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非典的感人故事作文
❶ 抗擊非典的感人故事的作文
抗擊非典的感人故事
鄧練賢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2003年2月1日,他連續工作15個小時,因搶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榮殉職,終年53歲。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間,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心中想的還是別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治療無效,梁世奎同志光榮殉職,終年57歲。
陳洪光1987年從廣東醫學院畢業到廣州市胸科醫院工作,親手組建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擔任主任。在一線搶救病人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親自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機,經常會被病人噴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臉。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雖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過重於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職,年僅39歲。
李曉紅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役中,她連續奮戰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終因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29歲。
❷ 非典的故事作文
非典時期,舅舅去世了。本著特殊時期一切從簡的原則,我們沒有告訴更多的人。但由於舅舅一家有著極好的人緣,整個葬禮庄嚴隆重。
父親作為親友代表在追悼會上念到:「……我的心裡既悲痛又後悔。」父親後悔的是受非碘影響,一直居住在乎鎮家中沒有到城裡多走走,沒有在舅舅生命中的最後日子裡陪著說說話、聊聊天。也許有人會說,追悼會提非碘干什麼?但是,我卻完全理解我的父親,理解非典留在他心中的無奈和悲愴。
誰也沒想到舅舅突然會離我們而去,都以為他裝上心臟起搏器出院後.經過一個適應階段就會康復的。在此期間,舅舅不止一次問我:「你爸沒來城裡嗎?」父親也經常打電話給我:「你舅的身體恢復如何?」盡管舅舅的病時好時壞,但我們根本沒有往絕處去想,也許,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將自己的親人往最壞的方面去考慮。更何況,他是—位多麼善良的老人,那麼慈祥富有愛心的人怎麼突然絕情地說走就走了呢?
父親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他不停地對我說:「真想不到他會走了,早知道這樣,無論如何我也來陪陪他。」父親是個知識分子,對於「眾志成城、抗擊非典」有著很高的覺悟。作為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坦然地認為,我得了非典也無妨.怕的是成為疾病的傳播者。
我知道,非碘給父親留下的遺恨,是永遠也無法抹去了。
❸ 非典的感人事跡作文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時40分,沖鋒在抗擊「非典」最前線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科黨內支部書記鄧容練賢不幸逝世,終年53歲。這是廣東省在抗擊非典型肺炎戰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職的醫生。
除夕晚上9點鍾,鄧練賢在家接到醫院電話,稱由外院轉入兩個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由於正值春假,發生突發事件人員配置相對緊張,處理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鄧練賢以傳染病科黨支部書記和副主任的身份,積極地挑起傳染病科人員調配、組織協調的擔子。作為傳染病科主任醫師的他十分清楚地知道這個工作的風險性,但他沒有推脫而在每一個救治過程都親力親為,全程參與,與科室醫務人員,共同戰斗在搶救病人的第一線。
但不幸的是,他在救治患者時卻被病毒感染。在中山三院,傳染科的醫護人員無一倖免地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而病得最重的鄧練賢在與病魔堅強戰鬥了兩個多月後離開了人世。
❹ 關於抗擊非典討論的作文
最近有一種傳染病毒正侵入我們的生活,就是「非典」。這個突如其來的病毒不知使多內少人被傳容染了,不知有多少了就因為這個病毒離我們而去。就在這個時候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們沖鋒餡陣,不具「非典」站在第一線上搶救病人,有不少醫務人員被感染了,白衣天使們的奉獻換來的是病人的康復,而自己去倒下了。
我要獻給白衣天使一束花。
一束神奇的花。可以給在第一線上搶救病人的白衣天使們不被病毒感染;可以給白衣天使們一股神奇的力量;可以給白衣天使們堅定的信心;在白衣天使們口渴的時候,掰下一片花瓣,兩片嘴唇在上面輕輕的一按就可吮吸到甘甜的水汁了;在白衣天使們想自己孩子的時候,看看花的花瓣,就可以清楚的看見孩子們的笑臉,也可給白衣天使們一種安慰。
一束美麗的花。在白衣天使們休息的時候給他們的眼睛放鬆放鬆,看看美麗的花,讓自己的心情不要太緊張了。
一束。。。。。。
我還要獻給白衣天使們好多好多的花呢!我要真誠地對白衣天使說一聲「謝謝」是你們讓病人康復,是你們給病人又可享受快樂的權利。
在這里我向所以在第一線上搶救病人的白衣天使門致敬。
❺ 非典中英雄人物的故事作文600字
英雄的贊歌一馬奔騰,射鵰引弓,天地自在心中,狂沙路萬里,關山月朦朧,真情誰與共,生死可相從,大事臨頭向前沖,開心胸!--題記(一)「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盪盡綿綿心痛……」公元前202年。烏江岸邊。軍營帳中。十里埋伏。四面楚歌。項羽悲美人淚,撫長劍痛,白色將軍袍,紅色桃花淚,虞姬就倒在自己的懷里,那樣地軟弱無力。白馬已隨青山去,千里烏江盡茫然,一代英豪西楚霸王以武功逐鹿於中原,又因武功成就了歷史了的楚漢之爭;再無法盡顯破釜沉舟之謀,再無力逞蓋世拔山之勇。〔畫外音〕力拔山兮氣蓋世,氣蓋世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人世間有百媚千種,我獨愛,愛你那一種」,歌聲時而剛勁,時而嫵媚,演奏的也是一種豪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世人再三追問「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也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有力的告白。項羽,一個站在歷史炊煙中的真實的英雄。(二)「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抗美援朝的戰場:金達萊盛開的國度。美軍黑壓壓從四麵包抄過來,英雄王成手握炮筒,背負步話機,跳出了戰壕,做出了最後的決定: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向我開炮。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英雄的兒女以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青春走在共和國坎坷的歷程上。黃繼光、邱少雲、江姐、趙一曼……他們是站在時代巔峰時刻的生命英雄。(三)「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再沒有恨也沒有了痛,但願人間處處都有愛的影蹤……」沒有硝煙,沒有動盪,英雄是不是也隨著歷史走進了軍事博物館?詩人北島說過:「在和平年代,我只想做一個人,一個大寫的人」。給生命以尊重,報生活以激情,寄他人以愛心如此而已。對於孩子來說,母親的關懷是最暖的;對於老人來說,兒孫的問候是最溫馨的;對於學生來說,老師的肯定是最有力的;對於病人來說,醫生的微笑是最美的……SARS突如襲來,人們措手驚慌。白色的口罩籠著灰色的春天,春光從人們窗口流逸,惟有聖潔的白衣天使,不懼瘟疫的降臨,使我們的空間距離不斷縮小。葉欣、鍾南山、鄧練賢……他們是站在新世紀曙光中的白衣英雄!後記:古今之事,一念之擇,莫以成敗論英雄,世理滄桑,歲月流轉,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數英雄人物,還看今朝。
❻ 2003非典小英雄的故事作文
鄧練賢生前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委員、黨支部書記、傳染病科副主任、主任醫師。2003年2月1日,他連續工作15個小時,因搶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榮殉職,終年53歲。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醫院內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間,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他心中想的還是別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治療無效,梁世奎同志光榮殉職,終年57歲。
陳洪光1987年從廣東醫學院畢業到廣州市胸科醫院工作,親手組建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擔任主任。在一線搶救病人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他親自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機,經常會被病人噴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臉。4月16日,陳洪光同志被確診為非典型肺炎,雖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過重於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職,年僅39歲。
李曉紅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役中,她連續奮戰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終因搶救無效,以身殉職,年僅29歲。 李曉紅是河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97級畢業生,畢業後分配到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工作,今年4月16日英勇犧牲在抗擊非典的戰場上,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李曉紅烈士犧牲不久,河北醫大黨委和團組織就作出了開展學習李曉紅事跡活動的決定,全校師生員工積極響應。作為河北省抗擊非典斗爭的主力軍,河北醫科大學為奪取全省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金普樂教授被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去冬今春,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就在這場與死神的搏鬥中,醫務工作者用生命維護著自己的職業尊嚴。年僅28歲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是全軍和武警部隊在防治非典斗爭中犧牲的第一位醫務人員。中共中央組織部追授她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人事部、衛生部和總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獎章」;武警北京總隊黨委批准她為革命烈士,追記一等功;武警部隊黨委作出決定,在全部隊廣泛開展向李曉紅同志學習的活動。
李曉紅,女,1974年7月生於承德,1997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入黨,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救治非典患者中,連續奮戰6天。被病毒感染後,她還表示,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她身上試驗,願以她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2003年4月16日凌晨3點30分光榮殉職,時年28歲。2003年5月1日被中組部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武警北京總隊追記一等功,並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義無反顧投身防非前沿
1992年高考,崇尚救死扶傷的曉紅報考了河北醫科大學。5年後初冬,走出大學校園的她選擇了部隊,成為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一名軍醫。「這世界上有兩個職業最危險,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軍人。」父親說的這兩樣曉紅都選了,而正是這兩樣危險的職業註定了她的風雨人生。
由於曉紅已有一段時間身體不適,醫院批准她從3月24日開始休假,可是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卻讓曉紅毅然放棄休假。那時的她清醒地意識到,白衣戰士將要在一個特殊戰場上沖鋒陷陣了。3月25日,曉紅所在醫院內二科收治了一名發燒病人,雖然她不是主管醫生,但病人的症狀如一片陰雲掠過她的心頭:非典?!在26日的會診中,曉紅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原來搜集整理的非典資料成了她診斷和治療的有力依據。27日中午,這名患者被確診患有非典。曉紅的未雨綢繆,為醫院盡快確診非典病例、盡早防治和避免更大面積傳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來可能措手不及的戰斗,由此便有了科學防範。
非典讓內二科頓時戰雲密布,也給整個醫院帶來了焦慮和不安。然而,最了解非典危害、也有理由安靜地走開的曉紅卻堅定地走上陣地,站到了自己的崗位上。3月29日,星期六,內二科里有人開始發燒,在家休息的曉紅照常到醫院為戰友看病。戰友們都勸阻她,大夫也希望她就此留在家中休假。曉紅說:「我和非典患者已經有了接觸史,而且對非典也有了一些認識,我留下來最合適。再說,科里病倒的人越來越多,我怎麼能走呢?我是這里的醫生啊!面對疫情,我怎麼能當逃兵呢?」曉紅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有理有據的治療方案。就這樣,本來可以躲過災難的她,沖上了與疫魔短兵相接的前沿。
生死抉擇把生機留給戰友
3月30日,曉紅開始發燒。但人們怎麼也沒想到,她的生命時鍾從此開始了短短18天的倒計時。高燒一夜的曉紅用了整整一瓶酒精來退燒。31日清晨6點,她把最後一點冰涼的酒精抹在額頭上,讓同在一個單位的愛人相信她已經退燒。兩個人像往常一樣走出家門去上班,然而這一走,曉紅就再也沒有回來。
酒精瞞不了病情,曉紅很快高燒到39度,科里情況也非常嚴重,已經有10多個人開始發燒。這天下午,曉紅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住進了自己戰斗的地方。4月1日中午,上級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到4個轉往解放軍309醫院的指標。這是全軍最權威的治療傳染疾病醫院,轉到那裡治療,就意味著生的希望。院領導在確定轉院人員時最先考慮了曉紅,然而當愛人把消息告訴曉紅時,她卻堅定地說:「我年輕,抵抗力強,應該先轉年紀大、病情重的同志!」
4月4日下午,醫院領導宣布第二批5個轉院名額的第一個名字又是曉紅,而她的執意推讓,再一次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4月5日,已隨集體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的曉紅,再次推讓了彌足珍貴的1個轉院指標。全院上下的意見是一致的,這個指標一定要給曉紅。而她卻說:「郭主任將近60歲了,病情比我重,他不走,我堅決不走!」4月6日中午,專家組會診認為,曉紅病情危急,必須立即轉院治療。下午,第四批3個轉院指標一到,醫院領導研究決定,這次不再和曉紅本人商量,要強行把她轉院。當她看到郭主任被擔架抬上車時,這才允許戰友們把她抬上擔架……
從容鎮定驅散恐懼陰霾
在非典疫魔橫行肆虐的日子裡,一些人恐懼、悲觀,甚至絕望,然而曉紅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她用微笑編織成一道戰地彩虹,驅散了戰友心中的陰霾,她的從容鎮定、無私無畏的人格魅力,成為了戰友之間互相傳遞的精神力量。
得病後的曉紅從未把自己當患者,她反復強調自己是名醫生。3月31日上午,發著高燒渾身無力的她強撐著整理出自己分管的8名病人的詳細病情和治療方案,細致入微地交代給同科醫生,然後才給自己掛上了吊瓶。醫生少病人多,曉紅採取嚴格的防護措施後,舉著吊瓶加入了醫護人員的行列。無論大夥怎麼勸阻,她只有一個回答:「我是醫生,我沒事!」4月2日,醫院決定把五官科也劃作隔離病區,分流內科部分病人。由於五官科沒有專業內科醫生,很多人不願轉移。曉紅站出來鎮定地說:「我是內科醫生,我會照顧大家,咱們走吧!」是她舉起吊瓶,第一個走向五官科……
疫情在蔓延,病情在加重。4月4日深夜,為了切斷傳染源,上級決定北京武警總隊醫院所有非典感染者全部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治療。命令下達後,病區里引起了不小的波動和恐慌。沒有人下樓,沒有人登車……就在這時候,曉紅站出來堅定地說:「組織上這樣決定,是從抗擊非典大局考慮的,有醫護人員和我們一起走,怕什麼?!相信院里領導和戰友們絕不會撇下我們不管!」幾句真心話,觸動眾人心。看著大夥全部下了樓,曉紅才拖著病體走下來。見大夥還是不肯登車,她甩開愛人的攙扶,登上了大轎車。看到曉紅的舉動,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人們跟在她的身後陸續登車。
車外萬家燈火,車內一片凄涼。同車病友後來回憶說,在那個黑暗之夜,曉紅就像一個提燈女神,讓喧囂的世界、恐慌的人心都安靜下來。與曉紅風雨同舟的戰友們說,那是令人終生難忘的日子,曉紅就像一面不倒的旗,在驚恐與絕望中,給人以力量和勇氣。
篤信科學申請葯物實驗
從「紙上談兵」到與非典的「零距離接觸」,從挑戰病魔到直面死亡,曉紅越來越相信科學終究勝利,科學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希望。然而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心裡也十分清楚,一個真正的白衣戰士,應該有付出任何代價甚至生命的勇氣,來換取更多的生命,換取這場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
住進302醫院後,曉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愛人,記下這里的用葯劑量和治療方案,記下她用葯後的反應,傳回隔離點,為那裡的治療工作提供幫助。從這一天起到曉紅犧牲,她的愛人7次為後方提供治療方案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這是曉紅用生命書寫的珍貴處方。
曉紅轉院的第4天,呼吸已經極度困難,醫生為她上了呼吸機。愛人心涼了,同為醫生,他明白,這是病重的信號,這是生命的警告。同是醫生的曉紅又何嘗不知道,自己同非典病魔的拼殺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此時的曉紅已經不能說話,她在紙上寫道:「有什麼新葯需做試驗,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先在我身上試一試,我願當個試驗品,為早日治好非典做點貢獻。」愛人含著眼淚把紙條交給了醫生,醫生含著眼淚緊緊地攥住了他的手。這尺書片語就是曉紅的生命承諾。
4月15日,是曉紅轉院以來精神最好的一天,然而這一天的夕陽,也是她看到的最後的夕陽。好像是有了什麼預感,她在滿天落霞中寫下這樣的話:「非典給我們的教訓太深刻了,管理、防護、治療等方面都應該好好總結……」這是一位白衣天使在生命垂危的時刻,對醫院和社會疾病防治機制的沉痛反思,她希望這用生命作代價換取的教訓能喚醒更多的人。
笑對病魔作別至愛親朋
曉紅的病情,扯碎了親人和戰友們的心。從發病到犧牲的18天,不知多少人在為她傷心落淚。然而曉紅始終沒有流過一滴淚。
因為人類對非典的了解甚少,恐懼曾一度震懾人心。然而戰友們都記得,曉紅每天都是微笑著走近病人,望聞問切,無微不至,她用微笑化解著病人心中的冰霜。戰友們更記得,當疫魔突然襲擊,包括曉紅在內的多名醫生護士一下子變成了病號,病毒在傳染,恐懼和絕望也在傳染,曉紅忍著高燒依然微笑:「哪有醫生被病嚇倒的?要相信科學,廣東能治好,北京也能治好!」她用微笑傳遞著信心和希望。
怕父母擔心,怕親人掛念,曉紅一直堅持不讓愛人向家裡透露消息。父母都記得,直到轉院的那天,他們像往常一樣每周一次通電話,曉紅連喘帶咳地說不出一句完整話。兩位老人才知道女兒已經病重,哭聲從話筒傳出,淚水順著電話線流淌,曉紅卻用盡全力讓父母聽到她一如往常的笑聲,雖然笑聲喑啞,斷斷續續。父母更記得,轉院後的曉紅已經很難說話,每次通電話,曉紅就用手指輕輕敲擊聽筒來回答:一下,她是讓爸媽放心;兩下,她是讓爸媽多保重;三下,她的意思是說:爸媽,別哭了,女兒真的沒事……電話這端的敲擊聲敲碎了老人的心,電話那端的淚水卻讓曉紅更加堅強,她要活下去,她要用微笑撫慰親人的心。
看著飽受磨難的曉紅,愛人心如刀絞,而她依然面含微笑。上呼吸機那天,愛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跑到衛生間失聲痛哭,給親友打了10多個電話,卻哭得沒有說成一句話。曉紅看到他從衛生間里出來眼睛紅紅的,便微笑著在紙上寫道:「用上呼吸機,輕松多了!我沒事,有我最愛的人陪著我,我很幸福,我肯定會好起來的。」後來的幾天里,曉紅時常沉浸在幸福憧憬和美好回憶中,她斷斷續續地寫著:「我們還有那麼多事要做,還有那麼多理想和願望沒實現,我不會離開你的。等我好了,我們一起考研,一起去旅遊,我們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看2008年的奧運會,我們一起白頭到老。」這就是曉紅用微笑寫下的留言……
4月16日凌晨,曉紅在愛人的淚水中,寫下最後的留言:「我不後悔。嫁給了一個我最愛的人我不後悔,跟你來到北京當兵我不後悔,選擇了一個我喜歡的職業我不後悔。我治好了那麼多病人,你應該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3時30分,28歲的曉紅永遠閉上了眼睛,安靜的面龐沒有一滴淚水,彷彿仍然含著微笑。
4月16日的朝陽在曉紅走後升起來,照著她空空的病房。曉紅走了,她再也看不到鮮紅的旭日,再也回不到她熱愛的工作崗位,回不到她眷戀的家。
6月3日,曉紅生前工作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矗立起一座她的塑像。
6月20日,小湯山醫院最後一批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6月23日,從全軍和武警部隊抽調小湯山醫院的千餘名醫務人員開始撤離北京。
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對北京實行「雙解除」,即解除旅行警告和從非典疫區名單中除名。
風雨終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明天更加美好。
李曉紅,一座白衣戰士的永恆雕像,將永遠屹立於天地之間,人們心中……
❼ 非典感人事記作文400字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
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葉欣生前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直到病倒前長達2個多月的時間里,她始終沒有離開過崗位,沒有回過一次家,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經搶救無效,於3月24日光榮殉職,終年46歲。
每天給大家派葯送湯
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預防葯物,連清潔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醫院二沙分院陸續接診非典型肺炎病例。由於此前在大德路總院已經有一線醫護人員被傳染病倒,葉欣護長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時回科室,給大家准備預防葯物,派發到每位醫生、護士、護工手裡,連清潔工也不例外。有些預防葯物有較強的副作用,葉欣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
進病房前,葉欣反復強調各項預防措施:換工作服、鞋子、襪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進隔離病房前要更換隔離衣;出隔離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戰非典型肺炎的日子裡,她每天睡覺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但仍不忘記臨睡前煲一鍋老火靚湯,有時是花旗參,有時是冬蟲草,她要在第二天帶回醫院給同事們喝,提高抵抗力。
總是把危險留給自己
面對危重傳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
沒有人能確定,葉護長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確診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診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擔起繁重的醫護工作,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經給這個病人探過體溫、聽過肺、吸了痰,你們就別進去了,盡量減少感染機會。」在迎戰「非典」的日子裡,這番話令很多年輕護士落淚。
❽ 關於非典的作文500字
這一段時間,非典型性肺炎搞得沸沸揚揚的,防治「非典」成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頭等大事。
我看見電視里、網上新聞報道說,我們黃岡有一例「非典」,有兩例「疑似非典」,我還聽說,那一例「非典」患者就是我們學校一(8)班的同學的爸爸,你說可怕不可怕?
剛開始我們大家都很害怕。針對這種情況,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好幾張傳單,上面寫道:只要勤洗手、講衛生,保持個人的良好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不要共用毛巾;要經常通風換氣,促進空氣流通,勤打掃環境衛生,勤曬衣被;少去空氣不流通、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公眾聚會,並經常消毒,這樣可以預防「非典」,還可以吃一些預防「非典」的葯。現在我們學校採取了嚴格的消毒措施,那 位一(8)班的同學也進行了隔離 。我們不僅知道了預防的措施,也認識了「非典」的症狀,只要早發現,「非典」也是可以治療的,我們現在心裡一點都不害怕了。
我在電視里看到許多醫務人員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挺身而出,在第一線與病魔戰斗著,他們自從成立專門治療「非典」 病房以後,就從來沒有回過家,一直住在醫院的宿舍里,是他們從死神手裡搶來的一個個生命,是他們奮不顧身積極報名治病,他們還沒來得及摘下口罩,讓我們看清他們,他們已經又向著戰場奮戰去了!
我情不自盡地說了一句:「醫務人員們可真偉大!我向你們致敬了!
❾ 與熱愛生命有關的作文500字(非典救人英雄事跡
熱愛生命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麼呢?
小時候,我經常出去玩。記得有一天,我看見一隻受傷的螞蟻,它就要死了,我想:它一定絕望了,肯定會一動不動的。誰知,螞蟻的腿部在動!我頓時呆了,螞蟻快死亡了,也抱有求生的希望。
人們都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很不明白,火能燒許多東西,區區一片草地都燒不了嗎?秋日的一天,帶著疑問,我到了一片草地,專門來燒草。「嚓!」草燒著了,霎時金色的草地變成了焦黑的一片!「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開心地跑回了家。春天來了,我再次來到那片燒過的草地,一看,更綠了!草的這種再生的能力讓我對它刮目相看。
七歲那年,外出遊玩時,我曾經抓住過一隻蝴蝶,本想拿回家的,可是蝴蝶在我手中不斷撲動掙扎,好像只要有一個出口,它就會奮不顧身地飛出去!我被蝴蝶努力求生的本能所感動,忍不住放飛了它。
樹,砍了枝葉還能再生;小小的螞蟻在死前都抱有努力求生的希望……而現實生活中還有人自殺。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熱愛生命,切勿虛度年華!
❿ 關於「非典」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跡的作文不少於350字
媽媽在有我之前根本就不會做飯,有了我以後,因為爸爸要經常加班,媽媽為了我的健版康,再也不敢吃權飯湊合了,只得硬著頭皮學起了做飯.從此,只要是跟做飯有關的書哇、電視節目包括會做飯的同事,媽媽都不放過,只見媽媽細嫩的手上多了些刀傷、燙傷,看得我都心疼,可媽媽卻從不肯放棄.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媽媽現在不僅會做飯,還經常自創一些非常適合小孩子又很有營養的食品,引得鄰居的小孩都愛來我家吃飯.可這些的背後,媽媽負出了什麼只有我最清楚啊!
媽媽的關愛就像是陣陣的涼風——在我有汗水的時候;媽媽的關愛是滴落的淚水——當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焦急地守候著我;媽媽的關愛是一把花折傘——當我在外面遇見風雨的時候;媽媽的關愛是溫暖的港灣……
平平淡淡的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