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史記中的故事讀後感八百字

史記中的故事讀後感八百字

發布時間: 2020-12-04 12:48:01

Ⅰ 史記 讀後感1000字

《史記》讀後感
喜歡在邊緣與縫隙中窺看歷史。
喜歡把歷史讀成小說,也就把《史記》讀成小說。《史記》寫男子也寫女子,寫男子不吝筆墨,寫女子一筆帶過;寫女子多淫盪,也多真性情。《史記》於我歷歷在目的也便是這些女子。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褒姒任性不知輕重;然天下不負幽王,而王自負。曾看過無名氏《烽火戲諸侯》,畫中褒姒就像觀音低眉,正如佛經雲:「儀容婉媚,庄嚴和雅,端正可喜,觀者無厭。」或許這是後世對褒姒的一種闡釋,政治也好,淫盪也罷,全歸於禪意。
《史記》不寫妲己形貌,看過只是很簡單地知道紂王沉迷於她的美色,聽信過她的話。但許仲琳《封神演義》謂其:「烏雲疊鬢,杏臉桃腮,淺淡春山,嬌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帶雨,不亞九天仙女下瑤池,月里嫦娥離玉闕。」真真尤物!妲己成為經典也都使世人心思。
女子如水,君子當如器。可中國對女子歷來缺乏寬容與平和,不但男子對女子,女子對女子也不過如此。那些煙視媚行的尤物常常引起他們本能的嫉妒,嫉妒而生親近之意,一旦不可企及,便本能地恐懼,又生貶抑之心。妲己成為了狐,女子們也並未像最初的狐一樣受到尊敬與膜拜,倒是為「紅顏禍水」之說製造了那麼一點點可疑的佐證。便痛恨那些古代風氣,於女子而言,全是輕蔑與禁慾的壓抑。
記得蔡姬故事:「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蔡姬習水,盪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蔡亦怒,嫁其女。桓公聞而怒,興師望伐。」也背誦過「齊侯以諸候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至此,不由大笑桓公也有此狼狽滑稽。其實,淫盪卻無邪,才是女子本色,只會讓人覺得是美的,而淫盪無邪的綽約處子,更是女子中的極致。我愛的就是蔡姬輕狂如處子,天然情性。蔡姬故事,《史記》未詳寫,也正因這簡略,則驚鴻一瞥,隨意懷想之間盡是明媚與凄艷。
驪姬二字極佳,驪可為好馬,也可為猛龍,驪姬之驪為驪戎之驪,也並不妨礙我將她與好馬與猛龍連起來想。先秦女子之名,可同鳥獸蟲草,有時候是這些名字在刻畫它們各自的主人,以獸為名的女子,只觀其名,似乎就是有了獸類的野性以及這種野性天賦的屬於自然之子的驕傲與高貴。而且驪姬為人險毒,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若以旁觀者的眼睛來看,不失為另一種美;自然,這樣的女子,於當下流行文學的小說作者倒是好材料。
討厭衛子夫,大概是先聽了「金屋藏嬌」,如此,衛子夫成了憑借美貌趁機而入的第三者。到底我在為阿嬌不平。衛子夫是個大花瓶!或者是寧靜演的那個衛子夫實在讓我失望。可衛子夫的下場也不好,有些狼狽,《史記》女子們也大抵如此,得善終者少。而她們也不過親自充當了是古代中國女子的讖言罷了。
女子降生本是福氣,女子的敏銳,樸拙,凌厲,溫和,才藝,美貌,諸般種種,是女子的福氣,也應是人間的福氣,但為何這諸般種種卻是一具埋葬在靈魂深土下的腐屍,無論曾經有多麼絢爛光華,卻已朽爛著並長存著,常常在她們沉睡時游離成惡夢,妝扮成她們醒來時猛然發現的躺在身邊的骷髏。最是誰喂養了她們少女時代的情慾?其實那些本是一種極致之美,少女的情慾美好而慘烈,慘烈是因禁慾。那些情慾,讓她們無法回首,回首之時,人世已深。這無端秀色,當真好沒來由!
魯元公主若不曾被爸爸劉邦幾次踹下車,我也不會覺得她是可憐可愛的;而我所喜歡的那個衛子夫,卻一定是個夏夜裡將螢火蟲關進骷髏殼里的少年女子;劉陵聰慧,有辯才,最終死陷囹圄,父親劉安也留下了雞犬升天的傳說,卻不知長生一夢醒,淮南草木又深了幾許。
女子好像是突然就失去了最初的神性,不會再有女媧與伏羲的亂倫,從此神靈便是神靈,女子,則徹底淪落,青樓不是真風月,而世間於女子,卻處處是艱辛風塵。而《游俠列傳》里全是男子,女子無游俠,女子成為游俠是在以後的俠義小說里開始的。《史記》女子,也全無游俠氣,到底她們是無此心,游俠本也是一種心境而已,聶榮為弟而死,那江湖終究也與她無關。
不喜歡趙太後,並不因為她已經是「媼」的緣故;就再說說薄太後與竇太後,我喜歡的都是她們還沒有成為太後、即當初失意時,那時她們心懷失意與不滿,才是人間的可愛女子。她們成為了太後或皇後,就不是當初的那種感覺了,彷彿有什麼東西,一去不復返。究竟為何我也難以表清,感覺本身過於微妙,難以捕捉,迷離又神往……
可惜古之女子無自由,驪姬得以橫行後宮,卻反為權謀所溺,又不是真自由了。或許自由意味著更高層次上的抉擇,並且不為此抉擇所累。除了自由本身,誰也沒有權利來確認一個女性的價值。但願能夠看到一個活著的女子,她真的足夠強大,這樣的女子,又應該有怎樣的心境?我怎麼知道!
還是可惜了,太史沒與王昭君活在同一個時代,還真想看太史會怎樣寫昭君。四大美女,以前喜歡西施,可能是因為她扮演了半個間諜的角色,後來才喜歡昭君,接著就一直最喜歡昭君了。漢帝痛悔,吾當快哉!當昭君的容光震驚了大殿上的所有人,單於使者們的謝恩與君王欲反悔而不得便是昭君的復仇之得逞。明妃去國,漢川亦為之失秀,失意之仇得償後,又是怎樣的虛空與蒼涼?昭君自知。
曾懷疑過昭君的存在,這段故事太像傳奇,像一部真實的悲劇。且將昭君看作一種情結,慰藉後之懷才不遇者。然昭君之前並無昭君,昭君去後,亦無昭君,世人從來各欲所欲,各哀其哀,又何必以昭君自許?
伍舉入諫時,楚莊王左擁右抱的鄭姬越女,鄭姬越女,你們去國離鄉,可會想著回去?夜深也忽夢少年事?這也足以讓我凝神感傷。在邊緣與縫隙對向歷史,所見所聞是血淋淋的斷面,有時覺得都是戲,戲里春風別舊夢,而戲外則嘆息如此春風又一年。其實戲里戲外,知道了就記住不忘,何必當真執著?歷史常常被刻意湮沒,那些真實的、殘酷的,也就成了化不開的象徵與情結。

Ⅱ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800字

讀後感:800字作文:《史記·項羽本紀》

翻看《項羽本紀》,不知怎麼,心中有一種感動。仿若穿越時空界限,將項羽的影投在了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說本該成為英雄的人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亂世中綻放了未有的光華,他的傳奇讓人覺得劉邦、韓信只能做亂世的配角。

在鉅鹿,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我彷彿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項羽揮戈於千軍萬馬,楚軍的吶喊響徹雲霄,看書從未有過這樣真實的感覺,不知是司馬遷傳神的筆抑或是那喊聲本存在於虛空之中。鉅鹿是他的一個起點,那時起,他註定是楚人的驕傲,「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項羽的振臂間得到應驗。

面對危難,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退縮終將成功,是項羽為人們所立的榜樣。

四年的楚漢相爭在垓下之圍時本預言著傳奇的隕滅,但項羽卻在這終點又舞出了眩目的光華,只是這個終點註定成為楚人的遺憾。霸王別姬不免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四面楚歌,重重之圍,項羽在諸侯的眼皮下率眾突圍,也只有項羽才有這份膽氣。二十八騎的東城決戰,盡顯英雄霸氣,這是只有他才有的自負,只是一句「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卻沒有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所有的霸氣,若非如此,那一天的夕陽也必將是血染的。

烏江自刎,項羽拋開屬於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駿馬。戰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烏江岸邊,他的血流進烏江,讓這江水有了靈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濤,沖去了夕陽下的最後的殘戈……

捨生取義是項羽離開亂世的方式,自負毀了一切是項羽留下的警示。

烏江流水,歷史在那裡留下最耀目的一筆,也留下項羽的遺憾,項羽讓我有了許多的感受,不知是感動多於惋惜亦或是惋惜多於感動,總認為他不該如此消亡,他不該龍袍加身,九州方圓自在民心。他的身旁有熱血的江東子弟,有虞姬,有烏騅,他本可騎馬追風。他的自負讓人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說著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無法有善變的結局。項羽的血流入家鄉的水,這水的一旁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不禁為他嘆息,不禁責問歷史為何選擇了劉邦,但我只是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無論這里多麼洶涌,多麼絢爛,我都是一個過客,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亂世的光華似乎就在瞬間,烏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驚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經歷了時間所遺留的,項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靈魂在時間中得到永恆,他化為江東子弟心中亘古的傳說。

一切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歸處,也許這是一種榮耀。長江邊李清照是否為項羽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亂世不滅的光華。

《史記·項羽本紀》讀後感
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說著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無法有善變的結局。項羽的血流入家鄉的水,這水的一旁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不禁為他嘆息,不禁責問歷史為何選擇了劉邦,但我只是站在歷史長河的邊緣,無論這里多麼洶涌,多麼絢爛,我都是一個過客,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亂世的光華似乎就在瞬間,烏江流水已滔滔而去,只是未曾驚醒了沉睡的霸王。

安息至永生,是經歷了時間所遺留的,項羽似乎在千年之前便已沉睡,但他的靈魂在時間中得到永恆,他化為江東子弟心中亘古的傳說。

一切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歸處,也許這是一種榮耀。長江邊李清照是否為項羽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否亦是多少人的感言?只因那亂世不滅的光華 .

Ⅲ 史記故事讀後感

史記讀後感

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讀《史記》這本名著。它不像有些書華而不實,《史記》這本書很吸引人,爸爸媽媽和我爭著看。

《史記》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真實地記錄了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論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彷彿再現了歷史社會畫面。書中有許多我們認識的人物,如孔子、晏子、廉頗、藺相如、屈原等,記敘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時間跨越了三千多年。

讀了這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我想到了很多。我的見解不可能和專業人員相比,但是我的真實體會。我的體會有兩點,第一點是古代的君王分兩種,一種是一心為民的君王,一種是貪圖利益、沉迷於酒色之中的君王。而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心為民的君王,受到百姓的熱愛和後人的贊揚,而後者則讓百姓唾棄,最終致使國家滅亡。雖然經歷了幾千年,但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常在電視上看的那些貪贓受賄的官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的第二點感受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老百姓不能過上安穩的生活,每天都有戰爭。各國諸侯你掙我搶,都想一統天下,而不顧及百姓死活。沒了錢,就加大稅款;沒了糧,就逼迫百姓交糧食;沒了打仗的人,就到各家各戶去找年輕力壯的人。弄得百姓妻離子散、民不聊生。

然而,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美好。不用擔心發生戰爭,不用怕吃不飽穿不暖。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更要努力學習。

這就是我讀《史記》的感受,希望大家也看一看這本史學巨著。

Ⅳ 史記的讀後感800字。。。。。

千秋文章太史公
——讀《史記》有感
讀《史記》,最先看的自然是司馬遷的《太史公自序》,知他「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並能「20歲而漫遊江淮」,從讀萬卷書到行萬里路,司馬遷是令人佩服的,無怪乎他的《史記》能夠成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雖然他後來遭逢巨變,受宮刑之辱,卻能忍辱負重,發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豪語,而他,也確實做到了!司馬遷在書中探究人與自然的關系,構建審視社會的歷史基礎,從之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歷史哲學思想和治史的精神。
綜觀《史記》,司馬遷有著通變的歷史觀,他認為歷史是不能斷層的,要在此基礎上去研究歷史的興衰變化。難得的是,他也非常重視經濟的作用,把經濟放到很高的位置,如《貨殖列傳》和《平淮書》,他寫道:「刺綉文不如倚門市,農不如工,工不如商。」眼光獨到,見解犀利。
此外,《史記》中還充滿了強烈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識。司馬遷不隱惡,不虛美,真正做到了「實錄歷史」。我覺得,一個人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面對現實,批判現實。在漢代的皇帝中,司馬遷最欣賞的就是漢文帝劉桓。但是即使是對這位最欣賞的皇帝,司馬遷也挑出了諸多的毛病,如他在文中就批判漢文帝小家子氣,以及寵幸鄧通等不好行為。同時,司馬遷也不吝於歌頌理想的道德人際關系。他在《五帝本紀》裡面就表明,作為皇帝,執政一定要做到執政為民、立身為公,這對今天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伍子胥列傳》裡面,他又表達了一股強烈的要求君臣平等的思想,這或許與他成為「天子一怒」下的犧牲品有關。他感慨「士為知士者用」,肯定人應該有誠信和狹義的心腸。而在精彩的《項羽本紀》中,他又讓我看到了一出英雄的悲劇,和一個悲劇的英雄。《魏其武安侯列傳》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的「勢」非常重要,要審時度勢,做出最理性的判斷。灌夫最大的優點是敢沖敢殺,十分英勇,最大的缺點是法制觀念不夠強,為人太過剛直,並且嗜酒,愛耍酒瘋。田蚡雖然持重,不貪,但為人太過陰險,就是一個「笑面虎」。田汾和灌嬰因為「杯酒結怨,陷彼兩賢」,由生活問題直接導致了政治斗爭,這是非常可悲的。
讀《史記》,不能不被裡面豐富多彩的人物群像所感染,從軍事家李廣、蒙恬、孫武到外交家蘇秦、張義;從政治家李斯、武安、魏其到學者孔子、老子、莊子……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構成了如此震撼人心的人物畫廊。那些歷史事跡中所蘊含的哲理和人生法則使我受益匪淺。無怪乎郭沫若要說:「千秋文章太史公!」

Ⅳ 史記故事讀後感250字

最近,我讀了一本傳體通史,中華民族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共約三千年間的有關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史記故事》這本書,我懂得了古人是聰明、智慧的人。
最令我喜歡讀的是《破釜沉舟》這段故事,其中的重要人物項羽。我覺得他在打仗方面特別強,百戰百勝,叱吒風雲、氣吞山河的性格!對兵書上的內容融會貫通,運用自如。第一:他帶兵救趙國時,為了加快速度,把飯鍋砸了。過了河,把船毀了,這表示不取勝就只有死。這也是兵書上的一條,這讓士兵更加奮勇殺敵。因為已經沒有後路了。第二:他打敗秦朝多個大將。如張邯投靠了他,李由、王離被他殺死,這都可以看出打仗是他的強項。
這是一個精彩的歷史典故。現在,人們用成語「破釜沉舟」來形容一個人干某種事情的決心很大,甚至切斷退路,不顧一切將事情辦到底。

Ⅵ 求史記的讀後感,600到800字之間,初三水平

還是需要你自己來篩選一下啦……
1讀《史記》有感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共有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多字。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回顧了各種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我詳看了其中的卷九,也就是項羽本紀,對項羽的人生頗有感觸。

這本書詳細地寫了項羽的生平,從少時跟隨父親項梁起義到後來的楚漢相爭,再到垓下自刎,詳細寫了項羽的生平。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但項羽就是這等少有人之一:在趙國被圍在巨鹿時,他破釜沉舟,救出了趙國部隊;在只有二十八個子弟兵跟隨他時,他號召士兵勇猛殺敵,殺敵數百… …而在烏江亭長敬他為豪傑請他渡江再待卷土重來時,他認為大丈夫豈能苟且偷生?於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自刎烏江,遺恨千古。

在這樣的悲劇的背後,我們看到了什麼?看到了項羽的英雄面。而為什麼項羽會有這等結局?一是因為項羽對人疑心太重。亞父就是其一。劉邦使出了離間計,項羽立馬就懷疑了亞父,亞父在氣憤、傷心之時,背上長了個膿瘡,病死了,項羽也少了個謀士。二是因為他兩線作戰,正面與劉邦交鋒,後面韓信在彭城牽制著他,使項羽首尾不能相顧,並各個擊破。項羽有這么兩個大失誤,失敗也不足為奇了。

如果劉邦是英雄,項羽就是梟雄。勝者為王敗者寇,為了勝利,英雄和梟雄為了天下而爭斗,而最終的結果就是,項羽自刎烏江,劉邦建立漢朝。像這樣的英雄和梟雄的斗爭,歷史上還有很多,例如劉備和曹操爭斗,劉知遠與趙匡胤爭斗,… …數不勝數。

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不會因小人一時得勢正義就消失,也不會因正義滿天下就沒了邪惡,這也是這段歷史好看的地方吧。

史記真是一本好書。
2很難得最近有些閑暇,便拿出已放在書架里很久的太史公的《史記》出來閱讀。能通讀一遍《史記》是我很久以來的願望了。記得以前曾經想通讀一遍《紅樓夢》,但是每次讀到第二冊就放棄了,可能我的個性不適合閱讀《紅樓夢》這種具有細膩情懷的巨著吧。《史記》也許更加適合於我。

讀《史記》我不禁深深被那些兩千餘年前的文字所吸引,文字的後面是不朽的思想和一個永遠偉大的靈魂,雖然時光已經過去了兩千年,但兩千年前那一個一個偉大的人物都躍然紙上。從中我深深體會到了什麼才可以叫做「不朽」和「永恆」,也明晰了這世界上真有不世的天才。

儒家治學希望「立功、立言、立德」,然而在幾十年間能做到這些的又有幾人呢?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時光瀟瀟而去,在這個沒有英雄的時代,看來只有在史書中體會英雄的意境了。不讀《史記》永遠都是個遺憾,而讀《史記》這本書永遠都不會太晚。
另外有:
一、文王渭濱遇呂尚

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篈,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 「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齊太公世家》

眾所周知,姜子牙有經國濟世之才。但沒有遇到文王時窮困潦倒、年邁卑微且尚無成事。然而姜子牙終究才學,因有才學而有抱負,有抱負而壯志滿懷,他不為自己的貧賤和蒼老自卑,大膽而自信的他坐在渭水之濱直線垂釣並放言道「願者上鉤」他就是在等待文王,顯而易見且處心積慮。一見文王就傾談治國之策,毫不隱瞞自己自負的才學。終於他如願以償的一與周文王「載與俱歸,立為師」,並在以後的日子裡東征西戰,經國濟世,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開辟了一段新的歷史。

二、秦穆公慧眼識才

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執之。繆公聞百里傒賢,欲重贖之,恐楚人不與,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楚人遂許與之。當是時,百里傒年已七十餘。繆公釋其囚,與語國事。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問,語三日,繆公大說,授之國政,號曰「五羖大夫」《秦本紀》

韓愈曾感慨:「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沒有秦穆公,千里馬終將「老死於駢櫪之間」而失去其為千里馬的意義,百里傒雖然曾經做過虞國大夫,但虞國滅亡之後他就成為俘虜又被作為陪嫁奴僕入秦,甚至後來竟至於被楚國邊境的幾個鄉下人扭送到市場上叫賣,成為人盡可唾的卑微之人,其人雖有才,然虞君、晉公不識,鄉下無人只知,終淪為市奴,百里傒雖為千里馬,但其處境尷尬而不能揚蹄日奔千里。使其成為千里馬的是秦穆公,秦穆公不為他卑微的身份所干擾,慧眼識才而寫就了「舉百里傒於市」的美談,秦穆公乃一國之君,百里傒為一市奴,兩人身份千差萬別。秦穆公是排除了眾議及一些相當的困難才作到的吧!他這種求人惟賢的心態,及「授之國政」任人不疑的態度是值得今人品味的。

三、祁傒舉賢不為私

悼公問群臣可用者,祁傒舉解狐。解狐,傒之仇。復問,舉其子祁午。君子曰:「祁傒可謂不黨矣!外舉不隱仇,內舉不隱子。」《晉世家》

伯樂有識別千里馬的慧眼,也有個人的喜好厭惡,若伯樂明明看出那是一匹不可多得的千里馬,但因為這匹馬踢了他一腳而口是心非的說「這匹不是千里馬」悲劇的味道就更濃了一層。因此社會更呼喚有良知的伯樂,如祁傒的伯樂,胸懷坦盪,不顧忌個人的任何私利。「舉不隱仇,內舉不隱子」,推薦就推薦最能勝任的人。

四、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魯周公世家》

我們常聽某些幹部大談用人經時把「重用無才之人」作為金定律,關鍵是怕手下人成績超過自己,此時周公吐哺對我們的教育就顯得尤其深刻,周公貴為「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但終為人臣,畢竟不能事事得意,他舉薦的人得到聖上信任並導致自己被疏遠也未可知,但周公一心以天下為己任,招賢納士,輔佐成王。且求賢達到痴迷的地步竟至於「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這樣的胸懷,怎樣的品質!社會,尤其是當今社會,要發展,就要人才,要人才,就要周公

五、桓公捐嫌任管仲

桓公之立,發兵攻魯,心欲殺管仲。鮑叔牙曰:「臣幸得從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無以增君。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於是桓公從之。乃詳為召管仲欲甘心,實欲用之。管仲知之,故請往。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齋祓而見桓公。桓公厚禮以為大夫,任政。〈齊太公世家〉

有了「舉不隱仇,內舉不隱子」的祁傒,還需要一個能為「仇」「子」施展才華提供空間的人,這個人就是桓公。當鮑叔牙極力推薦而他自己也認識到管仲的經世致用之才時千方百計地把管仲從魯國迎回。

「厚禮以為大夫,任政。」並支持管仲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使桓公終成霸業。在管仲問題上,人們多推崇鮑叔牙的知人和管仲的賢能。殊不知正是齊桓公為他們雙方提供了一個空間,使得他們名垂青史啊!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知。"唐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史記〉中薦人、納賢的故事對我們的教育是深刻的,其影響是深遠的,我們現在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發展時期,也正值國家用人之際。這更要求沒我們要頭腦清醒,有才之人勇於自薦,求才之人善於發現,識才之人大力舉薦,用才之人求賢若渴,當政之人則為各種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進而使所有人才「就力陳列

Ⅶ 寫一篇《史記》當中的故事的讀後感50字就可以了!採納哦

抄這是一本能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襲神奇的書。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編織成了世世代代流傳的史記。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Ⅷ 急需《史記》讀後感,800字 左右的 謝謝 1

淺讀《史記》有感
在浩瀚如煙的中華古典名著中,歷史著作無疑是最璀璨的明珠。歷史記錄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史,正因為如此才給我們留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息,發展的清晰脈絡,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著古人的心血和智慧的歷史典籍。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史記》共130篇,52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中經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史記》包羅廣泛,體大思精,被列為「二十四史的開篇之作。我在假期學習之餘,通覽了《史記》收獲不少,讀了它彷彿自己置身其中,從夏開始到漢朝,歷史事件人物都歷歷在目。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繁榮的唐朝、殘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漢武帝……我彷彿真的看到了皇宮的真奇異寶,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銷煙、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戰爭場面;有的看著令人心曠神怡《史記》,有的看著令人神情緊張,有的看著令人無可奈何……
作為一部歷史著作,由於它能夠比較全面、客觀的反映歷史面貌,人們一直譽之為「實錄」,稱贊作者「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史記》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作者在歷史的寫作中寄託了自己的理想,表達了他對於歷史和現實的清醒認識和強烈的愛憎,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一系列歷史人物,使之成為科學歷史著作和優美傳記文學的巧妙結合,魯迅所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恰當地指出《史記》這一特點。描寫緊張斗爭的場面,讓人物在具體矛盾斗爭的沖突中,各自表現他們的優點和弱點,這是司馬遷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在《項羽本紀》中,作者連續寫了項羽殺宋義救趙、鴻門宴、垓下之戰等一系列緊張斗爭的場面,使項羽的形象更加豐滿。特別是垓下之戰,寫項羽在漢軍數重包圍之中,慷慨別姬,潰圍、斬將、刈旗、□目叱漢將、以頭贈故人,雖然形勢危殆,仍然那樣豪邁而從容。這些激烈場面的描寫,成功地展現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悲壯形象,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灌夫使酒罵座和東朝廷辯的描寫,也是運用緊張場面表現人物性格的很好的例子。其中項羽是我最愛的之一。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上面這個小故事說明的好學和目光的遠大,雖然是悲劇式的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我覺的《項羽本紀》是《史記》傳記中最精彩的一篇,達到了思想和藝術的高度統一。它猶如一幅逼真傳神的英雄肖像畫,色彩鮮明;又像一張秦漢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圖,錯綜有序。通篇文章氣勢磅礴,情節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語言生動,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市)人,生活在西漢武帝時代,前後曾為郎中、太史令、中書令等職。他因為李陵辯解被劉徹定為死罪,但他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羽毛」,但他想到了父親的遺命,想到了畢生的使命還未完成,他不能就此去死;那麼只剩最後一條路——接受宮刑。這可是奇恥大辱,過去說,「刑不上大夫」,更何況是宮刑呢!但為了事業,司馬遷忍辱偷生。出獄以後,劉徹還封他為「中書令」,名義上比「太史令」職務要高,可卻是宦官擔任的啊!為了完成《史記》的創作,司馬遷把這一切都忍受了下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史記》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華民族淵源歷史,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了解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懂得了一些歷史典故,知道一些歷史事件發生背景、過程以及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深刻歷史影響。司馬遷的博學、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中國人引以自豪,在中華民族復興的今天古為今用以史為鑒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Ⅸ 《史記》或《資治通鑒》的讀後感800字左右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史記》既是一部史學著作,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史記》中對古代優秀任務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丑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如其中的大禹治水,表現了一個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塑造中,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為別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條河流,為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也體現了勞動人民改變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我還從趙氏孤兒,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鬥志斗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於忠誠、善良、正義;鄙視邪惡,痛恨不忠不義。其中的《武王滅紂》通過文王和武王用他們的仁義、善良為民造福,讓百姓安居樂業,和紂王的殘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他們。《陳勝吳廣》的故事謳歌了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帶領奴隸推翻秦朝的暴政。陳勝從起義到犧牲只有6個月,然而他點燃的反秦之火越燒越旺。《飛將軍李廣》寫的是飛將軍李廣愛兵如子抵抗匈奴進犯,保衛國土,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到人民的愛戴……
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受到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但他還是完成了《史記》,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啟發和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被魯迅評價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
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
看《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准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