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巴爾扎克的故事用一句話概括

巴爾扎克的故事用一句話概括

發布時間: 2020-12-06 13:55:10

1. 用一句話概括《格列佛游記》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

----------------
如果更詳細的話,那麼這本書是分四卷的.

格列佛游記

作者 喬納森 斯威夫特,英國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

主要內容:本書講述的是英國船醫格列佛因海難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以及馬(慧駰)國等地的經歷。

閱讀感受:①小說充滿了奇異的想像和童話色彩;②辛辣、尖銳而深刻的諷刺是小說的靈魂所在;③小說的諷刺飲包含某些對人性及人類社會的悲觀見解,但在尖刻與悲觀的態度背後,卻隱藏著一種苦澀而熱切的憂世情懷。④小說作者借游記、借外人之眼來評議自己國家的現狀。

主要情節及對應寓意:

1、描寫小人國利里浦特的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和「低跟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實際上是挖苦英國兩個爭斗不休的政黨。講述小人國利里浦特與鄰國兵戎相見,是影射當時英法兩國之間的連年征戰。

2、在大人國,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紹卻招來質問,大人國制度古樸、民風淳樸,他們認為英國近百年來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及其產生的惡果。

3、小說第三卷,通過對飛島國等五國的描述,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懷疑,並嚴詞痛斥了殖民統治。

4、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筆調,展示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在這個烏托邦國度里,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駰之間的對話成了對「人類」社會的無情鞭笞。

2. 巴爾扎克 守財奴 梗概

《守財奴》,又叫《歐也妮葛朗台》
1、梗概
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位天真美麗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破產落魄的親戚,為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而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生激烈的沖突,嚇得膽小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2、作品簡介
《歐也妮·葛朗台》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最出色的畫幅之一」。小說敘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劇的故事,圍繞歐也妮的愛情悲劇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內專制所掀起的陣陣波瀾、家庭外銀行家和公證人兩戶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歐也妮對夏爾·葛朗台傾心相愛而查理背信棄義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條相互交織的情節線索連串小說。
3、寫作背景
《歐也妮·葛朗台》是一幅法國19世紀前半期外省的色彩繽紛的社會風俗畫。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金錢對人的思想靈魂腐蝕和摧殘。小說形象地告訴我們:資產階級的每一個金錢都充塞著「污穢和鮮血」,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冷酷的「現金交易」再也沒有任何聯系了。
4、作者簡介
巴爾扎克(HonoredeBalzac,1799~1850)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葉妮·格朗台》、《高老頭》。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稱贊他「是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

3. 巴爾扎克的小故事

巴爾扎克是法國著名作家,他成名後,一度過於自信,處理事情有些輕率和武斷。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滿頭銀發,拄著拐杖的老太太前來拜訪巴爾扎克。一進門,老太太就拿出一 本陳舊的小學生作文本遞到巴爾扎克的眼前說:「親愛的巴爾扎克先生,我想請教你一件事,請你仔細看看這本作文本。」巴爾扎克接過作文本看了起來。老太太接著說:「看完,請你告訴我,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麼樣?今後的前途如何?」

巴爾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問道:「您是孩子的母親還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親戚?」

「也不是。」老太太連連搖頭。

巴爾扎克語氣肯定地說:「那麼,我就直言相告。看吧,書寫潦草,說明草率馬虎;文句不通,可見學習很不用功。這孩子今後絕無成就。」

「當真嗎?」老太太十分驚訝,「巴爾扎克先生,可你現在已經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沒認出自己的筆跡嗎?這可是你當小學生時用的許多作文本中的一本呀!」

巴爾扎克驚訝地張開了嘴,禁不住尷尬地笑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學老師。他連忙說:「老師,對不起。我看問題太簡單了,今後我一定要改正這個毛病。」

老師欣慰地說:「唉,我只感到過去的工作還沒幹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從此,成了名的巴爾扎克無論寫作還是待人接物,處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麼輕率和武斷了。

巴爾扎克出生於一個法國大革命後致富的資產階級家庭,由於他的父母婚後的生活並不美滿,所以在巴爾扎克還沒有滿月時便送給了乳母寄養,只有在禮拜天才能與家人團聚。巴爾扎克排行老大,其後還有弟妹三人。

但因為長期在乳母家寄養,所以他的童年既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撫,也沒有得到多少歡樂。他曾在後來的回憶中說到:「這是任何人命運中所不曾遭受到的最可怕的童年。」

在《人間喜劇》中,巴爾扎克以贊賞的心情描述共和主義的英雄人物。例如在作者筆下,《幻滅》中的米希爾·克雷斯蒂安是一個具有丹東和聖鞠斯特氣魄的政治家。他提倡歐洲聯邦制,對歐洲貴族階級威脅很大。

1831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時,他和一個普通士兵一樣,在戰斗中英勇地死去。他的犧牲引起所有認識他的人們的深切哀悼,人們經常懷念他。又如《農民》(1844)中的尼茲龍,是一個農民出身的共和主義老戰士。

「堅強得像鋼鐵,純潔得像黃金。」他放棄他在大革命中應得的財產,甘願過貧苦的生活,曾把獨子送到前方去參加保衛祖國的戰爭。因為他憎恨有錢的人,他特別受到農民的愛戴。

(3)巴爾扎克的故事用一句話概括擴展閱讀:

巴爾扎克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他之前,法國小說一直未能完全擺脫故事的格局,題材內容和藝術表現力都有一定局限。巴爾扎克拓展了小說的藝術空間,幾乎無限度擴大了文學的題材,讓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些彷彿與文學的詩情畫意格格不入的東西都能得以描繪。

他借鑒了其他文學題材的特點,把戲劇、史詩、繪畫、造型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入小說創作中,在西方文學史上第一次如此巨大的豐富了小說的藝術技巧。

巴爾扎克對現實主義文學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對典型人物形象和社會風俗的細致刻畫,並表達人物性格在社會環境中的變化和發展。他以「編年史的方式」描寫逐年描繪上升中的資產階級對貴族社會日甚一日的沖擊。

他所創造的人物高老頭、葛朗台、高布賽克、拉斯蒂涅、呂西安、貝姨、伏托冷等等幾乎已經成為文學史不同類型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樣板形象,對以後的現實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人物雖然都很典型,卻並不如狄更斯所塑造的人物一樣僵化,而是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巴爾扎克描寫的情慾人物與莎士比亞的激情人物相似。他們都擅長描繪各種激情。在莎士比亞筆下,他的著名典型具有偏執狂式的激情,哈姆雷特的復仇心理,麥克白的野心,奧瑟羅的嫉妒,李爾王的父愛,伊阿古的陰險,苔絲狄蒙娜的溫順,麥克白夫人的兇殘,理查三世的殘暴,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專情,安東尼的貪色,等等。

這些激情在人物身上超過和壓倒了其它感情,造成種種損害和痛苦,他們是人性原發感情的爆發,具有強大的原始力量,把人物引向毀滅自己或損害別人的悲劇結局,讀來撼人心魄。

4. 用一句話概括居里夫人的小故事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聞名天下,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但她卻毫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夫人呀,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兩個女兒。「把握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是居里夫人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訣竅」。早在女兒不足周歲的時候,居里夫人就引導孩子進行幼兒智力體操訓練,引導孩子廣泛接觸陌生人,去動物園觀賞動物,讓孩子學游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們做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她們唱兒歌、講童話。再大一些,就讓孩子進行智力訓練,教她們識字、彈琴、搞手工製作等等,還教她們開車、騎馬。 居里夫人和朋友們商量——這些朋友們都和她一樣,是索爾本的教授;都和她一樣,也是家長。在居里夫人的鼓動下,產生了一個教育合作計劃——一些有大才大智的學者把他們的兒女聚在一起,實施新教育方法。居里夫人對人類教育界的極大貢獻在於她聯合一大批科學家(許多是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組成科學講師團,向孩子們開放他們的實驗室,親自對他們的孩子們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激發孩子們的科學興趣,破除孩子們對科學的神秘感,培養孩子們的科學興趣,鼓勵孩子們樹立遠大的科學理想,堅定孩子們的科學意志,傳授孩子們科學方法、科學思維、實驗訣竅,使孩子們在少年時代形成極高的智力潛力,使孩子們天生的天才遺傳智力得以開發,居里夫人最終培養出了10多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2]

簡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皮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雖然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不「大方」。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堅韌不拔的毅力
為了從一噸工業廢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廢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不停地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晶。她每天穿著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鬥了35年,這是多麼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5. 巴爾扎克的作品有哪些,具體都是講的什麼故事

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內人和傑出代表,是容一位具有濃厚浪漫情調的偉大作家,一邊因奢華的生活而負債累累,一邊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創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學巨著。他的生活趣事層出不窮,而作品更被譽為「法國社會的一面鏡子」。在他逝世時,文學大師雨果曾站在法國巴黎的蒙蒙細雨中,面對成千上萬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評價道:「在最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佼佼者。」

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

6.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梗概

《人間喜劇》展示了法國社會的整個面貌,其社會歷史內容可以歸納為——貴族衰亡、資產者發跡、金錢罪惡,被稱為三大主題。

1、貴族衰亡

第一戰場:老一代被金錢打倒。代表作是:《古物陳列室》、《農民》。

第二戰場:新一代被金錢腐蝕。代表作為《高老頭》。

第三戰場:婦女被金錢轟走。表現為太太們情場失意,小姐們婚姻不幸這兩個方面。代表作《棄婦》、《蘇城舞會》。

巴爾扎克的階級同情,是在註定要滅亡的貴族一邊的,然而他同情的淚水擋不住他現實主義的目光,他不得不違背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愛,如泣如訴地描繪了他心愛的貴族階級的必然沒落而不配有更好的命運。正如恩格斯所說:「他的作品是對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一曲無盡的輓歌。」

2、資產者發跡

在《人間喜劇》中,巴爾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貴族而入主社會的資產者形象,大致由三類人構成:

(1)具有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特點的老一代資產者形象。代表人物《高利貸者》中高布賽克。剝削方式單一,經營手段落後;生活方式陳舊,極端吝嗇,這是資本主義早期剝削者的特點。

(2)具有過渡時期,即自由競爭時期特點的資產者形象。代表人物《歐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剝削方式具有多樣性,經營手段帶有投機性;生活方式仍帶有早期資產者極度吝嗇的特點。

(3)具有壟斷時期金融寡頭特徵的新一代資產者形象。代表人物《紐沁根銀行》中的紐沁根。剝削方式帶有更大的冒險性和欺騙性,經營手段超越經營范圍,向政權滲透;生活方式現代化,紙醉金迷,窮奢極欲。他展示了經濟命脈的掌管者同國家政權的掌管者開始勾結的壟斷資本已初露端倪。

《人間喜劇》通過老一代的高布賽克、過渡時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紐沁根這三代人追逐金錢的經營史,再現了資本主義剝削方式的演進史,這也是資本主義由崛起到成熟,到統治全世界的發跡史。

3、金錢罪惡

(1)毀滅人性、敗壞良心。

金錢調動起全社會所有成員的卑劣情慾,人人都毫無例外地追逐金錢,它把一切統統淹沒在利己主義的冰水之中,導致良心萎縮、野心滋長、道德墮落、人慾橫流。代表作《高老頭》、《貝姨》。

(2)毀滅愛情、敗壞家庭。

金錢成為夫妻結緣的唯一紐帶。愛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錢為軸心而展開的,金錢導演出一幕幕悲劇、喜劇、丑劇和鬧劇。代表作《歐也妮· 葛朗台》、《夏倍上校》。

(3)毀滅社會、敗壞國家。

金錢猶如無孔不入的黃色魔鬼滲入到全社會的各個角落,收買了當權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墮落為"衣冠禽獸"。金錢毒染了整個上層建築包括文學、藝術的神聖殿堂。金錢成為國家政治權利的杠桿,無所不能的真正的主宰。代表作《幻滅》、《交際花盛衰記》。

(6)巴爾扎克的故事用一句話概括擴展閱讀

巴爾扎克認為,人是社會的產物,環境可以決定和改變人,他總是著重描寫環境對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作品開頭往往是在大段精細而富有典型特徵的環境描寫之後,再列出人物與情節。他的環境描寫包括時代背景、社會風貌、人物關系和日常生活的物質條件。不同的環境成為不同人物性格形成與發展的依據。

巴爾扎克的人物,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體,是時代本質的藝術再現。那些充滿貪婪、野心、拜金、獸性的人物,都是從時代的五臟六腑中孕育出來的,都是現實的嫡生子女,通過這些典型,再現出產生他們的環境即社會的本質。

巴爾扎克在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徵時,尤其善於突出「這一個」,他讓他的主人公被某種情慾甚至怪癖控制著,達到病態的、瘋狂的、不可遏制的、叫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他們寧可不分晝夜地將自己焚燒在這種情慾的孽火中,死而無悔。比如高老頭的愛女,葛朗台的愛錢,貝姨的妒忌,邦斯的古董癖,於勒的好色,都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產生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反而達到比真人還真實的藝術效果。

7. 巴爾扎克的人生經歷,創作成就是什麼啊

早年
出生 1799.5.20 寄養 1803-1807 效區列蓋公寓小學 1807-1813 旺多姆教會學校 中學 1814-1815 黎畢德拉學校 大學 1815-1819 巴黎法律專科學校 巴爾扎克的父親是個農民,為人善變,1789年資產階級大革命時代巧妙鑽營,當上了圖爾師的軍需官,最後混跡銀行界,家庭逐漸興旺起來。 1797年年近50歲的老巴爾扎克娶了年方18歲的銀行家的女兒,這就是巴爾扎克的母親--薩朗比埃。 巴爾扎克雖然是長子,但很少得到家庭的溫暖,出生不久便被送到圖爾近郊,由一個憲兵的妻子撫養,幾乎被家人遺忘。稍大一些便被送到旺多姆教會學校寄讀,過著極其嚴格的幽禁生活,學習的制度古板而嚴肅,教師冷漠而殘酷,回到家以後得不到父母的寵愛,有的是接連不斷的白眼和呵斥。巴爾扎克對母親先是害怕,後是冷淡,最後發展到憎恨,他說:"我從來沒有母親,她實在太可怕了。" 巴爾扎克決意到書籍的王國里去尋找他的樂趣。他說:"只有讀書才能維持我的頭腦活著。"1813年巴爾扎克帶著狂歡後的倦怠離開這所學校,於1814年隨父母遷往巴黎。在巴黎,巴爾扎克以超人的忍耐力想盡一切辦法完成了學業,並順利進入大學學習法律。在校期間,去律師事務所當文書。這使他認識到巴黎是可怕的魔窟,了解到很多為法律治不了的萬惡之事,也看到了資本主義法律的虛偽,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青年
初試文學 1819-1825 流行小說寫作 從事實業 1825-1828 從事實業,負債累累 文壇新秀 1828-1835 日漸成熟,形成自己風格 在巴黎的聖安東郊區,萊特居耶爾街9號五層樓的一間閣樓是巴爾扎克獻身文學的起點。1820年《克倫威爾》創作的失敗,使他的生計受到了影響,父母也向他發出最後的通牒。為了生存,他決定與"魔鬼"訂立契約,"賣文"為生,發表了許多"日常消費"的浪漫小說,這些小說光怪陸離,雜亂無章,粗製濫造,平庸無奇,但發表時用了筆名。 1825年他又異想天開,與一位出版商合作,出版古典作品,謀求利益,結果欠債達萬余法郎。為了還債,相繼經營印刷廠、鑄字廠,結果是債台高築,沉重的債務令他年輕的夢幻成為永遠,為了躲債他6次遷居。他對朋友說:我經常為了一點麵包、蠟燭、和紙張發愁。債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樣。我常想兔子一樣四處奔跑。但是商人丟失的無非是錢財,作為文學家,獲得了無比豐厚的創作素材。 1829年3月《朱安黨人》的問世,標志著一個偉大的文學家的誕生。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這是他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寫作的第一部成功作品。作品無論從結構、表現技巧以及軍事細節方面都顯示出偉大小說家的才華,為巴爾扎克向現實主義道路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1830年到1832年,作為文壇新秀,他接連創作了17個中短篇小說,顯示出驚人的創作速度與才華。
晚年
文壇宿將 1835-1850 創作高潮 巴爾扎克故居
文學家協會委員時期:1839-1850 以後的歲月,佳作迭出,特別是《高老頭》、《歐也妮 葛郎台》以及《幻滅》的發表。巴爾扎克以其對現實觀察之仔細,對社會本質揭露之深刻,塑造人物形象之生動,藝術手法之高超,使他無可爭議地列入世界文學史一流作家之林。 二十年內他出版了九十幾部作品,每部作品都經過反復的修改,排一次版,校樣要換十幾次。只有具有和他的天才一樣強壯的體制才幹得了這樣多的工作。巴爾扎剋死的時候正五十歲,是由於夜裡工作,熬夜不得不喝過量的咖啡,而患血熱症死的。 他曾用一句話概括自己:「一生的勞動都在痛苦和貧困中度過。經常不為人理解。」

作品
182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最後一個舒昂黨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學界的地位。183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驢皮記》為他贏得聲譽,成為法國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聯系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設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啟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總名定為《人間喜劇》並在《「人間喜劇」前言》中宣稱要做社會歷史的「書記」;認為社會環境陶冶人,因此應著力於「人物和他們的思想的物質表現」;要求作傢具有「透視力」和「想像力」;注重對地理環境和人物形體的確切描寫。從1829-1849年,巴爾扎克為《人間喜劇》寫出了96部作品,包括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和隨筆等,分為《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個部分。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頭》(1834)、《幻滅》(1837-1843)、《農民》(1845)、《貝姨》(1846)

8. 急需對巴爾扎克的人生經歷的簡單概括

巴爾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於法國中部的圖爾城。15歲隨父母遷居巴黎。17歲入法科學校就讀,課余曾先後在律師事務所和公證人事務所當差,同時旁聽巴黎大學的文學講座,獲文學學士銜。20歲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以筆名發表過許多不成功的劇本和小說。為維持生計,1825-1828年期間先後從事出版業和印刷業,皆告失敗,負債累累。經過探索和磨煉,巴爾扎克走上現實主義文學創作道路。182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最後一個舒昂黨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學界的地位。1831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驢皮記》為他贏得聲譽,成為法國最負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聯系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設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啟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總名定為《人間喜劇》並在《「人間喜劇」前言》中宣稱要做社會歷史的「書記」;認為社會環境陶冶人,因此應著力於「人物和他們的思想的物質表現」;要求作傢具有「透視力」和「想像力」;注重對地理環境和人物形體的確切描寫。從1829-1849年,巴爾扎克為《人間喜劇》寫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長篇、中篇、短篇小說和隨筆等,分為《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個部分。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頭》(1834)、《幻滅》(1837-1843)、《農民》(1845)、《貝姨》(1846)等。

9. 巴爾扎克的故事

巴爾扎克的反省
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成功之後,名聲大振,回各種贊頌之詞灌答滿了他的耳朵,他自己也一時間有些暈暈乎乎。有一次,一位老太太找到巴爾扎克,顫顫巍巍地拿出一個小作業本遞給巴爾扎克,說:「巴爾扎克先生,你看這個孩子的作業本怎麼樣?」
巴爾扎克以為又是一個慕名而來求他指導的人。他漫不經心地接過作業本,隨便溜了幾眼,問「您是這孩子的母親?」
老太太回答說:「不是。」
「那麼是他的奶奶?」
「也不是,我是他的老師。」
「啊,」巴爾扎克嘆息了一聲,說:「很抱歉,這孩子字跡潦草,看不出什麼才氣,將來長大了不會有什麼出息。」
「是嗎?」老太太指著作業本說道:「巴爾扎克先生,這就是你小時候的作業本,我就是你的老師呀!」
巴爾扎克吃了一驚,這才仔細看了看老太太,認出來了,果然是自己小時候的老師。巴爾扎克頓時羞紅滿面,惶恐無地,對老師表示了歉意。從此,巴爾扎克反省了自己,改掉了狂妄任性,輕易下結論的弱點。
點評:由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示:我們不能僅僅根據孩子們一個時期的不良表現就輕易斷定他們將來沒有出息,從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和引導。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