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勞的故事兒童
㈠ 50字吃苦耐勞的小故事
小毛驢的故事
在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裡,有一頭小毛驢名叫樂樂,他每天拉磨,很能吃苦耐勞,村子裡的人都喜歡他,他自己也很喜歡這里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他聽小狗歡歡說城裡的世界很精彩,他也很嚮往外面的世界,終於有一天,主人讓他去城裡送麵粉,他來到城裡看到了高高的大樓,寬寬的馬路。突然有一個大傢伙拉著很多袋麵粉,從他身邊飛快地跑過去,小毛驢心想:這就是城裡的「毛驢」嗎?這個傢伙長得可真奇怪,兩只大大的眼睛會發光,四條腿飛快地轉動,小毛驢不服氣,心想我是村子裡跑得最快的,要和他比試一下,結果剛跑幾十米,就被遠遠地甩在後面,小毛驢很沮喪,同時也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他的本領。於是,小毛驢在城裡學會了駕駛城裡「驢子」,又把城裡先進的設備帶回了小山村,讓村裡的人們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㈡ 關於吃苦耐勞的故事不超過100字
聚螢讀書 車胤,生於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麼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車胤不斷苦讀,終於成為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那時候,每逢舉行甚麼集會或慶祝活動,如果車胤沒有到場,大家就覺得掃興。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 希望 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㈢ 吃苦耐勞的成語故事
吃苦耐勞
拼音 chī kǔ nài láo 簡拼 cknl
近義詞 任勞任怨 反義詞
感情色彩 中性詞 成語結構 聯合式
成語解釋版 耐:受權得起,禁得起。能經受困苦的生活,也禁得起勞累
成語出處 朱自清《新中國在望中》:「新中國雖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勞,才能到我們手裡。」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含褒義,形容人堅韌不拔
例子 我們趙校長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吃苦耐勞,任勞任怨。
英文翻譯 bear the burden and heat of the day <be hardworking and able to enre hardships>
成語正音 耐,不能讀作「ài」。
成語辯形 耐,不能寫作「奈」。
產生年代 現代
常用程度 常用
㈣ 急求一個吃苦耐勞的故事
每個人走向社會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理想和憧憬,希望能夠有所作為.但是為什麼這些理想在現實回中會-----破滅?一個答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恆心"不夠.也是耐不住寂寞,經受不住失敗.誰堅持住了,誰就勝利了!給你一個小故事看:
在一座佛寺里供著一個花崗岩雕刻的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岩砌成的.
終於有一天,這些台階不服氣了,他們對那個佛像提出抗議說,你看我們本是兄弟,來自於同一個山體,憑什麼人們都踩著我們去膜拜你啊?你有什麼了不起啊?
那個佛像淡淡地對它們說,因為你們只經過四刀都走上了今天的這個崗位,而我是經過千刀萬剮才得以成佛!
㈤ 吃苦耐勞成語故事
朱自清《新中國在望中》:「新中國雖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勞;才能到我們手裡。」
㈥ 關於吃苦的事例
1、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後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於他的同伴。
後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於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
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者」。
2、美國發明家愛迪生
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
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獲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後,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
我可以試想,如果愛迪生在助手勸他停止實驗的時候放棄了,我們現在會怎麼樣呢?可能我們還要點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燈在夜裡照明。
其實愛迪生的每次試驗失敗都可以看作是挫折。這么一算,愛迪生發明電燈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目啊。
3、中國作家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
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憤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在《生命的追問》之前,這個獎項還從沒頒發給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即將問世。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
4、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
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飢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
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
5、達·芬奇畫蛋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義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
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於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㈦ 中國女排吃苦耐勞小故事
中國女排是一支具有光榮歷史的隊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獲得輝煌的「專五連冠」,即屬:1981年和1985年世界盃冠軍;1982年和1986年世界錦標賽冠軍;1984年奧運會冠軍。
九十年代,中國女排分別在1990年和1998年世界錦標賽、1991年世界盃、1996年奧運會上4次獲得亞軍。中國女排以技術全面、快速多變、攻防平衡的特點立足於世界強隊之列。
2001年,中國女排由新的教練班子和以年輕隊員為主組成一支新隊伍。重組後的中國女排的精神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在2001年世界大冠軍杯上獲得冠軍。國際媒體稱這是中國女排時隔15年後再次獲得世界冠軍。朝氣蓬勃的中國女排決心繼承和發揚「老女排」刻苦訓練和頑強拼搏的優秀傳統,爭取實現在2004年奧運會獲得獎牌的目標。
2002年世界女排錦標賽第四名;第十四屆亞運會獲得冠軍;200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冠軍;2003年亞洲錦標賽冠軍。2004年奧運會冠軍,2016年奧運會冠軍
㈧ 農民吃苦耐勞的例子
譚雙劍,1979年生於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為緩解家庭經濟壓力,15歲的他初一還沒讀完便不得已輟學離家到鎮里謀求生計。 1995年,17歲的他不顧家人的反對獨闖上海灘。在上海打拚了數月,在遭受了無數白眼和冷遇之後無功而返。然而他不甘心失敗,兩年後他又隻身進京,這次他只帶了80元錢。陌生的城市、無數次的拒絕、嘲弄的話語、鄙夷的目光……無奈之下他只能靠撿破爛、睡橋洞為生。當他幾近絕望、身上僅剩5角錢時,命運終於眷顧了他,賜予了他一盞照亮夢想的燈。他終於在香山腳下的一個建築工地上謀得一份工作,並成為了一名電工。1998年,他終於擁有了一支自己的施工隊。他的組織管理才能也從此顯露了出來。 二:加入建工北安建設城市及鳥巢 2002年,他正式加入到北京建工北安水電綜合公司。可他並沒有因為暫時地衣食無憂而停滯不前。當別的工友在一旁打牌聊天消磨時光時,他往返夜校、挑燈夜讀,幾年下來,他拿下了經理證、工長證和工程師證。隨之,承接的工程也逐漸增大,北京朝陽區大望路現代城、東方廣場、勵駿大酒店、藍堡大廈、商務部、外交部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其中,參建的三元橋遠洋新干線、崇文區友誼醫院、國家體育館(鳥巢)等工程還獲得了優質獎項。 2004年底,他在一輪輪競標中過五關斬六將,萬分光榮地包攬到了鳥巢1/3的防雷接地工程,為這個舉世矚目地工程添加了不可或缺的一筆。工程於2007年底順利完工。2008年3月3日晚鳥巢全面試燈的那一刻,他流下了欣慰和自豪淚水。 三:心繫家鄉父老與災區 成功後的他首先想到的是還在窮困中掙扎的父老鄉親。2004年,宋爾庄村修路遇到資金難題,譚雙劍第一個帶頭捐資。春節,為讓村裡的困難群眾歡樂過節,他為16戶困難戶送去了慰問金。另外,他還支付了春節期間全村路燈照明費用。 05年,他捐資為家鄉修路架橋建學校。並且在新春到來之際為同村的所有相親送去了從來沒有見過的「北京烤鴨」,帶去了溫馨的祝福。 07年南方雪災、08年汶川地震,他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幾年來,他為各種慈善事業捐資捐款無數。 09年2月獲得了中國國際慈善基金會授予的慈善中華行傑出形象大使的榮譽稱號。 09年2月被「慈善中華行」授予「慈善中華行傑出貢獻獎」 09年再一次向貧困兒童伸出了愛心的手,為他們捐款捐物。 四:媒體關注、被邀拍攝電影及多部公益片及獲得獎項 2008年歲末被建工集團授予「譚雙劍青年突擊隊」稱號。 2008年4月23日,河北電視台「故事坊」欄目深度報道了譚雙劍為家鄉,為國家所作出的努力與貢獻。 2008年底接受邯鄲電視台「經濟沙龍」專題訪談之「我給夢想築鳥巢」。 2008年,江小魚導演以他十年打工奮斗史為故事原型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全景式呈現中國農民工生存現狀、農民工奮斗史的勵志電影《夢想就在身邊》。2008年 12月27日,以農民工建設者的經歷為故事原型的影片《夢想就在身邊》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最為驚喜的是江導以他為原型並且扮演男一號。當很多媒體都戲稱他是第二個王寶強時,他憨厚地說:我只希望我的形象出現在熒屏上能給億萬農民工兄弟以激勵,我真正的戰場還是在一個個重點工地上。原為社會發展與城市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2009年5月14日上午,共有包括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知名媒體在內的全國50多家媒體記者齊聚館陶,參加以館陶農民工譚雙劍為原型並主演的電影《夢想就在身邊》在館陶舉行的開機儀式並進行相關的報道。並且得到邯鄲市委、市政府,館陶縣委、縣政府,北京建工集團安裝公司等各界領導的關注與支持。 2009年年初接受河北電視台「今日資訊」專題訪談,說出了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一點點的力量。 2009年4月29日,接到家鄉的邀請,從北京急赴邯鄲,懷著激動的心情與來自市直機關、教育、衛生、企業、部隊等各條戰線的青年代表,參加了邯鄲市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暨「創業謀發展、服務促和諧」主題報告會。當天,市委副書記賈永信、市人大副主任武十周、市政協副主席陳海魚等領導出席了活動。 活動中,賈永信代表市委領導不僅對譚雙劍們在座的青年代表給予了表彰和鼓勵,還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要勤奮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緊扣時代主題,勇於艱苦創業,為邯鄲發展貢獻青春才智。要注重道德修養,大力弘揚「平和安靜、謙和大度、博愛真誠、感恩包容」的新時期邯鄲人文精神,讓青春在推動邯鄲科學發展、富民強市的實踐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部長的話語讓我深受感動,一直以來,青年人都是祖國建設的生力軍,代表著國家發展的未來,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不管是汶川大地震的解放軍戰士,還是2008奧運會的青年志願者,在祖國需要的危機關頭和重要時刻,當代青年人用「舍小我為大我」的高尚情操為國家熱情貢獻著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2009年7月,在河北衛視農民頻道,為河北十大熱心腸人物頒獎,並且向全國人民關注的孤兒「小美發」捐款慰問。 2009.7月被邀參加「中國愛心城市發現之旅」,並且成為此次活動的慈善形象大使。9.18日在合肥做了閉幕匯報。 2009年9月被「中國宋慶齡慈善基金會」授予「慈善形象」獎 2009年8月榮登《環球慈善》2009,8/9 之慈善創造和諧 雜志上,文中詳細介紹了譚雙劍的經歷以及成功的的坎坎坷坷。 2009年8月23日受「貴州衛視」邀請接受倪萍《中國農民工》之《為鳥巢點燈的農民工》專訪。真誠的話語,真實的故事感動了主持人及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流下感動的淚水。 2009年9月參加江蘇電視台專題訪談。 2009年1月2日廣東衛視迎接亞運,原創音樂欄目《樂拍樂高》與桑蘭共同演繹《懷抱》。 2010年元月受深圳電台蘋果秀邀請,代表北方打工者專題訪談。鼓勵所有的打工者自強不息、為夢想而奮斗前進。 2010年元月在廣東東莞代表中國所有打工者,為東莞身在異鄉的工作者們獻出了《叫你一聲親人》和《沒有什麼的不了》兩首歌曲,台下一陣陣的歡呼聲表達出了打工者對譚雙劍表演的肯定。 2010年2月8日參加館陶縣春晚,一首《叫你一聲親人》為家鄉送去了節日的祝福 2010年2月9日參加邯鄲市春晚。與桑蘭一同演唱了《懷抱》得到了市級各界領導的一致好評。 到2010年3月前,先後被《環球慈善》、《中國文藝家》、《知音》、《建築》等數十家雜志及《人民日報》、《京華時報》、《新華社》、《農民日報》、《中國新聞社》、《環球時報》、《羊城晚報》、《渤海早報》、《信報》、《首都建設報》、《河北日報》等200餘家報紙媒體。以及 《新浪》、《搜狐》、《網易》、《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CCTV》、《騰訊》、等千餘家網路媒體先後報道了譚雙劍的事跡。 五: 代言商務部公益宣傳片、及眾多公益活動 2010年2月代表中國打工者參加《北漂春晚》帶領農民工兄弟姐妹一起演唱了《叫你一聲親人》,西站的保潔員、企業的服務員、工地工人,齊聲唱出「我背井離鄉已經太久,我走到哪裡都牽掛你們」,唱出了自己的心聲,感動了台下觀眾。 2010年3月5日,北京電視台青年頻道邀請參加《閱讀匯》節目。 2010年3月兩會期間,接受中央電視台《小崔說事》節目采訪,向全國政協以及人大代表說出了所有打工者的心聲,並向80、90後的新一代農民工提出了一個很有時代意義的口號「請相信我們,我們也能把城市建設的更好!」 2010年3月,代言中國商務部農民工出國務工公益宣傳片,此次商務部之所以選擇他拍攝出國務工公益宣傳片,不僅僅是看中了他的社會的影響力及以往對公益事業所做出的貢獻,也是因為做為農民工代表人物的他,成功之後始終沒有忘記對社會的回報。該公益宣傳片的播出能讓出國務工人員有更多的保障,為出國務工市場指引更為正規的方向。該公益片在央視各大頻道及全國各地方衛視滾動播出,得到國家領導及社會好評。並被多家媒體爭相刊登報道譚雙劍事跡 。 六:人生價值觀 現在的譚雙劍不僅在建築領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而且在藝術道路上也逐步展現著他的光輝。譚雙劍始終那句「有智慧出智慧、沒智慧出汗水。只要堅持不懈努力,不怕曲折,不管任何人只要勇於追求夢想,都會邁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實現人生價值,走向成功。
㈨ 吃苦耐勞的名人小故事30字,無論是誰都可以,急用,謝謝!
美國的海倫在兩周歲時得病,她劇烈得疼痛並發高燒,損害了她的管能。很暴躁不安的她內曾經讓全家人頭容疼,後來在安妮老師的指導下,她克服了種種困境,戰勝了失聰失明的厄運,不僅做出了常人也難以做到的成就,而且成為教育界璀璨的明珠。
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終於成為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有一次,他想買一部明代的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城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時值冬日,他頂風冒雪,連續十八天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