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家鄉拆遷故事作文

家鄉拆遷故事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2-05 15:59:40

① 家鄉中感人的故事作文

中秋節是個家人團聚的日子。這一天,全家都從遠近不同的地方聚到了外婆家。我們一邊品嘗著香甜美味的月餅和水果,一邊欣賞著那鑲嵌在黑漆盤里的月亮和星星。總是這樣平靜柔和也讓人受不了。於是,外婆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一個感人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中秋節前後,不過是發生在戰場上,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在戰場上拼搏的兒子總是讓家中的老母親放心不下,這不快到中秋節了,兒子也不知能否回家探望。正巧,兒子的一封家書給母親帶來了多少關懷和溫暖。母親坐在炕頭,臉上洋溢著滿足而又安詳的笑容。信中除了對母親的問候外還向母親敘說了一件事:在一次戰斗中,兒子的一位戰友被炸斷了一隻手和一條腿,他懇求母親能讓他的這位戰友來他家長住養傷。母親考慮後,在給兒子的回信中說道:母親老了,家境也不好,實在無力奉養。

幾天後傳來了消息,說那個手和腿被炸斷的戰士自殺了。老母親也聽到了這個消息,心裡過意不去,便決定去把兒子戰友的屍體安葬了。母親來到了部隊,見到了兒子的上司,才知道那個被炸斷手和腿的戰士居然就是自己的兒子。上司說他也看過那封信,也體諒母親的心情。母親痛哭了起來一個勁地說自己錯了,應該支持孩子的想法。而兒子的上司卻不這么看,他說:「這不是你的錯,這是你兒子的錯。第一他欺騙了你,他不該用另一個戰士代替自己。第二還是他的錯,他不該自殺,因為如果你知道是你的兒子受了傷,即使家境再不好,做母親的都不會不管自己的孩子的。」母親與兒子見面了,不過是兒子的屍體。母親緊緊地抱著兒子,彷彿兒子還活著。她給他唱他最愛聽的歌,講著他最愛聽的故事,久久不願離去……那天正好也是中秋節。

故事講完了,大家都默默不做聲,很回味。外婆的總結只有一句:天下的母親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與家境無關。

② 以家為主題敘寫祖國,家鄉,家庭的變化和動人故事作文

小時候,常聽大人告訴我說,世界不斷在變,所有你周圍的東西都不會保持原有的狀態一輩子的,那時候的我,還聽不太懂,只是覺得奇怪,為什麼所有
的事物都會變,甚至變得讓人完全認不出來了.就好像電影里的變臉一樣.過了幾年,我已經懂事了,似乎有一點了解,所有的事物都是在發展的,就好像時間不停
的流失一樣,盡管發展有快有慢,但它們都會變得和以前不一樣,這就是發展的魔力,也是促進它們不斷發展的動力.長大後,看見周圍的來來往往的人和事,而環
境也不斷在變,我便完全懂得了,發展的重要性,就拿杭州就說吧.不對,若要說杭州的變化,恐怕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了.還是縮小范圍,說說文二路這一條說長
不長,說短不短的路吧.聽長輩告訴我,大概在二十幾年前,那兒還沒有那麼多的房子,而多數是農田和墳場,十分的荒涼.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大抵也可以想像
得到那時候的情形.我從小就住在那一帶,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由於學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也就特別頻繁的在那裡走動,在那時候,那條路雖然比起原來要好上
許多,但終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條小小的弄堂罷了.刮風時灰塵飛舞,眼前一片霧茫茫的,而下雨時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那裡走一趟,就得洗一次鞋,因為地面上
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泥.現在大概已經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文二路也完全變了一個樣,它像一個成長了的孩子,正在展現著它的魅力.雖然不能和市中心比較,但也
是有模有樣了,路邊一家家商店開起來了,然後又一次一次的翻新,馬路也變寬了,汽車在上面來來往往,一副四通八達的樣子.這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文二路了,它
代表著新世紀最顯著的變化,代表著杭州正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前進.欣喜,在於變化.

③ 家鄉住宅變化作文550字

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我回了一趟家鄉,發現家鄉變了,變得越來越美了!過去,通往家鄉的小路凹凸不平,處處塵土飛揚,旁邊就是田野。現在,小路變得寬闊平坦,兩旁還栽下了許多花草呢!
過去,家鄉附近沒有超市,只有一兩個小商店,人們要買東西都必須走好遠的路,上街趕集。現在變了,家鄉的小鎮上開了幾個超市,商場里商品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人們買東西方便多了。
過去,人們住的都是瓦房。有些瓦房在下雨時還不斷的漏雨;有些瓦房上的瓦片都要碎了。房子的牆是用泥磚做成的,屋裡的光線很差……而現在,變成了一幢幢嶄新的樓房。有些樓房前還種上了四季常綠的風景樹。高樹底樹相互映襯,加上各色盛開的鮮花,真是仙境一般。人們穿著乾乾凈凈的衣服,站在陽台上曬著暖和的陽光。他們呀,都喜上眉梢呢!
過去,道路兩旁沒有路燈,人們只能用手電筒,馬燈來照明。現在,路邊掛有形式各異的路燈。每到晚上,路燈綻放出花一樣的光,那光溫和又明亮,照著夜行的人、夜走的車輛,在靜寂的夜空中熠熠生輝。與周圍人家發出的亮光連成一片,又成了亮麗祥和的鄉村靜夜圖。
過去,村裡有輛自行車就算是村裡的首富了。可現在,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騎上了摩托車,有些人家還開上了小車呢!更不用說電視、手機、電腦等現代化設備了。村裡人變富了,村裡人不再貧窮了,這是多好的事啊!
坐上回家的車子,我滿心的歡喜、滿懷的愉快。家鄉的路、家鄉的樓房、家鄉的人們都在夕陽的余輝中漸漸地離我遠去,而我不舍地回頭說:「家鄉,您真美麗!我還會回來的!」

④ 以家為主題敘寫祖國,家鄉,家庭的變化和動人故事作文

「媛媛,回家鄉看看吧?」爸爸再一次問我.我還是那句老話:「不,永遠也不!」這時,勾起了我以前在家鄉的事:我們睡覺的地方是睡在乾乾的茅草上,沒有蚊帳,晚上蚊叮蟲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著覺;門前是一堆堆的牛糞,又臭又臟,一腳踩下去,腳也不知變成了什麼樣;泥濘的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腳抽出來,可鞋子卻留在泥潭裡……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現在家鄉『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這是真的嗎?於是我就跟著爺爺坐著汽車回家鄉了.
來到了家鄉,啊!真美!難道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沒有呀?本來以前那坑坑窪窪、崎嶇不平的小路,現在已變成一條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兩旁種滿了花草樹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樓大廈撥地而起.我和爸爸來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變了,牆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裝玉砌的,好像是銀裝素裹的.傢具也嶄新的,刻著龍鳳圖案.房子很大很大,他們再也不用灶頭煮東西了,都換成煤氣爐,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間仙境.叔叔帶我走進一個房間,掀開一塊花布,呀,這正是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電腦.叔叔熟練地操縱著電腦,猶如在談鋼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電腦,她也挺會打電腦.以前那重男輕女的舊社會觀念現在也沒了.我想不到家鄉人的素質提高得那麼快!吃過午飯,我悠閑地散步,看見遠處那些農民不再用老黃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樣的拖拉機犁地.犁地時發出的聲音如同贊揚家鄉的變化.
家鄉的人變了,地變了,交通也方便了,電話什麼的都有了.可是什麼讓這些變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兩個婦女在談笑風生.一個說:「還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輕女了.我現在才發現,原來女孩兒也是那麼棒!」「我的女兒也是呀……」我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政府的功勞哇!我想:假若到了未來,這里一定變得更美好!令人欣喜的變化

⑤ 家鄉的民居作文400字

我的家鄉在XX省.那裡沒有客家圍屋的崇山峻嶺;沒有傣家竹樓的花果飄香;沒有土家吊腳樓的優雅別致;也沒有皖南民居的傍水而居……但它卻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最能體現民居的地方當然是農村嘍!來到奶奶家門前,斑駁的鐵門記錄了歷史的變遷.走進家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堂屋,正中央是個一八仙桌,上面放著毛主席的雕像,還有許多供品和一個香爐.和堂屋相連的兩個房間,東邊是主人的卧室,一般人不能進去;西邊是放勞動工具和糧食的貯存倉. 院子的東邊是廚房.雖然電器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可是,農村依然保持著燒火做飯的習俗.特別是用大鍋蒸饅頭,挨著鍋的那一邊的饅頭又香又脆,好吃極了.院子的西邊是牲口棚,有雞舍、鴨舍、豬圈,家中條件好的還有牛棚.東南角是一口壓水井,從井裡壓出來水不像我們用的自來水一樣夏天涼冬天也涼,壓水井中的水是冬暖夏涼,有時冬天壓出來的水還冒著裊裊的輕煙呢!院子的西南角是一塊菜地,春有:韭菜、生菜;夏有:黃瓜、絲瓜;秋有:茄子、辣椒;冬有:蘿卜、白菜.豐收季節,串成串的辣椒、板栗、玉米、蒜瓣掛在院子里.玉米粒晾在地上,炸的米花放在缸里,孩子們在其間穿來穿去.餓了,抓一把米花塞進嘴中,別提有多高興了!啊!家鄉的民居,你是那樣的朴實無華,默默無聞.但又是那樣的無私奉獻,你在我小小的心靈中,是一朵最美麗的花.

⑥ 有關家鄉的故事的作文

供參考

廈門市一座如詩如畫的城市,而鼓浪嶼是廈門的明珠。

鼓浪嶼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潮漲水涌,浪擊礁石時聲似擂鼓,人稱「鼓浪石」,鼓浪嶼也因此得名。
鼓浪嶼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樹木繁茂,鳥語花香,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山海相擁,自然造化和人工雕鑿相映成趣。最有特色的是,鼓浪嶼街區除了環島旅遊電瓶車外見不到其他任何機動車輛,更聽不到車馬的喧囂,因此,當你漫步在鼓浪嶼那簡潔優雅的柏油小道,就會感到這島的美麗是一種天然的美麗。
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的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島上的龍頭山,岩峰怪異,山頂上有兩塊巨大的岩石,一高一低,高的一塊直立,低的一塊橫陳,被稱為「駱駝峰」,是鼓浪嶼的標志。
鼓浪嶼的日光岩是神舟九大觀日處之一。清晨一輪紅日跳出海面,頓時霞光萬道,海水被染成了胭脂色,漂浮在霧氣中的海島變成了紫色,整個東方水天相連。
在鼓浪嶼的西南隅,有一個別具一格的的園林建築,菽庄花園。這個園林佔地不滿10畝,但是,它園建海上,海在園中,以園飾海,以海拓園,渾然一體。園的主人名叫林漢臧,他於1913年在這里建園時,有意模仿《紅樓夢》.大觀園中賈寶玉的怡紅院,把全園分為藏海園及補山園兩部分,各造五景。從園門進去,一堵黃牆擋住了遊人視線。視野所及是一個小小的庭院,院內用盆花布置了以各花壇。只有當你從右邊的眉壽堂或左邊的拱門走出去時,遼闊的大海才會突然展現在你的面前。這就是臧還園的意境,也就是讓大海欲露先藏。
鼓浪嶼沒有大馬路,只有依山而築的柏油路或石板小道,潔凈如洗。小道兩旁是綠樹、花叢和各式建築的樓房。這兒有些榕樹要3各人才能合抱,有些米蘭長得比人還高,四季花開不落 幽靜美麗的環境,使遊人感到賞心悅目。在海岸邊,還有一片片金光閃閃的沙灘,盛夏時節,創這各式游泳衣褲的男女青年在這里追波逐浪,嘻笑玩耍。鼓浪嶼,無論是它優越的自然條件,還是人們對它的裝飾、打扮,都無愧「海上花園」的這個稱號。

⑦ 鄉土——尋找家鄉的故事"寫一篇作文,800字左右

她,座落在黔南的最北端,這里的天空比別處的更藍,空氣也格外地新鮮,天氣是那麼涼爽,使人總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遠遠望去,一座座翠色慾滴的高山圍繞著她。她的美麗讓人驚嘆,叫人舒服。她的美麗更是無處不在!她便是我的家鄉——甕安。

這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和美麗的自然風光:亞洲跨度第一的桁式大橋——江界河大橋;朱家山原始森林公園,塔坡烈士陵園和全國著名的猴場會議會址;冷少農烈士故居。當然,也不能缺了美麗的、世界無雙的穿洞河瀑布了!
穿洞河兩岸危峰高聳,奇峰對峙,一灣碧水從峽谷之中潺潺流出驀地奪岩而下,濺珠碎玉,激起水花無數,形成了一陣陣雨霧,在閃耀陽光的映襯下,織出一道美麗的七彩霞虹。瀑底有一洞,天然而成,巧妙地連接河流兩岸,這條瀑布便是穿洞河瀑布了。
穿洞河瀑布,舊時又稱之為飛練泉和水心洞。據《甕安縣志》記載:飛練泉,水從石岩上飛流而下,往來行人從水下過約數十丈,有石窗隱照,皎然明爽,洵廳觀也。縣志所記載瀑布分述,今人則統稱之為穿洞河瀑布。
穿洞河瀑布只有50米寬,10米來高,氣勢遠遠不及黃果樹瀑布,而論洞穴之美,它也遠不及龍宮和織金打雞洞。然而,它那獨特的奇異景觀分不開的。
穿洞河瀑布,不是像一般的水簾洞或洞穴暗瀑那樣,而是有簾洞三處,其間有巨大的石鍾乳分開,各具風采。
第一處水簾洞瀑布,只見絲絲水流,帶著那晶瑩剔透的露珠,從崖面上翻落飛下。
第二處水簾洞,瀑布厚者如幔,層層疊疊,水勢洶涌,激起水花四濺。而薄者卻如輕紗,飄飄散下,極有一番姿態。
第三處水簾洞,遊人走到這處時,就會不禁想到一首詩:「卻下水晶宮,玲瓏望秋月。」
百聞不如一見,怎麼樣?你是否愛上了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充滿我成長時的甜蜜與溫馨。她的美無處不在,她的天是藍的,她的山是綠的,她的水也是甜的,我愛我的家鄉。

⑧ 農村家鄉的變化作文 關於土地改革的

三十年改革開放的變化

今年是 國改革開放走過三十年的歷程,回想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發展, 回顧從自身的經歷和生活情況,真是一臉無奈。那時接近解放已經一個世紀的三分之一,由於 國從一窮二白貧困線上走來,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與解放前相比,生活狀況的確有了很大改善,但當時生活水平還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要。普遍物資匱乏,什麼東西都供不應求,「千種商品千種票」。什麼東西都要憑票供應,離開了票無法生活。那時人們只能節衣縮食,一切只能將就將就,談不上滿足二字,生活窘境,幾乎大家都如此。

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從而在全國進行了真理標准大討論,批判了「二個凡是」,人們的思想得到了不斷地解放,特別是小平同志提出「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國興起了持續經濟大發展,從而奠定了目前國家空前發展與強大。 國已躋身於世界強國行列,人民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與改革開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其他不說,單說 們一家發展情況,足以證明「改革開放」帶來新飛躍。

從政治上講, 在78年就評為市供銷系統先進工作者,79年又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84年底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要是在「階級斗爭為綱」年代,由於 社會關系不好,也許你再積極也無法跨進黨的大門。這在當時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最可喜的是, 家小兒子吳鋼在上月底批准成為一名正式共產黨員,在 們家庭來講,也算是後繼有人,從而使 非常寬慰。

在文化方面, 是在日踞時代,在山陽小學肄業(五年級),解放後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煉,只能算是相當於初中文化程度,愛人曾在解放前業余中學讀過一年書,二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在文革中過來的初中生,錯過了正規求學機會,只有小兒子仍苦苦自學,在成人教育領域中,爭得本科畢業文憑,這也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在 家小兒子身上體現。二個孫女.一個外孫是改革開放受益者,大孫女是三年前在上海青年幹部學院畢業,現在漕涇化工區外資企業工作,外孫今年是上海理工學院本科二年級在讀生,最值得慶幸是小孫女今年考取了上海復旦大學,目前 們一家沉浸在歡樂的情緒中.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豐碩成果.現在年輕人都是高學歷,老人一般文化素質較低,這種現象說明社會在進步。 這個老頭不甘寂寞,到奉賢老年大學學習山水繪畫,還學習電腦打字.上網和玩起了數碼相機。

在住房方面,30年前一家6口人局促在不到40平方舊廠房裡,一家老小起居在一處諸多不便,那時做夢也想要一間房子,20年前單位自建職工宿舍,根據當時政策, 家分到一間60平方米三層樓,真是歡天喜地,但是孩子大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這區區60平方米又能派什麼用場,再後來小孩自己想辦法解決住房問題,現在三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新房,而且都比 們二個老人房子大.設備好,這也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實惠。 們這幢樓梯當時分配給8戶職工,現在只有 家與低層徐家仍在原來房屋內居住,其餘6戶已另擇新居,居住環境有了進一步改善。所以 有時去原來同事家探訪,看到他們新房條件實在誘人,在心底里冒起一股酸酸醋意,小康不小康,只要看住房,多數人小康這有什麼不好。 其實也不必嫉妒, 這個「藏嬌金屋」也並不遜色,所處地理環境很好,銀行、超市、農貿市場、醫院,小區都在周圍,「鬧中處靜「,著實是宜人居住的好地方,四層宅第,住在三樓,有二間面南房間,老夫妻二人各佔一間,客廳、廚房、衛生間是小一點,但功能不少,各類電器一應俱全,電話、風扇、空調、冰箱、彩電、微波爐、液化氣灶具、太陽能熱水器……前年還購買了一台電腦,寬頻上網,並玩起了數碼相機。今年將南北陽台用鋁合金窗改造了一下,通過改造,房子的採光好了,空氣也比以前更流通了,人的感覺也不一樣了。最近政府對 們小區實行平改坡舊房改造以及三管改造和下水道改造等,都是政府出資,小區居民卻分文未付,現在居民用水更方便了,排水更暢通了,真是說不盡的稱心如意。

在工資收入方面,回想起改革開放之前,工資每月只有55元,1991年1月,標准工資加企業工資合計也只有170元,92年退休之後,尤其是近幾年,年年漲工資,目前每月已經接近2000元。

在醫療保障方面,國家給 們老人特別照顧,凡是門診住院看病,病人只負擔少量的支出,大頭還是國家給予支付。

上述情況要不是改革開放,國家沒有強大的經濟支撐,人民不會如此受惠。所以,今天 們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維護當今社會,並應懂得知恩圖報。 是個普通黨員,以前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現在更是無法擔負重任,但應根據自己的體能,在支部的領導下,積極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這也就不辜負黨和祖國的恩情。

中國傳統文化可有意思啦!剪紙藝術就像是一顆燦爛的明珠。我先介紹許洲晨的剪紙藝術吧!有栩栩如生的房子;有幾個人在一起吃飯,吃得可香了;還有的是枕著磚頭睡覺,我們枕枕頭睡,他們枕磚頭睡,不怕硬,真有意思。

最有趣的是拉麵鋪,拉麵鋪的招牌很大,非常引人注目,她們拉的拉麵,一根有一米多長,有一個硬幣那麼厚,足夠一個人吃一頓了。許洲晨的剪紙藝術真讓我大開眼界。

任言暉她們表演寓言兩則,也很不錯。我喜歡那則「『聰明』的小毛驢」,小毛驢聰明反被聰明誤。

還有的同學表演了書法、小品、郵票介紹等,真是豐富多彩。

今天的班會課讓我懂得了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許許多多,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我愛我們的祖國國改革開放走過三十年的歷程,回想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發展, 回顧從自身的經歷和生活情況,真是一臉無奈。那時接近解放已經一個世紀的三分之一,由於 國從一窮二白貧困線上走來,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與解放前相比,生活狀況的確有了很大改善,但當時生活水平還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要。普遍物資匱乏,什麼東西都供不應求,「千種商品千種票」。什麼東西都要憑票供應,離開了票無法生活。那時人們只能節衣縮食,一切只能將就將就,談不上滿足二字,生活窘境,幾乎大家都如此。

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從而在全國進行了真理標准大討論,批判了「二個凡是」,人們的思想得到了不斷地解放,特別是小平同志提出「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國興起了持續經濟大發展,從而奠定了目前國家空前發展與強大。 國已躋身於世界強國行列,人民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與改革開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其他不說,單說 們一家發展情況,足以證明「改革開放」帶來新飛躍。

從政治上講, 在78年就評為市供銷系統先進工作者,79年又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84年底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要是在「階級斗爭為綱」年代,由於 社會關系不好,也許你再積極也無法跨進黨的大門。這在當時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最可喜的是, 家小兒子吳鋼在上月底批准成為一名正式共產黨員,在 們家庭來講,也算是後繼有人,從而使 非常寬慰。

在文化方面, 是在日踞時代,在山陽小學肄業(五年級),解放後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煉,只能算是相當於初中文化程度,愛人曾在解放前業余中學讀過一年書,二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在文革中過來的初中生,錯過了正規求學機會,只有小兒子仍苦苦自學,在成人教育領域中,爭得本科畢業文憑,這也是改革開放的成果在 家小兒子身上體現。二個孫女.一個外孫是改革開放受益者,大孫女是三年前在上海青年幹部學院畢業,現在漕涇化工區外資企業工作,外孫今年是上海理工學院本科二年級在讀生,最值得慶幸是小孫女今年考取了上海復旦大學,目前 們一家沉浸在歡樂的情緒中.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豐碩成果.現在年輕人都是高學歷,老人一般文化素質較低,這種現象說明社會在進步。 這個老頭不甘寂寞,到奉賢老年大學學習山水繪畫,還學習電腦打字.上網和玩起了數碼相機。

在住房方面,30年前一家6口人局促在不到40平方舊廠房裡,一家老小起居在一處諸多不便,那時做夢也想要一間房子,20年前單位自建職工宿舍,根據當時政策, 家分到一間60平方米三層樓,真是歡天喜地,但是孩子大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這區區60平方米又能派什麼用場,再後來小孩自己想辦法解決住房問題,現在三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新房,而且都比 們二個老人房子大.設備好,這也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實惠。 們這幢樓梯當時分配給8戶職工,現在只有 家與低層徐家仍在原來房屋內居住,其餘6戶已另擇新居,居住環境有了進一步改善。所以 有時去原來同事家探訪,看到他們新房條件實在誘人

時間如飛箭,轉眼間,我們的祖國、家鄉已度過了改革開放的30年。
聽爺爺奶奶說,三十年前,人們還穿著布料粗糙的衣服,吃著既沒有選擇又難吃的供應糧。那時候,沒有什麼柏油馬路,泥土簡簡單單踩成了一條狹窄的馬路,一下雨,更是泥濘不堪,路上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腳抽出來,可鞋子卻留在泥潭裡……當時家鄉經濟狀況並不好,人們住著矮矮的簡陋的茅草屋,沒有蚊帳,每一天都早起晚歸地在地里干農活,到晚上累了躺在床上,喘著粗氣,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要被蚊子叮,睡不安穩,一直起來趕蚊子。到夏天,下雷陣雨,雨水透過屋頂上的瓦片順流到屋裡,人們還要拿著碗盛水。
爺爺說,那時活得可不容易了,哪像現在一樣有游戲玩,再說也沒有功夫。他們10多歲就要到田裡去割草喂牲畜,還要給父母做飯,再送到田裡去給他們,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那時的生活枯燥無味,如果我出生在那時,苦得都要哭了……但是,畢竟,他們還是撐過來了!
可是,如今呢?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哪個還是像以前一樣困苦?沒有人了!現在,我們都過上了好生活。那些絲綢、棉布做的衣服代替了粗布料;雞鴨魚肉菜場上普遍販賣;坑坑窪窪的泥路換成了嶄新的柏油馬路;破爛的茅草屋變成了又高又大的堅固房屋;生活用品應有盡有……
現在科技也發達了,有了電腦。電腦有很多用處,可以娛樂、學習,我媽媽主要就是在電腦上看電影、上網看新聞,我也可以在電腦上玩游戲。現在的活動項目比起以前,那真是太多了,可以外出旅遊、在廣場上跳舞、鍛煉身體……老一輩的人都說我們這些90後的人,每天一臉開心的樣子,吃的、穿的什麼也不愁,活得太舒服、自在了,應該多吃些苦……
改革開放就在我們身邊,它給我們的祖國、家鄉、以及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30年,可謂彈指一揮間!30年的個人經歷讓我觸摸到了社會前進的脈搏,30年的改革開放惠及了每一個國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國家經濟在三十年間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也在這三十年間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環境、工作條件哪一樣都是翻天覆地。
聽媽媽說,計劃經濟時期憑證供應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兩件新衣服,還是一般的平布。「過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們那個時期的同齡人都有過的願望吧,如果能在沒有過年就穿上新衣裳,讓鄰居羨慕時的那種滿足和得意讓現在的年輕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說現在的小天使們每個至少都有多套樣式和質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應更是讓媽媽難忘,買肉憑票是自然的,但絕對沒有挑肥選瘦的份兒,更不要說得排上擁擠不堪的露天長隊,並要擔心輪到自己時還有沒有貨物可以買到。因為爭購食品引起大人們吵鬧甚至是相互抓扯讓孩子們驚恐不已,媽媽十幾歲時最怕的就是讓家長吆喝著去排隊,常常在接受這個任務時嘴硬地說「寧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隊」。六七十年代物資極度匱乏,一塊紅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點食鹽的辣椒面都曾經是分享的零食,而在當時津津有味的吃相一點不遜於現在孩子們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時的興奮程度,被辣椒麻木過後的暢快也不亞於現在吃火鍋後的酣暢淋漓。
三十年前,許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間,幾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張床或一個大立櫃放在房屋的中間,拉上簾子把屋子隔成兩間,前面是客廳兼飯廳,媽媽說,她們玩時只能以床入座,條件好些的能備上一兩只小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還得設計成上下鋪,而床後面就是另一間卧室與儲藏室的統一。現在,條件好了,我住上了單位分的三室一廳,有了自己的獨立王國,興奮不言而喻。
且不說現在的自動化辦公條件如何先進,單說喝開水一項都不知道換了多少種熱水器,而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水只能是在早上鍋爐房供應時間打好以保證全天的需要。現如今,坐在辦工作旁,伸手就是飲水機加純凈水,冷熱自斟,好不自在。
還有通訊工具的變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搖式電話,每次需要聯系時頭疼不已,且不說先要接通郵電局的接線員,再轉接至某個地方或某個單位,若對方是信號不太好,得打上好幾個電話,有時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開放的先行者,腰間跨著BB機,傳呼信號隨時呼叫,每每發出叫聲,還要故意裝作聽不見,讓它多響幾聲......,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徵,持有者不僅要用上與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還得夾雜著地方語同時進行,才覺得在人前顯聖。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每一個人手裡都有不止一個手機,無論走到哪裡都與對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三十年間的種種變化讓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經歷的只是千千萬萬國人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來之不易。我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黃金時代,這種幸福和安定和諧的局面也需要我們倍加珍惜和維護,通過我們的努力和奮斗,祖國還會越來越富強,人民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⑨ 關於家鄉的故事作文800字

今天,太陽公公露出了燦爛的微笑,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踏上了回南安老家的路。
回往南安的路,已經不是以前坑坑窪窪的泥土路,而是那平坦筆直的柏油公路。回往南安,已不是以前三小時的焦急等待,而是現在半小時的歡聲笑語。
到了南安,我放眼向四周眺望:原本是那一座座矮小又並不起眼的平房,現在已經蓋上了第二層、第三層,甚至有的已經蓋了五層了呢!從前的平房,我爸爸也睡過,我爸爸說,他在那裡睡覺的時候,天寒地凍,下雨時還會漏水,偶爾老鼠還會鑽進被窩里,讓你不得安寧。我進去看了看,真的,床是木架和稻草鋪,屋頂的磚磚瓦瓦偶是破破爛爛的,還有好多老鼠窩。不過,這種窮苦的日子已經過去啦!村民們將平房一層又一層地往上搭,原本一個貧窮的小縣城頓時變成了一個富有的小城市。以前,農民們吃的是粗茶淡飯,三餐沒兩頓飽;現在,不僅要吃好、穿好,還要住好,有的還開起了小車呢!都在奔小康。而且,在農村生活,與在車功能是生活卻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象:在這個農村裡,十分幽靜,可以好好地睡上一個安穩覺;而在城市,車水馬龍,剛做了一個美夢就被打斷了。而且,在這個小村莊里,人和人都和諧地相處:我把一個風箏遺忘在了一塊大石頭上,後來,要回家了,我才猛然想起,到了一看,還在那兒呢!那城市呢,自行車被搶被偷,家裡東西時時被盜,真不安全啊!但是,在每個地方,都各有各的好處,不能就根據一點來判斷他的好壞。
現在,農民們富裕了,田裡都種著各種各樣魅力營養的蔬菜,有的還租車專用來運進城市裡呢。現在,科技發達了,農民伯伯們種田再也不用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了:除草可以用除草劑,播種可以用播種機,收割可以用收割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