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別字的故事
㈠ 錯別字笑話故事
從前有個常常認錯字的老私塾先生,後來被人家給告了,說他教錯字,誤人子弟。縣太爺問:你是認罰呢還是願打呢。私塾先生說:認罰。縣太爺提筆寫到:雞三隻,兔兩只。然後交給他說:你照著單子上寫的,天黑之前給我送過來。老先生拿著走了,不一會就回來了,只提了一隻雞。縣太爺大怒:就要責罰。老先生忙說:老爺,小人就是按你的吩咐做的啊,你看,這不是寫著:雞三隻,免兩只嗎?
㈡ 關於「因為錯別字而造成嚴重後果」的真實故事
故事:
以前,有一個農民不小心食指被蛇咬傷了,沒有及時到醫院去醫治,腫爛起來後才到醫院醫治。醫生診斷後,說:「你的食指必須切除,不然的話還會糜爛下去。」這位農民實在捨不得,可是又沒有其他辦法,無奈之下便答應了。醫生在開處方時將「切除食指」誤寫成「切除十指」,當這位農民從手術室出來時,好好的十個手指不見了,成了終身殘廢,喪失了勞動能力,還引發了一起醫療事故糾紛。
烏魯木齊從日本引進一條掛面生產線,又花18萬元從日本購進1000卷10噸的塑料袋。當這批塑料袋到達烏魯木齊時,一位細心人發現烏魯木齊的「烏」多了一點成了鳥魯木齊。這一點之差使18萬元的塑料袋化為烏有。
㈢ 我和錯別字的故事作文
我和錯別字的故事
我是個錯字王,從識字到現在,錯別字總是在不經意間蹦到我的作業里,蹦到我的文章中,蹦到我的生活里,總之,每當我看見作業本上一個個鮮紅的圈圈,總會把它們恨得牙根癢癢,就因為這些錯別字,讓我丟過多少次人啊!
就說上次寫作文吧,我費盡心思編出來的精美文章,讓老師在全班一讀,結果成了本年度我班十大笑料之首,我寫的文章題目是《我家裡的小烏龜》,可到了老師嘴裡,不知怎的,變成了「我家裡的小鳥龜」,這還不算,這只小鳥龜還挺貪吃,每天吃三噸飯,好傢伙,這不是小鳥龜,估計大象龜也吃不了這么多吧?老師讀完我的作文,全班笑得前仰後合,我呢,差點找個地縫鑽進去,哎,羞死我了。
這還不算,錯別字這鬼東西還會在一些特別關鍵的時候對我使出溫柔一刀,輕輕的對站在懸崖邊上的我踢上一腳,上學期期末考試,我滿懷信心的答完語文試卷,急忙和幾個要好的朋友碰頭湊答案,結果幾道容易失分的題我全部答對了,心裡那個美啊,滿心都飛去暑假裡向我爸爸媽媽呼風喚雨了,很是高興了幾天。到了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一下子傻了眼,沒錯,那幾道容易失分的題我確實答的不錯,但是,光是卷子里的錯別字就讓我丟了五六分,這下可好,別說我對爸爸媽媽呼風喚雨了,整個暑假,我都是身處於狂風暴雨之中,唉……苦啊,我欲哭無淚。
還有一次,不過這次可是不賴我,那天,我和爸爸在公園里散步,大家也知道,人有三急,我突然想上廁所,可是,偌大一個公園里,我居然轉了一圈也沒找到公共廁所,就在我急得團團轉的時候,爸爸突然指向那邊:「那邊不是公廁嗎?」我走過去一看,原來,由於年久失修,公廁兩字不知何時變成了「八則」,難怪我找了許久都沒找到,這筆賬,也得算在錯別字上。
錯別字啊,我真的是不想再與你為伴了,今天起,現在起,我要向你宣戰,我有決心,有毅力,一定將你從我的生命里消滅!同學們,難道大家還能容忍這些身邊的魔鬼?就讓我們一起動手吧!
㈣ 錯別字引發的故事
有一天丁丁和東東來到了一字書店,看見裡面有一張海報,上面寫著《狐女流浪記》,丁丁說:「這個女人一定是狐狸精變的,要不然怎麼叫狐女呢?」東東說:「不一定,說不定是狐狸在森林裡收養了一個小女孩,把她養大成人,所以才叫狐女。」書店的老闆過來說:「去!去!去!這里有一個著名作家在這里簽名賣書,關你們小孩什麼事?」丁丁說:「我們正在討論那本《狐女流浪記》的海報呢!」那位作家聞聲走了出來,她有點生氣地說:「你們說我是狐女?」東東說:「又不是說你,是說那張海報。」作家說:「應該是孤女吧!」作家過去看了看,原來是書店老闆印海報時出錯了。作家把海報的標題改了《孤女流浪記》,這才沒讓鬧劇再鬧下去。
醫院里的驚險
有一天,一個食指長了腫瘤的人,來到醫院看病。醫生說:「你這腫瘤是惡性的,如果不切去食指,就可能導致病變。」那個人就只有決定切除食指。醫生在紙上寫了「切除十指」四個字。
病人來到手術室,將病歷給了手術醫生,手術醫生一看,問:「您是不是十個指頭都切除啊?」病人一聽說:「我只有一個手指頭長了腫瘤,又不是十個手指頭都長了,干嗎要切我十個指頭啊?這樣,我連飯都無法吃,更別說寫字了。」醫生一看原來值班醫生把「食」寫成了數字的「十」了,幸好還沒切,要不然就慘了。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發現寫錯別字可是會鬧笑話的喔!嚴重的還會導致大事故,小朋友,你們可別學這些人。
㈤ 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從前,有個縣官寫字很潦草。這天他要請客,便寫了一張字條叫差役買豬舌。誰知「舌」字寫得太長,分得太開,差役誤以為叫他買豬「千口」。這可忙壞了那位差役,跑遍了城裡,又到四鄉去購買,
好容易買到五百口豬。他一想交不了差,便向老爺求情,希望少買五百口。
縣官生氣地說:「我叫你買豬舌,准叫你買豬千口呢?」
差役聽了,應聲道:「還好還好!不過以後請老爺注意,若要買肉,千萬寫得短些,不要寫成買『內人』。」
㈥ 錯別字古代故事
歷史上五大最著名錯別字的故事:
天下第一錯別字——「避」
之所說它是「天下第一」,因為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於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見圖)。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誰敢提醒皇帝說寫錯了?何況皇帝有造字的特權。
最有說法的錯別字——「魚」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就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如果說避暑山莊的「避」康熙爺不會寫還情有可原,但這「魚」不會寫實在說不過去。原來這里有一個傳說,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 「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游,瀟灑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錯別字——「流」
錯別字如果是「有意錯」,書寫者都會附會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寧夏「三馬」之一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多而善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題四,與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書「蟲二」(意思是「風月無邊」)兩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出現最多的錯別字——「明」
皇帝寫錯別字,皇帝陵上也有錯別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細心的遊人至少可以發現兩處錯別字:在明孝陵保護碑上,「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入明樓,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的「明」也寫成了「眀」。這兩個「眀」與少一點「魚」和多一橫「避」不同。「魚」、「避」那是皇帝創作,具有「合法性」,這個「眀」字則是因為出自書法家之手,可以歸結為藝術字,或是書法體。
最令人叫絕的錯別字——「富」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遊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錯別字。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范:「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麼弄出這笑話?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一。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別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別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據說孔府這兩個錯別字是神來之筆,系仙人指點。相傳在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成親那一天,恰有神仙路過,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寫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點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機,稱孔家不宜過富,要「去一點」。
㈦ 關於錯別字的小故事 小笑話
經典-五個吸煙男生
有五個男生吸煙被告密老師一一教來談心:
第一個男生如實承認被很K一通;回到寢室後說:
哥們:我一個人都承擔了,你們時可千萬別認。
〔場景一〕
老師:老實說吸煙嗎?
男生甲:不吸。
老師:不吸?嗯,吃根薯條吧。
男生甲很自然的伸出兩根手指夾著接過來…………
〔場景二〕
老師:吸煙嗎?
男生乙:不吸。
老師:不吸?嗯,吃根薯條吧。
男生乙由於聽到甲的情況所以很小心的接過了薯條
老師:不沾點番茄醬嗎?
乙一不小心沾多了於是馬上用兩根手指彈了彈――
老師:不吸???彈煙灰的姿勢很熟練嘛。叫家長來………………
〔場景三〕
老師:吸煙嗎?
男生丙:不吸。
老師:不吸?好,吃根薯條吧。
男生丙因有前面兩個例子很小心地流著汗吃完了薯條
老師:不給同學帶根回去嗎?
男生丙接過薯條後順手就夾在耳朵上………………
〔場景四〕
老師:吸煙嗎?
男生丁:不吸。
老師:很好。吃根薯條吧
男生丁心驚膽顫的吃完了薯條,又把薯條放到了上衣袋裡
老師突然大喊一聲:校長來了。
男生丁感忙從口袋裡取出薯條扔在地上,用腳使勁的踩了踩………………
〔場景五〕
老師:吸煙嗎?
男生:不吸。
老師:很好。吃根薯條吧
男生剛拿著薯條,
老師說:不請我吃嗎。
男生感忙從雙手遞過薯條,然後掏出打火機………………
〔場景六〕
老師:吸煙嗎?
男生:不吸。
老師:很好。吃根薯條吧
男生心驚膽顫的吃完了薯條,又把薯條放到了上衣袋裡
老師突然大喊一聲:校長來了。
男生已手心冒汗低頭說道:校長您好!
老師:校長會聞到你嘴裡的味道的。
男生從口袋中掏出薯條:安啦,還在這呢,火都還沒點…
〔場景七〕
老師:你到底吸不吸煙?
老師:真地不吸?好,來吃根薯條吧。
男生:非常自然接過薯條吃個干凈。
老師:真是個好孩子,你一般喜歡什麼牌子的薯條呢?
男生:[得意忘形] 大中華。。。。。
場景N:
老師:吃根薯條吧!
男生:謝謝,不會.
㈧ 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1. 李鴻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個遠房親戚赴考,這個人不學無術,接到試卷一看,竟然一題也不會答。此時他靈機一動,突然想到自己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戚,於是在試卷上寫道:「我是當朝中堂大人李鴻章的親妻。」這個不學無術的親戚竟然將「戚」寫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於是在試卷上批道:「既是中堂大人的親妻,我不敢娶(取)。」因此,這個親戚還是落第了。
2. 買豬千口
從前,有個縣官寫字很潦草。這天他要請客,便寫了一張字條叫差役買豬舌。誰知「舌」字寫得太長,分得太開,古代都是豎著寫,差役誤以為叫他買豬「千口」。這可忙壞了那位差役,跑遍了城裡,又到四鄉去購買,
好容易買到五百口豬。他一想交不了差,便向老爺求情,希望少買五百口。
縣官生氣地說:「我叫你買豬舌,准叫你買豬千口呢?」
差役聽了,應聲道:「還好還好!不過以後請老爺注意,若要買
肉,千萬寫得短些,不要寫成買『內人』。」
3. 論耍光棍
有個人姓卜,名不詳,另一個姓冢,名不消,兩人結拜為異姓兄弟。
有一天,把兄冢不消對把弟卜不詳說:「我倆姓名非常奇特,我的姓更加少見。你看,『冢』字的形狀像『家』字,卻少了一點;像『蒙』字,又沒有頭,彷彿摘了頂帶的官員一樣。現在跟把弟商量商量,請你把『卜』字腰間的一點搬到我的『冢』字頭上,讓我成了『家』,光彩光彩,不是很好嗎?」
把弟回答道:「這卜的一點借給你成『家』當然無所謂,只是你成了家以後,我不是要變成光棍了嗎?」
4. 吉與口乾
有個老人,大年初一出門訪友前,先在桌上寫了個「吉」字,心想圖個吉利,沒想到走了幾家,連杯茶也沒喝上。他氣呼呼地回到家,再看桌上那個字。不料一氣站錯了地方,字看反了,便自作聰明他說:「我以為寫了個『吉』字,卻原來是『口乾』二字,怪不得連杯茶沒撈到。」
㈨ 關於錯別字的笑話和故事
今天,我看了一則故事,笑得我差點暈了過去。故事的名字叫《四個錯別字的厲害》。
故事發生在「文革」期間,那時知識青年下鄉插隊「接受再教育」。有個知青給家裡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爸爸媽媽,不要再寄糧票和錢來了。我的糧食狗(夠)吃了。這些天常常下雨,煩悶得很,我的命(傘)也丟了。為了節約鬧革命,我只要你們的老命(傘)。現在公社已經成立了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過兩天我就上吊(調)了。」
家裡的人看信後,全嚇壞了,差點鬧出了人命。
讀完這個故事,作為小學生的我們,除了捧腹大笑之外,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寫錯別字。消滅錯別字是我們小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㈩ 錯別字的故事、有關漢字的故事.
一天,"0"跟"8"相遇街頭,"0"不屑地看了"8"一眼,說:"胖就胖唄,還系什麼腰帶啊!"--"0"和"8"其實是發小內。只有發小才可以這樣口容無遮攔,說心中所想,張嘴就來,毫無顧忌。
一天,"0"在酒吧又碰到了"10"。看了"10"一眼,"0"不屑地說:"年紀輕輕的拄什麼拐杖呀!""0"跟"10"的關系是大學同系同班同學。同校畢業者身上,常有相似文化基因。這話說得太抽象。簡單說,即同校畢業者身上,多有相似胎記,好比出自同一個屠宰場的生豬,屁股上一概有一枚印文完全相同的藍色圖章……所以,又一天,當"0"碰到"101",發自內心地同情起自己的這位相距三界的校友:"哎,我說,你怎麼拄上雙拐了?"
以此類推,"2"與"5"的關系,類似於同一報系、不同報社的兩個娛記."2"對"5"說:你該把肚皮收收了。"5"說:怎麼啦?怎麼啦?你不就隆了個胸嘛?有什麼了不起呀!;而"6"和"9"則一定彷彿我們已婚十年的老夫妻.我媳婦就總在我難以克制的表現欲劍拔弩張之時半真半假地提醒--就像那天"6"碰到"9"時暢所欲言的那樣:走就走唄,還玩什麼倒立?……
"7"--面對莊重儼然的"2","7"說:"下跪也沒有用,我不會嫁給你的……"你看你看,"簡單"可以很NB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