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關於權衡的故事

關於權衡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7 01:03:40

㈠ 關於法律的名言警句

1、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列寧

2、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康德

3、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孟德斯鳩

4、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美】霍姆斯《普通法》

5、法律的真諦,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沒有絕對的平等。——我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

6、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為明天做准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7、法律所傳達的是一種超越暴力,超越權利的聲音,它所劃定的權利邊界雖然無形,卻深深地刻畫在人們的心靈之中。——著名的法律學者

8、法律之內,應有天理人情在。——安提戈捏

9、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諺

10、法無授權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11、舉證責任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法諺

12、在民主的國家裡,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裡,國王就是法律。——馬克思

13、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滋賀秀蘭

14、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阿奎那

15、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亞里士多德

16、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勞倫·卻伯

17、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薩維尼

18、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強森

19、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

20、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斯賓諾莎

21、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22、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波斯納

23、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

24、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

25、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邊沁

26、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魯赫

27、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事情的權利。——西塞羅

28、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馬基雅弗利

29、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拉倫茨

30、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

31、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黑格爾

32、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費爾德

33、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邊沁

34、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伯爾曼

35、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陳弘毅

36、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37、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38、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埃利希

39、自由是一種必須有其自己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40、全部歷史就是利益的斗爭,而法是那些佔了上風的利益的權威性的表現。――拉布里奧拉(意)《關於歷史唯物主義》

41、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孟德斯鳩(法)《論法的精神》

42、法律只不過是我們意志的記錄。――盧梭(法)《社會契約論》

43、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嚴的表現。――羅伯斯庇爾(法)《革命法制和審判》

44、所謂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種方策,使生命與國家皆得安全。――斯賓諾莎(荷)《神學政治論》

45、法律又是什麼?法律就是取得勝利、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的意志的表現。――列寧(蘇)《社會民主黨在1905~1907年俄國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綱領》

46、法是一套權威性的審判指南或者基礎。――龐德(美)《通過法律的社會控製法律的任務》

47、法律是一種強制性秩序。――凱爾森(美)《法律和國家概論》

48、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管子(戰國)《管子·禁藏》

49、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管子(戰國)《管子·七臣七主》

50、在一切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的狀態中,哪裡沒有法律,那裡就沒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論》

51、法律總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見的。――孟德斯鳩(法)《論法的精神》

52、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愛戴和尊重為轉移的,而這種愛戴和尊重是以內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為轉移的。――羅伯斯庇爾(法)《革命法制和審判》

53、如果我們的法律只是自然規律的幼芽,它毫無疑問是好法律。這樣的法律可以抑惡揚善。――大仲馬(法)《馬希里選集》

54、當秩序成了混亂的時候,就不得不用混亂來維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羅曼·羅蘭(法)《哥拉·布勒尼翁》

55、法律規定得愈明確,其條文就愈容易切實地施行。――黑格爾(德)《法哲學原理》

56、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司馬遷(漢)《史記·循吏列傳》

57、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難犯而易避也。――班固(漢)《漢書·刑法志》

58、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傅玄(晉)《傅子·法刑》

59、法,國之權衡也,時之准繩也。――吳兢(唐)《貞觀政要·公平》

60、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歐陽修(宋)《劍州司理參軍董壽可大理寺丞制》

61、要使事物合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個中道的權衡。――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政治學》

62、大海和陸地服從宇宙,而人類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轄。――西塞羅(古希臘)《法律篇》

63、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管子(戰國)《管子·法法》

64、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司馬遷(漢)《史記·酷吏列傳》

65、凡法始立必有病。――韓愈(唐)《錢重物輕狀》

66、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劉禹錫(唐)《天論上》

67、法小弛則是非駁。――劉禹錫(唐)《天論上》

68、規外求圓,無圓矣;法外求平,無平矣。――宋祁(宋)《宋景文筆記》

69、法寬則刑者少,刑者少則民為恥矣。――崔敦禮(宋)《芻言》

70、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誘導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們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學大全》

71、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意)《論犯罪和刑罰》

72、假如沒有法律他們會更快樂的話,那麼法律作為一件無用之物自己就會消滅。――洛克(英)《政府論》

73、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羅伯斯庇爾(法)《革命法制和審判》

74、法律規定的懲罰不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強制,一部分靠榜樣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75、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76、國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貴。――日蓮(日)《立正安國論》

77、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戰國)《商君書·定分》

78、法律的基本意圖是讓公民盡可能的幸福。――柏拉圖(古希臘)《法律篇》

79、如果法律是非正義的,它就不能存在。――奧古斯丁(古羅馬)《論自由意志》

80、凡是解釋越簡單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托馬斯·莫爾(英)《烏托邦》

81、法律之明了,不盡在其條文之詳盡,乃在其用意之明顯,而民得其喻也。――霍布斯(英)《利維坦》

82、法律不可能使本質上是道德的或純潔的行為變為犯罪行為,正如它不能使犯罪行為又變成純潔的行為一樣。――雪萊(英)《人權宣言》

83、車輕道近,則鞭策不用;鞭策之所用,道遠任重也。刑罰者,民之鞭策也。――屍佼(戰國)《屍子》

84、法者,治之端也。――荀況(戰國)《荀子·君道》

85、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韓非(戰國)《韓非子·守道》

86、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寬(漢)《鹽鐵論·申韓》

87、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桓寬(漢)《鹽鐵論·疾貪》

88、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諸葛亮(三國·蜀)《便宜十六策·賞罰》

89、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劉禹錫(唐)《砥石賦》

90、小惡不容於鄉,大惡不容於國。――蘇軾(宋)《策別安萬民六》

91、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蘇轍(宋)《河南府進士策問三首之一》

92、疏法勝於密心,寬令勝於嚴主。――呂坤(明)《呻吟語·治道》

93、在一個國家中, 法律永遠是由強者的權力制定的。――柏拉圖(古希臘)《法律篇》

94、法律的制訂是為了懲罰人類的凶惡悖謬,所以法律本身必須最為純潔無垢。――孟德斯鳩(法)《論法的精神》

95、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黑格爾(德)《法哲學原理》

96、沒有永恆的法律,適用於這一時期的法律決不適用於另一時期,我們只能力求為每種文明提供相應的法律制度。――柯勒(德)《法律概念》

97、法律應該是鐵的,像鐵鎖那樣。――高爾基(蘇)《我的大學》

98、法律必須依靠某種外部手段來使其機器運轉,因為法律規則是不會自動執行的。――龐德(美)《通過法律的社會控製法律的任務》

99、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驗。――霍姆斯(美)《普通法》

100、法律不負殺人的責任,也就像這責任不應該使槍刀擔負一個樣。――沈從文

㈡ 鶴蚌相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鶴蚌相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主要有:
1、想問題、做事情要權衡利弊,從大局出發,做出最佳選擇。
2、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中,要警惕真正的敵人,防備敵人從中得利。

㈢ 「關門打狗」故事中的權衡利弊是什麼意思

關門打狗是比喻將對方控制在自己勢力范圍內,然後進行有效打擊。 這里需要權衡的是對方和自己的實力,然後才能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對對方進行打擊。

㈣ 人們在權衡道義與利益的時候常常引用《論語》里的一句話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㈤ 趙雲被稱為三國第一奇男子是因為他做了什麼事情

名著《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講得是趙雲取桂陽的故事。當著桂陽太守趙范之面,趙雲經得起色誘,拒娶其寡嫂,是真漢子;在主公劉備之前,趙雲抵得住美色,拒納她美婦,是真英雄;在眾人跟前,趙雲不為色所累,心胸坦盪盪,是偉君子。

面對即娶美妻又有嫁妝還可得桂陽這三事都有利於自己的艷事美事好事時,趙雲卻反其道而行之,做出常人所不可為的事出來,將這三件別人一生都未能碰到過的喜事一一拒之門外。俗話說:兩權相利取其重,兩權相害取其輕。為將為帥者,本應懂得並精通這種戰場官場中的權衡輕重且趨利避害的謀略。趙雲這等行為是對是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高尚的說法就是趙雲經得住色誘,是正人君子,真漢子,大英雄,道德完人;庸俗的講法無非是趙雲有怪癖,不愛女色好男色,偽君子,真小人。特別是當平定桂陽郡已成定局時,劉備准許趙雲娶樊氏時,趙雲依舊一口回絕掉劉備的美意,原話是這樣說:「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譽不立,何患無妻子乎?」總而言之,在趙雲的心中,男人立世,道德名譽是第一要素。

最後,偷換概念。

漢朝時期,由於「外戚專政」、「權在外家」的情形時有發生,以至提升婦女作用,提高婦女地位,保障婦女權利,從而出現了漢朝女子尊貴的特殊歷史文化現象。到東漢時期,社會還流行寡婦追求幸福婚姻生活社會風尚。漢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新寡就敢主動追求有婦之夫——大司空宋弘的行為,以至出現「貧賤之交無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千古佳話。更有甚者,面對不幸的婚姻,漢代婦女能夠理性解決,改嫁或再嫁之風盛行。漢武帝時朱買臣之妻受不了朱買臣的陋習而離婚再嫁。趙雲仍然堅守道德底線,不理社會風氣,獨善其身立足於東漢亂世之中。

趙雲為了拒娶傾國傾城的趙范寡嫂樊氏,不得已之下,就七拼八湊找了三四條理由,可是理由卻條條都不成立,都很難在女子尊貴的大漢王朝中站得住腳。雖然趙雲拒絕的理由十分牽強,但是一言一行反映出趙雲真實的內心世界,不同於常人,至真至誠的道德修養。

誠,指真心,誠意;實在,的確。誠,即是中國古代哲學術語,物質之終始,無誠不物;又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趙雲,作為一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三國數一數二的奇男子,在智取桂陽郡,拒娶寡婦樊氏的過程,展現趙雲真實的為人,以及至真至誠的道德品質。正所謂,誠,始於心,表於行,終於信。

㈥ 趙德芳為什麼被稱為八王爺

第一個就是民間百姓給他的一個封號。實際上的趙德芳是排行老四,准確的說是四王爺。這個四王爺在趙光義的努力下,突然間就暴斃了。朝堂之上沒有人敢說什麼,但是,老百姓認為這樣的一個好人不能就這樣死去了,所以,在三俠五義里,讓他當了八王爺,成為一個斬佞除惡的正義化身,成為維護大宋王朝的一個優秀的人物。



趙德芳,宋太祖的四兒子,因為宋太宗繼位的時候,他還是很年幼的,之後就突然暴亡了。年僅23歲,這個是不是有點太可惜了?可能是百姓或者是民間的文人覺得他可憐,就給予他一個好的封號,讓他長留民間。你覺得是不是這樣子?

㈦ 鷸蚌相爭告訴我們的道理

鷸蚌相爭告訴的道理: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謙讓,一味的相互爭奪,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鑽空子,最後一無所獲。

鷸蚌相爭的意思: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處】《戰國策》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譯文:《戰國策》趙國將要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趙惠王說:今天我來,經過易水。河蚌正出來曬太陽,有一隻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

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如果有死你!」蚌也對鷸說:「今天不出,明天不放開你,就會餓死你!」兩個不肯相讓,漁夫把它們都抓住了他。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趙兩國相持不下,日子久了,以蒙蔽大眾。

我擔心秦國強大的為漁夫的。所以希望大王仔細考慮的了。惠王聽了,恍然大悟,說:「好!」於是停止了攻打燕國。

【示例】:肅清日寇吾儕事,鷸蚌相爭笑列侯。

(7)關於權衡的故事擴展閱讀:

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它常常仗著它的優勢去侵略別的弱國。弱國之間,也常常互有摩擦。

有一次,趙國聲稱要攻打燕國。當時,著名的游說之士蘇秦,有個弟弟叫蘇代,也很善於游說。蘇代受燕王的委託,到趙國去勸阻趙王出兵。到了邯鄲,蘇代見到了趙惠文王。趙惠文王知道蘇代是為燕國當說客來了,但明知故問:喂,蘇代,你從燕國到我們趙國做什麼來了?

尊敬的大王,我給你講故事來了。講故事?他要講什麼故事呢?趙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接下來,蘇代講開了他要講的故事。

他說這次到趙國來,經過易水的時候,看見一隻蚌,正張開雙殼,在河邊曬太陽。忽然飛來一隻水鳥,伸出長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攏它的殼,把水鳥的嘴夾住了。這時候,水鳥對蚌說:不要緊,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氣,它回敬水鳥說:不要緊,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也會活不成的。咱誰吃誰的肉,還說不定呢!它倆爭吵不休,誰也不肯相讓。正在它倆爭吵的時候,有一個打魚的人走了過來。那打魚的人毫不費力地伸手把它倆一起提拿去了。

蘇代講完了上邊的故事,然後嚴肅地對趙惠文王說:尊敬的大王,聽說貴國要發兵攻打燕國。如果真的發兵,那麼,兩國相爭的結果,恐怕要讓秦國做漁人了。 趙惠文覺得蘇代的話有道理,便放棄了攻打燕國的打算。

㈧ 關於心動的唯美句子

關於心動的唯美句子
1. 青春的逝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勇敢地熱愛生活的心。請相信,那些偷偷溜走的時光,催老了我們的容顏,卻豐盈了我們的人生。
2. 我從不擔心,你會走去更遠的地方,看見更美的風景或是遇上更好的人,因為那是屬於你的幸福,只要能讓我知道你很好,那我也會很好。——籽月《夏有喬木,雅望天堂》
3. 就算終有一散,也別辜負相遇。好好相遇,好好告別人生恰如三月花,傾我一生一世念。來如飛花散似煙,醉里不知年華限。
4. 清晨,我們微笑出發。正午,我們在原地繞圈圈,堅強地保持風度。黃昏,我們看到相同的風景及日落。夜晚,我們安慰自己,相信努力沒白費。——幾米
5. 如果有來生,要化成一陣風,一瞬間也能成為永恆。沒有善感的情懷,沒有多情的眼睛。一半在雨里灑脫,一半在春光里旅行;寂寞了,孤自去遠行,把淡淡的思念統帶走,從不思念、從不愛戀。——三毛《說給自己聽》
6. 願世間所的等待都能如期而至,願世間所有的幸福都能恰到好處。
7. 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8.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三毛
9. 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瑪格麗特·米切兒
10. 我想看一場盛大的流行隕落的過程,我要一直不停許願、許到滄海桑田瞬息萬變,直到靠近你微笑恬靜的臉。
11. 我遇見你,我記得你,這座城市天生就是適合談戀愛,你天生就適合我的靈魂。——王小波
12. 小時候畫在手腕上的表沒有動,卻帶走了我們最好的時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