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的故事
❶ 木桶的故事
從木桶的故事看「木桶理論」
年輕時做班主任,覺得應該靠科學的方法,於是如飢似渴地學習一些管理學理論,其中有一個「木桶理論」,大意是說:由高低錯落的木板兒做成的木桶,它的盛水量由最短的木板兒決定。深感有理,於是在班級管理中普遍應用—抓班集體建設,從最差的方面抓起;抓班級學習,從最弱的學科抓起???一時間甚為見效,不免得意洋洋。但不久將此理論放到學生個體身上做工作,就感覺到了困惑。對優秀生,此理論尚可說通:要求優秀生抓好自已的差科、弱科,才能夠全面發展,取得最理想的成績。但這也僅僅是從理論上說,很少有學生能真正做到。對中等生,此理論就難以自圓其說了:因為他們的「木板兒」比較齊,哪個也不「長」,實在不知讓他們發展哪個,難道就不要求他們進步了?對後進生就更甭提了:他們的「眼」都在桶底上,是不點水也存不往的,看來,除了扔掉別無良策。因為此理論在學生個體身上用得頗不順利,很多年心存困惑。後來聽到一個關於木桶的故事,方如夢初醒。
一位挑水工用兩只木桶挑水,其中一隻水桶有裂紋漏水,從小溪到他家有很長一段路,因此挑水到家時,每次只有半桶水。而另外一隻完好的桶到家時總是滿滿面的一桶水。有一天,有裂縫的那隻木桶對挑水工說:「我真感到羞愧,我想向你道歉,長時間來,我只能運半桶水,使你的工作價值得不到完全的體現。」挑水工說:「別在意,我們一起出去走走。」
我是一個很敏感的人,急忙插話,「我猜有裂縫的那隻木桶那邊的草一定很茂盛,」講故事的人微微一笑,繼續講道:果然,有缺陷的木桶看到路邊有美麗的花朵,它很高興。但一會兒它又悲傷起來,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因為它漏掉了一半水。挑水工問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只有你這一側有鮮花,而另一側沒有?那是因為我知道你漏水,於是我就在你這一側撒了些花種,而正是你漏出的水澆灌了它們,我才能採到美麗的花來裝飾我的房間。」
我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換一個角度看同一件事,本來讓人沮喪的事,原來也蘊含著美麗。我們教育工作者換一個角度看教育問題,也許也會有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
比較「木桶理論」中,木桶是被動的,我們只是想如何去利用它、改造它,我們忽視了木桶的感受。而在木桶的故事裡,木桶說出了自已愧疚,因為它使得挑水工的工作價值得不到完全的體現,而作為師長的我們,可曾感覺到來自他們心底的愧疚?
二是在木桶的故事中,挑水工的善良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只是像我猜的那樣:有裂縫的那隻桶那邊的草一定很茂盛,那麼這個故事也僅僅是為了安慰那些有缺陷的「木桶」,缺陷也有美麗的時候。而這個善良的挑水工卻告訴我們,如何才能使缺陷變得美麗。在我們的教育中,曾經有過這樣的認識:發現差異,消來差異;何時曾想過:發現差異,根據差異施教。而造就沒有差異的「標准件」,是否適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呢?
三是在木桶的故事中,挑水工的智慧和堅韌令我嘆服。他的智慧使他想到如何利用木桶的缺陷創造美麗。但你是否會想到,挑著兩邊不等重的木桶,該有多麼的艱難。作為教師,如果我們也發現了學生的缺陷,能否像挑水工那樣用我們的智慧和堅韌使學生的缺陷轉化為美麗?如果我們這樣去做,必然會遇到挑水工那樣的艱難,我們是否能挺得過來?
這個故事給我們太多的啟示。我只是想,在這個提倡「以人為本」、「教育為本」的年代,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與時俱進,換一個角度,也就是轉換我們的教育觀念,我們會重新認識我們的教育、我們的事業;換一把尺子,也就是反思我們過去的很多程式化的標准,我們會重新認識我們的學生,我們會多發現許多人才;換一個方法,考慮如何「為有缺陷的木桶撒下花種」,我們會重新認識我們的教師工作,會重新設計我們的職業生涯。
呵呵
望採納
謝謝
❷ 農夫與木桶的故事寫議論文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三個小和尚挑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活潑機靈的小和尚,穿著紅色的袍子他路過一座大山時,看到山頂上有座廟,他想去探個究竟。
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了上去,他看到裡面沒有人,只看到有一個觀音菩薩像,她手裡的花已經枯萎了,勤勞的小和尚挑著擔子,提著水桶下山取水去了,他把水桶里裝的滿滿的,回到廟中,他把菩薩的瓶子里倒上了水,菩薩的花在瓶子里又成長起來了,小和尚和菩薩笑了。
有兩個和尚也經過了這里,有一個和尚高,有一個和尚胖,那個胖和尚說:『我去洗個澡,你先走吧!我去河邊洗個澡。』說完就奔向河邊了。
那個高和尚也經過了這里,他看到山上有一座廟,他爬了上去,他遇見了那個小和尚,和小和尚一起儲存水,打掃寺廟,弄得乾乾凈凈,菩薩笑了。
那個胖和尚脫光了鞋和衣服,在河裡痛快地洗了澡,然後就走水路找高和尚的了。他看到山上有一座廟,像前去拜訪。
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他看到兩個和尚在那裡,他還看到水缸里有一大缸水,他渴得要命,一口氣把一大缸水喝了,他們兩個也很渴,就把菩薩的瓶子里的水和掉了, 然後,他們一個挑水的都沒有了。
過了一陣時間,他們太餓了,他們從口袋裡掏出雞腿和饅頭吃了起來,他們吃的時候噎著了,然後飛快的往山下跑,喝足了水,就回去敲木魚去了。
一隻老鼠把蠟燭退倒了,把房子燃燒了,他們來來回回,有水滅火,終於滅了火,他們以後齊心協力,終於過上了平平安安的日子。
我希望小朋友不要學習這三個和尚,做一個勤勞的人。
❸ 糞桶水桶和木桶,這個故事太強了.這個故事怎麼寫感想
糞桶水桶和木桶故事感想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想法內就有什麼樣的生容活。我也在想:這是什麼東西在起著重要的作用么?是人們的思想意識的作用,是人們對事物的看法本身就存在著偏見,還是我們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用有色的眼光去看無色的世界,看法全變了,也許這就是人們的傲慢與偏見。
同樣是木桶,境遇卻因為裡面裝的什麼東西而改變,況且受到人們的「待遇」也迥然不同。這也跟我們常說一個人,他所學的知識和內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在社會上或許是在工作崗位上地位和榮譽,也決定著你收入的高低和你生活質量的高低,也就是說你這個人的知識、內涵、修養等,或許說你這只「桶」裡面裝著的是什麼東西,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你的前途和命運。譬如:如果說你心裏面裝著的是國家、是企業,那你這只「桶」的容量是很大的,如果說你心裡裝著的是自己的私利、自己的得失,那你這只「桶」的容量是很小的。
❹ 克雷洛夫寓言中一個木桶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你好!
《一個木桶》的寓言故事,講的是有一個人把木桶借給朋友使用,三天以後木桶如期歸還,主人用它運水,可是,木桶里燒酒氣味沖天。燒酒已把木桶浸透。主人把木桶整治了一年,用汽蒸,用風吹,都是枉然。無論用它裝上什麼東西,總有燒酒的氣味發散。最後主人無可奈何,把水桶丟棄在一邊。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對不講誠信的人木桶不能借出。
祝你生活愉快!
❺ 斯威夫特的一隻木桶的故事講了什麼內容
《桶的故事》是一部意義深遠的傑出的諷刺作品。斯威夫特把矛頭指向教會,通過三兄弟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諷刺了天主教會、英國國教和喀爾文教派(英國清教徒)自認為是基督教的正宗,遵照《聖經》行事,事實上卻陽奉陽違。
同時作品對當時貧乏的學術、淺薄的文學批評和社會惡習也予以了抨擊。《桶的故事》是英國啟蒙主義者批評教會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斯威夫特第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
(5)木桶的故事擴展閱讀
相似的桶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家,生活比較貧窮,主要的生活來源是靠每天洗刷水桶來賺錢養活一家。
有一天,家裡還在上學的孩子,把當天所積累下的桶都刷的乾乾凈凈,放在一大片空曠的地上。孩子很高興,回家後把今天所做的工作告訴了爸爸,爸爸也給了他獎勵。
第二天,早晨天剛剛亮,孩子就起了床,准備去收拾晾乾的桶。可是,他到了那片地上,看見滿地的桶,被風吹的東倒西歪,讓孩子大吃一驚。本來愉快的心情,一下子變得低落下來。這時,爸爸從後面走過來,用他那寬厚的手,安慰著孩子。
對孩子說:「孩子,你看,什麼事情都是很難預料的,有些事不會按照你的想法來實現的,既然這樣,看看我們能不能用什麼辦法來改變這種狀況。」孩子用期待的目光看著爸爸。爸爸笑了笑,走到一個水桶附近,告訴他的孩子,說:「你去拿些水來。」
孩子照著爸爸的話去做了,拿來了一些水。爸爸把水倒在了那隻空著的桶里,一直把水倒得快滿了的位置。爸爸把孩子叫到跟前說:「來,孩子,你用力去推動它。」孩子用了很大的力量去推那隻裝著水的桶,卻沒把桶推倒。這時,爸爸對孩子說:「看看,這樣,風就不會把它吹倒了。」
孩子好像領悟了一些道理。爸爸對孩子說:「我們不能改變風的力量,也不能改變刮風的時間,但是我們能改變桶,讓它變得結實、堅固、穩重。
這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主導實物的變化和事情的發展,但是,我們能改變自己,讓自己能更好的適應它們的變化。」孩子笑了,有回到了從前那天真、活潑的笑臉。
❻ 一個木桶的故事的簡介
兒歌名稱:木桶的故事
版本:兒童歌曲
種類:中文兒歌
適合年齡:1-6歲的寶寶
演唱:宿雨涵
作詞:鄭興文
作曲:曹賢邦
編曲:曹賢邦
一隻小木桶呀由許多木板組成
能裝多少水決定在最短的木板中
最長的木板是我的夢
最短的木板是我的痛
木桶呀木桶
我渴望整齊的木板
圍成一個圓
水滿桶就重
木桶的故事
與我們的生活相同
經歷了多少事
停留在自己的短處中
擁有了優點我會從容
改正了缺點我更激動
我渴望整齊的木板
圍成了一個圓
水滿桶就重
啊
擁有了優點我會從容
改正了缺點我更激動
我渴望整齊的木板
圍成了一個圓
水滿桶就重
擁有了優點我會從容
改正了缺點我更激動
我渴望整齊的木板
圍成了一個圓
水滿了桶就重
水滿了桶就重
水滿了桶就重
❼ 木桶效應的案例
一個企業要想成為一個結實耐用的木桶,首先要想方設法提高所有板子的長度。只有讓所有的板子都維持「足夠高」的高度,才能充分體現團隊精神,完全發揮團隊作用。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年代,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意識到,只要組織里有一個員工的能力很弱,就足以影響整個組織達成預期的目標。而要想提高每一個員工的競爭力,並將他們的力量有效地凝聚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員工進行教育和培訓。企業培訓是一項有意義而又實實在在的工作,許多著名企業都很重視對員工的培訓。
根據權威的IDC公司預計,在美國,到2005年企業花在職工培訓的費用總額將達到114億美元,而被譽為美國「最佳管理者」的GE公司總裁麥克尼爾宣稱,GE每年的員工培訓費用就達5億美元,並且將成倍增長。惠普公司內部有一項關於管理規范的教育項目,僅僅是這一個培訓項目,研究經費每年就高達數百萬美元。他們不僅研究教育內容,而且還研究哪一種教育方式更易於被人們所接受。
員工培訓實質上就是通過培訓來增大這一個個「木桶」的容量,增強企業的總體實力。而要想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除了對所有員工進行培訓外,更要注重對「短木板」--非明星員工的開發。
在實際工作中,管理者往往更注重對「明星員工」的利用,而忽視對一般員工的利用和開發。如果企業將過多的精力關注於「明星員工」,而忽略了占公司多數的一般員工,會打擊團隊士氣,從而使「明星員工」的才能與團隊合作兩者間失去平衡。而且實踐證明,超級明星很難服從團隊的決定。明星之所以是明星,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的起點不同,他們需要的是不斷提高標准,挑戰自己。所以,雖然「明星員工」的光芒很容易看見,但占公司人數絕大多數的非明星員工也需要鼓勵。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對「非明星員工」激勵得好,效果可以大大勝過對「明星員工」的激勵。
有一個華訊公司員工,由於與主管的關系不太好,工作時的一些想法不能被肯定,從而憂心忡忡、興致不高。剛巧,摩托羅拉公司需要從華訊借調一名技術人員去協助他們搞市場服務。於是,華訊的總經理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這位員工去。這位員工很高興,覺得有了一個施展自己拳腳的機會。去之前,總經理只對那位員工簡單交待了幾句:「出去工作,既代表公司,也代表我們個人。怎樣做,不用我教。如果覺得頂不住了,打個電話回來。」
一個月後,摩托羅拉公司打來電話:「你派出的兵還真棒!」「我還有更好的呢!」華訊的總經理在不忘推銷公司的同時,著實鬆了一口氣。這位員工回來後,部門主管也對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後來,這位員工對華訊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華訊的例子表明,注意對「短木板」的激勵,可以使「短木板」慢慢變長,從而提高企業的總體實力。人力資源管理不能局限於個體的能力和水平,更應把所有的人融合在團隊里,科學配置,好鋼才能夠用在刀刃上。木板的高低與否有時候不是個人問題,是組織的問題。
在家電的舞台上,百家爭雄,然而海爾卻一步一個腳印地跑在最前列。為什麼?海爾的資本不是比別人厚,引進的國際人才也並不比別人多,人才素質不比別人高……一句話,海爾的「高木板」並不多,但人家有一個好的團隊,其整體績效不比任何「高木板」差。
所以,在加強木桶盛水能力的過程中,不能夠把「高木板」和「低木板」簡單地對立起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高木板」,與其不分青紅皂白地趕他出局,不如發揮他的長處,把他放在適合他的位置上。
❽ 用一句話概括《風中的木桶》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這個暑假,我讀了《給你的成長加點自信》這本書,有了不少收獲。這本書以一個個小故事的形式真實寫照了所有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點點滴滴,用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訣向我們灌輸了一個個深奧的道理,並讓我們的這條路上多了一絲光明。如在《只要你想》這個故事中,兒子在牢里,老父親無法單獨完成翻耕土豆地的艱苦工作,於是寫信給兒子。兒子發了封電報給老人:「看在老天爺的份上,爸爸,千萬不要翻耕那塊田地,我把槍埋在那裡了。」第二天,十幾位聯邦調查局探員和當地警察局的警員為了找槍,無意間為老人翻了地,卻仍沒有找到槍。兒子就這樣幫了老人一個大忙。這個故事中,兒子有些小小的狡猾,但他的這種狡猾是出於對父親真正的孝心,但又因現實所迫,而生出的一種智慧,真是令人唏噓不已,非常感動。思想,是決定一個人行為的源動力,只有真誠地想了才會真誠地去付諸行動。
❾ 求喬納森. 斯威夫特《桶的故事》
桶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家,生活比較貧窮,主要的生活來源是靠每天洗刷水桶來賺錢養活一家。
有一天,家裡還在上學的孩子,把當天所積累下的桶都刷的乾乾凈凈,放在一大片空曠的地上。孩子很高興,回家後把今天所做的工作告訴了爸爸,爸爸也給了他獎勵。
第二天,早晨天剛剛亮,孩子就起了床,准備去收拾晾乾的桶。可是,他到了那片地上,看見滿地的桶,被風吹的東倒西歪,讓孩子大吃一驚。本來愉快的心情,一下子變得低落下來。這時,爸爸從後面走過來,用他那寬厚的手,安慰著孩子。對孩子說:「孩子,你看,什麼事情都是很難預料的,有些事不會按照你的想法來實現的,既然這樣,看看我們能不能用什麼辦法來改變這種狀況。」孩子用期待的目光看著爸爸。爸爸笑了笑,走到一個水桶附近,告訴他的孩子,說:「你去拿些水來。」
孩子照著爸爸的話去做了,拿來了一些水。爸爸把水倒在了那隻空著的桶里,一直把水倒得快滿了的位置。爸爸把孩子叫到跟前說:「來,孩子,你用力去推動它。」孩子用了很大的力量去推那隻裝著水的桶,卻沒把桶推倒。這時,爸爸對孩子說:「看看,這樣,風就不會把它吹倒了。」
孩子好像領悟了一些道理。爸爸對孩子說:「我們不能改變風的力量,也不能改變刮風的時間,但是我們能改變桶,讓它變得結實、堅固、穩重。這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主導實物的變化和事情的發展,但是,我們能改變自己,讓自己能更好的適應它們的變化。」孩子笑了,有回到了從前那天真、活潑的笑臉。
❿ 木桶理論的故事
木桶是由一個一個木板圍成,故最短的那個木板決定了木桶最多裝多少水。它告訴我們,人的缺點往往會成為一個致命缺陷,要全面發展,提高綜合實力。當然,怪才也是一直發展方式,走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