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民族團結小故事學前班

民族團結小故事學前班

發布時間: 2020-12-04 13:13:57

⑴ 50字的民族團結小故事

1935年5月22日,中央紅軍北上選遣隊司令劉伯承和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在西康省冕寧縣舉行了名揚後世的彝海結盟,為中央紅軍順利通過涼山弄族聚居區創造了有利條件,是中國共產黨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實踐。

⑵ 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一、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薩克族牧民卡熱木的女兒努爾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別痛,她要生小孩了。可是,按時間算還不足月。於是,他們急忙從北山來到團部,因他們不太懂漢語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長石建新接待了他們。在介紹完情況後已是21時,當時醫院的醫生全部到外團參加考試去了,經護士初檢後認為是難產,需要立即進行剖腹產手術。於是,護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試的醫生聯系迅速趕回,這邊護士也在忙著給手術室消毒。醫生到達後,經全面檢查後就開始進行手術。24時手術成功,母子平安。7天後,努爾巴克出院了,由於沒有車民警們又開車將她們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場的家。

二、22團11連職工馬俊芳的小麥地里,9名維吾爾族男性民工拿著坎土曼,揮汗如雨地平著毛渠埂子。隨著該團3.4萬畝小麥豐收在望,該團的小麥承包抓緊時間做好夏收前的准備工作。

在該團雇維吾爾族民工打工是司空見慣的事,到秋收季節來該團打工的少數民族多達幾千人。原因很多,一是該團周圍居住著很多包括漢族人在內的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組成的和靜縣、焉耆縣鄉、村的各族群眾;二是該團經常與地方的少數民族聯絡,互相交流感情,相互學習在農業種植上的新技術;三是每年從春播、田管到秋收都有很多地方的少數民族來到該團支援團場的農業建設;四是長期各民族的共同交往,讓各民族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漢族朋友能真心對待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也能真心對待漢族人。

維吾爾族小伙阿不拉說:每次我們來漢族朋友打工,都能快快能把工錢給我們,而且對我們很好。

三、
新疆布爾津縣哈薩克族愛心媽媽--麗達常年幫扶各族貧困孩子。

8月9號,布爾津縣第三小學二年級學生明梅像往常一樣,來到哈薩克族阿姨麗達家中做作業,沒想到麗達阿姨不僅為她准備了生日蛋糕,還請來左鄰右舍的小朋友,為她慶祝生日。

明梅的媽媽五年前離家出走,一家五口靠父親撿破爛維生。一次偶然的機會,麗達聽說了小明梅的情況,就經常給她買衣服、買零食、洗頭洗澡、檢查作業,每個月還要給她20元零用錢。小明梅:「今天我特別高興,我好久沒吃過蛋糕了,我真想叫阿姨一聲媽媽。」

麗達下崗後從街頭擺小攤開始做起,現在經營一家民族工藝品商店。2003年,麗達聯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創辦了布爾津縣「愛心媽媽」協會,5年來,愛心媽媽們已先後幫扶了20多名各民族貧困孤殘兒童和困難群眾,累計捐款捐物達十多萬元。麗達:「我是個下崗工人,當時有好多人幫助過我,要不是他們的話,我就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現在我有能力了,有條件了,所以我幫助別人。我們民族漢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團結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才會一天比一天好。」

⑶ 民族團結小故事

從前,人的每隻手都有五個兄弟——大哥(大拇指)、二哥(食指)、三哥(中指)、四弟、(無名指)、五弟(小指)。他們都有各自的分工,盡職盡責團結的生活在手上。可是時間一長,他們的思想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都認為自己的本領最大。最終矛盾激化,一場不可避免的爭吵發生了。大哥說:「我天天帶領著你們早出晚歸,辛勤的為手服務,我的本領最大。」二哥說:「你分配不均有失職之處,出了事都是我給你頂著,我的本領最大。」三哥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你們都把臟活累活壓在我的身上,美其名我的身材修長體格健美。」四弟尖著嗓子插嘴道:「那是你自找。瞧我管理的外交處那可是頂呱呱,我的本領最大。」五弟也爭吵著說他的本領最大。他們激烈的爭吵,誰也不讓誰。這時人說話了:「要不你們比比誰能拿起地上的球,誰的本領就最大。」於是,他們爭先恐後的去拿球,可是,不管怎麼努力就是拿不起那個球。人說:「你們一起拿試試。」他們走在一起輕輕一拿,球就很輕松的拿了起來。他們終於明白,團結就是力量。

其實,在生活中團結的影子也處處可見:許多許多的石頭堆積起來可以變成一座巨大的高山;許多許多的磚頭壘築起來,可以砌成萬里長城;螞蟻雖小,但許多螞蟻團結在一起,能拖動一根很大的骨頭;一個人的力量雖小,但許多微弱的力量匯合在一起,就能排山倒海,戰勝一切!新中國的成立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全國人民一條心;抗洪搶險的勝利靠的是什麼?靠的是軍民齊心協力;成功戰勝「非典」靠的是什麼?是所有同胞眾志成城!優秀的名校、班級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全體師生的團結努力。
一滴晶瑩的水珠雖然美麗,但經不起太陽的曝曬,個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單槍匹馬殺出天下,只有團結才會讓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⑷ 請各位老師編一個作文,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為您專業提供作文服務,麻煩採納!

從學前班到現在,有一對親密無間,形影不離的好夥伴——閆曉丹和姑麗皮亞。她們雖然民族不同,但是她們兩個比親姐妹還要親。她們兩個現在居住到了同一個小區,更加促進了她們的友誼。
閆曉丹是一個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陽光漢族女孩,她渾身洋溢著熱情和活力,很愛微笑,一笑就露出兩個小酒窩,很可愛。她還是個富有有愛心的孩子,愛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和美麗的大自然,更深深的愛著偉大的祖國,時刻銘記自己是一位少先隊員,她相信停帶的思想是死水,單調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縱,無夢的人生墮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裡,她總是努力的學習,勤奮的工作,積極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來詮釋她的大學夢。
姑麗皮亞是一個自信和執著的維吾爾族小姑娘。一個聰明可愛,思維敏捷,工作積極,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學習鑽研,學習成績優秀誠實上進,愛好廣泛的優秀學生。她為了心中的夢想,堅忍不拔,奮力拚搏,從不退縮。哭過、笑過、迷茫過,可她不曾屈服過。她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她熱愛身邊的一切。她是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少先隊員。
她們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上都互幫互助,互相關心。在課間十分鍾,她們總是在一起探討學習的樂趣,在雙休日她們一起動手製作一些工藝品,並一起去書店閱覽對學習有益的書籍,由於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使她們在學習上總比別人略勝一籌。姑麗皮亞有不懂的問題時,閆曉丹總會給他耐心的解釋,知道她理解、學會為止,使姑麗皮亞的學習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姑麗皮亞常常在閆曉丹參加文藝比賽時給予她最大的幫助,在她每次的比賽上姑麗皮亞會主動編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練,使閆曉丹在每次比賽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在生活中,她們總以姐妹相稱。當她們隻身來到店裡時,店裡的叔叔阿姨總會問:「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們總會平淡的回答:「她沒有陪我一起來。」由於每次都這樣回答,至使那些店裡的叔叔阿姨都以為她們真的是一對親姐妹。
在閆曉丹煩惱時,姑麗皮亞總會為她排憂解難,逗她開心。當姑麗皮亞猶豫不決時,閆曉丹總會為她作出明確的判斷。自從學校開展了「手拉手」活動以後,她們就更加團結友愛了,不僅如此她們還帶動了全班同學,讓全班同學深深地團結的重要,讓他們明白了團結是建設祖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團結才能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只有全國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而這些道理是閆曉丹和姑麗皮亞讓同學們懂得的。
現實生活中,一些不足為奇的事,一些不足掛齒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產。所以,人類是生活在團結合作的生活中,人類無疑是幸福的,但人類的團結有虛偽的團結。
不僅人類學會團結,就連小小的螞蟻,在發現食物後,都會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們小小的體形,居然能把超過自己的許多倍的東西搬運。體現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縱觀古今中外,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集體團結的力量。智勇雙全的張良,若不是投靠了劉邦,單靠單槍匹馬的行刺,能實現宏圖大志嗎?離開了笛卡爾的啟示和普里斯特等人的共同研究的科技成果,牛頓能提出「牛頓第一定律」嗎?
單靠一朵美麗的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個人只有融入團結的集體才能實現宏偉目標。
因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精誠團結,才能自立於世界,才能謀求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這些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應該學會團結,這樣才能立足社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團結,了解團結的重要性。讓團結伴隨我們。今天的中國需要團結明天的中國更需合作,讓我們共同建設美好的祖國。

⑸ 關於同學之間的民族團結故事,要短小精悍的那種!急急急

8月9號,布爾津抄縣第三小學二年級襲學生明梅像往常一樣,來到哈薩克族阿姨麗達家中做作業,沒想到麗達阿姨不僅為她准備了生日蛋糕,還請來左鄰右舍的小朋友,為她慶祝生日。

明梅的媽媽五年前離家出走,一家五口靠父親撿破爛維生。一次偶然的機會,麗達聽說了小明梅的情況,就經常給她買衣服、買零食、洗頭洗澡、檢查作業,每個月還要給她20元零用錢。小明梅:「今天我特別高興,我好久沒吃過蛋糕了,我真想叫阿姨一聲媽媽。」

麗達下崗後從街頭擺小攤開始做起,現在經營一家民族工藝品商店。2003年,麗達聯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創辦了布爾津縣「愛心媽媽」協會,5年來,愛心媽媽們已先後幫扶了20多名各民族貧困孤殘兒童和困難群眾,累計捐款捐物達十多萬元。麗達:「我是個下崗工人,當時有好多人幫助過我,要不是他們的話,我就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現在我有能力了,有條件了,所以我幫助別人。我們民族漢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團結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才會一天比一天好。」

⑹ 民族團結小故事20字

1、昭君出塞

王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3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2、張騫出塞

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3、援助西藏

支教邊疆,五十六個民族團結,是一家親。

4、文成公主入藏

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文成公主的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

5、彝海結盟

「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跡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筆。

在通過彝區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張,為革命勝利後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⑺ 簡短民族團結小故事幼兒園小朋友使用的

這是中國最西北的一個小縣城。連日的降雪給這片廣袤的草原披上了銀裝,氣溫也驟降到了零下30多度。2009年月10號上午,回族青年王作林急匆匆從一百多公里外的村裡趕回了清河縣城,看望他病重的維吾爾族媽媽——阿尼帕老人。
這個普通的院落,是王作林和他的18個不同民族、不同血脈的兄弟姐妹們一起長大的地方。如今,他們已各自成家立業,但這個寧靜的小院和70歲的老母親阿尼帕一直是他們心中最大的牽掛。
和所有的家庭一樣,全家福記載著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光。
1963年,阿尼帕已經是6個孩子的母親,丈夫阿比包在縣公安局工作,加上弟妹,10口之家的生活全靠著丈夫每月45元的工資支撐著。生活拮據但日子過得卻其樂融融。可是就在這年冬天,和阿尼帕一牆之隔的哈薩克鄰居亞合甫夫婦不幸相繼去世,撇下了3個不滿十歲的孩子。
阿尼帕看到這三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十分可憐,就把他們接回了自己的家。阿尼帕心裡明白,在當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多一張嘴就意味著多一份生活的艱難。
今年已經53歲的托乎提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初收養的三兄弟之一,那時他只有8歲,回想起當年阿尼帕媽媽收養他們的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
之後的十年間,阿尼帕又先後收養了回族孤兒王淑珍,王作林兄妹4人,漢族孤兒金海、金花和金雪蓮,這時,她和丈夫撫養的孩子增加到了19個。
流浪街頭的小淑珍當時頭上長滿了頭癬和癩瘡,頭上沒有一根頭發,滿是膿血。
阿尼帕帶著她四處求醫問葯,經過兩個多月的清洗和治療,小淑珍的頭上終於長出了黑茸茸的毛發。
一直到現在,王淑珍始終保留著長長的黑發,她說這是媽媽給她最珍貴的禮物。
為了保證全家20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尼帕專門買了一口直徑1米2的大鐵鍋,她幾乎把家裡的全部收入都換成了食物,春天糧食不夠吃,她就去地里挖野菜,秋天還要出去撿麥子、收土豆。盡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見肘。為了多賺些錢為孩子們交學費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後就去為工地打土塊,而阿尼帕也在縣食品廠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腸的工作。
阿尼帕夫婦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能吃飽,還要讓孩子們有學上。家裡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條,做成小油燈,19個孩子們就在這一盞盞跳動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上完了小上學、中學。孩子們沒有一個因為家裡貧窮而輟學。
正是因為阿尼帕對這個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艱辛,讓兄弟姐妹們早早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相互關愛。今年已經三十三歲的熱阿黑是阿尼帕最小的親生女兒,回憶起當時的生活,她的心裡充滿了辛酸和感動。
阿尼帕的19個孩子在她含辛茹苦的照料下漸漸長大,四十年的歲月,這份大愛也逐漸打動了周圍的鄰居們。
每到逢年過節,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因為這時,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這是一段拍攝於2005年春節時的一段錄像,享受著天倫之樂的阿尼帕老媽媽和阿比包爸爸無比幸福

⑻ 民族團結的小故事(200-300字)

李光勇,烏魯木齊路政管理局駐小西溝社區「訪惠聚」工作隊的一名普通隊員,憨厚老實。他的結親對象叫馬龍,一家三口住在蘇州東街祥和北三巷,一家人僅靠賣涼皮和燒烤的微薄收入為生。

李光勇每天都要去三涼店看看他們,在一聲聲問候聲中,他們的心更近了,握手、擁抱、拉家常,一個個溫馨的場景都令人動容。4月3日一大早,李光勇提著一套新生兒服裝套盒來到社區,我們都說:「李哥,你家親戚也不知道是生男孩還是女孩呢?」「就是么,我也挺著急的啊。

也想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所以我就買了兩套,一套藍色一套白色。」李哥看著手中的寶寶服笑著說。衣服送到馬龍家不久,接到醫院電話孩子出生了,馬龍樂呵呵地拿著衣服趕去了醫院,口中不停的說:「阿哥你送的禮物正好派上用處。」一件小小的禮物不算什麼,可馬龍一家人的心是暖暖的。

一幕感人肺腑的談心,一段暖心和諧的民族團結故事,感動著身邊每一個人,「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是掛在牆上的標題,不是喊出來的口號,而是真真切切的感情和行動。



(8)民族團結小故事學前班擴展閱讀:

小故事也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

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同時,也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跌宕起伏,從而闡發道理或者價值觀。 這種故事往往以一種很普通簡單的敘述方式,並從中引申出一些道理。

⑼ 學校民族團結一幫一小故事

校園民族團結感人故事 毛橋小學 六(1)班 學生:張賢 指導教師:陳玉華
一個民族就像一滴水,一滴水很容易滲到沙土裡面去,如果56滴水混合起 來,就成一片汪洋大海;我們每個人就像一束陽光,一束能照到多大的地方呢?13億多束太陽光混在一起,無比耀眼,燦爛發光,能照亮全世界;我們每個人就像一根筷子,一根是很容易折斷,13億多根筷子綁在一起,就堅如長城,民族團結就是這樣的。
有一次學校舉行了拔河比賽。我們班取得了第一名,我們班有漢族和少數民族學生。在拔河比賽中感覺到了團結的力量非常的巨大。如果他們說那是漢族,那是回族,那樣分得話,力量不會聚中在一個地方,很容易受到別的班強烈打擊,不會取得好的成績來。他們為了自己班變更加優秀,更有出色,而一起努力,一起奮斗,一起進步,遇到困難,共同商量克服困難 。不會因為不團結成績不好,紀律不好,各方面都差 ,而受到別的班同學的嘲笑 ,看不起。一個國家相當於一個班集體,一個多民族的班集體,我們每個人都不分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學習,互相了解各民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的話。我們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都平安生活,中國變得更加強盛, 具有一個巨大民族團結力量的國家。我們團結起來,不讓任何一個民族分裂都得到分裂中國的目的。
我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又漢族,也有回族,但我們都非常和睦相處,我們都像一家人一樣生活。老師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不僅關心我們學習,還關心我們的冷暖苦餓。我們在課堂有師生關系,下課後就想兄弟姐妹一樣,互相開玩笑玩。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硬比鋼還強… 』』這首詩天天在耳邊唱響,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團結起來,聚集比鐵硬比鋼還強的力量,使校園變得更加和諧,使中國變得更加強盛。

新聞紀事:新疆校園里的民族團結故事

2009年07月28日 12:02:26
「和他們交往我的生活更多彩了」
烏魯木齊市第20中學的熱依汗·古麗已經在講台上站了13年,新學期她將擔任「雙語」班的老師,她有點緊張,但一想到身後有很多漢族同事她信心倍增。
7月21日,一說起漢族同事對她的幫助,熱依汗·古麗打開了話匣子。
2004年牞烏魯木齊市第20中學實行了民漢合校,熱依汗·古麗多了很多漢族同事,在那之前她幾乎沒有漢族朋友,那之後她驚奇地發現,漢族和維吾爾族一樣待人熱情,愛幫助別人。
3年前,在學校的「民漢教師結對子」活動中,她和同是教化學的李元忠老師結成了「一對子」。
從那以後,李元忠每次有了新的教學資料都要多准備一份,給熱依汗·古麗講解,熱依汗·古麗把自己學到的再傳遞給學生。每次化學組集體備課,他都會對熱依汗·古麗提合理建議。今年他們分別送走了一個高三畢業班,復習時用什麼書、用什麼資料、用什麼樣的練習試卷,熱依汗·古麗都要和李元忠商量。
該學校化學組有17位老師,有8位是少數民族,現在李元忠不光和少數民族同事關系很好,在學校以外還交了不少維吾爾族朋友。和熱依汗·古麗變成「一對子」後,讓李元忠對維吾爾族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自從和熱依汗·古麗結對子後,感覺和這個民族很親。」李元忠說,現在他們不僅是同事還是朋友,漢族的節日他會收到熱依汗·古麗的問候,維吾爾族過節時他會給熱依汗·古麗送上祝福,工作中常相互開玩笑。
隨著時間推移,熱依汗·古麗對李元忠產生了像哥哥一般的信任。寫論文遇到問題她會打電話給李元忠,備課時遇到困惑她會向李元忠請教。3年來,熱依汗·古麗漢語授課水平提高了,以前她在課堂上總把一些專業術語弄錯,李元忠一遍遍耐心地給她講解,讓她課後多練習。
數理化一直是民語班學生的弱項,為了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化學的瓶頸,熱依汗·古麗經常追著李元忠了解他班上的學生是如何學習化學的,李元忠會把學生們好的學習方法介紹給熱依汗·古麗,這樣的交流對她班上的學生幫助很大,化學成績慢慢提高了。看到熱依汗·古麗的學生成績提高了李元忠也很高興,同時也更欣賞愛學習的熱依汗·古麗。
去年暑假,熱依汗·古麗參加網上培訓課程,面對大量的習題她很著急,為了幫她順利完成學習,李元忠給她當起了老師,給她講解網上的難題。他們都是班主任,他們還常交流如何做學生的思想工作。
李元忠說:「我們結對子不光增強了不同民族老師間的了解團結,還帶動了各自班級之間民漢學生的交流和了解,我們是學生行為的風向標,『7·5』事件一點都不會影響我和維吾爾族同事朋友的交往。」
從一位民語老師成長為「雙語」老師,熱依汗·古麗的背後有很多漢族同事的支持:「徐老師是電腦專家,給我教了很多電腦和網路知識,出去玩,高老師一直幫我提行李,還有黃老師……漢族同事們都很熱心,我的進步就是李老師和其他漢族老師幫助的結果,和他們交往,我的生活更多彩了。」(記者張雪紅)

⑽ 關於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1、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是一個歷史上的事件,班超在西域30年,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漢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脅迫西域各國出兵,寇掠東漢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鎮撫西域各國,西域與漢斷絕65年的關系至此恢復。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從西域返回洛陽。

2、彝海結盟

「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跡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筆。

在通過彝區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張,為革命勝利後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文成公主進藏

文成公主進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並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

4、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

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5、漢烏和親

元鼎二年(前115年)隨張騫至長安的烏孫使者回國,報告漢王朝的強盛後,增強了烏孫王昆莫對漢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長安,表示願得尚漢公主,為昆弟,請求與漢和親。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昆莫,並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

細君死後,漢王朝又將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這兩次和親,對於鞏固漢與烏孫的友好關系,使烏孫成為漢在西方牽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發展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