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的偉人故事500字
㈠ "九一八事變時期的抗日戰爭故事1500字
我們為了理想而來去拼搏,自現如今,社會的壓力大軍壓境,多少人選擇了棄城投降?
由於自己是敗軍之將,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從此便渾渾噩噩虛度殘生。
每天只能聽命於他國將官,不敢不從,只是為了保存一家老小還能殘喘度日。
㈡ 關於918事變的徵文300字~500字
七十八年前的昨天,1931年9月18日,是一個值得我們悲憤的日子。78年前的昨天夜裡,日本借口柳條溝事件,炮轟北大營,徹底撕毀了「鄰友和平」的假面。74年前的昨天,東北軍在「絕對不抵抗」的命令下不戰自退,日軍輕易拿下沈陽城……從那一天起,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拿起槍,扛起炮,開始保衛自己的家園。人們總說抗戰八年,可是抗戰共經歷了十四年!
同樣的昨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一個合家團圓的日子。恰逢周末,親人相聚,朋鄰互賀,聽簫賞月,分食月餅……此時,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已經不能知道,曾有這樣的一首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這首歌就是曾經在大江南北傳唱半個多世紀的《松花江上》。但現在只有景山公園的老人們還能偶爾唱上一唱。
「九·一八」事變後的14年間,我們已無從得知究竟有多少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有多少人妻離子散,天各一方;又有多少孤魂暗自嗟嘆。不止是「旅順大屠殺」,不止是「平頂山慘案」,不止是「南京大屠殺」……不知還有多少個萬人坑堆疊著同胞的白骨,不知還有多少土地浸透過親人的鮮血。
僅僅74多年後,日本政府審定通過了新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書中將「九·一八事變」輕描淡寫地稱為「只不過是日軍『炸毀了南滿鐵路』」,並將對中國的全面侵略美化成「進入」,將「南京大屠殺」說成是「南京事件」,將實施奴化教育和瘋狂掠奪資源的行為說成是「促進中國發展」……日本首相連年參拜靖國神社在我們眼中已不足為怪,在全球掀起軒然大波的「沈陽沖館事件」卻很少為國人所知。短暫而激烈的爭吵、批駁過後,只剩下日本法庭上寥寥數名敗訴的控訴者的背影。
六十年前,我們在軍事法庭上對日本戰犯實施寬大處理,不是因為我們懦弱,是因為我們生在一個偉大而寬容的民族,我們希望和一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和睦相處;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七十四年,日本竟然明目張膽地霸佔釣魚群島;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七十四年,在中國政府屢次友好的警告下,日本竟開始公然聲稱:「要徹底消除中國的反日情緒,必須先刪除中國歷史教科書內的抗日戰爭史!」繼而更是叫囂著要「改善」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展覽方式。
所幸的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日前後,中國大地上有上百座城市拉響警笛,提醒我們毋忘國恥;央視也一反「傳統」,於昨天在三個頻道上播放了有關九·一八的節目。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紀念這個日子,是因為那一段歷史留給世界的教訓極其慘痛而深刻,我們要以史為鑒。我們說,我們的民族曾經輝煌,曾經跌倒,並終將輝煌。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站在這里,我倡議:在升旗時對國旗行注目禮,開口唱國歌,在整個升旗儀式中保持嚴肅。我們應當關注自己的國家,了解她,並學習熱愛她;然後我們格物致知,自強不息,成就一個更加美好的國家。
㈢ 九一八事變有關歷史發言稿500字
「1931年9月18日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日軍在此布置了一個假現場,擺了3具身穿中國士兵服的屍體,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這就是」柳條湖事件「。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
9月19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由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斗。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沈陽東山嘴子,日軍佔領北大營。戰斗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
事變發生後,國民黨政府電告東北軍:「日軍此舉不過尋常尋釁性質,為免除事件擴大起見,絕對抱不抵抗主義。」
當時,日本關東軍只有1萬多人,而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違反蔣介石的命令奮起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
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沈陽全城佔領。東北軍撤向錦州。全國最大的沈陽兵工廠和制炮廠連同9。5萬余支步槍,2500挺機關槍,650餘門大炮,2300餘門迫擊炮,260餘架飛機,以及大批彈葯、器械、物資等,全部落入日軍之手。據統計,僅9月18日一夜之間,沈陽損失即達18億元之多。
此後,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繼續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以上就是幾十年前那場事變的經過。30萬東北軍不放一槍一炮,東北三省全部淪陷。白山黑水上哀鴻遍野,餓殍滿地,戰火很快了燒遍了整個華夏神州。青紗帳里,萬山叢中,中華兒女為家國拋頭顱灑熱血。經過八年浴血奮戰,付出極大的代價把東洋鬼子趕出了家門。流年流水,如今又是太平盛世。王謝堂前的燕子在尋常陌巷飛舞,河沙里的斷戟還在低聲嗚咽,可人們已經忘記了許多。我們不能忘記岳元帥背上刺的那四個字。我們不能忘記大刀隊,不能忘記台兒庄,不能忘記凇滬血戰,不能忘記南京城牆上的斑斑血淚。有太多的東西我們不能忘記。」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亡。「
又一個918快到了,秋雁南回歷史版決定舉行紀念徵文活動。文章內容為講敘抗戰中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跡,文章前請表明徵文字樣。正是:鐵馬金戈沙場死,虎賁奮掃胡塵。丹心碧血青史傳,龍吟誓報漢家。
㈣ 九一八事件中的小故事
1931年9月18日晚,抄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變前,它已通過日俄戰爭奪取了旅順、大連和滿洲鐵路沿線並派兵駐扎,這正是它能夠陰謀進行事變的前提。
㈤ 918事變簡稱介500字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日本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戰爭。
當晚10時許,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數人,在沈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一段路軌炸毀,稱是中國軍隊破壞鐵路。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即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次日晨4時許,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五大隊從鐵嶺到達北大營加入戰斗。5時半,東北軍第七旅退到沈陽東山嘴子,日軍佔領北大營。戰斗中東北軍傷亡300餘人,日軍傷亡24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東北地方當局和國民政府對日本的進攻採取不抵抗政策。據說事變發生前,蔣介石於8月16日致電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此即所謂「銑電」,但這封電報的真實性至今無法證實,張學良晚年否認有此電。)當時,日本關東軍不到兩萬人,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在關內還有近十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張學良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自發英勇抵抗外,其餘均不戰而退。
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沈陽全城佔領。東北軍撤向錦州。此後,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繼續執行張學良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也是它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嚴重步驟。此後,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頂峰,使中國國內的階級關系發生重大變動。
㈥ 九一八事變20字的小故事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專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屬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請採納。。。。。。。。。。。。。。
㈦ 918事變的感人小故事
九一八事變(來又稱沈陽事變;日自本稱滿洲事變,因中國東北被日本稱作滿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這次事件爆發後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㈧ 九一八事變的英雄人物事跡
馮玉祥,中國近代軍事家、愛國將領,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原名回基善,字煥章, 安徽巢縣人。清答末入淮軍當兵,後投北洋軍,升任河南督軍及陸軍檢閱使等職。反對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勛復辟。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發動北京政變,推翻曹錕政府,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他脫離直奉軍閥,改所部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並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國家大計。不久,迫於奉、皖軍閥的壓力,赴張家口任西北邊防督辦,將第一軍改稱暫編西北陸軍。
馮占海,1899年—1963年9月14日,字壽山,遼寧省錦縣人。「九·一八」事變後,舉兵抗日,被稱為「吉林抗日第一人」。
1921年,行陸軍二十七師一零八上尉副官,後晉中校承啟官、上校長,「九一八」事變後,舉兵討逆,收編綠林及民眾抗日武裝。
㈨ 918事變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內珠河中心縣委委容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
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
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