日時期就絕種了.

④ 易經的傳說故事

李斯與八卦台的故事

發生在秦朝的焚書坑儒一事,讀過歷史的人,幾乎都能說個大概。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於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他自己持這樣的觀點倒也罷了,但還拿古制來說事,要求朝廷以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不僅對他的主張給予嚴厲的駁斥,並且主張秦始皇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焚書」。第二年,兩個術士(修煉功法煉丹的人)侯生和盧生暗地裡誹謗秦始皇,並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調查,審理下來,得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全部坑殺。此即「坑儒」。兩件事合稱「焚書坑儒」。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滅絕性的一頁,割裂了中國歷史的連續性。

有意味的是,在伏羲八卦台,「焚書坑儒」有著另外一個版本。這個版本與八卦台有關,在這里講這樣的一個故事,倒不是為了增加八卦台的神奇,主要是為了說明八卦在古人心裡的地位和神奇。

說是秦時,秦始皇一心想長生不老,夢想尋找到長生不老葯。一天,秦始皇問李斯長生不老葯的尋處。李斯是上蔡人,小時候一心想做人上人,家中對他管教十分嚴格,整日關在家裡讀書。李斯小時候就計謀多端。他不願再讀書,想周遊天下。一日,李斯分文未帶,要飯來到陳國,天晚沒地方住,就住在人祖爺的廟里。正是在這座廟里,他遇到了一個算卦的卦師,這個卦師說他有將相之命。後來李斯發憤讀書,幾經坎坷,果真當了秦始皇的宰相。如今秦始皇要尋找長生不老葯,他對秦始皇忠心耿耿,如實說了他小時候的奇遇。秦始皇一聽,很感興趣,第二天就出發去了陳國。

讓李斯料想不到的是,秦始皇來到太昊伏羲畫卦台,了解到《易經》、八卦的厲害後,他不是想怎樣利用它們的厲害,而是想到了那些掌握八卦、知道天機的人的厲害。遂心生一念,若是天下人知道了八卦,別說自己不能長生不老,恐怕連個全屍也難保。就這樣,和李斯長談之後,秦始皇做出了一個決定,在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將民間收藏的《易經》一律燒毀,不僅如此,連《尚書》、諸子百家的著作也燒毀了。

到了漢代,人們從孔子住宅的夾壁里扒出了《易經》的孤本,才流傳下來,成為歷代帝王之學。

這種野史,也許只能博人一笑而已,但在當地,老百姓相信它就是真的。
梅山巫術之三文化與易經

在中國文化中,用「三」座山來指代「很多的山」,用「三」棵樹來指代「很多的樹」,用「三」根火苗來指代「很多的火苗」,用「三」個人來指代「很多的人」——這就創造出了「山」、「森」、「火」、「眾」等漢字(在甲骨文中,「山」是「三座山峰」的象形;「森」是「三棵樹」的象形;「火」是「三根火苗」的象形;「眾」字下邊是「三個人」)。在古漢語中,還直接以「三」(以及三個「三」即「九」)來表示「多」。

這種狀況反映在中國古代數理思維的集大成之作——《易經》中,就是陰陽兩爻的合數和易卦的「單卦」、「重卦」編碼都受「三」的制約:首先,易卦的「陽爻」和「陰爻」相加之和為「三」;其次,易卦的八個「單卦」均由「三」根爻疊加而成;再次,易卦的六十四個「重卦」亦均由兩個「三」即兩個「單卦」進行不同的疊加排列而成。

古代的梅山人和今天的梅山巫術承傳者們,在進山狩獵前要舉行「安梅山」的原始巫術儀式。所謂「安梅山」,即給「梅山神」設壇並舉行祭祀。安「梅山」要用「三」塊石頭或「三」塊瓦片架在豬、牛踏不到的僻靜地方,或安在「三」岔路口的古樹下,表示梅山神在此;土家人安梅山大都選在屋角右側空坪中的隱蔽潔凈處,用岩石砌「三」面牆,上蓋一塊岩板,前面空著為門;獵人到了山上,如果發現野獸腳跡,要扯「三」根茅草,把草尖挽個疙瘩,放到「三」岔路口,拿塊小石壓上,這叫「封山(封三?)」;還有的獵人進山之後,隨手摺一根樹枝,向這個山掃一下,向那個山掃一下,再繞自己所在的山頭掃個圈(三座山),然後盤腿而坐,口念咒語,名為「下法」。——傳說這樣做了,野獸就會「迷」路,總是在山裡轉來轉去,不會逃走。

用「三」來「迷惑」動物的原始數覺特性,是梅山文化的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徵。這一特徵除了在上峒梅山的山林狩獵活動中體現得十分明顯外,在中、下二峒梅山的水域平原農耕漁牧活動中也有反映。如,具有梅山神力的中峒「活梅山」在放鴨時,要用一根竹尖鴨梢「朝天劃三個弧圈,再向前搖晃三下」,據說這樣做了,鴨群就會朝著他指定的地點而去;而且到那裡後,只「在鴨梢圈定的幾塊十幾塊田裡的附近范圍活動,從不越雷池半步」。下峒梅山巫術活動中「三」的運用要隱晦些。下峒「活梅山」在水田或水塘捉泥鰍時,首先要把捉到的第一條泥鰍的尾巴用口咬斷,然後放回水裡,據說這樣做了,在捉泥鰍時泥鰍就會隨手而來;但等到再捉到那條被咬斷尾巴的泥鰍時,卻不管這時捉到了多少泥鰍,整個捉泥鰍的活動就必須結束。③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舉動呢?我認為這也是運用「三」來迷惑捕捉對象的一種巫術行為。這個過程很像易經陰陽二爻的形成和單卦的排序過程:第一條泥鰍表示陽爻「—」,把它咬斷則裂變為陰爻「——」,這就恰好構成了一個數字「三」,把它放回水裡,就是用「三」去迷惑對象;而再捉到那條泥鰍,表示復得陽爻,即一個單卦(「離卦」)的排序過程結束,所以必須停止捕捉泥鰍的活動。

梅山先民在原始數覺時期形成的這種對「三」的「迷惑」,不僅成為「三峒梅山」巫術的基本構架,更被作為一種神秘力量繼承和定格在了梅山神張五郎身上。——在梅山文化中,張五郎就是一個具有「迷惑」法術特徵的「倒路鬼」!梅山地區都這樣傳說:某人走夜路,如果在非常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轉來轉去又轉到原處,怎麼也走不出去,那他便是碰到了「倒路鬼張五郎」;因此,張五郎又叫做「倒路張五郎」。

在梅山地區,人們往往還要在「三」岔路口立一塊指路碑,上刻「弓開弦斷,箭來碑擋」八個字。一般傳說這是為了擋「將軍箭」,但「將軍箭」與三岔路口毫無關聯,因此我認為這最初也應當是用來防「倒路張五郎」的:在下峒梅山,張五郎又稱「壇主」,據說他常常用箭射人(梅山人罵人常說:「你這壇主射的!」)。人們在三岔路口的指路碑上刻「弓開弦斷,箭來碑擋」八字,便是想以此作為咒語來挫敗張五郎的法力,不讓他的「迷惑」之箭射中,從而在三岔路口不迷失方向、走錯路。
邵康節梅花斷鄰居借斧

一年冬天,下著大雪。傍晚時昏,邵康節正與他的兒子在家裡烤火。突然聽到院子外面有人叩門,先敲一聲,停了一下再敲五聲,並且說是來借東西的。
當時,邵康節正在教兒子研習《易經》,為了使兒子能夠理論聯系實際,使《易經》學以致用,叫兒子暫不開門,先用所學的《梅花易數》推斷一下,這個鄰居將借什麼東西?
他兒子按敲門聲起卦,得到天風(詬)卦,4卦動變巽卦,他兒子分析卦意說:
"這是一個器具,木長金短的,一定是借鋤頭了。"邵康節看了一下卦象,果斷地說:"你錯了,他一定是借斧子的。"並且叫他把斧子拿到院子外門口去,果然,鄰居借的是斧子。
為什麼邵康節斷分如此神奇?他的《易經》八卦思維是這樣的:
根據《天風詬》卦的卦象,上乾為金,下巽為木,變卦又為巽為.必定為金木之物,且金短木長。按象數易理,鋤頭、斧子都類象。但邵康節治易義理細致入微,加入時空分析:傍晚下雪天是砍柴起爐烤火之時,必非下田鋤地之時候,再分析變卦、動支。變卦是巽也是為木,說明這個金短木長的器具是為克木之用的東西。因而果斷判定為鄰居借斧劈柴之用。
伏羲畫八卦

伏羲氏是公元前二十七世紀左右以畜牧為主的原始社會時期的傳說人物,也是中華民族心智的先啟者,是人類從原始狀態步入文明時代的探路人。相傳伏羲氏仰觀天,俯察地,感受最深的是天地的廣大、四季的變化、日月的交替等自然現象,於是用8 個符號分別代表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始有八卦,進行占卜吉凶,希望得到神意的顯示,正是這種對世界的初步認識和把握方式,孕育著中國哲學的萌芽,奠定了中國乃至東方文化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徵。這也是後來《周易》的思想基礎。《周易·系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相傳,伏羲為了畫八卦,開始時他圍著不周山,四面八方地挖了八個洞,今天這個洞里坐下來瞄,明天那個洞里坐下來瞄,七瞄八瞄,對天上的星星看出點名堂來了。他發現北方有七顆星,就先畫了七個點點;又看見南方有六顆星,就在南方打了六個點點;東方一顆大星,他打了一顆大點點;西方三顆小星,他打了三顆小點點;再看東西南北的四個角沒得定位的星,他就沒法做記號了。這樣畫出來的圖,盡是一些點點,不成形狀還是不中意。 伏羲為了畫出中意的八卦圖來,他跑遍了大山,走遍了大河。有一回,他來到一個叫孟河的地方,河裡忽然冒出個怪物來。伏羲水性好,一下子捉住了這個怪物。這怪物有八尺五寸長,頭尾像馬,身子像龍,又有鱗。伏羲認為是龍馬,把它供了起來。到了晚上,龍馬發亮,身背上四面八方現出了五十五個亮點子,像天圖一樣。伏羲按這個龍馬背上的圖樣畫好了,自己也中意,只是別人看不懂,說是四面八方打的盡是麻麻點點,很不好認。 為了使別人也看得懂,伏羲觀看了九十九天在天上飛的雀鳥,又觀看了九十九天在地上跑的野獸,還觀看了九十九天在水裡游的魚兒。有一次,他從洛水路過,見一堆人圍著一隻大烏龜在看稀奇。伏羲曉得這烏龜總有幾千年的歲數,便收下它供了起來。後來,伏羲畫八卦累倒了,烏龜「巴嗒巴嗒」地掉下眼淚,開口講話:「伏羲呀,把我殺了吧,我把龜殼留下給你,你一定會畫出八卦來的。」 伏羲仔細看烏龜的殼子,它的頭部是天,尾部是地,四面八方正好有八條橫劃花紋。伏羲滿心歡喜,終於照著畫出了八卦的圖案來。後世司馬遷、揚雄、孔安國、馬融、王肅、王充、徐幹、王弼、孔穎達、李鼎祚等,都尊伏羲畫八卦之說,影響至今。

毛主席五台山求簽秘聞
五台山是山西境內歷史上有名的佛教聖地,方圓數百里,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稱五台。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又以台懷鎮為中心。五台之間遙相呼應,各有其名:東台稱望海峰,西台稱掛月峰,南台稱錦綉峰,北台稱葉斗峰,中台稱翠岩峰。

坐在中吉普車上,{系統屏蔽}與周恩來談笑風生。車前亮著大燈,風雪在明亮的燈光下飄飄灑灑,呈現出一派北國風光的特有景象。

李銀橋持槍坐在車上隨行,聽著{系統屏蔽}與周恩來的談笑,知道了五台山五台之中最高處是北台,海拔有3000多米,素有「華北屋脊」之稱;還知道了山中氣候寒冷,每年4月間才開始解凍,一進入9月份就開始積雪,台頂更是累年積雪成冰,到了夏天特別涼爽,所以又有人稱其為「清涼山」。

李銀橋見{系統屏蔽}與周恩來談得高興,便插話說:「快別叫『清涼山』了,這么冷的天,又下著這么大的雪,乾脆叫『冰天雪山』算了!」

{系統屏蔽}笑一笑說:「銀橋進步了呢!說話曉得用詞了,不過不應說『冰天雪山』,而應說『冰天雪地』么!」

周恩來也向李銀橋一笑,說:「小李同志,是不是跟小韓阿姨學的呀?」

「才不是呢!」李銀橋心虛地說,「她又不是我的『阿姨』,我是跟主席學的!」

「你么時候跟我學的呀?」{系統屏蔽}笑問道。

「跟著木匠會拉鋸,跟著鐵匠會打釘。」李銀橋很認真地說,「我跟了周副主席半年多,又跟了主席半年多,天天在你們身邊,我能沒一點進步嗎?就是塊山葯蛋放進蒸籠里,也早該蒸熟了!」

一句話,把{系統屏蔽}和周恩來都說得大笑起來,就連開車的司機周西林也笑了……

笑過之後,{系統屏蔽}又對李銀橋說:「銀橋啊,我今天帶你去看最大的寺廟,要比白雲山廟大多了。這里的和尚也要比白雲山上的和尚學問多,知識廣,很有你學的東西哩!」

周恩來也介紹說:「五台山台內寺廟有39座,台外8座,第一座寺廟是台內的『顯通寺』,規模很大,也最古老。相傳始建於東漢年間,當初叫『大孚靈鷲寺』,唐朝的武則天給改了名字叫『大華嚴寺』,明太祖朱元璋又賜名為『大顯通寺』。聽說寺中有三間銅殿和兩座銅塔,還有一個重萬斤的大銅鍾呢!」

{系統屏蔽}幽默地說:「今日我們不當和尚,也要去撞撞他的鍾哩!」

由於天黑雪大,停車後李銀橋也看不清是到了什麼地方,只知道下車後見到的地方確實很大,跟在{系統屏蔽}和周恩來身後上了一層台階又一層台階,進了一重廟門又一重廟門;在一位老和尚和幾位年紀稍長一些的和尚陪伴下,{系統屏蔽}和周恩來借著大殿里燃起的燭光參觀了無量殿里的無量壽佛,聽老和尚介紹了寺里的明版藏經、華嚴經字塔和各種供器。最後{系統屏蔽}饒有興致地來到三間大銅殿前,觀看了精巧的鑄造和銅柱額面上的花紋、窗格上銅雕的欞花。

由於有五台縣縣長等人的陪同,廟里的老和尚對{系統屏蔽}一行人很恭敬。在銅殿門前,李銀橋見到了周恩來在汽車上說的那座銅鍾樓,在風雪中顯得格外肅穆、雄偉而壯觀。

老和尚啟開樓門,對{系統屏蔽}和周恩來說:「施主請進,這里就是聲及全山的銅鍾了。」

進到樓內,果然見到一口比人還高的大銅鍾懸掛在那裡,周恩來請{系統屏蔽}用懸在銅鍾旁的擊木撞一撞銅鍾,{系統屏蔽}先是看一看老和尚,老和尚隨即合掌施禮說:「施主遠道而來,撞擊銅鍾,必能聲震寰宇,為寺廟增輝。」

{系統屏蔽}這才抬手對周恩來說:「我們倆人一起來么!」

「好的!」周恩來上前,和{系統屏蔽}一起動手推動擊木用力撞響了銅鍾:

「哐——哐——哐——」

這聲音,震得李銀橋在一旁耳聾,驚得寺里的和尚都起了夜。渾厚洪亮的聲音傳出寺外,像是要把漫天的風雪驚散似的,傳響了整個五台山……

1948年3月23日,{系統屏蔽}率領中央機關告別陝北,經晉西北、晉東北挺進河北省山縣西柏坡。4月9日傍晚。因大雪路阻,{系統屏蔽}、周恩來和任弼時一行登上五台山峰巔鴻門岩,當夜就宿於台司鎮塔院寺方丈院。4月的五台山,入夜很冷,{系統屏蔽}一邊用飯,一邊烤火,還捎帶翻閱一本經書。

一會兒,老方丈由一小沙彌陪同來到{系統屏蔽}居住的院子。警衛員及時轉告,{系統屏蔽}和江青急忙走出屋子笑迎方丈。

方丈合十行禮道:「打攪貴人了,貧僧不安得很。」

{系統屏蔽}回答:「哪裡哪裡,是我們打攪貴寺了,請多原諒。」

說話間,方丈和小沙彌走進屋來。{系統屏蔽}讓江青給二位讓座。方丈忽然發現{系統屏蔽}桌上有一本翻開的經卷,吃驚地問:「怎麼,貴人也讀經書?」{系統屏蔽}笑著將佛經送給方丈道:「隨便看看。我是無神論者,不信神佛的。更當不得以『貴人,相稱。」方丈笑答:「貴人信佛佛在,貴人不信佛佛自在。當得,當得,有何當不得呢。」

次日吃過早飯.{系統屏蔽}在眾人簇擁下,從塔院寺東口出來,見對面東門牆上貼一副對聯:「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系統屏蔽}默念著,頗為賞識,便問:「這對聯是誰寫的?」老方丈忙答:「是老衲所寫。」{系統屏蔽}略一沉吟道:「這副對聯應廣為宣傳。」又道:「我們不是和尚,雖不從佛家慈悲放生的立場出發,但應知道自然界中的三春鳥捕捉害蟲,是保護農作物和樹木的益鳥。」

時值中午,{系統屏蔽}准備下山。

此時,江青游興正濃,拽扯著{系統屏蔽}向大殿走去。周恩來和任弼時對視一下,也只好隨他倆入殿。其他人員等在殿外。殿中一老僧正為香客解簽,香客頷首聆聽。{系統屏蔽}至前,微微躬身道:「打攪長老了……」老僧舉目一瞧,見說話的中年男子身材魁梧,慈祥大度,聰睿沉著,忙言道:「何來打攪,施主求簽還是拆字?」

說話間,江青早已從香案上拿起簽筒,搖了幾搖,隨手抽一簽,看完一笑,然後遞給{系統屏蔽}。

{系統屏蔽}略為掃視,只見竹簽上歪歪斜斜寫著:「上上大吉」四個字,也開顏大笑。又將竹簽遞給周恩來和任弼時,最後傳至老僧。

老僧一見竹簽,眉頭高聳,兩眼凝視著{系統屏蔽},言道:「施主此行平安無事,一生上上大吉。」

{系統屏蔽}略搖了搖頭:「我走過的這五十幾年,道路是曲折艱辛的,曾被敵人辱罵,在黨內受孤立、誤解,甚至遭到打擊,開除黨籍。一生上上大吉,那是騙人的,也是不可能的。莫當真,莫當真,這只不過是逗著玩玩罷了。

遠處傳來口哨聲,戰士們已開始列隊集合了。{系統屏蔽}連忙告別老僧,與周恩來、任弼時向塔院寺返回。半個鍾頭之後,{系統屏蔽}、周恩來、任弼時等分乘吉普車穿入「太行八徑』,之一的龍泉關,向河北省平山縣駛去。

⑤ 台灣的故事傳說

從前,在一座禿山北面的一個溝岔上,住著一個以打獵為生的小夥子,名叫阿里。

有一天,阿里到北山坡上去打獵,突然,看見山下有一隻吊睛猛虎,正在追趕兩個採花姑娘。阿里急忙從山坡上跑下來,一下跳到老虎的背上,手起刀落,只聽「咔嚓」一聲,老虎的腦袋被砍落在地,順著山坡滾了下去。兩個採花姑娘得救了。

當他剛要回北山坡上打獵時,又見從天上落下來一個手持龍頭拐杖的白鬍子老人,老人一邊笑,一邊拽著兩個姑娘的胳膊往南山坡上拉。阿里是個見義勇為的好小伙,他見這兩個姑娘剛脫離虎口,又遭到這壞老頭的調戲,心中燃起陣陣怒火。

他大喝一聲:「住手!」便一個箭步沖到那個壞老頭的面前,奪下他的龍頭拐杖,狠狠地照著老頭的前額打了一下。那老頭痛得大叫一聲,放開那兩個姑娘,再看他的前額起了一個很大的疙瘩。他一甩袖子,向空中飛去,一轉眼,就不見了。

沒過多久,晴天響起了雷聲,那雷聲由遠而近,越來越響,只見那兩個採花姑娘嚇得渾身亂顫,她們焦急地說:「這下可糟了,這下糟了!」

阿里奇怪地問:「這是怎麼回事?」

兩個姑娘說:我倆本是天宮里的仙女,聽說台灣島景色怡人,就偷偷來到這里。不想,遇見了惡虎,多虧你救了我倆的性命。誰知,由於貪戀這里的美景,誤了回去的時辰。

玉帝派老壽星下來捉拿我倆回天宮治罪。我們懼怕玉帝的刑法,不願意回天宮。正在老壽星拉我們的時候,你就跑過來把他打跑了。他把這件事告訴了玉帝,玉帝震怒,下令讓雷神用雷火將這一帶的生靈全部燒死。

阿里聽她倆這么一說,大吃了一驚,沒想到自己做好事反而給這一帶的生靈帶來了大災難,於是焦急地說:「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搭救這一帶的生靈嗎?」

兩個仙女說:「有倒是有,不過要有一個肯於犧牲自己性命的人,跑到南面那座禿山頂上,把雷火引開,使雷火不能蔓延,才能保住這一帶的生靈。阿哥你趕緊躲到安全的地方去吧,我倆這就到禿山頂上去引雷火。」

阿里搖著頭說:「不,老壽星是我打的,禍是我惹的,怎麼能讓你們去呢?還是讓我去引雷火吧!」說罷,他就拿起那根龍頭拐杖,急忙向南邊的那座禿山上跑去。不大一會兒,他就登上了禿山的山項。

他仰起頭來,朝著天空高聲喊道:「雷神噢!老壽星是我阿里打的,那兩個仙女是我阿里放的,禍是我阿里惹的,這一切都是我一手造成的,與他人毫無關系。你那雷火,朝我阿里身上擊吧!」

這時,雷神正好來到禿山上空。他舉起雷鑽和閃錘,只聽「轟隆」一聲響,一個沉雷,一下子把阿里的身體擊個粉碎,雷火在禿山項上燃燒起來。雷神見火著起來了,轉身到天宮交差去了。因為這座山上光禿禿的,沒有樹木和花草,雷火還沒燃燒到半山腰,就自己熄滅了。

阿里雖然被雷火擊死了,但他死後不久,這座禿山的漫山遍野卻長出了一片片的樹木。人們都說,這些樹木,是阿里被雷火擊碎了的皮肉和頭發變成的。

那棵神木呢?據說就是老壽星的那根龍頭拐杖所變成的。那兩個仙女,見到這種情景,深受感動,她們核計了一下說:「阿里阿哥是為我倆和大夥而死的,他死後,皮肉頭發都變成了樹木,為人們造福。我們倆就變成花草,好給阿里阿哥做伴,也為人們造福。」

從此以後,這座一無所有的禿山有了樹木和花草,漫山遍野,樹木鬱郁蔥蔥,花草飄香。人們為了紀念這個舍己為人的好後生,就把這座山改名叫阿里山。

(5)傳說筒的故事擴展閱讀:

阿里山,位於台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里,地處海拔高度為2,216米,坐標為北緯23度31分,東經120度48分,東面靠近台灣最高峰玉山。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台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是台灣省的著名旅遊風景區。

阿里山和玉山山脈與玉山公園相鄰,平均氣溫為攝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氣溫6.4度。阿里山森林游樂區西靠嘉南平原,北界雲林、南投縣,南接高雄、台南縣,總計面積高達1400公頃。

阿里山以五奇著稱,即登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日出、雲海、鐵路、森林與晚霞合稱為阿里山五奇,它們不但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其聲名更是遠播海內外。

⑥ 民間神話故事大全

1精衛填海
炎帝有一個女兒,叫女娃。一天,女娃去東海看太陽升起。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風大浪,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終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永遠回不來了。女娃死了,化作了一隻小鳥,「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便叫此鳥為「精衛」。精衛非常痛恨東海,於是日復一日地不斷地往東海中扔石子,想把東海填平。
2百鳥朝鳳
很久以前,鳳凰只是外形很平常的小鳥。但它有的優點就是:很勤勞。把吃多下來的食物都藏進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都餓得頭昏眼花。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藏的食物分給大家。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3、炎帝擊石生火
人類使用最早的火全都是天然火.有個人便想人類總不能一直依靠天然火吧,所以決定自己要創造一種取火的方法,在一次狩獵中,他一失手未將石制的標槍命中獵物,不過他發現標槍與地上的石頭相擊時產生了火花,於是他就撿了很多那裡的石頭來試驗,結果成功的取得了火.也因為他發現了取火的方法,所以各個部落都一致擁他為王,這個人就是以火德為王的炎帝.之後他又創造了耕種方法並且教會了人類耕種,所以他又被稱為神農.
4、後羿與嫦娥
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那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百姓都民不聊生。於是天帝命令善於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後羿把多餘的九個太陽射下去後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後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後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為生。
5、盤古開天闢地
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此時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盤古。他拿起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就這樣有了天地。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尺,天空就隨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丈,天空就隨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盤古生前完成開天闢地的偉大業績,死後永遠留給後人無窮無盡的寶藏,成為中華民族崇拜的英雄。
6、鯀禹治水
大水漫上天際,鯀盜沒有得到天帝的命令取了天帝的神土來堵塞洪水,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附近殺死了鯀。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鋪填土壤賓士洪水,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處的地方跑到太陽落的地方,,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了十三年,禹終於將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願。終於安定了九州。
7、誇父追日
北方天氣寒冷,冬季漫長,誇父想,要是能把太陽追回來,讓它永久高懸在天上給大地光和熱,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就去追了一天,終於看到了太陽想把太陽捉住帶回去。可是他已經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他口渴難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黃河、渭河裡的水。兩條河的水很快就喝完了,但他還是沒有解渴,就跑去了北方大澤里的水,但他還沒到達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8、愚公移山
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這兩座大山就像一堵巨大的牆,擋住了他們通往外界的路,與世隔絕,非常落後。於是愚公決心把山平掉,每天就不停地把山上的土挖走。有個老人叫智叟,笑他太傻,對他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9、嫦娥奔月
嫦娥是後羿的妻子,因後羿立下蓋世神功所以收了許多徒弟。其中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當有一次後羿帶眾徒外出狩獵時,蓬蒙裝病留了下來,並逼嫦娥交出她丈夫前不久給她的不死葯,嫦娥在被逼無奈之際吞下了不死葯,她立即飛上了天,因為不捨得後羿,所以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10、吳剛砍樹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宮,令他在月宮伐桂樹,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吳剛便開始伐桂,但吳剛每砍一斧,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始終砍不倒這棵樹。
11、女媧造人
盤古開辟了天地,但女媧總覺得很寂寞因為世界是缺少一種像她一樣的生物,於是她用泥土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起來。捏完後,他居然活了起來。女媧一見,滿心歡喜,接著又捏了許多。她把這些小東西叫作「人」。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樣造出來的,氣概舉動自然與別的生物不同,居然會嘰嘰喳喳講起和女媧一樣的話來。從這以後,大地就到處有了人。
12、皇帝戰蚩尤
一次,華夏大地陷入了分裂的局面,戰事連連,百姓不得生存。華夏被分為五個大部落,其中黃帝和蚩尤的部落勢力最大,黃帝因不願看到百姓因戰爭而受苦,便想停止這種戰爭局面,所以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解決。最後,蚩尤兵敗逃跑.黃帝命應龍前往追殺.應龍不負期望將蚩尤殺死並割下蚩尤的頭顱獻給黃帝.
13、女媧補天
女媧是一位善良的神,她為人類做過許多好事。傳說當人類繁衍起來後,兩個神仙打架從天上打到了人間,天被打出了個洞,把人們安靜的生活環境都破壞了。女媧看到這種場景,非常不忍心,於是練了五色石來把天上的洞補好了。把臟亂的環境重新恢復平靜,再還給了人類,人類都非常感謝女媧。
14、神農試百草
生老病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不過因為」病」而早早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又實在值得同情.神農覺得自己有保護好自己的子民的職責,所以他踏遍神州大地尋找治療病患的葯草,找到後他都先自己服用來確定有用與否或者有毒與否.最後終於找到了可以治療很多常見病患的葯草.
15、共工怒觸不周山
水神共工,是炎帝玄孫祝融的兒子。他人臉、蛇身、紅發,駕黑龍,管理和控制著佔大地面積十分之七的海洋、江河、湖澤。
顓頊繼黃帝登上帝位後,施行絕天地通的治理方略,搞得眾神沒有一點自由,地上的人們也怨聲載道。共工起而造反,向顓頊宣戰。雙方大戰於不周山。這不周山乃是當年女媧補天斬龜腿所立的四根天柱之一。沒日沒夜地廝殺了十幾天後,共工之軍漸漸不支。共工此時已殺紅了眼睛,他怒吼一聲,一頭向不周山撞去。只聽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不周山折斷了! 頃刻之間,西北邊的天空因失去支撐而傾斜下來,日月星辰迅速地向著西方滑落,同時,東南的地表也因巨大的震動而塌陷下去,百川之水順勢向東南奔流,宇宙從此改觀,形成了日月星辰運行的軌道和百川歸海的地勢。
16、刑天戰黃帝
黃帝用強大的武力打敗了炎帝,把炎帝被迫退到南方。刑天發誓要與黃帝爭奪神位。他左手握一面盾,右手拿一把斧,與天帝開始了一場激戰。突然,黃帝看準機會一劍向刑天脖頸砍去,刑天那顆巨大的頭顱就被砍落下來。刑天見頭被砍落,愈加震怒。他毫不示弱,以兩只乳頭當作眼睛,肚臍當作嘴巴,揮舞武器,繼續吶喊戰斗。
17、姜子牙釣魚
商朝末年,紂王殘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艱苦。渭河一帶是諸候姬昌的管轄范圍,姬昌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用奇特的方式釣魚,這件事傳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請了他好幾次姜子牙都不理睬他們繼續釣魚。最後姬昌就准備了豐厚的禮品,親自拜訪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確是誠心誠意,就答應輔佐他。
18、沉香救母
漢代有個書生叫劉向與善良的仙女,華岳三娘相愛了。不久,三娘就懷孕了並為孩子取名為沉香。天上的神仙知道了此事後,便把他抓了回去。沉香懂事長大後決定去就自己被壓在華山下的母親。母親知道沉香不能就出自己,便叫沉香去找他舅舅,沉香在舅舅手裡拿到了寶蓮燈,立即飛回了華山,救出了母親。
19、八仙過海
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懲惡揚善。有一天,他們一起到了東海,只見潮頭洶涌,巨浪驚人。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於水面,以顯"神通"而過。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於水面,然後立於法寶之上,乘風逐浪而渡。(鐵拐李有鐵杖及葫蘆,漢鍾離有芭蕉扇,張果老有紙疊驢,呂洞賓有長劍,何仙姑有蓮花、韓湘子有橫笛、曹國舅有玉版,藍采和有花籃。)
20、仙女造橋
很久以前,上天三元仙子每年中元節去承受人間的香火供奉,不巧這一年上元仙子因為有事不能離開,只好拜託其他兩位仙子飛下天界。她們見這裏海秀山奇、人民淳樸,便心生愛意。為回報百姓的祭奉盛情,兩位仙子見海島與大陸交通不便,決定修一座海橋連接起來,以造福人間。於是施用移山填海的法力,頃刻間,那海橋即將修造成功。

⑦ 傳說故事

1 布農族的月亮神話

太古時代,天上有兩個太陽,輪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沒有晝夜之分,炙熱的天氣,讓人類的生活十分不便。有一對夫婦勤奮的在耕地工作,將睡著的嬰兒穩穩放在樹蔭底下的石堆旁,並用棕葉遮蔽妥當。不料仍然被殘酷的太陽活活曬死,變成蜥蜴躲進石堆縫里去。父親知道這件事情,十分悲憤,發誓將太陽射下為孩子報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親事先在住家門口種了橘子樹,就出發前往太陽上升之處,准備在太陽升空之前將它封死,射術精準的父親果然射中太陽的一隻眼睛,太陽的光芒頓時消失變成月亮,月亮閉著雙眼,胡亂的伸手抓人,由於手掌太大,父親從指縫中掙脫逃跑。由於一個太陽被人射傷成月亮,另一個太陽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於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無法出外工作,更尋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門,都必須先投擲石頭,由石頭落地的聲音判斷前方是路還是深淵,一隻出外覓食的山羌,被人們丟出去的石頭擊中頭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發出生氣的吼叫聲,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躲藏的太陽竟然被山羌的吼叫聲,嚇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們又恢復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額頭從此留下一個美麗的疤痕。
後來,月亮傳授射日的父親各種祭典的儀式及禁忌,例如:狩獵察及播種祭時不可貪吃甜食,否則會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獵物等;月圓時候要舉行孩童祭,否則孩童會生病、死亡。父親返回部落之後,開始教導族人辦理祭祀事宜,當大家學會所有得祭典儀式,那棵橘子樹已經長成大樹。所以布農族有幾個社群在進行祭典儀式的時候,都會以橘子樹葉作為祭器。

2吉普賽的傳說—月亮的孩子

從前有位吉普賽女子,和先生結婚多年都沒有生下孩子。某天夜裡她向月亮祈禱,祈求月亮能賜給她一個孩子。不久之後她如願懷孕,但是,當小孩生下,他們發現這孩子沒有吉普賽人的黝黑膚色與深褐色眼睛,竟是灰色的眼睛與銀白色的肌膚,吉普賽男子非常生氣,認為是妻子背叛了他,要殺掉這個孩子。
吉普賽女子不忍,便將小孩子帶到山上,遺棄了他。月亮於是從此照顧起這個孩子。每當月圓之際,就是這個孩子行為良好,而每當月亮轉虧為新月,便是這個孩子哭泣,月亮為他做了個搖籃、哄他停止哭泣。(將白化症小孩比擬為月亮的孩子)

3 月亮女神
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她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非常漂亮,同時也是個很厲害的弓箭手,掌管著狩獵,身邊常伴著她心愛的弓箭和獵犬。每天她駕著銀色的馬車在夜空中賓士,代表了夜間的一起——寒冷、寂寞、以及亡靈的道路。她還是未婚少女的守護神——她自己也是終身未婚,這裡面還有個悲傷的故事。

海王波賽冬有個兒子,名叫 奧列翁(Orion),他非常喜歡射箭,是個很好的獵手,還喜歡在海面上狂奔。月亮女神很喜歡奧列翁,他們相識了,並且彼此相愛,經常一起在叢林中狩獵,在海面上狂奔。女神的哥哥阿波羅很討厭奧列翁,也不喜歡她妹妹與奧列翁的這段感情,於是決意要除掉奧列翁。某天,奧列翁正在海面上飛奔的時候,阿波羅用金色的光罩住奧列翁把他隱藏起來,使任何人都看不出奧列翁的本來面目,然後就去慫恿喜歡射箭的妹妹月亮女神把遠處的金色物體當作靶子。月亮女神當然不知道這是哥哥的陰謀,射出一支箭,正中奧列翁的頭部。後來她知道了自己射死的是心上人奧列翁,於是陷入絕望之中,日夜哭泣。為了永遠珍藏對奧列翁的愛情,她請求宙斯把奧列翁升到天上,希望自己乘坐銀馬車在天空奔跑中隨時可以看到。宙斯接受了她的請求,把奧列翁變為天上的星座——獵戶座。女神發誓,終身不嫁,她要永遠在夜空中陪伴著奧列翁。

4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的赫哲族中,就廣泛流傳著一則「月亮的故事」。
古時候,一個婦女去江邊挑水,抬頭望著天上的月亮,覺得明亮的月亮特別可愛,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在婆家受到的種種虐待、萬念俱灰。她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何不請月亮神仙幫個忙,使自己脫離這個苦難的世界呢!當她剛開始祈求月神時,令她十二萬分驚訝的是,從遠處江面上晃晃悠悠飄來了一塊毯子不像毯子、船又不像是船的東西,很快來到了她面前,停住了。她試著用腳尖往上一踩,說來也奇怪,整個身體不知不覺就上去了。它立即像變魔術那樣,把那位婦女凌空託了起來,慌得她趕緊抓住身邊的樹。也不知道她從哪裡來的那麼大力氣,那棵樹竟然被她連根拔了起來。這時,「飛毯」越飛越快,她也越飛越高。就這樣,那位婦女很快就飛到了月亮上。
這個傳說是想要告訴大家,月亮上的那些黑影,就是那位婦女和她帶到月亮上去的水桶呀、扁擔呀、樹呀。當然,這只是個民間故事,月亮上並沒有這些東西,也沒有所謂的月亮神。

5 我國高山族的一則神話是這樣的:
天地間本來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人們只能點火把來照明。也不知過了多少年,也不知是哪一天,突然間,特大的狂風把兩個持火把的人吹上了天,天上就有了兩個太陽。兩個太陽輪流照耀著大地,照得人們無法合眼休息,莊稼也都被燒焦了。又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一位箭術高明的神箭手用強箭射中了其中的一個太陽,從此,它的光芒減弱,變成了月亮。
高山族的另一則神話,說太陽和月亮是一對青年男女變的:為了替大地和人們尋找光明,他們兩人走遍了天涯海角,最後飛上了天空,男青年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女青年變成了溫柔可愛的月亮。
當你們抬頭看月亮的時候,立刻就會發現,明亮的月亮上還有些不那麼明亮的地方,它們比周圍稍微暗一些,暗的程度也不一樣。下面一則瑤族神話就是想來解釋月亮上明暗交錯的情景的。

6 天上的月亮原來是方不方、圓不圓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熱得使人透不過氣。一對青年男女立志興利除弊,為人民做好事。力大無比的男青年將一支支利箭射向月亮,硬是把月亮一點點修理得圓圓的。可是,月亮光還是太亮,而且白白的月亮也不好看呀!女青年是位織錦能手,她潛心為月亮編織了一幅美麗的絲錦,讓男青年掛在箭上射到月亮上去把它蓋起來。這樣,月亮光就不那麼刺眼了,原先織在絲錦上的圖案、房子、牛羊、桂花樹等就成了我們看到的月面圖案了。後來,男女青年也來到了月亮上,男放牧,女織錦,過著美滿幸福的日子。

7 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在我國更是人人皆知、家喻戶曉的。據說嫦娥吃了西王母給的不死葯,輕飄飄地飛到了月亮上,住在那兒的廣寒宮里,至今還過著寂寞的生活。陪伴著嫦娥的只有那隻一年到頭都在為嫦娥搗葯的玉兔。後來,也不太清楚從什麼時候開始,月亮上又來了一個叫吳剛的人,只知道他修仙時犯了戒律,被罰到這里來砍桂花樹的。可是,桂花樹是棵仙樹,吳剛怎麼砍得了呢!當他把斧子剛提起來,樹上的裂口又立即合攏起來了。就這樣,他就只能永遠在月亮上做著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
8
朱元璋起義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9
想要摸月亮的國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加勒比海地區,有一個王國。這個王國像台灣一樣是個島國,島上有綠油油的樹林,四周是湛藍的海水,終年有著溫暖的氣候。這個王國的領袖是個高傲的國王,他的生活瑣事總是有人伺候,國內的人民也對他畢恭畢竟的,不敢違抗他的要求。這個國王其實什麼也不缺,然而,有一天夜裡,當他站在城堡的窗檯旁享受涼爽的晚風、仰望夜空時,他為那皎潔的月光深深吸引,突然興起了想要摸月亮的願望。
這個念頭一旦在他心裡滋長,他立刻召集大臣,發布他要摸月亮的訊息,要求大臣達成他的心願。這個大臣知道國王易怒的性情,擔心得睡不著覺,終於在隔天清晨獻上一計:要全國動員,蓋一座可以讓國王可以登上摸到月亮的高塔。國王接受了這個建議,馬上要求全國上下貢獻家裡大大小小的木箱,一個迭一個像堆積木一樣地愈堆愈高。然而,當這些木箱用盡,離月亮還有好遠好遠的距離,國王於是下令全國人民砍伐境內所有的木材來建造木箱,不願意服從的人就會被關進監獄,因為國王說:「在我的國家裡,沒有『不』 字」。當這個王國內所有的樹都被砍光,這個高塔也幾乎直達天際了,國王於是欣然地開始一層一層地爬上高塔。然而,當國王到高塔頂端伸出手要摸月亮時,竟然發現還是差了那麼一點,他於是向遠在地面的人民大叫:「再給我一個木箱」。
人民無奈地回答他:「已經沒有任何的木箱了」。這個一心只想摸月亮的國王於是命令:「那把最下面那個木箱傳上來」。人民聽了知道不妥,響應:「可是…」。國王氣極敗壞地說:「在我的王國里沒這個字」,人民知道無法違抗國王的命令,將最底層的木箱抽出,就在此時,所有的木箱晃動散落一地,而這個想摸月亮的國王也從高處跌落、摔死了。
10
卑南族的故事說一回大地遭洪水淹沒,連天上的日月亦沉入水中,倖存的五位兄弟姊妹在海上漂浮,後來總算找到一處陸地;由於大地一片漆黑,於是派遣一男一女到天上當新日新月,以便尋找其它的人類。在卑南族的創世神話里,月亮和太陽將孩子帶到世上,第一個是人類,接著是猴子、馬、鹿、魚和鳥;後來,卑南族的祖先流傳,種植地瓜要依據月亮的變化,當月圓時不能耕作,月漸漸缺損時,才去耕作,如果月形像鐮刀,也不要耕作。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