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書寫馬的故事

書寫馬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6 15:52:11

『壹』 有關馬的故事

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就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於是找到了路。走到山裡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封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靠近長城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壞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安慰他。他的父親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長城一帶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得以互相保全。

夢得玉馬
京城東一百多公里有個石門鎮,是通往遼東鎮的必經之地。石門鎮北面有座興隆山,傳說山上有個石洞,洞里藏著數不清的寶貝。附近黎民百姓在婚喪嫁娶時缺少什麼,等到半夜子時去洞前對著石門敲三下,說明來意,不等敲門的人回到家,想要的物件便出現在家裡。 一次,戚繼光去京城路過石門鎮,見天色已晚,就在鎮外驛館歇息,由於旅途勞累,很快就進入了夢鄉。恍惚之間,忽然一道白光從眼前劃過,戚繼光定睛一看,是一匹白色駿馬。只見它從西南方向飛馳而來,與他擦身而過,長嘶一聲,朝石門鎮奔去。素來愛馬的戚繼光見這馬銀毛閃亮,四蹄騰風,疾如流星,大為驚訝,不由自主地拔腿追趕而去。 那白馬奔上興隆山,鑽進了那個石洞。 戚繼光也跟著進了山洞,可是仔細找了幾遍,除了一些金玉器皿、用具外,卻不見那白馬的蹤影。他掃興極了,正打算返回,眼前忽然現出一位手持長戟、身披盔甲的大漢,只見那人對戚繼光躬身一揖,說道:"末將劉九,奉玉帝之命,鎮守此洞。大帥方才所見之馬,並非凡間之畜,而是一匹玉馬。"說著,大漢朝戚繼光身後一指:"大帥請看。" 戚繼光回過頭來,洞內一角果然立著一匹白馬,身長不足三尺,遍身潔白晶瑩--卻是一匹玉馬。他上前細看,輕撫馬背,口中喃喃說道:"可惜,這是一匹供人觀賞的玉馬。" "大帥此話差矣,玉帝得知大帥戎馬一生,急需良馬相伴,特賜寶馬一匹,以助大帥。"說罷,舉手朝那玉馬臀上一拍,那玉馬轉眼間變得跟真馬一般大小,銀毛閃亮,神駿非常,還沖戚繼光搖頭擺尾地噴鼻兒哩! 戚繼光喜出望外,連連稱謝。 劉九牽著玉馬,送戚繼光出了洞門,拱手道:"就此別過大帥,末將這就回轉天庭繳令。後會有期。"言罷倏地沒了蹤影。再看那馬,轉眼又變成了長不過三尺的玉馬。戚繼光大驚……這一驚,夢醒了--原來是做了一個夢。 戚繼光睡意全消,睜著眼琢磨夢中的情景,忽聽窗外傳來一陣馬嘶,他心中一動,起身披衣出門,見門外站著一匹馬,正是夢中那匹玉馬! 從此,戚繼光騎著這匹玉馬轉戰疆場,殺敵報國。有幾次能夠化險為夷,全虧了這匹玉馬。 幾年以後,戚繼光再次來到石門鎮,為了紀念夢得玉馬這件事,提筆寫了三個四五寸見方的大字"古洞口",讓能工巧匠刻在興隆山那石洞門的上方,還用漢白玉雕了一匹長六尺許、高五尺余的戰馬和劉九的石像,立在石洞前的山坡上。如今遺跡還依稀可辨呢。

『貳』 馬的傳說故事

祖大壽降清那天中午,袁崇煥贈給祖大壽的戰馬「賽赤兔」掙脫了韁繩,逃出馬圈,順著寧遠衛東西大街向明朝國都北京方向跑去。一出西門,它就被祖大壽的親兵發現了,親兵又截,又堵,又圍,一直鬧到現在的馬神廟這個位置才抓住它。可賽赤兔連踢帶咬就是不回城,親兵只好把它用鐵鏈捆在大樹上,之後去報知祖大壽。祖大壽也沒招兒,就派馬夫到那兒去喂,誰知賽赤兔不吃不喝,眼望北京悲鳴不已,一直悲鳴了三天三宿,眼口鼻一起流血而死。
後人為了紀念這匹忠貞的馬,在他死的地方修了座馬神廟,廟外題寫四言詩。人不如獸,官不如馬。人已絕情,官卻降清。獸尚知義,馬能盡忠。

虎鬥馬峪的傳說

在蓋州城東七八里遠,有個不大不小的山溝,人稱虎鬥馬峪。為什麼給它起了這么一個別致的名字呢?原來,這里有生動悲戚的故事哩。
從前,在這個山溝里住著一位農夫,因為他磨剪刀出名,又在弟兄中排行老二,人們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二剪刀」。二剪刀養著一匹棗紅馬,愛如掌上明珠。這馬可非同一般,長得高大神奇,身高脖長,腿細蹄大,馬鬃撅起,像石頭砌的一面牆,馬尾巴粗長,甩起來像只鐵掃帚。拉車種地,從不用主人甩鞭子,跑起路來,猶如腳踩風火輪。誰人見了這棗紅馬都嘖嘖稱道:「好馬,好馬。」
這天,干罷活兒,為了讓馬吃些嫩草。二剪刀便放馬上山,自己在家裡,「嘩嘩,嘩嘩」地磨起剪刀來。 這時,鄰居過來說:「二剪刀啊,聽說山上來一隻黑老虎,能不能跑下山來傷人?」 二剪刀直起身來,眉毛一揚,伸出拇指在磨得飛快的剪刀鋒刃上颳了兩下,毫不在乎地笑了,說:「嘿嘿,怕什麼?老虎皮再厚也架不住我這剪刀快,等它來了我收拾它就是了。」鄰居聽了他的話,搖搖頭走了。二剪刀照樣在「嘩嘩,嘩嘩」地磨著剪刀。
傍晚,棗紅馬一邊叫著,一邊跑下山來,親切地湊到主人跟前,點頭哈腰,像要說話似的。二剪刀一看,棗紅馬一反常態,渾身冒著熱氣,汗水順著身子往下淌,像從熱水鍋里剛撈出來一樣。他用手撫摸著馬鼻樑子,心疼地說:「馬兒馬兒,你怎麼了?累成這樣子。」 棗紅馬前蹄刨著地,搖晃著腦袋說:「主人主人你莫疏忽,山頂上來了一隻虎。」 然而,二剪刀不懂棗紅馬的話,像往常一樣,給它飲了水,添了草,送了料,把它拴到馬棚里,讓它去歇著。
第二天,天一亮,二剪刀又解開馬的韁繩,把馬背一拍,讓馬兒上山了,自己照樣在家莫剪刀。棗紅馬在山上吃草了嗎?沒有,而是像昨天一樣,又跟那隻老虎打起來了。凶惡的黑老虎想一口吃掉棗紅馬,它把下頦往地上一帖,震天動地的一吼,接著,嗖地向馬撲來,棗紅馬一轉身,甩開大尾巴,把黑老虎的眼睛遮上了,再把海碗大的蹄子一蹬,老虎被蹬了一個跟頭。黑老虎從地上爬起來,抖落抖落身子,又張開血盆大口向馬兒撲來。棗紅馬把脖子一擰,硬撅撅的馬鬃差點兒扎了黑老虎的眼睛…… 兩個回合過去了,黑老虎蹲在地上直喘粗氣,心理想:「為什麼已經到嘴的肥肉,就是吃不著呢?」棗紅馬呢,昂著頭,支著耳朵,嘴裡噴著熱氣,心裡核計:「你這黑傢伙想下山害人,我非把你頂在山上不可。」黑老虎和棗紅馬就這樣鬥了一個回合,又一個回合,一直斗到傍晚日頭落。棗紅馬又一邊叫著,一邊跑下山來,親切地湊到主人跟前,點頭哈腰,像要說話似的。二剪刀一看,棗紅馬還是渾身冒著熱氣,汗水順著身子往下淌,像是剛從熱水鍋里撈出來一樣,他撫摸著馬的鼻樑子,心疼地說:「馬兒馬兒,你怎麼了?一定是熱的,我給你剪剪毛吧。」 說著,他就拿起磨得雪亮的剪刀,先剪了馬鬃,後剪了馬尾。棗紅馬生氣了,前蹄刨著地,搖晃著腦袋,說:「主人主人你真糊塗,剪了它我靠什麼斗黑老虎?」由於沒了鬃,沒了尾,棗紅馬非常難過,垂頭喪氣地進了馬棚,水不喝,草不吃……
第三天,天沒亮,棗紅馬又上山去了。可是,到了傍晚日頭落,卻不見棗紅馬歸來。二剪刀等呀等呀,怎麼也不見棗紅馬下山來,大概是在山上出什麼事了吧?他想著,便慌慌張張地向山上跑去。在山上,他找啊找啊,找遍了山前山後,找遍了山左山右,終於在山頂柞樹林里一塊空地上,見到了棗紅馬。棗紅馬長拖拖地躺在那裡,脖子被咬成了血葫蘆,草地上汪著一攤鮮紅的血。二剪刀一下子撲到馬跟前,撫摸著馬的腦門子,說:「馬兒,這是怎麼了?」棗紅馬慢慢地睜開眼睛,瞪著主人,說:「主人主人你該後悔,不該剪去我的鬃和尾。」棗紅馬落下兩滴眼淚,閉上眼睛,再也睜不開了。二剪刀突然站起身來,看看那一片被踏平的草木,布滿了深深的蹄子印,大聲吼起來:「是誰害死了我的棗紅馬,是誰害死了我的棗紅馬?……」接著,呼嚕一口血,從他的喉嚨里噴了出去……二剪刀也倒在了地上。

成語:馬不停蹄 馬齒徒增 馬到成功 馬耳東風 馬工枚速 馬牛襟裾 馬首是瞻 馬放南山 馬角烏頭 馬毛蝟磔

馬前潑水 馬首欲東 馬瘦毛長 馬咽車闐 馬空冀北 一馬平川 駟馬高車 走馬觀花 快馬加鞭 老馬識途

駑馬戀棧 萬馬奔騰 一馬當先 倚馬可待 汗馬功勞 把馬輕裘 駑馬鉛刀 鞍馬勞頓 走馬上任 天馬行空

戎馬倥傯 萬馬齊喑 鐵馬金戈 匹馬只輪 盤馬彎弓 率馬以驥 人仰馬翻 兵強馬壯 蛛絲馬跡 車水馬龍

牛頭馬面 牆頭馬上 鞍前馬後 人困馬乏 車轍馬跡 兵荒馬亂 牛高馬大 心猿意馬 青梅竹馬 指鹿為馬

盲人瞎馬 招兵買馬 懸崖勒馬 塞翁失馬 香車寶馬 伯樂相馬 千軍萬馬 厲兵秣馬 非驢非馬 單槍匹馬

森牛流馬 聲色犬馬 烏焉成馬 脫韁之馬 毀車殺馬 呼牛作馬 騎馬找馬

詩句:1. 夜闌卧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 竹馬踉蹌沖淖去,
紙鳶跋扈挾風鳴。
(陸游《觀村童戲溪上》)
3.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5.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6. 馬寅識路真疲路,
蟬到吞聲尚有聲。
(黃景仁《雜感》)
7.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池州翠微亭》)
9. 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南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0. 山迴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11.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辛棄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涼州詞》)
13.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後》)
15.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李煜《望江南》)
16.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李白《長干行》)
17.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18.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王績《野望》)
20.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叄』 關於馬的故事

伯樂相馬
有個要出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理睬。這人就去見相馬的專家伯樂,說:「我有匹好馬要賣掉它,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希望你給幫幫忙,去看看我的馬,繞著我的馬轉幾個圈兒,臨走時再回過頭去看它一眼,我願將一天的報酬奉送給您。」
伯樂接受了這個請求,就去繞著馬兒轉幾圈,看了一看,臨走時又回過頭去再看了一眼,這匹馬的價錢立刻漲了十倍。

老馬識途
春秋時期,齊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首領密廬投奔孤竹。孤竹國君答里呵聽從宰相兀律的建議,殺掉密廬假降齊軍,並把齊軍引向旱海沙漠。齊桓公採納管仲的建議,挑選幾匹漠北的老馬給齊軍帶路,走出沙漠,乘機攻佔孤竹,殺死答里呵。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敗了,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慌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肆』 關於馬的故事

<鹿和馬>
義大利都靈大學的校門口,有兩尊英格蘭黑色大理石雕塑,左邊是一隻鷹,右邊是一匹奔馬。幾千年來,它們成了都靈大學的標志,甚至連校徽上也是這兩尊雕塑。
那隻鷹代表的不是什麼鵬程萬里,它其實是一隻被餓死的鷹。為了實現飛遍全世界的遠大理想,這只鷹苦練各種飛行本領,卻忘記了學習覓食的技巧,結果在它踏上征途的第五天就餓死了。
那匹奔馬也不是人們認為的千里馬,而是一匹被剝了皮的馬。這匹馬開始的時候嫌它的第一位主人——磨坊主給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換到馬夫家;可馬夫給這匹馬的飼料不好,這匹馬又乞求換主人。於是,上帝把它換到了皮匠家裡,皮匠給馬的活不多而且飼料又好,可是沒過幾天,這匹馬就被皮匠剝了皮,做成了皮製品。
都靈大學的創辦者把兩尊雕塑矗立在都靈大學的校門口,旨在提醒都靈大學的學生們:真正能把人們從飢餓、痛苦和貧困中解救出來的是勞動和生存的技能,而不是不切實際的知識。

<餓死在兩堆草料間的馬>
一匹小紅馬在路邊玩耍時,驚喜地發現了兩堆草料:較大的一堆是乾草料,較小的一堆是新鮮的嫩草。兩堆草料都是那麼潔凈香甜,小紅馬是餓著肚子出門來的,這下可好了,可以美餐一頓了!
小紅馬非常高興,准備來到乾草料前享受一番。此時,它心中突然閃出一個念頭:「嫩草更加新鮮好吃,如果我先吃乾草,那麼那堆嫩草很可能就會被其他路過的馬兒搶走。還是先吃嫩草好了。」
於是,它又跑到了嫩草堆那兒。剛要吃,它又想:「這堆草雖然很鮮嫩好吃,可畢竟太少了,根本吃不飽。如果別的馬兒趁我進食時把那一大堆乾草吃光的話,自己就要餓肚子了,還是先吃乾草吧!」
所以,它又跑回乾草料堆那裡。可是,它心裡更想吃嫩草,就再次跑回嫩草堆。在嫩草堆那兒又擔心吃不飽,又返回乾草堆。在兩堆草料面前,小紅馬內心不停斗爭著:既不知道自己該先吃什麼草料,又擔心草料被別的馬兒給吃光了。
本來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啊,但在小紅馬面前卻變成了一件最為痛苦的事情。它一直猶豫不定,只好不停在兩堆草料間徘徊輾轉。最後,它竟然餓死在兩堆草料中間。

故事啟示: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選擇是在所難免的事,如果你不懂得取捨,徘徊在命運的兩端,那麼就等於在自我設限中扼殺了生存的權利。
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須審慎地運用你的智慧,有所選擇,有所放棄,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你的正確方向。一旦你做出了選擇,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其他的選擇,你就不能猶猶豫豫,不能後悔,要堅持到底,相信自己的判斷。

<誰的馬先到?>
一天,城裡最大的葯店 里熱鬧非凡,因為老店主請來了他的親朋好友,當著眾人的面,老店主和兩個雙胞胎兒子簽下了繼承葯店的契約:兩人比賽誰的馬先到,誰就算贏,葯店當即就歸誰繼承。
老店主要兩個兒子各自挑一匹好馬,從葯店出發,趕到家裡去,並在家裡念誦一篇祖訓,然後再騎馬回到葯店,最後誰的馬先到誰就算贏。於是,兩個兒子便各自挑選了一匹好馬,他們都是加勁兒地揚鞭催馬,幾乎同時到達家裡。
哥哥在供桌前念誦完之後,便搶先一步跑了出來,一看他自己騎的馬已經明顯乏力不支了,哥哥當機立斷,立刻騎上弟弟的那匹馬飛馳而去,弟弟念誦完跑出來時,發現只剩下哥哥的那匹馬了,他只得趕忙騎上去奮力追趕。
毫無疑問,最後是哥哥先趕回葯店,等了半天,弟弟終於也趕回來了,老店主當眾宣布:這次比賽是後趕來的小兒子贏了,葯店由他繼承!這一下,大家一片嘩然,做哥哥的很不服氣地質問父親,老店主平靜地說道:「其實很簡單,契約上寫得很清楚:兩人比賽誰的『馬』先到,誰就算贏,葯店當即就歸誰繼承。」眾人聽後,無不點頭稱是,做哥哥的也不得不低頭認可了……

『伍』 帶有馬字的故事傳說

老馬識途
古代戰國時,齊國發兵攻打另一個國家。齊軍勝利返回時,因為不熟悉地形,走進了一個險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謀的齊國軍師說:老馬無論走多遠,總能順著來路回去。果然,齊軍跟在老馬後面,走出了險谷。將士們樂呵呵地誇贊:「還是老馬識途啊!」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
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 「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 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陸』 馬的真實感人的故事

<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伯樂是古代有名的相馬(鑒別馬的好壞)專家。當他年老的時候,他的兒子很想將這項專門技能繼承下來,以免失傳。於是他把伯樂寫的《相馬經》讀得爛熟。《相馬經》上描寫千里馬的外形是「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子好像壘起的酒葯餅。」他就依照這一條,拿著經文出去「相馬」了。
伯樂的兒子把所見到事物的外形和《相馬經》上描繪的圖形一一對照,結果找到了一隻很大的蛤蟆。他興沖沖地跑回家報告父親,說:「總算找到好馬了,額頭和雙眼同書上說的差不多,就是蹄子的形狀和書上寫的有區別。」
伯樂聽了,只好哭笑不得地對這個好心而不聰明的獨生子說;「你倒是找到了一匹好馬,只是它太喜歡跳,你可駕馭不了啊!」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並且體貼它啊.

<老馬識途>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 「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 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向導帶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於是就縱老馬於軍前,任其所至,隨而從之,竟得道而歸。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憑借管仲和隰朋的聖明,到他們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老驥服鹽車而上太行>
有一匹千里馬老了,被人用來拉腳。主人讓它拖著沉重的鹽車在太行山道上攀登。
老馬低頭負重,一步一步在坎坷的山道上挪移。它被烈日曬得汗水淋淋,四條瘦腿戰戰兢兢,一個打滑,就倒了下去。它使盡全力,剛掙扎著站立起來,又一個前失,趴到地上,摔得蹄潰膝爛,尾巴無力地搭拉著,鮮血混著汗水一滴一滴灑在山路上。來到一道陡坡前,老馬跌著滾著,怎麼也拉不上去了,趕車人的皮鞭象雨點一樣落在它瘦骨嶙峋的背上。
這時候,相馬專家伯樂乘車迎面而來。他仔細地看了看老馬,連忙跳下車來,撫摸著傷痕累累的馬背大哭起來。他解下身上的麻布袍子披到老馬的背上。老馬淚水汪汪地看著伯樂,忽然打了一個響鼻,仰天長嘯起來。那嘯聲既蒼勁又悲涼,在山谷中久久回響。它是在告訴人們,伯樂才是千里馬的知己啊!

<按圖索驥>
春秋時,秦國有個名叫孫陽的人,善於鑒別馬的好壞,他把自己識馬的經驗寫成書,名為《相馬經》。這本書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各類好馬,所以人們把孫陽叫「伯樂」。孫陽的兒子熟讀了這本書後,以為自己學到了父親的本領,便拿著《相馬經》去找好馬。一天,他在路便看見一隻癩蛤蟆,前額和《相馬經》上好馬的特徵相符,就以為找到了一匹千里馬,馬上跑去告訴父親:「和你書上畫的好馬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孫陽聽後,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說:「這馬太愛跳了,不好駕馭。」驥:好馬。這個成語比喻機械地照書本上的知識,不求事物的本質。

<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於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庄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庄南大槐樹下,二賢庄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託交叔寶,並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後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庄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鐙銀鞍,並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隨後二人在推翻隨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愾,為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唐朝興起後,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盡管單、秦二人後來分道揚鑣,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

『柒』 關於馬的簡短歷史故事

千金買骨,出copy自《戰國策·燕策一》,說的是古代一位侍臣為為君王買千里馬,結果馬死了,於是花了一千金把骨頭買了回來,君王大怒,侍臣說馬骨都願意花千金,說明君王重視千里馬,還怕別人不把千里馬送上門嗎?過了不久有好多人慕名把千里馬送上門來。

餓馬提鈴,宋代畢再遇和金兵守壘對抗,因為金兵強大,宋營兵少,於是把鈴吊在餓馬的蹄子上發出聲音。金兵日夜聽到馬嘶和鈴聲,沒疑心,也不敢發起進攻。等了幾天,金人才發覺中計。但此時,畢再遇的隊伍已經走得無影無蹤了。

『捌』 關於馬的神話故事

神話故事:神筆馬良

從前,有個孩子名字叫馬良。父親母親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
割草過日子。他從小喜歡學畫,可是因為窮,他卻沒有一支筆。

他每天用心苦練。他到山上打柴時,就折一根樹枝,在沙地上學著描飛鳥。他到
河邊割草時,就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學著描游魚。晚上,回到家裏,拿了
一塊木炭,在窯洞的壁上,又把白天描過的東西,一件一件再畫一遍。沒有筆,
他照樣學畫畫。

一年又一年,馬良學畫從沒有一天間斷過。他的窯洞四壁,畫上疊畫,麻麻花花
全是畫了。直到畫起的鳥就差不會叫了,畫起的魚就差不會遊了。一回,他在村
口畫了只小母雞,村口的上空就成天有老鷹打轉。一回,他在山後畫了只黑毛狼
,嚇得牛羊不敢在山後吃草。

但是馬良還沒有一支筆啊!他想,自己能有一支筆該多麼好呢!

有一個晚上,馬良躺在窯洞裏,因為他整天地幹活、學畫,已經很疲倦,一躺下
來,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不知道甚麼時候,窯洞裏亮起了一陣五彩的光芒,來了個白鬍子的老人,把一支
筆送給他:「這是一支神筆,要好好用它!」馬良接過來一看,那筆金光燦燦的
;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他喜得蹦起來:「謝謝你,老爺爺,……」馬良的話沒
有說完,白鬍子老人已經不見了。

[2005-2-18-maliang-01--ss.jpg]

白鬍子老人送給馬良一支神筆

馬良一驚,就醒過來,揉揉眼睛,原來是個夢呢!可又不是夢啊!那支筆不是很
好地在自己的手裏嘛。俗話說,「三尺頭上有神靈」,原來啊,馬良是個非常善
良的孩子,加上他學畫心誠,每日勤學苦練、鍥而不舍,終於感動了一位神仙!

得到筆,馬良十分高興。他用筆畫了一隻鳥,鳥撲撲翅膀,飛到天上去,對他嘁
嘁喳喳地唱起歌來。他用筆畫了一條魚,魚彎彎尾巴,游進水裏去,對他一搖一
擺地跳起舞來。他樂極了:「這神筆,多好呀!」

馬良心地善良,自從有了這支神筆,就天天替村裏的窮人畫畫:誰家沒有犁耙,
他就給他畫犁耙;誰家沒有耕牛,他就給他畫耕牛;誰家沒有水車,他就給他畫
水車;誰家沒有石磨,他就給他畫石磨。

[2005-2-18-maliang-02--ss.jpg]

馬良給牧童畫了一隻小羊

神仙老爺爺成全了馬良,馬良沒有用這支筆去為自己巧取豪奪,而是用它來幫助
其他也需要幫助的人們,傳播著善良,與人們分享著神仙的賜予。

『玖』 文學作品中描寫馬的故事有哪些

布封《馬》
原文
人類所曾做到的最高貴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這豪邁而剽悍的動物——馬:它和人分擔著疆場的勞苦,同享著戰斗的光榮;它和它的主人一樣,具有無畏的精神,它眼看著危急當前而慷慨以赴;它聽慣了兵器搏擊的聲音,喜愛它,追求它,以與主人同樣的興奮鼓舞起來;它也和主人共歡樂:在射獵時,在演武時,在賽跑時,它也精神抖擻,耀武揚威。但是它馴良不亞於勇毅,它一點兒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動作:它不但在駕馭人的手下屈從著他的操縱,還彷彿窺伺著駕馭人的顏色,它總是按照著從主人的表情方面得來的印象而奔騰,而緩步,而止步,它的一切動作都只為了滿足主人的願望。這天生就是一種舍己從人的動物,它甚至於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用動作的敏捷和准確來表達和執行別人的意旨,人家希望它感覺到多少它就能感覺到多少,它所表現出來的總是在恰如人願的程度上;因為它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所以它不拒絕任何使命,所以它盡一切力量來為人服務,它還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於舍棄生命以求服從得更好。
以上所述,是一匹所有才能都已獲得發展的馬,是天然品質被人工改進過的馬,是從小就被人養育、後來又經過訓練、專為供人驅使而培養出來的馬。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對這種動物的奴役或馴養已太普遍、太悠久了,以至於我們看到它們時,很少是處在自然狀態中。它們在勞動中經常是披著鞍轡的;人家從來不解除它們的羈絆,縱然是在休息的時候;如果人家偶爾讓它們在牧場上自由地行走,它們也總是帶著奴役的標志,並且還時常帶著勞動與痛苦所給予的殘酷痕跡:嘴巴被銜鐵勒得變了形,腹側留下一道道的瘡痍或被馬刺刮出一條條的傷疤,蹄子也都被鐵釘洞穿了。它們渾身的姿態都顯得不自然,這是慣受羈絆而留下的跡象:現在即使把它們的羈絆解脫掉也是枉然,它們再也不會因此而顯得自由活潑些了。就是那些奴役狀況最和婉的馬,那些只為著擺闊綽、壯觀瞻而喂養著、供奉著的馬,那些不是為著裝飾它們本身,卻是為著滿足主人的虛榮而戴上黃金鏈條的馬,它們額上覆著妍麗的一撮毛,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著絲綢和錦氈,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你們試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吧:它們行走著,它們賓士著,它們騰躍著,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制;它們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它們避免和人打照面;它們不屑於受人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盪、蹦跳,採食著四季皆春的氣候不斷提供的新鮮產品;它們既無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別無任何庇蔭,因此它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這種空氣,比我們壓縮它們應占的空間而禁閉它們的那些圓頂宮殿里的空氣,要純潔得多,所以那些野馬遠比大多數家馬來得強壯、輕捷和遒勁。它們有大自然賦予的美質,就是說,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西,即技巧與妍媚而已。
這種動物的天性絕不兇猛,它們只是豪邁而獷野。雖然力氣在大多數動物之上,它們卻從來不攻擊其他動物;如果它們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它們並不屑於和對方搏鬥,僅只把它們趕開或者把它們踏死。它們也是成群結隊而行的,它們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純粹是為著群居之樂。因為,它們一無所畏,原不需要團結禦侮,但是它們互相眷戀,依依不捨。由於草木足夠作它們的食糧,由於它們有充分的東西來滿足它們的食慾,又由於它們對動物的肉毫無興趣,所以它們絕不對其他動物作戰,也絕不互相作戰,也不互相爭奪生存資料。它們從來不發生追捕一隻小獸或向同類劫奪一點東西的事件,而這類事件正是其他食肉類動物通常互爭互斗的根源:所以馬總是和平生活著的,其原因就是它們的慾望既平凡又簡單,而且有足夠的生活資源使它們無需互相妒忌。
在所有的動物中間,馬是身材高大而身體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勻稱、最優美的;因為,如果我們拿它和比它高一級或低一級的動物相比,就發現驢子長得太丑,獅子頭太大,牛腿太細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軀不相稱,駱駝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動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說只是些未成型的肉團。顎骨過分伸長本是獸類頭顱不同於人類頭顱的主要一點,也是所有動物的最卑賤的標志;然而,馬的顎骨雖然很長,它卻沒有如驢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頭部比例整齊,卻給它一種輕捷的神情,而這種神情又恰好與頸部的美相得益彰。馬一抬頭,就彷彿想要超出它那四足獸的地位。在這樣的高貴姿態中,它和人面對面地相覷著。它的眼睛閃閃有光,並且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長得好,並且不大不小,不像牛耳太短,驢耳太長;它的鬣毛正好襯著它的頭,裝飾著它的頸部,給予它一種強勁而豪邁的模樣;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蓋著、並且美觀地結束著它的身軀的末端: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驢、駱駝、犀牛等的禿尾都大不相同,它是密而長的鬃毛構成的,彷彿這些鬃毛就直接從屁股上生長出來,因為長出鬃毛的那個小肉樁子很短。它不能和獅子一樣翹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雖然是垂著的,卻於它很適合。由於它能使尾巴兩邊擺動,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來驅趕蒼蠅,這些蒼蠅很使它苦惱,因為它的皮膚雖然很堅實,並且滿生著厚密的短毛,卻還是十分敏感的。
出處
本文選自《世界散文精華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