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廉政故事作文
⑴ 作文 我身邊的廉潔
住在尼斯德堡的一位老人曾說過:「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震撼的只有兩樣東西:一樣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另一樣則是我們心靈的准則。」
然而廉潔,是一個怎樣的心靈呢?
是像陶淵明一樣嗎?滿腹經綸,卻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辭官入山後自耕自食,自得其樂,為後人留下一股清新宜人的田園之風。
是像於謙一樣嗎?在六十壽宴那年,一一回絕了眾人送來的厚禮,不外乎皇上送來的那隻玉貓金座鍾。
……
姨父在老家是一高官,掌握著許多事情和一切權利,所以來找他幫忙的人也就絡繹不絕。有的請他吃飯,有的送禮,但是常常,姨夫都不為所動,並且很快地一口回絕了,對方總是十分尷尬。
記得我年紀還比較小的時候,有一次,我去表哥家玩耍,那天是周末,陽光明媚,碧空如洗,花朵的清香彌漫在微微有些濕潤的空氣里。我和表哥在房間里玩家家酒,正盡興時,突然聽到房門外,有「叮咚叮咚」的門鈴聲,我好奇地打開房門,從門縫里偷偷看著外面。
進門的是一位看起來四十多歲的伯伯,不是很高,有些胖,身體看起來像是被充了氣一樣。他面帶微笑地邊向姨夫問好,邊提著大包的東西走進屋裡來。
姨父望瞭望那伯伯手中大大的袋子,指著它問道:「這是?」那伯伯笑著把那袋子拿起來,「就是那個,小劉啊,你看我們都一起同事這么多年了是吧……」那伯伯的話還沒說完,姨父就八九不離十的猜出他將要說出的下文,眉毛立刻擰成了一塊兒,搖搖頭便一口回絕了他,跟那伯伯說,不管是什麼事情,他都希望是清清白白的。
最後,幾分鍾的沉默,那位伯伯勉強地擠出一點笑容,放下手中的東西准備告辭。姨父叫住他,說把東西拿回去吧,伯伯擺擺手笑著就走出門了。
當時年幼的我,在房間里看得十分不解。現在,我才真正明白,姨父的清廉,我深深佩服,他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保持著他的廉潔,平凡的他,卻有不平凡的舉動。
我們不能讓心靈受到任何的污染,所以,請固守你的廉潔!固守你的品格吧!因為它們,是你生命的底線。
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廉潔,也是自古以批的一種優良的品質,可是這種品質卻難得可貴。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廉潔,那麼一個國家將會繁榮昌盛;反之,如果不廉潔,那麼將會國家腐敗,民不聊生。因此,我們提倡廉潔的作風。
有人會想:廉潔,和我有何關系。我們既無權,也無地位,自然不會有人求我辦事,自然不會受賄,也無是否廉潔一談。不!其實,廉潔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都應作到廉潔。
我身邊就有一些關於廉潔的小故事。
記得那時小學的最後一個學期,學習氛圍緊張極了,可碰巧我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生病了,落了一天的課,作業沒完成,只能第二天去學校補。組長知道我沒交作業,就把名字報給了課代表。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正巧課代表來問我,我向她解釋了並想讓她教我。她同意了,但要等她交掉作業。我於是又懇求她把我名字劃掉,可她卻堅決地說:「不行,雖然你昨天生病,可不能因為這樣就把名字劃掉。」我還不肯罷休,說:「我以前都沒上過『黑名單』,別讓我上了,我下次借你書看」她還是不同意:「如果你今天沒上『黑名單』,那麼下次還會有人要求不上『黑名單』,那麼我就得像幫你劃掉名字一樣,劃掉他們的名字,那麼班級的成績也就上不去了。」她的這一番話,讓我看到了她的正直與廉潔,讓我覺得應該向她學習。
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廉潔的老師呢。
我就聽過個關於一個班主任的故事。
那時我姐姐跟我講的。她們班是那時全校最好的班級,班主任是出了名的嚴厲,公正。她們最後一學期剛開學的時候,她們幾個班幹部在老師辦公室商量事情。突然有一個身上穿了好多名牌,手裡拿著禮品的男人進來了,他看見了班主任,臉上立刻充滿了笑容,說道:「 是**老師吧,我是**同學的家長,我這次來是想讓老師把**的座位換到成績最好的同學的旁邊,您也知道我們**成績不好,所以想請你幫幫忙,這年小意思請你收下。」老師看了看那人,再看看禮品,皺著眉頭說:「**的爸爸,**同學的成績不好,我會給他補課,但是,請你把東西拿回去。」「不行不行,東西我已經拿來了就不會再帶走了,**老師再見。」說著,那男人就走了。我姐姐她們都看著老師,想知道老師的意思。最後我姐姐問老師說怎麼辦,老師說:「還能怎麼辦沒,讓**放學的時候把東西拿回家去。」說完我姐姐她們便更尊敬她們的班主任了。
看完這兩個故事,你一定明白了吧。其實,我們老百姓也要做到廉潔。只要不以權謀私利,哪怕是手中極小的權力,那麼,也可以稱廉潔。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做一個廉潔 、正直的人,國家才能成為一個廉潔之國,更加繁榮富強 !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築,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並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宋朝的包拯。當時,包拯在端州任職,那兒盛產端硯。一方端硯要經過千錘萬鑿才能生產出來。而當地一些官員不顧百姓死活,大量生產,上貢朝庭,以取悅權貴和中飽私囊。包拯自己也說:「能持端州方硯,可謂死南昌無憾。」可是,直到他離任,也未取一件。
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不僅以其鐵骨錚錚、英勇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而且還以其體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們敬仰。 他把「做官即不許發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制。瓷碗燒好後,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碗儀式。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接著,他親手把碗發給全體官兵,勉勵大家廉潔奉公。當時吉鴻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下任營長,只有25歲。自此,吉鴻昌就將那隻寫有「做官即不許發財」的細瓷茶碗帶在身邊,用它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己應如何為人做事。這只碗隨吉鴻昌將軍走南闖北,直到他39歲犧牲。
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乾部。這位模範幹部收留了三個震災中認識的孤兒。由於生活拮據,他到血庫要求獻血。在外人眼裡,一個共產黨的中高級幹部生活如此清貧真難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親,去的路費由自己籌措。由於看病,妻子將返程的路費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錢,他東挪西借才勉強湊了500元,而回程機票當時是每個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讓丈夫為難,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濟南後,他妻子去看上大學的女兒,女兒一見面就對媽媽說:「學校讓交學雜費,我寫信給爸爸,爸爸讓我跟您要。」他妻子一聽,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自己身上剩下的錢,連回家鄉聊城的車票還不夠,哪裡還有錢給女兒交學費!孔繁森把工資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幫助有困難的群眾,平時根本就沒有攢下幾個錢。他給群眾買葯,扶貧濟困時出手大方,少則百十元錢,多則上千元。他因車禍犧牲後,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了淚。
⑵ 關於清正廉潔的作文,三篇以上。
關於清正廉潔的小故事
唐朝宰相盧懷慎
唐朝的宰相盧懷慎清正廉潔,不搜刮錢財,他的住宅和家裡的陳設用具都非常簡陋。他當官以後,身份高貴,妻子和兒女仍免不了經常挨餓受凍,但是他對待親戚朋友卻非常大方。
他在東都(洛陽)擔當負責選拔官吏的重要公務,可是隨身的行李只是一隻布口袋。他擔任黃門監兼吏部尚書期間,病了很長時間。宋璟和盧從願經常去探望他。盧懷慎躺在一張薄薄的破竹席上,門上連個門簾也沒有,遇到刮風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擋。盧懷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盧從願,看到他們倆來了,心裡非常高興,留他們呆了很長時間,並叫家裡人准備飯菜,端上來的只有兩瓦盆蒸豆和幾根青菜,此外什麼也沒有。盧懷慎握著宋璟和盧從願兩個人的手說:「你們兩個人一定會當官治理國家,皇帝尋求人才和治理國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統治的時間長了,皇帝身邊的大臣就會有所懈怠,這時就會有小人乘機接近討好皇帝,你們兩個人一定要記住。」過了沒幾天,盧懷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時候,曾經寫了一個報告,向皇帝推薦宋璟、盧從願、李傑和李朝隱。皇帝看了報告,對他更加惋惜。
安葬盧懷慎的時候,因為他平時沒有積蓄,所以只好叫一個老僕人做了一鍋粥給幫助辦理喪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獵,來到一片破舊的房舍之間,有一戶人家簡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舉行什麼儀式,便派人騎馬去詢問,那人回來報告說:「那裡在舉行盧懷慎死亡兩周年的祭禮,正在吃齋飯。」玄宗於是賞賜細絹帛,並因此停止了打獵。
另外人們傳說:盧懷慎去世時,他的夫人崔氏不讓女兒哭喊,對他說:「你們的父親沒死,我知道。你父親清正廉潔,不爭名利,謙虛退讓,各地贈送的東西,他一點也不肯接受。他與張說同時當宰相,如今張說收受的錢物堆積如山,人還活著,而奢侈和勤儉的報應怎麼會是虛假的呢?」到了夜間,盧懷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將夫人的話告訴了他,盧懷慎說:「道理不一樣,陰間冥司有三十座火爐,日夜用燒烤的酷刑來懲罰發不義橫財的人,而沒有一座是為我准備的,我在陰間的罪過已經免除了。」說完又死了。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築,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並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⑶ 求高手幫我寫一篇題目為《我身邊的廉潔故事》的作文
住我們不能讓心靈受到任何的污染,所以,請固守你的廉潔!固守你的品格吧!因為它們,是你生命的底線。
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廉潔,也是自古以批的一種優良的品質,可是這種品質卻難得可貴。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廉潔,那麼一個國家將會繁榮昌盛;反之,如果不廉潔,那麼將會國家腐敗,民不聊生。因此,我們提倡廉潔的作風。
有人會想:廉潔,和我有何關系。我們既無權,也無地位,自然不會有人求我辦事,自然不會受賄,也無是否廉潔一談。不!其實,廉潔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個人都應作到廉潔。
我身邊就有一些關於廉潔的小故事。
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不僅以其鐵骨錚錚、英勇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而且還以其體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們敬仰。 他把「做官即不許發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制。瓷碗燒好後,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碗儀式。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接著,他親手把碗發給全體官兵,勉勵大家廉潔奉公。當時吉鴻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下任營長,只有25歲。自此,吉鴻昌就將那隻寫有「做官即不許發財」的細瓷茶碗帶在身邊,用它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己應如何為人做事。這只碗隨吉鴻昌將軍走南闖北,直到他39歲犧牲。 這種文章一般可以寫成議論文,倆個正面例子進行論證,古代廉潔的人有包公還有很多,貪的人也有很多,但他們名聲不好,所以可以以此來寫
⑷ 請問誰有作文: 《我身邊廉潔小故事》(小學五年級作文 450字以上)(要交的)
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小事情。然而,這些事情有好的,有壞的,有令人深思的,也有令人興奮的……我們每個人也無時無刻都在演繹著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213線路的公共汽車去八卦嶺。那天早晨,天氣特別冷,風呼呼地刮著,刮在臉上,像刀割一樣。忽然,在洪湖公園這一站的時候,車停了下來。上來了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她嘴唇蒼白,走起路來很吃力的樣子。這時,車里擠滿了男女老少。過了一會兒,車上響起了廣播:「請您主動給殘疾人、老人、孕婦、抱嬰者讓座」。可這廣播好像透明的,車上的男女老少個個還是無動於衷。過了一會兒,僵局終於被打破了。這時,我聽到了一個稚嫩的聲音:「老奶奶,您來我這邊坐吧!」她的聲音是那樣的清脆。我順著聲音望去,只見一個大約10歲的小妹妹,攙扶著老奶奶,一步一步的扶到她的座位上,把座位讓給了老奶奶坐。「謝謝!……謝謝!你真是個好孩子!」老奶奶一邊向小妹妹道謝,一邊一個勁的誇她。小妹妹聽了,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記得還有一次,在翠山路上,我看見一位老人,雖然這只是一段很短的路,但老人吃力得騎一輛裝滿豬肉的三輪車。雖然老人很用力,但車子仍慢悠悠的向前移動。這時,一位小弟弟馬上跑過去,幫他推車。老人頓時感到輕鬆了很多。三輪車在他們的努力下爬上了坡。老人笑了,他也笑了,旁邊的花朵也笑了。就像<<愛的奉獻>>這首歌的歌詞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這兩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在我心中卻記憶猶新。我們在生活中也要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雙手多給別人一點愛,那世界將會變的更美好
⑸ 以廉潔小故事伴我成長為主題的作文
廉潔伴我成長
小故事網 |時間:2013-12-05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每當想到詩人於謙的《石灰吟》,心中便油然而生出一種敬佩之情――他那做人清清白白的高尚情操,是多麼可貴啊!古往今來,廉潔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如今這個先進社會中,廉潔依然十分重要,它代表著誠實守信、勤勞節儉、謙虛禮讓、自省自律、遵紀守法……
又是一個星期三的早晨,輪到我值日檢查晨讀,我站在講台上,左右巡視著,看看有沒有同學不認真讀書,聽從老師的吩咐把不認真的同學的名字記在黑板上,突然我看見我的好朋友孫小小不讀書而在與她的同桌講話,怎麼辦?記還是不記,記一個名字還是兩個。記一個她的同桌肯定不高興,記兩個,我的好友不樂意,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心中在激烈的斗爭著。我好像聽到了同學們的嘲笑聲「還班干呢,帶頭違反班規,包庇朋友,不公正,這樣的人簡直就是給我們班臉上抹黑!」我剛要邁出步子,卻又觸電般地縮了回來。我好像看到了孫小小哀怨的目光「好朋友就這樣,讓我在全班同學面前丟人,放學後還要留下來被老師批評,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怎麼辦?我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否則我的良心過意不去。但是,我的小小......不,我的意志必須堅定,絕不能徇私!」一種神奇的力量驅使我勇敢地挺直了身軀,站穩了腳步,踏踏實實的在黑板上寫上了兩個人的名字。雖然黑板上的名字讓我心痛,但是我起碼覺得對得起自己。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堅定自己的信念,反對腐敗,發揚廉潔吧!
⑹ 以"我身邊那些廉潔的事"為話題寫一遍800字作文
廉潔,自古以來便是一種難得可貴的品質。如果人人廉潔,可以產生巨大的反響——社會和諧共處,國家繁榮富強。不廉潔則會產生惡劣的影響,導致國家腐敗,民不聊生,拖垮整個國家。因此,自古以來每個朝代的領導人都提倡廉潔的作風。
不管男女老少,都應該擁有廉潔的品質。我們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更要學會廉潔,每件事情都能反應出一個人是否擁有廉潔的品質。從入學到現在,我是班裡的骨幹,包青天的故事時常鞭策著我,每天都反省自己是否廉潔,對待同學是否一致不求回報的幫助,是否鐵面無私。也觀察同學是否廉潔。
記得今天我和一位數學課代表發生這樣的事情。有一天,我去參加競賽,托一個同學幫我拿書包。沒想到她忘了幫我收數學本。第二天早上,當組長要收我的作業時,發現我沒交作業,便把我的名字交給科代表。過了一會兒,科代表走到我的跟前,問:「你為什麼沒交作業本?」 我告訴她沒做作業的原因後,她便要求我把作業補做。可當我翻開書包時,作業本居然盪然無存。我急得像熱窩上的螞蟻,坐立不安。接著,我跑去哀求她把我的名字劃掉。可她卻說:「不行,我不能因你是學習委員,就答應你的事。」我又對她說:「只要你答應了這次,我輔導你的語文學科的知識,行嗎?」她回答很乾脆:「為了我自己的利益,而違反班規。那以後就會有數不清的同學也跟你一樣誘惑我,幫她們掩護錯誤。這樣的班級能評上優秀班嗎?」經過這件事,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正直、廉潔的高尚品質。在我的心目中,它不僅是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還是個小小包青天呢!
古人雲: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讓我們時時刻刻以別人為鏡子,讓我們時時刻刻尋找到自己身上的缺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做一個廉潔 、正直的人,讓這個社會成為一個廉潔 、美好的社會,中國才能成為一個廉潔之國,更加繁榮富強 !
⑺ 廉潔人物小故事的做 作文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許許多多清正廉潔、勤政愛民的典範人物。他們各自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職位上鞠躬盡瘁,譜寫了感人肺腑的篇章。我國偉大人民解放軍司令彭德懷的「家私」只有四件「珍寶」:一支左輪手槍,一枚紅星獎章,8塊銀元,一包歷史材料。在中南海工作時,彭德懷一直把它們珍藏在保險櫃中。
左輪手槍是抗日戰爭時期從日本鬼子手裡繳獲的戰利品,他一直把手槍帶在身邊,留作歷史的紀念。紅星獎章是中央蘇區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委員會授予他的,記載著無數革命戰士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那包歷史材料是彭德懷司令的筆記和一些油印的戰斗經驗的總結。
那8塊銀元,是紅軍時期分給他的伙食尾子。他語重心長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伙食尾子就是節約下來的伙食費。那時,幹部和戰士的生活很艱苦,都沒有零用錢,每天只有幾分錢的菜金。當時官兵平等,有了伙食尾子,分得一樣多,可用它來買必需品。我很少花錢,於是就把它攢積下來了。」
人民解放軍的高級領導竟與兵平等,不愛金錢,用心的將一分一分的伙食尾子積攢出8塊銀元。這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是清政廉潔、勤政愛民的好典範。
這位人民解放軍的司令,不愛錢財,執著追求共產主義信仰,始終保持一種崇高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我國近代也出現了不少動人的勤政愛民的故事:
有這樣一位內地幹部,曾兩次進藏,在崗巴工作的3年見,他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訪貧問苦。和當地群眾一起收割、打場、干農活、修水利,他視少數民族同胞為骨肉,1992年拉薩市周圍幾個縣發生了地震,他在救災中認領了3個失去父母的孤兒。擔負起養育的責任。他家境本不富裕,再加上他每次下鄉總要接濟生活上貧困的藏族群眾,工資不到半月便所剩無幾。領養了3個孤兒後他的經濟上更拮據,為了不讓孩子受苦,他悄悄地來到醫院獻血,1993年,他先後獻血900毫升共收取醫院所付的營養費900元,都用於生活補貼。在外人眼裡,一個共產黨中高級幹部生活如此清貧難以想像。他因車禍殉職後,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了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下了淚。孔繁森——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勤政愛民的動人篇章。
廉潔奉公的官,受人民敬重,潔身自好的人,受百姓愛戴。春秋時期,公儀休是魯國宰相,清正廉潔,潔身自好,其「拒魚」的故事流傳至今,被後人傳為佳話。然而,在前進的歷史潮流中,還是有不和諧的浪頭出現,就在我們身邊,瑞安莘塍中村的前任支部書記,被人稱瑞安市「地下組織部長」陳仕松,他的被捕,連帶瑞安的原市委書記、市長、市人大副主任、副市長等幾個幾乎被「一鍋端」。這些貪官又給社會給人民帶來了多大的危害,每每想及此事,人們總是切齒痛罵。
一個人如果只比待遇,不講奉獻;只比條件,不講工作;只比崗位,不講業績;能有何作為?奉獻,不是痛苦,不是喪失,而是快樂的升華,幸福的源泉。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光輝的人格魅力,就會拋棄私心雜念,排除各種誘惑,能為所熱愛的工作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這一點,彭德懷和孔繁森為我們做出了光輝的榜樣。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曾這樣說過:「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來享受快樂生活的,而是來完成偉大工作的。」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生活處處充滿了精彩的誘惑,「人民的公僕」們更要保持廉潔的品質,多做有利於人民的事。
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是國家明日的主人,寄託著民族的希望,擔負著建設未來的重任。我們中學生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時期,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中,提倡廉政文化的活動,能使我們擁有正確積極健康的信念。讓清正廉潔成為中華民族興國安邦之源,讓我們從實際行動中奠定終身廉潔做人的品德基礎,讓我們揚起廉政的風帆,在廉政文化的海洋中迎風破浪勇往直前。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⑻ 誰有作文:《我身邊廉潔小故事》(小
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發生了許許多多的小事情.然而,這些事情有好的,有壞的,有令人深思的,也有令人興奮的……我們每個人也無時無刻都在演繹著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有一次,我和媽媽坐213線路的公共汽車去八卦嶺.那天早晨,天氣特別冷,風呼呼地刮著,刮在臉上,像刀割一樣.忽然,在洪湖公園這一站的時候,車停了下來.上來了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她嘴唇蒼白,走起路來很吃力的樣子.這時,車里擠滿了男女老少.過了一會兒,車上響起了廣播:「請您主動給殘疾人、老人、孕婦、抱嬰者讓座」.可這廣播好像透明的,車上的男女老少個個還是無動於衷.過了一會兒,僵局終於被打破了.這時,我聽到了一個稚嫩的聲音:「老奶奶,您來我這邊坐吧!」她的聲音是那樣的清脆.我順著聲音望去,只見一個大約10歲的小妹妹,攙扶著老奶奶,一步一步的扶到她的座位上,把座位讓給了老奶奶坐.你真是個好孩子!」老奶奶一邊向小妹妹道謝,一邊一個勁的誇她.小妹妹聽了,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記得還有一次,在翠山路上,我看見一位老人,雖然這只是一段很短的路,但老人吃力得騎一輛裝滿豬肉的三輪車.雖然老人很用力,但車子仍慢悠悠的向前移動.這時,一位小弟弟馬上跑過去,幫他推車.老人頓時感到輕鬆了很多.三輪車在他們的努力下爬上了坡.老人笑了,他也笑了,旁邊的花朵也笑了.就像這首歌的歌詞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⑼ 《廉潔在我心》作文400字左右
廉潔在我心
敬廉崇潔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興國安邦之源,也是當今社會普遍認同的道德規范和應當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在「十·一」長假中,我利用空餘時間讀完了《廉潔教育讀本》,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被書中一個個正直不阿的仁人志士的故事所感動,對一些貪官污吏的丑惡行徑所不恥。
其中《一層不染的鄭板橋》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鄭板橋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為了讓老百姓不挨餓,他私自開倉,果然救活了許多人,但因此也被罷了官。行走時,他只雇了三頭毛驢,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鄭板橋便寫了一首詩已表留念: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桿。
從此,鄭板橋回鄉後以畫竹度過了他貧寒而又頗有骨氣的一生。他一生只畫蘭、竹、石。竹葉、蘭葉都是一筆勾成,雖只有黑色一種,但能讓我們感受到蘭竹的生機勃勃。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思緒萬千,鄭板橋是一個不媚權貴,體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明的人。記得與他同時代的金農說:「興化鄭進士板橋風流雅謔,極有書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筆,兼眾妙之長。」近人鄧拓說:「它不止流行於當時,二百年來都一直很流行,歷久舊學,冬心、板橋,參用隸筆,然失則怪。」楊守敬說:「板橋行楷,冬心分隸,皆不受前人束縛,自辟蹊徑。然為後學師范,或墮魔道。」康、楊雖看不慣板橋體的「怪」,但畢竟看到了他對傳統書法的革新,誠如鄭燮自己所說:「蹊徑一新,卓然名家。」瞧,鄭板橋不但為人廉潔,畫也畫的頗有名氣!值得我們學習。
這樣的廉潔之人有很多,比如,拒收禮品的毛澤東、鐵面無私的包青天等,他們都是那麼的清廉。
廉潔是美德之一,當一個人廉潔了,他就會有一定的操守,自身的素質就會在潛移默化下提高,他的處事態度也能讓人們信任他,做什麼都順利多了。廉潔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含而喻了。其實廉潔也有一定的社會效應,當每一個人都大公無私地為人們付出,而不是追求個人利益時,社會風氣也將逐漸改良。古人有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努力培養廉潔意識,使它在你的生靈上生根、發芽,如同信仰般根深蒂固,最後綻放出美麗的奇葩,使我們的靈魂不在腐朽,使我們的精神不再空虛。
我喜歡這本書,它讓我知道,做人要光明正大,應當有骨氣,不能拿著俸祿而無所作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愛戴。讀了這本書,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兩句詩更加銘刻在我心中!
讓「敬廉崇潔」的清風永遠吹拂在人們的心靈中,讓這一美德永遠光照千秋吧!
⑽ 廉潔故事作文1000字左右
有名人來道:「清正在德自,廉潔在志。」這句話就是描寫廉潔的。有些人認為廉潔就是不受賄,但我要告訴大家廉潔就是平常的小事,廉潔就在我們的身邊,如助人,不說謊,誠實守信這就是廉潔的小事。只要大家留心觀察身邊的一點一滴,就會發現廉潔。
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一個故事:早在我爸爸年輕的時候,他就喜歡幫助別人,特別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爸爸年輕時有位鄰居,她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但沒有兒女,只得一人生活在冬天沒暖,夏日沒涼的老房子里,世間萬事快速的變化,歲月毫不留情得在她的臉上劃下了痕跡,充滿了滄桑感。爸爸年輕時特愛助人,見到這位孤寡老人,不經總心底升騰起憐愛之情。
遇見這位老人,幾天考慮後,爸爸就決定要幫助她咋么幫助他呢?接下來就讓我一件一件的慢慢論道吧。
爸爸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安排好這位老人的一日三餐,為了這個爸爸還幫他買菜,每天都會細心照料,爸爸每到菜場都細心的幫她挑菜,爸爸還細心的描述當時爸爸為了經濟還挑便宜而好吃的,當時還真像一個家庭小主男。
還有夏天,爸爸專為那位奶奶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