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民族團結小故事
A. 民族團結的小故事(200-300字)
李光勇,烏魯木齊路政管理局駐小西溝社區「訪惠聚」工作隊的一名普通隊員,憨厚老實。他的結親對象叫馬龍,一家三口住在蘇州東街祥和北三巷,一家人僅靠賣涼皮和燒烤的微薄收入為生。
李光勇每天都要去三涼店看看他們,在一聲聲問候聲中,他們的心更近了,握手、擁抱、拉家常,一個個溫馨的場景都令人動容。4月3日一大早,李光勇提著一套新生兒服裝套盒來到社區,我們都說:「李哥,你家親戚也不知道是生男孩還是女孩呢?」「就是么,我也挺著急的啊。
也想知道是男孩還是女孩,所以我就買了兩套,一套藍色一套白色。」李哥看著手中的寶寶服笑著說。衣服送到馬龍家不久,接到醫院電話孩子出生了,馬龍樂呵呵地拿著衣服趕去了醫院,口中不停的說:「阿哥你送的禮物正好派上用處。」一件小小的禮物不算什麼,可馬龍一家人的心是暖暖的。
一幕感人肺腑的談心,一段暖心和諧的民族團結故事,感動著身邊每一個人,「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是掛在牆上的標題,不是喊出來的口號,而是真真切切的感情和行動。
(1)我和民族團結小故事擴展閱讀:
小故事也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
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同時,也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情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跌宕起伏,從而闡發道理或者價值觀。 這種故事往往以一種很普通簡單的敘述方式,並從中引申出一些道理。
B. 民族團結小故事
您好。
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薩克族牧民卡熱木的女兒努爾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別痛,她要生小孩了。可是,按時間算還不足月。於是,他們急忙從北山來到團部,因他們不太懂漢語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長石建新接待了他們。在介紹完情況後已是21時,當時醫院的醫生全部到外團參加考試去了,經護士初檢後認為是難產,需要立即進行剖腹產手術。於是,護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試的醫生聯系迅速趕回,這邊護士也在忙著給手術室消毒。醫生到達後,經全面檢查後就開始進行手術。24時手術成功,母子平安。7天後,努爾巴克出院了,由於沒有車民警們又開車將她們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場的家。
C. 我身邊的民族團結小故事徵文
你們好,我是一小五【5】班的學生。我的名字叫張虎,我演講的題目是《維護民族團結,從我做起》。
每年5月春暖花開時,新疆各地的民族團結教育蔚然成風。說到民族團結,我的眼前忽然閃現《冰山上來客》那熟悉的電影畫面,那悠揚的旋律「花兒為什麼這樣會紅……」在腦海里一遍遍回放。因為在我們身邊也住著一群,同樣信仰伊斯蘭教的教民。他們的孩子和我同上一所小學,一個班級。同在藍天下,我們牽手同行。
有一天,我曾高興的對爸爸說:「我們班新轉來兩位哈薩克族姐妹。」也許語言不通,剛開始她們對同學們的關心顯得很冷漠。獨坐靜想,她們需要的僅僅是尊重。不勝其煩的打擾讓誰也會不高興的。我試著用一顆理解的心去對待她們,真的獲得意外驚喜:原來她們是那樣的熱情善良。不會的問題我們共同探討,燦爛的笑容花兒般綻放。有一次,姐姐指著牆上的畫問我:「張虎是誰?」我說就是我呀!她用本民族的文字把我的名字寫在紙上。我珍藏著,雖然現在還無法讀懂,但是相信有一天我能。
同學們,打消你的疑慮吧,現在就行動起來。走進這些少數民族同學的心中!將心比心,你會覺得天更藍,地更寬。我們的未來更令人憧憬。在這片和平的土地上,讓民族之花盛開,讓花兒更紅。至情無言,大愛無聲。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安定,請付諸行動吧。維護民族團結,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D. 50字的民族團結小故事
1935年5月22日,中央紅軍北上選遣隊司令劉伯承和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在西康省冕寧縣舉行了名揚後世的彝海結盟,為中央紅軍順利通過涼山弄族聚居區創造了有利條件,是中國共產黨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實踐。
E. 民族團結小故事50字
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王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34年,匈回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答於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F. 關於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1、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是一個歷史上的事件,班超在西域30年,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漢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脅迫西域各國出兵,寇掠東漢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鎮撫西域各國,西域與漢斷絕65年的關系至此恢復。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從西域返回洛陽。
2、彝海結盟
「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跡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筆。
在通過彝區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張,為革命勝利後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文成公主進藏
文成公主進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並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
4、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
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5、漢烏和親
元鼎二年(前115年)隨張騫至長安的烏孫使者回國,報告漢王朝的強盛後,增強了烏孫王昆莫對漢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長安,表示願得尚漢公主,為昆弟,請求與漢和親。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把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昆莫,並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
細君死後,漢王朝又將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這兩次和親,對於鞏固漢與烏孫的友好關系,使烏孫成為漢在西方牽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發展雙方經濟、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G. 民族團結小故事300字
體現民族團結的故事: 1.和親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晉時,為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君。西漢晚期生於南郡興山縣(今湖北省秭歸縣)。因聰慧麗質,漢元帝時入宮為待詔。 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系。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西漢王朝答應匈奴呼韓邪單於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親。從此出現了漢匈和好、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受到歷代人民的稱贊。 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昭君出塞和親,是當時漢匈雙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著王昭君。民間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於。她出塞時,和呼韓邪單於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地彈起了她所帶的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她(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單於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後來,王昭君和單於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裡,哪裡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漂亮的錦囊里取出五穀種子,撒在地下,於是就長出了五穀雜糧。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鍾,酉如樅。就是說,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峰,中午猶如一座鼎鍾,黃昏時猶如一棵雞樅(傘菌科圓錐形菌綱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團結友好的象徵,她的功績也得到後世的尊重。 2、文成公主進藏的民間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便是和親情況的典範。在她的影響下,漢藏兩族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今天人們把文成公主譽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實不為過。 唐太宗貞觀12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國富兵強,於是派侯君集督率領大軍討伐。大敗吐蕃於松州城下。松贊干布只好俯首稱臣,並對大唐的強盛贊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 求婚。 唐太宗經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於是在宮中選定了一個通曉詩書的宗室之女,封她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個遠親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對新奇的嚮往,因而也就應允了。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於貞觀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這支隊伍,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幾乎就象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技隊」。唐太宗深謀遠慮,覺得只有千方百計地對他們從經濟和文化上予以協助,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文成公主實際上就是肩負著 這項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務而遠嫁,這支送親的隊伍也是前去協助她完成這項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漢藏聯姻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制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歷法、醫葯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H. 民族團結的小故事
一、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薩克族牧民卡熱木的女兒努爾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別痛,她要生小孩了。可是,按時間算還不足月。於是,他們急忙從北山來到團部,因他們不太懂漢語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長石建新接待了他們。在介紹完情況後已是21時,當時醫院的醫生全部到外團參加考試去了,經護士初檢後認為是難產,需要立即進行剖腹產手術。於是,護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試的醫生聯系迅速趕回,這邊護士也在忙著給手術室消毒。醫生到達後,經全面檢查後就開始進行手術。24時手術成功,母子平安。7天後,努爾巴克出院了,由於沒有車民警們又開車將她們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場的家。
二、22團11連職工馬俊芳的小麥地里,9名維吾爾族男性民工拿著坎土曼,揮汗如雨地平著毛渠埂子。隨著該團3.4萬畝小麥豐收在望,該團的小麥承包抓緊時間做好夏收前的准備工作。
在該團雇維吾爾族民工打工是司空見慣的事,到秋收季節來該團打工的少數民族多達幾千人。原因很多,一是該團周圍居住著很多包括漢族人在內的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組成的和靜縣、焉耆縣鄉、村的各族群眾;二是該團經常與地方的少數民族聯絡,互相交流感情,相互學習在農業種植上的新技術;三是每年從春播、田管到秋收都有很多地方的少數民族來到該團支援團場的農業建設;四是長期各民族的共同交往,讓各民族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漢族朋友能真心對待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也能真心對待漢族人。
維吾爾族小伙阿不拉說:每次我們來漢族朋友打工,都能快快能把工錢給我們,而且對我們很好。
三、
新疆布爾津縣哈薩克族愛心媽媽--麗達常年幫扶各族貧困孩子。
8月9號,布爾津縣第三小學二年級學生明梅像往常一樣,來到哈薩克族阿姨麗達家中做作業,沒想到麗達阿姨不僅為她准備了生日蛋糕,還請來左鄰右舍的小朋友,為她慶祝生日。
明梅的媽媽五年前離家出走,一家五口靠父親撿破爛維生。一次偶然的機會,麗達聽說了小明梅的情況,就經常給她買衣服、買零食、洗頭洗澡、檢查作業,每個月還要給她20元零用錢。小明梅:「今天我特別高興,我好久沒吃過蛋糕了,我真想叫阿姨一聲媽媽。」
麗達下崗後從街頭擺小攤開始做起,現在經營一家民族工藝品商店。2003年,麗達聯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創辦了布爾津縣「愛心媽媽」協會,5年來,愛心媽媽們已先後幫扶了20多名各民族貧困孤殘兒童和困難群眾,累計捐款捐物達十多萬元。麗達:「我是個下崗工人,當時有好多人幫助過我,要不是他們的話,我就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現在我有能力了,有條件了,所以我幫助別人。我們民族漢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團結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才會一天比一天好。」
I. 民族團結小故事,很急!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救援
阿勒泰,鬧雪災,
救援隊伍進山來。
送糧草,送乾柴,
頂風冒雪把路開。
解放軍,好叔叔,
救我全家凝大愛。
爸媽不知說啥好,
簌簌淚水掛滿腮。
卡隆琴
卡隆琴,
弦兒多,
好樂手,
來彈撥,
琴聲飛揚刀郎舞,
民族團結一首歌。
元宵燈
元宵夜,亮晶晶,
烏魯木齊掛彩燈。
兔子燈,老虎燈,
阿凡提騎驢走馬燈。
棉花燈,玉米燈,
吐魯番葡萄瓜果燈。
彈琴燈,打鼓燈,
維吾爾少年跳舞燈。
心頭亮,一盞燈,
民族團結照前程。
笑臉
我爸爸,辦影展,
展出百幅好照片。
快來看,有特點,
張張彩照是笑臉。
生活美,日子甜,
新疆兒女笑開顏。
背相機,走天山,
幸福笑臉照不完。
相親是一家
小水滴,
一顆顆,
匯成坎兒井,
千年不幹涸。
新疆人,
一個個,
相親是一家,
和諧好生活。
防風林
咱南疆,
白楊樹,
站好隊,
真威武,
戈壁衛士肩並肩,
嚇得風沙嗚嗚哭。
心相連
哈密瓜,
可口甜,
一個一個
藤相牽。
咱新疆,
好少年,
一個一個
心相連。
葡萄抱成團
吐魯番,
葡萄甜,
一顆顆,
抱成團。
多像咱新疆,
各族心相連,
揮灑汗水勤澆灌,
幸福生活果滿園。
熱瓦甫
熱瓦甫,
大家彈,
過春節,
慶團圓。
咱新疆,
是把琴,
多少民族多少弦,
缺少一根不能彈。
和諧花
和田玉,
很珍貴,
捧在手裡要小心,
千萬別弄碎。
和諧花,
開得美,
放在心頭要呵護,
一定勤澆水。
樹
小朋友,愛樹木,
全疆林區一處處。
楊樹柳樹沙棗樹,
槐樹槭樹雲杉樹,
桑樹松樹白蠟樹,
各種果樹胡楊樹。
還有一種最珍貴,
民族團結成大樹,
紮根新疆這片土。
開學第一課
教室里,擺課桌,
咱們班級民族多——
你是維吾爾,
我是哈薩克,
她是達斡爾,
還有塔吉克……
漢族老師登講台,
民族團結第一課。
贊新疆
贊新疆,誇景觀,
哈密和田吐魯番,
喀納斯湖山水美,
冰川雪嶺戈壁灘,
樓蘭訪古留腳印,
天池盪槳劃遊船,
和諧更是好風景,
全疆孩子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