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母節的的故事讀後感
⑴ 母子孝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母子情深》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在一個除夕夜,發生在一位老人和她版兒子之間的權一件事。
除夕夜,在包餃子的時候,老人被凳子絆了一腳,腿摔骨折了,老人不想住院,堅持回家。做兒子的把母親背回家而沒有打車。
因為他記得小時候媽媽的一個問題,長大後會不會背媽媽。這個做兒子的讓媽媽感到很幸福。
我讀完這個故事很感動,這是一個多麼有心的人,記住了幾十年前媽媽說的話,他又是多麼的孝順。讓我們也學會感恩吧,我們的媽媽也在時時刻刻關心著我們。默默的為我們奉獻,我也要給媽媽回報,讓她幸福。
⑵ 薛包孝後母的讀後感的作文
古時候,有個叫薛包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後母對他很專不好,經常讓他挨餓受凍屬,還時常打他。不得已,薛包只好順從父母心意,到其他屋獨自居住,他每天早晨照常為父母打掃房屋。即使這樣,父母仍然不能接受他,又趕走他。於是,薛包就到房屋外另搭茅屋居住,心中毫無怨氣。每天早晨仍然回家問安,夜晚為父母安鋪床席,更加謹慎孝敬,委婉侍奉,從不間斷。大概過了一年多,薛包的孝心終於感動了父母,於是,讓薛包回家居住。從此全家和睦相處,共享天倫之樂。父母去世後,薛包的弟弟要求分家產,各自生活。薛包無可奈何,便將家產平分。他說:「奴婢們年歲大了,你不能使喚,就讓他們跟著我吧!」他還將貧瘠的土地和荒棄的屋舍留給自己。對於衣服和傢具,自己也只挑揀破舊的。兄弟分家以後,薛包的弟弟不善經營,生活又奢侈浪費,數次將財產耗費破敗。薛包關切開導,又屢次將自己的所有錢和物拿來救濟弟弟。薛包孝敬父母,愛護弟弟的故事,很快傳遍鄉野,後來他被薦舉任用為侍中一職。
⑶ 母慈子孝讀後感
讀後感 :
昨天讀完了媽媽推薦的《母慈子孝》,讀完後,第一感覺內就是覺得「孝」有很容多種方式;再就是教育孩子也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應該言傳身教。
鍾茂森教授為我詮釋了孝要怎麼做?即: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並且在生活細節上處處體現了這個「孝」字。而趙良玉老師為我們塑造了一位現代「孟母」的形象,在有了兒子後,為了孩子她都處處克制著自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好的形象。
看看趙良玉老師和鍾茂森教授,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自嘆不如,可是我們不能只是仰望,而應向著這個目標前進,我也相信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不要覺得聖人距我們非常遙遠,只要我們能忍住寂寞,耐住辛苦,就一定會成功。
相信等我們這一代長大了,也可以像鍾茂森教授一樣,為了世界的和平而立德,立功,立言!!
⑷ 讀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或傳說有感
陳毅孝敬父母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孝敬父母關愛幫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父母恩情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朋友,我們孝敬自己的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麼呢?
其實父母親想要的真的不多,他們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孝心和關愛,希望我們在需要時伸出扶助之手。
當父母還年輕力壯的時候,你常回家看看,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好嗎?」隨意買的宵夜,親自煮一頓家常的晚餐,陪母親逛逛街,嘮嘮家常,幫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這些都能讓他們感到欣慰溫馨。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成人,父母卻愈來愈老。他們變成了老眼昏花,動作遲緩,手腳不靈便,思維遲鈍,沒有記性,說過的話以為不說,重重復復,嘮嘮叨叨,甚至患上老年痴呆,像三歲的小孩。說話時,他們會突然想不起要說什麼,甚至極可能最後連要做什麼,都一並忘記;他們會重復又重復教過我們的故事和兒歌,沉醉在那些和我們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回憶中!他們會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帶;吃飯時,會弄臟衣服,梳頭發時手還會不停的抖;有時還會感到孤獨寂寞,痴痴呆望遠處。看到父母慢慢衰老,我們應該想到兒時父母為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父母不厭其煩為我們洗了多少的尿布,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教我們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系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我們穿衣服、梳頭發;每天教我們背兒歌,還要絞盡腦汁,去回答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古怪問題。當時,父母做這些多麼的耐心,多麼的溫柔,總覺得有了我們再苦再累也是一種幸福。
朋友,人們常說父母恩最難回報。願我們能以當年父母對待小時候的我們那樣,耐心、溫柔地對待漸漸老去的父母,體諒他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哪怕只為父母換洗衣服,為父母喂飯送湯,為父母搽搽風濕油,按摩酸痛的腰背,握著父母的手,扶著他們一步一步地慢慢散步......讓我們的父母幸福快樂地度過餘生。學學陳毅元帥孝敬父母,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和諧家庭以安享晚年,那是父母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⑸ <<感動學生的母愛故事>>讀後感
讀《感動學生的母愛》故事有感
《感動學生的母愛故事》裡面記錄這一篇篇觸動人心的經典故事。有《瘋娘》、《抱的懺悔》等。
編者劉東偉在書後面說:「什麼是母愛?其實母愛末必非要轟轟烈烈才能讓子女銘記,母愛也末必要為子女獻出自己的生命,才感動天地。」
我十分贊同這位劉編者的話,因為,母愛就融化在每天的生活中啊,《抱的懺悔》中有一個片段:林林在上學的時候,要經過一個火車道口,阿姆放心不下她,就跟她去了,經過火車道時,只見林林上學心切,想越過火車道,一輛火車正使是過來,阿姆害怕急了,急忙拉住林林,指指火車,林林正要說謝謝,火車的汽笛聲就從她們身邊飛過......
讀了這個片段,我快要哭了,你會問,這有什麼呀?但你不會懂,阿姆這個簡單的小動作,就救了林林的生命,你設想一下,如果阿姆不扶住林林,那結局會怎樣?阿姆可以不顧生命救她的孩子,這只有母愛至深的人才能辦到。
母愛是偉大的。盡管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有不同種族,有不同語言的國度,但是,全世界的母親都是相像的!他們愛兒女的心都是一樣的。缺乏了母愛的乳汁,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在寧靜的夜晚,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房間的燈是亮著的,正要睡熟,突然被一聲開門聲,是媽媽,她走進一點,在衣架上放了一件白毛衣,又在書桌上放了一張紙條,為我蓋上被子,然後關了燈,我拿過紙條,一行我熟的不能在熟的字出現在我面前:
寶貝,明天零下5度,早上記得再加一件毛衣。
媽媽
眸子里頓時溢滿淚水,一滴一滴晶瑩的淚珠落下來,在微光下,顯得那麼祥和......
詩人但丁曾經說過: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你生命/給你一個家啊/不管你走多遠/無論你在幹啥/到什麼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
這是歌曲《母親》中的片段;
是啊,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恩寵,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母親,這種愛就是母愛,
母愛貫穿在人類歷史的長卷里,永遠奏響著讓人感動,慨嘆和盪氣回腸的樂章......
母愛像水一樣,從我們一出生,就融進了我們的血液,從此,一直在我們體內流淌著。母愛像陽光一樣,從關注我們的那雙眸開始,從此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母愛總會跟隨在身邊,溫暖著我們,包圍著我們。母愛是細膩而溫柔的,她帶給我們無盡的關懷和疼愛,母愛又是堅強而執著的,為了我們,母愛可以犧牲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在這里,我寫下親情,寫出心中的感悟,留下的是我的一份思緒,而永駐於心頭的是媽媽的一份真情。
⑹ 感動學生的母愛故事讀後感
世上一切都勝不過母愛,母愛比血濃,比淚咸。
看了《感動小學生的100個母親》後,我深深地感覺到了:母親的愛像一條河,只有源頭,沒有盡頭;母親的愛能超越生死,感動天地;母親的愛像一口井,井水甘甜,卻永無止境。
母親的愛無處不在,一頓飯也盛滿了愛心。我記得一個故事中,一個女孩賭氣離家出走。一個老婆婆見她很餓,便煮了一碗餛飩緞給她吃。那女孩感動得熱淚盈眶。可是,老婆婆卻說,:「我只是給你煮了一碗餛飩罷了,而你的母親給你煮了那麼多年的飯,你有沒有感謝過她呢?」這樣一些句平平淡淡的話,卻包含了許多。的確,我們對陌生人的恩情感動不已,卻對親人的一輩子恩情卻視而不見。
而母愛的禮物能超越生與死的境界。在一個故事,一個母親為了給死去的兒子買些水果,被掰斷了手指。一般人肯定不願意,可故事中的主人公肯定值。因為母愛。
只要世界上有了媽媽們慈祥溫暖的愛普照人間,生命之火就會生生不息!
⑺ 母子逃難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讀後感怎麼寫和示範_讀後感怎麼寫第一段把書裡面的一些主要的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回寫了些什麼,想表達些答什麼。
...第二段選擇一個其中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一些地方,把它表達出來,...第三,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母子倆因逃難已連續飢渴多日水米未進,兒子終於通過途徑尋來碗煮熟的面條,母子倆都興奮不已。想到面條來之不易,兒子沒捨得吃,全部將面條呈給垂危的母親,因為飢渴太久,母親在兒子的推搪之下狼吞虎咽就把面條吃個精光。沒過多久,母親突然倒地身亡……故事引發一個提問:兒子是否孝順?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知識改變命運。
⑻ 24孝孝感繼母的故事及讀後感
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著我國人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我們從中得到學習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現代還有很大差距,並不是沒一個故事都讓我們追捧和學習,我們要懂得從中篩選,知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百事孝為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植在無數人民的內心深處。「親嘗湯葯」中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著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我們從中去學習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孝的傳遞者源於我們每一個人。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學習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或許不要求我們給予他們什麼,只是希望我們將來過的比他們好,他們處處為我們著想,時刻為我們擔憂,唯恐自己做的不周,這就是父母—我們最可愛的人。因此在我們沒有能力的時候,我們應懂得為父母分憂,讓他們為我們放心,而在我們有能力給予的時候,我們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或許並不在乎這些,他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們在一起是他們很快樂的時光。因此,工作在外我們要常回家看看。孝指引著我們行善。對待每一個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讓我們的周圍充滿溫馨。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充滿了爾虞我詐,事事都得提防,讓很多人感覺很累,當你給出一個微笑的時候,別人會認為你是假慈善,或認為你不懷好意,有什麼不軌的目的。幹嘛要想那麼多呢?現在真是應該重新溫習我們古代文化的時候了。學習如何孝奉父母,學習在我們的生活中善意的對待每一個人,這是21世紀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的,還有待我們去繼續發揚。
⑼ 《二十四孝的故事》盧衣順母的讀後感6oo字
20XX年3月日,公司組織全體人工員集中到土橋車輛段,觀看了《安全生產》安全展。安全展鮮活的事例,悲慘場面,為我們上了一堂真實生動地安全警示教育課。
觀看安全展後,我感觸良多,安全對於企業來說是最大的效益,對於個人來說,安全就如健康平安一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其實,人對於自然界來說是非常渺小的,人的生命也很脆弱,所以珍愛生命,關注安全是我們時時刻刻要銘記於心的一項重要事情。工作中,我們要按章操作,多想幾個「萬一」,並養成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工作習慣;平日里、生活中,也要時時警示自己規避不安全的隱患,上下班遵守交通安全規則,做到「寧等三分,不搶一秒」,出門上班人走要關閉電源、燃氣具開關等,並教育家人注意安全。也許我們的一個提醒,就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一輩子的幸福。
在我看來,除了這些,安全還是一種責任,為了自己家庭幸福的責任,在我們身邊,每發生的一起人身事故都可能增加一個或幾個不幸的家庭,所以我們不能忽視這樣的重要前提:一名員工雖然只是企業或社會的一分子,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能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頂樑柱」,一個員工的不幸就是家庭整體的不幸,所受到的傷害都會影響到全家的幸福和美滿。「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不僅是企業的要求,更是家人的期盼,沒有什麼比人身的平安再幸福的了。要使企業和家庭成員能夠放心、安心、舒心,員工首先要真正認識自我安全保護的價值,注意養成良好的職業安全習慣;企業在抓安全教育管理時,也要從傳統的說教方式中走出來,改變安全教育的方法,體現有人情味的關愛精神。
「安全我一個,幸福全家人」。我們要通過開展以人為本的「愛心活動」和「平安工程」,真正建立起「人人想要安全、人人有能力安全、人人做到安全」的企業安全文化體系,扎扎實實地營造出和諧、穩定的安全工作氛圍。
安全展里,血的教育又一次警示我們,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時刻注意安全,並要把「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安全思想意識融入到人性化、親情化的安全宣傳教育中,珍愛生命,關注安全。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
⑽ 孝敬父母讀後感
[孝敬父母讀後感]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孝敬父母讀後感.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後來陳毅投身革命,由於工作很繁忙,長期在外,很少有機會能回家探望母親,總感到未盡做兒子的責任.一次,陳毅從國外訪問歸來,途徑家鄉,順道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他母親得知兒子馬上要回來了,就忙叫人把那條尿濕的褲子塞到床下,不願讓兒子知道,以免使兒子的尊嚴受到影響.後來,陳毅發現了那條尿濕的褲子,執意要幫母親去洗.當我讀到:母親堅決不讓,可陳毅卻說不管我當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兒子,您都是我的母親.您就把褲子拿出來,讓那個我替您洗吧!這句話時,我不禁想起平時的自己.別說要我幫父母洗衣服了,我就連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媽媽洗,想起來,可真是慚愧啊!讀完全文,我對陳毅孝敬父母的精神品質肅然起敬.《三字經》里曾提到過:孝於親,所當執.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多辛苦啊!我們這些後代子孫難道就不應該好好回報他們嗎?!黃香從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熱時,用扇子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嚴寒時,以身為父親溫暖被子.大家想想,一個只有九歲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況我們這些少先隊員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做他們的榜樣啊!可我們,一個個,都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爸爸媽媽含我們在嘴裡怕化了,捧我們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們都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多不好啊!爸爸媽媽煮了白米飯,而我們卻偏要吃膨化食品;看到了別人有了漂亮的東西,我們就吵著要買,爸爸媽媽拗不過我們,只好依著我們;家裡的活用不著我們親自動手,爸爸媽媽自己會乾的;房間里亂七八糟的,爸爸媽媽也會幫我們收拾干凈;每逢周末,吵著讓家長帶我們上公園玩,絲毫不顧他們的感受,家長只好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我們,我們簡直成了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們怎麼能跟陳毅比呢?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讀後感《孝敬父母讀後感》.陳毅爺爺那麼關心、體貼、孝順父母,而我們呢,又要這個又要那個,從來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時候,我們心情一不好還跟爸爸媽媽吵架、頂嘴,真是不應該啊!我們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後在家再也不跟父母發脾氣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自己做,幫爸爸媽媽減輕負擔,再也不勞煩他們,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好好報答他們,是嗎?從現在起,我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和關心長輩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做他們的得意小幫手,好嗎?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次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後來陳毅投身革命,由於工作繁忙,長期在外,很少能回家探望父母,總感到未盡到兒子的責任.一次陳毅從國外訪問歸來,途徑家鄉,順道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他母親得知兒子要回來時,忙叫人把那條尿濕的褲子塞到床下,不想讓陳毅知道.陳毅發現後,執意要去洗褲子.當我讀到不管當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兒子,您就把褲子拿出來,讓我來替您洗吧.這句話時,我不禁想起來平時的我.莫說幫父母洗衣服了,就連自己的衣服都要媽媽洗,想起來真慚愧.讀玩全文,我對陳毅孝敬父母的品質肅然起敬.我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女兒,是他們的掌上明珠,所以我在家裡經常撒嬌.媽媽煮了米飯,我卻要吃點心;看見別人穿漂亮的衣服,就要爸爸媽媽買,他們奈何我不得,只好給我買;家裡的活兒用不著我動手,自己的房間亂七八糟,都是媽媽幫我收拾干凈的;每逢星期六、日,我總吵著爸爸媽媽帶我出去玩,簡直是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小公主.我的心受到極大的震動.陳毅爺爺那麼關心、體貼父母,而我呢?卻要這、要那,從不體貼、關心一下父母,現在想起來真後悔.我決定以後再也不撒嬌了,再也不做小公主了.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重和關心長輩的、懂事的孩子,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孝敬父母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