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巴爾扎克的艱難故事

巴爾扎克的艱難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6 13:55:48

1. 巴爾扎克的故事

巴爾扎克( Honore de Balzac 1799 ~ 1850 ) 19 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
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 96 部長、中、短篇
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也妮·葛朗台》、《高老頭》。
100 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
響。馬克思、恩格斯稱贊他「是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

巴爾扎克 1799 年 5 月 20 日出生於一個法國大革命後致富的資產階級家庭,法科學校畢業後,拒絕家庭為他選擇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職業,而立志當文學家。為了獲得獨立生活和從事創作的物質保障,他曾試筆並插足商業,從事出版印刷業,但都以破產告終。這一切都為他認識社會、描寫社會提供了極為珍貴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斷追求和探索,對哲學、經濟學、歷史、自然科學、神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積累了極為廣博的知識。

1829 年,巴爾扎克完成長篇小說《舒昂黨人》,這部取材於現實生活的作品為他帶來巨大聲譽,也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放下第一塊基石,巴爾扎克將《舒昂黨人》和計劃要寫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說總命名為《人間喜劇》,並為之寫了《前言》,闡述了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基本原則,從理論上為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定了基礎。

長期的辛勞嚴重損害了巴爾扎克的健康,剛過50歲,他就重病纏身了。在巴爾扎克生命垂危時刻,他仍然沉浸在自己製造的世界裡,他懇求醫生延長他的生命,他就能再寫出一部作品。 1850 年 8 月 18 日 晚上 11 點半 ,巴爾扎克永遠閉上了他的那雙洞察一切的眼睛,結束了他辛勤勞累的一生。

巴爾扎克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說結構方面匠心獨運,小說結構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並善於將集中概括與精確描摹相結合,以外形反映內心本質等手法來塑造人物,他還善於以精細人微、生動逼真的環境描寫再現時代風貌。恩格斯稱贊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寫出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敗和資產階級的上升發展,提供了社會各個領域無比豐富的生動細節和形象化的歷史材料,「甚至在經濟的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我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歷史學家、經濟學院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

巴爾扎克以自己的創作在世界文學史上樹立起不朽的豐碑。

2. 巴爾扎克的故事

巴爾扎克的反省
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成功之後,名聲大振,回各種贊頌之詞灌答滿了他的耳朵,他自己也一時間有些暈暈乎乎。有一次,一位老太太找到巴爾扎克,顫顫巍巍地拿出一個小作業本遞給巴爾扎克,說:「巴爾扎克先生,你看這個孩子的作業本怎麼樣?」
巴爾扎克以為又是一個慕名而來求他指導的人。他漫不經心地接過作業本,隨便溜了幾眼,問「您是這孩子的母親?」
老太太回答說:「不是。」
「那麼是他的奶奶?」
「也不是,我是他的老師。」
「啊,」巴爾扎克嘆息了一聲,說:「很抱歉,這孩子字跡潦草,看不出什麼才氣,將來長大了不會有什麼出息。」
「是嗎?」老太太指著作業本說道:「巴爾扎克先生,這就是你小時候的作業本,我就是你的老師呀!」
巴爾扎克吃了一驚,這才仔細看了看老太太,認出來了,果然是自己小時候的老師。巴爾扎克頓時羞紅滿面,惶恐無地,對老師表示了歉意。從此,巴爾扎克反省了自己,改掉了狂妄任性,輕易下結論的弱點。
點評:由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示:我們不能僅僅根據孩子們一個時期的不良表現就輕易斷定他們將來沒有出息,從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和引導。

3. 讀了巴爾扎克的手杖這則寓言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有個故事說,巴爾扎克有一把手杖,上面刻著:「我粉碎了一切障礙。」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默默無聞的小文人,在自己的手杖上也刻了一句話:「一切障礙粉碎了我。」

卡夫卡在《卡夫卡書信日記選》中寫道:「畏懼即不幸;但並不等於勇氣即幸福。幸福只是無所畏懼,而不是勇氣,勇氣也許比力量要求得更多……所以不是勇氣,而是無所畏懼,平靜的、直視的、忍受一切的……」

這段從他的日記里摘下來的話,也許正可以作為卡夫卡一生的注腳——他並不僅僅是用筆寫下了它們,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呈現了這種超乎勇氣之上的無所畏懼。

作為一位對人性有著深刻理解的思想者,卡夫卡就像他那偉大的前輩——克爾凱郭爾一樣,深深地理解生命的苦難並不在於緊張激烈或者動人心弦的經歷之中,而恰恰就是生活本身,它的重復、平庸、無聊,它的種種瑣屑的煩惱。

同樣,作為一位思想者,卡夫卡比其他的人更加懂得,而且珍惜幸福的價值。但這已不再是常人所理解的幸福了,它不再是金錢、名譽、地位等等外在的標准,而成為某種僅存在於內心深處的自由,為了獲得這真正的幸福,我們必須懂得如何恰當地使用我們的力量(因為我們的力量永遠是有限的),必須懂得放棄和忍耐……而這一切,正是卡夫卡一生通過寫作和生活所做的。

通過寫作這一形式,卡夫卡為自己的抗爭找到了存在的形象。當我們讀到《變形記》、《城堡》、《審判》等等作品時,簡直就像面對著一尊尊充滿力量的雕塑,你能從那極度的變形與誇張里體會到生命的悸動與沖突。而透過卡夫卡自己的書信與日記,我們將能領受到那無窮無盡的力量之源泉,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竟然帶著這樣一些姿態:憂傷、理解、痛苦、謙卑……

關於卡夫卡,我們還可以說上很多很多,卡夫卡在中年以後曾傾心於中國的老莊之道,《道德經》的譯本是他最常讀的書之一。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像一粒「彩色的玻璃球」,對他有著無窮的誘惑力,卻常常「從思想的這一角滾到那一角」,令他感到難以把握(《卡夫卡對我說》)。他用一生的柔弱去追求與達到的,莫非真是那麼一種天命般的「至道」?

4. 巴爾扎克的小故事

巴爾扎克是法國著名作家,他成名後,一度過於自信,處理事情有些輕率和武斷。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滿頭銀發,拄著拐杖的老太太前來拜訪巴爾扎克。一進門,老太太就拿出一 本陳舊的小學生作文本遞到巴爾扎克的眼前說:「親愛的巴爾扎克先生,我想請教你一件事,請你仔細看看這本作文本。」巴爾扎克接過作文本看了起來。老太太接著說:「看完,請你告訴我,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麼樣?今後的前途如何?」

巴爾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問道:「您是孩子的母親還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親戚?」

「也不是。」老太太連連搖頭。

巴爾扎克語氣肯定地說:「那麼,我就直言相告。看吧,書寫潦草,說明草率馬虎;文句不通,可見學習很不用功。這孩子今後絕無成就。」

「當真嗎?」老太太十分驚訝,「巴爾扎克先生,可你現在已經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沒認出自己的筆跡嗎?這可是你當小學生時用的許多作文本中的一本呀!」

巴爾扎克驚訝地張開了嘴,禁不住尷尬地笑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學老師。他連忙說:「老師,對不起。我看問題太簡單了,今後我一定要改正這個毛病。」

老師欣慰地說:「唉,我只感到過去的工作還沒幹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從此,成了名的巴爾扎克無論寫作還是待人接物,處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麼輕率和武斷了。

巴爾扎克出生於一個法國大革命後致富的資產階級家庭,由於他的父母婚後的生活並不美滿,所以在巴爾扎克還沒有滿月時便送給了乳母寄養,只有在禮拜天才能與家人團聚。巴爾扎克排行老大,其後還有弟妹三人。

但因為長期在乳母家寄養,所以他的童年既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撫,也沒有得到多少歡樂。他曾在後來的回憶中說到:「這是任何人命運中所不曾遭受到的最可怕的童年。」

在《人間喜劇》中,巴爾扎克以贊賞的心情描述共和主義的英雄人物。例如在作者筆下,《幻滅》中的米希爾·克雷斯蒂安是一個具有丹東和聖鞠斯特氣魄的政治家。他提倡歐洲聯邦制,對歐洲貴族階級威脅很大。

1831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時,他和一個普通士兵一樣,在戰斗中英勇地死去。他的犧牲引起所有認識他的人們的深切哀悼,人們經常懷念他。又如《農民》(1844)中的尼茲龍,是一個農民出身的共和主義老戰士。

「堅強得像鋼鐵,純潔得像黃金。」他放棄他在大革命中應得的財產,甘願過貧苦的生活,曾把獨子送到前方去參加保衛祖國的戰爭。因為他憎恨有錢的人,他特別受到農民的愛戴。

(4)巴爾扎克的艱難故事擴展閱讀:

巴爾扎克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他之前,法國小說一直未能完全擺脫故事的格局,題材內容和藝術表現力都有一定局限。巴爾扎克拓展了小說的藝術空間,幾乎無限度擴大了文學的題材,讓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些彷彿與文學的詩情畫意格格不入的東西都能得以描繪。

他借鑒了其他文學題材的特點,把戲劇、史詩、繪畫、造型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入小說創作中,在西方文學史上第一次如此巨大的豐富了小說的藝術技巧。

巴爾扎克對現實主義文學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對典型人物形象和社會風俗的細致刻畫,並表達人物性格在社會環境中的變化和發展。他以「編年史的方式」描寫逐年描繪上升中的資產階級對貴族社會日甚一日的沖擊。

他所創造的人物高老頭、葛朗台、高布賽克、拉斯蒂涅、呂西安、貝姨、伏托冷等等幾乎已經成為文學史不同類型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樣板形象,對以後的現實主義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人物雖然都很典型,卻並不如狄更斯所塑造的人物一樣僵化,而是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巴爾扎克描寫的情慾人物與莎士比亞的激情人物相似。他們都擅長描繪各種激情。在莎士比亞筆下,他的著名典型具有偏執狂式的激情,哈姆雷特的復仇心理,麥克白的野心,奧瑟羅的嫉妒,李爾王的父愛,伊阿古的陰險,苔絲狄蒙娜的溫順,麥克白夫人的兇殘,理查三世的殘暴,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專情,安東尼的貪色,等等。

這些激情在人物身上超過和壓倒了其它感情,造成種種損害和痛苦,他們是人性原發感情的爆發,具有強大的原始力量,把人物引向毀滅自己或損害別人的悲劇結局,讀來撼人心魄。

5.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梗概

《人間喜劇》展示了法國社會的整個面貌,其社會歷史內容可以歸納為——貴族衰亡、資產者發跡、金錢罪惡,被稱為三大主題。

1、貴族衰亡

第一戰場:老一代被金錢打倒。代表作是:《古物陳列室》、《農民》。

第二戰場:新一代被金錢腐蝕。代表作為《高老頭》。

第三戰場:婦女被金錢轟走。表現為太太們情場失意,小姐們婚姻不幸這兩個方面。代表作《棄婦》、《蘇城舞會》。

巴爾扎克的階級同情,是在註定要滅亡的貴族一邊的,然而他同情的淚水擋不住他現實主義的目光,他不得不違背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愛,如泣如訴地描繪了他心愛的貴族階級的必然沒落而不配有更好的命運。正如恩格斯所說:「他的作品是對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一曲無盡的輓歌。」

2、資產者發跡

在《人間喜劇》中,巴爾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貴族而入主社會的資產者形象,大致由三類人構成:

(1)具有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特點的老一代資產者形象。代表人物《高利貸者》中高布賽克。剝削方式單一,經營手段落後;生活方式陳舊,極端吝嗇,這是資本主義早期剝削者的特點。

(2)具有過渡時期,即自由競爭時期特點的資產者形象。代表人物《歐耶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剝削方式具有多樣性,經營手段帶有投機性;生活方式仍帶有早期資產者極度吝嗇的特點。

(3)具有壟斷時期金融寡頭特徵的新一代資產者形象。代表人物《紐沁根銀行》中的紐沁根。剝削方式帶有更大的冒險性和欺騙性,經營手段超越經營范圍,向政權滲透;生活方式現代化,紙醉金迷,窮奢極欲。他展示了經濟命脈的掌管者同國家政權的掌管者開始勾結的壟斷資本已初露端倪。

《人間喜劇》通過老一代的高布賽克、過渡時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紐沁根這三代人追逐金錢的經營史,再現了資本主義剝削方式的演進史,這也是資本主義由崛起到成熟,到統治全世界的發跡史。

3、金錢罪惡

(1)毀滅人性、敗壞良心。

金錢調動起全社會所有成員的卑劣情慾,人人都毫無例外地追逐金錢,它把一切統統淹沒在利己主義的冰水之中,導致良心萎縮、野心滋長、道德墮落、人慾橫流。代表作《高老頭》、《貝姨》。

(2)毀滅愛情、敗壞家庭。

金錢成為夫妻結緣的唯一紐帶。愛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錢為軸心而展開的,金錢導演出一幕幕悲劇、喜劇、丑劇和鬧劇。代表作《歐也妮· 葛朗台》、《夏倍上校》。

(3)毀滅社會、敗壞國家。

金錢猶如無孔不入的黃色魔鬼滲入到全社會的各個角落,收買了當權者的人心,使大人物墮落為"衣冠禽獸"。金錢毒染了整個上層建築包括文學、藝術的神聖殿堂。金錢成為國家政治權利的杠桿,無所不能的真正的主宰。代表作《幻滅》、《交際花盛衰記》。

(5)巴爾扎克的艱難故事擴展閱讀

巴爾扎克認為,人是社會的產物,環境可以決定和改變人,他總是著重描寫環境對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作品開頭往往是在大段精細而富有典型特徵的環境描寫之後,再列出人物與情節。他的環境描寫包括時代背景、社會風貌、人物關系和日常生活的物質條件。不同的環境成為不同人物性格形成與發展的依據。

巴爾扎克的人物,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體,是時代本質的藝術再現。那些充滿貪婪、野心、拜金、獸性的人物,都是從時代的五臟六腑中孕育出來的,都是現實的嫡生子女,通過這些典型,再現出產生他們的環境即社會的本質。

巴爾扎克在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徵時,尤其善於突出「這一個」,他讓他的主人公被某種情慾甚至怪癖控制著,達到病態的、瘋狂的、不可遏制的、叫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他們寧可不分晝夜地將自己焚燒在這種情慾的孽火中,死而無悔。比如高老頭的愛女,葛朗台的愛錢,貝姨的妒忌,邦斯的古董癖,於勒的好色,都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產生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反而達到比真人還真實的藝術效果。

6. 「人間喜劇」的創作者巴爾扎克的生活就是一篇連續不 斷地工作的故事,他自己說過「我從來沒有一口氣只工

(1)司馬遷著作的《史記》、曹雪芹著作的《紅樓夢》、李時珍編寫回的《本草綱目》等等。
(2)勞動不答僅創造了物質財富,也創造了精神財富;勞動是精神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每一項文明成果都是 人們辛勤勞動的結晶;其它。
(3)要積極參加勞動,不斷地探索和積累知識經驗,創造文化、藝術、科學等精神文明,為人類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7. 巴爾扎克寫作認真的故事30O字

我曾經在哥哥那來里見過「巴爾扎克」的自書,他告訴我「巴爾扎克」是一個勤奮的、偉大的作家。

今天,我在書上又看到了巴爾扎克的寫作故事。從他那裡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勤奮努力與堅持不懈。跟他比起來,我欠缺了很多,讀了這個故事之後,我應該像巴爾扎克那樣勤奮刻苦地學習,發揚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巴爾扎克的生活非常貧困,但他從不依賴別人,而我們的生活相比之下卻非常富裕,可我們就缺少巴爾扎克那艱苦樸素的精神。毛主席經常教導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可我們每天就只貪於玩樂,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反省反省。

哥哥曾經常告訴我,巴爾扎克是他最敬佩的作家,因為巴爾扎克寫作十分勤奮,他每天從半夜寫到第二天中午,然後從中午到四點校對(改正錯別字、標點等),五點用餐,六點睡覺,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所以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像巴爾扎克那樣努力學習、堅持不懈。向我們自己的目標前進吧!

8. 巴爾扎克成為大作家之後反省故事的記舒文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生於內法國中部圖容爾城一個中產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卻完全失敗。而後他與人合作從事滑稽小說和神怪小說的創作,曾一度棄文從商和經營企業,出版名著叢書等,均告失敗。商業和企業上的失敗使他債台高築,拖累終身,但也為他日後創作打下了厚實的生活基礎。1829年,他發表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邁出了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驢皮記》使他聲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為文學事業上的拿破崙,在30至40年代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網路全書"。但他由於早期的債務和寫作的艱辛,終因勞累過度於1850年8月18日與世長辭。

9. 《巴爾扎克和老太太》的故事怎麼解讀

《巴爾抄扎克和老太太》的故事解讀如下:由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示:我們不能僅僅根據孩子們一個時期的不良表現就輕易斷定他們將來沒有出息,從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和引導。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