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長的故事
Ⅰ 有哪些名人成長的故事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Ⅱ 名人成長的故事,背後艱辛的小故事!!
1、蘇軾
蘇軾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被當時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譏刺朝政」、「包藏禍心」,遭到逮捕和審訊,幾乎送了性命,史稱「烏台詩案」。後謫居黃州。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繼位,高太後攝政。高太後不滿新法,立即起用舊黨召。司馬光等回亦執政,蘇軾被調回京城,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後同舊黨發生分歧。他對舊黨執政後,
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
公元1089年,蘇東坡再次被貶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後去世,哲宗執政,又把變法派召回朝內主政,政局變生急轉直焉的變化。第二年6月蘇東坡,被貶得更遠,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定居在惠州。晚年過流放生活,給蘇東坡又一次沉重打擊。
公元1101年7月26日,這位66歲的老人,終於滿含悲憤離開人世,結束他命運多舛的一生。
蘇軾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貶時寫出的,如:詞作《奴嬌.赤壁懷石》,散文《簣谷偃記》,《方山子傳》、《記承天寺夜遊》、前後《赤壁賦》等。
2、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是西班牙16世紀著名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訶德》風行於世,被稱為不朽之作。
塞萬提斯一生多災多難,出身沒落貴族,家庭貧寒,從小就跟父親外出奔波謀生。22歲參軍,在與土耳其海戰中,左手致殘。後曾被海盜俘獲,賣到阿爾及利亞為奴,歷盡艱辛。
被父母贖身獲得自由後,曾在海軍中充任軍需,後又蒙冤入獄,當時一家7口人過著飢寒交際花迫的生活。
他就在這樣的困境中寫出了《堂吉訶德》、《努曼西亞》、《懲惡
揚善故事集》、《加拉黛亞》、《巴爾那斯游記》、《八個新的喜劇和八個新的幕間鬧劇》
等一批有影響的作品。
3、勾踐
公元前494年,越國兵敗吳國。越王勾踐只好「審辭厚禮」向吳求和,等待東山再起。勾踐先用美女、金銀珠寶賄賂吳王和眾臣,還用妻子作人質,自己為吳王當馬夫。勾踐還為吳王送茶送飯,端屎端尿,終於贏得了吳王信任,得以被釋放。
勾踐死裡逃生回國後,回國的勾踐開始了卧薪嘗膽的旅程,一面繼續進貢吳國,精心挑選美女西施給夫差,一面聚兵訓練。此時吳王已經十分確認了勾踐的衷心,他把所有的經歷都放在和北方諸侯的爭霸上了,不管伍子胥怎麼勸說,吳王對勾踐卻十分的信任。
公元前437年,越王勾踐率領大軍攻破吳國闔閭大城,一雪前恥。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復仇使命成為了歷史的一段佳話。
4、王洛賓
王洛賓,這位音樂大師被譽為中國「西部民歌之父」。
王洛賓一生因歌而起,又因歌而落。多姿多彩,卻也飽含創傷苦痛,他曾因「莫須有」的罪名,先後3次入獄,飽受20年的牢獄之苦,盡管如此,不惑之年,妻子病逝,他孤零零一人仍死守在美麗的新疆,不斷輾轉各地,採集民間歌謠。他的一生正如他在遺言中所寫:願透過歌曲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王洛賓長期處於心理壓力極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卻以「勝似閑庭信步」的態度,投身於大西北的沙漠孤煙之中,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5、愛迪生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常常把錢節省下來。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葯品。他做實驗的器具, 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有一次在火車上賣報,車長同意他在吸煙專用車廂里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裡, 賣完了報, 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 ,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
車長氣極了,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
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 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有一次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還有一次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沒有被危險嚇倒,還是頑強地做實驗。愛迪生試制電燈,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
他常常在實驗室里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實在太累了就躺在實驗台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發明了電燈。後來,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等等,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
Ⅲ 偉人或名人的成長的故事 300字左右
1、牛頓
1642年的聖誕節,在英國.林肯郡.沃斯索普村一個農民家庭中,一個天才人物 –艾薩克.牛頓 (Isaac Newton) 出生。
牛頓出生前三個月,他的父親已經去世了。兩年後,他母親改嫁,牛頓便由他的外祖母撫養。到了十二歲,牛頓在舅父的資助下進入皇家中學。可是這時的牛頓並不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他在學校里的功課都做得很差,而且身體也不好,性格沉默和愛發白日夢,幾乎沒有出眾之處。
他的超人才智竟然是被一個野蠻的同學無理地在他身上踢了一腳而喚醒的!他跟那個同學打架而且打贏了,可是那個霸道的同學在功課下卻遠比牛頓好。於是牛頓便決心發奮,誓要在功課上超越他,結果他不單在皇家中學中名列前茅,十八歲時更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
2、胡適
胡傳篤信宋代儒學,尤其信奉程朱理學,是清代正統派文人,曾先後在東北、廣東、江蘇等地充任高級官員的幕僚或小官僚,最後做了台東直隸州的知州,屬於三品官。
胡適的母親叫馮順娣,是個穩重賢惠的農村姑娘,因家境貧困,在胡傳前兩任妻子相繼過世後,馮順娣做了胡傳的第三任太太,婚後第三年冬天生下了胡適。
胡適上學的時候已經認得近千字,不用念《三字經》《千字文》一類讀物了,他最先讀的是父親自編手寫的《學為人師》和《源學》,這些都是四言韻文,胡適念得很熟,卻不懂書中的意思,可是父親的治學態度卻令他終身受用。
小孩子天性好玩,但胡適不同,他小時候在台灣大病了半年,身體很瘦弱,舉止文縐縐的,他有時也喜歡玩一些游戲,但大多數的時間是文靜的。
胡適少年時代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書,胡適九歲的時候在四叔家玩,偶然走進一間卧室,看見桌子下有一本破書,兩頭都被老鼠咬壞了,書皮也被扯破了。這是一本《水滸傳》,他便站著一口氣把這本殘書看完了。
3、王羲之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
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4、李時珍
有一次,小時珍和幾個小夥伴上山去玩時,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被蘄蛇咬了,小朋友們都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可小時珍卻十分鎮靜,他說:「別著急,我知道半邊蓮、鬼針草和天南星草都能治蛇傷,這些草很好找。」
於是他去找了這些草葯,揉了之後塗抹在小朋友的傷口上,然後把小朋友抬回了家。第二天,被咬的小朋友被父親帶著到李時珍的家裡道謝。不久,左右村子的人都知道了這個會治病的「小神童」李時珍。
5、聶耳
六歲的時候,聶耳進入昆明縣立師范附屬小學,學習非常刻苦努力,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很受老師們的喜愛。
聶耳要上三年級的時候,由於沒錢交學費和書費,於是他的母親悄悄把聶耳爸爸在世時最喜歡的八音鍾賣了,湊夠了學費,可是書費依舊還沒湊齊。
開學那天,小聶耳拉住媽媽的衣角說:「媽媽,我有書了。」他從書包里拿出兩個整整齊齊的本子,媽媽翻開本子就驚呆了,原來是小聶耳用香煙盒紙工工整整地抄了兩本書,一本是國語,一本是算數。貧寒的生活絲毫沒有影響他對生活的熱愛。
聶耳有一位鄰居,是一位木匠,閑暇的時候,他喜歡坐在門口吹短笛,這讓年輕的聶耳陶醉不已,忍不住跑到鄰居的家裡,跟他學習吹笛子。
在聶耳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哥哥也一起跟著學吹笛子,後來,他們用壓歲錢買了一隻竹笛和一把二胡,從此他們的家裡就樂聲不斷,常引得路人停下腳步聆聽。
後來,聶耳又開始學習二胡、三弦、月琴的吹奏。由於家庭貧困,聶耳在五年級的時候不得不轉入私立求實小學,該學校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在這所學校里,聶耳熱情地投入課餘音樂活動,曾被選為該校學生音樂團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