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高爾基故事的作文500字

關於高爾基故事的作文500字

發布時間: 2020-12-05 04:16:42

㈠ 高爾基的故事有什麼

1、高爾基小時候家裡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在裁縫店裡,小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闆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趁老闆不在時,就偷偷地看這份報紙,學了很多知識。

有一天,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闆晚上睡著以後,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雲層後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呢!於是,他就點燃了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

不一會兒,老闆醒了,他看見小高爾基在油燈下如痴如醉地看一本厚厚的書,就怒氣沖沖地說:「看什麼看,你把我的燈油都快用光了!」老闆娘也醒過來,像一隻母老虎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高爾基背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裡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並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伙計。

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願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飢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講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為了一名蘇聯大文豪。

2、高爾基從小酷愛讀書,一有空閑,就"撲在書籍上,象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他白天幹活幹得精疲力盡,晚上還要躲到閣樓上去讀書。

他曾在一家 麵包房工作過,每天干十六小時的活,他就用碎木柴做成一個小書架,一面揉面團,一面看書。一次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看托爾斯泰的著作,連工廠主走了進來也沒有 發覺。

工廠主抓起書就要往火扔,愛書如命的高爾基,竟忘記了拿著他的書的,是操縱自己命運的人,怒吼道: '你敢燒那本書!"工廠主從來沒見過高爾基發這么大的火,又把書還給了他。

高爾基後來寫道: "我夢想享受大學生讀書的幸福,甚至甘願忍受任何拷打。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 "你去學習吧,不過每到星期天為了你去學習,我們要在尼古拉也夫廣場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大概也是可以接收的。"

高爾基是一個視讀書為 最大幸福的人,他一生沒進過學校,只能利用夜間、工余或其他零星時間讀書。但在他十五歲時,就已經讀了法國作家大仲馬、雨果、巴爾扎克、龔古爾,德國作家海涅,英國作家司各脫、狄更斯、肖伯納以及俄國普希金等作家的作品。

高爾基講過讀書是最大幸福的道理。他說: "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再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畜牲而上升到人類。" "要熱愛讀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松,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了解紛繁復雜的思想、情感和事件。"

3、在高爾基的童年,曾是織花邊女工的外祖母是他「最親近的人」。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在這所老木屋裡,外祖母常常坐在炕爐沿上,向外孫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勇士伊凡和悲哀的強盜母親等故事。

外祖母的疼愛和那些如現實生活一般不幸又閃爍著善良和理想光芒的童話故事,使過早就飽嘗底層生活艱辛的高爾基獲得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正如高爾基後來回憶的,「我的頭腦里充滿了外祖母的童話,就像蜂房裡充滿甜蜜一樣」。正是這些記憶給了高爾基最初的豐潤的滋養。高爾基後來被外祖父送回到莫斯科與母親、繼父一起生活。平日待他很冷淡的母親將他送進一所最下等的庫那之小學念書。

由於家境貧寒、衣食無著,高爾基忍受著同學的嘲笑、侮辱以及個別老師的斥責、譏諷,他的內心深處深深厭惡這個「豬的學校」。家中繼父也經常打罵他與母親,最終不堪忍受侮辱的高爾基倔強地離家,開始了艱難的漂泊生活。

他到一戶富人家做工,讀書讀得入了神,燒水時把茶壺燒壞了。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他身上打來,將他打得遍體鱗傷,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非常氣憤地支持高爾基去告發。

女主人害怕了,生怕高爾基告她虐待,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高爾基正色言道:「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高爾基以皮肉之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的權利。

4、高爾基特別看重知識分子,認為俄羅斯的前途在知識分子身上。利用自己的身份,他千方百計地保護俄國持不同政見的知識分子。二月革命成功後,他認為應該發展經濟、科學、文化。

列寧所憎惡的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寫的《聲明》,就是在高爾基主辦的《新生活報》上刊發的,高爾基本人還在那一版上寫了一篇《無法沉默》的政論,指名道姓批評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包括列寧在內。有人要抓高爾基,列寧不允許。

高爾基也曾與列寧吵架鬧翻,1922年,一走義大利養病了之。但他們即使吵架,也不會變成敵我關系,仍然是知己和諍友。高爾基在寒冷中呼吸困難。年輕時失戀,他曾開槍自殺,結果子彈沒打到心臟,卻射中了肺部,他的一葉肺片被自己打掉,而另一葉肺片也已被香煙熏得差不多了。

他在溫暖的義大利蟄居寫作,超脫俗務,逍遙自在。高爾基在義大利還為列寧寫了一部出色的傳記。1924年2月4日,離列寧逝世不到一個月,《列寧》回憶錄就完稿了。全書雖不足4萬字,但是高爾基卻寫出了「一個空前未有的歷史人物,一個用大寫字母起頭的『人』」。

5、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

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里去了。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並非常義憤地鼓動高爾基去告發。女主人這時害怕了,她生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

「你說話算數?」

「是的。」女主人無可奈何地說。

「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

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這樣,高爾基因禍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的權利。

㈡ 關於高爾基的故事

俄羅斯偉大的科學家高爾基,從小就有強烈的讀書願望,他在學校時,成績很好,獲得過最優獎,然而貧困使他只上了兩年學。

為了養家糊口,他四處奔波,干過各種各樣的工作,但他始終沒忘記過讀書,他常常冒著艱險找書看。為了躲避老闆的監視和禁止,他常常利用深夜看書。

他用罐頭做了個油燈,收集主人燭盤里的殘油,躲在儲藏室、板棚等處苦讀。實在找不到油燈,他就在月光下看書。

在極端艱難困苦的環境里,高爾基發奮攻讀,從而具備了高深的文化水平和淵博的學識,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最終成為世界知名的偉大的文學家。

(2)關於高爾基故事的作文500字擴展閱讀:

高爾基於1868年3月16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

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1884年,他參加民粹黨小組,閱讀民粹黨人著作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1905年,高爾基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6年,高爾基受列寧的委託,由芬蘭去美國進行革命活動,在美國出版長篇小說《母親》。

後定居義大利卡普里島。1913年,高爾基從義大利回國,從事無產階級文化組織工作,主持《真理報》的文藝專欄。1917年十月革命後,伴隨著革命出現的混亂、破壞、無政府主義思潮及各種暴力事件,高爾基與列寧及新政權之間產生了矛盾。

1921年10月,由於疾病,也由於與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分歧,高爾基出國療養。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作了兩次長途旅行觀光後決定回國定居。

1934年當選為作協主席。回國後的高爾基作為蘇聯文化界的一面旗幟,為蘇維埃的文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紀30年代蘇聯出現的種種問題又使他與斯大林及現實政治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

㈢ 高爾基的故事大全

1、愛讀書的小伙計高爾基小時候家裡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在裁縫店裡,小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闆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闆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闆晚上睡著以後,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雲層後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看下去。不一會兒,老闆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基在油燈下如痴如醉地看一本厚厚的書,不由得怒氣沖沖地說:「看什麼看,你把我的燈油都快用沒了!」老闆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小高爾在背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裡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並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伙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願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飢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講書中的各種問題。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使他最終成為蘇聯大文豪。
2、皮肉之苦換讀書之樂 在裁縫家的時候,有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里去了。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並非常義憤地鼓動高爾基去告發。
女主人這時害怕了,她生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 「你說話算數?」 「是的。」女主人無可奈何地說。 「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 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這樣,高爾基因禍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

㈣ 高爾基寫的母親這遍故事裡巴威爾是怎麼一個人500字左右

《母親》是我極為欣賞和喜歡的一部作品。它描寫了前蘇聯時期工農人民為真理,為平等,為自由,為過上好的生活而不斷奮斗的故事場面。
巴威爾·符拉索夫是工人區中鉗工的兒子。他偷偷地學習——因為這是工人所不能擁有的權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讀書、討論問題、辦報、散發傳單,干起革命事業。母親起先擔憂自己的兒子,慢慢的,她喜歡並欽佩這些年輕的革命者們,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參加了革命工作。隨著革命事業的不斷壯大,沙皇反動政府開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爾為首的組織卻冒著生命危險宣傳革命思想。工農運動越來越浩大,群眾的反響越來越強烈,母親的思想覺悟也越來越高,她將整個心靈獻給了屬於人民自己的革命事業。
《母親》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為自身利益而奮斗。小說中,巴威爾這一群青年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壯麗的革命事業。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為無數平民的利益到處奔走,演說、散發傳單,用宣傳去喚醒人民,使人民從以沙皇反動政府為主的壓迫大眾的機構中解脫出來。他們追求真理、熱愛和平,所以他們要奮斗,要用行動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現象,去捍衛群眾的利益,去創造社會主義的社會,去實現無產階級的和平夢想。他們崇高的理想和真誠的呼籲使無知的工農階級覺醒,他們偉大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染了身邊的人。母親正是從一個柔弱、溫順、憂郁的傳統工人區婦女變成了一個有著深刻見地、滿腔熱情、勇敢無畏的新時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辭辛勞地長途跋涉送報紙、傳單,不顧警察的殘酷毒打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她和青年們一起帶頭示威遊行,高高舉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幟,向世界宣告著革命者強有力的信仰;她忍受著兒子被捕、骨肉離別的痛苦,在一個個革命者接連入獄後仍堅持著實現自己的宿願……當法庭審理這些革命者時,年輕人振奮人心的微笑顯示著革命事業的光榮與革命工作者的頑強,他們慷慨激昂的演說宣示著堅定的信念:「……你們使人們無法生活,毀滅他們;社會主義卻要把遭到你們摧殘的世界連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偉大整體,而且這一點——一定要實現!」他們的眼睛裡閃爍著正義的光輝。
這部小說使人熱血沸騰,令人強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們的勇敢不屈、正氣凜然,由衷地贊嘆他們對理想的堅持,欽佩他們對偉大事業的獻身精神。特別是母親這個人物的思想轉變,由膽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熱愛生活、傳播真理的革命先驅。這壯麗、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著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諦。
從文學技巧的角度看,《母親》以一個母親的改變為脈絡描寫振奮人心的革命。這使得小說更貼近讀者,使讀者感受更真實,更深刻。這一做法有著相當大的效果,它使小說情節更緊湊、引人入勝,並使革命顯得更人性化。
記得小說的最後一幕。母親在人群中呼喊著散發傳單,向人們演說。憲兵撲上去毒打母親。不屈的母親高呼:
「復活的靈魂——是殺不死的!」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

請採納~

㈤ 求高爾基的童年故事梗概和讀後感各500字

【故事梗概】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寫的是高爾基幼年時期從三歲至十歲這段時間生活斷面。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瓦爾瓦拉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諾弗哥羅德城。外祖父年輕時,是一個纖夫,後來開染坊,成了小業主。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也愈加專橫暴躁。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斗毆。在這個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與人之間彌漫著仇恨之霧,連小孩也為這種氣氛所毒害。阿廖沙一進外祖父家就不喜歡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裡含著敵意。一天,他出於好奇,又受表哥慫恿,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里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害了一場大病。從此,阿廖沙就開始懷著不安的心情觀察周圍的人們,不論是對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難以忍受。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但在這個污濁的環境里,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另外一種生活。這里有樂觀、純朴的茨岡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弦的曲調。外祖母跳著民間舞,猶如恢復了青春。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她知道很多優美的民間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親可愛,與人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則與之相反,它不愛人,總是尋找人的罪惡,懲罰人。
後來,外祖父遷居到卡那特街,招了兩個房客。一個是進步的知識分子,綽號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個優秀人物,他給阿廖沙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另一個是搶劫教堂後偽裝成車夫的彼得,他的殘忍和奴隸習氣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她的變化使阿廖沙心裡感到十分沉痛。開始,她教阿廖沙認字讀書,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漸漸地變得漫不經心,經常發脾氣,愁眉不展。後來母親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竭力避開大人,想一個人單獨生活。就這樣經過了一個夏天思考之後,他終於增強了力量和信心。
母親婚後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經常挨後父打。貧困和疾病,吞蝕著她的美麗。由於她心境不好對阿廖沙常常表現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由於和後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為了糊口阿廖沙放學後同鄰居的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讀後感】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朴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像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么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盪。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㈥ 高爾基的故事

1、人太多了

高爾基旅遊時迷了路,晚上走到中國邊界一個小村莊里,外面漫天大雪,他冷得受不住了,便去敲農家的門要求住宿。

一個老太太在屋裡大聲問:「你是誰啊?」

高爾基說:「阿歷克謝·馬克希·莫維奇怪。彼什科夫!」

「人太多了!」老太太「嘭」地把剛打開的門關上,乾脆地拒絕道。

2、高爾基讀書

高爾基小時候是在每天十幾小時繁重勞動和鞭打責罵下度過的。但即使過著這樣的生活,他也總是抓住每一分鍾空閑時間讀書。店老闆不許他讀書,他千方百計地弄到書,躲到閣樓上、儲藏室里閱讀。

夜晚借月光或自製的小燈盞照著讀書,沒有蠟燭,他就把老的燭盤上的蠟油收集起來,裝在一隻罐頭盒裡,再注入一些燈油,用棉線卷一根燈芯照著讀書。在麵包房當工人時,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檯子上架起一個臨時的書架,一面揉面團,一面讀書。

有一次,老闆走進去看他在讀書,想把書拿走扔到火里去,高爾基抓住老闆的胳膊憤怒地叫喊:「你敢燒掉那本書!」吼退了老闆。監視、威嚇沒能阻止高爾基讀書,反而使他自學的信念更堅定了。

3、高爾基因禍得福

一次,高爾基在燒水時,讀書讀得入了神,沒有發覺水早就燒開了,結果把茶缸燒壞了。這下可闖了禍,兇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說就朝高爾基身上打來,一邊打還一邊罵,把高爾基打得遍體鱗傷,以至不得不請醫生來看。高爾基身上青一塊,紫一塊,有的地方都滲出了血,木刺都扎進肉里去了。醫生從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並非常義憤地鼓動高爾基去告發。

女主人這時害怕了,她生怕高爾基去告她虐待罪。馬上換了一副可憐的面孔說:「孩子!只要你不去告發我,你提什麼條件我都答應。」

「你說話算數?」

「是的。」女主人無可奈何地說。

「只要你允許我在幹完活後可以讀書,我就不去告發你。」

女主人極不情願地答應了。這樣,高爾基因禍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價,換來了多餘時間讀書的權利。

4、高爾基成長經歷

1873年,高爾基的父親因霍亂突然去世。當時高爾基只有5歲,他跟隨母親寄居到開染坊的外祖父家裡,不久,母親又離開了人世。那時,外祖父的家業瀕臨破產,實在無力供他繼續上學。外祖父不得不對他說:「好吧,寶貝,你不是—枚勛章,我的脖子上沒有你的地位,你到人間去吧……」

從此,10歲的高爾基走向了社會,自謀生計、歷盡艱辛。1884年,16歲的高爾基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了喀山。但是現實很快使他明白:上大學不過是—個夢想罷了,對他敞開著的只有貧民窟和碼頭的大門。於是,他又奔波於伏爾加河兩岸,備受沙皇統治下人間地獄的煎熬。他彷徨,苦悶,1887年,他多麼想以自殺了結這苦難的—生。然而,—種頑強生存的信念終於把他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從那時起,高爾基覺得,要生活下去,總要有個奮斗目標。

他懷著「想了解俄國」的願望,開始了較長時期的艱苦生活。在這期間,他看到了窮苦人民是怎樣的生活以及他們身上所蘊藏著的反抗力量。耳聞目睹的豐富見聞及所獲得的廣博知識,不斷地充實著他的心靈,使他愈來愈堅強起來。高爾基開始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甘潦倒,這比什麼都可怕。

高爾基對這—段經歷曾這樣說:「對生活的庸俗和殘酷的恐懼,我是深深體驗過的;我曾經弄到想自殺的地步。後來,在許多年當中,只要—回憶起這種愚蠢行為,我就感到—種奇恥並藐視自己。」若干年後的—天,高爾基幸遇了革命者卡留日乃,他講起自己的流離生活,卡留日乃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你為什麼不把它寫下來呢?這些故事不就是很好的文學作品嗎?」卡留日乃建議他說。「我沒有把握。」高爾基臉上露出躊躇的神色。

告別卡留日乃後,高爾基就下定決心寫詩了,他讀過—些義大利和英國詩人的詩。當他動筆時,就抄了其中的—些詩句。他瞞著別人暗暗地寫了—本,誠惶誠恐地將它送給作家柯洛連科過目。柯洛連科讀了,皺起眉頭對他說:「你的詩太難懂了。用你自己的話寫點你自己看到的東西再給我看看吧。」高爾基接受了他的意見,忍痛把詩稿投進了火爐里,開始創作小說。

1892年9月12日,他在地方報紙《高加索日報》上發表了他的第—個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雖然這只是個小小的成功,但高爾基從此樹立起了信心。這年秋天,他白天替人抄寫,晚上自己寫作和學習。在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時,高爾基說:「我不斷地、拚命地學習,讀書,在我的生活中,開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學……我已經開始考慮,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學以外,再也沒有別的可幹了。」從此高爾基追求著越來越高的目標,逐漸成為舉世聞名的作家。

5、高爾基為讀書挨打

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㈦ 高爾基的故事作文90字

今天我給大家說個關於高爾基的故事。
高爾基是世界聞名的大文豪,他聰明好學,凡事都能動腦筋去想。
據說,一次他在食品店裡當學徒,有一個顧客拿來一份購蛋糕訂單,交給店裡的伙計.伙計一看傻了眼,把訂單遞給老闆和老闆娘,他們看了也束手無策,只好還給了顧客.
顧客泠笑著說了些嘲諷話,高爾基看了看訂單上寫著:買九塊蛋糕放在四個盒子里,可是每個盒子里不少於三塊.高爾基說:「這事我來做,先生.」只見高爾基拿出三隻小盒子,每個小盒子里裝三個蛋糕,他又拿了一個大盒子,把三個小盒子裝進去,包紮好後拿給顧客,顧客無話可說提著蛋糕走了.這筆生意做得很成功,老闆和老闆娘很高興。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想要成為像高爾基的人,所以今後我一定要多學習一些知識,多動腦筋,多思考問題,使自己能變得跟高爾基一樣聰明。

㈧ 關於高爾基的故事

高爾基copy火中搶書
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面幫助我在—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㈨ 高爾基的故事

上世紀20年代,蘇聯索洛維茨島勞改營,一個叫馬爾扎戈夫的犯人成功地從島上逃走,在英國出版了一本帶有自傳性的書《在地獄島上》,此書在歐洲引起了極大反響。為了消除影響,蘇聯決定派一個政治上可靠而且在國際上享有眾望的作家親赴島上視察,然後用他的證言駁斥「那本卑鄙的國外偽造出版物」。他們相中了高爾基。

1929年6月20日,高爾基帶著兒媳,在國家保衛總局官員的陪同下,來到了索洛維茨島。根據監獄當局的精心安排,島上的環境以及能看得見的設施均為之一變。例如把衣不蔽體的犯人全部集中起來,然後用帆布苫住,遠遠望去就像一堆廢棄的堆積物。盡管這樣,高爾基還是看出了問題。躺在長椅上休息的犯人,手捧報紙津津有味地讀著,可是報紙全是倒拿的——他們想以此示意給這位「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列寧語),他所看到的全是假的。遺憾的是,高爾基只是默不作聲地走到他們身邊,將報紙正了過來。

大出監獄當局意外的是,在參觀兒童教養院時,一個14歲的小男孩從花團錦簇的迎賓隊伍中走出來,用甜甜的嗓音說,「高爾基!你看見的都是假的。想知道真的嗎?要我告訴你嗎?」高爾基吃了一驚,下令叫所有的隨從人員都出去,他單獨聽這個小男孩講了整整一個半小時。這個男孩把監獄里所有的飢餓、陰謀、鞭打和苛待都告訴了這位瘦高的爺爺,這位瘦高的爺爺從工棚里出來時也淚流滿面。

摒退左右,說明他想聽到真實的消息;而從工棚里流淚走出,說明有某種來自真實的消息打擊了這個飽經磨難的流浪漢。但知道真實並不等於維護真實。回到莫斯科,他立刻在蘇聯和世界各大報刊上發表文章,「以雄鷹和海燕的名義,宣稱拿索洛維茨來恐嚇人民是毫無根據的,宣稱犯人們在那裡生活得非常之好,改造得也很好」。尤其令人痛心的是,這只革命的「海燕」剛剛飛走,和「海燕」談過話的這個14歲的男孩就被槍斃了。高爾基難道不懂得像律師一樣保護當事人,不,他能正轉報紙,斥退從人,說明他懂得專制制度的殘酷性。或許因為無力,或許他壓根就沒有想過要保護這個說真話的孩子。

總之,這個小男孩死了,而高爾基卻活著。活著的高爾基註定還要講更多的謊話,寫更多的是非顛倒的文章,死後他的骨灰還將嵌入克里姆林宮的牆上。但在1929年6月20日,這個陽光照射下的索洛維茨島上,這個男孩靈魂抵達的高度遠遠高於這個「全世界無產階級最偉大的作家」。男孩以口說的真言維護了自己內心的安寧,高爾基卻以墨寫的謊言玷污了自己良知的清潔。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