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小時候的有趣的故事50字
❶ 關於李白小時候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內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容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
,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❷ 有關李白小時候刻苦學習的故事是什麼
「鐵杵磨成針」——李白刻苦學習故事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回不喜歡讀書。一天答,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人物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❸ 李白小時候比較短的故事
1
唐代大詩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寫詩1000餘首,他的詩雄奇豪放,把我國古代的詩歌創作推向了高潮,對後世和世界都有極大的影響,被後人尊為「詩仙」。
李白5歲那年,跟著父親從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蓮地區定居。到10歲的時候,他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腳下有個客人前來拜訪李白的父親,恰巧他外出未歸。客人臉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轉身就要離去。李白見了,連忙拉住客人說:「伯伯,您遠道而來找我父親,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這樣會傷身體和精神的啊。」
客人見李白禮貌熱情,能言會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來。
李白開始忙起來,他又是送茶,又是遞毛巾,對客人非常尊敬。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讀的書,到客廳陪著客人說話,他大大方方地說:「請問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轉告父親。」
客人有心要試試李白的才學,便咳了一聲,用手指輕捻(niǎn)了一下胡須,大聲說:「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鳥落山頭不見腳』。」
李白認真思考了一會,便拱手回答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親回來,我一定告訴他。」
客人疑惑地問:「你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
李白馬上回答說:「『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單人旁,那麼就是『俞』字;『鳥落山頭不見腳』,就是『島』字。您姓俞,名字叫島!」
客人聽後,十分佩服,連連拍著他的腦袋說:「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賀!」
2
李白不到10歲時,他的名聲就傳遍了家鄉。14歲時,李白來到南浦(今四川萬州市),當地有個姓胡的鄉紳(shēn)自以為有學問,看不起別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當著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聯:「梁山栽大竹,無須淋(鄰)水。」這個上聯含有當地三個地名,因此是一個很難對的上聯。誰知李白隨口答道:「南浦人長壽,何懼豐都。」這個下聯前後也是三個地名,對仗非常工整。
胡鄉紳很不服氣,他又指著牆上的一幅畫讓大家看。那畫上有個老神仙,懷抱一個大酒壇,睡在崖邊,壇口朝外面流著酒。胡鄉紳以畫為題又出了副上聯:「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懷抱酒壇枕上偎,不知是醉還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長是脹,胡鄉紳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還是脹?」
胡鄉紳本想借聯譏笑李白,誰知反被李白針鋒相對嘲諷了一番,大家一看胡鄉紳肥胖如豬的模樣,都哈哈大笑起來。胡鄉紳羞得滿臉通紅,還想找個機會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後,他領眾人到花園散步,只見荷花池裡有幾只小鵝浮在水上,游來游去,便靈動一動,對李白說:「白鵝黃尚未脫盡,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裡當然明白鬍鄉紳的用意,回頭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見一隻烏龜伸出頭來,便應聲答道:「烏龜殼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❹ 李白小時候的故事一這裡面的老奶奶的話一定讓你深受啟發吧說說你的感受
鐵杵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學堂去讀書,可是,那些經史、諸子百家的書很不好學,李白學起來很困難,就更加不願意學了,有的時候還偷偷跑出學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跑到一條小河邊去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蹲在小河邊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棍。
李白好奇地來到老婆婆身邊,問道:「老婆婆,您在干什麼?」「我在磨針。」老婆婆沒有抬頭,她一邊磨一邊回答。
「磨針!用這么粗的鐵棍磨成細細的綉花針。這什麼時候能磨成啊!」李白脫口而出。而老婆婆這時抬起頭,停下手,親切地對李白說:「孩子,鐵棒雖粗,可擋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難道鐵棒就不能磨成針嗎?」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很受感動。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天天堅持做,什麼事都能做好。讀書不也是一樣嗎?」李白轉身跑回學堂。
從此以後,他刻苦讀書,歷代詩詞歌賦,諸子百家,他見到就讀,終於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
這句成語比喻只要長期努力不懈,再難的事也能成功。
【成語】: 鐵杵磨成針
【拼音】: tiě chǔ móchéng zhēn
【解釋】: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1
唐代大詩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寫詩1000餘首,他的詩雄奇豪放,把我國古代的詩歌創作推向了高潮,對後世和世界都有極大的影響,被後人尊為「詩仙」。
李白5歲那年,跟著父親從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蓮地區定居。到10歲的時候,他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腳下有個客人前來拜訪李白的父親,恰巧他外出未歸。客人臉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轉身就要離去。李白見了,連忙拉住客人說:「伯伯,您遠道而來找我父親,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這樣會傷身體和精神的啊。」
客人見李白禮貌熱情,能言會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來。
李白開始忙起來,他又是送茶,又是遞毛巾,對客人非常尊敬。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讀的書,到客廳陪著客人說話,他大大方方地說:「請問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轉告父親。」
客人有心要試試李白的才學,便咳了一聲,用手指輕捻(niǎn)了一下胡須,大聲說:「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鳥落山頭不見腳』。」
李白認真思考了一會,便拱手回答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親回來,我一定告訴他。」
客人疑惑地問:「你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
李白馬上回答說:「『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單人旁,那麼就是『俞』字;『鳥落山頭不見腳』,就是『島』字。您姓俞,名字叫島!」
客人聽後,十分佩服,連連拍著他的腦袋說:「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賀!」
2
李白不到10歲時,他的名聲就傳遍了家鄉。14歲時,李白來到南浦(今四川萬州市),當地有個姓胡的鄉紳(shēn)自以為有學問,看不起別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當著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聯:「梁山栽大竹,無須淋(鄰)水。」這個上聯含有當地三個地名,因此是一個很難對的上聯。誰知李白隨口答道:「南浦人長壽,何懼豐都。」這個下聯前後也是三個地名,對仗非常工整。
胡鄉紳很不服氣,他又指著牆上的一幅畫讓大家看。那畫上有個老神仙,懷抱一個大酒壇,睡在崖邊,壇口朝外面流著酒。胡鄉紳以畫為題又出了副上聯:「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懷抱酒壇枕上偎,不知是醉還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長是脹,胡鄉紳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還是脹?」
胡鄉紳本想借聯譏笑李白,誰知反被李白針鋒相對嘲諷了一番,大家一看胡鄉紳肥胖如豬的模樣,都哈哈大笑起來。胡鄉紳羞得滿臉通紅,還想找個機會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後,他領眾人到花園散步,只見荷花池裡有幾只小鵝浮在水上,游來游去,便靈動一動,對李白說:「白鵝黃尚未脫盡,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裡當然明白鬍鄉紳的用意,回頭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見一隻烏龜伸出頭來,便應聲答道:「烏龜殼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3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繼屈原之後我國又一位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他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樂府民歌中吸取豐富營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李白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詩聖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評價。李白的詩存世900餘首,收錄在《李太白集》。
李白五歲誦六甲(道家數術歷算),十歲觀百家。相傳,李白少年時代,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一天晚上,李白讀書作文之後,酣然入夢。夢中,他仍然在奮筆疾書。突然,他發現自己的筆頭上開出一朵潔白如玉的蓮花來,光彩奪目,正在詫異之間,一張張白紙又從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李白高興極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筆給他。想到這里,李白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沒成想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蓮花。於是,李白捧起一堆蓮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邊站定,揚手把蓮花灑向池水中。頃刻間,奇跡出現了:只見蓮花入水後,即刻生出莖葉,競相綻放。微風吹來,花兒輕輕搖曳,陣陣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歡喜,剛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過來。李白回憶著夢中的歷歷情節,感慨: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美好的夢啊
說也奇怪,打這之後,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銳進,讀書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會生活,游歷祖國名山大川,創作了大量的不朽詩篇,最終成為一個才華橫溢、舉世聞名的詩人,至今他的許多著名詩篇仍被中外讀者吟詠傳頌。後來,人們就將夢筆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語「夢筆生花」就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情橫溢,文思豐富。孫茹梅25
❺ 李白小時候通過什麼故事懂得珍惜時間的
鐵杵磨成針:見一老大娘正費力的磨一根鐵杵,想要縫衣服,引出李白珍惜時間,少年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