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的故事
『壹』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
東漢建安年間,焦仲卿與劉蘭芝因愛而結成夫妻,焦母卻棒打鴛鴦,劉蘭芝不堪忍受,自回家門
媒人一批接一批的來說媒,蘭芝卻不為動心,只為焦仲卿。
但是柔弱女子怎敵的過封建世俗,被迫許與太守之子,焦仲卿以為愛人變心,來到劉府,兩人解開誤會,並約定在蘭芝出家日,殉情,仲卿自掛東南枝,蘭芝投河而死,
死後兩家人因感其情誼,將他們合葬,雙雙化為鴛鴦
『貳』 有關孔雀東南飛的故事
故事敘述漢末建安年間,一個名叫劉蘭芝的少婦,美麗、善良、聰明而版勤勞。她與焦仲權卿結婚後,夫妻倆互敬互愛,感情深摯,不料偏執頑固的焦母卻看她不順眼,百般挑剔,並威逼焦仲卿將她驅逐。焦仲卿迫於母命,無奈只得勸說蘭芝暫避娘家,待日後再設法接她回家。分手時兩人盟誓,永不相負。誰知蘭芝回到娘家後,趨炎附勢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兒子。焦仲卿聞訊趕來,兩人約定「黃泉下相見」,最後在太守兒子迎親的那天,雙雙殉情而死。
『叄』 與孔雀東南飛類似的愛情故事
《華山畿》(略微有些偏差,不過華山畿確實是類似的故事,而且版是梁祝的原型)
《合影樓)權(白話,清代白話短篇小說,載於《十二樓》)
《京本通俗小說》
《唐傳奇》
《宋傳奇》
《開河記》
《吳江雪》
《浮生六記》
《桃夭村》
不再一一例舉,很多,不過類似於《孔雀》的樂府愛情故事,似乎僅此一家。
『肆』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情節
建安年間。劉蘭芝和焦仲卿是一對恩愛夫妻。她的婆婆不喜歡劉,焦無奈之下把妻子送回了娘家(當時,女兒沒被娘家邀請就回去就表示被休的意思),焦有事外出,答應劉回來會接她回家,而她婆婆卻說要幫兒子做媒,是東家的美女(電視里是叫羅敷,可是以前的美女都以羅敷帶稱)。
劉回家後,有許多的人來求親,可是都被劉回絕了,後來被她哥哥所逼答應出嫁。在出嫁的途中遇到焦,焦埋怨劉。結婚的當晚劉投湖自殺了,焦聽說後也在自家的後院上吊。後來兩家要求合葬。在他們的墓上有兩棵樹相互交纏,出現了兩只名叫鴛鴦的鳥相互對叫。她婆婆就常以這件事告訴別人,希望別人能吸取教訓。
(4)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寫作年代
《孔雀東南飛》的寫作年代,歷來有所爭論。根據此詩「小序」,應是漢末建安時代的作品,故屬「漢樂府」范圍。
2、社會環境
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了統治地位,並發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清規戒律。
『伍』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在哪裡
《孫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漢樂府長詩,詩中所描述的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悲劇故事,據考發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小吏港。
小吏港一名小市港(又稱焦吏港),位於懷寧縣城北20千米處,與潛山縣接壤。據《懷寧縣志》載:「小吏港者,以漢廬江小吏焦仲卿得名。」焦仲卿即《孔雀東南飛》中的男主人公。據傳,這兒不但是焦仲卿的故居,而且是焦妻劉蘭芝的故居。焦仲卿的故居位於小市港河對岸焦家坂(今潛山縣境),而劉蘭芝的故居就在小市港東半里外的劉家山。為反抗封建勢力的迫害,劉投水而死,焦懸樹自縊。《安徽府志》載:「其(劉蘭芝)投水處即今小市港。」劉蘭芝投水後,村人又將在焦家坂自縊後的焦仲卿屍體移來,與劉蘭芝合葬在小市港。今小市港焦、劉合葬墓猶在。
近年來,前來小市港游覽《孔雀東南飛》故地的人越來越多,它已經成為中國文學史跡的著名勝地。
『陸』 《孔雀東南飛》故事主要情節復述…八百字左右
故事梗概:
聰明能幹抄、心靈手巧的劉蘭芝和焦仲卿兩人感情深厚,但為婆婆不容,一定要趕其回家。在這種矛盾沖突中,仲卿希望能夠緩解矛盾,於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僅未得到絲毫緩解,反遭母親捶床痛罵。仲卿迫於無奈,只得讓蘭芝暫回家門。話別之時,兩人相約誓不相負。蘭芝回家後,母親見到不請自歸的女兒,十分震驚,後經蘭芝解釋,這才諒解。但不久,縣令、太守相繼為兒子求婚,蘭芝不為所動,一一回絕。但其兄為了攀結權貴,步步相逼,這樣使矛盾進一步激化。蘭芝被迫之下選擇允婚,其實已作了以死抗爭的打算。仲卿聞訊,責問蘭芝,蘭芝道出真情,許下諾言,並約定黃泉相見。結婚當晚蘭芝投河自盡,仲卿聽後也弔死樹下。他們以死抗爭的方式將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後兩家求得合葬,葬後兩人雙雙化鳥,告誡世人。
o(∩_∩)o
『柒』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梗概
古詩梗概:東漢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可婆婆焦母因種種原因對劉蘭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
蘭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後是太守譴丞為媒。蘭芝因與仲卿有約,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拓展資料:
《孔雀東南飛》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今安徽懷寧、潛山一帶)的一樁婚姻悲劇。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因詩的首句為"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詩350餘句,1700餘字。主要講述了焦仲卿、劉蘭芝夫婦被迫分離並雙雙自殺的故事,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歌頌了焦劉夫婦的真摯感情和反抗精神。
『捌』 求《孔雀東南飛》故事概括
聰明能幹、心靈手巧的劉蘭芝和焦仲卿兩人感情深厚,但為婆婆不容,一定要趕其回家。在這種矛盾沖突中,仲卿希望能夠緩解矛盾,於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僅未得到絲毫緩解,反遭母親捶床痛罵。仲卿迫於無奈,只得讓蘭芝暫回家門。話別之時,兩人相約誓不相負。蘭芝回家後,母親見到不請自歸的女兒,十分震驚,後經蘭芝解釋,這才諒解。但不久,縣令、太守相繼為兒子求婚,蘭芝不為所動,一一回絕。但其兄為了攀結權貴,步步相逼,這樣使矛盾進一步激化。蘭芝被迫之下選擇允婚,其實已作了以死抗爭的打算。仲卿聞訊,責問蘭芝,蘭芝道出真情,許下諾言,並約定黃泉相見。結婚當晚蘭芝投河自盡,仲卿聽後也弔死樹下。他們以死抗爭的方式將矛盾推向了最高峰。最後兩家求得合葬,葬後兩人雙雙化鳥,告誡世人。
『玖』 《孔雀東南飛》描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孔雀東南飛》是漢代樂府詩中最長的一篇敘事詩,即使在我國詩歌史上,也是罕見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典型體現了漢代樂府詩歌的藝術成就,是漢代樂府藝術的典範之作。
《孔雀東南飛》在《玉台新詠》題為《古詩無名人為焦仲卿妻作》,《樂府詩集》收入《雜曲歌詞》,題為《焦仲卿妻》。
《孔雀東南飛》全詩共53句,1765字。詩中寫了一個封建社會中常見的家庭悲劇。
東漢末建安年間,男主人公焦仲卿是廬江太守府內的一個小官吏,與其妻劉蘭芝是一對恩愛夫妻。劉蘭芝貌美賢淑,勤於家務,可苛刻的焦母卻不喜歡兒媳,婆媳關系頗為緊張。
焦仲卿夾在母親與愛妻之間,處境尷尬。妻子向他訴苦,母親卻逼他休妻再娶。最後焦仲卿難違母命,勸說妻子暫回娘家。劉蘭芝回到娘家後,她的兄長逼她再嫁,她只得以死抵抗,「舉身赴清池」。
焦仲卿聞此消息,幡然醒悟,也「自掛東南枝」,夫妻倆用自己的死來抗議封建家長的專制。最後,雙雙自殺的焦仲卿和劉蘭芝得以合葬在一起,用他們的冤魂默默地控訴著源於封建家長制的罪惡。
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各種藝術手段都作了充分的發揮,敘事之完整、情節之曲折,性格之突出,語言之個性化,都是前所未有的。通過劉蘭芝的自敘和編唱者的插敘,敘述了劉蘭芝與焦仲卿兩人從結婚到分手以及死後合葬的全過程。
這首詩的情節是非常曲折的。劉蘭芝自願遣歸,而焦仲卿又向母親求情。劉蘭芝已經上路,而焦仲卿又誓不相負。劉蘭芝雖守誓約,而又有縣令、太守的相繼提親和兄長的逼婚。最後兩人誓同生死,遂以悲劇告終。
《孔雀東南飛》中人物性格典型,其中劉蘭芝的性格尤為鮮明。首先,她有堅強的性格。例如當她感到自己辛辛苦苦而不幸被遣時,便向丈夫焦仲卿申訴,自願遣歸: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劉蘭芝在被遣歸的遭遇面前,如此從容,如此堅決,表現了極其堅強的性格。當丈夫焦仲卿再一次「下馬入車」、「低頭耳語」,發誓「不相負」時,劉蘭芝又說了下面的話:
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做磐石,妾當做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從中以看出,劉蘭芝非常重視和丈夫的深厚感情,因此在她看到了丈夫真情實意後,遂發出了這樣的誓言。
當焦仲卿知道妻子劉蘭芝被迫改嫁時,聞變而來,兩人最後會面時。焦仲卿痛苦地說出「賀卿得高遷……吾獨向黃泉」,而劉蘭芝的回答是冷靜而堅定的:「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
劉蘭芝的性格如此堅強,而待人又十分良善。她的感情既是豐富的,又是含蓄的。她向小姑告別之時,萬感交集,一瀉而不可收拾:
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
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
勤心事公姥,好自相扶將。
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說完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這種情感是何等的深情,何等的真摯!
焦仲卿是詩中另一個重要形象,作者表現出他從軟弱逐漸轉變為堅強。他開始對母親抱有幻想,當幻想被殘酷的現實摧毀後,他堅決向母親表明了以死殉情的決心,用「自掛東南枝」表示對愛情的忠貞和對封建家長制的反抗。
全詩的人物描繪都是生動的。這和詩的語言個性化很有關系。不僅劉蘭芝、焦仲卿兩人的語言都有個性特點,連兩家「阿母」的三言兩語,一舉一動,也都有個性特性。焦母的專橫暴戾,劉兄冷酷自私、貪財慕勢的性格,在詩中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孔雀東南飛》中比興和浪漫手法的運用,對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與思想的傾向性通過這種藝術方法鮮明地表現了出來。
詩篇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是「興」的手法,用以興起劉蘭芝、焦仲卿彼此顧戀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氣氛。
最後一段,在劉蘭芝、焦仲卿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葉葉覆蓋相交,鴛鴦在其中雙雙日夕和鳴,通宵達旦。這既象徵了劉蘭芝和焦仲卿夫婦不朽,又象徵了他們永恆的悲憤與控告。這是劉蘭芝和焦仲卿形象的浪漫主義發展,閃現出無比燦爛的理想光輝,使全詩起了質的飛躍。
《孔雀東南飛》頗具民間說唱的形式特點。作為說唱的民間故事,既有現實的依據,又有幻想的因素,語言多誇張的成分,如「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作為小戶人家的女子,具有這樣的教養,定是有所虛構和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